禇云《賦得蟬》閱讀答案附賞析
賦得蟬
禇云①(南朝•梁)
避雀喬枝里,飛空華殿曲。天寒響屢嘶,日暮聲愈促。
繁吟如故盡,長韻還相續。飲露非表清,輕身易知足。
【注】①褚云,河南陽擢人。好學,解音律。曾為烏程令、中書侍郎、御史中丞等職,居官清慎。
1.這首詩的頷聯、頸聯突出了蟬聲的什么特點?其作用是什么?(5分)
2.詩言志,簡要分析尾聯“飲露非表清,輕身易知足”是怎樣“言志”的。(6分)
試題答案:
1.(5分)
突出了寒秋日暮之時的蟬聲,幽咽短促,哀嘶悲鳴,間或有單調的余韻繞耳。渲染了一種悲涼的氛圍,寄寓了對生命流逝的傷感以及對自己處境艱難的悲哀之情。
答出特點的,給2分;答出作用的,給3分。
意思答對即可。
2.(6分)
詩人以蟬自喻。蟬棲高樹,飲晨露,不是為了故意顯示自己的清雅高潔;自己為官清廉謹慎,也非故意顯示與眾不同,而是自己知道滿足。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詠物詩均有象征的意思,因為語言文字本身就是“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隱喻系統。隱喻的基礎即人與自然的基本相似性。詩人總是不厭其煩地幻想我是樹,是蟬,是鳥,是云等等,企圖通過忘我、脫我、化我而與世界合一。隱喻建立在雙重或多重存在之上,詩人喻自己為蟬,就是把另一種經歷或活動,即把蟬的生存過程與特性加在真實的生活領域中,意味著真實中的虛幻,虛幻中的真實。像蟬一般象征廉潔、清高、悲哀。古人以為蟬棲高樹,聲高遠,以晨露為食,蟬也就成了“清高”、“廉潔”的代名詞。蟬一生十分短促,深秋天寒,蟬聲哀嘶,逐漸死去,故而總被用來表達悲秋情緒。
禇云①(南朝•梁)
避雀喬枝里,飛空華殿曲。天寒響屢嘶,日暮聲愈促。
繁吟如故盡,長韻還相續。飲露非表清,輕身易知足。
【注】①褚云,河南陽擢人。好學,解音律。曾為烏程令、中書侍郎、御史中丞等職,居官清慎。
1.這首詩的頷聯、頸聯突出了蟬聲的什么特點?其作用是什么?(5分)
2.詩言志,簡要分析尾聯“飲露非表清,輕身易知足”是怎樣“言志”的。(6分)
試題答案:
1.(5分)
突出了寒秋日暮之時的蟬聲,幽咽短促,哀嘶悲鳴,間或有單調的余韻繞耳。渲染了一種悲涼的氛圍,寄寓了對生命流逝的傷感以及對自己處境艱難的悲哀之情。
答出特點的,給2分;答出作用的,給3分。
意思答對即可。
2.(6分)
詩人以蟬自喻。蟬棲高樹,飲晨露,不是為了故意顯示自己的清雅高潔;自己為官清廉謹慎,也非故意顯示與眾不同,而是自己知道滿足。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詠物詩均有象征的意思,因為語言文字本身就是“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隱喻系統。隱喻的基礎即人與自然的基本相似性。詩人總是不厭其煩地幻想我是樹,是蟬,是鳥,是云等等,企圖通過忘我、脫我、化我而與世界合一。隱喻建立在雙重或多重存在之上,詩人喻自己為蟬,就是把另一種經歷或活動,即把蟬的生存過程與特性加在真實的生活領域中,意味著真實中的虛幻,虛幻中的真實。像蟬一般象征廉潔、清高、悲哀。古人以為蟬棲高樹,聲高遠,以晨露為食,蟬也就成了“清高”、“廉潔”的代名詞。蟬一生十分短促,深秋天寒,蟬聲哀嘶,逐漸死去,故而總被用來表達悲秋情緒。
上一篇:古詩歌鑒賞表達技巧——描寫
下一篇:王安石《漁家傲·燈火已收正月半》閱讀答案及賞析
* 賦得蟬 禇云①(南朝?梁) 避雀喬枝里,飛空華殿曲。天寒響屢嘶,日暮聲愈促。 繁吟如故盡,長韻還相續。飲露非表清,輕身易知足。【注】①褚云,河南陽擢人。好學,解音律。曾為烏程令、中書侍郎、御史中丞等職,居官清慎。1.這首詩的頷聯、頸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