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
作者:《靈樞》簡介
《靈樞》,又稱《針經》、《九針》與《素問》合稱《黃帝內經》。其在針灸上的絕對權威地位為歷代針家所公認。
自《靈樞》問世以來,著名注經家前有楊尚善、王冰后有張介賓、馬蒔、張志聰。近代尤其是近幾年出版了許多《靈樞》注本。這些著述為研究《靈樞》做出了重要貢獻。
然而,由于《靈樞》文義深奧,諸家批注不一,以致初學者無從著手,望“書”興嘆。臨床上更不知如何應用。兩千年來對《靈樞》的研究一直徘徊在純理論的范圍,針灸臨床上幾乎看不到《靈樞》針灸理論的真正實行。
《靈樞針灸》首次從臨床應用角度,將《靈樞》與《素問》中的相關針...==============================================================================
黃帝靈樞經敘:
昔黃帝作《內經》十八卷。《靈樞》九卷,《素問》九卷,乃其數焉。世所奉行唯《素問》則耳。越人得其一二而述《難經》,《皇甫襤次而制甲乙》,諸家之說,悉自此始。其間或有得失,未可為后世法。則調如《南陽活人書》,稱咳逆者少也,謹按《靈樞》曰:新谷氣入于胃,與故寒氣相爭,故日吵。舉而并之,則理可斷矣。又如《難經》第六十五篇,是越人標指《靈樞》本輸之大略,世或以為流注,謹按《靈樞經》曰:所言節者,神氣之所游行出人也,非皮肉筋骨也;又回:神氣者,正氣也;神氣之所游行出人者,流注也;并榮輸經合者,本輸也。舉而并之,則知相去不啻天壤之異。但恨《靈樞》不傳久矣,世莫能究。夫為醫者,在讀醫書耳,讀而不能為醫者有矣,未有不讀而能為醫者也。不讀醫書,又非世業,殺人尤毒于挺刃。是故古人有言曰:為人子而不讀醫書,猶為不孝也。仆本庸昧,自髦迄壯,潛心斯道,頗涉其理。輒不自揣,參對請書,再行校正家藏舊本《靈樞》九卷,共八十一篇,增修音釋,附于卷末,勒為二十四卷。庶使好生之人,開卷易明,了無差別。除已具狀經所屬申明外,準使府指揮依條申轉運司,選它詳定,具書送秘書省國子監。分撥專訪請名醫,更名參詳,免誤將來,利益無窮,功實有自。時來紹興乙亥仲夏望日錦官史族題①原作"黃帝素問靈樞經敘"。黃帝內經靈樞經卷之一。
自《靈樞》問世以來,著名注經家前有楊尚善、王冰后有張介賓、馬蒔、張志聰。近代尤其是近幾年出版了許多《靈樞》注本。這些著述為研究《靈樞》做出了重要貢獻。
然而,由于《靈樞》文義深奧,諸家批注不一,以致初學者無從著手,望“書”興嘆。臨床上更不知如何應用。兩千年來對《靈樞》的研究一直徘徊在純理論的范圍,針灸臨床上幾乎看不到《靈樞》針灸理論的真正實行。
《靈樞針灸》首次從臨床應用角度,將《靈樞》與《素問》中的相關針...==============================================================================
黃帝靈樞經敘:
昔黃帝作《內經》十八卷。《靈樞》九卷,《素問》九卷,乃其數焉。世所奉行唯《素問》則耳。越人得其一二而述《難經》,《皇甫襤次而制甲乙》,諸家之說,悉自此始。其間或有得失,未可為后世法。則調如《南陽活人書》,稱咳逆者少也,謹按《靈樞》曰:新谷氣入于胃,與故寒氣相爭,故日吵。舉而并之,則理可斷矣。又如《難經》第六十五篇,是越人標指《靈樞》本輸之大略,世或以為流注,謹按《靈樞經》曰:所言節者,神氣之所游行出人也,非皮肉筋骨也;又回:神氣者,正氣也;神氣之所游行出人者,流注也;并榮輸經合者,本輸也。舉而并之,則知相去不啻天壤之異。但恨《靈樞》不傳久矣,世莫能究。夫為醫者,在讀醫書耳,讀而不能為醫者有矣,未有不讀而能為醫者也。不讀醫書,又非世業,殺人尤毒于挺刃。是故古人有言曰:為人子而不讀醫書,猶為不孝也。仆本庸昧,自髦迄壯,潛心斯道,頗涉其理。輒不自揣,參對請書,再行校正家藏舊本《靈樞》九卷,共八十一篇,增修音釋,附于卷末,勒為二十四卷。庶使好生之人,開卷易明,了無差別。除已具狀經所屬申明外,準使府指揮依條申轉運司,選它詳定,具書送秘書省國子監。分撥專訪請名醫,更名參詳,免誤將來,利益無窮,功實有自。時來紹興乙亥仲夏望日錦官史族題①原作"黃帝素問靈樞經敘"。黃帝內經靈樞經卷之一。
《靈樞》章節列表
- 九針十二原第一法
- 本輸第二法地
- 小針解第三法人
- 邪氣藏府病形第四法時
- 根結第五法音
- 壽天剛柔第六法律
- 官針第七法星
- 本神第八法民
- 終站第九法野
- 經脈第十
- 經別第十一
- 經水第十二
- 經筋第十三
- 骨度第十四
- 五十營第十五
- 營氣第十六
- 脈度第十七
- 營衛生會第十八
- 四時氣第十九
- 五邪第二十
- 寒熱病第二十一
- 病狂第二十二
- 熱病第二十三
- 厥病第二十四
- 病本第二十五
- 雜病第二十六
- 周痹第二十七
- 口問第二十八
- 師傳第二十九
- 決氣第三十
- 腸胃第三十一
- 平人絕谷第三十二
- 海論第三十三
- 五亂第三十四
- 脹論第三十五
- 五濤津液別第三十六
- 五閱五使第三十七
- 逆順肥瘦第三十八
- 血結論第三十九
- 陰陽清濁第四十
- 陰陽系日月第四十一
- 病傳第四十二
- 淫邪發夢第四十三
- 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第四十四
- 外瑞第四十五
- 五變第四十六
- 本藏第四十七
- 禁服第四十八
- 五色第四十九
- 論勇第五十
- 背跑第五十一
- 衛氣第五十二
- 論痛第五十三
- 天年第五十四
- 逆順第五十五
- 五味第五十六
- 水脹第五十七
- 賊風第五十八
- 衛氣失常第五十九
- 玉版第六十
- 五禁第六十一
- 動輸第六十二
- 五味論第六十三
- 陰陽二十五入第六十四
-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
-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 行針第六十七
- 上隔第六十八
- 憂患無言第六十九
- 寒熱第七十
- 邪客第七十一
- 通天第七十二
- 官能第七十三
- 論疾診尺第七十四
- 刺書真邪第七十五
- 衛氣行第七十六
- 九宮八風第七十七
- 九針論第七十八
- 歲露論第七十九
- 大惑論第八十
- 癰疽第八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