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吳西逸《天凈沙·閑題》馬致遠《天凈沙·秋思》閱讀答案對比賞析

    天凈沙·閑題
    [元]吳西逸
    江亭遠樹殘霞,淡煙芳草平沙,綠柳陰中系馬。夕陽西下,水村山郭人家。

    天凈沙·秋思
    [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兩首元曲的開頭兩句在表達技巧上有何相同之處?(5分)
    (2)這兩首元曲在結尾的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6分)
    【參考答案】
    (1)都用了列錦、借景抒情的表現方法。吳曲前兩句用六個名詞疊加在一起,構成一幅空曠渺遠、略顯蒼涼的畫面,烘托出系馬的游子的心情。馬曲前兩句也是用六個名詞疊加在一起,構成的則是一幅凄清蒼涼的畫面,烘托出作者的悲苦之情。
    (2)吳曲結尾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它通過對夕陽下依山傍水的人家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對寧靜閑適生活的渴望之情。馬曲結尾直抒胸臆,用“斷腸人”這一詞語直接表達了羈旅游子身處異鄉的凄涼悲苦之情。

    【賞析】
    “江亭遠樹殘霞”“枯藤老樹昏鴉”這樣的句子,評論家們稱之為列錦,其特點是僅憑借名詞短語組合,便構成一幅風景,從而借景抒情。所以說,這們的句子,從特點講是列錦,從手法講是借景抒情。
    吳曲。
    江亭、遠樹、殘霞,都是遠景,淡煙、芳草、平沙,都是近景。這里雖有一個“殘”字,但它修飾的是“霞”,依然是較燦爛的物象,所以不能說它含的是悲愴之意。何況后面還有“芳”字修飾“草”,更帶欣賞之情。所以這十二個字,從詞語感情色彩看,較平淡,稍有喜意。從所刻畫的畫面看,色彩明朗,背景廣闊,遠景近景相結合,很有
    層次感,給人以開闊、舒暢之感。綠柳陰中系馬,暗示本曲所寫主人公是一個游子,也許是餓了想進飯館,也許是累了想臨時休息,他來到綠柳之下,把馬拴在樹上。這雖是一般性質的敘事,但我們卻能從“綠柳陰”這樣的美景中隱約感到主人公的欣喜之情。夕陽西下,本是一種慘淡之景,但在這里不是。你看它后面,又來了三個名詞:水村、山郭、人家。它們合在一起,就構成這樣的畫面:太陽就要落山了,它的光芒灑向大地,照在山上,照在江上,照在山下江邊的農家房舍上。多么恬靜和諧的畫面!這里,游子的漂泊與人家的安居暗暗形成了對比,所以其中含有思家的意味;同時,全詞寫的是夏末秋初的江鄉風景,畫面清朗,色調美麗,可以看出,主人公思家的意味輕,悠閑的意味重。所以本曲可以說側于寫閑適之情,表現對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滿足之情。

    馬曲。
    首句中,“藤”前用“枯”,“樹”前用“老”,“鴉”前用“昏”,三個形容詞一下子就把人帶進了凄涼慘淡的氛圍之中。二句的小橋、流水、人家,本是寧靜安定的鄉村的不錯的風景,但因了前面的氛圍,也給人以悲傷落寞之感。三句“道”前用“古”,顯得時代久遠,讓人感到一種不變的陳舊的氣息,沒有一點活潑潑的新生活的希望。“風”前用“西”,突出了風的特點,看到它,就似乎有一股涼意吹來。“馬”前用“瘦”,表現出旅途的困頓、漂泊的長久。從“古道”和“瘦馬”,可以看出這是羈旅之曲,那么它自然要表達漂泊之悲、羈旅之苦。整個前三句,把十種平淡無奇的客景物連綴起來,構成一幅無限荒涼的羈旅荒郊圖,寄寓了作者的無限愁思。此景之后,作者又加上了“夕陽西下”這樣的意象,更顯得蕭瑟肅殺,前途迷茫。末句“斷腸人在天涯”如一聲浩嘆,直抒胸臆,讓羈旅漂泊的愁苦之情一下溢于言表。這支曲,因為集中了羈旅愁思時所見的最典型意象,表現了漂泊者共同的思想感情,所以具有強大的感染力,能夠引發讀者的共鳴。
    * 天凈沙·閑題[元]吳西逸江亭遠樹殘霞,淡煙芳草平沙,綠柳陰中系馬。夕陽西下,水村山郭人家。天凈沙·秋思[元]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1)兩首元曲的開頭兩句在表達技巧上有何相同之處?(5分)(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