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仁不讓的反義詞
當仁不讓的反義詞有:臨陣脫逃,推三阻四,敬謝不敏,退避賢路,當仁不讓[dāng rén bù ràng]的解釋:碰到應該做的好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托;不謙讓。當:面對著;仁:原指正義的事;現泛指應該做的好事。出自:先秦 孔子《論語 衛靈公》:“當仁不讓于師。”朱熹集注:“當仁,以仁為己任也。”
當仁不讓的反義詞詳解
- 1 臨陣脫逃
- 拼音:
- lín zhèn tuō táo
- 解釋:
- 脫:離開。臨到上陣打仗時卻逃跑了。指貪生怕死;沒有膽量。
- 出處:
- 清 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四回:“你們中國的兵勇,一到有起事來,不是半途潰散,便是臨陣脫逃,那是不關我教習的事,在乎你們自己未雨綢繆的。”
- 2 推三阻四
- 拼音:
- tuī sān zǔ sì
- 解釋:
- 找各種借口推托、阻撓。
- 出處:
- 元 無名氏《鴛鴦被》第一折:“非是我推三、推三阻四;這事情應難、應難造次。”
- 3 敬謝不敏
- 拼音:
- jìng xiè bù mǐn
- 解釋:
- 謝:推辭;敏:聰明。恭敬地表示不能接受或能力不夠。表示推辭的客氣話。
- 出處:
- 左丘明《左傳 襄公三十一年》:“使士文伯謝不敏焉。”
- 4 退避賢路
- 拼音:
- tuì bì xián lù
- 解釋:
- 賢路:賢人出任的路。指辭去職位,讓賢人接替
- 出處: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28章:“張懷芝皓電請各省聯名電勸李‘退避賢路’。”
當仁不讓的近義詞
“當仁不讓”單字解釋
* 當仁不讓的反義詞有:臨陣脫逃,推三阻四,敬謝不敏,退避賢路,當仁不讓[dāng rén bù ràng]的解釋:碰到應該做的好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托;不謙讓。當:面對著;仁:原指正義的事;現泛指應該做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