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古詩類試題訓練及答案匯編(二)
初中語文古詩類試題訓練及答案匯編
一.《題破山寺后禪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除鐘磬音。
1.請賞析詩中的頷聯“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詩句運用“曲”、“幽”、“深”等精當詞語,寫出了后禪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靜的環境特點。
2.請寫出“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的字面意思。句中的“悅”“空”兩個詞有什么表達作用?
美麗的山色使鳥兒歡悅,靜靜的潭影使人雜念頓消。
兩詞都是使動用法,運用擬人手法,寫出了鳥兒自由自在地飛鳴歡唱和人們內心寧靜平和,寫出了人與自然和諧統一,表現了詩人心無雜念、淡泊名利的情趣。
3.尾聯表面上是進一步寫禪院的幽靜,實際上借景抒情,抒發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詩句抒發詩人寄情山水、忘卻塵俗的隱逸情懷。
二.閱讀《多景樓》回答下列問題。
《多景樓①》曾鞏
欲收嘉景此樓中,徙倚闌干四望通。
云亂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氣入青紅。
一川鐘唄②淮南月,萬里帆檣海外風。
老去衣襟塵土在,只將心目羨冥鴻③。
【注釋】①多景樓:在今江蘇鎮江北固山甘露寺內。曾鞏中年后離鄉宦游曾登臨此樓,寫下了這首詩。 ②鐘唄:梵音的歌詠。 ③冥鴻:飛入遠天的鴻雁。
(1)全詩總寫多景樓形勝的詩句是:“欲收嘉景此樓中,徙倚闌干四望通。”
(2)第二聯的景物描寫很精彩,“浮”和“入”用得很傳神,請選擇其中一個詞語進行品析。
第二聯中最精練傳神的兩個字分別是“浮”和“入”。上句寫水光,用一“浮”字,寫明波光云影的迷離掩不住巍峨的宮觀;下句寫山色,用一“入”字,刻畫出霞光山色濃彩浸染了黃昏的遠天。兩個動詞使得水光、山色構成的靜態畫面變得鮮活起來,賦予動感。
(3)全詩抒發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抒發了詩人的遠大抱負,雖然老境漸至,征塵滿衣,但心中并未放棄對未來目標的企望和追求的思想情懷。
三、《孤雁》
(1)分別概括詩中孤雁和野鴉的形象特點。
孤雁思念同伴,非常執著。野鴉則是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輩的象征。
(2)詩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實際上融入了自己怎樣的情感?
對親朋的無限思慕、迫切追求的心情。
四、《鷓鴣》
(1)頷聯中“雨昏、花落”渲染了怎樣的環境特點?這一聯涉及了哪些歷史人物或傳說?
凄迷的意境,傷感的氛圍。屈原/娥皇、女英溺于湘江 。
(2)體會頸聯中“乍、才”的表達作用。
兩個虛詞極寫鷓鴣啼聲之感動人心。
(3)這首詩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借鷓鴣啼聲之悲切抒寫了游子的鄉愁旅思。
五、《木蘭詩》
(1)概括木蘭的形象特點。
勤勞、智慧、勇敢、堅強、不貪圖利祿、愛國愛家。
(2)簡析全詩內容詳略安排的特點。
對木蘭從軍的緣由、離別、辭官和還家都寫得詳細,而出征前的準備和軍旅生活寫得比較簡略。
(3)體會詩的最后一段以雙兔為喻的表達作用。
以兔為喻,贊美了木蘭的聰明才智。
六、《觀刈麥》
(1)如何理解詩中“力盡不知熱”一句的內涵?
“力盡不知熱”反映了刈麥者的矛盾心理,并非是他們不知熱,而是為了搶收,為了活命,再累再熱也得忍著、挺著。
(2)詩中那位貧婦人的言行反映了當時一個怎樣的殘酷現實?
繁重的賦稅逼得一些農民失去田地,即使是有田的農民將來也有可能失去自己的田地。
(3)詩的末六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一.《題破山寺后禪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除鐘磬音。
1.請賞析詩中的頷聯“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詩句運用“曲”、“幽”、“深”等精當詞語,寫出了后禪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靜的環境特點。
2.請寫出“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的字面意思。句中的“悅”“空”兩個詞有什么表達作用?
美麗的山色使鳥兒歡悅,靜靜的潭影使人雜念頓消。
兩詞都是使動用法,運用擬人手法,寫出了鳥兒自由自在地飛鳴歡唱和人們內心寧靜平和,寫出了人與自然和諧統一,表現了詩人心無雜念、淡泊名利的情趣。
3.尾聯表面上是進一步寫禪院的幽靜,實際上借景抒情,抒發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詩句抒發詩人寄情山水、忘卻塵俗的隱逸情懷。
二.閱讀《多景樓》回答下列問題。
《多景樓①》曾鞏
欲收嘉景此樓中,徙倚闌干四望通。
云亂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氣入青紅。
一川鐘唄②淮南月,萬里帆檣海外風。
老去衣襟塵土在,只將心目羨冥鴻③。
【注釋】①多景樓:在今江蘇鎮江北固山甘露寺內。曾鞏中年后離鄉宦游曾登臨此樓,寫下了這首詩。
(1)全詩總寫多景樓形勝的詩句是:“欲收嘉景此樓中,徙倚闌干四望通。”
(2)第二聯的景物描寫很精彩,“浮”和“入”用得很傳神,請選擇其中一個詞語進行品析。
第二聯中最精練傳神的兩個字分別是“浮”和“入”。上句寫水光,用一“浮”字,寫明波光云影的迷離掩不住巍峨的宮觀;下句寫山色,用一“入”字,刻畫出霞光山色濃彩浸染了黃昏的遠天。兩個動詞使得水光、山色構成的靜態畫面變得鮮活起來,賦予動感。
(3)全詩抒發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抒發了詩人的遠大抱負,雖然老境漸至,征塵滿衣,但心中并未放棄對未來目標的企望和追求的思想情懷。
三、《孤雁》
(1)分別概括詩中孤雁和野鴉的形象特點。
孤雁思念同伴,非常執著。野鴉則是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輩的象征。
(2)詩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實際上融入了自己怎樣的情感?
對親朋的無限思慕、迫切追求的心情。
四、《鷓鴣》
(1)頷聯中“雨昏、花落”渲染了怎樣的環境特點?這一聯涉及了哪些歷史人物或傳說?
(2)體會頸聯中“乍、才”的表達作用。
(3)這首詩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借鷓鴣啼聲之悲切抒寫了游子的鄉愁旅思。
五、《木蘭詩》
(1)概括木蘭的形象特點。
(2)簡析全詩內容詳略安排的特點。
對木蘭從軍的緣由、離別、辭官和還家都寫得詳細,而出征前的準備和軍旅生活寫得比較簡略。
(3)體會詩的最后一段以雙兔為喻的表達作用。
以兔為喻,贊美了木蘭的聰明才智。
六、《觀刈麥》
(1)如何理解詩中“力盡不知熱”一句的內涵?
“力盡不知熱”反映了刈麥者的矛盾心理,并非是他們不知熱,而是為了搶收,為了活命,再累再熱也得忍著、挺著。
(2)詩中那位貧婦人的言行反映了當時一個怎樣的殘酷現實?
(3)詩的末六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 初中語文古詩類試題訓練及答案匯編一.《題破山寺后禪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除鐘磬音。1.請賞析詩中的頷聯“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詩句運用“曲”、“幽”、“深”等精當詞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