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通考》 卷二百七十一·封建考十二
作者:馬端臨
○晉諸侯王列侯
晉亦有王、公、侯、伯、子、男六等之封(《晉令》曰:“有開國郡公、縣公、郡侯、縣侯、伯、子男及鄉、亭、關中、關內外等侯之爵”),唯安平郡公孚邑萬戶,制度如魏諸王。其余縣公邑千八百戶,地方七十五里;大國侯邑千六百戶,地方七十里;次國侯邑千四百戶,地方六十五里;大國伯邑千二百戶,地方六十里;次國伯邑千戶,地方五十里;大國子邑八百戶,地方五十里;次國子邑六百戶,地方四十里;男邑四百戶,地方四十里。武帝受禪之初,泰始元年,封建子弟為王二十余人,以郡為國。邑二萬戶為大國,置上中下三軍,兵五千人;邑萬戶次國,置上軍下軍,兵三千人;邑五千戶為小國,置一軍,兵千五百人。王不之國,宮於京師,罷五等之制。公侯邑萬戶以上為大國,五千以上為次國,不滿五千戶為小國。初雖有封國,而王公皆在京都。咸寧三年,詔徙諸王公皆歸國(時楊珧、荀勖以齊王攸有時名,懼惠帝有后難,乃追故司空裴秀立封建之旨,遂詔王公悉令歸國),更制戶邑,皆中尉領兵。其平原、汝南、瑯琊、扶風、齊為大國,梁、趙樂安、燕、安平、義陽為次國,其余為小國,皆制所近縣益滿萬戶。又為郡公制度如小國王,亦中尉領兵。郡侯如不滿五千戶王,置一軍,千一百人,亦中尉領之。於時唯特增魯國公戶邑,追進封故司空博陵公王沈為郡公,鉅平侯羊祜為南城郡侯。又南宮王丞、隨王萬各於泰始中封為縣王,邑千戶,至是改正縣王增邑為三千戶,制度如郡侯,亦置一軍。自此非皇子不得為王,而諸王之支庶,皆皇家之近屬至親,亦各以土推恩受封。其大國次國始封王之支子為公,承封王之支子為侯,繼承封王之支子為伯。小國五千戶上,始封王之支子為子不滿五千戶始封王之支子及始封公侯之支子皆為男,非此皆不得封。其公之制度如五千戶國,侯之制度如不滿五千戶國,亦置一軍千人,中尉領之,伯子男以下各有差而不置軍。大國始封之孫罷下軍,曾孫又罷上軍,次國始封之孫亦罷下軍,其余付以一軍為常。大國中軍二千人,上下軍各千五百人,次國上軍二千人,下軍千人。其未之國者,大國置守士百人,次國八十人,小國六十人,郡侯、縣公亦如小國制度。既行,所增徙各如本奏(既遣就國,而諸公皆戀京師,涕泣而去。及吳平后,齊王攸遂之國)。凡名山大澤不以封,鹽鐵金銀銅錫,始平之竹園,別都宮室園囿,皆不為屬國。其仕在天朝者,與之國同,皆自選其文武官(時齊王攸國相上長史缺,典書令請求差選。攸下令曰:“官人敘上,皆朝廷之事,非國所宜裁也。其令自上請之。”又當時王家人衣食皆出御府,攸乃表租秩足自供,遂求絕之)。諸入作卿士而其世子年已壯者,皆遣蒞國。其王公侯以下,茅社符璽,車旗命服,一如泰始故事。凡王,金印龜紐,練朱綬,遠游、三梁冠,絳紗朝服,佩山玄玉(開國郡公、縣公,金章皂朱紱綬;郡侯青朱綬,同進賢三梁冠,絳朝服,佩山元玉;開國縣侯、伯、子、男,金章朱墨綬,冠玉亦同),初,武帝踐祚,封宣帝孫永為東莞郡王,始置二卿。侯以下置官屬,隨國大小無定制。諸侯并三分食一。東晉元帝太興元年,始置九分食一(元帝以西陽王羨屬尊,元會特為設床。明帝以羨皇室元老,特為之拜。成帝詔羨依安平獻王孚故事,設床帳於殿上,帝親迎拜),王國有傅(傅即師也,以景帝諱,故曰傅。武帝初置,亦謂之師。山公《啟事》曰:“王為燕王師。”)、友(武帝初置一人,蓋因文王、仲尼四友之名)、典書令丞(掌國教令。《職官錄》曰:“漢制本曰尚書,改為治書,國諱又改為典書,至晉武置典書令。”)、文學(一人)、郎中令、中尉、大農(為三卿)左右常侍(大國各二人,次國各一人,掌贊相獻替)、內史(改太守為內史。又《晉書》曰:“改國相為內史。”)、將軍(大國上中下軍三將軍;次國上下二軍,將軍各一人;小國上軍而已)、典祠、典衛、學官令、治書中尉、司馬、世子庶子、陵廟牧長、謁者、中大夫、舍人、典府等。
其后省相及仆,省郎中,置侍郎二人(初,晉武帝輔魏政,阮籍常言於帝曰: “平生曾游東平,樂其風土。”即拜為東平相。籍乘驢到郡,壞府舍屏障,使內外相通,法令清簡,旬日而還)。公侯以下國官屬遞減(《晉書》曰:“詔以壽光公鄭中及朗陵公何曾國皆置郎中令。”又曰“元帝初渡江即晉王位,諸參軍、奉車都尉,掾屬者百余人,時人謂之‘百六掾’”)。
◎晉諸侯王
安平獻王孚,宣帝次弟。泰始元年封邑四萬戶,拜太宰。八年薨,孫穆王隆嗣,無子,國除。
義陽城王望,孚子,初出繼伯父朗。武帝受禪,封邑萬戶。泰始七年薨,孫奇嗣,后徙封棘陽王。
河平王洪,望子,出繼叔父昌。武帝受禪封。咸寧二年薨,子混嗣。滔休
隨穆王整,望子。武帝以義陽國一縣封整為隨縣王。薨,子邁嗣。
竟陵王,望子。武帝受禪,封東平王,邑三千九十七戶。懷帝踐祚,改封竟陵王,后為亂兵所害。
太原成王輔,孚子。武帝受禪,封渤海王,邑五千三百七十九戶。后徙為太原王。薨,子弘嗣,后徙封中邱。鑠 下邳獻王晃,孚子。武帝受禪,封邑五千一百七十六戶。薨,子к嗣。韶
太原烈王襄,孚子。武帝受禪封,邑五千四百九十六戶。薨,子立,徙封河王。趙王倫篡位,齊王ぁ謀討之,遣使告,初不從,遣張方助倫,后見ぁ等兵盛,乃從之。倫既誅,復興兵討ぁ,殺之,復與成都王穎謀舉兵誅長沙王義,遣張方入京城,大掠,以穎為太弟,奉乘輿都長安。后為南陽王模所殺,并其三子。融彭城王植子,詔以為嗣,改封樂成縣王。欽
高陽元王,孚子。武帝受禪封,邑五千五百七十戶。薨,子哀王緝嗣。訟
常山孝王衡,孚子。武帝受禪封,邑二千七百九十戶。薨,子敦嗣。 沛順王景,孚子。武帝受禪封,邑三千四百戶。薨,子韜嗣。
彭城穆王權,宣帝弟。武帝受禪封,邑二千九百戶。薨,子元王植嗣。康王釋雄元弘之邵之崇之緝之(宋受禪,國除)
高密文獻王泰,宣帝弟。武帝受禪,封隴西王,邑三千二百戶。后改封高密王,邑萬戶。薨,子孝王略嗣。恭王俟敬王純之恢之(宋受禪,國除)
東海孝獻王越,泰次子。以討楊駿功封五千戶侯,后封東海王,食六縣。長沙王義既敗,帝西幸,以越為太傅,與河王共輔朝政。越引兵奉帝還洛陽,遂專朝政。帝崩,懷帝立,委政於越,所在寇亂,上下崩離,越以憂薨。 沖,元帝子,以嗣越。率徙封瑯琊王,后嗣帝位,桓溫廢之。彥璋為桓元所殺,國除。 南陽王模,泰子。初封平昌公,永嘉初,進爵南陽王,轉征西大將軍,代河王鎮關中。劉聰攻長安,模敗,降,為聰所害。子保嗣。
新蔡武哀王騰,泰子。初封東瀛公,永嘉初,封新蔡王,遷車騎將軍,鎮鄴。
群盜李豐等攻鄴,騰不能守,為豐所害。子莊王確嗣(為石勒所殺)。弼邈晃崇惠(宋受禪,國除)
范陽康王綏,宣帝弟。武帝受禪封,薨,子嗣。黎 濟南惠王遂,宣帝弟武帝受禪封,薨,子耽嗣。
譙剛王遜,宣帝弟。武帝受禪封,邑四千四戶。薨,子定王隨嗣。邃(沒於石勒)
閔王承,隨弟。元帝以紹遜封,為湘州刺史,王敦構逆,圍承,兵敗死之。
烈王無忌忠王尚之(為桓元所殺)文思(坐謀逆死,國除)
高陽王睦,宣帝弟。武帝受禪,封中山王,邑五千二百戶,后徙封高陽王。
薨,孫毅嗣(沒於石勒)。文深法連(宋受禪,國除)
任城景王陵,宣帝弟。武帝受禪,封北海王,邑四千七百戶,后改封任城。
薨,子濟立(為石勒所害)。 西河繆王斌,陵子。武帝受禪,封陳王,邑千七百一十戶,后改封西河。薨,子隱嗣。[B13F] 平原王斡,宣帝子。武帝受禪封,邑萬一千三百戶。薨(會劉聰亂,不遑贈典,世子早卒)。
瑯琊武王,宣帝子。武帝受禪,封東郡王,邑萬六百戶,后徙瑯琊。薨,子恭王覲立。睿渡江,是為元帝。裒以皇子奉恭王祀,早薨。昱徙封會稽,后為簡文帝。德文是為恭帝,既立,瑯琊國除。
武陵莊王澹,子。薨,分國封之(后為石勒所害)。子哀王嗣(元帝子,繼后)逢遵
東安王繇,子。薨封(后為成都王穎所殺)。渾(無子,國除) 淮陵王,子。以預討趙王倫功封。薨,子貞王融嗣。蘊安之(宋受禪,國除)
燕王機,父清惠亭侯,宣帝子,早卒,武帝受禪,封機為燕王,邑六千六百六十三戶,后增戶至二萬。薨,子幾嗣。 扶風武王駿,宣帝子。武帝踐祚,進封汝陰王,邑萬戶,后徙封扶風。薨,子暢嗣,改封順陽王(劉聰入洛,不知所終)。
新野莊王歆,駿子。駿薨,推恩分國封歆縣公,后以預討趙王倫功封王,邑二萬戶后(為賊張昌所害)。劭(沒於石勒) 梁孝王彤,宣帝子。武帝踐祚封,邑五千三百五十八戶。后與趙王倫共廢賈后,為太宰,增封二萬戶。薨。禧(沒於石勒)翹晁珍之(為劉裕所害,國除)
齊獻王攸,文帝子。以景帝無子,命為嗣。武帝受禪,封齊王。薨,子ぁ嗣。
趙王倫篡位,ぁ起兵誅倫。惠帝反正,拜大司馬,河王、長沙王義舉兵殺之,子超嗣。柔之建之(宋受禪,國除) 東萊王蕤,攸子,出繼遼東王定國。后徙封東萊。齊王ぁ既秉政,蕤密謀廢ぁ,坐廢死(定國,文帝子)。 廣漢沖王贊,攸子,繼廣漢殤王。薨(殤王,文帝子)。實(以弟繼,改封北海王)
城陽哀王肇,文帝子。早死,武帝踐祚,追封。景度憲祗遐
樂安平王鑒,文帝子。武帝踐祚封,尋薨。籍冰
樂平王延祚,文帝子。以篤疾,不任封,太康初封,尋薨,無子。
汝南文成王亮,宣帝第四子。武帝踐祚,封扶風王,邑萬戶。惠帝即位,楊駿誅,為太宰、錄尚書事,后為賈后及楚王瑋所殺。矩(與亮同遇害)義遵之蓮扶(宋受禪,國除)
西陽王,亮子。惠帝時封。元帝渡江即位,拜侍中、太保。明帝崩,受遺輔成帝,后坐降蘇峻,賜死,國除。
南頓王宗,亮子。以討劉喬功封萬戶,后渡江,為左將軍,坐反死。
汝陽王熙,亮子。以討劉喬功封。永嘉末,沒於石勒。
楚隱王瑋,武帝第五子。初封始平王,后徙楚。楊駿誅,賈后令瑋誅汝南王亮及衛,復以矯詔罪瑋而殺之。范(為石勒所害)
趙王倫,宣帝第九子。武帝即位,封瑯琊郡王,后徙趙。惠帝時,為車騎將軍,諂事賈后及后,廢殺皇太子倫,以兵廢后篡位,齊王ぁ等討而誅之。
長沙厲王,武帝第六子。太康十五年封。趙王倫篡位,又與齊王ぁ等舉兵誅倫,復攻ぁ而殺之。河王等以兵攻,東海王越收送金墉城,張方取而殺之。子碩嗣(沒於劉聰)。
成都王穎,武帝第十六子。太康末受封。趙王倫篡位,穎與齊王ぁ等以兵討誅之。及ぁ敗,穎鎮鄴,遙執朝政,憚長沙王,與河王等以兵犯京師,執殺之。廢太子覃,以穎為太弟。穎僭侈無君,陳肜等奉帝討之,敗績。后為烏丸、羯末等所襲,奉帝奔長安。河王廢穎,以豫章王為皇太弟,范陽王,幽穎而殺之。遵(沒於石勒) 秦獻王東,武帝子。泰始初,封汝陽王,后徙封秦,邑八萬戶。於時諸王封中土者皆五萬戶,以東為太子同產,特加之。元康元年薨。郁鄴以吳王晏子嗣,后人紹帝位為愍帝,國絕。
毗陵悼王軌,武帝子。二歲夭,太康時追封,以楚王瑋子義嗣。
城陽懷王景,武帝子。出繼叔父城陽哀王兆后,早薨,無子。
東海沖王祗,武帝子。受封,早薨。
始平哀王裕,武帝子。受封,早薨。迪(以淮南王允子嗣)
淮南忠壯王允,武帝子。初封濮陽王,后更封。趙王倫既廢賈后,以允為太尉。倫將篡,允帥兵攻之,為倫所害。祥
代哀王演,武帝子。太康十年封。薨,子廊嗣。 新都王該,武帝子。咸寧三年封。薨,無子,國除。
清河康王遐,武帝子,出繼叔父城陽哀王兆。永康中薨。子覃后立為皇太子,河王等舉兵脅遷,復廢為清河王,未幾被害
汝陰哀王謨,武帝子。早薨,無后。
吳敬王晏,武帝子。太康十年封,洛京陷,遇害。
渤海殤王恢,武帝子。早薨,無后。
武帝太康時,劉頌上疏曰:“三代并建明德,以藩帝室,延祚久遠,近者五六百歲,遠者千載。秦氏罷侯置守,二世而亡。漢承周、秦之后,雜而用之,前后二代各二百余年。揆其封建不用,雖強弱不,不盡事中,然跡其衰亡,常在同姓失職,諸侯微時,不在強盛。昔呂氏之亂,賴齊,代以寧社稷。七國叛逆,梁王之,以彌其難。自是之后,威權日削,王莽得以遂其奸謀,傾蕩天下。光武紹起,雖封樹子弟,而不建成國之制,祚亦不延。魏氏乘之,圈閉親戚,幽囚子弟,是以神器速傾,天命移在陛下。又魏氏時,三方未賓,實有戰國相持之勢。
大晉之興,宣帝定燕,太祖平蜀,陛下滅吳,可謂功格天地,宜因盛明之時,開啟土宇,使同姓必王,建久安於萬載,垂長世於無窮。今諸王裂土,皆兼於古之諸侯,而君賤其爵,臣恥其位,莫有安志,其故何也?法同郡縣,無成國之制故也。今之建置,宜一如古典。”
惠帝永興初,劉弘上言曰:“自頃兵戈紛亂,猜禍蜂生,疑隙構於群王,災難延於宗子。今夕為忠,明旦為逆,翩其反而,互為戎首。載籍以來,骨肉之禍,未有如今者,臣切悲之。今邊陲無備豫之儲,中華有杼軸之困,而股肱之臣,不惟國體,職競尋常,自相楚剝,萬一四夷乘虛為變,此亦猛虎交斗,自效於卞莊者矣。臣以為宜速發明詔,詔、越等,令兩釋猜嫌,各保分局,自今以后,其有不被詔書,擅興兵馬者,天下共伐之。”
按:魏疏忌骨肉,故武之子、文之母弟,不過食一縣,且刻削遷徙,殊無寧日,幾不能以自存。晉矯其敝,受禪之初,不特宣、文之子孫畢王,雖宣帝諸弟,如孚如泰輩之子孫,亦且同時俱封,又許其自選官屬,而王家人衣食,御府別給之,親親之意亦厚矣。劉頌所言“無成國之制”,蓋以其徒享封土而不治吏民,有同郡縣,此乃漢景、武以后之法制。然惠帝既立之后,諸王或鎮雄藩,或專國政,廢賈誅趙,猶運之掌,則亦不可以言無事任矣。而干戈相侵,自相屠毒,遂以覆國,蓋晉之創業不以道,而垂統非其人,故天命不,雖有磐石之宗,以基禍,固難以周、漢自詭也。
臨川獻王郁,簡文帝子。早卒,簡文即位追封。寧康寶
會稽文孝王道子,簡文帝少子,出繼瑯琊王。后更封會稽。孝武即位,進錄尚書事。安帝即位,進太傅、假黃鉞。后以討桓元不克,為元所害。子之。
右,晉宗室王姓名之見於史傳者。 張軌,安定烏氏人。永寧初,為護羌校尉、涼州刺史,以破鮮卑功封安樂鄉侯,進封西平郡公,立十三年薨,謚武公。子實嗣立,進位大都督,涼州牧、侍中、司空、承制行事,六年為閻沙等所弒,謚昭公。弟茂嗣,五年薨,謚成公。兄子駿嗣,時群寮勸駿稱涼王,駿不許,然自后境內皆稱之為王,立二十二年薨,謚文公。子重華嗣,始自稱持節、大都督、太尉、護羌校尉、涼州牧、河西公、假涼王,立十一年薨,謚昭公。子曜靈嗣,為伯父長寧侯祚所弒,謚哀公。祚篡位,改元為和平元年,三年為張等所殺。元靚,耀靈庶弟嗣,廢和平之號,復稱晉正朔,立九年薨,為天錫所弒,謚沖公。天錫,駿少子嗣,立十三年,秦王堅遣將茍萇伐之,天錫兵敗,降秦。自軌為涼州,至天錫,凡九世,七十六年。
李,隴西成紀人。呂光歿,敦煌人推為太守,六郡推為大都督、大將軍、涼公、領秦、涼二州牧、義熙元年,改元建初,遣使奉表詣建康。立三年薨,國人謚為武昭王。子士業嗣,改元為嘉興,為沮渠蒙遜所敗,死,國亡。以晉安帝隆安四年立,至宋少帝景平元年滅,凡再世,二十四年。 右,晉祚中微,群雄割據,以一隅之地盜名字者不一,惟二涼累世不失藩臣禮。故《晉書》述於列傳,明其異於載記所書僭偽之群胡也。故今敘其世系於宗室王之后,為異姓王云。 ◎晉五等侯
王祥,瑯琊臨沂人。魏末,以從討邱儉功封亭侯,后拜司空,為睢陵侯。
晉武即位,進爵為公。薨,謚元公,子馥嗣。根
鄭沖,滎陽開封人。常道鄉公時,拜太保,封壽光侯。武帝即位,進爵為公。
薨,謚成公,子徽嗣。晁
何曾,陳國陽夏人。少襲父夔爵武陽亭侯,后封朗陵侯。武帝即位,進爵為公。薨,謚孝,子邵嗣。
石苞,渤海南皮人。以破諸葛誕功封東光侯。武帝即位,封樂陵郡公。薨,謚武,子統嗣。
崇,苞子、統弟。以伐吳功封安陽鄉侯,后為孫秀所殺。
羊祜,泰山南城人。魏世,封鉅平子。武帝即位,以佐命功進爵為侯,后鎮襄陽,以功改封南城公。薨,謚成。篇(以祜兄子嗣)法興(孝武時封,后以桓元黨誅,國除)
杜預,京兆杜陵人。襲祖畿爵豐樂亭侯,從平蜀增邑,以滅吳功進爵當陽縣侯。薨,謚成,子錫嗣。
陳騫,臨淮東陽人。為相國司馬,封安國亭侯。武帝即位,以佐命功封高平郡公。薨,謚武,子輿嗣。粹浩之(以騫元孫襲,宋受禪,國除)
裴秀,河東聞喜人。以從討諸葛誕封魯陽鄉侯。武帝即位,封鉅鹿郡公。薨,謚元,子嗣。(少弟嗣。賈后時輔政,為趙王倫所殺)嵩(子)
楷,秀從弟,與楊駿為姻家,駿誅,坐不阿附,封臨海侯。薨,謚元,子輿嗣。
衛,河東安邑人。襲父覬爵閿鄉侯,后以平蜀誅鍾、鄧功封陽侯。武帝即位,進封公。惠帝時,為賈后所殺,后謚成。ロ(以孫襲爵)崇 張華,范陽方城人。以贊伐吳功封廣武縣侯。惠帝時,輔政,封壯武縣公,賈后廢,為趙王倫所殺。
王沈,太原晉陽人。高貴鄉公將攻文帝,沈奔白帝,以功封安平侯。武帝即位,進爵為公。薨,謚元,子浚嗣(后為石勒所殺)。道素(太元初,以從孫襲)
崇之(宋受禪,國除) 荀覬,潁川人。以預討邱儉等功封亭侯。武帝即位,進爵臨淮公。薨,謚康。徽(以從孫嗣)龍符(宋受禪,國除)
荀勖,潁川潁陰人。文帝為晉王,封安陽子。武帝即位,改封濟北郡公。薨,謚成,子輯嗣。
賈充,平陽襄陵人。少襲父逵陽里亭侯,以預弒高貴鄉公封安陽鄉侯。武帝受禪,封魯郡公。薨,謚武。謐,韓壽子,以外孫襲爵,為趙王倫所殺。 模,充從子。以預誅楊駿功封平陽鄉侯。薨,謚成,子游嗣。
郭彰,太原人。以賈后從舅封冠軍縣侯。薨,謚烈。 楊駿,弘農華陰人。以后父封臨晉侯。惠帝即位,秉政,為賈后所殺。
魏舒,任城樊人。武帝即位,為司徒,封劇陽子。薨,謚康。融(庶孫嗣)
晃 李熹,上黨銅钅是人。武帝即位,以佐命封祁侯。薨,謚成,子贊嗣。 劉實平原高唐人。以參文帝相國事,封循陽子。元康初,進爵為侯。薨,謚元,子躋嗣。
高光,陳留圉城人。以討成都王穎功封延陵縣公。薨。 王渾,太原晉陽人。襲父昶爵京陵侯,以平吳功進爵為公。薨,謚元,子濟嗣。 王,弘農湖人。以平吳功封襄陽縣侯。薨,謚武,子矩嗣。
唐彬,魯國鄒人。與王共伐吳,以功封上庸縣侯。薨,謚襄。 山濤,河內懷人。武帝即位,以佐命功封新沓伯。薨,謚康,子該嗣。
王戎,渾子。以預平吳功進安豐縣侯。惠帝即位,為三公。薨,謚元。子(以從弟子嗣)
鄭袤,滎陽開封人。魏常道鄉公立,以定策功封安成鄉侯。泰始薨,謚元,子默嗣。
李允,遼東襄平人。文帝時,為廣陸伯。泰始初,進爵為侯。薨,謚成。子志嗣。
盧欽,范陽涿人。少襲父毓爵亭侯。武帝即位,為大梁侯。薨,謚元,子浮嗣。
石鑒,樂陵厭次人。武帝即位,封棠陽子,后拜司空,封昌安縣侯。薨,謚元,子陋嗣。
溫羨,太原祁人。以從駕討成都王穎功封大陵縣公。薨,謚元。
武陵,沛國弘邑人。景帝時為大將軍,引為從事中郎,后封亭侯。武帝即位,封薛縣侯。薨,謚定,子鋪嗣。
任愷,樂安博昌人。尚魏明帝女,晉國建,封昌國縣侯。薨,謚元,子罕嗣。
郭奕,太原陽曲人。武帝即位,以東宮官封平陵男。卒,謚穆。
侯史光,東萊掖人。泰始初,以侍中持節循風俗還,稱旨,封臨海侯。薨,子元嗣。施
何攀,蜀郡郫人。以預誅楊駿功封西城侯。薨,子璋嗣。
傅元,北地泥陽人。魏時,以典農校尉稱職,封鶉觚男。武帝即位,進爵為子。薨后追封清泉侯,子咸嗣。敷
,咸從父弟。以預誅楊駿功封靈川縣公。薨。
閻纘,巴西安漢人。為西戎校尉,有功封平樂鄉侯。
謝鯤,陳國陽夏人。為王敦長史,以討杜功封咸亭侯。薨,子尚嗣。康肅靈
曹志,譙人。魏陳思王植之子。少襲封,武帝受禪,降為鄄城縣公。薨,謚定。
華譚,廣陵人。以討石冰黨功封都亭侯。薨,謚胡,子茂嗣。
羅憲,襄陽人。為蜀巴東太守,蜀亡,以郡降。后卒,追封西鄂侯,謚烈。 滕修,南陽西鄂人。為吳廣州牧,王師伐吳,修帥眾赴難,至巴邱,而孫皓降,乃與諸郡送印綬,封武當侯。卒,謚聲,子并嗣。聲以討蘇峻功更封夏陽侯。
馬隆,東平平陸人。以討羌平涼州功封奉高侯。子咸嗣。
胡奮,安定臨涇人。以從宣帝征伐功封夏陽子。薨,謚壯。
陶璜,丹陽秣陵人。嘗為吳交州刺史,吳亡,以地降,封宛陵侯。
趙誘,淮南人。以討華軼、杜等功封平阿縣侯。后戰沒,謚敬。
周,義興陽羨人。以討陳敏等定江南功封烏程侯。薨,謚忠烈,子勰嗣。 札,弟。以討錢會功封東遷縣侯。后為王敦所殺。 懋,札兄子。為晉陵太守,封清流侯。
贊,懋弟。大將軍從事中郎,封武康縣侯。
縉,贊弟。太子文學,封都鄉侯。
周訪,汝南安成人。以討賊功封尋陽縣侯。薨,謚壯,子撫嗣,以功進封建成縣公。楚瓊
孟觀,渤海東光人。以受賈后旨殺楊駿,封上谷郡公。后坐趙王倫黨誅。
張輔,南陽西鄂人。為吏以擊搏豪強政跡封宜昌亭侯。后為帳下督富整所殺。 索靖,敦煌人。以討孫秀及破羌等功封安樂亭侯。薨,謚莊,子聿嗣。
琳,靖子。愍帝時輔政,以御劉曜功封上洛郡公。后與帝俱降劉聰,為聰所殺。
賈疋,武威人。愍帝時,為雍州刺史,封酒泉公。邀擊劉曜,大破之。后為群胡所襲,敗死。
周浚,汝南安城人。以平吳功封成武侯。薨,子ダ嗣(為王敦所殺)。閔琳
周馥,浚從父弟。以討陳敏功封永寧伯。
茍,河內山陽人。以破汲桑、石勒等功封東平郡侯,進爵為公。后為石勒所殺。
劉喬,南陽人。以預誅賈謐功封安眾男。
劉琨,中山魏昌人。以斬石超,迎大駕於長安,封廣武侯。后為段匹所殺,謚愍,子群嗣。
劉輿,琨兄,為東海王越、范陽王彪等所用,有功,封定襄侯。薨,謚貞,子演嗣。
邵續,魏郡安陽人。以敗石勒功封祝阿子。后沒於石虎,為所殺。
李矩,平陽人。以伐氐齊萬年功封東明亭侯。 段匹,東部鮮卑人。父務勿塵遣兵助東海王越有功,封遼西公。匹襲父爵,領幽州刺史,為石虎所攻,敗,沒於虎,被害。
右,西晉列侯姓名之見於史者。按:晉始分五等,則侯之秩巳不一。又永熙初,楊駿輔政,普進封爵,以求媚於眾,議者以為優於泰始革命之初,及諸將平吳之功。其后趙王倫既誅,賈后遂竊帝位,在職者皆封侯,廝役亦加以爵位,金銀冶鑄,不給於印,故有白版之侯,君子恥之,則其所濫及者,蓋不可勝道矣。
王導,瑯琊臨沂人。少襲祖覽爵即邱子。元帝渡江,導輔政,歷受遺輔明、成二帝,為相,積封至始興郡公。薨,謚文獻。世子悅(早卒)混(悅弟子嗣)
嘏恢 恬,導次子,襲即邱子爵。
協,導子,襲武岡侯爵。謐(嗣協爵)
劉弘,沛國相人。以平張昌等功封新城郡公。薨,謚元。
陶侃,番陽人。初以軍功封東鄉侯,后以平蘇峻積功封長沙郡公。薨,謚桓,子夏嗣。弘綽之延壽(宋受禪,降為吳昌侯)
溫嶠,太原祁人。以討王敦功封建寧縣公,及平蘇峻,進始安郡公。薨,謚忠武,子放之嗣。式之(以弟嗣) 郗鑒,高平金鄉人。以預討王敦功封高平侯,后更封南昌縣公。薨,謚文成,子嗣。超僧施
曇,鑒子,少賜爵東安縣伯。恢(曇子襲封)循(恢子)
顧榮,吳國吳人。以討葛功封嘉興伯。元帝鎮江東,以為軍司。卒,帝即位,追封為公,謚元,子毗嗣。
紀瞻,丹陽秣陵人。以討陳敏功封臨湘縣侯。薨,謚穆,子景(早卒)友(景子嗣)
賀循,會稽山陰人。以討華軼功封鄉侯。薨,謚穆。
薛兼,丹陽人。元帝即位,以佐命功封安陽鄉侯。
劉隗,彭城人。元帝即位,以佐命功封都鄉侯。后以王敦反,奔石勒。
戴淵,廣陵人。以討賊功封秣陵侯。王敦反,淵拒之,兵敗,為敦所殺。謚簡。
應詹,汝南南頓人。以討賊功封觀陽縣侯。薨,謚烈,子元嗣。 甘卓,丹陽人。以討周馥、杜等功封于湖侯。王敦反,卓討之,敦襲殺卓。
謚敬。
卞,濟陰冤句人。父粹,齊王ぁ輔政時,為中書令,封成陽公,為長沙王所殺。襲父爵,成帝時輔政,蘇峻反,力戰,死之。謚忠貞。子(與同死)。誕(子嗣)
敦,從父弟。以討杜功封安陵亭侯。薨,謚敬,子滔嗣。 劉超,瑯琊臨沂人。元帝即位,以佐命功封原鄉亭侯,后為蘇峻所殺。謚忠,子訥嗣。
孫惠,吳國富陽人。為東海王越參軍,以迎大駕功封臨湘縣公。
庾亮,明穆皇后兄。以討華軼功封都亭侯。討錢鳳、沈充,平之,進封永昌縣公。薨,謚文康,子羲嗣。準
翼,亮弟,以討蘇峻功封廣饒男。 冰,亮弟,以討蘇峻功封吳縣侯。薨,謚忠成。
桓彝,譙國龍亢人。以討王敦功封萬寧縣男,蘇峻之反,為賊所害。謚簡,子嗣。序
沖,彝子,以從兄溫破姚萇有功封豐城公。薨,謚宣穆,子允嗣。 王承,太原晉陽人。永寧初,以豫迎大駕封藍田縣侯。薨,子述嗣。坦之愷
荀崧,潁川臨潁人。以預平王敦功封平樂伯。薨,謚敬,子蕤嗣。籍
范汪,雍州刺史咎孫。以預討蘇峻功封都鄉侯。薨,謚穆,子康嗣。
王舒,丞相導之從弟。以破蘇峻功封彭澤縣侯。薨,謚穆,晏子昆之嗣。陋之(宋受禪,國除)。 允之,舒子。以討蘇峻功封番禺縣侯。薨,謚忠,子之嗣。肇之
王е,導從弟。以討杜等功封武陵縣侯。薨,謚康,子頤之嗣。
虞潭,會稽余姚人。以征討張昌等功賜爵都亭侯,后進至武昌縣侯。薨,謚孝烈,子仡嗣。嘯父。
顧眾,吳郡吳人。以討蘇峻功封鄱陽縣伯。薨,謚靖,子昌嗣。
張,丹陽人。以討蘇峻功封宜陽伯。子混嗣。
陸曄,吳郡吳人。以平錢鳳功封江陵伯。薨,謚穆,子諶嗣。
玩,曄弟。以討蘇峻功封興平伯。薨,謚康,子始嗣。
何充,廬江人。以討蘇峻功封都鄉侯。薨,謚文,弟子放嗣。松 褚,太傅裒從父兄。以拒蘇峻封長平縣伯。薨,謚穆,子希嗣。
蔡謨,陳留考城人。以平蘇峻功封濟陽男。薨,謚文穆。
諸葛恢,瑯琊陽都人。以討周馥封博陵亭侯,討王含功封建安伯。薨,謚敬,子嗣。 孔愉,會稽山陰人。以討華軼功封余不亭侯。薨,謚貞,子り嗣。靜
沉,愉從子。蘇峻反,以扈從功封永安伯。薨,謚貞,子詰嗣。 陶回,丹陽人。以破韓晃功封康樂伯。薨,謚威,子汪嗣。
謝安,陳國陽夏人。孝武時輔政,以御苻堅功封建昌縣公。薨,謚文靖,更封廬陵郡公。子瑤嗣。該 琰,安子。以破苻堅功封望蔡公,后為賊所害。謚忠肅,子混嗣。
峻,琰子。封建昌縣侯。子密嗣。
元,安兄子。以征伐功封東興縣侯,后以破苻堅功進
康樂縣公。薨,謚獻武,子奐嗣。靈運
石,安弟。以破苻堅時為元帥,封南康郡公。薨,謚襄,子注嗣。明慧
王遜魏興人。以征蠻功封褒中縣公。薨,謚壯,子澄嗣。 羊鑒,泰山人。以預誅蘇峻功封豐城縣侯。
劉允,東萊掖人。以拒蘇峻功封豐城子,后為郭默所殺。子赤松嗣。 桓宣,譙國钅至人,以前后戰功封竟陵縣男。
伊,宣族子。以破苻堅功封永修縣侯。薨,謚烈,子肅之嗣。陵 毛寶,滎陽陽武人。以破蘇峻功封州陵縣侯,后守邾城,戰沒。子穆之嗣(即虎生),以入洛功徙封建安侯。珍
璩,虎生子。以討桓元功封歸鄉公,子弘之嗣。
劉遐,廣平易陽人。以討王含功封泉陵公。薨,子紹嗣。舉遵之伯齡
鄧岳,陳郡人。以討郭默功封宜城縣伯。薨,子遐嗣。
朱序,義陽人。以討司馬勛功封襄平子。后陷苻堅,淮、淝捷,歸國。
虞預,征士喜之弟。從平王含,封平康縣侯。
徐廣,東姑幕人。義熙初,封樂成侯。
袁襄,陳郡陽夏人。以討蘇峻功封長合鄉侯。薨,謚恭,子喬嗣。方平崧 耽,弟。以平蘇峻功封秭歸男。
劉牢之,彭城人。以破苻堅功封武岡縣男,后謀拒桓元不克死。元敗,子敬宣嗣。光祖
劉毅,彭城沛人。以誅桓元反正功,封南平郡公,后為劉裕所殺。 諸葛長民,瑯琊陽都人。以誅桓元反正功,封新淦縣公,后為劉裕所殺。 何無忌,東海剡人。以討桓元反正功,封安成郡公,后討盧循戰死。謚忠肅,子邕嗣。
檀憑之,高平人。討桓元戰歿,追封曲阿縣公。
魏詠之,任城人。以贊討桓元功,封江陵縣公。
嵇紹,康之子。賈謐誅,以不阿比兇族封弋陽子。蕩陰之戰,死之,贈進爵為侯。翰(從孫襲封)曠
魯芝,扶風人。以討諸葛誕功封武進亭侯,后進爵城鄉侯。薨,謚貞。 胡威,淮南壽春人。武帝時為刺史,以功封平春侯。薨,謚烈子奕嗣。 羊,景獻皇后之從父弟。封甘露亭侯。薨,謚威。
王虔,文明皇后之弟。封安壽亭侯。子士文嗣。
愷,虔弟。封山東縣侯。
楊文宗,武元皇后父。封{艸務}亭侯。謚穆。 羊元之,惠皇后父。封興晉侯。
虞豫,元敬皇后父。早卒,追封平山縣侯。子允嗣。洪
褚裒,康獻皇后父。以平蘇峻功封都鄉亭侯。薨,謚元穆,子歆嗣。
何準,穆章皇后父。封晉興縣侯。
王蘊,孝定武皇后父。封建昌縣侯。
王敦,司徒導之從父兄。以討華軼等功封漢安侯,后舉兵反,破石頭,進爵武昌郡公。病死,討平,跽而斬之。
桓溫,彝子。初襲爵萬寧男,平蜀功封臨賀郡公,北伐功封南郡公。子元嗣。
(僭位誅)
祖約,逖之弟。以討王敦功封五等侯,后謀反兵敗,奔石勒,為勒所誅。
蘇峻,長廣掖人。以破沈充功封邵陵公,后舉兵反,伏誅。
右,東晉列侯姓名之見於史者。
晉亦有王、公、侯、伯、子、男六等之封(《晉令》曰:“有開國郡公、縣公、郡侯、縣侯、伯、子男及鄉、亭、關中、關內外等侯之爵”),唯安平郡公孚邑萬戶,制度如魏諸王。其余縣公邑千八百戶,地方七十五里;大國侯邑千六百戶,地方七十里;次國侯邑千四百戶,地方六十五里;大國伯邑千二百戶,地方六十里;次國伯邑千戶,地方五十里;大國子邑八百戶,地方五十里;次國子邑六百戶,地方四十里;男邑四百戶,地方四十里。武帝受禪之初,泰始元年,封建子弟為王二十余人,以郡為國。邑二萬戶為大國,置上中下三軍,兵五千人;邑萬戶次國,置上軍下軍,兵三千人;邑五千戶為小國,置一軍,兵千五百人。王不之國,宮於京師,罷五等之制。公侯邑萬戶以上為大國,五千以上為次國,不滿五千戶為小國。初雖有封國,而王公皆在京都。咸寧三年,詔徙諸王公皆歸國(時楊珧、荀勖以齊王攸有時名,懼惠帝有后難,乃追故司空裴秀立封建之旨,遂詔王公悉令歸國),更制戶邑,皆中尉領兵。其平原、汝南、瑯琊、扶風、齊為大國,梁、趙樂安、燕、安平、義陽為次國,其余為小國,皆制所近縣益滿萬戶。又為郡公制度如小國王,亦中尉領兵。郡侯如不滿五千戶王,置一軍,千一百人,亦中尉領之。於時唯特增魯國公戶邑,追進封故司空博陵公王沈為郡公,鉅平侯羊祜為南城郡侯。又南宮王丞、隨王萬各於泰始中封為縣王,邑千戶,至是改正縣王增邑為三千戶,制度如郡侯,亦置一軍。自此非皇子不得為王,而諸王之支庶,皆皇家之近屬至親,亦各以土推恩受封。其大國次國始封王之支子為公,承封王之支子為侯,繼承封王之支子為伯。小國五千戶上,始封王之支子為子不滿五千戶始封王之支子及始封公侯之支子皆為男,非此皆不得封。其公之制度如五千戶國,侯之制度如不滿五千戶國,亦置一軍千人,中尉領之,伯子男以下各有差而不置軍。大國始封之孫罷下軍,曾孫又罷上軍,次國始封之孫亦罷下軍,其余付以一軍為常。大國中軍二千人,上下軍各千五百人,次國上軍二千人,下軍千人。其未之國者,大國置守士百人,次國八十人,小國六十人,郡侯、縣公亦如小國制度。既行,所增徙各如本奏(既遣就國,而諸公皆戀京師,涕泣而去。及吳平后,齊王攸遂之國)。凡名山大澤不以封,鹽鐵金銀銅錫,始平之竹園,別都宮室園囿,皆不為屬國。其仕在天朝者,與之國同,皆自選其文武官(時齊王攸國相上長史缺,典書令請求差選。攸下令曰:“官人敘上,皆朝廷之事,非國所宜裁也。其令自上請之。”又當時王家人衣食皆出御府,攸乃表租秩足自供,遂求絕之)。諸入作卿士而其世子年已壯者,皆遣蒞國。其王公侯以下,茅社符璽,車旗命服,一如泰始故事。凡王,金印龜紐,練朱綬,遠游、三梁冠,絳紗朝服,佩山玄玉(開國郡公、縣公,金章皂朱紱綬;郡侯青朱綬,同進賢三梁冠,絳朝服,佩山元玉;開國縣侯、伯、子、男,金章朱墨綬,冠玉亦同),初,武帝踐祚,封宣帝孫永為東莞郡王,始置二卿。侯以下置官屬,隨國大小無定制。諸侯并三分食一。東晉元帝太興元年,始置九分食一(元帝以西陽王羨屬尊,元會特為設床。明帝以羨皇室元老,特為之拜。成帝詔羨依安平獻王孚故事,設床帳於殿上,帝親迎拜),王國有傅(傅即師也,以景帝諱,故曰傅。武帝初置,亦謂之師。山公《啟事》曰:“王為燕王師。”)、友(武帝初置一人,蓋因文王、仲尼四友之名)、典書令丞(掌國教令。《職官錄》曰:“漢制本曰尚書,改為治書,國諱又改為典書,至晉武置典書令。”)、文學(一人)、郎中令、中尉、大農(為三卿)左右常侍(大國各二人,次國各一人,掌贊相獻替)、內史(改太守為內史。又《晉書》曰:“改國相為內史。”)、將軍(大國上中下軍三將軍;次國上下二軍,將軍各一人;小國上軍而已)、典祠、典衛、學官令、治書中尉、司馬、世子庶子、陵廟牧長、謁者、中大夫、舍人、典府等。
其后省相及仆,省郎中,置侍郎二人(初,晉武帝輔魏政,阮籍常言於帝曰: “平生曾游東平,樂其風土。”即拜為東平相。籍乘驢到郡,壞府舍屏障,使內外相通,法令清簡,旬日而還)。公侯以下國官屬遞減(《晉書》曰:“詔以壽光公鄭中及朗陵公何曾國皆置郎中令。”又曰“元帝初渡江即晉王位,諸參軍、奉車都尉,掾屬者百余人,時人謂之‘百六掾’”)。
◎晉諸侯王
安平獻王孚,宣帝次弟。泰始元年封邑四萬戶,拜太宰。八年薨,孫穆王隆嗣,無子,國除。
義陽城王望,孚子,初出繼伯父朗。武帝受禪,封邑萬戶。泰始七年薨,孫奇嗣,后徙封棘陽王。
河平王洪,望子,出繼叔父昌。武帝受禪封。咸寧二年薨,子混嗣。滔休
隨穆王整,望子。武帝以義陽國一縣封整為隨縣王。薨,子邁嗣。
竟陵王,望子。武帝受禪,封東平王,邑三千九十七戶。懷帝踐祚,改封竟陵王,后為亂兵所害。
太原成王輔,孚子。武帝受禪,封渤海王,邑五千三百七十九戶。后徙為太原王。薨,子弘嗣,后徙封中邱。鑠 下邳獻王晃,孚子。武帝受禪,封邑五千一百七十六戶。薨,子к嗣。韶
太原烈王襄,孚子。武帝受禪封,邑五千四百九十六戶。薨,子立,徙封河王。趙王倫篡位,齊王ぁ謀討之,遣使告,初不從,遣張方助倫,后見ぁ等兵盛,乃從之。倫既誅,復興兵討ぁ,殺之,復與成都王穎謀舉兵誅長沙王義,遣張方入京城,大掠,以穎為太弟,奉乘輿都長安。后為南陽王模所殺,并其三子。融彭城王植子,詔以為嗣,改封樂成縣王。欽
高陽元王,孚子。武帝受禪封,邑五千五百七十戶。薨,子哀王緝嗣。訟
常山孝王衡,孚子。武帝受禪封,邑二千七百九十戶。薨,子敦嗣。 沛順王景,孚子。武帝受禪封,邑三千四百戶。薨,子韜嗣。
彭城穆王權,宣帝弟。武帝受禪封,邑二千九百戶。薨,子元王植嗣。康王釋雄元弘之邵之崇之緝之(宋受禪,國除)
高密文獻王泰,宣帝弟。武帝受禪,封隴西王,邑三千二百戶。后改封高密王,邑萬戶。薨,子孝王略嗣。恭王俟敬王純之恢之(宋受禪,國除)
東海孝獻王越,泰次子。以討楊駿功封五千戶侯,后封東海王,食六縣。長沙王義既敗,帝西幸,以越為太傅,與河王共輔朝政。越引兵奉帝還洛陽,遂專朝政。帝崩,懷帝立,委政於越,所在寇亂,上下崩離,越以憂薨。 沖,元帝子,以嗣越。率徙封瑯琊王,后嗣帝位,桓溫廢之。彥璋為桓元所殺,國除。 南陽王模,泰子。初封平昌公,永嘉初,進爵南陽王,轉征西大將軍,代河王鎮關中。劉聰攻長安,模敗,降,為聰所害。子保嗣。
新蔡武哀王騰,泰子。初封東瀛公,永嘉初,封新蔡王,遷車騎將軍,鎮鄴。
群盜李豐等攻鄴,騰不能守,為豐所害。子莊王確嗣(為石勒所殺)。弼邈晃崇惠(宋受禪,國除)
范陽康王綏,宣帝弟。武帝受禪封,薨,子嗣。黎 濟南惠王遂,宣帝弟武帝受禪封,薨,子耽嗣。
譙剛王遜,宣帝弟。武帝受禪封,邑四千四戶。薨,子定王隨嗣。邃(沒於石勒)
閔王承,隨弟。元帝以紹遜封,為湘州刺史,王敦構逆,圍承,兵敗死之。
烈王無忌忠王尚之(為桓元所殺)文思(坐謀逆死,國除)
高陽王睦,宣帝弟。武帝受禪,封中山王,邑五千二百戶,后徙封高陽王。
薨,孫毅嗣(沒於石勒)。文深法連(宋受禪,國除)
任城景王陵,宣帝弟。武帝受禪,封北海王,邑四千七百戶,后改封任城。
薨,子濟立(為石勒所害)。 西河繆王斌,陵子。武帝受禪,封陳王,邑千七百一十戶,后改封西河。薨,子隱嗣。[B13F] 平原王斡,宣帝子。武帝受禪封,邑萬一千三百戶。薨(會劉聰亂,不遑贈典,世子早卒)。
瑯琊武王,宣帝子。武帝受禪,封東郡王,邑萬六百戶,后徙瑯琊。薨,子恭王覲立。睿渡江,是為元帝。裒以皇子奉恭王祀,早薨。昱徙封會稽,后為簡文帝。德文是為恭帝,既立,瑯琊國除。
武陵莊王澹,子。薨,分國封之(后為石勒所害)。子哀王嗣(元帝子,繼后)逢遵
東安王繇,子。薨封(后為成都王穎所殺)。渾(無子,國除) 淮陵王,子。以預討趙王倫功封。薨,子貞王融嗣。蘊安之(宋受禪,國除)
燕王機,父清惠亭侯,宣帝子,早卒,武帝受禪,封機為燕王,邑六千六百六十三戶,后增戶至二萬。薨,子幾嗣。 扶風武王駿,宣帝子。武帝踐祚,進封汝陰王,邑萬戶,后徙封扶風。薨,子暢嗣,改封順陽王(劉聰入洛,不知所終)。
新野莊王歆,駿子。駿薨,推恩分國封歆縣公,后以預討趙王倫功封王,邑二萬戶后(為賊張昌所害)。劭(沒於石勒) 梁孝王彤,宣帝子。武帝踐祚封,邑五千三百五十八戶。后與趙王倫共廢賈后,為太宰,增封二萬戶。薨。禧(沒於石勒)翹晁珍之(為劉裕所害,國除)
齊獻王攸,文帝子。以景帝無子,命為嗣。武帝受禪,封齊王。薨,子ぁ嗣。
趙王倫篡位,ぁ起兵誅倫。惠帝反正,拜大司馬,河王、長沙王義舉兵殺之,子超嗣。柔之建之(宋受禪,國除) 東萊王蕤,攸子,出繼遼東王定國。后徙封東萊。齊王ぁ既秉政,蕤密謀廢ぁ,坐廢死(定國,文帝子)。 廣漢沖王贊,攸子,繼廣漢殤王。薨(殤王,文帝子)。實(以弟繼,改封北海王)
城陽哀王肇,文帝子。早死,武帝踐祚,追封。景度憲祗遐
樂安平王鑒,文帝子。武帝踐祚封,尋薨。籍冰
樂平王延祚,文帝子。以篤疾,不任封,太康初封,尋薨,無子。
汝南文成王亮,宣帝第四子。武帝踐祚,封扶風王,邑萬戶。惠帝即位,楊駿誅,為太宰、錄尚書事,后為賈后及楚王瑋所殺。矩(與亮同遇害)義遵之蓮扶(宋受禪,國除)
西陽王,亮子。惠帝時封。元帝渡江即位,拜侍中、太保。明帝崩,受遺輔成帝,后坐降蘇峻,賜死,國除。
南頓王宗,亮子。以討劉喬功封萬戶,后渡江,為左將軍,坐反死。
汝陽王熙,亮子。以討劉喬功封。永嘉末,沒於石勒。
楚隱王瑋,武帝第五子。初封始平王,后徙楚。楊駿誅,賈后令瑋誅汝南王亮及衛,復以矯詔罪瑋而殺之。范(為石勒所害)
趙王倫,宣帝第九子。武帝即位,封瑯琊郡王,后徙趙。惠帝時,為車騎將軍,諂事賈后及后,廢殺皇太子倫,以兵廢后篡位,齊王ぁ等討而誅之。
長沙厲王,武帝第六子。太康十五年封。趙王倫篡位,又與齊王ぁ等舉兵誅倫,復攻ぁ而殺之。河王等以兵攻,東海王越收送金墉城,張方取而殺之。子碩嗣(沒於劉聰)。
成都王穎,武帝第十六子。太康末受封。趙王倫篡位,穎與齊王ぁ等以兵討誅之。及ぁ敗,穎鎮鄴,遙執朝政,憚長沙王,與河王等以兵犯京師,執殺之。廢太子覃,以穎為太弟。穎僭侈無君,陳肜等奉帝討之,敗績。后為烏丸、羯末等所襲,奉帝奔長安。河王廢穎,以豫章王為皇太弟,范陽王,幽穎而殺之。遵(沒於石勒) 秦獻王東,武帝子。泰始初,封汝陽王,后徙封秦,邑八萬戶。於時諸王封中土者皆五萬戶,以東為太子同產,特加之。元康元年薨。郁鄴以吳王晏子嗣,后人紹帝位為愍帝,國絕。
毗陵悼王軌,武帝子。二歲夭,太康時追封,以楚王瑋子義嗣。
城陽懷王景,武帝子。出繼叔父城陽哀王兆后,早薨,無子。
東海沖王祗,武帝子。受封,早薨。
始平哀王裕,武帝子。受封,早薨。迪(以淮南王允子嗣)
淮南忠壯王允,武帝子。初封濮陽王,后更封。趙王倫既廢賈后,以允為太尉。倫將篡,允帥兵攻之,為倫所害。祥
代哀王演,武帝子。太康十年封。薨,子廊嗣。 新都王該,武帝子。咸寧三年封。薨,無子,國除。
清河康王遐,武帝子,出繼叔父城陽哀王兆。永康中薨。子覃后立為皇太子,河王等舉兵脅遷,復廢為清河王,未幾被害
汝陰哀王謨,武帝子。早薨,無后。
吳敬王晏,武帝子。太康十年封,洛京陷,遇害。
渤海殤王恢,武帝子。早薨,無后。
武帝太康時,劉頌上疏曰:“三代并建明德,以藩帝室,延祚久遠,近者五六百歲,遠者千載。秦氏罷侯置守,二世而亡。漢承周、秦之后,雜而用之,前后二代各二百余年。揆其封建不用,雖強弱不,不盡事中,然跡其衰亡,常在同姓失職,諸侯微時,不在強盛。昔呂氏之亂,賴齊,代以寧社稷。七國叛逆,梁王之,以彌其難。自是之后,威權日削,王莽得以遂其奸謀,傾蕩天下。光武紹起,雖封樹子弟,而不建成國之制,祚亦不延。魏氏乘之,圈閉親戚,幽囚子弟,是以神器速傾,天命移在陛下。又魏氏時,三方未賓,實有戰國相持之勢。
大晉之興,宣帝定燕,太祖平蜀,陛下滅吳,可謂功格天地,宜因盛明之時,開啟土宇,使同姓必王,建久安於萬載,垂長世於無窮。今諸王裂土,皆兼於古之諸侯,而君賤其爵,臣恥其位,莫有安志,其故何也?法同郡縣,無成國之制故也。今之建置,宜一如古典。”
惠帝永興初,劉弘上言曰:“自頃兵戈紛亂,猜禍蜂生,疑隙構於群王,災難延於宗子。今夕為忠,明旦為逆,翩其反而,互為戎首。載籍以來,骨肉之禍,未有如今者,臣切悲之。今邊陲無備豫之儲,中華有杼軸之困,而股肱之臣,不惟國體,職競尋常,自相楚剝,萬一四夷乘虛為變,此亦猛虎交斗,自效於卞莊者矣。臣以為宜速發明詔,詔、越等,令兩釋猜嫌,各保分局,自今以后,其有不被詔書,擅興兵馬者,天下共伐之。”
按:魏疏忌骨肉,故武之子、文之母弟,不過食一縣,且刻削遷徙,殊無寧日,幾不能以自存。晉矯其敝,受禪之初,不特宣、文之子孫畢王,雖宣帝諸弟,如孚如泰輩之子孫,亦且同時俱封,又許其自選官屬,而王家人衣食,御府別給之,親親之意亦厚矣。劉頌所言“無成國之制”,蓋以其徒享封土而不治吏民,有同郡縣,此乃漢景、武以后之法制。然惠帝既立之后,諸王或鎮雄藩,或專國政,廢賈誅趙,猶運之掌,則亦不可以言無事任矣。而干戈相侵,自相屠毒,遂以覆國,蓋晉之創業不以道,而垂統非其人,故天命不,雖有磐石之宗,以基禍,固難以周、漢自詭也。
臨川獻王郁,簡文帝子。早卒,簡文即位追封。寧康寶
會稽文孝王道子,簡文帝少子,出繼瑯琊王。后更封會稽。孝武即位,進錄尚書事。安帝即位,進太傅、假黃鉞。后以討桓元不克,為元所害。子之。
右,晉宗室王姓名之見於史傳者。 張軌,安定烏氏人。永寧初,為護羌校尉、涼州刺史,以破鮮卑功封安樂鄉侯,進封西平郡公,立十三年薨,謚武公。子實嗣立,進位大都督,涼州牧、侍中、司空、承制行事,六年為閻沙等所弒,謚昭公。弟茂嗣,五年薨,謚成公。兄子駿嗣,時群寮勸駿稱涼王,駿不許,然自后境內皆稱之為王,立二十二年薨,謚文公。子重華嗣,始自稱持節、大都督、太尉、護羌校尉、涼州牧、河西公、假涼王,立十一年薨,謚昭公。子曜靈嗣,為伯父長寧侯祚所弒,謚哀公。祚篡位,改元為和平元年,三年為張等所殺。元靚,耀靈庶弟嗣,廢和平之號,復稱晉正朔,立九年薨,為天錫所弒,謚沖公。天錫,駿少子嗣,立十三年,秦王堅遣將茍萇伐之,天錫兵敗,降秦。自軌為涼州,至天錫,凡九世,七十六年。
李,隴西成紀人。呂光歿,敦煌人推為太守,六郡推為大都督、大將軍、涼公、領秦、涼二州牧、義熙元年,改元建初,遣使奉表詣建康。立三年薨,國人謚為武昭王。子士業嗣,改元為嘉興,為沮渠蒙遜所敗,死,國亡。以晉安帝隆安四年立,至宋少帝景平元年滅,凡再世,二十四年。 右,晉祚中微,群雄割據,以一隅之地盜名字者不一,惟二涼累世不失藩臣禮。故《晉書》述於列傳,明其異於載記所書僭偽之群胡也。故今敘其世系於宗室王之后,為異姓王云。 ◎晉五等侯
王祥,瑯琊臨沂人。魏末,以從討邱儉功封亭侯,后拜司空,為睢陵侯。
晉武即位,進爵為公。薨,謚元公,子馥嗣。根
鄭沖,滎陽開封人。常道鄉公時,拜太保,封壽光侯。武帝即位,進爵為公。
薨,謚成公,子徽嗣。晁
何曾,陳國陽夏人。少襲父夔爵武陽亭侯,后封朗陵侯。武帝即位,進爵為公。薨,謚孝,子邵嗣。
石苞,渤海南皮人。以破諸葛誕功封東光侯。武帝即位,封樂陵郡公。薨,謚武,子統嗣。
崇,苞子、統弟。以伐吳功封安陽鄉侯,后為孫秀所殺。
羊祜,泰山南城人。魏世,封鉅平子。武帝即位,以佐命功進爵為侯,后鎮襄陽,以功改封南城公。薨,謚成。篇(以祜兄子嗣)法興(孝武時封,后以桓元黨誅,國除)
杜預,京兆杜陵人。襲祖畿爵豐樂亭侯,從平蜀增邑,以滅吳功進爵當陽縣侯。薨,謚成,子錫嗣。
陳騫,臨淮東陽人。為相國司馬,封安國亭侯。武帝即位,以佐命功封高平郡公。薨,謚武,子輿嗣。粹浩之(以騫元孫襲,宋受禪,國除)
裴秀,河東聞喜人。以從討諸葛誕封魯陽鄉侯。武帝即位,封鉅鹿郡公。薨,謚元,子嗣。(少弟嗣。賈后時輔政,為趙王倫所殺)嵩(子)
楷,秀從弟,與楊駿為姻家,駿誅,坐不阿附,封臨海侯。薨,謚元,子輿嗣。
衛,河東安邑人。襲父覬爵閿鄉侯,后以平蜀誅鍾、鄧功封陽侯。武帝即位,進封公。惠帝時,為賈后所殺,后謚成。ロ(以孫襲爵)崇 張華,范陽方城人。以贊伐吳功封廣武縣侯。惠帝時,輔政,封壯武縣公,賈后廢,為趙王倫所殺。
王沈,太原晉陽人。高貴鄉公將攻文帝,沈奔白帝,以功封安平侯。武帝即位,進爵為公。薨,謚元,子浚嗣(后為石勒所殺)。道素(太元初,以從孫襲)
崇之(宋受禪,國除) 荀覬,潁川人。以預討邱儉等功封亭侯。武帝即位,進爵臨淮公。薨,謚康。徽(以從孫嗣)龍符(宋受禪,國除)
荀勖,潁川潁陰人。文帝為晉王,封安陽子。武帝即位,改封濟北郡公。薨,謚成,子輯嗣。
賈充,平陽襄陵人。少襲父逵陽里亭侯,以預弒高貴鄉公封安陽鄉侯。武帝受禪,封魯郡公。薨,謚武。謐,韓壽子,以外孫襲爵,為趙王倫所殺。 模,充從子。以預誅楊駿功封平陽鄉侯。薨,謚成,子游嗣。
郭彰,太原人。以賈后從舅封冠軍縣侯。薨,謚烈。 楊駿,弘農華陰人。以后父封臨晉侯。惠帝即位,秉政,為賈后所殺。
魏舒,任城樊人。武帝即位,為司徒,封劇陽子。薨,謚康。融(庶孫嗣)
晃 李熹,上黨銅钅是人。武帝即位,以佐命封祁侯。薨,謚成,子贊嗣。 劉實平原高唐人。以參文帝相國事,封循陽子。元康初,進爵為侯。薨,謚元,子躋嗣。
高光,陳留圉城人。以討成都王穎功封延陵縣公。薨。 王渾,太原晉陽人。襲父昶爵京陵侯,以平吳功進爵為公。薨,謚元,子濟嗣。 王,弘農湖人。以平吳功封襄陽縣侯。薨,謚武,子矩嗣。
唐彬,魯國鄒人。與王共伐吳,以功封上庸縣侯。薨,謚襄。 山濤,河內懷人。武帝即位,以佐命功封新沓伯。薨,謚康,子該嗣。
王戎,渾子。以預平吳功進安豐縣侯。惠帝即位,為三公。薨,謚元。子(以從弟子嗣)
鄭袤,滎陽開封人。魏常道鄉公立,以定策功封安成鄉侯。泰始薨,謚元,子默嗣。
李允,遼東襄平人。文帝時,為廣陸伯。泰始初,進爵為侯。薨,謚成。子志嗣。
盧欽,范陽涿人。少襲父毓爵亭侯。武帝即位,為大梁侯。薨,謚元,子浮嗣。
石鑒,樂陵厭次人。武帝即位,封棠陽子,后拜司空,封昌安縣侯。薨,謚元,子陋嗣。
溫羨,太原祁人。以從駕討成都王穎功封大陵縣公。薨,謚元。
武陵,沛國弘邑人。景帝時為大將軍,引為從事中郎,后封亭侯。武帝即位,封薛縣侯。薨,謚定,子鋪嗣。
任愷,樂安博昌人。尚魏明帝女,晉國建,封昌國縣侯。薨,謚元,子罕嗣。
郭奕,太原陽曲人。武帝即位,以東宮官封平陵男。卒,謚穆。
侯史光,東萊掖人。泰始初,以侍中持節循風俗還,稱旨,封臨海侯。薨,子元嗣。施
何攀,蜀郡郫人。以預誅楊駿功封西城侯。薨,子璋嗣。
傅元,北地泥陽人。魏時,以典農校尉稱職,封鶉觚男。武帝即位,進爵為子。薨后追封清泉侯,子咸嗣。敷
,咸從父弟。以預誅楊駿功封靈川縣公。薨。
閻纘,巴西安漢人。為西戎校尉,有功封平樂鄉侯。
謝鯤,陳國陽夏人。為王敦長史,以討杜功封咸亭侯。薨,子尚嗣。康肅靈
曹志,譙人。魏陳思王植之子。少襲封,武帝受禪,降為鄄城縣公。薨,謚定。
華譚,廣陵人。以討石冰黨功封都亭侯。薨,謚胡,子茂嗣。
羅憲,襄陽人。為蜀巴東太守,蜀亡,以郡降。后卒,追封西鄂侯,謚烈。 滕修,南陽西鄂人。為吳廣州牧,王師伐吳,修帥眾赴難,至巴邱,而孫皓降,乃與諸郡送印綬,封武當侯。卒,謚聲,子并嗣。聲以討蘇峻功更封夏陽侯。
馬隆,東平平陸人。以討羌平涼州功封奉高侯。子咸嗣。
胡奮,安定臨涇人。以從宣帝征伐功封夏陽子。薨,謚壯。
陶璜,丹陽秣陵人。嘗為吳交州刺史,吳亡,以地降,封宛陵侯。
趙誘,淮南人。以討華軼、杜等功封平阿縣侯。后戰沒,謚敬。
周,義興陽羨人。以討陳敏等定江南功封烏程侯。薨,謚忠烈,子勰嗣。 札,弟。以討錢會功封東遷縣侯。后為王敦所殺。 懋,札兄子。為晉陵太守,封清流侯。
贊,懋弟。大將軍從事中郎,封武康縣侯。
縉,贊弟。太子文學,封都鄉侯。
周訪,汝南安成人。以討賊功封尋陽縣侯。薨,謚壯,子撫嗣,以功進封建成縣公。楚瓊
孟觀,渤海東光人。以受賈后旨殺楊駿,封上谷郡公。后坐趙王倫黨誅。
張輔,南陽西鄂人。為吏以擊搏豪強政跡封宜昌亭侯。后為帳下督富整所殺。 索靖,敦煌人。以討孫秀及破羌等功封安樂亭侯。薨,謚莊,子聿嗣。
琳,靖子。愍帝時輔政,以御劉曜功封上洛郡公。后與帝俱降劉聰,為聰所殺。
賈疋,武威人。愍帝時,為雍州刺史,封酒泉公。邀擊劉曜,大破之。后為群胡所襲,敗死。
周浚,汝南安城人。以平吳功封成武侯。薨,子ダ嗣(為王敦所殺)。閔琳
周馥,浚從父弟。以討陳敏功封永寧伯。
茍,河內山陽人。以破汲桑、石勒等功封東平郡侯,進爵為公。后為石勒所殺。
劉喬,南陽人。以預誅賈謐功封安眾男。
劉琨,中山魏昌人。以斬石超,迎大駕於長安,封廣武侯。后為段匹所殺,謚愍,子群嗣。
劉輿,琨兄,為東海王越、范陽王彪等所用,有功,封定襄侯。薨,謚貞,子演嗣。
邵續,魏郡安陽人。以敗石勒功封祝阿子。后沒於石虎,為所殺。
李矩,平陽人。以伐氐齊萬年功封東明亭侯。 段匹,東部鮮卑人。父務勿塵遣兵助東海王越有功,封遼西公。匹襲父爵,領幽州刺史,為石虎所攻,敗,沒於虎,被害。
右,西晉列侯姓名之見於史者。按:晉始分五等,則侯之秩巳不一。又永熙初,楊駿輔政,普進封爵,以求媚於眾,議者以為優於泰始革命之初,及諸將平吳之功。其后趙王倫既誅,賈后遂竊帝位,在職者皆封侯,廝役亦加以爵位,金銀冶鑄,不給於印,故有白版之侯,君子恥之,則其所濫及者,蓋不可勝道矣。
王導,瑯琊臨沂人。少襲祖覽爵即邱子。元帝渡江,導輔政,歷受遺輔明、成二帝,為相,積封至始興郡公。薨,謚文獻。世子悅(早卒)混(悅弟子嗣)
嘏恢 恬,導次子,襲即邱子爵。
協,導子,襲武岡侯爵。謐(嗣協爵)
劉弘,沛國相人。以平張昌等功封新城郡公。薨,謚元。
陶侃,番陽人。初以軍功封東鄉侯,后以平蘇峻積功封長沙郡公。薨,謚桓,子夏嗣。弘綽之延壽(宋受禪,降為吳昌侯)
溫嶠,太原祁人。以討王敦功封建寧縣公,及平蘇峻,進始安郡公。薨,謚忠武,子放之嗣。式之(以弟嗣) 郗鑒,高平金鄉人。以預討王敦功封高平侯,后更封南昌縣公。薨,謚文成,子嗣。超僧施
曇,鑒子,少賜爵東安縣伯。恢(曇子襲封)循(恢子)
顧榮,吳國吳人。以討葛功封嘉興伯。元帝鎮江東,以為軍司。卒,帝即位,追封為公,謚元,子毗嗣。
紀瞻,丹陽秣陵人。以討陳敏功封臨湘縣侯。薨,謚穆,子景(早卒)友(景子嗣)
賀循,會稽山陰人。以討華軼功封鄉侯。薨,謚穆。
薛兼,丹陽人。元帝即位,以佐命功封安陽鄉侯。
劉隗,彭城人。元帝即位,以佐命功封都鄉侯。后以王敦反,奔石勒。
戴淵,廣陵人。以討賊功封秣陵侯。王敦反,淵拒之,兵敗,為敦所殺。謚簡。
應詹,汝南南頓人。以討賊功封觀陽縣侯。薨,謚烈,子元嗣。 甘卓,丹陽人。以討周馥、杜等功封于湖侯。王敦反,卓討之,敦襲殺卓。
謚敬。
卞,濟陰冤句人。父粹,齊王ぁ輔政時,為中書令,封成陽公,為長沙王所殺。襲父爵,成帝時輔政,蘇峻反,力戰,死之。謚忠貞。子(與同死)。誕(子嗣)
敦,從父弟。以討杜功封安陵亭侯。薨,謚敬,子滔嗣。 劉超,瑯琊臨沂人。元帝即位,以佐命功封原鄉亭侯,后為蘇峻所殺。謚忠,子訥嗣。
孫惠,吳國富陽人。為東海王越參軍,以迎大駕功封臨湘縣公。
庾亮,明穆皇后兄。以討華軼功封都亭侯。討錢鳳、沈充,平之,進封永昌縣公。薨,謚文康,子羲嗣。準
翼,亮弟,以討蘇峻功封廣饒男。 冰,亮弟,以討蘇峻功封吳縣侯。薨,謚忠成。
桓彝,譙國龍亢人。以討王敦功封萬寧縣男,蘇峻之反,為賊所害。謚簡,子嗣。序
沖,彝子,以從兄溫破姚萇有功封豐城公。薨,謚宣穆,子允嗣。 王承,太原晉陽人。永寧初,以豫迎大駕封藍田縣侯。薨,子述嗣。坦之愷
荀崧,潁川臨潁人。以預平王敦功封平樂伯。薨,謚敬,子蕤嗣。籍
范汪,雍州刺史咎孫。以預討蘇峻功封都鄉侯。薨,謚穆,子康嗣。
王舒,丞相導之從弟。以破蘇峻功封彭澤縣侯。薨,謚穆,晏子昆之嗣。陋之(宋受禪,國除)。 允之,舒子。以討蘇峻功封番禺縣侯。薨,謚忠,子之嗣。肇之
王е,導從弟。以討杜等功封武陵縣侯。薨,謚康,子頤之嗣。
虞潭,會稽余姚人。以征討張昌等功賜爵都亭侯,后進至武昌縣侯。薨,謚孝烈,子仡嗣。嘯父。
顧眾,吳郡吳人。以討蘇峻功封鄱陽縣伯。薨,謚靖,子昌嗣。
張,丹陽人。以討蘇峻功封宜陽伯。子混嗣。
陸曄,吳郡吳人。以平錢鳳功封江陵伯。薨,謚穆,子諶嗣。
玩,曄弟。以討蘇峻功封興平伯。薨,謚康,子始嗣。
何充,廬江人。以討蘇峻功封都鄉侯。薨,謚文,弟子放嗣。松 褚,太傅裒從父兄。以拒蘇峻封長平縣伯。薨,謚穆,子希嗣。
蔡謨,陳留考城人。以平蘇峻功封濟陽男。薨,謚文穆。
諸葛恢,瑯琊陽都人。以討周馥封博陵亭侯,討王含功封建安伯。薨,謚敬,子嗣。 孔愉,會稽山陰人。以討華軼功封余不亭侯。薨,謚貞,子り嗣。靜
沉,愉從子。蘇峻反,以扈從功封永安伯。薨,謚貞,子詰嗣。 陶回,丹陽人。以破韓晃功封康樂伯。薨,謚威,子汪嗣。
謝安,陳國陽夏人。孝武時輔政,以御苻堅功封建昌縣公。薨,謚文靖,更封廬陵郡公。子瑤嗣。該 琰,安子。以破苻堅功封望蔡公,后為賊所害。謚忠肅,子混嗣。
峻,琰子。封建昌縣侯。子密嗣。
元,安兄子。以征伐功封東興縣侯,后以破苻堅功進
康樂縣公。薨,謚獻武,子奐嗣。靈運
石,安弟。以破苻堅時為元帥,封南康郡公。薨,謚襄,子注嗣。明慧
王遜魏興人。以征蠻功封褒中縣公。薨,謚壯,子澄嗣。 羊鑒,泰山人。以預誅蘇峻功封豐城縣侯。
劉允,東萊掖人。以拒蘇峻功封豐城子,后為郭默所殺。子赤松嗣。 桓宣,譙國钅至人,以前后戰功封竟陵縣男。
伊,宣族子。以破苻堅功封永修縣侯。薨,謚烈,子肅之嗣。陵 毛寶,滎陽陽武人。以破蘇峻功封州陵縣侯,后守邾城,戰沒。子穆之嗣(即虎生),以入洛功徙封建安侯。珍
璩,虎生子。以討桓元功封歸鄉公,子弘之嗣。
劉遐,廣平易陽人。以討王含功封泉陵公。薨,子紹嗣。舉遵之伯齡
鄧岳,陳郡人。以討郭默功封宜城縣伯。薨,子遐嗣。
朱序,義陽人。以討司馬勛功封襄平子。后陷苻堅,淮、淝捷,歸國。
虞預,征士喜之弟。從平王含,封平康縣侯。
徐廣,東姑幕人。義熙初,封樂成侯。
袁襄,陳郡陽夏人。以討蘇峻功封長合鄉侯。薨,謚恭,子喬嗣。方平崧 耽,弟。以平蘇峻功封秭歸男。
劉牢之,彭城人。以破苻堅功封武岡縣男,后謀拒桓元不克死。元敗,子敬宣嗣。光祖
劉毅,彭城沛人。以誅桓元反正功,封南平郡公,后為劉裕所殺。 諸葛長民,瑯琊陽都人。以誅桓元反正功,封新淦縣公,后為劉裕所殺。 何無忌,東海剡人。以討桓元反正功,封安成郡公,后討盧循戰死。謚忠肅,子邕嗣。
檀憑之,高平人。討桓元戰歿,追封曲阿縣公。
魏詠之,任城人。以贊討桓元功,封江陵縣公。
嵇紹,康之子。賈謐誅,以不阿比兇族封弋陽子。蕩陰之戰,死之,贈進爵為侯。翰(從孫襲封)曠
魯芝,扶風人。以討諸葛誕功封武進亭侯,后進爵城鄉侯。薨,謚貞。 胡威,淮南壽春人。武帝時為刺史,以功封平春侯。薨,謚烈子奕嗣。 羊,景獻皇后之從父弟。封甘露亭侯。薨,謚威。
王虔,文明皇后之弟。封安壽亭侯。子士文嗣。
愷,虔弟。封山東縣侯。
楊文宗,武元皇后父。封{艸務}亭侯。謚穆。 羊元之,惠皇后父。封興晉侯。
虞豫,元敬皇后父。早卒,追封平山縣侯。子允嗣。洪
褚裒,康獻皇后父。以平蘇峻功封都鄉亭侯。薨,謚元穆,子歆嗣。
何準,穆章皇后父。封晉興縣侯。
王蘊,孝定武皇后父。封建昌縣侯。
王敦,司徒導之從父兄。以討華軼等功封漢安侯,后舉兵反,破石頭,進爵武昌郡公。病死,討平,跽而斬之。
桓溫,彝子。初襲爵萬寧男,平蜀功封臨賀郡公,北伐功封南郡公。子元嗣。
(僭位誅)
祖約,逖之弟。以討王敦功封五等侯,后謀反兵敗,奔石勒,為勒所誅。
蘇峻,長廣掖人。以破沈充功封邵陵公,后舉兵反,伏誅。
右,東晉列侯姓名之見於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