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余灰》
作者:吳趼人《劫余灰》簡介
《劫余灰》十六回,最先發表在1907年—1908年《月月小說》第十號至二十四號。內容為寫情兼海外華工的悲苦遭際,情詞凄苦,故標“苦情小說”。
小說的作者是“我佛山人”吳沃堯,《月月小說》是他自己辦的提倡新小說的刊物。吳沃堯,生于1866年,卒于1910年,字趼人,因居住在廣東佛山,所以別署“我佛山人”,其實他是廣東南海人。吳沃堯二十余歲到上海,感受新潮流,賣文為生,開始撰作所謂的新小說,他的作品極多,《痛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九命奇冤》、《瞎騙奇聞》、《電術奇談》、《恨海》、《新石頭記》、《兩晉演義》和本篇,都是他的作品。其中有不少發表在梁啟超主辦的《新小說》雜志上,而《劫余灰》、《兩晉演義》則登在自辦的《月月小說》上。
小說采用章回體,以反美華工禁約運動為背景,描寫了一對青年情侶的慘痛遭遇,是對罪惡社會的血淚控訴。雖然吳沃堯說是敷衍一個“情”字,但主旨卻是表彰女主人公朱婉貞的“貞和孝”。不過由于小說中多設磨難,讓讀者從中可以看到當時(清末)多方面的社會生活面貌,了解當時的社會黑暗狀況,認識當時人一些觀念。從這些地方說,此小說是有一定認識價值的。作品情節曲折,故事生動,在口語運用和風俗人情描繪上生動逼真。但寫法上仍然較為陳舊,書中敘述多而描寫少,筆法上與舊小說差別不大。書中對話過多,過于繁雜瑣碎,也是一個小小的毛病。不過,吳沃堯的小說敘述清楚,注意前后照應,有頭有尾,結構上較為完整。
小說的作者是“我佛山人”吳沃堯,《月月小說》是他自己辦的提倡新小說的刊物。吳沃堯,生于1866年,卒于1910年,字趼人,因居住在廣東佛山,所以別署“我佛山人”,其實他是廣東南海人。吳沃堯二十余歲到上海,感受新潮流,賣文為生,開始撰作所謂的新小說,他的作品極多,《痛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九命奇冤》、《瞎騙奇聞》、《電術奇談》、《恨海》、《新石頭記》、《兩晉演義》和本篇,都是他的作品。其中有不少發表在梁啟超主辦的《新小說》雜志上,而《劫余灰》、《兩晉演義》則登在自辦的《月月小說》上。
小說采用章回體,以反美華工禁約運動為背景,描寫了一對青年情侶的慘痛遭遇,是對罪惡社會的血淚控訴。雖然吳沃堯說是敷衍一個“情”字,但主旨卻是表彰女主人公朱婉貞的“貞和孝”。不過由于小說中多設磨難,讓讀者從中可以看到當時(清末)多方面的社會生活面貌,了解當時的社會黑暗狀況,認識當時人一些觀念。從這些地方說,此小說是有一定認識價值的。作品情節曲折,故事生動,在口語運用和風俗人情描繪上生動逼真。但寫法上仍然較為陳舊,書中敘述多而描寫少,筆法上與舊小說差別不大。書中對話過多,過于繁雜瑣碎,也是一個小小的毛病。不過,吳沃堯的小說敘述清楚,注意前后照應,有頭有尾,結構上較為完整。
《劫余灰》章節列表
- 第一回 譜新詞開卷說癡情 借導言老人商了愿
- 第二回 訂新親文章欣有價 驚噩耗快婿忽無蹤
- 第三回 南海縣演出無頭案 朱婉貞初遇喪心人
- 第四回 心曠神怡貪觀花埭景 手忙腳亂遍覓掌中珠
- 第五回 禍起蕭墻惡人施毒手 羈身暗室淑女悄投繯
- 第六回 返芳魂再遭磨折 籌妙策強作周旋
- 第七回 機警芳心百般運計 淋漓箴血一紙呈詞
- 第八回 李明府推敲知底蘊 朱婉貞倉猝又沉淪
- 第九回 遇救援一命重生 完節操三番就死
- 第十回 情擾成魔魂游幻境 死而復活夜走尼庵
- 第十一回 老尼姑粲說淫欲情 朱婉貞歷遍災晦病
- 第十二回 三折肱名醫愈烈女 一帆風俠士送嬌娃
- 第十三回 朱婉貞歸家訴別緒 陳六皆勸酒試奸徒
- 第十四回 信胡言訪求到西粵 尋劣弟蹤跡走湖南
- 第十五回 奸詐人到底藏奸 節烈女奔喪守節
- 第十六回 苦志廿年旁枝承嗣續 歸人萬里意外慶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