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有虛名的反義詞
徒有虛名的反義詞有:名不虛傳,名副其實,名實相稱,名實相符,實事求是,貨真價實,徒有虛名[tú yǒu xū míng]的解釋:空有名望。指有名無實。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卻說司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聽是何將引兵守街亭。回報曰:‘乃馬良之弟馬謖也。’懿笑曰:‘徒有虛名,乃庸才耳!’”
徒有虛名的反義詞詳解
- 1 名不虛傳
- 拼音:
- míng bù xū chuán
- 解釋:
- 虛:不真實。傳出來的名聲與實際相符;不是虛假的。
- 出處:
- 晉 陳壽《三國志 徐邈傳》:“帝大笑,顧左右曰:‘名不虛傳。’”
- 2 名副其實
- 拼音:
- míng fù qí shí
- 解釋:
- 名聲或名義和實際相符。
- 出處:
- 清 陳康祺《郎潛紀聞》第六卷:“身后贈謚曰‘恭’曰‘毅’,洵名副其實矣。”
- 3 名實相稱
- 拼音:
- míng shí xiāng chèn
- 解釋:
- 指名聲與實際一致
- 出處: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72回:“妹子這個名字,叫做有名無實,那里及得堯蓂姐姐彈得幽雅,他才名實相稱哩。”
- 4 名實相符
- 拼音:
- míng shí xiāng fú
- 解釋:
- 名聲或名稱和實際一致。
- 出處:
- 三國 曹操《與王修書》:“君澡身澡德,流聲本州,忠能成績,為世美談,名實相符,過人甚遠。”
- 5 實事求是
- 拼音:
- shí shì qiú shì
- 解釋:
- 實事:客觀事物;求:研究。是:事物內部的規律性。指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
- 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河間獻王劉德傳》:“河間獻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學好古,實事求是。”
- 6 貨真價實
- 拼音:
- huò zhēn jià shí
- 解釋:
- 貨物質量好;價格公道;原是舊時商人招攬生意的用語。也可形容地道、不走樣、不離譜。
- 出處: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但不知可有‘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的字樣沒有?”
徒有虛名的近義詞
“徒有虛名”單字解釋
* 徒有虛名的反義詞有:名不虛傳,名副其實,名實相稱,名實相符,實事求是,貨真價實,徒有虛名[tú yǒu xū míng]的解釋:空有名望。指有名無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