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
作者:杜佑《通典》簡介
《通典》專敘歷代典章制度的沿革變遷,從遠古時代的黃帝起,到唐玄宗天寶末年止(肅宗、代宗以后的變革,有時也附載于注中),分為九類,以食貨居首,次以選舉、職官、禮、樂、兵、刑、州、郡、邊防,每類又各分子目。對于歷代典章制度,都詳細地敘述了它們的源流,有時不但列入前人有關的議論,而且用說、議、評、論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通典》的作者是杜佑。《通典》的體例仿效紀傳體正史中的志書,將斷代體改為通史體,是一部專門記載歷代政治、經濟等制度沿革變遷的典志體史書。《通典》記述了傳說中的黃帝,下訖唐天寶末年的制度沿革。它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記述歷代典章制度的典志體史書,為史學的發展開辟了一條新途徑。
杜佑,字君卿,唐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生于開元二十二年(734年),享年七十八歲。代宗大歷元年(766年)杜佑開始編寫《通典》,過了三十五年,至德宗貞元十七年(801年),全書方完成。《通典》創立了史書編纂的新體裁,開創了中國史學史的先河。
杜佑,字君卿,唐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生于開元二十二年(734年),享年七十八歲。代宗大歷元年(766年)杜佑開始編寫《通典》,過了三十五年,至德宗貞元十七年(801年),全書方完成。《通典》創立了史書編纂的新體裁,開創了中國史學史的先河。
《通典》章節列表
- 目錄
- 食貨典 第 一
- 食貨典 第二
- 食貨典 第三
- 食貨典 第四
- 食貨典 第五
- 食貨典 第六
- 食貨典 第七
- 食貨典 第八
- 食貨典 第九
- 食貨典 第十
- 食貨典 第 十 一
- 食貨典 第 十 二
- 選舉典 第 十 三
- 選舉典 第 十 四
- 選舉典 第 十 五
- 選舉典 第 十 六
- 選舉典 第 十 七
- 選舉典 第 十 八
- 職官典 第 十 九
- 職官典 第 二 十
- 職官典 第 二 十 一
- 職官典 第 二 十 二
- 職官典 第 二 十 三
- 職官典 第 二 十 四
- 職官典 第 二 十 五
- 職官典 第 二 十 六
- 職官典 第 二 十 七
- 職官典 第 二 十 八
- 職官典 第 二 十 九
- 職官典 第 三 十
- 職官典 第 三 十 一
- 職官典 第 三 十 二
- 職官典 第 三 十 三
- 職官典 第 三 十 四
- 職官典 第 三 十 五
- 職官典 第 三 十 六
- 職官典 第 三 十 七
- 職官典 第 三 十 八
- 職官典 第 三 十 九
- 職官典 第 四 十
- 禮典 第 四 十 一
- 禮典 第 四 十 二
- 禮典 第 四 十 三
- 禮典 第 四 十 四
- 禮典 第 四 十 五
- 禮典 第 四 十 六
- 禮典 第 四 十 七
- 禮典 第 四 十 八
- 禮典 第 四 十 九
- 禮典 第 五 十
- 禮典 第 五 十 一
- 禮典 第 五 十 二
- 禮典 第 五 十 三
- 禮典 第 五 十 四
- 禮典 第 五 十 五
- 禮典 第 五 十 六
- 禮典 第 五 十 七
- 禮典 第 五 十 八
- 禮典 第 五 十 九
- 禮典 第 六 十
- 禮典 第 六 十 一
- 禮典 第 六 十 二
- 禮典 第 六 十 三
- 禮典 第 六 十 四
- 禮典 第 六 十 五
- 禮典 第 六 十 六
- 禮典 第 六 十 七
- 禮典 第 六 十 八
- 禮典 第 六 十 九
- 禮典 第 七 十
- 禮典 第 七 十 一
- 禮典 第 七 十 二
- 禮典 第 七 十 三
- 禮典 第 七 十 四
- 禮典 第 七 十 五
- 禮典 第 七 十 六
- 禮典 第 七 十 七
- 禮典 第 七 十 八
- 禮典 第 七 十 九
- 禮典 第 八 十
- 禮典 第 八 十 一
- 禮典 第 八 十 二
- 禮典 第 八 十 三
- 禮典 第 八 十 四
- 禮典 第 八 十 五
- 禮典 第 八 十 六
- 禮典 第 八 十 七
- 禮典 第 八 十 八
- 禮典 第 八 十 九
- 禮典 第 九 十
- 禮典 第 九 十 一
- 禮典 第 九 十 二
- 禮典 第 九 十 三
- 禮典 第 九 十 四
- 禮典 第 九 十 五
- 禮典 第 九 十 六
- 禮典 第 九 十 七
- 禮典 第 九 十 八
- 禮典 第 九 十 九
- 禮典 第 一 百
- 禮典 第 一 百 一
- 禮典 第 一 百 二
- 禮典 第 一 百 三
- 禮典 第 一 百 四
- 禮典 第 一 百 五
- 禮典 第 一 百 六
- 禮典 第 一 百 七
- 禮典 第 一 百 八
- 禮典 第 一 百 九
- 禮典 第 一 百 十
- 禮典 第 一 百 十 一
- 禮典 第 一 百 十 二
- 禮典 第 一 百 十 三
- 禮典 第 一 百 十 四
- 禮典 第 一 百 十 五
- 禮典 第 一 百 十 六
- 禮典 第 一 百 十 七
- 禮典 第 一 百 十 八
- 禮典 第 一 百 十 九
- 禮典 第 一 百 二 十
- 禮典 第 一 百 二 十 一
- 禮典 第 一 百 二 十 二
- 禮典 第 一 百 二 十 三
- 禮典 第 一 百 二 十 四
- 禮典 第 一 百 二 十 五
- 禮典 第 一 百 二 十 六
- 禮典 第 一 百 二 十 七
- 禮典 第 一 百 二 十 八
- 禮典 第 一 百 二 十 九
- 禮典 第 一 百 三 十
- 禮典 第 一 百 三 十 一
- 禮典 第 一 百 三 十 二
- 禮典 第 一 百 三 十 三
- 禮典 第 一 百 三 十 四
- 禮典 第 一 百 三 十 五
- 禮典 第 一 百 三 十 六
- 禮典 第 一 百 三 十 七
- 禮典 第 一 百 三 十 八
- 禮典 第 一 百 三 十 九
- 禮典 第 一 百 四 十
- 樂典 第 一 百 四 十 一
- 樂典 第 一 百 四 十 二
- 樂典 第 一 百 四 十 三
- 樂典 第 一 百 四 十 四
- 樂典 第 一 百 四 十 五
- 樂典 第 一 百 四 十 六
- 樂典 第 一 百 四 十 七
- 兵典 第 一 百 四 十 八
- 兵典 第 一 百 四 十 九
- 兵典 第 一 百 五 十
- 兵典 第 一 百 五 十 一
- 兵典 第 一 百 五 十 二
- 兵典 第 一 百 五 十 三
- 兵典 第 一 百 五 十 四
- 兵典 第 一 百 五 十 五
- 兵典 第 一 百 五 十 六
- 兵典 第 一 百 五 十 七
- 兵典 第 一 百 五 十 八
- 兵典 第 一 百 五 十 九
- 兵典 第 一 百 六 十
- 兵典 第 一 百 六 十 一
- 兵典 第 一 百 六 十 二
- 刑法典 第 一 百 六 十 三
- 刑法典 第 一 百 六 十 四
- 刑法典 第 一 百 六 十 五
- 刑法典 第 一 百 六 十 六
- 刑法典 第 一 百 六 十 七
- 刑法典 第 一 百 六 十 八
- 刑法典 第 一 百 六 十 九
- 刑法典 第 一 百 七 十
- 州郡典 第 一 百 七 十 一
- 州郡典 第 一 百 七 十 二
- 州郡典 第 一 百 七 十 三
- 州郡典 第 一 百 七 十 四
- 州郡典 第 一 百 七 十 五
- 州郡典 第 一 百 七 十 六
- 州郡典 第 一 百 七 十 七
- 州郡典 第 一 百 七 十 八
- 州郡典 第 一 百 七 十 九
- 州郡典 第 一 百 八 十
- 州郡典 第 一 百 八 十 一
- 州郡典 第 一 百 八 十 二
- 州郡典 第 一 百 八 十 三
- 州郡典 第 一 百 八 十 四
- 邊防典 第 一 百 八 十 五
- 邊防典 第 一 百 八 十 六
- 邊防典 第 一 百 八 十 七
- 邊防典 第 一 百 八 十 八
- 邊防典 第 一 百 八 十 九
- 邊防典 第 一 百 九 十
- 邊防典 第 一 百 九 十 一
- 邊防典 第 一 百 九 十 二
- 邊防典 第 一 百 九 十 三
- 邊防典 第 一 百 九 十 四
- 邊防典 第 一 百 九 十 五
- 邊防典 第 一 百 九 十 六
- 邊防典 第 一 百 九 十 七
- 邊防典 第 一 百 九 十 八
- 邊防典 第 一 百 九 十 九
- 邊防典 第 二 百
- 附錄 附 錄 一
- 附錄 附 錄 二
- 附錄 附 錄 三
- 附錄 附 錄 四
- 附錄 附 錄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