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謫嶺南道中作》閱讀答案及賞析

    謫嶺南道中作
    李德裕
    嶺水爭分路轉迷,枕榔椰葉暗蠻溪。
    愁沖毒霧逢蛇草,畏落沙蟲避燕泥。
    五月臺田收火米,三更津吏報潮雞。
    不堪腸斷思鄉處,紅槿花中越烏啼。
    [注]李德裕(787—850),唐代文學家﹑政治家。字文饒。趙郡(今河北趙縣)人。宰相李吉甫之子。穆宗時﹐因與牛僧孺﹑李宗閔政見不合﹐發展成為黨爭。武宗即位后﹐得到重用﹐拜太尉﹐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執政6年﹐內馭宦官﹐外敗回紇﹐平澤潞節度使劉稹叛亂﹐朝廷一時呈中興之勢。后宣宗即位﹐牛黨執政﹐一反此前政治措施﹐李德裕被貶為潮州司馬﹐再貶崖州司戶參軍﹐于貶所去世。
    這首七言律詩,是李德裕在唐宣宗李忱即位后貶嶺南時所作。
    《古詩十九首》有“越鳥巢南枝”句,意謂南方的鳥北飛后仍筑巢在向南的樹枝。
    1、試分析首聯中“爭”和“暗”字的妙處。(5分)
    2、清人沈德潛認為頷聯“一語雙關”, 言在此而意在彼,請分析這種說法。(6分)

    參考答案
    1. “爭”字,用了擬人手法(1分),點出了“路轉迷”的原因,好像道路紆曲,使人迷失方向是“嶺水”故意“爭分”造成的。(2分)“暗”字,突出枕榔、椰樹等常綠喬木的茂密,遮天蔽日,(1分)連溪流都為之陰暗(1分)。
    2. 頷聯表面寫在謫貶途中處處提心吊膽的情況:害怕遇到毒霧,碰著蛇草;更擔心那能使中毒致死的沙蟲,連看見掉落的燕泥也要畏避(2分),有力地渲染了嶺南地區的荒僻險惡(1分)。實際上詩人運用雙關的寫法,用這種險惡的自然環境比喻官場的兇險,,用“毒霧” “蛇草”等來喻指奸佞小人,從而表達對他們的憎惡和畏懼之情(“比喻”答“象征”也對,3分)



    1 、首聯中有兩個字用得精妙,請找出來,加以分析。(5分)
    2 、詩人無罪被貶嶺南,其情感異常復雜,請簡要分析作者在尾聯如何表達思想感情的。(6分)
    參考答案
    1、①這兩個字是“爭”和“暗”(1分)。②“爭”是競爭的意思。嶺南重巒疊嶂,山溪奔騰湍急,形成不少的支流岔道。再加上山路盤旋,行人難辨東西而迷路。這里用一“爭”字,不僅使動態景物描繪得更加生動,而且也點出了“路轉迷”的原因好像是山和水在爭路一樣。(2分)③“暗”是昏暗的意思。“暗”字突出桄榔、椰樹等常綠喬木的茂密,遮天蔽日,連溪流都為之陰暗。(2分)(答到其它字,酌情給分)
    2 、尾聯用了兩種手法:①化用典故。②詩人被貶異地,聽到越鳥在枝頭啼叫,聯想飛鳥尚不忘本的典故,表現自己的思鄉之情。③借景抒情(以樂景襯哀情)。④詩人描繪了“紅槿花”開,“越鳥”啼嗚的景象,表現(反襯)出自己被貶南方后的思鄉之情。(手法、分析、情感各1分。)


    簡析
    此詩以遷謫之人的敏感筆觸描寫了嶺南地區獨具特色的山光景物、民俗風情,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全詩語言凝重,詩情沉郁,流露出詩人謫居嶺南的抑郁不平以及濃烈的思鄉情緒。
    * 謫嶺南道中作李德裕嶺水爭分路轉迷,枕榔椰葉暗蠻溪。愁沖毒霧逢蛇草,畏落沙蟲避燕泥。五月臺田收火米,三更津吏報潮雞。不堪腸斷思鄉處,紅槿花中越烏啼。[注]李德裕(787—850),唐代文學家﹑政治家。字文饒。趙郡(今河北趙縣)人。宰相李吉甫之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