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刻拍案驚奇》
作者:夢覺道人《三刻拍案驚奇》簡介
原書序
予嘗讀未見書,遂拍案叫□□(奇,始)悟古今事跡,非奇則怪。□□□(去歲復)游天臺仙府,詣諸名勝,憑吊陳跡,愈覺山河變幻。今春卜室孤山之麓,時梅影橫瘦,竹陰展新,斜陽映水,峰際流云。掩關無審,簡點廢帙,得一、二野史,煩倦之頃,偶抽閱之,多忠孝俠烈之事。間有貪淫奸宄數條,觀□□□(其含垢)蒙恥,敗露情狀,亦足發人深醒。總之,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之理道,宜認得真;貴賤、窮達、酒、色、財、氣之情景,須看得幻。當場熱哄,瞬息成虛,止留一善善惡惡影子,為世人所喧傳,好事者之敷演。后世或因芳躅而敬之,或因丑戾而憤之,驚驚愕愕,□(奇)乎不奇乎?今特撮其最奇者數條授梓,非無謂也。
客有過而責予曰:“方今四海多故,非苦旱潦,即罹干戈,何不畫一策以蘇溝壑,建一功以全覆軍,而徒嘵嘵于稗官野史,作不急之務耶?”予不覺嘆曰:“子非特不知余,并不知天下事者也!天下之亂,皆從貪生好利,背君親,負德義;所至變幻如此,焉有兵不訌于內,而刃不橫于外者乎?今人孰不以為師旅當息,兇荒宜拯,究不得一濟焉。悲夫!
既無所濟,又何煩余之饒舌也?
余策在以此救之,使人睹之,可以理順,可以正情,可以悟真;覺君父師友自有定分,富貴利達自有大義。今者敘說古人,雖屬影響,以之喻俗,實獲我心;孰謂無補于世哉!”時□□□(崇禎癸)未仲夏,孤山夢覺道人漫書。
予嘗讀未見書,遂拍案叫□□(奇,始)悟古今事跡,非奇則怪。□□□(去歲復)游天臺仙府,詣諸名勝,憑吊陳跡,愈覺山河變幻。今春卜室孤山之麓,時梅影橫瘦,竹陰展新,斜陽映水,峰際流云。掩關無審,簡點廢帙,得一、二野史,煩倦之頃,偶抽閱之,多忠孝俠烈之事。間有貪淫奸宄數條,觀□□□(其含垢)蒙恥,敗露情狀,亦足發人深醒。總之,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之理道,宜認得真;貴賤、窮達、酒、色、財、氣之情景,須看得幻。當場熱哄,瞬息成虛,止留一善善惡惡影子,為世人所喧傳,好事者之敷演。后世或因芳躅而敬之,或因丑戾而憤之,驚驚愕愕,□(奇)乎不奇乎?今特撮其最奇者數條授梓,非無謂也。
客有過而責予曰:“方今四海多故,非苦旱潦,即罹干戈,何不畫一策以蘇溝壑,建一功以全覆軍,而徒嘵嘵于稗官野史,作不急之務耶?”予不覺嘆曰:“子非特不知余,并不知天下事者也!天下之亂,皆從貪生好利,背君親,負德義;所至變幻如此,焉有兵不訌于內,而刃不橫于外者乎?今人孰不以為師旅當息,兇荒宜拯,究不得一濟焉。悲夫!
既無所濟,又何煩余之饒舌也?
余策在以此救之,使人睹之,可以理順,可以正情,可以悟真;覺君父師友自有定分,富貴利達自有大義。今者敘說古人,雖屬影響,以之喻俗,實獲我心;孰謂無補于世哉!”時□□□(崇禎癸)未仲夏,孤山夢覺道人漫書。
《三刻拍案驚奇》章節列表
- 第一回看得倫理真寫出奸徒幻存目
- 第二回千金苦不易一死曲伸冤
- 第三回情詞無可逗羞殺抱琵琶
- 第四回設計去姑易買舟送父難
- 第五回烈士殉君難書生得女貞
- 第六回冰心還獨抱惡計枉教施
- 第七回生報花萼恩死謝徐海義
- 第八回義仆還自守浪子寧不回
- 第九回淫婦情可誅俠士心當宥
- 第十回千秋盟友誼雙璧返他鄉
- 第十一回捐金非有意得地豈無心
- 第十二回坐懷能不亂秉正自無偏
- 第十三回匿頭計占紅顏發棺立蘇呆婿
- 第十四回郎材莫與匹女識更無雙
- 第十五回劫庫機雖巧擒兇智倍神
- 第十六回見白鏹失義因雀引鳴冤
- 第十七回八兩殺二命一雷誅七兇
- 第十八回奇顛清俗累仙術動朝廷
- 第十九回血指害無辜金冠雪枉法
- 第二十回良緣狐作合伉儷草能偕
- 第二十一回夫妻還假合朋友卻真緣
- 第二十二回藏珠符可護貪色檄能誅
- 第二十三回猴冠欺御史皮相顯真人
- 第二十四回冤家原自結兒女債須還
- 第二十五回緣投波浪里恩向小窗親
- 第二十六回院里花空憶湖頭計更奸
- 第二十七回為傳花月道貫講差使書
- 第二十八回修齋邀紫綬說法騙紅裙
- 第二十九回淫貪皆有報僧俗總難逃
- 第三十回竊篆心雖巧完璧計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