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翁方綱《望羅浮》《處士盧岵山居》閱讀答案對比賞析

    處士盧岵山居
    溫庭筠
    西溪問樵客,遙識主人家。古樹老連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隨雨暗,一徑入云斜。日暮鳥飛散,滿山蕎麥花。

    望羅浮
    翁方綱
    只有濛濛意,人家與釣磯。寺門鐘乍起,樵客徑猶非。
    四百層泉落,三千丈翠飛。與誰參畫理?半面盡斜暉。
    [注]①釣磯:釣魚臺。②羅浮山有大小峰巒四百多座。這里用“四百”,是稱峰峰有飛泉。③半面:山的西面。
    “四百層泉落,三千丈翠飛”被稱作是描寫瀑布的“神來之筆”,請就所運用的三種寫作技巧進行賞析。
    答案:詩句從遠望的角度寫羅浮山飛瀑,“四百層”“三千丈”,運用夸張的手法寫出飛泉之多、之高;“翠飛”則是用比喻形容瀑布傾瀉如翠玉飛濺,寫出了瀑布的色彩之美。兩句繪形繪色,多角度表現了羅浮瀑布的美麗與壯觀。


    兩首對比
    (1)兩首詩都寫到了“泉”,請結合詩句,簡析兩詩“泉”的不同特點。(5分)
    (2)兩首詩的結尾都寫到景物,試分析兩首詩中景物描寫的不同作用。(6分)

    閱讀答案:
    (1)溫詩中的“泉”,流得湍急,水質清澈。翁詩中,“四百”寫出羅浮山有峰巒四百余座,峰峰有泉水的跌落,體現泉水多的特點;“三千丈”“翠”寫出飛泉位置之高,瀑布傾瀉,如翠玉飛濺,可見瀑布色彩的美。
    (2)溫詩的尾聯,等到日暮鳥散,才顯得滿山的蕎麥花一片潔白,突出了處士盧岵生活環境的古樸幽靜和人品的孤高。翁詩的尾聯,用設問句,寫到羅浮山的西半面被夕陽映照,羅浮山如同一幅畫卷被涂抹上一層金色斜暉,更加壯麗非凡。作者借景抒情,表達了對羅浮山景觀的贊美,以及不能把觀賞這幅天然圖畫的奧妙向人表述、共享的遺憾之情。
    * 處士盧岵山居溫庭筠西溪問樵客,遙識主人家。古樹老連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隨雨暗,一徑入云斜。日暮鳥飛散,滿山蕎麥花。望羅浮翁方綱只有濛濛意,人家與釣磯。寺門鐘乍起,樵客徑猶非。四百層泉落,三千丈翠飛。與誰參畫理?半面盡斜暉。[注]①釣磯:釣魚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