二十五套古詩詞鑒賞試題及答案解析(下)
古詩詞鑒賞
十六、閱讀下面這首詞,請回答1、2兩題(11分)
九曲棹歌(其二)
宋·朱熹
一曲溪邊上釣船,
幔亭峰影蘸晴川①。
虹橋一斷無消息,
萬壑千巖鎖翠煙。
[注]①一曲溪之北見第一峰——大王峰,也叫天柱峰。大王峰的左側有幔亭峰,在峭壁上刻有“幔亭”二字,而幔亭峰就是神話故事中武夷君宴請鄉人的所在。宴會之前虹橋架空,宴會之后,虹橋飛斷。
1.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題為“九曲棹歌”,詩歌首句為“一曲”,故中推知此溪共九處曲折,本詩為第一曲,作者從此處上船。
B.“晴川”,陽光照耀下的溪流,“蘸”是浸的意思。不說倒映水中,而說幔亭峰浸水中,正表現山水融合之美。
C.“虹橋一斷無消息”作者游覽九曲溪,抬頭見彩橋,從而引發了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
D.“鎖翠煙”寫出了詩人眼中見皆是山巖,看不見綠色,因為濃郁的翠綠之色被封鎖在群山之中,這是九曲溪之奇特之處。
E.本詩在藝術手法上運用了典故的手法,如“虹橋”就是用典;而“鎖翠煙”則用了拈連的藝術手法。
2.全詩抒發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述。(6分)
【答案與解析】
1.CD(虹橋并不是指抬頭看見了彩虹,而是由幔亭峰產生了對神話的聯想,而全詩也不是寫對家鄉親人的思念,而是贊美九曲溪之美景)
2.全詩抒發了作者對一曲溪景物的贊美之情。(2分)既有“鎖翠煙”“蘸晴川”的自然景之美,(2分)也有幔亭峰仙人宴請之人文故事之神奇。(2分)
十七、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0—11題。
公安縣懷古①
杜甫
野曠呂蒙營,
江深劉備城。
寒天催日短,
風浪與云平。
灑落君臣契,
飛騰戰伐名②。
維舟倚前浦,
長嘯一含情。
注:①本詩作于大歷三年(公元768年)深秋。是年夏,吐蕃進犯靈武、邠州,京城震動。杜甫因好友嚴武去世,便離開蜀地到荊楚一帶的公安縣暫住。②此二句主要寫了三國時劉備君臣的關系及呂蒙的戰績。
10.下列對本詩的理解,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這是一首五言古體詩。全詩八句四聯,對仗工整,頗顯詩人的詩律功底。
B.首聯構思精巧,用筆著力表現出“山野”之“曠”,“江水”之“深”。
C.頷聯中,“催”字將深秋季節里晝短夜長的自然情狀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來。
D.頸聯“用典”,主要表現出了劉備君臣的和睦關系以及呂蒙的赫赫戰功。
E.整首詩層次清晰明了,首敘古跡形勝,次寫想象之景,后直抒懷古情思。
11.本詩與杜甫的《詠懷古跡》(其三)(“群山萬壑赴荊門”)在思想情感上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與解析】
10.選D給2分,選C給3分,選A、B、E不給分。回答三項或三項以上不給分。(A.“五言古體詩”有誤,應為“五言律詩”。B.“用筆著力表現”的不應該是“山野”與“江水”,而應該是“營”與“城”。E.“次寫想象之景”有誤,應為“眼前時景”。)
11.①相同點:詩人在兩首詩中均流露出了對古人(王昭君、呂蒙、劉備)的緬懷、敬仰之情以及自己懷才不遇、壯志未酬的無奈傷悲。(2分)②不同點:主要表現在詩人對古人緬懷敬仰的具體情感。(1分)《詠懷古跡》(其三)中,詩人主要表達對王昭君凜然勇毅的家國大義的敬佩;(1分)《公安縣懷古》中,詩人主要表達對像“劉、關、張、孔”等君臣和睦關系的向往。(2分)(意思對即可)
十八、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11分)
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
南浦清江萬里橋②。
海內風塵諸弟隔,
天涯涕淚一身遙。
惟將遲暮供多病,
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馬出郊時極目,
不堪人事日蕭條。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壘,三城,與吐蕃臨界,為蜀邊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別之地。萬里橋,在成都杜甫草堂的東邊。③涓埃:細流與微塵,比喻微小。
14.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 )
A.首聯由景人題,遠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萬里橋”,景象開闊遼遠。
B.頸聯寫自己“遲暮多病”“未報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無能,荒淫誤國,抒發了自己報國無門
的悲嘆之情。
C.尾聯照應題目——“野望”,抒發了作者深為民不堪命,世事日轉蕭條和自己年老多病,功業未就的隱憂。
D.前兩聯寫景,后兩聯抒情,景是情的基礎,情是景的生發,情景交融,渾然一體。
E.詩人雖身居草堂,然心憂家國,詩歌內容深廣,意境雄渾,感情深沉,表情達意抑揚跌宕。
15.頷聯蘊含了詩人哪些思想情感?請結合具體詩句加以賞析。(6分)
【答案與解析】
14.BD(選B給3分,選D給2分。B項,無批判和報國無門之意,應該是“功業未就”;D項,頷聯是敘事和抒情。)
15.①憂國之情:“海內風塵”指安史之亂的連年戰火,表現了詩人對國家局勢的擔憂。②對諸弟的思念:戰亂頻仍,諸弟分離,長期阻隔,詩人對親人的無限思念之苦躍然紙上。③漂泊之悲:詩人流落天涯,一身飄零,“一身遙”蘊含無限人世之悲,流離之苦。(共6分,答出一點給2分)
十九、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11分)
塞下曲四首·其一
唐·王昌齡
蟬鳴空桑林⑴,
八月蕭關道⑵。
出塞入塞寒,
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并客⑶,
皆共沙塵老⑷。
不學游俠兒⑸,
矜夸紫騮好⑹。
【注釋】⑴空桑林:桑林因秋來落葉而變得空曠、稀疏。⑵蕭關:寧夏古關塞名。⑶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陜西一部分。⑷共:作“向”。⑸游俠兒:都市游俠少年。⑹矜:自夸。紫騮:紫紅色的駿馬。
8.下面對詩歌內容賞析有誤的一項是()(3分)
A開頭四句寫邊塞秋景,無限肅殺悲涼,詩歌開篇刻意描寫肅殺的秋景是為后來的抒情議論作鋪墊。
B“從來幽并客,皆共沙塵老”,與王翰的“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可謂英雄所見,異曲同工,感人至深。
C“不學游俠兒,矜夸紫騮好。”意思是勸告游俠兒不要只知道自恃勇武,炫耀紫騮,耀武揚威地游蕩,而應該上陣殺敵、建功立業。
D此詩寫邊塞秋景,有慷慨悲涼的建安遺韻;寫戍邊征人,又有漢樂府直抒胸臆的哀怨之情。
9.說說“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中“寒”的妙處。(2分)詩人寫“幽并客”與“游俠兒”這兩種不同的人,用意何在?(6分)
【答案與解析】
8、C
9、一個“寒”字,寒冷,突出了邊塞的天氣惡劣,暗示了戍邊將士的艱辛。(2分)
構成對比(1分),作者對保家衛國、獻身沙場的“幽并客”這些勇武的將士的謳歌(1分),對只知游蕩街市炫耀自夸的“游俠兒”的批評諷刺(1分),這一“褒”一“貶”的強烈對比(1分),表現了作者不畏艱險,以身許國的崇高責任感和強烈的愛國熱情。(2分)
構成對比(1分),作者對保家衛國、獻身沙場的“幽并客”這些勇武的將士的惋惜(1分),對只知游蕩街市炫耀自夸的“游俠兒”的批評諷刺(1分),這一“褒”一“貶”的強烈對比(1分),深刻地表達了作者對于戰爭的厭惡,對于和平生活的向往(2分)。
二十、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14-15題。
夜游宮記夢寄師伯渾①
陸游
雪曉清笳亂起,
夢游處、
不知何地。
鐵騎無聲望似水。
想關河:
雁門西,
青海際。
睡覺寒燈里,
漏聲斷、
月斜窗紙。
自許封侯在萬里。
有誰知,
鬢雖殘,
心未死!
【注】①師伯渾,陸游的友人。
14.下列對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A.“雪曉清笳亂起”句突出了邊地風光特色,也渲染了戰爭氣氛。
B.“想關河”中的“想”是“推測”“猜想”的意思。
C.“鐵騎無聲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繪了軍隊陣容的整肅與聲勢的浩大。
D.“漏聲斷”中的“斷”,是斷斷續續的意思。
E.“清笳亂起”和“鐵騎無聲”一動一靜,以動襯靜,手法巧妙。
15.詞中“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與陸游《書憤》中“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相比較,兩處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何異同?(7分)
【答案與解析】
14.答案DE。夜游宮記夢寄師伯渾第一題的賞析D項中的“斷”是“滴斷”的意思。E項“動靜結合”或“動靜互襯”,常用于實景描寫,這里詩人寫的是夢境,屬虛寫。詞一開頭就渲染了一幅有聲有色的關塞風光畫面,“雪”“笳”“鐵騎”等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聲亂起和如水奔瀉的動態中寫,有力地把讀者吸引到作者壯闊的詞境中來。
15.相同點:詞句和詩句都表現了詩人抗金報國、建功立業的報國之志(2分)和壯志未酬、理想落空的傷感之情。(2分)
不同點:①詞句抒發了對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嘆,但最終突出表現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心境。(2分)②詩句著重表達了詩人壯志未酬且年老鬢衰的悲憤情懷。(1分)
二十一、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11分)
菩薩蠻
(唐)溫庭筠
寶函①鈿雀②金鸂鶒③,
沉香閣上吳山碧。
楊柳又如絲,
驛橋春雨時。
畫樓音信斷,
芳草江南岸④。
鸞鏡⑤與花枝,
此情誰得知?
[注釋]①寶函:華美的梳妝盒。②鈿雀:雀飾的金釵。③鸂(xī)鶒(chi):水鳥名,又稱紫鴛鴦。這里是金釵上的裝飾。④芳草江南岸:化用“王孫游兮不歸,春草升生兮萋萋”(《楚辭·招隱士》)⑤鸞(lun)鏡:背上鐫刻有鸞鳳圖案的妝鏡。
1.下面對這首晚唐詞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寶函鈿雀金鸂鶒”觸物生情,女子看到金釵上成雙成對的“鸂鶒”時內心充滿了一絲喜悅,表現了她內心與之相似的愿望。
B.“楊柳又如絲,驛橋春雨時”虛實結合,由眼前回憶當年春雨瀟瀟時和情人驛橋邊依依惜別的情景。
C.“畫樓音信斷,芳草江南岸”兩句實寫窗外春景之繁盛、游子無信,反襯內心之思念愁苦之情。
D.“鸞鏡與花枝,此情誰得知?”中“枝”與“知”諧音雙關,女子感慨自己的相思之情無人理解,只有妝鏡與花枝知道。
2、請簡要分析這首詞的情感流程。(6分)
【答案與解析】
1.選AC。本題考查詩詞藝術手法的分析與鑒賞能力。“寶函鈿雀金鸂鶒”,寫女子晨起梳妝,她看到成雙成對的“金鸂鶒”,與自己眼前的孤單寂寞恰好相反并形成對比反襯,內心應充滿了悲愁苦悶。所以A錯。同時結合下文,本詞主要表現了女子的相思苦悶,“喜悅”與全詞格調不合。C項亦實亦虛,暗用了“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青青”的典故,寫愛人遠出不歸,音問斷絕。
解答本題,既要熟悉詩歌鑒賞必須掌握的各種手法,又能結合詩詞內容作恰當的分析。
2.女子晨起化妝,飾物上成雙的鴛鴦觸起她內心的傷感孤獨(1分);于是移目向外,試圖排遣,沉香閣外吳山青翠碧綠(1分);楊柳又輕細如絲,使她回想起當年春雨瀟瀟時和情人驛橋邊依依惜別的情景,女子沉浸在回憶的悲傷中(2分);眼前芳草茂盛萋萋,而遠去之人無音訊到畫樓,女子由回憶回到現實,內心有著春歸人不歸的隱痛和更加強烈的孤獨(2分)。無限自傷自憐之情使她窺鏡自照,感嘆自己的心事鸞鏡和花都懂得,自己的心事有誰能知道呢?傷感自己如花的青春在無盡的等待中漸漸逝去(2分,這是全詞的高潮,注意。老師可酌情對點給分,滿分6分即可)
本題考察分析、鑒賞詩歌內容、情感的能力。本詞中的藝術形象即女子,她內心的情感變化即詞的情感流程。所以關鍵是細讀詩句,讀懂詩意,逐層提煉概括。詞體的一個特點是講究鋪敘,基本上一個句號對應一個內容層次。學生在理解詩詞大意的基礎上可依次提煉答案。“楊柳又如絲,驛橋春雨時”,是由眼前到回憶,由虛到實,時空交替。“鸞鏡與花枝”,“枝”諧音“知”,解讀時要注意。
二十二、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11分)
水調歌頭·游覽?
(宋)黃庭堅
瑤草一何碧,
春入武陵溪③。
溪上桃花無數,
枝上有黃鸝。
我欲穿花尋路,
直入白云深處,
浩氣展虹霓。
祗恐花深里,
紅路濕人衣。
坐玉石,
倚玉枕,
拂金徽④。
謫仙何處,
無人伴我螺杯。
我為靈芝仙草,
不為朱唇丹臉,
長嘯亦何為?
醉舞下山去,
明月逐人歸。
[注釋?]此詞大約寫于被貶官時期。‚瑤草:仙草。③武陵溪:出自陶淵明《桃花源記》。④金徽:瑤琴。
7.下列對這首宋詞上闋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瑤草一何碧”運用比興手法,贊美瑤草(仙草)像碧玉一樣可愛,激起讀者興趣,把讀者引進仙境中去。
B.“溪上桃花無數,枝上有黃鸝”承接“春入武陵溪”,表現了“桃花源”仙境的清麗澄凈,幽靜脫俗。
C.“我欲穿花尋路”三句表達了作者對此境的喜愛,滿懷喜悅規劃著自己的行程,渴望有更美的發現。
D.“祗恐花深里,紅路濕人衣”故意正話反說,說仙境里花深露重,怕會打濕衣服,實際表現了詞人對仙境的深深喜愛和依戀。
8.結合下闋內容,簡要分析詞人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情感?(6分)
【答案與解析】
7.選CD。本體考查的是詩歌內容和藝術手法的分析與鑒賞能力。本詞實際上是化實為虛,運用想象,以虛襯實,以理想仙境之虛襯托現實黑暗、作者內心不滿之實。C項,“我欲穿花尋路”三句虛寫想象、以虛襯實,寫詞人幻想能找到一個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含蓄地表示對現實的不滿。D項“祗恐花深里,紅路濕人衣”承接前三句,寫詞人擔心仙境里花深露濕,沾濕人衣,既寫現實的游覽,又曲折地表現他對紛亂人世的厭倦但又不甘心離去的矛盾。所以D錯。
8.詞人想象“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彈瑤琴)”表現他的志行高潔、與眾不同。‚接著說李白不在,無人陪他飲酒,是說他缺乏知音,感到異常寂寞,同時曲折地表達出他對現實的不滿。③詞人說自己到仙境探索是為了得到靈芝仙草,不是為了得到像“朱唇丹臉”一樣的桃花,即使得不到又何必長嘯呢?以象征性的語言說明自己不必去為得不到功名利祿而憂愁嘆息。④最后兩句描寫詞人醉后搖搖晃晃,下山翩翩起舞,明月伴他歸去的形象,表現他想逃避現實卻又不甘心如此的矛盾心理及孤寂心境。(答對其中三點給滿分)
解題說明:
本體考查分析、鑒賞詩歌內容與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關鍵是要吃透詩詞大意。注意詞體的一個特點是講究鋪敘,基本上一個句號對應一個內容層次。學生在理解詩詞大意的基礎上可依次提煉答案。“仙草”即開頭的"瑤草",“朱唇丹臉”指第三句“溪上桃花”。蘇軾詠黃州定惠院海棠詩云:“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花容美艷,大抵略同,故這里也可用以說桃花。這兩句是比喻和象征的語言,用意如李白《擬古十二首》之四所謂“恥掇世上艷,所貴心之珍”。“長嘯亦何為”意謂不必去為得不到功名利祿而憂愁嘆息。
二十三、閱讀宋詞,然后回答問題。(11分)
念奴嬌
(宋)姜夔
鬧紅一舸,
記來時嘗與鴛鴦為侶。
三十六陂
人未到,
水佩風裳無數。
翠葉吹涼,
玉容銷酒,
更灑菰蒲③雨。
嫣然搖動,
冷香飛上詩句。
日暮青蓋亭亭,
情人不見,
爭忍凌波去。
只恐舞衣寒易落,
愁入西風南浦。
高柳垂陰,
老魚吹浪,
留我花間住。
田田多少,
幾回沙際歸路。
[注釋]鬧紅:指盛開的荷花。三十六陂:指很多水塘。③菰、蒲:都是水草。
9.本詞上闋主要描述荷花,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鬧紅一舸”寫出了荷花開放的艷麗迷人,都如美人一般戲鬧、調笑,場面熱烈。
B.“水佩風裳無數”此句兼用比喻和擬人,寫荷花以水為佩玉,以風為衣裳,寫出了荷花的清馨幽逸,秀美高潔。
C.“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菰蒲雨”景中含情,寫涼風吹來,荷花像酒意消退時的美人的紅臉,又吹來一陣密雨,蘊含了詞人借酒澆愁、放浪形骸的心境。
D.“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運用通感,寫荷花倩影娉婷,嫣然含笑,吐出如優美詩句一般的幽幽冷香。
10.詞學大家唐圭璋評價說,此詞“下片筆筆轉換,一往情深”。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6分)
【答案與解析】
9.選AC。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和藝術手法的分析與鑒賞能力,也涉及到詠物類詩詞的考查。關鍵是在理解詩詞大意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出所詠之物的特征和神韻。同時要熟練掌握詩詞的藝術手法。A項化靜為動,寫出了詞人駛入陂塘時盛開的荷花隨之晃動、顯得很熱鬧的情形。C項“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菰蒲雨”是說涼風吹來,鮮艷的荷花像美人玉臉帶著酒意消退時的殘紅,烘托荷花的清新高潔,為下文的“冷香”鋪墊。整個上闋都是描寫荷花,寫出荷花清馨幽逸、高潔美艷的特點。C項不合上闋語境。
10.下闕詞人一開說日暮時分,只見那車蓋般亭亭玉立的綠荷,就像那等候情人的凌波仙子,情人未見而不忍離去。實際上是寫自己十分留戀。‚詞人接著擔心西風起時舞衣般的葉子經不住秋寒的蕭瑟而容易凋殘,更為那無情的秋風將把南浦變成一片蕭條而憂愁,表現了對荷花的關愛。③詞人不得不離去,卻反過來說高高柳樹垂下綠陰,吹波吐浪肥大的老魚,都要挽留他住在荷花中間。④詞人終于歸去,卻又回憶往昔,說田田荷葉間、沙堤旁邊是我好多次的歸路。(每點1分)⑤總之,詞人層層鋪敘渲染,轉換角度,反復寫自己對荷花的留戀,可謂“筆筆轉換,一往情深”。(2分。點出鋪敘渲染、轉換角度或其中一個給1分,點出情感1分)
本題考查分析、鑒賞與詩歌相關評論、觀點的能力。題型為“詩論評價型”。關鍵是要吃透詩詞大意。注意詞體的一個特點是講究鋪敘,基本上一個句號對應一個內容層次。學生在理解詩詞大意的基礎上可依次提煉答案。下闕主要是寫詞人對荷花的留戀,然后從不同角度、不同內容加以鋪敘渲染。也要主要理解相關評論、觀點的意思。
二十四、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11分)
滿江紅·別大名親舊?
(元)許衡
河上徘徊,
未分袂、
孤懷先怯。
中年后、
此般憔悴,
怎禁離別。
淚苦滴成襟畔濕,
愁多擁就心頭結。
倚東風、
搔首謾無聊,
情難說。
黃卷內,
消白日。
青鏡里,
增華發。
念歲寒交友,
故山煙月。
虛道人生歸去好,
誰知美事難雙得。
計從今、
佳會幾何時?
長相憶。
[注釋]此詞為作者赴朝廷征召時辭別親友所作,時年46歲。
11.下列對本首詞上闋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上闋前三句寫詞人與親友依依惜別,在還未分別的時候就感受到分別后孤獨無依的憂懼與悲愁。
B.“中年后、此般憔悴,怎禁離別”一句,作者面對即將到來的長途充滿憂懼,擔心路途遙遠,艱難困苦太多。
C.“淚苦滴成襟畔濕,愁多擁就心頭結”正面描寫自己身心兩方面由離別引起的極度哀愁和痛苦。
D.“倚東風、搔首謾無聊,情難說”是說詞人站在春風中因痛苦而無所寄托,內心沒什么好說的而顯得“難說”。
12、比較閱讀柳永《雨霖鈴》下片和本詞的下片,分析二者所蘊含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之處。(6)
【答案與解析】
11.選BD。本題考察隊詩歌內容的分析與鑒賞能力。上闋是從不同角度、不同具體內容反復鋪敘渲染離別之苦。B項,聯系自己的身世遭遇,說中年本不適合漂泊,因而此時的離別就更加痛苦。D項“倚東風、搔首謾無聊,情難說”是說內心極其痛苦不知如何表達心中的感情,與柳永的“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相類似。“內心沒什么好說的”不準確。
12.柳詞下闋著重寫想象中別后的凄楚情景,烘托其傷感之意、思念之情。(1分)“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青秋節”,自己離別比古人、常人都痛苦;更痛苦的是酒醒后會是在“楊柳岸、曉風殘月”凄涼清寒之處;而且從今往后漫長孤獨發的日子里,即使有良辰美景也無人陪伴,無心欣賞。(2分,看其內容分析,可酌情給分)
許詞下片是對“難說”之“情”的具體訴說,離別之苦中含有人生遲暮及矛盾徘徊之感。(1分)。下片開始四句寫大好的青春年華消磨在黃卷里,青鏡里也添了不少白發,對比之中有一種沉重的人生遲暮之感。他懷念恬淡悠然的隱居生活:在寒冷的日子里有好友可交往,出門來有故鄉的山水云月可賞游,這是一種對心靈自由的追求。因應召而離別,使他陷入了一種無法解脫的人生困境:自由恬淡的歸隱生活雖好但君命難違,只能無奈感嘆“美事難雙得”。正是這種種難言的隱衷使詞人在離別之際更加感傷和哀痛。(2分,看其內容分析,可酌情給分)
本題考查的詩歌內容和思想情感的分析、鑒賞能力以及比較閱讀能力。關鍵是要吃透兩首詞的相關內容及其思想情感。柳詞主要是寫男女之間兒女情長的離別之苦;而許詞是親友之間的離別,其中夾雜著中年人生的種種感觸。將課內詞作與課外詞作作比較閱讀,此種題型要注意。
二十五、閱讀下面這首詞,請回答1、2兩題(11分)。
菩薩蠻
【宋】謝逸
暄風遲日春光鬧,
葡萄水綠搖輕棹。
兩岸草煙低,
青山啼子規。
歸來愁未寢,
黛淺眉痕沁。
花影轉廊腰,
紅添酒面潮。
1.下列說法錯誤的兩項是(5分)()
A.“暄風”,即春風。“遲日”,即春日。與《詩經》中的“春日遲遲”和杜詩中的“遲日江山麗”一樣,寫出了春光融融的情景,能給讀者以春暖日長的感受。
B.“春光鬧”化用宋祁的名句“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運用擬人,雖是概括的描寫,卻能引起姹紫嫣紅開遍的聯想。
C.“葡萄水綠”,兩岸葡萄青藤滿架,倒映水中,搖曳生姿,暗示游春者的陶醉之情。
D.上闋寫游春所見所聞,由“暄風遲日”到“青山啼子規”,可見時間由白天到了晚上,開啟下闕的“歸來愁未寢”。
E.“歸來愁未寢。黛淺眉痕沁”寫出主人公回來后無心整妝,寫主人公眉間淺淺的黛色,既意味著殘妝未整,又暗示著無人掃眉。
2.閱讀這首詞你可以看到主人公情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結合全詞具體分析。(6分)
【答案與解析】
1.CD(C.將春水比成葡萄美酒,寫出水色可愛,D青山子規啼應是白天游玩時所聞。)
2.喜悅—憂愁。上闋描繪春日游玩圖景,女主人陶醉于熱鬧的春光,寫出了她的內心喜悅;下闋女主人,因聽到子規的啼叫,聯想到自身,于是難以入眠、借酒澆愁,寫出了她內心的憂愁。(6分)
十六、閱讀下面這首詞,請回答1、2兩題(11分)
九曲棹歌(其二)
宋·朱熹
一曲溪邊上釣船,
幔亭峰影蘸晴川①。
虹橋一斷無消息,
萬壑千巖鎖翠煙。
[注]①一曲溪之北見第一峰——大王峰,也叫天柱峰。大王峰的左側有幔亭峰,在峭壁上刻有“幔亭”二字,而幔亭峰就是神話故事中武夷君宴請鄉人的所在。宴會之前虹橋架空,宴會之后,虹橋飛斷。
1.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題為“九曲棹歌”,詩歌首句為“一曲”,故中推知此溪共九處曲折,本詩為第一曲,作者從此處上船。
B.“晴川”,陽光照耀下的溪流,“蘸”是浸的意思。不說倒映水中,而說幔亭峰浸水中,正表現山水融合之美。
C.“虹橋一斷無消息”作者游覽九曲溪,抬頭見彩橋,從而引發了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
D.“鎖翠煙”寫出了詩人眼中見皆是山巖,看不見綠色,因為濃郁的翠綠之色被封鎖在群山之中,這是九曲溪之奇特之處。
E.本詩在藝術手法上運用了典故的手法,如“虹橋”就是用典;而“鎖翠煙”則用了拈連的藝術手法。
2.全詩抒發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述。(6分)
【答案與解析】
1.CD(虹橋并不是指抬頭看見了彩虹,而是由幔亭峰產生了對神話的聯想,而全詩也不是寫對家鄉親人的思念,而是贊美九曲溪之美景)
2.全詩抒發了作者對一曲溪景物的贊美之情。(2分)既有“鎖翠煙”“蘸晴川”的自然景之美,(2分)也有幔亭峰仙人宴請之人文故事之神奇。(2分)
十七、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0—11題。
公安縣懷古①
杜甫
野曠呂蒙營,
江深劉備城。
寒天催日短,
風浪與云平。
灑落君臣契,
飛騰戰伐名②。
維舟倚前浦,
長嘯一含情。
注:①本詩作于大歷三年(公元768年)深秋。是年夏,吐蕃進犯靈武、邠州,京城震動。杜甫因好友嚴武去世,便離開蜀地到荊楚一帶的公安縣暫住。②此二句主要寫了三國時劉備君臣的關系及呂蒙的戰績。
10.下列對本詩的理解,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這是一首五言古體詩。全詩八句四聯,對仗工整,頗顯詩人的詩律功底。
B.首聯構思精巧,用筆著力表現出“山野”之“曠”,“江水”之“深”。
C.頷聯中,“催”字將深秋季節里晝短夜長的自然情狀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來。
D.頸聯“用典”,主要表現出了劉備君臣的和睦關系以及呂蒙的赫赫戰功。
E.整首詩層次清晰明了,首敘古跡形勝,次寫想象之景,后直抒懷古情思。
11.本詩與杜甫的《詠懷古跡》(其三)(“群山萬壑赴荊門”)在思想情感上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與解析】
10.選D給2分,選C給3分,選A、B、E不給分。回答三項或三項以上不給分。(A.“五言古體詩”有誤,應為“五言律詩”。B.“用筆著力表現”的不應該是“山野”與“江水”,而應該是“營”與“城”。E.“次寫想象之景”有誤,應為“眼前時景”。)
11.①相同點:詩人在兩首詩中均流露出了對古人(王昭君、呂蒙、劉備)的緬懷、敬仰之情以及自己懷才不遇、壯志未酬的無奈傷悲。(2分)②不同點:主要表現在詩人對古人緬懷敬仰的具體情感。(1分)《詠懷古跡》(其三)中,詩人主要表達對王昭君凜然勇毅的家國大義的敬佩;(1分)《公安縣懷古》中,詩人主要表達對像“劉、關、張、孔”等君臣和睦關系的向往。(2分)(意思對即可)
十八、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11分)
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
南浦清江萬里橋②。
海內風塵諸弟隔,
天涯涕淚一身遙。
惟將遲暮供多病,
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馬出郊時極目,
不堪人事日蕭條。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壘,三城,與吐蕃臨界,為蜀邊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別之地。萬里橋,在成都杜甫草堂的東邊。③涓埃:細流與微塵,比喻微小。
14.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 )
A.首聯由景人題,遠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萬里橋”,景象開闊遼遠。
B.頸聯寫自己“遲暮多病”“未報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無能,荒淫誤國,抒發了自己報國無門
的悲嘆之情。
C.尾聯照應題目——“野望”,抒發了作者深為民不堪命,世事日轉蕭條和自己年老多病,功業未就的隱憂。
D.前兩聯寫景,后兩聯抒情,景是情的基礎,情是景的生發,情景交融,渾然一體。
E.詩人雖身居草堂,然心憂家國,詩歌內容深廣,意境雄渾,感情深沉,表情達意抑揚跌宕。
15.頷聯蘊含了詩人哪些思想情感?請結合具體詩句加以賞析。(6分)
【答案與解析】
14.BD(選B給3分,選D給2分。B項,無批判和報國無門之意,應該是“功業未就”;D項,頷聯是敘事和抒情。)
15.①憂國之情:“海內風塵”指安史之亂的連年戰火,表現了詩人對國家局勢的擔憂。②對諸弟的思念:戰亂頻仍,諸弟分離,長期阻隔,詩人對親人的無限思念之苦躍然紙上。③漂泊之悲:詩人流落天涯,一身飄零,“一身遙”蘊含無限人世之悲,流離之苦。(共6分,答出一點給2分)
十九、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11分)
塞下曲四首·其一
唐·王昌齡
蟬鳴空桑林⑴,
八月蕭關道⑵。
出塞入塞寒,
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并客⑶,
皆共沙塵老⑷。
不學游俠兒⑸,
矜夸紫騮好⑹。
【注釋】⑴空桑林:桑林因秋來落葉而變得空曠、稀疏。⑵蕭關:寧夏古關塞名。⑶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陜西一部分。⑷共:作“向”。⑸游俠兒:都市游俠少年。⑹矜:自夸。紫騮:紫紅色的駿馬。
8.下面對詩歌內容賞析有誤的一項是()(3分)
A開頭四句寫邊塞秋景,無限肅殺悲涼,詩歌開篇刻意描寫肅殺的秋景是為后來的抒情議論作鋪墊。
B“從來幽并客,皆共沙塵老”,與王翰的“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可謂英雄所見,異曲同工,感人至深。
C“不學游俠兒,矜夸紫騮好。”意思是勸告游俠兒不要只知道自恃勇武,炫耀紫騮,耀武揚威地游蕩,而應該上陣殺敵、建功立業。
D此詩寫邊塞秋景,有慷慨悲涼的建安遺韻;寫戍邊征人,又有漢樂府直抒胸臆的哀怨之情。
9.說說“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中“寒”的妙處。(2分)詩人寫“幽并客”與“游俠兒”這兩種不同的人,用意何在?(6分)
【答案與解析】
8、C
9、一個“寒”字,寒冷,突出了邊塞的天氣惡劣,暗示了戍邊將士的艱辛。(2分)
構成對比(1分),作者對保家衛國、獻身沙場的“幽并客”這些勇武的將士的謳歌(1分),對只知游蕩街市炫耀自夸的“游俠兒”的批評諷刺(1分),這一“褒”一“貶”的強烈對比(1分),表現了作者不畏艱險,以身許國的崇高責任感和強烈的愛國熱情。(2分)
構成對比(1分),作者對保家衛國、獻身沙場的“幽并客”這些勇武的將士的惋惜(1分),對只知游蕩街市炫耀自夸的“游俠兒”的批評諷刺(1分),這一“褒”一“貶”的強烈對比(1分),深刻地表達了作者對于戰爭的厭惡,對于和平生活的向往(2分)。
二十、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14-15題。
夜游宮記夢寄師伯渾①
陸游
雪曉清笳亂起,
夢游處、
不知何地。
鐵騎無聲望似水。
想關河:
雁門西,
青海際。
睡覺寒燈里,
漏聲斷、
月斜窗紙。
自許封侯在萬里。
有誰知,
鬢雖殘,
心未死!
【注】①師伯渾,陸游的友人。
14.下列對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A.“雪曉清笳亂起”句突出了邊地風光特色,也渲染了戰爭氣氛。
B.“想關河”中的“想”是“推測”“猜想”的意思。
C.“鐵騎無聲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繪了軍隊陣容的整肅與聲勢的浩大。
D.“漏聲斷”中的“斷”,是斷斷續續的意思。
E.“清笳亂起”和“鐵騎無聲”一動一靜,以動襯靜,手法巧妙。
15.詞中“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與陸游《書憤》中“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相比較,兩處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何異同?(7分)
【答案與解析】
14.答案DE。夜游宮記夢寄師伯渾第一題的賞析D項中的“斷”是“滴斷”的意思。E項“動靜結合”或“動靜互襯”,常用于實景描寫,這里詩人寫的是夢境,屬虛寫。詞一開頭就渲染了一幅有聲有色的關塞風光畫面,“雪”“笳”“鐵騎”等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聲亂起和如水奔瀉的動態中寫,有力地把讀者吸引到作者壯闊的詞境中來。
15.相同點:詞句和詩句都表現了詩人抗金報國、建功立業的報國之志(2分)和壯志未酬、理想落空的傷感之情。(2分)
不同點:①詞句抒發了對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嘆,但最終突出表現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心境。(2分)②詩句著重表達了詩人壯志未酬且年老鬢衰的悲憤情懷。(1分)
二十一、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11分)
菩薩蠻
(唐)溫庭筠
寶函①鈿雀②金鸂鶒③,
沉香閣上吳山碧。
楊柳又如絲,
驛橋春雨時。
畫樓音信斷,
芳草江南岸④。
鸞鏡⑤與花枝,
此情誰得知?
[注釋]①寶函:華美的梳妝盒。②鈿雀:雀飾的金釵。③鸂(xī)鶒(chi):水鳥名,又稱紫鴛鴦。這里是金釵上的裝飾。④芳草江南岸:化用“王孫游兮不歸,春草升生兮萋萋”(《楚辭·招隱士》)⑤鸞(lun)鏡:背上鐫刻有鸞鳳圖案的妝鏡。
1.下面對這首晚唐詞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寶函鈿雀金鸂鶒”觸物生情,女子看到金釵上成雙成對的“鸂鶒”時內心充滿了一絲喜悅,表現了她內心與之相似的愿望。
B.“楊柳又如絲,驛橋春雨時”虛實結合,由眼前回憶當年春雨瀟瀟時和情人驛橋邊依依惜別的情景。
C.“畫樓音信斷,芳草江南岸”兩句實寫窗外春景之繁盛、游子無信,反襯內心之思念愁苦之情。
D.“鸞鏡與花枝,此情誰得知?”中“枝”與“知”諧音雙關,女子感慨自己的相思之情無人理解,只有妝鏡與花枝知道。
2、請簡要分析這首詞的情感流程。(6分)
【答案與解析】
1.選AC。本題考查詩詞藝術手法的分析與鑒賞能力。“寶函鈿雀金鸂鶒”,寫女子晨起梳妝,她看到成雙成對的“金鸂鶒”,與自己眼前的孤單寂寞恰好相反并形成對比反襯,內心應充滿了悲愁苦悶。所以A錯。同時結合下文,本詞主要表現了女子的相思苦悶,“喜悅”與全詞格調不合。C項亦實亦虛,暗用了“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青青”的典故,寫愛人遠出不歸,音問斷絕。
解答本題,既要熟悉詩歌鑒賞必須掌握的各種手法,又能結合詩詞內容作恰當的分析。
2.女子晨起化妝,飾物上成雙的鴛鴦觸起她內心的傷感孤獨(1分);于是移目向外,試圖排遣,沉香閣外吳山青翠碧綠(1分);楊柳又輕細如絲,使她回想起當年春雨瀟瀟時和情人驛橋邊依依惜別的情景,女子沉浸在回憶的悲傷中(2分);眼前芳草茂盛萋萋,而遠去之人無音訊到畫樓,女子由回憶回到現實,內心有著春歸人不歸的隱痛和更加強烈的孤獨(2分)。無限自傷自憐之情使她窺鏡自照,感嘆自己的心事鸞鏡和花都懂得,自己的心事有誰能知道呢?傷感自己如花的青春在無盡的等待中漸漸逝去(2分,這是全詞的高潮,注意。老師可酌情對點給分,滿分6分即可)
本題考察分析、鑒賞詩歌內容、情感的能力。本詞中的藝術形象即女子,她內心的情感變化即詞的情感流程。所以關鍵是細讀詩句,讀懂詩意,逐層提煉概括。詞體的一個特點是講究鋪敘,基本上一個句號對應一個內容層次。學生在理解詩詞大意的基礎上可依次提煉答案。“楊柳又如絲,驛橋春雨時”,是由眼前到回憶,由虛到實,時空交替。“鸞鏡與花枝”,“枝”諧音“知”,解讀時要注意。
二十二、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11分)
水調歌頭·游覽?
(宋)黃庭堅
瑤草一何碧,
春入武陵溪③。
溪上桃花無數,
枝上有黃鸝。
我欲穿花尋路,
直入白云深處,
浩氣展虹霓。
祗恐花深里,
紅路濕人衣。
坐玉石,
倚玉枕,
拂金徽④。
謫仙何處,
無人伴我螺杯。
我為靈芝仙草,
不為朱唇丹臉,
長嘯亦何為?
醉舞下山去,
明月逐人歸。
[注釋?]此詞大約寫于被貶官時期。‚瑤草:仙草。③武陵溪:出自陶淵明《桃花源記》。④金徽:瑤琴。
7.下列對這首宋詞上闋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瑤草一何碧”運用比興手法,贊美瑤草(仙草)像碧玉一樣可愛,激起讀者興趣,把讀者引進仙境中去。
B.“溪上桃花無數,枝上有黃鸝”承接“春入武陵溪”,表現了“桃花源”仙境的清麗澄凈,幽靜脫俗。
C.“我欲穿花尋路”三句表達了作者對此境的喜愛,滿懷喜悅規劃著自己的行程,渴望有更美的發現。
D.“祗恐花深里,紅路濕人衣”故意正話反說,說仙境里花深露重,怕會打濕衣服,實際表現了詞人對仙境的深深喜愛和依戀。
8.結合下闋內容,簡要分析詞人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情感?(6分)
【答案與解析】
7.選CD。本體考查的是詩歌內容和藝術手法的分析與鑒賞能力。本詞實際上是化實為虛,運用想象,以虛襯實,以理想仙境之虛襯托現實黑暗、作者內心不滿之實。C項,“我欲穿花尋路”三句虛寫想象、以虛襯實,寫詞人幻想能找到一個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含蓄地表示對現實的不滿。D項“祗恐花深里,紅路濕人衣”承接前三句,寫詞人擔心仙境里花深露濕,沾濕人衣,既寫現實的游覽,又曲折地表現他對紛亂人世的厭倦但又不甘心離去的矛盾。所以D錯。
8.詞人想象“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彈瑤琴)”表現他的志行高潔、與眾不同。‚接著說李白不在,無人陪他飲酒,是說他缺乏知音,感到異常寂寞,同時曲折地表達出他對現實的不滿。③詞人說自己到仙境探索是為了得到靈芝仙草,不是為了得到像“朱唇丹臉”一樣的桃花,即使得不到又何必長嘯呢?以象征性的語言說明自己不必去為得不到功名利祿而憂愁嘆息。④最后兩句描寫詞人醉后搖搖晃晃,下山翩翩起舞,明月伴他歸去的形象,表現他想逃避現實卻又不甘心如此的矛盾心理及孤寂心境。(答對其中三點給滿分)
解題說明:
本體考查分析、鑒賞詩歌內容與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關鍵是要吃透詩詞大意。注意詞體的一個特點是講究鋪敘,基本上一個句號對應一個內容層次。學生在理解詩詞大意的基礎上可依次提煉答案。“仙草”即開頭的"瑤草",“朱唇丹臉”指第三句“溪上桃花”。蘇軾詠黃州定惠院海棠詩云:“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花容美艷,大抵略同,故這里也可用以說桃花。這兩句是比喻和象征的語言,用意如李白《擬古十二首》之四所謂“恥掇世上艷,所貴心之珍”。“長嘯亦何為”意謂不必去為得不到功名利祿而憂愁嘆息。
二十三、閱讀宋詞,然后回答問題。(11分)
念奴嬌
(宋)姜夔
鬧紅一舸,
記來時嘗與鴛鴦為侶。
三十六陂
人未到,
水佩風裳無數。
翠葉吹涼,
玉容銷酒,
更灑菰蒲③雨。
嫣然搖動,
冷香飛上詩句。
日暮青蓋亭亭,
情人不見,
爭忍凌波去。
只恐舞衣寒易落,
愁入西風南浦。
高柳垂陰,
老魚吹浪,
留我花間住。
田田多少,
幾回沙際歸路。
[注釋]鬧紅:指盛開的荷花。三十六陂:指很多水塘。③菰、蒲:都是水草。
9.本詞上闋主要描述荷花,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鬧紅一舸”寫出了荷花開放的艷麗迷人,都如美人一般戲鬧、調笑,場面熱烈。
B.“水佩風裳無數”此句兼用比喻和擬人,寫荷花以水為佩玉,以風為衣裳,寫出了荷花的清馨幽逸,秀美高潔。
C.“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菰蒲雨”景中含情,寫涼風吹來,荷花像酒意消退時的美人的紅臉,又吹來一陣密雨,蘊含了詞人借酒澆愁、放浪形骸的心境。
D.“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運用通感,寫荷花倩影娉婷,嫣然含笑,吐出如優美詩句一般的幽幽冷香。
10.詞學大家唐圭璋評價說,此詞“下片筆筆轉換,一往情深”。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6分)
【答案與解析】
9.選AC。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和藝術手法的分析與鑒賞能力,也涉及到詠物類詩詞的考查。關鍵是在理解詩詞大意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出所詠之物的特征和神韻。同時要熟練掌握詩詞的藝術手法。A項化靜為動,寫出了詞人駛入陂塘時盛開的荷花隨之晃動、顯得很熱鬧的情形。C項“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菰蒲雨”是說涼風吹來,鮮艷的荷花像美人玉臉帶著酒意消退時的殘紅,烘托荷花的清新高潔,為下文的“冷香”鋪墊。整個上闋都是描寫荷花,寫出荷花清馨幽逸、高潔美艷的特點。C項不合上闋語境。
10.下闕詞人一開說日暮時分,只見那車蓋般亭亭玉立的綠荷,就像那等候情人的凌波仙子,情人未見而不忍離去。實際上是寫自己十分留戀。‚詞人接著擔心西風起時舞衣般的葉子經不住秋寒的蕭瑟而容易凋殘,更為那無情的秋風將把南浦變成一片蕭條而憂愁,表現了對荷花的關愛。③詞人不得不離去,卻反過來說高高柳樹垂下綠陰,吹波吐浪肥大的老魚,都要挽留他住在荷花中間。④詞人終于歸去,卻又回憶往昔,說田田荷葉間、沙堤旁邊是我好多次的歸路。(每點1分)⑤總之,詞人層層鋪敘渲染,轉換角度,反復寫自己對荷花的留戀,可謂“筆筆轉換,一往情深”。(2分。點出鋪敘渲染、轉換角度或其中一個給1分,點出情感1分)
本題考查分析、鑒賞與詩歌相關評論、觀點的能力。題型為“詩論評價型”。關鍵是要吃透詩詞大意。注意詞體的一個特點是講究鋪敘,基本上一個句號對應一個內容層次。學生在理解詩詞大意的基礎上可依次提煉答案。下闕主要是寫詞人對荷花的留戀,然后從不同角度、不同內容加以鋪敘渲染。也要主要理解相關評論、觀點的意思。
二十四、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11分)
滿江紅·別大名親舊?
(元)許衡
河上徘徊,
未分袂、
孤懷先怯。
中年后、
此般憔悴,
怎禁離別。
淚苦滴成襟畔濕,
愁多擁就心頭結。
倚東風、
搔首謾無聊,
情難說。
黃卷內,
消白日。
青鏡里,
增華發。
念歲寒交友,
故山煙月。
虛道人生歸去好,
誰知美事難雙得。
計從今、
佳會幾何時?
長相憶。
[注釋]此詞為作者赴朝廷征召時辭別親友所作,時年46歲。
11.下列對本首詞上闋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上闋前三句寫詞人與親友依依惜別,在還未分別的時候就感受到分別后孤獨無依的憂懼與悲愁。
B.“中年后、此般憔悴,怎禁離別”一句,作者面對即將到來的長途充滿憂懼,擔心路途遙遠,艱難困苦太多。
C.“淚苦滴成襟畔濕,愁多擁就心頭結”正面描寫自己身心兩方面由離別引起的極度哀愁和痛苦。
D.“倚東風、搔首謾無聊,情難說”是說詞人站在春風中因痛苦而無所寄托,內心沒什么好說的而顯得“難說”。
12、比較閱讀柳永《雨霖鈴》下片和本詞的下片,分析二者所蘊含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之處。(6)
【答案與解析】
11.選BD。本題考察隊詩歌內容的分析與鑒賞能力。上闋是從不同角度、不同具體內容反復鋪敘渲染離別之苦。B項,聯系自己的身世遭遇,說中年本不適合漂泊,因而此時的離別就更加痛苦。D項“倚東風、搔首謾無聊,情難說”是說內心極其痛苦不知如何表達心中的感情,與柳永的“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相類似。“內心沒什么好說的”不準確。
12.柳詞下闋著重寫想象中別后的凄楚情景,烘托其傷感之意、思念之情。(1分)“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青秋節”,自己離別比古人、常人都痛苦;更痛苦的是酒醒后會是在“楊柳岸、曉風殘月”凄涼清寒之處;而且從今往后漫長孤獨發的日子里,即使有良辰美景也無人陪伴,無心欣賞。(2分,看其內容分析,可酌情給分)
許詞下片是對“難說”之“情”的具體訴說,離別之苦中含有人生遲暮及矛盾徘徊之感。(1分)。下片開始四句寫大好的青春年華消磨在黃卷里,青鏡里也添了不少白發,對比之中有一種沉重的人生遲暮之感。他懷念恬淡悠然的隱居生活:在寒冷的日子里有好友可交往,出門來有故鄉的山水云月可賞游,這是一種對心靈自由的追求。因應召而離別,使他陷入了一種無法解脫的人生困境:自由恬淡的歸隱生活雖好但君命難違,只能無奈感嘆“美事難雙得”。正是這種種難言的隱衷使詞人在離別之際更加感傷和哀痛。(2分,看其內容分析,可酌情給分)
本題考查的詩歌內容和思想情感的分析、鑒賞能力以及比較閱讀能力。關鍵是要吃透兩首詞的相關內容及其思想情感。柳詞主要是寫男女之間兒女情長的離別之苦;而許詞是親友之間的離別,其中夾雜著中年人生的種種感觸。將課內詞作與課外詞作作比較閱讀,此種題型要注意。
二十五、閱讀下面這首詞,請回答1、2兩題(11分)。
菩薩蠻
【宋】謝逸
暄風遲日春光鬧,
葡萄水綠搖輕棹。
兩岸草煙低,
青山啼子規。
歸來愁未寢,
黛淺眉痕沁。
花影轉廊腰,
紅添酒面潮。
1.下列說法錯誤的兩項是(5分)()
A.“暄風”,即春風。“遲日”,即春日。與《詩經》中的“春日遲遲”和杜詩中的“遲日江山麗”一樣,寫出了春光融融的情景,能給讀者以春暖日長的感受。
B.“春光鬧”化用宋祁的名句“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運用擬人,雖是概括的描寫,卻能引起姹紫嫣紅開遍的聯想。
C.“葡萄水綠”,兩岸葡萄青藤滿架,倒映水中,搖曳生姿,暗示游春者的陶醉之情。
D.上闋寫游春所見所聞,由“暄風遲日”到“青山啼子規”,可見時間由白天到了晚上,開啟下闕的“歸來愁未寢”。
E.“歸來愁未寢。黛淺眉痕沁”寫出主人公回來后無心整妝,寫主人公眉間淺淺的黛色,既意味著殘妝未整,又暗示著無人掃眉。
2.閱讀這首詞你可以看到主人公情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結合全詞具體分析。(6分)
【答案與解析】
1.CD(C.將春水比成葡萄美酒,寫出水色可愛,D青山子規啼應是白天游玩時所聞。)
2.喜悅—憂愁。上闋描繪春日游玩圖景,女主人陶醉于熱鬧的春光,寫出了她的內心喜悅;下闋女主人,因聽到子規的啼叫,聯想到自身,于是難以入眠、借酒澆愁,寫出了她內心的憂愁。(6分)
上一篇:二十五套古詩詞鑒賞試題及答案解析(上)
下一篇:王雱《倦行芳慢》閱讀答案
* 古詩詞鑒賞十六、閱讀下面這首詞,請回答1、2兩題(11分)九曲棹歌(其二)宋·朱熹一曲溪邊上釣船,幔亭峰影蘸晴川①。虹橋一斷無消息,萬壑千巖鎖翠煙。[注]①一曲溪之北見第一峰——大王峰,也叫天柱峰。大王峰的左側有幔亭峰,在峭壁上刻有“幔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