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古詩詞鑒賞之詩詞的語言魅力

    賞古典詩詞語言,主要涉及以下內容:
    一、語言特色
    如清新、樸實(樸素、質樸、平實)、絢麗、明快、含蓄、簡潔、典雅等。
    1.語言的性格色彩。包括:A. 顯與隱(明快與含蓄);B. 直與婉(直抒胸臆與委婉曲折);C. 剛與柔(豪放與婉約);D. 莊與諧(嚴整與幽默)。
    2.語言的語體色彩。包括:E. 文與白(文采絢麗與文風樸實);F. 散與整(句式錯落有致與整齊有力);
    語言是有性格的,正是這種性格,讓人們在讀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時,看到的是“關西大漢,彈銅琵琶,執鐵綽板,高歌‘大江東去’”的情景;而在讀柳永的《雨霖鈴》時,看到的則是“十七、八歲的女郎,手執紅牙拍板,輕唱‘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情景。同時,語言又是有語體區別的,從而使語言有了俚俗與典雅之別。這兩個方面都可以從“辭色”角度去領略去鑒賞。
    如北宋晏幾道的《鷓鴣天》。
     彩袖殷勤捧玉鐘,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gāng,油燈)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這首詞語言明快、典雅。上闕用 “殷勤”“拼卻”“舞低”“歌盡”等詞,下闕用“幾回魂夢與君同”“猶恐相逢是夢中”等語言,直接而鮮明地將當年相聚時的歡樂、別后相憶及再相逢的喜悅幾近直白地表達出來。但作者又善于鋪彩設色,如用“彩袖”“醉顏紅”“楊柳”“桃花扇”“銀釭”等詞語、意象,又善于經營工巧雅致的句子,如“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語言顯得典雅。正如古人評價的“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秀氣勝韻,得之天然”。
    二、修辭方法
    主要指比喻、比擬、排比、對偶、借代、夸張、設問、反問等,這是“正確運用修辭方法”考點中規定的八種修辭方法。此外,在詩詞中,還要注意通感、移情(把人的感情付托于物象上表現出來,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雙關、頂真、反復、用典等修辭方法。
    修辭是為了從不同角度增強語言的表現力。各種修辭的表達效果不盡相同。比喻、比擬、借代、引用主要使語言形象生動,排比、對偶、夸張、頂真、反復主要增強語言氣勢,設問、反問使語言張弛跌宕,雙關、用典讓表情達意委婉含蓄,它們各有其妙,各有情趣。所以,修辭的使用要根據語境需要,效果分析也要充分考慮語境。
    如戎昱的《移家別湖上亭》。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作者采用擬人化的手法,賦予柳條藤蔓、黃鶯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湖上亭的依戀之情。作者還很講究煉字,詩中用“系”字既切合柳條藤蔓修長柔軟的特點,又寫出了 柳條藤蔓牽衣拉裾的動作,表現它們依戀主人不忍主人離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黃鶯鳴叫的特點,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別,讓人聯想到離別的眼淚。
    三、煉字
    即作者著意選用的、表情達意生動形象、內涵豐富而且表達效果顯著的字詞,像“紅杏枝頭春意鬧”中的“鬧”,“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等。
    (一)注意那些活用的詞。
    如周邦彥的《滿庭芳》。
    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人靜烏鳶自樂,小橋外、新綠濺濺。憑欄久,黃蘆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長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時眠。
    “風老鶯雛,雨肥梅子”的“風”和“肥”,都是形容詞用作動詞。可以想作風已老,鶯正年輕;也可以想想為雛鶯從昂首待哺的嬌憨,在風中慢慢豐羽、展翅離巢、婉轉鳴叫的情景。而一個“肥”字,可以想見梅子成熟、果肉鮮圓,懸掛枝頭,誘人饞涎欲滴的情況。這兩個字,把江南初夏的景色寫得生動迷人。
    (二)注意那些含有修辭方法的詞。
    如杜甫的《月》。
    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塵匣元開鏡,風簾自開鉤。兔應疑鶴發,蟾亦戀貂裘。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
    首聯十個字描繪出一幅絕妙的深秋月夜圖。“吐”字生動地寫出月亮從山后破云而出之狀,“明”字正好表現水月相映、夜明如晝之景。它們把月寫得晶瑩璀璨,儀態萬千,給這兩句以至整首詩抹上了一層神奇、嫵媚的銀光。蘇軾以為“古今絕唱”。
    再如,北宋張先的《天仙子》。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 送春春去幾時回。 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其中“云破月來花弄影”,是千古傳誦的名句,一個“弄”字寫活了月下之“花”,盡顯擬人之妙處。晚上原應有月,豈料云滿夜空,遮住月色。但清風一起,剎那間云開月出,而花也被風吹動,竟自在月光臨照下婆娑起舞。這就給作者臨老傷春、感到前途渺茫孤寂的情懷注入了暫時的欣慰。此句傳誦千古,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曰:“云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因為“風”起“弄影”,詞人才猜想“明日落紅應滿徑”。又與終篇的“落紅” 前后呼應,使全詩渾然一體。
    (三)注意數量詞。
    如(僧)齊己的《早梅》。
    萬木凍欲折,孤根獨暖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色來。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臺。
    詩中“一枝開”是詩的畫龍點睛之筆。梅花開于百花之前,是謂“早”;而這“一枝”又先于眾梅,更顯出此梅“早”開。此詩原為“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鄭谷將“數枝”改為“一枝”。齊己稱鄭谷為“一字師”。此聯描繪了一幅十分清麗的雪中梅花圖。
    (四)注意形容詞。
    如吳文英的《鷓鴣天•化度寺》。
    池上紅衣伴倚闌,棲鴉常帶夕陽還。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涼寶扇閑。  鄉夢窄,水天寬,小窗愁黛淡秋山。吳鴻好為傳歸信,楊柳閶門屋數間。
    下闕開頭一“窄”一“寬”,對比中表達出思念故鄉、卻又有家難歸的思想感情。
    (五)注意疊音詞。
    如王駕的《晴景》。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全無葉底花。蛺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原詩用“飛來”,只表現出蛺蝶從別處飛到此處的情景,而“紛紛”則表現出眾多蛺蝶一起“過墻”、追尋春光的情景,語意表達得更充分。
    (六)注意具有表現方法特點的詞。
    有時作者注意使用一些具有表現力的詞,來更生動地表現描寫對象的特點。
    如南宋吳城小龍女的《清平樂令》。
    簾卷曲闌獨倚,山展暮天無際。淚眼不曾晴,家在吳頭楚尾。  數點雪花亂委,撲鹿沙鷗驚起。詩句欲成時,沒入蒼煙叢里。
    這首詞意是一個流落異鄉的少女感物傷懷思鄉想家之作。上片描寫流落異鄉,客居他所的少女思鄉遠望的畫面。第二句“山展暮天之際”中用一“展”字,化靜為動,把少女遠望時看到的山勢連綿不斷一直鋪展到天際的情景表現出來,生動地表達了山嶺阻隔、不能回歸家鄉的悲愁。而第三句“淚眼不曾晴”的“晴”字,本來形容天氣,移用過來,把作者滿腔哀怨、整天滿目思鄉之淚的情景形象地表達出來。下片寫思鄉望遠的少女內心豐富的情感。“數點雪花亂委,撲鹿沙鷗驚起”兩句,用雪花比喻浪花。用擬人化詞語“亂委”表現浪花隨意騰起;用沙鷗自由翱翔與少女離鄉后的不自由作對比,通過移情聯想,就把少女流落異鄉、有家難歸的難言傷感流露筆端。因為這首詞用了一些具有表現方法特點的詞語,顯得妙語橫生,妙意滿目。古人贊它是“用意十分,下語三分,可幾風騷”(《詞人玉屑》)。
    四、句式。
    主要是詩詞中的特殊句子形式,這類句子會造成特殊意趣。
    (一)聯象句。
    即全用名詞意象組合而成的句子,生動形象,意境優美。
    如陸游的《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詩中頷聯就是聯象句,集中而有力地表現出作者親臨抗金一線、北望中原、收復中原的豪情壯志,以及豐富的憤激和辛酸。
    (二)倒裝句。
    即為平仄、押韻和諧,詞語錯置,造成一種特殊優美意趣的句子。
    如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詩從“峨眉山月”寫起,點出遠游的時令是秋天。“秋”字因入韻關系倒置句末。秋高氣爽,月色清明。以“秋”字來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來,自然入妙。月只“半輪”,又使人聯想到青山吐月的優美意境。
    再如,王維的《山居秋暝詩中頸聯應為“浣女歸竹喧,漁舟下蓮動”,倒裝之后,說竹林里傳來一陣陣歡聲笑語,那是天真無邪的姑娘洗罷衣服歸來;亭亭玉立的荷葉紛紛向兩邊披分,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劃破了荷塘的寧靜,這樣就增強了詩歌的懸念。
    又如歐陽修的《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下闕“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應為“三月暮雨橫風狂。黃昏掩門,無計留春住”,倒裝突出風狂雨暴的情景,也表現出作者想掩住“黃昏”時光,以留住春光的心情。反映了詞中女子難言的苦痛。
    五、節奏和韻律。
    詩詞句節奏分明,讀來瑯瑯上口,或明快熱烈,鏗鏘有力;或跌宕多姿,韻味悠長。詩詞句用韻和諧,形成綿綿不絕的韻律感,讀來覺得氣韻生動。
    如李清照的《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節奏和韻律需要多吟詠,多玩味,細揣摩,分清節奏,讀出韻律。
    六、語言鑒賞題組織答案思路:
    (一)評價(定性)
    即語言表達方面的特點是什么或怎么樣。如語言特色、修辭方法、煉字特點、表現方法(如化動為靜、化靜為動等)。
    (二)分析
    即詩詞中具體如何體現、怎樣表達的。分析一定要中肯、具體,一定要結合具體語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或表達效果。
    如唐溫如的《題龍陽縣青草湖》。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發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請對詩中‘老’字和‘壓’字加以賞析。(老”字用了擬人方法,寫出了秋風的蕭瑟,塑造了一個白發湘君的形象。“壓”字化抽象為形象,夢本無重量,作者用一“壓”字,把幻覺寫得真切,具體可感。)
    語言鑒賞題作題時,不能僅僅答出語言特色,一定要結合具體語境的思想感情及表達效果作出具體分析。因為語言是思想的外殼,它要為表達思想感情服務。另一方面,因為涉及到思想內容,有時也就涉及到寫作方法。答題時,有時可以兼顧寫作方法(對比、襯托等)和思維方式(聯想和想象),像“(六)注意具有表現方法特點的詞”中對南宋吳城小龍女的《清平樂令》一詞的分析就兼顧到這一點。
    七、舉例閱讀賞析
                                 送柴侍御   (唐)王昌齡
             流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風雨,名月何曾是兩鄉?
         簡析“青山一道同風雨”一句語言特色。
    【參考答案】此句主要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作者說友人遠行,有青山和他一路共同分擔風雨,生動形象地表達出勸慰朋友不要悲傷、激勵朋友勇往直前的情懷。
                                  春游曲     (唐)韓愈
                     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
         賞析這首詩歌的語言特色。
    【參考答案】這首詩的語言特色有:①注意煉字,“萬”和“一”對舉,突出地表現了萬樹杏花一齊盛開異常燦爛的美景。②映襯。“滿園”杏花的“深淺色”,和一池“綠波”相互映襯,景色分外明艷。③整首詩語言明快而絢麗。
                                  宿石邑山中    (唐)韓翃
            浮云不共此山齊,山靄蒼蒼意轉迷。曉月暫飛高樹里,秋河隔在數峰西。
    賞析“飛”字的妙處。
    【參考答案】“飛”字妙在化動為靜,月本來運動不那么明顯,仿佛不動,用了“飛”字,寫出曉月運動極為迅速的特點。“飛”又明寫月而暗寫浮云,浮云飄飛,使時隱時現的明月,好像在高高的樹叢里迅飛,所以,一個“飛”字,既是寫月,也是寫云。
                                  書院二小松    (唐)李群玉
            一雙幽色出凡塵,數粒秋煙二尺鱗。從此靜窗聞細韻,琴聲長伴讀書人。
     簡析這首詩歌的語言特色。
    【參考答案】這首詩主要用借代和比喻。用“幽色”代指兩棵小松;用“數粒秋煙”比松針,用“鱗”喻樹干,用“琴聲”比風吹動松樹發出的聲音,把書院中的兩棵小松寫得有色有姿有聲有韻律。
                                   卜算子•齒落     (南宋)辛棄疾
    剛者不堅牢,柔底難摧挫。不信張開口角看,舌在牙先墮。     已缺兩邊廂,又豁中間個。說與兒曹莫笑翁,狗竇從君過。
        賞析這首詞的語言特色和蘊涵的義理。
    【參考答案】語言特色:口語化的樸素,如“不信張開口角看,舌在牙先墮”“已缺兩邊廂,又豁中間個”,是典型的口語,顯得直白;風趣幽默,如“狗竇從君過”,說牙豁得像狗洞,你們可以從中鉆過。義理:作者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剛直者為世俗不容,奸佞奉承者卻活得很好。
                                   清平樂     (南宋)晁元禮
    春風依舊,著意隋堤柳。搓得鵝兒黃欲就。天氣清明時候。    去年紫陌青門,今宵雨魄云魂。斷送一生憔悴,只消幾個黃昏。
    有人認為,“搓得”一詞用的生動傳神。你認為如何?試加以分析。再簡評一下這首詞的音律。
    【參考答案】“搓得”用的傳神在于:用擬人,把春風吹柳,寫成像有人在揉搓、撫摸柳枝似的,使柳樹長出嫩黃的新葉。音律:整首詞用“柳、就、候,門、魂、昏”押韻,顯得音韻和諧。
    * 賞古典詩詞語言,主要涉及以下內容:一、語言特色如清新、樸實(樸素、質樸、平實)、絢麗、明快、含蓄、簡潔、典雅等。1.語言的性格色彩。包括:A.顯與隱(明快與含蓄);B.直與婉(直抒胸臆與委婉曲折);C.剛與柔(豪放與婉約);D.莊與諧(嚴整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