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譜》
作者:陳繹曾《詩譜》簡介
○古體
《周南》,不離日用間,有福天下萬世意。
《召南》,至誠諄恪,秋毫不犯。
《邶風》,君子處變,淵靜自守。
《齊風》,翩翩有俠氣。
《唐風》,憂思深遠。
《秦風》,秋聲朝氣。
《豳風》,深知民情而真體之。
《小雅》,忠厚。
宣王《小雅》,振刷精神。
《大雅》,深遠。 宣王《大雅》,鋪張事業。
《周頌》,天心布聲。
《魯頌》,謹守禮法。
《商頌》,天威大聲。 凡讀《三百篇》,要會其情不足性有余首。情不足,故寓之景;性有余,故見乎情。
凡讀《騷》,要見情有余處。
凡讀漢詩,先真實,后文華。
凡讀建安詩,於文華中取真實。 三國六朝樂府,猶有真意,勝於當時文人之詩。 凡讀《文選》詩,分三節,東都以上主情,建安以下主意,三謝以下主辭。齊梁諸家,五言未成律體,七言乃多古制,韻度獨出盛唐人上一等,但理不勝情,氣不勝辭耳。
○律體
沈約吳均何遜王筠任昉
陰鏗徐陵薛道衡江總
右諸家,律詩之源,而尤近古者,視唐律雖寬,而風度遠矣。
○絕句體
古樂府,渾然有大篇氣象。
六朝諸人,語絕意不絕。
○雜體
晉傅咸作《七經》詩,其《毛詩》一篇略曰:“聿修厥德,令終有淑。勉爾遁思,我言維服。盜言孔甘,其何能淑。讒人罔極,有靦面目。”此乃集句詩之始。或謂集句起於王安石,非也。
○張衡
寄興高遠,遣辭自妙。 ○唐山夫人 《安世歌》,質古文雅。
○蔡琰
真情極切,自然成文。
○漢郊祀歌 鍛意刻酷,煉字神奇。
○漢樂府 真情自然,但不能中節爾。累度乃是好景。
○古詩十九首情真,景真,事真,意真。澄至清,發至情。 ○陳思王
斫削精潔,自然沈建。
○王粲劉楨 真實有余,澄濾不足。 思健功圓。
○嵇康
人品胸次高,自然流出。
○阮籍
天識清虛,禮法疏短。
○張華
氣清虛,思頗率。
○傅玄
思切清古,失之太工。
○潘岳
安仁質勝於文,有古意,但澄汰未精耳。
○陸機
士衡才思有余,但胸中書太多,所擬能痛割舍乃佳耳。
○束皙
全篇鍛煉,首尾有法。
○張協
逐句鍛煉,辭工制率。
○郭璞
構思險怪而造語精圓,三謝皆出於此。杜李精奇處皆取此。本出自淮南小山。 ○劉琨盧諶
忠義之氣,自然形見,非有意於詩也。杜子美以此為根本。
○陶淵明
心存忠義,心處閑逸,情真景真,事真意真,幾於《十九首》矣,但氣差緩耳。至其工夫精密,天然無斧鑿痕跡,又有出於《十九首》之表者。盛唐諸家風韻皆出此。
○謝瞻
景至清虛,甚有古文。
○謝靈運
以險為主,以自然為工。李杜取深處多取此。 ○謝惠連
酌取險怪自然之中,而句句為之。
○鮑照
六朝文氣衰緩,唯劉越石鮑明遠有西漢氣骨。李杜筋取此。 ○謝朓
藏險怪於意外,發自然於句中。齊梁以下造語皆出此。 ○沈約 佳處斫削,清瘦可愛,自拘聲病,氣骨薾然。唐諸家聲律皆出此。
○江淹
善觀古作,曲盡心手之妙,其自作乃不能爾。故君子貴自立,不可隨流俗也。
《周南》,不離日用間,有福天下萬世意。
《召南》,至誠諄恪,秋毫不犯。
《邶風》,君子處變,淵靜自守。
《齊風》,翩翩有俠氣。
《唐風》,憂思深遠。
《秦風》,秋聲朝氣。
《豳風》,深知民情而真體之。
《小雅》,忠厚。
宣王《小雅》,振刷精神。
《大雅》,深遠。 宣王《大雅》,鋪張事業。
《周頌》,天心布聲。
《魯頌》,謹守禮法。
《商頌》,天威大聲。 凡讀《三百篇》,要會其情不足性有余首。情不足,故寓之景;性有余,故見乎情。
凡讀《騷》,要見情有余處。
凡讀漢詩,先真實,后文華。
凡讀建安詩,於文華中取真實。 三國六朝樂府,猶有真意,勝於當時文人之詩。 凡讀《文選》詩,分三節,東都以上主情,建安以下主意,三謝以下主辭。齊梁諸家,五言未成律體,七言乃多古制,韻度獨出盛唐人上一等,但理不勝情,氣不勝辭耳。
○律體
沈約吳均何遜王筠任昉
陰鏗徐陵薛道衡江總
右諸家,律詩之源,而尤近古者,視唐律雖寬,而風度遠矣。
○絕句體
古樂府,渾然有大篇氣象。
六朝諸人,語絕意不絕。
○雜體
晉傅咸作《七經》詩,其《毛詩》一篇略曰:“聿修厥德,令終有淑。勉爾遁思,我言維服。盜言孔甘,其何能淑。讒人罔極,有靦面目。”此乃集句詩之始。或謂集句起於王安石,非也。
○張衡
寄興高遠,遣辭自妙。 ○唐山夫人 《安世歌》,質古文雅。
○蔡琰
真情極切,自然成文。
○漢郊祀歌 鍛意刻酷,煉字神奇。
○漢樂府 真情自然,但不能中節爾。累度乃是好景。
○古詩十九首情真,景真,事真,意真。澄至清,發至情。 ○陳思王
斫削精潔,自然沈建。
○王粲劉楨 真實有余,澄濾不足。 思健功圓。
○嵇康
人品胸次高,自然流出。
○阮籍
天識清虛,禮法疏短。
○張華
氣清虛,思頗率。
○傅玄
思切清古,失之太工。
○潘岳
安仁質勝於文,有古意,但澄汰未精耳。
○陸機
士衡才思有余,但胸中書太多,所擬能痛割舍乃佳耳。
○束皙
全篇鍛煉,首尾有法。
○張協
逐句鍛煉,辭工制率。
○郭璞
構思險怪而造語精圓,三謝皆出於此。杜李精奇處皆取此。本出自淮南小山。 ○劉琨盧諶
忠義之氣,自然形見,非有意於詩也。杜子美以此為根本。
○陶淵明
心存忠義,心處閑逸,情真景真,事真意真,幾於《十九首》矣,但氣差緩耳。至其工夫精密,天然無斧鑿痕跡,又有出於《十九首》之表者。盛唐諸家風韻皆出此。
○謝瞻
景至清虛,甚有古文。
○謝靈運
以險為主,以自然為工。李杜取深處多取此。 ○謝惠連
酌取險怪自然之中,而句句為之。
○鮑照
六朝文氣衰緩,唯劉越石鮑明遠有西漢氣骨。李杜筋取此。 ○謝朓
藏險怪於意外,發自然於句中。齊梁以下造語皆出此。 ○沈約 佳處斫削,清瘦可愛,自拘聲病,氣骨薾然。唐諸家聲律皆出此。
○江淹
善觀古作,曲盡心手之妙,其自作乃不能爾。故君子貴自立,不可隨流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