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高考詩歌鑒賞模擬試題及答案(10套)

    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春日京中有懷
    杜審言
    今年游寓獨游秦,愁思看春不當春。
    上林苑里花徒發,細柳營前葉漫新。
    公子南橋應盡興,將軍西第幾留賓。
    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
    【注釋】①作者曾跟隨武則天在東都洛陽居住,并結識了許多文臣武將,成為知己和好友,第二年春天,他又伴駕回到西都長安。游秦,此處指游長安。②風日:春光風物。道:說。
    (1)本詩頷聯寫景傳情,含蓄而精妙。請從景情關系的角度賞析該聯。
    (2)尾聯構思新穎,將感懷之情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境界,明代胡應麟在《詩藪》稱它為七律結句之妙者。你對此如何理解?


    2.閱讀下面的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淇上送趙仙舟
    王維
    相逢方一笑,相送還成泣。
    祖帳已傷離,荒城復愁入。
    天寒遠山凈,日暮長河急。
    解纜君已遙,望君猶佇立。
    ⑴本詩在表達離別之情時使用了哪些手法?試結合具體詩句分析。
    ⑵本詩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佇立”,你認為是“猶”字好,還是“空” 字好?為什么?


    3.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金陵晚望
    (唐)高蟾
    曾伴浮云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
    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金陵圖①
    (唐)韋莊
    誰謂傷心畫不成?畫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滿故城。
    【注】①這是一首題畫之作,詩人看了六幅描寫南朝史事的彩繪,有感于心,揮筆題下了這首詩。
    (1)高詩前兩句寫景,試分析其表現手法和作用。
    (2)兩首詩都是懷古詠史詩,表達了怎樣的共同主旨?

    4.閱讀下面這首宋詩歌,回答問題。
    病后登快哉亭
    賀鑄
    經雨清蟬得意鳴,征塵斷處見歸程。
    病來把酒不知厭,夢后倚樓無限情。
    鴉帶斜陽投古剎,草將野色入荒城。
    故園又負黃華約,但覺秋風發上生。
    【注】快哉亭:位于彭城(今江蘇徐州)東南角的城隅之上。本詩是詩人被貶徐州病后所作。黃華:菊花。
    (1)詩人“把酒不知厭”的原因是什么?請簡要分析。
    (2)有人評價“秋風發上生”用語生新奇警,請簡要分析。

    5.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
    青 玉 案
    曹 組
    碧山錦樹明秋霽。路轉陡、疑無地。忽有人家臨曲水,竹籬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涼只恐鄉心起。鳳樓遠、回頭謾凝睇。何處今宵孤館里,一聲征雁,半窗殘月,總是離人淚。
    【注】 ①謾:徒然、空自
    (1)上片后四句寫景,描繪了怎樣一幅圖景?試結合具體詩句作簡要說明。
    (2)簡要分析“凄涼只恐鄉心起”一句在整首詞中的作用。

    6.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
    虞美人·寄公度
    宋·舒亶
    芙蓉落盡天涵水,日暮滄波起。背飛雙燕貼云寒,獨向小樓東畔倚闌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故人早晚上高臺,贈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①此詞作于作者因觸犯當政者王安石而被撤職后。②《荊州記》:“陸凱與范曄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贈詩曰:‘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1)這首詞的上闋描寫了怎樣的景物?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詞的最后兩句采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
                                                                                                   
                                                                                                

    7.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回答問題。
    送劍與傅巖叟
    辛棄疾
    莫邪三尺照人寒,試與挑燈仔細看。
    且掛空齋作琴伴,未須攜去斬樓蘭。
    【注】①傅巖叟:稼軒友人
    (1)詩中描寫了一個怎樣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請作簡要分析。
                                                                                           
                                                                                                 
    (2)這首詩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都突出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請簡要分析這種手法在此詩中的運用。
                                                                                               

    8.閱讀下面這首詞,回答問題。
    江城子 病起春盡
    陳子龍[]
    一簾病枕五更鐘。曉云空,卷殘紅。無情春色,去矣幾時逢?添我幾行清淚也,留不住,苦匆匆。
    楚宮吳苑草茸茸。戀芳叢,繞游蜂。料得來年,相見畫屏中。人自傷心花自笑,憑燕子,舞東風。
    [注]陳子龍:明末文學家,本詩大約作于南明福王朝滅亡后一年。
    (1)這首詞表現了詞人什么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
                                                                                                 
                                                                                              
    (2)“人自傷心花自笑,憑燕子,舞東風”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請簡要分析。


    9.閱讀下面一首唐詩, 回答問題。
    長安春望
    盧綸
    東風吹雨過青山, 卻望千門草色閑。
    家在夢中何日到, 春來江上幾人還?
    川原繚繞浮云外, 宮闕參差落照間。
    誰念為儒逢世難, 獨將衰鬢客秦關。
    【注】盧綸(739年-799年),字允言, 大歷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寶末年中進士, 旋即安史之亂爆發, 未能為官, 后重新應試, 但屢試不第。受舉薦為官, 但因政治斗爭受到牽連, 終身不得重用。
    (1)“卻望千門草色閑” 一句中的“閑”字歷來為人們所稱道, 請賞析。
                                                                                                   
                                                                                                  
    (2)詩中抒發了詩人的哪些情感? 請簡要概括。
                                                                                                   
                                                                                                 
    10.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從軍行七首(其二)
    王昌齡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1)“琵琶起舞換新聲”與“邊愁”是否矛盾?為什么?
                                                                                               
                                                                                                 
    (2)“高高秋月照長城”與前三句寫法上有何不同?這樣的寫法有什么好處?


    【參考答案】
    1.(1)本詩頷聯以樂景襯哀情。上林苑里鮮花盛開,細柳營前柳枝新綠,本是樂景;“徒”“漫”二字表明沒有親友一同欣賞,面對此景比沒有美景時更增哀情。
    (2)本詩結尾超出了一般感懷詩表達孤獨傷感之情的局限,構思新穎。作者將思念化為祝愿,將孤獨化為希冀,昂揚樂觀,抒發了對洛陽萬物無比眷戀和熱愛之情。
    2.(1)①借景抒情,借荒城、寒天、凈山、暮日、長河等凄清景象,傳達了作者感傷之情;②直抒胸臆,頷聯直接點出“傷離”、“愁”的情感;③細節描寫(動作描寫),以佇立河邊的細節,表現作者對友人的不舍。
    ⑵參考答案一:“猶”字好。孤舟遠逝,作者仍然佇立原地,目送遠去的朋友。“猶”字側重表現佇立時間之長,以及作者主觀上的不愿離去,寫出了不舍的深情。
    參考答案二:“空”字好。 “空”字表明朋友的孤舟在視野中已經消失,作者空對無際的天水。“空”字側重表現出作者失神落魄的神情,更強烈傳達出作者對友人離去的惆悵、失落之情。
    3.(1)采用擬人手法,情景交融,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秋天傍晚浮云落日映照金陵古城的景象,抒發了作者的滄桑凄涼之感。
    (2)兩首詩都借六朝舊事,抒發對晚唐現實的深憂,表達了一片傷心之情。
    4.(1)因為鄉愁太深太重,揮之不去;被貶的失落惆悵難以排解,所以詩人病后頻頻把盞,借酒消愁。
    (2)本來是秋風吹動人的頭發,詩人卻用比擬方式形象地說秋風是人頭發上生出,這樣就不僅指秋風蕭蕭,而且指年華逝去,白發新生,暗示了詩人凄冷落寞的情懷。
    5.(1)作者寫了竹籬茅舍的臨水人家,岸邊迎風輕揚的酒旗,遠處錯錯落落的村莊,這些都使旅人感到一種有所依托的溫暖和慰藉。描繪了秋季村莊一幅寧靜安詳的圖景。
    (2)①這一句既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承接上片寫景,又領起下文,抒寫獨宿孤館,鄉思盈懷的惆悵之情;②點明了題旨,點出旅愁鄉思的主題。
    6.(1)詞的上闋描寫了凋零殆盡的荷花、昏暗迷蒙的天空湖水和勞燕分飛的雙燕,給人一種孤寂凄清的感覺;面對孤寂凄寒的景象,作者獨自一人,孤單寂寞,充分表達了詞人被撤職后的孤寂惆悵之感。
    (2)這兩句采用想象的表現手法,從對方著筆。想象老朋友天天登高望遠,思念著我;同時,這兩句還運用典故,借陸凱折梅題詩以寄范曄的故事,寄予了主人公和朋友之間真摯深切的感情。
    7.(1)詩中描寫了一個欲報國殺敵卻壯志難酬的英雄形象。他挑燈看劍,雄心振起,卻發現寶劍只能掛在空齋,與琴為伴,未能赴邊殺敵,情緒一跌千丈。
    (2)用典。“莫邪”是古劍名,相傳為春秋時吳人干將所鑄,此代指名劍,也暗喻自己才能卓越。“樓蘭”為漢時西域古國,此處用典,以“樓蘭”借指北方的金國,“斬樓蘭”表現了自己為國殺敵的理想。用典豐富了詩歌的內容,使詩歌含蓄雋永,意味深長。(指明“用典”,解說意思對即可,不必指明典故出處)
    8.(1)①傷春之情。作者“病起”發現春色已匆匆逝去,無法挽留,只能用“幾行清淚”來表達對春天逝去的傷感。②亡國之恨、故國之思(對故國的悼念、懷念之情)。作者由“卷殘紅”想到故國的覆亡如同這無情春色一樣逝去難留,不覺悲從中來,淚水潸然;楚宮吳苑曾經芳草豐茸,百花盛開,游蜂盤繞,但昔日春景來年只能在畫屏中相見,更添故國之思和思而不得見的酸楚(或“作者想到楚宮吳苑長滿豐茸的芳草,百花盛開,游蜂盤繞,而來年又會見到這畫屏般秀麗的春色,可南明福王朝滅亡,故國不在,只能獨自傷心”)。
    (2)①擬人。花在春風中歡笑,燕子在東風中歡舞,運用擬人的修辭,生動地描繪了“楚宮吳苑”的無邊春色。②反襯(襯托、以樂景寫哀情)。以樂景寫哀情,用春花的歡笑和燕子的歌舞來反襯作者的傷心,雖然春光無限,但國家覆亡,詩人無心春景,倍增傷感。③對比。花的笑、燕子的舞與作者的傷心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作者的亡國之痛,故國之思。
    9.(1)閑,意為悠閑、自在,運用擬人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春草的自由、舒展,反襯了詩人內心的愁苦。
    (2)①思鄉之情。②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憤懣。③對年華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傷。④客居異鄉的孤寂與惆悵。
    10.(1)不矛盾。這樣的對照寫法更能顯示出聽者深重的別情邊緒,這是任何歡樂的新曲都無法排遣的。
    (2)前三句敘事抒情,后一句寫景。以景作結,寓情于景,創造意境,含蓄無限。
    * 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春日京中有懷杜審言今年游寓獨游秦,愁思看春不當春。上林苑里花徒發,細柳營前葉漫新。公子南橋應盡興,將軍西第幾留賓。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注釋】①作者曾跟隨武則天在東都洛陽居住,并結識了許多文臣武將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