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皮日休《汴河懷古二首(其二)》閱讀答案

    汴河懷古二首(其二)
    皮日休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注釋:(1)皮日休:是唐后期的詩人,當時唐王朝政治腐敗,民生凋敝,統治者卻奢侈依舊,殘暴日甚。(2)水殿龍舟事:當年運河竣工后,隋煬帝率眾二十萬出游,自己乘坐高達四層的“龍舟”,還有高三層、被稱為浮景的“水殿”九艘,此外雜船無數。
    1.這首詩主要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請作簡要分析。(5分)
    2.這首詩既以“賴通波”來論大運河之功用,又以“共禹論功”來論隋煬帝之功德,似乎是贊揚隋煬帝,你認為呢?結合詩句談談你的看法。(6分)

    參考答案
    1.①借古諷今:通過諷刺為一己淫樂而傾盡國力開鑿運河導致隋朝滅亡的隋煬帝警示當朝統治者。②先揚后抑:“千里賴通波”是對隋煬帝開通大運河功績的肯定,是揚;“若非”則表明作者對他的批評,是貶。(答到一點給3分,答到兩點給5分)
    2.我認為不是贊揚,而是諷刺。(1分) “千里賴通波”肯定了大運河在客觀上仍是后世福祉,“共禹論功”也將隋煬帝開鑿運河的功德與大禹治水相提并論,看似贊揚隋煬帝,其實蘊含著深刻的諷刺。(2分)因為詩中對隋煬帝與大禹的論功有一個前提,即“若非”。“水殿龍舟事”深刻地揭示了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在主觀上并非與大禹治水為民謀福相同,而是為一己之享樂。(3分)


    簡析
    詩從隋亡于大運河這種論調說起,接著反面設難,批駁了修大運河是亡國之舉的傳統觀點,從歷史的角度對隋煬帝的是非功過進行了評價。全詩立意新奇,議論精辟,不失為唐代懷古詩中的佳品。
    * 汴河懷古二首(其二)皮日休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注釋:(1)皮日休:是唐后期的詩人,當時唐王朝政治腐敗,民生凋敝,統治者卻奢侈依舊,殘暴日甚。(2)水殿龍舟事:當年運河竣工后,隋煬帝率眾二十萬出游,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