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
作者:《尚書》簡介
《尚書》約成書于3000年前的戰國時期,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匯編。最早時它被稱為《書》,到了漢代被叫做《尚書》,意思是“上古之書”。漢代以后,《尚書》成為儒家的重要經典之一,所以又叫做《書經》。這部書的寫作和編輯年代、作者已很難確定,但在漢代以前就已又了定本。據說孔子曾經編纂過《尚書》,而不少人認為這個說法不可靠。 《尚書》所記載的歷史,上起傳說中的堯虞舜時代,下至東周(春秋中期),歷史約1500多年。它的基本內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軍臣談話記錄,由此可以推斷作者很可能是史官。《尚書》作為我國最早的政事史料匯編,記載了虞、夏商、周的許多重要史實,真實的 反映了 這一歷史時期的天文、地理、哲學思想、教育、刑法和典章制度等,對后世產生過重要影響,是我們了解古代社會的珍貴史料。
《尚書》用散文寫成,按朝代編排,分成《虞書》、《夏書》、《商書》和《周書》。它大致有四種體式:一是“典”,主要記載當時的典章制度;二是“訓誥”,包括君臣之間、大臣之間的談話和祭神的禱告辭;三是“誓”,記錄了君王和諸侯的誓眾辭;四是“命”,記載了帝王任命官員、賞賜諸侯的冊命。《尚書》使用的語言、詞匯比較古老,因而較難讀懂。
流傳至今的《尚書》包括《今文尚書》和《古文尚書》兩部分。《今文尚書》共二十八篇,《古文尚書》共二十五篇。從唐代以來,人們把《今文尚書》和《古文尚書》混編在一起后來經過明、清兩代的一些學者考證、辨析,確認相傳由漢代孔安國傳下來的二十五篇《古文尚書》和孔安國寫的《尚書傳》是偽造的因此被稱為《偽古文尚書》和《尚書偽孔傳》。這個問題在學術界已成為定論。 現存二十八篇《今文尚書》傳說是秦、漢之際的博士伏生傳下來的,用當時的文字寫成,所以叫做《今文尚書》(《古文尚》用古代文字寫成)。其中《虞夏書》四篇,《商書》五篇,《周書》十九篇。我們選錄的是《今文尚書》,不包括書《古文尚書》。原文主要依據清代阮元校訂的《十三經注疏》注釋和譯文廣泛參考了研究《尚書》的各種專著。
《尚書》用散文寫成,按朝代編排,分成《虞書》、《夏書》、《商書》和《周書》。它大致有四種體式:一是“典”,主要記載當時的典章制度;二是“訓誥”,包括君臣之間、大臣之間的談話和祭神的禱告辭;三是“誓”,記錄了君王和諸侯的誓眾辭;四是“命”,記載了帝王任命官員、賞賜諸侯的冊命。《尚書》使用的語言、詞匯比較古老,因而較難讀懂。
流傳至今的《尚書》包括《今文尚書》和《古文尚書》兩部分。《今文尚書》共二十八篇,《古文尚書》共二十五篇。從唐代以來,人們把《今文尚書》和《古文尚書》混編在一起后來經過明、清兩代的一些學者考證、辨析,確認相傳由漢代孔安國傳下來的二十五篇《古文尚書》和孔安國寫的《尚書傳》是偽造的因此被稱為《偽古文尚書》和《尚書偽孔傳》。這個問題在學術界已成為定論。 現存二十八篇《今文尚書》傳說是秦、漢之際的博士伏生傳下來的,用當時的文字寫成,所以叫做《今文尚書》(《古文尚》用古代文字寫成)。其中《虞夏書》四篇,《商書》五篇,《周書》十九篇。我們選錄的是《今文尚書》,不包括書《古文尚書》。原文主要依據清代阮元校訂的《十三經注疏》注釋和譯文廣泛參考了研究《尚書》的各種專著。
《尚書》章節列表
- 虞書·堯典
- 虞書·舜典
- 虞書·大禹謨
- 虞書·皋陶謨
- 虞書·益稷
- 夏書·禹貢
- 夏書·甘誓
- 夏書·五子之歌
- 夏書·胤征
- 商書·湯誓
- 商書·仲虺之誥
- 商書·湯誥
- 商書·伊訓
- 商書·太甲上
- 商書·太甲中
- 商書·太甲下
- 商書·咸有一德
- 商書·盤庚上
- 商書·盤庚中
- 商書·盤庚下
- 商書·說命上
- 商書·說命中
- 商書·說命下
- 商書·高宗肜日
- 商書·西伯戡黎
- 商書·微子
- 周書·泰誓
- 周書·牧誓
- 周書·武成
- 周書·洪范
- 周書·旅獒
- 周書·金滕
- 周書·大誥
- 周書·微子之命
- 周書·康誥
- 周書·酒誥
- 周書·梓材
- 周書·召誥
- 周書·洛誥
- 周書·多士
- 周書·無逸
- 周書·君奭
- 周書·蔡仲之命
- 周書·多方
- 周書·立政
- 周書·周官
- 周書·君陳
- 周書·顧命
- 周書·康王之誥
- 周書·畢命
- 周書·君牙
- 周書·冏命
- 周書·呂刑
- 周書·文侯之命
- 周書·費誓
- 周書·秦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