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未展芭蕉》《同兒輩賦未開海棠(其一)》閱讀答案對比賞析

    未展芭蕉
    (唐)錢珝
    冷燭無煙綠蠟干,芳心猶卷怯春寒。
    一緘書札藏何事,會被東風暗拆看。

    同兒輩賦未開海棠(其一)
    (金)元好問
    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點紅。
    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
    (1).  簡要分析這兩首詩的表現手法。(4分)
    (2).借花說理是第二首詩的一大特色,請做賞析。(3分)
    (1).示例:第一首巧妙運用比喻,如將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蠟燭、未拆封的書札,(1分)又把它比擬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東風暗拆”想象芭蕉終于展開,不僅傳神,而且傳達出美好的情思。(1分)
    第二首運用襯托、比擬、對比等手法,(1分)不僅表現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賦予海棠一種沉穩獨立、自主自愛的品格。(1分)
    (2)將春風中不輕易開放的海棠與爭相綻放的桃李作對比,(1分)說明了做人不要輕浮,不要炫耀,而要注重蘊積,保持成穩。(2分)

    【對比賞析】
    《未展芭蕉 》
      這是一首詠物詩。詩人通過對早春初萌而未展的芭蕉新葉儀態、神情的深入鏤刻,為我們創造了一個別具新意的藝術形象,讀后令人難以忘懷。
    首句從未展芭蕉的形狀、色澤設喻。由未展芭蕉的形狀聯想到蠟燭,“冷”,不僅造語新穎,而且表達出詩人的獨特感受。“綠蠟”給人以翠脂凝綠的美麗聯想;“冷燭”一語,則使人感到那緊緊卷縮的蕉燭上面似乎籠罩著一層早春的寒意。
      “芳心猶卷怯春寒”。卷成燭狀的芭蕉,最里一層俗稱蕉心。詩人別開生面,賦予它一個美好的名稱──芳心。這是巧妙的暗喻: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在詩人想象中,這在料峭春寒中卷縮著“芳心”的芭蕉,仿佛是一位含情脈脈的少女,由于寒意襲人的環境的束縛,只能暫時把自己的情懷隱藏在心底。如果說,上一句還只是以物喻物,從未展芭蕉的外在形狀、色澤上進行描摹刻畫,求其形似;那么這一句則通過詩意的想象與聯想,把未展芭蕉人格化了,達到了人、物渾然一體的神似境界。
    “怯”字不僅生動地描繪出未展芭蕉在早春寒意包圍中卷縮不舒的形狀和柔弱輕盈的身姿,而且寫出了它的感覺與感情,而詩人的細意體貼、深切同情也自然流注于筆端。
      三、四兩句卻又另外設喻。古代的書札卷成圓筒形,與未展芭蕉相似,所以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書札。
    未曾舒展的少女情懷和包蘊著深情的少女書札,本來就很容易引起由此及彼的聯想。在詩人想象中,這未展芭蕉象是深藏著美好情愫的密封的少女書札,嚴守著內心的秘密。然而,隨著寒氣的消逝,芳春的到來,和煦的東風總會暗暗拆開“書札”,使美好的情愫呈露在無邊的春色之中。句中的“會”字,讓人感到芭蕉由怯于春寒而“不展”,到被東風吹開,是順乎自然規律的;而“暗”字則極精細地顯示出這一變化過程是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的。

            《同兒輩賦未開海棠(其一)》
    海棠枝間新長出的綠葉層層疊疊的,小花蕾隱匿其間微微泛出些許的紅色。一定要愛惜自己那芳香的心,不要輕易地盛開,姑且讓桃花李花在春風中盡情綻放吧!
    詩句寫了深藏于重重新綠之中的、尚未開放而僅僅是“數點紅”的海棠蓓蕾。詩人忠告它“愛惜芳心”,不要輕易地吐蕾。如果一旦開放,幾場風雨之后,花就會很快墜落、凋零。 詩人作此詩時已入暮年,時金已滅亡,他回到了自已的故鄉,抱定了與世無爭的態度,過著遺民生活,他自覺已無能周濟天下,于是只能堅守自已節操,獨善其身。詩句也許從一個側面,借未開之海棠,寄托了自已的這種心態。
    海棠花比桃花、李花開得晚,而且花朵兒紅白相間,色彩淡雅,深藏在濃密的綠葉之中,并不起眼,不像桃花、李花那樣,在春天爭相開放,吸引人們的眼球。贊揚海棠的矜持高潔,不趨時,不與群芳爭艷。這正是作者自己精神的寫照。詩人通過對海棠的描述,贊美海棠潔身自愛,甘于清靜的品性。
    * 未展芭蕉(唐)錢珝冷燭無煙綠蠟干,芳心猶卷怯春寒。一緘書札藏何事,會被東風暗拆看。同兒輩賦未開海棠(其一)(金)元好問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點紅。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1).?簡要分析這兩首詩的表現手法。(4分)(2).借花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