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歌鑒賞試題專練及答案10題
晚次鄂州
盧綸
云開遠見漢陽城,猶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
三湘衰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
舊業已隨征戰盡,更堪江上鼓鼙聲!
盧綸(?~約799),郡望范陽(今河北涿縣)人,著名詩人。此詩作于“安史之亂”時。估客指商人。
(1)請簡要分析首聯中“遠見”、“猶是”所蘊含的作者的情感變化。(3分)
(2)請從情與景的角度分析頸聯“三湘衰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3分)
【參考答案】
(1)“遠見”表達了作者遠遠望見漢陽時的喜悅之情,(1分)“猶是”,突顯出作者對仍有“一日程”的惆悵之情;(1分)一聯之內,作者情感由喜悅驟轉至惆悵,有跌宕起伏的意味。(1分)
(2)借景抒懷(或借景抒情)。(點明手法1分)時值寒秋,無限的惆悵已使我兩鬢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卻馳往故鄉,獨對明月,歸思更切!(內容分析2分)
二、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古劍
清·高鶚
一條秋水萬黃金,千載誰明烈士心。
夜半虛堂雷雨入,壁間驚起老龍吟。
(1)詠古劍,但詩中卻并未出現“劍”字,試問作者是怎樣詠出古劍的意象的?(4分)
(2)結合詩歌具體內容,分析作者在詩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4分)
【參考答案】
(1)作者運用比喻修辭格,將古劍比作“秋水”和“老龍”,分別寫出了古劍出鞘時如秋水般明凈的光芒,有如龍吟般躍躍欲試的劍聲。
(4分,”秋水”、“老龍”各2分)
(2)詩人以劍自喻,表明心跡,前兩句中的“誰明”二字則表明“烈士心”無人理解,古劍不能為世所用(2分);后兩句則從被閑置不用的處境展開進一步的描寫,以“龍吟”寫劍聲,寫出詩人躍躍欲試、急于建功立業的急迫心情(1分)。(4分)
三、閱讀下面一首元曲,完成下列各題。(8分)
[雙調] 水仙子·詠江南
張養浩
一江煙水照青嵐,兩岸人家接畫檐,芰荷一段秋光淡,看沙鷗舞再三,卷香風十里珠簾。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處颶,愛殺江南。
(1)張養浩,______朝人,他的這首元曲在景物描寫手法上主要有什么特點?試做具體分析。(4分)
(2)古典詩歌,有“無我之境”,有“有我之境”,你認為此曲屬何種意境?這樣表現有什么好處? (4分)
【參考答案】
(1)張養浩元朝人。這首元曲的描寫手法是動靜結合。流水生煙,山嵐聳翠。此為一動一靜,畫檐芰荷,安靜恬淡,而沙鷗在舞,珠簾在卷,畫船由天邊馳來,酒旗在風中飄動,由于寧靜之中顯出一派生機。
(2)此曲應理解為“有我之境”。這首曲子看是客觀描寫,實則處處有我。如“看沙鷗”中的“看”肯定是“我”在看,“芰荷叢一段秋光淡”,也包含著作者的感受和評價。這樣寫使每個讀者都感覺是自己在“看”美景,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容易引起共鳴。詩歌作者這樣寫,是為了讓每一個讀者都感覺是自己在賞景,從而有身臨其境之感,容易引起共鳴。
四、閱讀下面兩首詩,回答下面的問題。(6分)
暮春歸故山草堂
錢起
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
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
蘭竹詩
鄭板橋
四時花草最無窮,時到芬芳過便空。
唯有山中蘭與竹,經春歷夏又秋冬。
(1)錢起在《暮春歸故山草堂》中是如何表現暮春景象的?
(2)上面兩首詩歌所表現的情趣和意境有哪些相似之處?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4分)
【參考答案】
(1)作者既以“春殘”二字概括來扣題,又用“黃鳥稀”“辛夷花盡”和“杏花飛”來具體表現花落鳥稀、春光逝去的暮春之景。
(“春殘”概括或總寫 1分; 三景寫全1分)
(2)兩首詩都通過對不畏春殘的幽竹的描寫,寄寓了詩人對其“不改清陰”的謳歌,不為俗變的高尚節操的贊美。(2分)在寫法上兩首詩都運用了反襯手法,用眾芳的調零來突出翠竹的“不改”之情志。(2分)
五、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8分)
聽 箏
柳中庸
抽弦促柱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
似逐春風知柳態,如隨啼鳥識花情。
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
更入幾重離別恨,江南歧路洛陽城。
(1)這首詩題目是“聽箏”,首聯即寫詩人凝神細聽,頷聯主要運用什么藝術手法來描寫音樂給聽者帶來的感受?(4分)
(2)有人說頸聯中“獨”與“空”勘稱詩人煉字的典范,請對這兩個字作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這首詩主要通過聯想想象,運用比喻手法通過對“柳態”和“啼鳥”的描摹寫出了分別后的傷感和思念;以視覺寫聽覺,化無形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
(2)“獨”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對孤燈的形象,“空”表現離人遠行、無所依從的情景;這兩個字渲染了一種孤寂、凄清的氣憤,極寫了人物內心的憂郁和思念。
六、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日暮倚杖水邊①
(金)王寂
水國西風小搖落,撩人羈緒亂如絲。
大夫澤畔行吟處,司馬江頭送別時。
爾輩何傷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蒼知。
蒼顏華發今如許,便掛衣冠已慢遲。
【注】①此詩為王寂被貶官至河南蔡州時所作。
⑴此詩頷聯以 和 兩位被貶異鄉的古人自況,用典精當,對仗工整。(2分)
⑵指出“羈緒”在全詩中的具體內容。(6分)
【參考答案】
⑴屈原 白居易
⑵內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謫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內心不被理解的苦悶;④年華易逝的傷感;⑤宦海浮沉的厭倦。
七、閱讀下面這首詞,回答問題。(8分)
菩薩蠻 宜興作
蘇庠
北風振野云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落日送歸鴻,夕嵐①千萬重。
荒陂垂斗柄②,直北鄉山近。何必苦言歸,石亭春滿枝。
【注】①嵐:山林中之霧氣。②斗柄:北斗七星柄部三星。
(1)簡要分析本首詞上片營造了怎樣的意境。(4分)
(2)本首詞結尾兩句有怎樣的深刻含義?(4分)
【參考答案】
(1)開篇兩句以寒風、低云、寒溪、冰谷等景物寫風吼云涌、寒溪冰谷的場面;后兩句寫鴻雁伴隨著兩下的夕陽緩緩飛回,霧氣纏繞的重重山巒映入眼簾,在凄冷的氣氛中詩人卻不覺得凄涼。(能把意境描繪出即可,前兩句2分,后兩句2分,共4分)
(2)結尾兩句說不必苦苦地想回鄉,宜興不久將是滿樹春光。(2分)以景結情,告訴人們:山中未必盡是冬日苦寒,自有春暖花開之日(1分);如果心無所苦,則冬日亦視若春時(1分)。(共4分)
八、閱讀下面一首唐詩,按要求答題。(8分)
端 居
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1)詩中的”敵”可否換成”對”或其他詞?請簡述理由。(4分)
(2)這首詩的最后兩句在藝術手法上有什么特點?請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不能換成“對”或其他詞。用“敵”字不僅突出“空床”與“素秋”默默相對的寂寥清冷的氛圍,而且表現出空床獨寢的人無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涼的情狀,抒發了詩人心靈深處難以言狀的凄愴之情。用“對”或其他詞難以達到這種表達效果。
(2)在藝術手法上,這首詩第三,四句的最大特點是借景抒情.詩人借助對青苔,紅樹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寫,賦予客觀景物以濃厚的主觀色彩,營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圍,表達了悲愁,孤寂和思親的情感。
九、閱讀下面一首元詞,回答①~③題。(8分)
鷓鴣天
魏 初
去歲今辰卻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閑無處,兩鬢秋霜細有華。
山接水,水明霞,滿林殘照見歸鴉。幾時收拾田園了,兒女團圓夜煮茶?
①綜觀全詞,“心事”具體指的是什么?(2分)
②詞中用了哪幾種手法寫“心事”?(4分)
③“山接水,水明霞,滿林殘照見歸鴉”三句在景物的寫法上有什么特點?(2分)
【參考答案】
(1)想家,想與家人團聚,安享天倫之樂;厭倦仕途與奔波,希望歸隱田園。(答對一層意思得1分)
(2)①用去年團圓的歡樂與今年分離的痛苦作對比寫“心事”②用“兩鬢秋霜細有華”“兒女團員夜煮茶”的細節來描寫‘心事’也可)。(答對其中兩點即得4分)
(3)①動靜結合。“山”“水”“霞”“林”是靜景,“歸鴉”是動靜。②通過寫黃昏明麗的景物來渲染氣氛③寫景由遠及近。
十、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10分)
泊公安縣
陸 游
秦關蜀道何遼哉!公安渡頭今始回。
無窮江水與天接,不斷海風吹月來。
船窗簾卷螢火鬧,沙渚露下萍花開。
少年許國忽衰老,心折舵樓長笛哀。
[注]①陸游經公安入蜀已輾轉八年,今回京“廷對”停泊公安。
(1)首聯中“遼” 和“回”互相照應,請簡要說明這兩個字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3分)
(2)頷聯與頸聯的景物層次分明,互為一體,請簡要分析寫景角度的特點及作用。(4分)
(3)有人說,尾聯與《訴衷情》中的詞句“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有異曲同工之妙,請說明兩者共同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3分)
【參考答案】
(1)時間的漫長,空間的遼遠;對統治者恩怨交織的情感。(3點,一點1分。共3分)
(2)遠近結合、上下(高低)結合。江天、海風、明月,寫出高遠;螢鬧、露下、萍開,寫出近觀。(2分)同時,也寫出詩人的開闊的境界、高遠的胸襟以及不滅的希望之火。(2分)
(3)壯志未酬之憾;人生衰老之感;前程渺茫之意;對統治者的失望之情。(4點,答對1點給1分。共3分)
盧綸
云開遠見漢陽城,猶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
三湘衰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
舊業已隨征戰盡,更堪江上鼓鼙聲!
盧綸(?~約799),郡望范陽(今河北涿縣)人,著名詩人。此詩作于“安史之亂”時。估客指商人。
(1)請簡要分析首聯中“遠見”、“猶是”所蘊含的作者的情感變化。(3分)
(2)請從情與景的角度分析頸聯“三湘衰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3分)
【參考答案】
(1)“遠見”表達了作者遠遠望見漢陽時的喜悅之情,(1分)“猶是”,突顯出作者對仍有“一日程”的惆悵之情;(1分)一聯之內,作者情感由喜悅驟轉至惆悵,有跌宕起伏的意味。(1分)
(2)借景抒懷(或借景抒情)。(點明手法1分)時值寒秋,無限的惆悵已使我兩鬢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卻馳往故鄉,獨對明月,歸思更切!(內容分析2分)
二、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古劍
清·高鶚
一條秋水萬黃金,千載誰明烈士心。
夜半虛堂雷雨入,壁間驚起老龍吟。
(1)詠古劍,但詩中卻并未出現“劍”字,試問作者是怎樣詠出古劍的意象的?(4分)
(2)結合詩歌具體內容,分析作者在詩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4分)
【參考答案】
(1)作者運用比喻修辭格,將古劍比作“秋水”和“老龍”,分別寫出了古劍出鞘時如秋水般明凈的光芒,有如龍吟般躍躍欲試的劍聲。
(4分,”秋水”、“老龍”各2分)
(2)詩人以劍自喻,表明心跡,前兩句中的“誰明”二字則表明“烈士心”無人理解,古劍不能為世所用(2分);后兩句則從被閑置不用的處境展開進一步的描寫,以“龍吟”寫劍聲,寫出詩人躍躍欲試、急于建功立業的急迫心情(1分)。(4分)
三、閱讀下面一首元曲,完成下列各題。(8分)
[雙調] 水仙子·詠江南
張養浩
一江煙水照青嵐,兩岸人家接畫檐,芰荷一段秋光淡,看沙鷗舞再三,卷香風十里珠簾。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處颶,愛殺江南。
(1)張養浩,______朝人,他的這首元曲在景物描寫手法上主要有什么特點?試做具體分析。(4分)
(2)古典詩歌,有“無我之境”,有“有我之境”,你認為此曲屬何種意境?這樣表現有什么好處? (4分)
【參考答案】
(1)張養浩元朝人。這首元曲的描寫手法是動靜結合。流水生煙,山嵐聳翠。此為一動一靜,畫檐芰荷,安靜恬淡,而沙鷗在舞,珠簾在卷,畫船由天邊馳來,酒旗在風中飄動,由于寧靜之中顯出一派生機。
(2)此曲應理解為“有我之境”。這首曲子看是客觀描寫,實則處處有我。如“看沙鷗”中的“看”肯定是“我”在看,“芰荷叢一段秋光淡”,也包含著作者的感受和評價。這樣寫使每個讀者都感覺是自己在“看”美景,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容易引起共鳴。詩歌作者這樣寫,是為了讓每一個讀者都感覺是自己在賞景,從而有身臨其境之感,容易引起共鳴。
四、閱讀下面兩首詩,回答下面的問題。(6分)
暮春歸故山草堂
錢起
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
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
蘭竹詩
鄭板橋
四時花草最無窮,時到芬芳過便空。
唯有山中蘭與竹,經春歷夏又秋冬。
(1)錢起在《暮春歸故山草堂》中是如何表現暮春景象的?
(2)上面兩首詩歌所表現的情趣和意境有哪些相似之處?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4分)
【參考答案】
(1)作者既以“春殘”二字概括來扣題,又用“黃鳥稀”“辛夷花盡”和“杏花飛”來具體表現花落鳥稀、春光逝去的暮春之景。
(“春殘”概括或總寫 1分; 三景寫全1分)
(2)兩首詩都通過對不畏春殘的幽竹的描寫,寄寓了詩人對其“不改清陰”的謳歌,不為俗變的高尚節操的贊美。(2分)在寫法上兩首詩都運用了反襯手法,用眾芳的調零來突出翠竹的“不改”之情志。(2分)
五、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8分)
聽 箏
柳中庸
抽弦促柱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
似逐春風知柳態,如隨啼鳥識花情。
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
更入幾重離別恨,江南歧路洛陽城。
(1)這首詩題目是“聽箏”,首聯即寫詩人凝神細聽,頷聯主要運用什么藝術手法來描寫音樂給聽者帶來的感受?(4分)
(2)有人說頸聯中“獨”與“空”勘稱詩人煉字的典范,請對這兩個字作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這首詩主要通過聯想想象,運用比喻手法通過對“柳態”和“啼鳥”的描摹寫出了分別后的傷感和思念;以視覺寫聽覺,化無形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
(2)“獨”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對孤燈的形象,“空”表現離人遠行、無所依從的情景;這兩個字渲染了一種孤寂、凄清的氣憤,極寫了人物內心的憂郁和思念。
六、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日暮倚杖水邊①
(金)王寂
水國西風小搖落,撩人羈緒亂如絲。
大夫澤畔行吟處,司馬江頭送別時。
爾輩何傷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蒼知。
蒼顏華發今如許,便掛衣冠已慢遲。
【注】①此詩為王寂被貶官至河南蔡州時所作。
⑴此詩頷聯以 和 兩位被貶異鄉的古人自況,用典精當,對仗工整。(2分)
⑵指出“羈緒”在全詩中的具體內容。(6分)
【參考答案】
⑴屈原 白居易
⑵內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謫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內心不被理解的苦悶;④年華易逝的傷感;⑤宦海浮沉的厭倦。
七、閱讀下面這首詞,回答問題。(8分)
菩薩蠻 宜興作
蘇庠
北風振野云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落日送歸鴻,夕嵐①千萬重。
荒陂垂斗柄②,直北鄉山近。何必苦言歸,石亭春滿枝。
【注】①嵐:山林中之霧氣。②斗柄:北斗七星柄部三星。
(1)簡要分析本首詞上片營造了怎樣的意境。(4分)
(2)本首詞結尾兩句有怎樣的深刻含義?(4分)
【參考答案】
(1)開篇兩句以寒風、低云、寒溪、冰谷等景物寫風吼云涌、寒溪冰谷的場面;后兩句寫鴻雁伴隨著兩下的夕陽緩緩飛回,霧氣纏繞的重重山巒映入眼簾,在凄冷的氣氛中詩人卻不覺得凄涼。(能把意境描繪出即可,前兩句2分,后兩句2分,共4分)
(2)結尾兩句說不必苦苦地想回鄉,宜興不久將是滿樹春光。(2分)以景結情,告訴人們:山中未必盡是冬日苦寒,自有春暖花開之日(1分);如果心無所苦,則冬日亦視若春時(1分)。(共4分)
八、閱讀下面一首唐詩,按要求答題。(8分)
端 居
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1)詩中的”敵”可否換成”對”或其他詞?請簡述理由。(4分)
(2)這首詩的最后兩句在藝術手法上有什么特點?請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不能換成“對”或其他詞。用“敵”字不僅突出“空床”與“素秋”默默相對的寂寥清冷的氛圍,而且表現出空床獨寢的人無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涼的情狀,抒發了詩人心靈深處難以言狀的凄愴之情。用“對”或其他詞難以達到這種表達效果。
(2)在藝術手法上,這首詩第三,四句的最大特點是借景抒情.詩人借助對青苔,紅樹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寫,賦予客觀景物以濃厚的主觀色彩,營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圍,表達了悲愁,孤寂和思親的情感。
九、閱讀下面一首元詞,回答①~③題。(8分)
鷓鴣天
魏 初
去歲今辰卻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閑無處,兩鬢秋霜細有華。
山接水,水明霞,滿林殘照見歸鴉。幾時收拾田園了,兒女團圓夜煮茶?
①綜觀全詞,“心事”具體指的是什么?(2分)
②詞中用了哪幾種手法寫“心事”?(4分)
③“山接水,水明霞,滿林殘照見歸鴉”三句在景物的寫法上有什么特點?(2分)
【參考答案】
(1)想家,想與家人團聚,安享天倫之樂;厭倦仕途與奔波,希望歸隱田園。(答對一層意思得1分)
(2)①用去年團圓的歡樂與今年分離的痛苦作對比寫“心事”②用“兩鬢秋霜細有華”“兒女團員夜煮茶”的細節來描寫‘心事’也可)。(答對其中兩點即得4分)
(3)①動靜結合。“山”“水”“霞”“林”是靜景,“歸鴉”是動靜。②通過寫黃昏明麗的景物來渲染氣氛③寫景由遠及近。
十、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10分)
泊公安縣
陸 游
秦關蜀道何遼哉!公安渡頭今始回。
無窮江水與天接,不斷海風吹月來。
船窗簾卷螢火鬧,沙渚露下萍花開。
少年許國忽衰老,心折舵樓長笛哀。
[注]①陸游經公安入蜀已輾轉八年,今回京“廷對”停泊公安。
(1)首聯中“遼” 和“回”互相照應,請簡要說明這兩個字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3分)
(2)頷聯與頸聯的景物層次分明,互為一體,請簡要分析寫景角度的特點及作用。(4分)
(3)有人說,尾聯與《訴衷情》中的詞句“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有異曲同工之妙,請說明兩者共同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3分)
【參考答案】
(1)時間的漫長,空間的遼遠;對統治者恩怨交織的情感。(3點,一點1分。共3分)
(2)遠近結合、上下(高低)結合。江天、海風、明月,寫出高遠;螢鬧、露下、萍開,寫出近觀。(2分)同時,也寫出詩人的開闊的境界、高遠的胸襟以及不滅的希望之火。(2分)
(3)壯志未酬之憾;人生衰老之感;前程渺茫之意;對統治者的失望之情。(4點,答對1點給1分。共3分)
上一篇:賀鑄《眼兒媚 蕭蕭江上荻花秋》閱讀答案
下一篇:戎昱《耒陽溪夜行》閱讀答案
* 晚次鄂州盧綸云開遠見漢陽城,猶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三湘衰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舊業已隨征戰盡,更堪江上鼓鼙聲!盧綸(?~約799),郡望范陽(今河北涿縣)人,著名詩人。此詩作于“安史之亂”時。估客指商人。(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