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
作者:酈道元《水經注》簡介
《水經注》是中國古代的地理名著,作者是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的酈道元。三國時的桑欽寫了《水經》一書,酈道元作注,得名《水經注》。原有四十卷,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初年已經散失五卷,后人將三十五卷分開,補足四十卷。酈道元(公元469年?~公元527年),字善長,范陽涿縣(今屬中國中部河北)人。在北魏宣武帝、孝明帝兩朝為官,先后任冀州刺史的長史、魯陽太守、東荊州刺史、河南尹,后任御史中尉。不論在地方還是中央,他為政都以嚴厲出名。后來,雍州刺史蕭寶夤圖謀叛亂,嫉恨酈道元的大臣陰險地上奏,推薦他進行安撫。蕭寶夤害怕他來后于己不利,派兵將酈道元殺害。
酈道元博學廣識,足跡遍及長城以南,秦嶺和淮河以北,書中的很多材料是他實際調查取得的。在《水經》里只記載了水道一百三十七條,而酈道元的注竟達一千二百五十二條之多,注文有三十萬字,比經文也增多了二十倍。
此書以水道為綱,同時記述流經地區的山陵、湖泊、郡縣、城池、關塞、名勝,還有土壤、植被、氣候、水文和社會經濟、民俗風習等,歷史故事也在其中詳細記載。他還記錄了水利設施約三十處,對很多偉大工程表示了敬意。對于從書本或實際調查均無法弄清楚的問題,他也如實記述,如“未知所從”、“非所詳也”。
《水經注》對于中國地理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中國和世界地理學史上都有重要地位。《水經注》中山川景物的描寫,還被作為文學作品受到后人高度評價。書中的缺點也有:他因為是北朝人,所以南方水系的記錄有些簡單,其中還有些差錯。
酈道元博學廣識,足跡遍及長城以南,秦嶺和淮河以北,書中的很多材料是他實際調查取得的。在《水經》里只記載了水道一百三十七條,而酈道元的注竟達一千二百五十二條之多,注文有三十萬字,比經文也增多了二十倍。
此書以水道為綱,同時記述流經地區的山陵、湖泊、郡縣、城池、關塞、名勝,還有土壤、植被、氣候、水文和社會經濟、民俗風習等,歷史故事也在其中詳細記載。他還記錄了水利設施約三十處,對很多偉大工程表示了敬意。對于從書本或實際調查均無法弄清楚的問題,他也如實記述,如“未知所從”、“非所詳也”。
《水經注》對于中國地理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中國和世界地理學史上都有重要地位。《水經注》中山川景物的描寫,還被作為文學作品受到后人高度評價。書中的缺點也有:他因為是北朝人,所以南方水系的記錄有些簡單,其中還有些差錯。
《水經注》章節列表
- 前言
- 原序
- 卷一 河水
- 卷二 河水
- 卷三 河水
- 卷四 河水
- 卷五 河水
- 卷六 汾水、澮水、涑水、文水、原公水、洞過水、晉水、湛水
- 卷七 濟水
- 卷八 濟水
- 卷九 清水、沁水、淇水、蕩水、洹水
- 卷十 濁漳水、清漳水
- 卷十一 易水、滱水
- 卷十二 圣水、巨馬水
- 卷十三 漯水
- 卷十四 濕余水、沽河、鮑丘水、濡水、大遼水、小遼水、浿水
- 卷十五 洛水、伊水、瀍水、澗水
- 卷十六 谷水、甘水、漆水、浐水、沮水
- 卷十七 渭水
- 卷十八 渭水
- 卷十九 渭水
- 卷二十 漾水、丹水
- 卷二十一 汝水
- 卷二十二 潁水、洧水、潩水、潧水、渠沙水
- 卷二十三 陰溝水、汳水、獲水
- 卷二十四 睢水、瓠子河、汶水
- 卷二十五 泗水、沂水、洙水
- 卷二十六 沭水、巨洋水、淄水、汶水、濰水、膠水
- 卷二十七 沔水
- 卷二十八 沔水
- 卷二十九 沔水、潛水、湍水、均水、粉水、白水、比水
- 卷三十 淮水
- 卷三十一 滍水、淯水、隱水、灈水、親水、無水、溳水
- 卷三十二 漻水、蘄水、決水、沘水、泄水、肥水、施水、沮水、漳水、夏水、羌水、涪水
- 卷三十三 江水
- 卷三十四 江水
- 卷三十五 江水
- 卷三十六 青衣水、桓水、若水、沫水、延江水、存水、溫水
- 卷三十七 淹水、葉榆水、夷水、油水、澧水、沅水、泿水
- 卷三十八 資水、漣水、湘水、漓水、溱水
- 卷三十九 洭水、深水、鐘水、耒水、洣水、漉水、瀏水、水、贛水、廬江水
- 卷四十 漸江水、斤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