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王鵬運《點絳唇·餞春》閱讀答案及賞析

    點絳唇·餞春
    [清]王鵬運
    拋盡榆錢,依然難買春光駐。依春無語,腸斷春歸路。
    春去能來,人去能來否?長亭暮,亂山無數。只有鵑聲苦。
    1.“春去能來,人去能來否”在結構上有什么作用?(4分)
    2.本詞主要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結合全詞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承上啟下(2分),“春去能來”承上片傷春之情,“人去能來否”引出下文對離人的思念之情的描寫(2分)。
    2.主要表達了離別的傷感之情(2分)。詞上片寫傷春之情,為下片傷別做鋪墊,下片“人去能來否”以反詰語氣點明主旨,最后三句以景結情,烘托離別之情(2分)。


    作者
    王鵬運(1849—1904)晚清官員、詞人。字佑遐,一字幼霞,中年自號半塘老人,又號鶩翁,晚年號半塘僧鶩。廣西臨桂(今桂林)人,原籍浙江山陰。同治九年舉人,光緒間官至禮科給事中,在諫垣十年,上疏數十,皆關政要。二十八年離京,至揚州主學堂,卒于蘇州。工詞,與況周頤、朱孝臧、鄭文焯合稱“清末四大家”,鵬運居首。

    ①榆錢:即榆莢。
    ②長亭:古時道旁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用以暫歇與餞別。

    榆錢非錢,春歸亦無路,惟文學乃能以虛構之錢與路,將抽象事物表現為具體可感之形象。上片詠春光難駐,正借詞人造語之新穎,方予人以深刻印象。下片“春去能來,人去能來否”兩句,將詞意轉深一層,點出離愁比春歸更令人凄苦,遂使“餞春”有了雙重含義。 

    * 點絳唇·餞春[清]王鵬運拋盡榆錢,依然難買春光駐。依春無語,腸斷春歸路。春去能來,人去能來否?長亭暮,亂山無數。只有鵑聲苦。1.“春去能來,人去能來否”在結構上有什么作用?(4分)2.本詞主要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結合全詞簡要分析。(4分)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