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命通會》
作者:《三命通會》簡介
《三命通會》分十二卷,不署撰人姓名,卷首只題育吾山人。
據查《明史·藝文志》所列書目載有萬民育《三命會通》十二卷,和《三命通會》的卷數一樣,只是“通會”和“會通”有所不同。按照《星學大成》作者萬民英,字育吾推測,很可能和育吾山人就是同一個人了。假若果真如此,則此書的作者,便應題為萬民英了。由于書中闡述子平遺法,對于官、印、財、祿、食、傷的名義,用神的輕重,各種神煞所牽涉到的吉兇,都能采撮群言,得其精要,所以當時幾乎家家備有此書,并且從此以后,研究星命的,并多把此書看成為是總匯之作。
不過,書中也自有其不足之處,正如《四庫全書總目》所說的那樣:“至其立論多取正官、正印、正財,而不知偏官、偏印、偏財亦能得力;知食神之能吐秀,而不知傷官之亦可出奇。是則其偏執之見,未為圓徹。且胎元等論,施之今日,亦多有不驗。言命學者當得其大意,而變通之可矣。”
==============================================================================欽定四庫全書子部七術數類五命書相書之屬
臣等謹案三命通會十二巻,原本不著撰人姓名,巻首但題育吾山人著,明史藝文志有萬民育三命會通十二巻,與此本卷數相合。惟以通會作會通為稍異,今考世所傳星學大成專論五星者,為萬民英所撰,己著於録此。本專論子平亦出民英之手,藝文志蓋因育吾山人之號,誤以民英為民育。又通會二字傳寫互倒,遂有不同其實即此書也。
自明以來二百余年談星命者,皆以此本為總彚。於家有其書中間所載仕宦八字,往往及明季之人。蓋后來坊刻所攙入,亦己非原本之舊。特以其闡發子平之遺法,於官印財祿食傷之名義,用神之輕重、諸神煞所係之吉兇,皆能採撮羣言得其精要,故為術家所恒用。要有未可遽廢者,至其立論多取正官、正印、正財,而不知偏官、偏印、偏財。亦能得力知食神之能吐秀,而不知傷官之亦可出奇,是則其偏執之見未能圓徹,且胎元等論施,之今日亦多有不驗。
言命學者,但當得其大意而變通之可矣。若所引珞琭子與今永樂大典中所輯完本其文迥殊,則其時秘冊僅存外間末由窺見,遂誤信依託之本固未足以為病也。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臣總校官陸費墀,干隆四十四年九月恭校上
據查《明史·藝文志》所列書目載有萬民育《三命會通》十二卷,和《三命通會》的卷數一樣,只是“通會”和“會通”有所不同。按照《星學大成》作者萬民英,字育吾推測,很可能和育吾山人就是同一個人了。假若果真如此,則此書的作者,便應題為萬民英了。由于書中闡述子平遺法,對于官、印、財、祿、食、傷的名義,用神的輕重,各種神煞所牽涉到的吉兇,都能采撮群言,得其精要,所以當時幾乎家家備有此書,并且從此以后,研究星命的,并多把此書看成為是總匯之作。
不過,書中也自有其不足之處,正如《四庫全書總目》所說的那樣:“至其立論多取正官、正印、正財,而不知偏官、偏印、偏財亦能得力;知食神之能吐秀,而不知傷官之亦可出奇。是則其偏執之見,未為圓徹。且胎元等論,施之今日,亦多有不驗。言命學者當得其大意,而變通之可矣。”
==============================================================================欽定四庫全書子部七術數類五命書相書之屬
臣等謹案三命通會十二巻,原本不著撰人姓名,巻首但題育吾山人著,明史藝文志有萬民育三命會通十二巻,與此本卷數相合。惟以通會作會通為稍異,今考世所傳星學大成專論五星者,為萬民英所撰,己著於録此。本專論子平亦出民英之手,藝文志蓋因育吾山人之號,誤以民英為民育。又通會二字傳寫互倒,遂有不同其實即此書也。
自明以來二百余年談星命者,皆以此本為總彚。於家有其書中間所載仕宦八字,往往及明季之人。蓋后來坊刻所攙入,亦己非原本之舊。特以其闡發子平之遺法,於官印財祿食傷之名義,用神之輕重、諸神煞所係之吉兇,皆能採撮羣言得其精要,故為術家所恒用。要有未可遽廢者,至其立論多取正官、正印、正財,而不知偏官、偏印、偏財。亦能得力知食神之能吐秀,而不知傷官之亦可出奇,是則其偏執之見未能圓徹,且胎元等論施,之今日亦多有不驗。
言命學者,但當得其大意而變通之可矣。若所引珞琭子與今永樂大典中所輯完本其文迥殊,則其時秘冊僅存外間末由窺見,遂誤信依託之本固未足以為病也。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臣總校官陸費墀,干隆四十四年九月恭校上
《三命通會》章節列表
- 卷 一·論五行生成
- 卷 一·論五行生克
- 卷 一·論支干源流
- 卷 一·總論納音
- 卷 一·論納音取象
- 卷 一·釋六十甲子性質吉兇
- 卷 二·論天干陰陽生死
- 卷 二·論地支
- 卷 二·十干分配天文
- 卷 二·十二支分配地理
- 卷 二·論地支屬相
- 卷 二·論人元司事
- 卷 二·論四時節氣
- 卷 二·論五行旺相休囚死并寄生十二宮
- 卷 二·論遁月日時
- 卷 二·論年月日時
- 卷 二·論胎元
- 卷 二·論坐命官
- 卷 二·論大運
- 卷 二·論小運
- 卷 二·論太歲
- 卷 二·總論歲運
- 卷 二·論十干合
- 卷 二·論進交退伏
- 卷 二·論十干化氣
- 卷 二·論支元六合
- 卷 二·論支元三合
- 卷 二·論將星華蓋
- 卷 二·論咸池
- 卷 二·論六害
- 卷 二·論三刑
- 卷 二·論沖擊
- 卷 三·論十干祿
- 卷 三·論金輿
- 卷 三·論驛馬
- 卷 三·總論祿馬
- 卷 三·論天乙貴人
- 卷 三·論三奇
- 卷 三·論天月德
- 卷 三·論太極貴
- 卷 三·論學堂詞館
- 卷 三·論正印
- 卷 三·論德秀
- 卷 三·論劫煞亡神
- 卷 三·論羊刃
- 卷 三·論空亡
- 卷 三·論元辰
- 卷 三·論暗金的煞
- 卷 三·論災煞
- 卷 三·論六厄
- 卷 三·論勾絞
- 卷 三·論孤辰寡宿
- 卷 三·論天羅地網
- 卷 三·論十惡大敗
- 卷 三·總論諸神煞
- 卷 四·論十干坐支兼得月時及行運吉兇
- 卷 四·論十二月支得日干吉兇
- 卷 四·論五行時地分野吉兇
- 卷 五·論古人立印食官財名義
- 卷 五·論正官
- 卷 五·天福貴人
- 卷 五·天元作祿
- 卷 五·歲德正官
- 卷 五·時上正官
- 卷 五·官印祿庫
- 卷 五·相刑遇貴
- 卷 五·三合遇貴
- 卷 五·金木間隔
- 卷 五·水火既濟
- 卷 五·金火相成
- 卷 五·論偏官
- 卷 五·天元坐煞
- 卷 五·時上一位貴
- 卷 五·年上七煞
- 卷 五·官煞混雜
- 卷 五·專祿要制
- 卷 五·棄命從煞
- 卷 五·官煞去留雜論
- 卷 六·壬騎龍背
- 卷 六·子遙巳祿
- 卷 六·丑遙巳祿
- 卷 六·沖合祿馬
- 卷 六·破官
- 卷 六·飛財
- 卷 六·破財
- 卷 六·虎午奔巳
- 卷 六·羊擊豬蛇
- 卷 六·六陰朝陽
- 卷 六·六乙鼠貴
- 卷 六·日祿歸時
- 卷 六·拱祿拱貴
- 卷 六·沖祿
- 卷 六·六壬趨艮
- 卷 六·六甲趨干
- 卷 六·財官雙美
- 卷 六·日貴
- 卷 六·日德
- 卷 六·魁罡
- 卷 六·福德秀氣
- 卷 六·祿元互換
- 卷 六·子午雙包
- 卷 六·青龍伏形
- 卷 六·白虎持勢
- 卷 六·朱雀乘風
- 卷 六·玄武當權
- 卷 六·勾陳得位
- 卷 六·還魂借氣
- 卷 六·八專祿旺
- 卷 六·曲直
- 卷 六·炎上
- 卷 六·從革
- 卷 六·潤下
- 卷 六·稼穡
- 卷 六·土局潤下
- 卷 六·金白水清
- 卷 六·木火交輝
- 卷 六·火金鑄印
- 卷 六·火土夾雜
- 卷 六·墓煞
- 卷 六·四位純全
- 卷 六·一氣生成
- 卷 六·背祿逐馬
- 卷 六·十干十二年生大貴人例
- 卷 六·論正財
- 卷 六·歲帶正馬
- 卷 六·時帶正馬
- 卷 六·財旺生官
- 卷 六·天元坐財
- 卷 六·論偏財
- 卷 六·時上偏財
- 卷 六·棄命從財
- 卷 六·日坐天財
- 卷 六·偏正財合論
- 卷 六·論印綬
- 卷 六·時逢生印
- 卷 六·胞胎逢印綬
- 卷 六·棄印就財
- 卷 六·論倒食
- 卷 六·論雜氣
- 卷 六·附論墓運
- 卷 六·論傷官
- 卷 六·論食神
- 卷 六·飛天祿馬
- 卷 六·倒沖祿
- 卷 六·福星貴人
- 卷 六·食神同窠
- 卷 六·食神帶合
- 卷 六·紅鸞天印
- 卷 六·墨池涌泉
- 卷 六·論陽刃(前論羊刃煞與此參看)
- 卷 六·論建祿(此與前論祿同參)
- 卷 七·論性情相貌
- 卷 七·論疾病先知五臟六腑所屬干支
- 卷 七·論女命
- 卷 七·純和清貴
- 卷 七·濁濫娼淫
- 卷 七·旺夫克子
- 卷 七·旺子傷夫
- 卷 七·傷夫克子
- 卷 七·安靜守分
- 卷 七·橫夭少年
- 卷 七·福壽兩備
- 卷 七·正偏自處
- 卷 七·招嫁不定
- 卷 七·論小兒
- 卷 七·論六親
- 卷 七·定婦人孕生男女
- 卷 八·六甲日甲子時斷(以下所忌月分與時間斷)
- 卷 八·六甲日乙丑時斷(以下六甲所忌月同上,時忌并論)
- 卷 八·六甲日丙寅時斷
- 卷 八·六甲日丁卯時斷
- 卷 八·六甲日戊辰時斷
- 卷 八·六甲日己巳時斷
- 卷 八·六甲日庚午時斷
- 卷 八·六甲日辛未時斷
- 卷 八·六甲日壬申時斷
- 卷 八·六甲日癸酉時斷
- 卷 八·六甲日甲戌時斷
- 卷 八·六甲日乙亥時斷
- 卷 八·六乙日丙子時斷
- 卷 八·六乙日丁丑時斷(以下六乙日所忌月分與上同,時亦并論)
- 卷 八·六乙日戊寅時斷
- 卷 八·六乙日己卯時斷
- 卷 八·六乙日庚辰時斷
- 卷 八·六乙日辛巳時斷
- 卷 八·六乙日壬午時斷
- 卷 八·六乙日癸未時斷
- 卷 八·六乙日甲申時斷
- 卷 八·六乙日乙酉時斷
- 卷 八·六乙日丙戌時斷
- 卷 八·六乙日丁亥時斷
- 卷 八·六丙日戊子時斷
- 卷 八·六丙日己丑時斷(以下六丙日所忌月分與上同。時亦并論)
- 卷 八·六丙日庚寅時斷
- 卷 八·六丙日辛卯時斷
- 卷 八·六丙日壬辰時斷
- 卷 八·六丙日癸巳時斷
- 卷 八·六丙日甲午時斷
- 卷 八·六丙日乙未時斷
- 卷 八·六丙日丙申時斷
- 卷 八·六丙日丁酉時斷
- 卷 八·六丙日戊戌時斷
- 卷 八·六丙日己亥時斷
- 卷 八·六丁日庚子時斷
- 卷 八·六丁日辛丑時斷(以下六丁日所忌月分同上,時忌無論)
- 卷 八·六丁日壬寅時斷
- 卷 八·六丁日甲辰時斷
- 卷 八·六丁日乙巳時斷
- 卷 八·六丁日丙午時斷
- 卷 八·六丁日丁未時斷
- 卷 八·六丁日戊申時斷
- 卷 八·六丁日己酉時斷
- 卷 八·六丁日庚戌時斷
- 卷 八·六丁日辛亥時斷
- 卷 八·六戊日壬子時斷
- 卷 八·六戊日癸丑時斷(以下六戊日所忌月份俱同上斷時犯亦同)
- 卷 八·六戊日甲寅時斷
- 卷 八·六戊日乙卯時斷
- 卷 八·六戊日丙辰時斷
- 卷 八·六戊日丁巳時斷
- 卷 八·六戊日戊午時斷
- 卷 八·六戊日己未時斷
- 卷 八·六戊日庚申時斷
- 卷 八·六戊日辛酉時斷
- 卷 八·六戊日壬戌時斷
- 卷 八·六戊日癸亥時斷
- 卷 九·六己日甲子時斷
- 卷 九·六己日乙丑時斷
- 卷 九·六己日丙寅時斷
- 卷 九·六己日丁卯時斷
- 卷 九·六己日戊辰時斷
- 卷 九·六己日己巳時斷
- 卷 九·六己日庚午時斷
- 卷 九·六己日辛未時斷
- 卷 九·六己日壬申時斷
- 卷 九·六己日癸酉時斷
- 卷 九·六己日甲戌時斷
- 卷 九·六己日乙亥時斷
- 卷 九·六庚日丙子時斷
- 卷 九·六庚日丁丑時斷
- 卷 九·六庚日戊寅時斷
- 卷 九·六庚日己卯時斷
- 卷 九·六庚日庚辰時斷
- 卷 九·六庚日辛巳時斷
- 卷 九·六庚日壬午時斷
- 卷 九·六庚日癸未時斷
- 卷 九·六庚日甲申時斷
- 卷 九·六庚日乙酉時斷
- 卷 九·六庚日丙戌時斷
- 卷 九·六庚日丁亥時斷
- 卷 九·六辛日戊子時斷
- 卷 九·六辛日己丑時斷
- 卷 九·六辛日庚寅時斷
- 卷 九·六辛日辛卯時斷
- 卷 九·六辛日壬辰時斷
- 卷 九·六辛日癸巳時斷
- 卷 九·六辛日甲午時斷
- 卷 九·六辛日乙未時斷
- 卷 九·六辛日丙申時斷
- 卷 九·六辛日丁酉時斷
- 卷 九·六辛日戊戌時斷
- 卷 九·六辛日己亥時斷
- 卷 九·六壬日庚子時斷
- 卷 九·六壬日辛丑時斷
- 卷 九·六壬日壬寅時斷
- 卷 九·六壬日癸卯時斷
- 卷 九·六壬日甲辰時斷
- 卷 九·六壬日乙巳時斷
- 卷 九·六壬日丙午時斷
- 卷 九·六壬日丁未時斷
- 卷 九·六壬日戊申時斷
- 卷 九·六壬日己酉時斷
- 卷 九·六壬日庚戌時斷
- 卷 九·六壬日辛亥時斷
- 卷 九·六癸日壬子時斷
- 卷 九·六癸日癸丑時斷
- 卷 九·六癸日甲寅時斷
- 卷 九·六癸日乙卯時斷
- 卷 九·六癸日丙辰時斷
- 卷 九·六癸日丁巳時斷
- 卷 九·六癸日戊午時斷
- 卷 九·六癸日己未時斷
- 卷 九·六癸日庚申時斷
- 卷 九·六癸日辛酉時斷
- 卷 九·六癸日壬戌時斷
- 卷 九·六癸日癸亥時斷
- 卷 十·看命口訣
- 卷 十·巫咸撮要
- 卷 十·玉井奧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