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春怨》全詩原文及鑒賞

    《春怨》全詩原文及鑒賞

      【解題】

      此詩作年不詳。唐時曾收入顧陶編《唐詩類選》。題一作《伊州歌》,《樂府詩集》卷七九引《樂苑》云:“《伊州》商調曲,西涼節度蓋嘉運所進也。”詩中用句句相承、環環相扣、層層倒敘的手法,怕驚夢不得到遼西與征人相會,因此不教鶯啼,為不教鶯啼而把鶯打起,則其怨的內容可不言而喻。全詩頗具民歌風味,自然平易,曲折含蓄。謝榛《四溟詩話》卷一稱此詩“摘一句不成詩”,王世貞《藝苑卮言》卷四云:“不惟語意之高妙而已,其篇法圓緊,中間增一字不得,著一意不得,起結極斬絕,然中自舒緩,無馀法而有馀味。”沈德潛《唐詩別裁》云:“一氣蟬聯而下者,以此為法。”

      【全詩】

      《春怨》

      .[唐].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注釋】

      1.妾:詩中女主人自稱。遼西:唐之遼西有二,一在今北京懷柔縣南,一在今錦州以北,遼河西岸,為隋遼西郡所在。或者遼西為邊地之泛稱,無須斤斤于具體地名之考釋。

      【注釋】

      ①打起:打走。②妾:古代婦女對自己的謙稱。③遼西:今遼寧省西部,唐時為邊塞之地,此處代指丈夫征戍之地。

      【譯文】

      打走了黃鶯兒,不教它在枝上鳴啼。它的啼叫喲!驚破了我的好夢,那夢中我正在遼西。

      【導讀】

      這是一個美麗的春天的早晨,樹上的黃鶯在婉轉地啼叫,可是一個少婦卻怒氣沖沖地要趕走這只黃鶯。這只黃鶯哪里知道,正是自己的啼叫驚醒了少婦的美夢,因為在夢里她正與征戍的丈夫相聚在遼西。

      這首詩從思想意義上看,只是一首抒寫兒女之情的小詩,卻有深刻的時代內容,它是一首懷念征人的詩,反映了當時兵役制度下廣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這首詩語言生動活潑,具有民歌色彩,章法上與眾不同,通篇詞意聯屬,句句相承,環環相扣,通篇只說一事,四句只有一意,卻不是一語道破,一目了然,而是層次重疊,極盡曲折之妙,每一句都令人產生一個疑問。這首詩采用層層倒敘的手法,本是為怕驚夢而不教鶯啼,詩人卻倒過來寫,最后才揭開了謎底。這首小詩不僅在篇內見曲折,而且還在篇外見深度。這首詩在盛唐時即已廣泛流傳。詩中用一個舉動和心理自白,描繪出少婦的嬌憨和對遠人思念之深情。

      【鑒賞】

      這是古代愛情詩的名篇,寫一個少婦對遠在遼西戍邊的丈夫的思念。起首一句以白描手法描寫少婦的一個動作:“打起黃鶯兒。”黃鶯有美麗金黃的翎羽,歌喉婉轉動聽,令人喜愛。這個少婦為什么卻要“打起黃鶯兒”呢?這一句不僅用“黃鶯”照應題中“春”字,而且提出了一個“懸念”,讀者自然會產生疑問,并急于尋求答案。次句即揭示這個少婦的內心愿望,對第一句作出解釋。原來“打起黃鶯兒”的目的是“莫教枝上啼”: 她把黃鶯兒趕跑,為的是不讓它在樹枝上叫。這一句點明了題中的.“怨”字。人們不禁仍要追問: 為什么怕它枝上叫呢?第三句說明原因是“啼時驚妾夢”,怕它的叫聲會驚醒自己的夢。但這個解釋還會使人繼續引起疑惑。因為黃鶯啼鳴,天已破曉,本該是夢醒起床的時候了。這個少婦為什么這樣怕驚醒她的夢呢?她做的是什么夢呢?最后一句“不得到遼西”答復說,她是怕黃鶯兒驚破了自己去遼西的夢。然而,她為什么要夢遼西?詩人還是沒有明說。不過,讀者可以想象到: 她是想與遠征遼西的丈夫夢中相會。詩寫到這里,便戛然而止了。

      這首小詩運用活潑流暢的語言,通過捕捉少婦一個極平凡的動作和揭示她的內心活動,個性化地含蓄地抒寫了她對遠戍不歸的丈夫的刻骨思念,以小見大地反映出當時唐朝為了應付頻繁戰爭不斷抽丁服役,給廣大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

      在唐詩中,寫思念遠人而夢中相會,或欲夢而不成的詩不少。這首詩卻別出新意,構思巧妙。首先,詩人成功地運用層層倒敘的手法。少婦懷念征人,積思成夢,被啼鶯驚醒,所以要趕走它,詩人卻倒過來寫,最后才揭開謎底,說出了答案。但又沒有說盡,把少婦夢遼西的原因、夢醒后的孤寂凄涼等等,都留給讀者去想象、思索。這就顯得言少意豐,耐人咀嚼。其次,作者寫少婦刻骨相思,不從正面而從側面落筆,以怨嗔黃鶯驚夢出之,除詩題中著一“怨”字外,詩中并未用“思念”之類的字眼,反而更顯出少婦懷念丈夫的癡情深意。

      這首詩章法圓緊。雖分四句,實詠一事,懸念疊出,蟬聯而下,脫口一氣呵成。南朝樂府《吳聲歌·讀曲歌》云: “打殺長鳴雞,彈去烏臼鳥,愿得連冥不復曙,一年都一曉。”寫女子恨天亮鳥啼驚破好夢,希望一夜能有一年那么長。《春怨》詩就取《讀曲歌》 意,因而富于南朝民歌清新婉轉風韻,但更精煉、有余味,音節更清脆可愛。作者金昌緒僅存此詩一首,卻成為傳世名作,可謂孤詩名家。

      【賞 析】

      這是一首懷念征夫的古詩。它的成功之處,第一是它的藝術構思,第二是細節的描寫。

      此詩第一句猶如奇峰突起。黃鶯晨起啼叫,很悅耳,為何招來這位少婦的“打起”?又因何事而“莫教枝上啼”呢?真是使人茫然不解。接下來就說是因為驚了她的夢,而這個夢又非同一般,是在遼西和丈夫團聚啊! 到這時我們才明白了“打起”之因。少婦如此珍惜這既短暫又虛幻的夢中相聚,可見其思念之苦之切。本詩不僅角度新穎,且采用層層倒敘的手法,其巧妙的構思引人入勝。

      這首詩又通過“打黃鶯”這一細節描寫,生動而細膩地刻劃出這位少婦的心理活動,余味無窮。

      【思考題】

      1.《春怨》詩和李白的《子夜吳歌》(其三)寫的都是征夫從征、妻子思夫,這兩首詩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之處?

      【作者小傳】

      金昌緒,生卒年不詳,馀杭(今屬浙江)人。大中年間以前在世。見《唐詩紀事》卷十五。

    * 【解題】 此詩作年不詳。唐時曾收入顧陶編《唐詩類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