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抱樸子外篇》

    作者:葛洪

    《抱樸子外篇》簡介

    《外篇》的基本內容 《外篇》言人事,以儒家為宗,反映了葛洪先儒后道的思想發展軌跡。 《弭訟》等9篇論述時政得失,譏刺世俗,言治民之法。

    《臣節》等7篇評人事臧否,主張藏器待時,克己思君。

    《君道》等14篇諫君主任賢舉能,愛民節欲,獨掌權柄。 《勖學》、《崇教》兩篇論超俗出世。

    《交際》等5篇論修身。 《鈞世》等7篇論文言著書之貴。(詰鮑)篇主張有君。

    《博喻》、《廣譬》兩篇皆替喻,重復諸篇思想。 《自敘》一篇殿后,乃自傳體,亦為全書之序。 《外篇》論時政得失,托古刺今,譏評世俗,述治民之道,主張任賢舉能,愛民節欲。《四庫提要》謂其"辭旨辨博,饒有名理。".魯迅贊其"論及晉末社會狀態"。

    《外篇》還闡述了進步的文學觀,強調要注重思想內容和社會作用,主張立言必須有助于教化,同時提倡文章與德行并重。認為文學是發展的,今勝于古,既要反對唯古是尊,又要反對厚今薄古。強調文學批評要注意作者的風格、個性,要廣錄博收,反對偏嗜和淺嘗。

    ==============================================================================
      晉葛洪撰。洪有《肘后備急方》,已著錄。是書乃其乞為句漏令后,退居羅浮山時所作。抱樸子者,洪所自號,因以名書也。自序謂內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隋志》載內篇二十一卷,音一卷,入道家;外篇三十卷,入雜家。外篇下注曰梁有,五十一卷。《舊唐志》亦載內篇二十卷,入道家;外篇五十一卷,入雜家。卷數巳小不同。《新唐志。道家》載內篇十卷,雜家載外篇二十卷。乃多寡迥殊。《宋志》則均入雜家,內篇作二十卷,與《舊唐書》同;外篇作五十卷,較《舊唐書》又少一卷。晁公武《讀書志》作內篇二十卷,外篇十卷,內外篇之卷數與《新唐書》互異。陳振孫《書錄解題》但載內篇二十卷,而云《館閣書目》有外篇五十卷,未見。其紛紜錯互,有若亂絲。此本為明烏程盧舜治以宋本及王府道藏二本參校,視他本較為完整。所列篇數,與洪自序卷數相符。知洪當時蓋以一篇為一卷。以《永樂大典》所載互樣,尚多丹砂法以下八篇,知為足本矣。其書內篇論神仙吐納、符箓克治之術,純為道家之言;外篇則論時政得失,人事臧否,詞旨辨博,饒有名理。而究其大旨,亦以黃、老為宗。故今并入之道家,不復區分焉。

    《抱樸子外篇》章節列表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