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作者:李昉《太平廣記》簡介
《太平廣記》是宋代人編的一部大書。因為它編成于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所以定名為《太平廣記》。全書五百卷,目錄十卷,專收野史傳記和以小說家為主的雜著。引書大約四百多種,一般在每篇之末都注明了來源,但偶爾有些錯誤,造成同書異名或異書同名,因而不能根據它作出精確的統計了。現在書前有一個引用書目,共三百四十三種,可是與書中實際引出數目并不符合,大概是宋代之后的人補加的。《太平廣記》是分類編的,按主題分九十二大類,下面又分一百五十多小類,例如畜獸部下又分牛、馬、駱駝、驢、犬、羊、豕等細目,查起來比較方便。從內容上看,收得最多的是小說,實際上可以說是一部宋代之前的小說的總集。其中有不少書現在已經失傳了,只能在本書里看到它的遺文。許多唐代和唐代以前的小說,就靠《太平廣記》而保存了下來。書里最值得重視的是第四八四至四九二卷,九卷雜傳記里所收的《李娃傳》、《東城老父傳》、《柳氏傳》、《長恨傳》、《無雙傳》、《霍小玉傳》、《鶯鶯傳》等,都是名篇,最早見于本書。還有收在器玩類的《古鏡記》,收在鬼類的《李章武傳》,收在龍類的《柳毅傳》,收在狐類的《任氏傳》,收在昆蟲類的《南柯太守傳》等,也都是非常有名的作品。但是《太平廣記》的分類標準并不統一,如講精怪的《東陽夜怪錄》、講龍女的《靈應傳》,都收在雜傳記類,按類別就一時不容易找到。從這里可以了解到宋初人把一部分唐代傳奇稱作“雜傳記”,還沒有用“傳奇”這一名稱。
《太平廣記》引書很多,有些篇幅較小的書幾乎全部收入了,失傳的書還可以根據它重新輯錄復原,有傳本的書也可以用它校勘、輯補。例如《劇談錄》、《闕史》、《三水小牘》等書,引文和現有版本的文字略有不同,就很值得研究。研究古代小說的人都要用《太平廣記》作為基本材料。魯迅編輯《古小說鉤沉》和《唐宋傳奇集》時就充分利用了本書。他在《破〈唐人說薈〉》一文中指出:“我以為《太平廣記》的好處有二,一是從六朝到宋初的小說幾乎全收在內,倘若大略的研究,即可以不必別買許多書。二是精怪,鬼神,和尚,道士,一類一類的分得很清楚,聚得很多,可以使我們看到厭而又厭,對于現在談狐鬼的《太平廣記》的子孫,再沒有拜讀的勇氣。”
《太平廣記》的分類,的確便于檢查,也很有研究的價值。書中神怪故事占的比重最大,如神仙五十五卷,女仙十五卷,神二十五卷,鬼四十卷,再加上道術、方士、異人、異僧、釋證和草木鳥獸的精怪等等,基本上都屬于志怪性質的故事,代表了中國文言小說的主流。直到清代《聊齋志異》系列的擬古派小說,都跳不出這個范圍。書中神仙加上女仙的故事,共計七十卷,又排在全書的開頭,可以看出唐五代小說題材的重點所在,也可以看出宋初文化學術的一種傾向。唐代道教和佛教競爭很激烈,道教雖然不占上風,然而由道士和信奉道教的文人編造出來的神仙故事卻影響很大,產生了不少優美動人的小說。例如寫方士上天入地尋找楊貴妃的《長恨歌傳》就是一篇代表作。唐代小說中的名篇如《柳毅傳》、《無雙傳》、《虬髯客傳》以及《杜子春》、《張老》、《裴航》等,也都和道教有關。晚唐五代神仙家的思想更是彌漫一時,杜光庭就是一個神仙傳記的大作家,《太平廣記》里收了不少他的著作。宋初的小說還保留著這種風氣。《太平廣記》的編者把神仙、道術放在異僧、釋證等類的前面,顯然有尊崇民族的宗教文化的意思。作為小說,宣揚佛法靈驗和因果報應的故事雖然可以誘惑一部分讀者,但藝術性實在不如神仙故事。唐代小說里往往講仙女下凡,又有靈丹度世,還有許多神奇靈異的變化,更能眩人耳目。當然,所有神仙鬼怪的故事,都是幻想的產物,一般帶有消極出世的宗教迷信的宣傳,都需要用批判的眼光來看待。唐代小說的代表作,還應該數那些寫人間現實生活的作品寫得最好,如完全不帶有神怪成分的《柳氏傳》、《鶯鶯傳》、《李娃傳》等,寫作方法更接近于現實主義的道路。==============================================================================
李昉(925-996)深州饒陽(今河北饒陽縣)人,宋代著名學者。后漢干祐年間(948年)進士。官至右拾遺、集賢殿修撰。后周時任集賢殿直學士、翰林學士。宋初為中書舍人。宋太宗時任參知政事、平章事。雍熙元年(984年)加中書侍郎。他的主要功績是主編了三部巨著:《太平御覽》始于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完成于八年(983年),開始叫《太平總類》,因太宗每天閱覽,改題為《太平御覽》,全書共一千卷,分五十五部,編撰時廣采各種書籍一千六百多種。《太平廣記》是一部小說總集,因成書于太宗太平興國年間故名。全書共五百卷,分九十二大類。內容采錄自漢代至宋初的小說、筆記、稗史,保存了大量古小說資料。《文苑英華》是一部詩文總集。全書起自南朝梁末,下至晚唐五代,作家兩千二百人,詩文作品約兩萬篇。全書共一千卷,分賦、詩等三十八類。三部書與《冊府元龜》合稱宋代四大書。他還曾參加編撰《舊五代史》,自己有文集五卷,已失傳。
==============================================================================李昉(西元九二五~九九四年),字明遠,深州饒陽人。后唐莊宗同光三年生。父超,仕后晉為集賢直學士,昉以蔭補太廟齋郎。后漢干祐間舉進士,授祕書郎,直弘文館。改右拾遺、集賢修撰。后周顯德二年(九五五)從李谷征淮南,掌軍中章奏,世宗善其文才,師還,擢知制誥、集賢直學士,累遷翰林學士。丁憂歸。入宋,遷中書舍人,罷為給事中。宋建隆四年(九六三)出知衡州,尋代歸,陶谷誣奏昉為親屬求京畿令,太祖疑之,出昉為彰武行軍司馬。開寶二年(九六九)召還,歷官集賢學士,坐貢士所取失當,左遷太常少卿,改判國子監,明年復拜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太宗即位,加戶部侍郎,與修太祖實錄。從征太原歸,拜工部尚書兼翰林承旨。太平興國八年(九八三)改文明殿學士,除參知政事,拜平章事,監修國史,加中書侍郎。端拱初罷為右仆射,詔問備御契丹之策,昉引漢唐故事,深以屈己修好、弭兵息民為言,時論韙之。淳化二年(九九一)復相,四年罷,明年致仕。至道二年卒,年七十二。贈司徒,諡文正。昉溫和無城府,寬厚多恕,不念舊惡,在位循謹自守,無赫赫稱。太平興國二年(九九七),奉敕監修太平御覽一千卷,又輯古來軼聞瑣事為太平廣記五百卷,七年復監修文苑英華一千卷,以續昭明文選,皆盛行於世。(潘柏澄)
《太平廣記》引書很多,有些篇幅較小的書幾乎全部收入了,失傳的書還可以根據它重新輯錄復原,有傳本的書也可以用它校勘、輯補。例如《劇談錄》、《闕史》、《三水小牘》等書,引文和現有版本的文字略有不同,就很值得研究。研究古代小說的人都要用《太平廣記》作為基本材料。魯迅編輯《古小說鉤沉》和《唐宋傳奇集》時就充分利用了本書。他在《破〈唐人說薈〉》一文中指出:“我以為《太平廣記》的好處有二,一是從六朝到宋初的小說幾乎全收在內,倘若大略的研究,即可以不必別買許多書。二是精怪,鬼神,和尚,道士,一類一類的分得很清楚,聚得很多,可以使我們看到厭而又厭,對于現在談狐鬼的《太平廣記》的子孫,再沒有拜讀的勇氣。”
《太平廣記》的分類,的確便于檢查,也很有研究的價值。書中神怪故事占的比重最大,如神仙五十五卷,女仙十五卷,神二十五卷,鬼四十卷,再加上道術、方士、異人、異僧、釋證和草木鳥獸的精怪等等,基本上都屬于志怪性質的故事,代表了中國文言小說的主流。直到清代《聊齋志異》系列的擬古派小說,都跳不出這個范圍。書中神仙加上女仙的故事,共計七十卷,又排在全書的開頭,可以看出唐五代小說題材的重點所在,也可以看出宋初文化學術的一種傾向。唐代道教和佛教競爭很激烈,道教雖然不占上風,然而由道士和信奉道教的文人編造出來的神仙故事卻影響很大,產生了不少優美動人的小說。例如寫方士上天入地尋找楊貴妃的《長恨歌傳》就是一篇代表作。唐代小說中的名篇如《柳毅傳》、《無雙傳》、《虬髯客傳》以及《杜子春》、《張老》、《裴航》等,也都和道教有關。晚唐五代神仙家的思想更是彌漫一時,杜光庭就是一個神仙傳記的大作家,《太平廣記》里收了不少他的著作。宋初的小說還保留著這種風氣。《太平廣記》的編者把神仙、道術放在異僧、釋證等類的前面,顯然有尊崇民族的宗教文化的意思。作為小說,宣揚佛法靈驗和因果報應的故事雖然可以誘惑一部分讀者,但藝術性實在不如神仙故事。唐代小說里往往講仙女下凡,又有靈丹度世,還有許多神奇靈異的變化,更能眩人耳目。當然,所有神仙鬼怪的故事,都是幻想的產物,一般帶有消極出世的宗教迷信的宣傳,都需要用批判的眼光來看待。唐代小說的代表作,還應該數那些寫人間現實生活的作品寫得最好,如完全不帶有神怪成分的《柳氏傳》、《鶯鶯傳》、《李娃傳》等,寫作方法更接近于現實主義的道路。==============================================================================
李昉(925-996)深州饒陽(今河北饒陽縣)人,宋代著名學者。后漢干祐年間(948年)進士。官至右拾遺、集賢殿修撰。后周時任集賢殿直學士、翰林學士。宋初為中書舍人。宋太宗時任參知政事、平章事。雍熙元年(984年)加中書侍郎。他的主要功績是主編了三部巨著:《太平御覽》始于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完成于八年(983年),開始叫《太平總類》,因太宗每天閱覽,改題為《太平御覽》,全書共一千卷,分五十五部,編撰時廣采各種書籍一千六百多種。《太平廣記》是一部小說總集,因成書于太宗太平興國年間故名。全書共五百卷,分九十二大類。內容采錄自漢代至宋初的小說、筆記、稗史,保存了大量古小說資料。《文苑英華》是一部詩文總集。全書起自南朝梁末,下至晚唐五代,作家兩千二百人,詩文作品約兩萬篇。全書共一千卷,分賦、詩等三十八類。三部書與《冊府元龜》合稱宋代四大書。他還曾參加編撰《舊五代史》,自己有文集五卷,已失傳。
==============================================================================李昉(西元九二五~九九四年),字明遠,深州饒陽人。后唐莊宗同光三年生。父超,仕后晉為集賢直學士,昉以蔭補太廟齋郎。后漢干祐間舉進士,授祕書郎,直弘文館。改右拾遺、集賢修撰。后周顯德二年(九五五)從李谷征淮南,掌軍中章奏,世宗善其文才,師還,擢知制誥、集賢直學士,累遷翰林學士。丁憂歸。入宋,遷中書舍人,罷為給事中。宋建隆四年(九六三)出知衡州,尋代歸,陶谷誣奏昉為親屬求京畿令,太祖疑之,出昉為彰武行軍司馬。開寶二年(九六九)召還,歷官集賢學士,坐貢士所取失當,左遷太常少卿,改判國子監,明年復拜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太宗即位,加戶部侍郎,與修太祖實錄。從征太原歸,拜工部尚書兼翰林承旨。太平興國八年(九八三)改文明殿學士,除參知政事,拜平章事,監修國史,加中書侍郎。端拱初罷為右仆射,詔問備御契丹之策,昉引漢唐故事,深以屈己修好、弭兵息民為言,時論韙之。淳化二年(九九一)復相,四年罷,明年致仕。至道二年卒,年七十二。贈司徒,諡文正。昉溫和無城府,寬厚多恕,不念舊惡,在位循謹自守,無赫赫稱。太平興國二年(九九七),奉敕監修太平御覽一千卷,又輯古來軼聞瑣事為太平廣記五百卷,七年復監修文苑英華一千卷,以續昭明文選,皆盛行於世。(潘柏澄)
《太平廣記》章節列表
- 序
- 太平廣記表
- 太平廣記引用書目
- 卷第一 神仙一
- 卷第二 神仙二
- 卷第三 神仙三
- 卷第四 神仙四
- 卷第五 神仙五
- 卷第六 神仙六
- 卷第七 神仙七
- 卷第八 神仙八
- 卷第九 神仙九
- 卷第十 神仙十
- 卷第十一 神仙十一
- 卷第十二 神仙十二
- 卷第十三 神仙十三
- 卷第十四 神仙十四
- 卷第十五 神仙十五
- 卷第十六 神仙十六
- 卷第十七 神仙十七
- 卷第十八 神仙十八
- 卷第十九 神仙十九
- 卷第二十 神仙二十
- 卷第二十一 神仙二十一
- 卷第二十二 神仙二十二
- 卷第二十三 神仙二十三
- 卷第二十四 神仙二十四
- 卷第二十五 神仙二十五
- 卷第二十六 神仙二十六
- 卷第二十七 神仙二十七
- 卷第二十八 神仙二十八
- 卷第二十九 神仙二十九
- 卷第三十 神仙三十
- 卷第三十一 神仙三十一
- 卷第三十二 神仙三十二
- 卷第三十三 神仙三十三
- 卷第三十四 神仙三十四
- 卷第三十五 神仙三十五
- 卷第三十六 神仙三十六
- 卷第三十七 神仙三十七
- 卷第三十八 神仙三十八
- 卷第三十九 神仙三十九
- 卷第四十 神仙四十
- 卷第四十一 神仙四十一
- 卷第四十二 神仙四十二
- 卷第四十三 神仙四十三
- 卷第四十四 神仙四十四
- 卷第四十五 神仙四十五
- 卷第四十六 神仙四十六
- 第四十七 神仙四十七
- 卷第四十八 神仙四十八
- 卷第四十九 神仙四十九
- 卷第五十 神仙五十
- 卷第五十一 神仙五十一
- 卷第五十二 神仙五十二
- 卷第五十三 神仙五十三
- 卷第五十四 神仙五十四
- 卷第五十五 神仙五十五
- 卷第五十六 女仙一
- 卷第五十七 女仙二
- 卷第五十八 女仙三
- 卷第五十九 女仙四
- 卷第六十 女仙五
- 卷第六十一 女仙六
- 卷第六十二 女仙七
- 卷第六十三 女仙八
- 卷第六十四 女仙九
- 卷第六十五 女仙十
- 卷第六十六 女仙十一
- 卷第六十七 女仙十二
- 卷第六十八 女仙十三
- 卷第六十九 女仙十四
- 卷第七十 女仙十五
- 卷第七十一 道術一
- 卷第七十二 道術二
- 卷第七十三 道術三
- 卷第七十四 道術四
- 卷第七十五 道術五
- 卷第七十六 方士一
- 卷七十七 方士二
- 卷第七十八 方士三
- 卷第七十九 方士四
- 卷第八十 方士五
- 卷第八十一 異人一
- 卷第八十二 異人二
- 卷第八十三 異人三
- 卷第八十四 異人四
- 卷第八十五 異人五
- 卷第八十六 異人六
- 卷第八十七 異僧一
- 卷第八十八 異僧二
- 卷第八十九 異僧三
- 卷第九十 異僧四
- 卷第九十一 異僧五
- 卷第九十二 異僧六
- 卷第九十三 異僧七
- 卷第九十四 異僧八
- 卷第九十五 異僧九
- 卷第九十六 異僧十
- 卷第九十七 異僧十一
- 卷第九十八 異僧十二
- 卷第九十九 釋證一
- 卷第一百 釋證二
- 卷第一百一 釋證三
- 卷第一百二 報應一(金剛經)
- 卷第一百三 報應二(金剛經)
- 卷第一百四 報應三(金剛經)
- 卷第一百五 報應四(金剛經)
- 卷第一百六 報應五(金剛經)
- 卷第一百七 報應六(金剛經)
- 卷第一百八 報應七(金剛經)
- 卷第一百九 報應八(法華經)
- 卷第一百一十 報應九(觀音經)
- 卷第一百一十一 報應十(觀音經)
- 卷第一百一十二 報應十一(崇經像)
- 卷第一百一十三 報應十二(崇經像)
- 卷第一百一十四 報應十三(崇經像)
- 卷第一百一十五 報應十四(崇經像)
- 卷第一百一十六 報應十五(崇經像)
- 卷第一百一十七 報應十六(陰德)
- 卷第一百一十八 報應十七(異類)
- 卷第一百一十九 報應十八(冤報)
- 卷第一百二十 報應十九(冤報)
- 卷第一百二十一 報應二十(冤報)
- 卷第一百二十二 報應二十一(冤報)
- 卷第一百二十三 報應二十二(冤報)
- 卷第一百二十四 報應二十三(冤報)
- 卷第一百二十五 報應二十四(冤報)
- 卷第一百二十六 報應二十五
- 卷第一百二十七 報應二十六
- 卷第一百二十八 報應二十七
- 卷第一百二十九 報應二十八(婢妾)
- 卷第一百三十 報應二十九(婢妾)
- 卷第一百三十一 報應三十(殺生)
- 卷第一百三十二 報應三十一(殺生)
- 卷第一百三十三 報應三十二(殺生)
- 卷第一百三十四 報應三十三(宿業畜生)
- 卷第一百三十五 征應一(帝王休征)
- 卷第一百三十六 征應二(帝王休征)
- 卷第一百三十七 征應三(人臣休征)
- 卷第一百三十八 征應四(人臣休征)
- 卷第一百三十九 征應五(邦國咎征)
- 卷第一百四十 征應六(邦國咎征)
- 卷第一百四十一 征應七(人臣咎征)
- 卷第一百四十二 征應八(人臣咎征)
- 卷第一百四十三 征應九(人臣咎征)
- 卷第一百四十四 征應十(人臣咎征)
- 卷第一百四十五 征應十一(人臣咎征)
- 卷第一百四十六 定數一
- 卷第一百四十七 定數二
- 卷第一百四十八 定數三
- 卷第一百四十九 定數四
- 卷第一百五十 定數五
- 卷第一百五十一 定數六
- 卷第一百五十二 定數七
- 卷第一百五十三 定數八
- 卷第一百五十四 定數九
- 卷第一百五十五 定數十
- 卷第一百五十六 定數十一
- 卷第一百五十七 定數十二
- 卷第一百五十八 定數十三
- 卷第一百五十九 定數十四(婚姻)
- 卷第一百六十 定數十五(婚姻)
- 卷第一百六十一 感應一
- 卷第一百六十二 感應二
- 卷第一百六十三 讖應
- 卷第一百六十四 名賢(諷諫附)
- 卷第一百六十五 廉儉(吝嗇附)
- 卷第一百六十六 氣義一
- 卷第一百六十七 氣義二
- 卷第一百六十八 氣義三
- 卷第一百六十九 知人一
- 卷第一百七十 知人二
- 卷第一百七十一 精察一
- 卷第一百七十二 精察二
- 卷第一百七十三 俊辯一
- 卷第一百七十四 俊辯二(幼敏附)
- 卷第一百七十五 幼敏
- 卷第一百七十六 器量一
- 卷第一百七十七 器量二
- 卷第一百七十八 貢舉一
- 太平廣記卷第一百七十九 貢舉二
- 卷第一百八十 貢舉三
- 卷第一百八十一 貢舉四
- 卷第一百八十二 貢舉五
- 卷第一百八十三 貢舉六
- 卷第一百八十四 貢舉七(代族附)
- 卷第一百八十五 銓選一
- 卷第一百八十六 銓選二
- 卷第一百八十七 職官
- 卷第一百八十八 權倖
- 卷第一百八十九 將帥一
- 卷第一百九十 將帥二(雜譎智附)
- 卷第一百九十一 驍勇一
- 卷第一百九十二 驍勇二
- 第一百九十三 豪俠一
- 卷第一百九十四 豪俠二
- 卷第一百九十五 豪俠三
- 卷第一百九十六 豪俠四
- 卷第一百九十七 博物
- 卷第一百九十八 文章一
- 卷第一百九十九 文章二
- 卷第二百 文章三
- 卷第二百一 才名(好尚附)
- 卷第二百二 儒行(憐才 高逸)
- 卷第二百三 樂一
- 卷第二百四 樂二
- 卷第二百五 樂三
- 卷第二百六 書一
- 卷第二百七 書二
- 卷第二百八 書三
- 卷第二百九 書四
- 卷第二百一十 畫一
- 卷第二百第一十一 畫二
- 第二百一十二 畫三
- 卷第二百一十三 畫四
- 卷第二百一十四 畫五
- 卷第二百一十五 算術
- 卷第二百一十六 卜筮一
- 卷第二百一十七 卜筮二
- 卷第二百一十八 醫一
- 卷第二百一十九 醫二
- 卷第二百二十 醫三
- 卷第二百二十一 相一
- 卷第二百二十二 相二
- 卷第二百二十三 相三
- 卷第二百二十四 相四
- 卷第二百二十五 伎巧一
- 卷第二百二十六 伎巧二
- 卷第二百二十七 伎巧三(絕藝附)
- 卷第二百二十八 博戲
- 卷第二百二十九 器玩一
- 卷第二百三十 器玩二
- 卷第二百三十一 器玩三
- 卷第二百三十二 器玩四
- 卷第二百三十三 酒(酒量、嗜酒附)
- 卷第二百三十四 食(能食、菲食附)
- 卷第二百三十五 交友
- 卷第二百三十六 奢侈一
- 卷第二百三十七 奢侈二
- 卷第二百三十八 詭詐
- 卷第二百三十九 諂佞一
- 卷第二百四十 諂佞二
- 卷第二百四十一 諂佞三
- 卷第二百四十二 謬誤(遺忘附)
- 卷第二百四十三 治生(貪附)
- 卷第二百四十四 褊急
- 卷第二百四十五 詼諧一
- 卷第二百四十六 詼諧二
- 卷第二百四十七 詼諧三
- 卷第二百四十八 詼諧四
- 卷第二百四十九 詼諧五
- 卷第二百五十 詼諧六
- 卷第二百五十一 詼諧七
- 卷第二百五十二 詼諧八
- 卷第二百五十三 嘲誚一
- 卷第二百五十四 嘲誚二
- 卷第二百五十五 嘲誚三
- 卷第二百五十六 嘲誚四
- 卷第二百五十七 嘲誚五
- 卷第二百五十八 嗤鄙一
- 卷第二百五十九 嗤鄙二
- 卷第二百六十 嗤鄙三
- 卷第二百六十一 嗤鄙四
- 卷第二百六十二 嗤鄙五
- 卷第二百六十三 無賴一
- 卷第二百六十四 無賴二
- 卷第二百六十五 輕薄一
- 卷第二百六十六 輕薄二
- 卷第二百六十七 酷暴一
- 卷第二百六十八 酷暴二
- 卷第二百六十九 酷暴三
- 卷第二百七十 婦人一
- 卷第二百七十一 婦人二
- 卷第二百七十二 婦人三
- 卷第二百七十三 婦人四(附妓女)
- 卷第二百七十四 情感
- 卷第二百七十五 童仆(奴婢附)
- 卷第二百七十六 夢一
- 卷第二百七十七 夢二
- 卷第二百七十八 夢三
- 卷第二百七十九 夢四
- 卷第二百八十 夢五(鬼神上)
- 卷第二百八十一 夢六
- 卷第二百八十二 夢七
- 卷第二百八十三 巫(附厭咒)
- 卷第二百八十四 幻術一
- 卷第二百八十五 幻術二
- 卷第二百八十六 幻術三
- 卷第二百八十七 幻術四
- 卷第二百八十八 妖妄一
- 卷第二百八十九 妖妄二
- 第二百九十 妖妄三
- 卷第二百九十一 神一
- 卷第二百九十二 神二
- 卷第二百九十三 神三
- 卷第二百九十四 神四
- 第二百九十五 神五
- 卷第二百九十六 神六
- 卷第二百九十七 神七
- 卷第二百九十八 神八
- 卷第二百九十九 神九
- 卷第三百 神十
- 卷第三百一 神十一
- 卷第三百二 神十二
- 卷第三百三 神十三
- 卷第三百四 神十四
- 卷第三百五 神十五
- 卷第三百六 神十六
- 卷第三百七 神十七
- 卷第三百八 神十八
- 卷第三百九 神十九
- 卷第三百一十 神二十
- 卷第三百一十一 神二十一
- 卷第三百一十二 神二十二
- 卷第三百一十三 神二十三
- 卷三百一十四 神二十四
- 第三百一十五 神二十五(淫祠附)
- 卷第三百一十六 鬼一
- 卷第三百一十七 鬼二
- 卷第三百一十八 鬼三
- 卷三百一十九 鬼四
- 卷第三百二十 鬼五
- 卷第三百二十一 鬼六
- 卷三百二十二 鬼七
- 卷第三百二十三 鬼八
- 卷第三百二十四 鬼九
- 卷第三百二十五 鬼十
- 卷第三百二十六 鬼十一
- 卷第三百二十七 鬼十二
- 卷第三百二十八 鬼十三
- 卷第三百二十九 鬼十四
- 卷第三百三十 鬼十五
- 卷第三百三十一 鬼十六
- 卷第三百三十二 鬼十七
- 卷第三百三十三 鬼十八
- 卷第三百三十四 鬼十九
- 卷第三百三十五 鬼二十
- 卷第三百三十六 鬼二十一
- 卷第三百三十七 鬼二十二
- 卷第三百三十八 鬼二十三
- 卷第三百三十九 鬼二十四
- 卷第三百四十 鬼二十五
- 卷第三百四十一 鬼二十六
- 卷第三百四十二 鬼二十七
- 卷第三百四十三 鬼二十八
- 卷第三百四十四 鬼二十九
- 卷第三百四十五 鬼三十
- 卷第三百四十六 鬼三十一
- 卷第三百四十七 鬼三十二
- 卷第三百四十八 鬼三十三
- 卷第三百四十九 鬼三十四
- 卷第三百五十 鬼三十五
- 卷第三百五十一 鬼三十六
- 卷第三百五十二 鬼三十七
- 卷第三百五十三 鬼三十八
- 卷第三百五十四 鬼三十九
- 卷第三百五十五 鬼四十
- 卷第三百五十六 夜叉一
- 卷第三百五十七 夜叉二
- 卷第三百五十八 神魂一
- 卷第三百五十九 妖怪一
- 卷第三百六十 妖怪二
- 卷第三百六十一 妖怪三
- 卷第三百六十二 妖怪四
- 卷第三百六十三 妖怪五
- 卷第三百六十四 妖怪六
- 卷第三百六十五 妖怪七
- 卷第三百六十六 妖怪八
- 卷第三百六十七 妖怪九(人妖附)
- 卷第三百六十八 精怪一
- 卷第三百六十九 精怪二
- 卷第三百七十 精怪三
- 卷第三百七十一 精怪四
- 卷第三百七十二 精怪五
- 卷第三百七十三 精怪六
- 卷第三百七十四 靈異
- 卷第三百七十五 再生一
- 卷第三百七十六 再生二
- 卷第三百七十七 再生三
- 卷第三百七十八 再生四
- 卷第三百七十九 再生五
- 卷第三百八十 再生六
- 卷第三百八十一 再生七
- 卷第三百八十二 再生八
- 卷第三百八十三 再生九
- 卷第三百八十四 再生十
- 卷第三百八十五 再生十一
- 卷第三百八十六 再生十二
- 卷第三百八十七 悟前生一
- 卷第三百八十八 悟前生二
- 卷第三百八十九 冢墓一
- 卷第三百九十 冢墓二
- 卷第三百九十一 銘記一
- 卷第三百九十二 銘記二
- 卷第三百九十三 雷一
- 卷第三百九十四 雷二
- 卷第三百九十五 雷三
- 卷第三百九十六 雨(風虹附)
- 卷第三百九十七 山(溪附) 山
- 卷第三百九十八 石(坡沙附)
- 卷第三百九十九 水(井附)
- 卷第四百 寶一
- 卷第四百一 寶二(金玉附)
- 卷第四百二 寶三
- 卷第四百三 寶四(雜寶上)
- 卷第四百四 寶五(雜寶下)
- 卷第四百五 寶六(錢、奇物附)
- 卷第四百六 草木一(文理木附)
- 卷第四百七 草木二
- 卷第四百八 草木三
- 卷第四百九 草木四
- 卷第四百一十 草木五
- 卷第四百一十一 草木六
- 卷第四百一十二 草木七(五谷、茶、荈附)
- 卷第四百一十三 草木八
- 卷第四百一十四 草木九
- 卷第四百一十五 草木十
- 卷第四百一十六 草木十一
- 卷第四百一十七 草木十二
- 卷第四百一十八 龍一
- 卷第四百一十九 龍二
- 卷第四百二十 龍三
- 卷第四百二十一 龍四
- 卷第四百二十二 龍五
- 卷第四百二十三 龍六
- 卷第四百二十四 龍七
- 卷第四百二十五 龍八
- 卷第四百二十六 虎一
- 卷第四百二十七 虎二
- 卷第四百二十八 虎三
- 卷第四百二十九 虎四
- 卷第四百三十 虎五
- 卷第四百三十一 虎六
- 卷第四百四十六 畜獸十三
- 卷第四百四十七 狐一
- 卷第四百四十八 狐二
- 卷第四百四十九 狐三
- 卷第四百五十 狐四
- 卷第四百五十一 狐五
- 卷第四百五十二 狐六
- 卷第四百五十三 狐七
- 卷第四百五十四 狐八
- 卷第四百五十五 狐九
- 卷第四百五十六 蛇一
- 卷第四百五十七 蛇二
- 卷第四百五十八 蛇三
- 卷第四百五十九 蛇四
- 卷第四百六十 禽鳥一
- 卷第四百六十一 禽鳥二
- 卷第四百六十二 禽鳥三
- 卷第四百六十三 禽鳥四
- 卷第四百六十四 水族一
- 卷第四百六十五 水族二
- 卷四百六十六 水族三
- 卷第四百六十七 水族四
- 卷第四百六十八 水族五
- 卷第四百六十九 水族六
- 卷第四百七十 族七
- 卷第四百七十一 水族八
- 卷第四百七十二 水族九(龜)
- 卷第四百七十三 昆蟲一
- 卷第四百七十四 昆蟲二
- 卷第四百七十五 昆蟲三
- 卷第四百七十六 昆蟲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