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試題綜合檢測及答案(二)
21.閱讀曾公亮《宿甘露僧寺》,回答問題。
枕中云氣千峰近,床底松聲萬壑哀。
要看銀海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
(1)前人評價這首詩中“放入”一詞最顯氣魄,你同意嗎?請作簡要分析。
(2)這首詩在表達技巧的運用上很有特色,請就感受最深的一點作出評價。
【參考答案】(1)同意。它使通常開窗賞景的行為轉化為擁抱江河的壯舉,表現出豪邁的胸襟和氣概。(2)第一、虛實結合。前兩句寫彌漫山顛的云氣直入枕中,讓人覺得好像千峰在側;松濤就在床下轟鳴,讓人覺得如臨萬壑之中。在這里千峰、萬壑都是虛寫,卻給人藝術體驗之真,把人帶入驚心動魄的藝術境界之中。第二、詩歌后兩句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塑造出一種豪壯、崇高之美。為了欣賞那銀山般的浪濤壯觀,領略那拍天而來的江河氣勢,索性打開窗子放長江入室,以蕩滌心胸。第三、寄情于景,全詩寫云氣、松濤和水浪,融入了詩人豪邁的胸襟和壯美的情感。
22.閱讀李覯《鄉崽》,同答問題。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云遮。
錢鐘書說:“詩歌里有三種寫法:一、天涯雖遠,而想望中的人更遠;二、想望中的人物雖近,卻比天涯還遠;三、想望中的人雖遠,卻近在比鄰。”
(1)這首詩屬于哪一種寫法?
(2)簡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著眼空間距離來抒寫思鄉之情的。
【參考答案】(1)屬于第一種。(2)詩人極寫空間距離之遠,遙望家鄉的視線被碧山、暮云層層阻隔,給人以故鄉遙不可及之感,突出了詩人歸鄉無計的無奈和痛苦,表達了詩人對故鄉深摯濃厚的思念之情。
23.閱讀楊萬里《小池》,回答問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這詩緊緊圍繞詩題“小池”來描寫,取景別致,試作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用“眼”形容泉小,用“無聲”說明流細,“尖尖角”說明荷葉初出,也突出了小蜻蜒為小動物。作者所選景物小巧天真,別致有趣,動靜結合,令人神怡。
24.閱讀柳永《甘草子》詞,回答問題。
秋暮,亂灑衰荷,顆顆真珠雨。雨過月華生,冷徹鴛鴦浦。 池上憑闌愁無侶,奈此個,單棲情緒!卻傍金籠共鸚鵡,念粉郎言語。
(1)觸動主人公愁緒的具體景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亂愁苦的原因又是什么?
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結尾二句“卻傍金籠共鸚鵡,念粉郎言語”寫法上有何新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秋暮、衰荷、亂雨、冷月“無侶”(或“單棲”)(2)不直寫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言語”,而通過鸚鵡學念來表現,寫出了女主人公在百無聊賴中的自慰自遣,讓人倍感凄涼。
25.閱讀晏殊《浣溪沙》,完成試題。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1)“夕陽西下幾時回?”一句寓情于景,請簡要分析此句抒發了什么樣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兩句看似寫實,其實實中有虛,有情有理。請問是什么情、什么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園香徑獨徘徊”與詞中的哪一句相呼應?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抒發了詞人惜春傷時的惆悵和寂寞,嘆惋年華將逝的情思。(2)出句寫詞人對“花落去”而終竟無力挽轉的嘆惋,對句借“燕歸來”抒寫因美好事物歸來而欣慰。所包含的哲理是,人事興衰,無往不復。(3)呼應的句子:無可奈何花落去。
26.閱讀晏殊《浣溪沙》,完成試題。
小閣重簾有燕過。晚花紅片落庭莎。曲欄干影入涼波。 一霎好風生翠幕,幾回疏雨滴圓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前人在評論這首詞時曾說,“酒醒人散得愁多”一句是理解全詞思想感情的關鍵,詞中“愁”的具體內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么?請結合全詞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愁”在詞中是富貴者嘆息時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難留的淡淡閑愁。同意“關鍵”之說。本詞前面的詞句描寫了極富情感的景物:“重簾燕過、紅花落庭、欄入影波、翠幕風生、雨滴圓荷”,“酒醒”句實屬點睛之筆。(本詞從寫景入手,上片寫簾外之景,從視覺所及落筆,下片寫簾內之景,從聽覺著墨,寫閣中人的感受。前五句所寫都是酒醒人散后的景象,而“得愁多”就是這一系列閑靜景象所引起的縷縷愁緒。)
27.閱讀晏幾道《清平樂》,完成試題。
留人不住,醉解蘭舟去。一棹碧濤春水路,過盡曉鶯啼處。 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此后錦書休寄,畫樓云雨無憑。
(1)本詞在寫景抒情上有何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結尾兩句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此詞寫離別,然而所寫景物卻是碧濤春水、青青楊柳、曉鶯啼鳴。這是以樂景寫離愁,以春天美好的景物寫離別,詞中景物枝枝葉葉都飽含離情。(2)結尾兩句以怨寫愛,抒寫出因多情而生絕望,而絕望又恰好表明不忍割舍之情。
28.閱讀蘇軾《南鄉子•梅花詞和楊元素》,完成試題。
寒雀滿疏籬,爭抱寒柯看玉蕤。忽見客來花下坐,驚飛,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飲又能詩,坐客無氈醉不知。花謝酒闌春到也,離離,一點微酸已著枝。
【注】這首詞是蘇軾任杭州通判時(1074年初春),與杭州知州楊元素的唱和之作。
(1)填空:這首“梅花詞”凡56言,競不見一個“__________”字,但通篇透露著________________的訊息,稱得上“不著一字,盡顯風流”。
(2)“花謝酒闌春到也,離離,一點微酸已著枝”,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它與“寒雀滿疏籬,爭抱寒柯看玉蕤”有什么聯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一個“梅”字;梅花報春(意思對即可。)(2)以味覺替代視覺,暗寫“梅子”已初掛枝頭,頗有新意。照應了上片起首描寫的梅花盛開的情景。(言之有理即可。)
【注】“寒雀滿疏籬,爭抱寒柯看玉蕤。”寒雀爭鬧枝頭,側面表現梅花之盛。)
29.閱讀黃庭堅的《定風波•次高左藏使君韻①》詞,回答問題。
萬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終日似乘船。及至重陽天也霽。催醉,鬼門關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猶氣岸,君看,幾人菊花上華顛?戲馬臺南追兩謝②,馳射③,風流猶拍古人肩。
【注】①定風波:此詞為作者在黔州貶所的作品。黔州治所在今四川的彭水。②戲馬臺:晉時劉裕北征至彭城,曾在戲馬臺會群僚賦詩為樂。兩謝:指詩人謝瞻、謝靈運。③馳射:騎馬,射箭。
(1)“一漏天”、“似乘船”用了怎樣的修辭格?起了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說說這首詞結構上的特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首詞表達了一種怎樣的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一漏天”、“似乘船”用了比喻修辭格。“一漏天”形象生動地表明秋雨叫人不堪其苦的狀況,“似乘船”的比喻不僅是足不出戶的意思,還影射著環境的險惡,因為“乘船”時如果風雨喧江,就有覆舟之虞。如果聯系“萬里”二字來看,還有去國懷鄉的感慨。(2)全詞分四層寫,結構是一抑三揚:苦雨——催醉——簪菊——馳射,襯跌有力。(3)這首詞通過重陽即事,表達了一種老當益壯、窮且益堅的樂觀奮發精神。
30.閱讀李煜《浪淘沙》,完成試題。
浪淘沙 李煜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行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 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晚涼天靜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注】全唐詩附詞“金鎖”作“金劍”,“天靜”作“天凈”。壯氣蒿萊:壯志就如秋天的野草般枯萎。玉樓瑤殿:指故國的宮殿。
(1)這首詞寫的是哪個季節?詞中哪些句子寫季節的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此詞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處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往事只堪哀”和“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有怎樣的聯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這首詞寫的是秋季。“秋風庭院蘚侵階”,“秋風”已說明了季節。“晚涼天靜月華開”,秋涼如水,晚上的涼意更甚;秋季天高云淡,因云層的淡薄,月光也就顯得更為明亮了。(2)作者的處境是孤單寂寞的。由于他身為臣虜,行動上失去了自由,也沒有心情去散步賞景,“秋風庭院蘚侵階”,因為庭階少人行走,才會被苔蘚所遮蓋。“一行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珠簾閑不卷”,正是作者無心賞玩窗外的景物,“終日誰來”,更是身為臣虜,無親無故,無人眷顧的寫照。(3)這是首尾的相互呼應。“往事只堪哀”,往事,就是以前的帝王生活,想起這些往事,只能令人傷悲。不過,“剪不斷,理還亂”,作者最后仍是要“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主人已身為臣虜,以前的宮殿在月下的倒影,只是空洞地對著秦淮河。想到此處,悲哀也就更加深沉了。結尾兩句,正是和開首的“往事只堪哀”互為呼應。
31.閱讀周邦彥《關河令》,完成試題。
秋陰時晴漸向暝,變一庭凄冷。佇聽寒聲,云深無雁影。 更深人去寂靜,但照壁孤燈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前人在評論這首詞時曾說,“融情于景”是本詞的突出特色,你是否同意此說?為什么?請結合全詞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同意。本詞上片先寫薄暮凄清之景,孤獨的旅客默立客庭中,長鳴傳來,不見雁影,營造了一種凄清的氛圍。下片的“孤燈”與上片相呼應,孤寂凄苦之情自然流露于詞的字里行間。
32.閱讀張元幹《點絳唇•呈絡濱、筠溪二老》,完成試題。
清夜沉沉,暗蛩啼處檐花落。乍涼簾幕,香繞屏山角。 堪恨歸鴻,情似秋云薄。書難托,盡交寂寞,忘了前時約。
(1)說說這首詞上下片所寫的內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說說上片寫景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1)這首詞的上片著重寫景,寓情于景;下片著重抒情,曲折地表達出仕途的險惡與中原未復的悵惘情緒。(2)一、二句刻畫出一幅幽靜的秋夜景色,三四句承上,從戶外幽靜之境轉而到室內境況,把聽覺、感覺、視覺組合在一起,著力渲染秋夜清冷的氣氛和孤獨寂靜的境界。
33.閱讀陸游《好事近》,完成試題。
秋曉上蓮峰,高躡倚天青壁。誰與放翁為伴?有天壇輕策。 鏗然忽變赤龍飛,雷雨四山黑。談笑做成豐歲,笑禪龕楖粟。
【注】天壇,即天臺山,以產藤杖著名。策,即杖。杖化為龍,用《后漢書•費長房傳》事。韓愈《赤藤杖歌》有“赤龍拔須血淋漓”語。楖栗,印度語“剌竭節”的意譯,僧徒用的杖。
(1)這首詞表達了怎樣的主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首詞有著怎樣的藝術風格?用簡明的語言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這首詞,寫神游華山,其主旨是表現作者為人民造福的人生態度。(2)這首詞的藝術風格,是雄奇豪邁的,它強烈地放射出積極浪漫主義的光芒。
34.閱讀嚴蕊《如夢令》,完成試題。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
(1)這首詞用了一個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誰的什么作品?這首詞所寫的事物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就這首詞表達的感情和運用的寫法談談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晉代文學家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由此可知這首詞寫的是桃花。(2)這首詞表達了女作者心地高潔、凌越世俗的感情。這首詞以物況人,“白白與紅紅”,一樹花分紅、白兩色,高標逸韻,獨特別致,作者正是以這“別是東風情味”的紅白桃花自況。這首詞還用了映襯對比寫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紅既映襯又對比,贊美了紅白桃花獨標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
35.閱讀辛棄疾《生查子•獨游西巖①》,完成試題。
青山招不來,偃蹇②誰憐汝?歲晚太寒生。喚我溪邊住。 山頭明月來,本在天高處。夜夜入清溪,聽讀《離騷》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棄疾被誣罷官,長期閑居于上饒城北的帶湖之畔。西巖就在上饒城南,風景優美。這首詞是他閑居期間的記游之作。②偃蹇:高聳、傲慢的樣子。
(1)在詩人筆下,青山、明月是怎樣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簡要分析“夜夜入清溪,聽讀《離騷》去”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青山氣象不凡,屹立不動,它貌似傲慢卻又充滿情意;明月善解人意,是詩人想像中理想人格的化身,它沒有世俗偏見,有情有意,正直而又純潔,是作者被貶獨游時的知音。(2)“夜夜”表示非止一夜,“聽讀”寫明月默默地聽著詞人讀《離騷》。詩句表現作者被貶獨游的孤獨、憂憤,對明月相伴的感謝之情以及和屈原一樣的矢志不渝的愛國之情。
36.閱讀黃機《霜天曉角•儀真①江上夜泊》,回答問題。
寒江夜宿,長嘯江之曲。水底魚龍驚動,風卷地,浪翻屋。 詩情吟未足,酒興斷還續。草草興亡休問,功名淚,欲盈掬。
【注】①儀真:今江蘇儀征市,處長江北岸,是南宋御金的前線。②黃機:南宋愛國詞人。
(1)描述并簡析上片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結合詩句分析,下片首句提到的“詩情”是怎樣一種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寒夜,作者夜泊長江,江景凄寒,他獨自佇立江邊,撫今追昔,思潮翻滾,不禁仰天長嘯。這時,大風卷起房子一樣高的浪頭,江濤長鳴不止,以至驚動了水下的魚龍。這既是寫景,也寄托了作者的憂思和不平。(2)下片的“草草興亡休問,功名淚,欲盈掬”,交待了作者的感情。朝廷偏安,無心抗敵;作者為國立功、收復失地的遠大理想無法實現,心中痛苦萬分。所以該句所說的難以盡吐的感情,應是心系國事、報國無門的憂憤痛心之情。
枕中云氣千峰近,床底松聲萬壑哀。
要看銀海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
(1)前人評價這首詩中“放入”一詞最顯氣魄,你同意嗎?請作簡要分析。
(2)這首詩在表達技巧的運用上很有特色,請就感受最深的一點作出評價。
【參考答案】(1)同意。它使通常開窗賞景的行為轉化為擁抱江河的壯舉,表現出豪邁的胸襟和氣概。(2)第一、虛實結合。前兩句寫彌漫山顛的云氣直入枕中,讓人覺得好像千峰在側;松濤就在床下轟鳴,讓人覺得如臨萬壑之中。在這里千峰、萬壑都是虛寫,卻給人藝術體驗之真,把人帶入驚心動魄的藝術境界之中。第二、詩歌后兩句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塑造出一種豪壯、崇高之美。為了欣賞那銀山般的浪濤壯觀,領略那拍天而來的江河氣勢,索性打開窗子放長江入室,以蕩滌心胸。第三、寄情于景,全詩寫云氣、松濤和水浪,融入了詩人豪邁的胸襟和壯美的情感。
22.閱讀李覯《鄉崽》,同答問題。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云遮。
錢鐘書說:“詩歌里有三種寫法:一、天涯雖遠,而想望中的人更遠;二、想望中的人物雖近,卻比天涯還遠;三、想望中的人雖遠,卻近在比鄰。”
(1)這首詩屬于哪一種寫法?
(2)簡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著眼空間距離來抒寫思鄉之情的。
【參考答案】(1)屬于第一種。(2)詩人極寫空間距離之遠,遙望家鄉的視線被碧山、暮云層層阻隔,給人以故鄉遙不可及之感,突出了詩人歸鄉無計的無奈和痛苦,表達了詩人對故鄉深摯濃厚的思念之情。
23.閱讀楊萬里《小池》,回答問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這詩緊緊圍繞詩題“小池”來描寫,取景別致,試作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用“眼”形容泉小,用“無聲”說明流細,“尖尖角”說明荷葉初出,也突出了小蜻蜒為小動物。作者所選景物小巧天真,別致有趣,動靜結合,令人神怡。
24.閱讀柳永《甘草子》詞,回答問題。
秋暮,亂灑衰荷,顆顆真珠雨。雨過月華生,冷徹鴛鴦浦。 池上憑闌愁無侶,奈此個,單棲情緒!卻傍金籠共鸚鵡,念粉郎言語。
(1)觸動主人公愁緒的具體景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亂愁苦的原因又是什么?
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結尾二句“卻傍金籠共鸚鵡,念粉郎言語”寫法上有何新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秋暮、衰荷、亂雨、冷月“無侶”(或“單棲”)(2)不直寫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言語”,而通過鸚鵡學念來表現,寫出了女主人公在百無聊賴中的自慰自遣,讓人倍感凄涼。
25.閱讀晏殊《浣溪沙》,完成試題。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1)“夕陽西下幾時回?”一句寓情于景,請簡要分析此句抒發了什么樣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兩句看似寫實,其實實中有虛,有情有理。請問是什么情、什么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園香徑獨徘徊”與詞中的哪一句相呼應?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抒發了詞人惜春傷時的惆悵和寂寞,嘆惋年華將逝的情思。(2)出句寫詞人對“花落去”而終竟無力挽轉的嘆惋,對句借“燕歸來”抒寫因美好事物歸來而欣慰。所包含的哲理是,人事興衰,無往不復。(3)呼應的句子:無可奈何花落去。
26.閱讀晏殊《浣溪沙》,完成試題。
小閣重簾有燕過。晚花紅片落庭莎。曲欄干影入涼波。 一霎好風生翠幕,幾回疏雨滴圓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前人在評論這首詞時曾說,“酒醒人散得愁多”一句是理解全詞思想感情的關鍵,詞中“愁”的具體內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么?請結合全詞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愁”在詞中是富貴者嘆息時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難留的淡淡閑愁。同意“關鍵”之說。本詞前面的詞句描寫了極富情感的景物:“重簾燕過、紅花落庭、欄入影波、翠幕風生、雨滴圓荷”,“酒醒”句實屬點睛之筆。(本詞從寫景入手,上片寫簾外之景,從視覺所及落筆,下片寫簾內之景,從聽覺著墨,寫閣中人的感受。前五句所寫都是酒醒人散后的景象,而“得愁多”就是這一系列閑靜景象所引起的縷縷愁緒。)
27.閱讀晏幾道《清平樂》,完成試題。
留人不住,醉解蘭舟去。一棹碧濤春水路,過盡曉鶯啼處。 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此后錦書休寄,畫樓云雨無憑。
(1)本詞在寫景抒情上有何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結尾兩句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此詞寫離別,然而所寫景物卻是碧濤春水、青青楊柳、曉鶯啼鳴。這是以樂景寫離愁,以春天美好的景物寫離別,詞中景物枝枝葉葉都飽含離情。(2)結尾兩句以怨寫愛,抒寫出因多情而生絕望,而絕望又恰好表明不忍割舍之情。
28.閱讀蘇軾《南鄉子•梅花詞和楊元素》,完成試題。
寒雀滿疏籬,爭抱寒柯看玉蕤。忽見客來花下坐,驚飛,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飲又能詩,坐客無氈醉不知。花謝酒闌春到也,離離,一點微酸已著枝。
【注】這首詞是蘇軾任杭州通判時(1074年初春),與杭州知州楊元素的唱和之作。
(1)填空:這首“梅花詞”凡56言,競不見一個“__________”字,但通篇透露著________________的訊息,稱得上“不著一字,盡顯風流”。
(2)“花謝酒闌春到也,離離,一點微酸已著枝”,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它與“寒雀滿疏籬,爭抱寒柯看玉蕤”有什么聯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一個“梅”字;梅花報春(意思對即可。)(2)以味覺替代視覺,暗寫“梅子”已初掛枝頭,頗有新意。照應了上片起首描寫的梅花盛開的情景。(言之有理即可。)
【注】“寒雀滿疏籬,爭抱寒柯看玉蕤。”寒雀爭鬧枝頭,側面表現梅花之盛。)
29.閱讀黃庭堅的《定風波•次高左藏使君韻①》詞,回答問題。
萬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終日似乘船。及至重陽天也霽。催醉,鬼門關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猶氣岸,君看,幾人菊花上華顛?戲馬臺南追兩謝②,馳射③,風流猶拍古人肩。
【注】①定風波:此詞為作者在黔州貶所的作品。黔州治所在今四川的彭水。②戲馬臺:晉時劉裕北征至彭城,曾在戲馬臺會群僚賦詩為樂。兩謝:指詩人謝瞻、謝靈運。③馳射:騎馬,射箭。
(1)“一漏天”、“似乘船”用了怎樣的修辭格?起了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說說這首詞結構上的特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首詞表達了一種怎樣的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一漏天”、“似乘船”用了比喻修辭格。“一漏天”形象生動地表明秋雨叫人不堪其苦的狀況,“似乘船”的比喻不僅是足不出戶的意思,還影射著環境的險惡,因為“乘船”時如果風雨喧江,就有覆舟之虞。如果聯系“萬里”二字來看,還有去國懷鄉的感慨。(2)全詞分四層寫,結構是一抑三揚:苦雨——催醉——簪菊——馳射,襯跌有力。(3)這首詞通過重陽即事,表達了一種老當益壯、窮且益堅的樂觀奮發精神。
30.閱讀李煜《浪淘沙》,完成試題。
浪淘沙 李煜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行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 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晚涼天靜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注】全唐詩附詞“金鎖”作“金劍”,“天靜”作“天凈”。壯氣蒿萊:壯志就如秋天的野草般枯萎。玉樓瑤殿:指故國的宮殿。
(1)這首詞寫的是哪個季節?詞中哪些句子寫季節的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此詞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處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往事只堪哀”和“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有怎樣的聯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這首詞寫的是秋季。“秋風庭院蘚侵階”,“秋風”已說明了季節。“晚涼天靜月華開”,秋涼如水,晚上的涼意更甚;秋季天高云淡,因云層的淡薄,月光也就顯得更為明亮了。(2)作者的處境是孤單寂寞的。由于他身為臣虜,行動上失去了自由,也沒有心情去散步賞景,“秋風庭院蘚侵階”,因為庭階少人行走,才會被苔蘚所遮蓋。“一行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珠簾閑不卷”,正是作者無心賞玩窗外的景物,“終日誰來”,更是身為臣虜,無親無故,無人眷顧的寫照。(3)這是首尾的相互呼應。“往事只堪哀”,往事,就是以前的帝王生活,想起這些往事,只能令人傷悲。不過,“剪不斷,理還亂”,作者最后仍是要“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主人已身為臣虜,以前的宮殿在月下的倒影,只是空洞地對著秦淮河。想到此處,悲哀也就更加深沉了。結尾兩句,正是和開首的“往事只堪哀”互為呼應。
31.閱讀周邦彥《關河令》,完成試題。
秋陰時晴漸向暝,變一庭凄冷。佇聽寒聲,云深無雁影。 更深人去寂靜,但照壁孤燈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前人在評論這首詞時曾說,“融情于景”是本詞的突出特色,你是否同意此說?為什么?請結合全詞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同意。本詞上片先寫薄暮凄清之景,孤獨的旅客默立客庭中,長鳴傳來,不見雁影,營造了一種凄清的氛圍。下片的“孤燈”與上片相呼應,孤寂凄苦之情自然流露于詞的字里行間。
32.閱讀張元幹《點絳唇•呈絡濱、筠溪二老》,完成試題。
清夜沉沉,暗蛩啼處檐花落。乍涼簾幕,香繞屏山角。 堪恨歸鴻,情似秋云薄。書難托,盡交寂寞,忘了前時約。
(1)說說這首詞上下片所寫的內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說說上片寫景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1)這首詞的上片著重寫景,寓情于景;下片著重抒情,曲折地表達出仕途的險惡與中原未復的悵惘情緒。(2)一、二句刻畫出一幅幽靜的秋夜景色,三四句承上,從戶外幽靜之境轉而到室內境況,把聽覺、感覺、視覺組合在一起,著力渲染秋夜清冷的氣氛和孤獨寂靜的境界。
33.閱讀陸游《好事近》,完成試題。
秋曉上蓮峰,高躡倚天青壁。誰與放翁為伴?有天壇輕策。 鏗然忽變赤龍飛,雷雨四山黑。談笑做成豐歲,笑禪龕楖粟。
【注】天壇,即天臺山,以產藤杖著名。策,即杖。杖化為龍,用《后漢書•費長房傳》事。韓愈《赤藤杖歌》有“赤龍拔須血淋漓”語。楖栗,印度語“剌竭節”的意譯,僧徒用的杖。
(1)這首詞表達了怎樣的主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首詞有著怎樣的藝術風格?用簡明的語言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這首詞,寫神游華山,其主旨是表現作者為人民造福的人生態度。(2)這首詞的藝術風格,是雄奇豪邁的,它強烈地放射出積極浪漫主義的光芒。
34.閱讀嚴蕊《如夢令》,完成試題。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
(1)這首詞用了一個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誰的什么作品?這首詞所寫的事物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就這首詞表達的感情和運用的寫法談談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晉代文學家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由此可知這首詞寫的是桃花。(2)這首詞表達了女作者心地高潔、凌越世俗的感情。這首詞以物況人,“白白與紅紅”,一樹花分紅、白兩色,高標逸韻,獨特別致,作者正是以這“別是東風情味”的紅白桃花自況。這首詞還用了映襯對比寫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紅既映襯又對比,贊美了紅白桃花獨標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
35.閱讀辛棄疾《生查子•獨游西巖①》,完成試題。
青山招不來,偃蹇②誰憐汝?歲晚太寒生。喚我溪邊住。 山頭明月來,本在天高處。夜夜入清溪,聽讀《離騷》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棄疾被誣罷官,長期閑居于上饒城北的帶湖之畔。西巖就在上饒城南,風景優美。這首詞是他閑居期間的記游之作。②偃蹇:高聳、傲慢的樣子。
(1)在詩人筆下,青山、明月是怎樣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簡要分析“夜夜入清溪,聽讀《離騷》去”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青山氣象不凡,屹立不動,它貌似傲慢卻又充滿情意;明月善解人意,是詩人想像中理想人格的化身,它沒有世俗偏見,有情有意,正直而又純潔,是作者被貶獨游時的知音。(2)“夜夜”表示非止一夜,“聽讀”寫明月默默地聽著詞人讀《離騷》。詩句表現作者被貶獨游的孤獨、憂憤,對明月相伴的感謝之情以及和屈原一樣的矢志不渝的愛國之情。
36.閱讀黃機《霜天曉角•儀真①江上夜泊》,回答問題。
寒江夜宿,長嘯江之曲。水底魚龍驚動,風卷地,浪翻屋。 詩情吟未足,酒興斷還續。草草興亡休問,功名淚,欲盈掬。
【注】①儀真:今江蘇儀征市,處長江北岸,是南宋御金的前線。②黃機:南宋愛國詞人。
(1)描述并簡析上片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結合詩句分析,下片首句提到的“詩情”是怎樣一種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寒夜,作者夜泊長江,江景凄寒,他獨自佇立江邊,撫今追昔,思潮翻滾,不禁仰天長嘯。這時,大風卷起房子一樣高的浪頭,江濤長鳴不止,以至驚動了水下的魚龍。這既是寫景,也寄托了作者的憂思和不平。(2)下片的“草草興亡休問,功名淚,欲盈掬”,交待了作者的感情。朝廷偏安,無心抗敵;作者為國立功、收復失地的遠大理想無法實現,心中痛苦萬分。所以該句所說的難以盡吐的感情,應是心系國事、報國無門的憂憤痛心之情。
上一篇:詩歌鑒賞試題綜合檢測及答案
下一篇:宋方壺《水仙子·居庸關中秋對月》閱讀答案及賞析
* 21.閱讀曾公亮《宿甘露僧寺》,回答問題。枕中云氣千峰近,床底松聲萬壑哀。要看銀海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 (1)前人評價這首詩中“放入”一詞最顯氣魄,你同意嗎?請作簡要分析。 (2)這首詩在表達技巧的運用上很有特色,請就感受最深的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