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自然的詩詞(1012首)

    921 《范資政移鎮杭州一百韻》 宋·金君卿

    圣門高弟游淵源,當時所得惟十賢。
    科張言行政與學,兼此四者誰能然。
    公含天資得具美,出文入武材謨全。
    軒昂盛時進以道,行高德鉅齊回騫。

    922 《廉泉》 宋·黃大受

    一泓落古寺,三赤開方池。
    懷山決瀆后,爍石流金時。
    君看此廉泉,不增亦不虧。
    炯炯玉色透,燦燦金沙輝。

    923 《淳熙十三年六月中使奉承德壽宮命捕金銀魚》 宋·胡某

    千頃山高六十里,上有寒潭清且泚。
    神龍久向此中蟠,作霖肯為蒼生起。
    群魚從之時浮枕,噞喁光彩歲月深。
    自然形質異凡鬣,或如美玉或如金。

    924 自然仙井二首》 宋·郭庭芝

    井空寒不流,汲取不知夏。
    披襟醉瑤華,白榆歷歷下。

    925 自然仙井二首》 宋·郭庭芝

    仙翁去不還,石井煙霧白。
    誰難躡其蹤,勾漏良吾宅。

    926 《偶作》 宋·顧禧

    彈鋏復爾爾,登樓向落曛。
    煙深橫白鷺,楓老宿彤云。
    松牖寒威入,琳宮遠磬聞。
    自然能遠俗,無復賦離群。

    927 《九日登浮屠》 宋·顧禧

    浮屠百尺絕花塵,一望霜林暮色勻。
    嘯傲自然能遠俗,步趨何必不隨人。
    參軍帽落嘲誰解,□□□殘草作茵。
    卻羨東籬陶處士,菊花猶插碧紗巾。

    928 《送僧歸護國寺》 宋·馮元

    南宗開士共推賢,語默忘機合自然
    上國經游云出岫,故山歸去鶴沖天。
    艤舟卻指靈溪岸,烹茗還資瀑布泉。
    宴坐草堂諸念息,只應馀習在詩篇。

    929 《風月樓》 宋·馮艾子

    平揖雙峰俯霽虹,近窺喬木欲相雄。
    一溪流水一溪月,八面疏欞八面風。
    取用自然無盡藏,高寒如在太虛空。
    落成恰值三秋半,為我吹開白兔宮。

    930 《峽山古調》 宋·杜曾

    濫觴岷山側,朝宗蓋自然
    沸沸出幽竇,滔滔成巨川。
    深流疑徹地,遠勢欲浮天。
    萬石攢若斗,一流瀉如懸。

    931 《運司園亭·翠錦亭》 宋·杜敏求

    材大難為用,嘗夸古柏篇。
    亭前老楩楠,黛色亦參天。
    夏暑借清陰,秋籟得自然
    有如愛庭楸,朝暮東西偏。

    932 《雹》 宋·戴埴

    玄默執徐歲,月律終無射。
    京師連雨雹,小者如彈,大者如拳。
    林柯葉亂下,

    933 《呈周清溪》 宋·褚伯秀

    清溪千仞余,中有一道士。
    彼亦何人斯,景純慕若此。
    吾鄉汝南英,大滌隱君子。
    好客仍收書,東老未足擬。

    934 《送張無夢歸天臺山》 宋·初暐

    間倚天臺看曙霞,自然龍漢度無涯。
    暫來演道明光殿,歸去乘蹺太上家。
    帝簡賜歌旌火棗,世人何處訪桃花。
    到山若赴昆侖會,還控青鸞白鳳車。

    935 《古意二首》 宋·蔡沈

    種木必培根,清流必澄源。
    根源得其理,流末乃可言。
    圣賢本始務,條達蓋自然
    時俗枝委求,持操空爾煩。
    存存此成性,道義斯其門。

    936 《楞嚴經偈》 宋·蔡卞

    覺海性澄圖,圖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
    相想澄國土,知覺乃眾生。

    937 《木皮散人鼓詞》 清·賈鳧西

    釋悶懷,破岑寂,只照著熱鬧處說來。
    十字街坊,幾下捶皮千古快;
    八仙桌上,一聲醒木萬人驚。
    鑿破混沌作兩間,

    938 《醉義歌》 金朝·寺公大師

    曉來雨霽日蒼涼,枕幃搖曳西風香。
    困眠未足正展轉,兒童來報今重陽。
    吟兒蒼蒼渾塞色,客懷袞袞皆吾鄉。
    斂衾默坐思往事,天涯三載空悲傷。

    939 《鸚鵡》 宋·宋恭宗

    毛羽自然可數,仙禽不受凡籠。
    術得梧桐一葉,中含無限秋風。

    940 《梅花》 宋·張道洽

    才有梅花便不塵,和霜和月為精神。
    風流晉宋之間客,清曠羲皇以上人。
    年后臘前無盡意,水邊要下自然春。
    萬花錦繡東風鬧,難浼悠悠玉雪身。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