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告成的反義詞
大功告成的反義詞有:前功盡廢,前功盡棄,前功盡滅,功虧一簣,功敗垂成,徒勞無功,草創未就,大功告成[dà gōng gào chéng]的解釋:功:事業;告:宣告。指完成了一項巨大的工作或十分重要的任務。也作“大功畢成”。出自:東漢 班固《漢書 王莽傳上》:“十萬眾并集,平作二旬,大功畢成。”
大功告成的反義詞詳解
- 1 前功盡廢
- 拼音:
- qián gōng jìn fèi
- 解釋:
- 以前的一切努力完全白費
- 出處:
- 明·酉陽野史《續三國演義》第64回:“倘或為其所破,則內外相合,糧一入城,前功盡廢矣。”
- 2 前功盡棄
- 拼音:
- qián gōng jìn qì
- 解釋:
- 以前的功勞、成績完全丟失;或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費。
- 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周本紀》:“今又將兵出塞,過兩周,倍韓,攻梁,一舉不得,前功盡棄。”
- 3 前功盡滅
- 拼音:
- qián gōng jìn miè
- 解釋:
- 見“前功盡棄”。
- 出處:
- 西漢·劉向《戰國策·西周策》:“過兩周,踐韓,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盡滅。”
- 4 功虧一簣
- 拼音:
- gōng kuī yī kuì
- 解釋:
- (筑九仞高的土山)由于只差一筐土而沒有完成。比喻一件事情只差一點而沒有成功。
- 出處:
- 《尚書 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 5 功敗垂成
- 拼音:
- gōng bài chuí chéng
- 解釋:
- 垂:接近;將近。事情在快要成功的時候失敗了。多含有惋惜之意。
- 出處:
- 《晉書 謝玄傳論》:“廟算有余,良圖不果;降齡何促,功敗垂成。”
- 6 徒勞無功
- 拼音:
- tú láo wú gōng
- 解釋:
- 徒:徒然;白白地;功:成就。白白付出勞動而沒有功效。
- 出處:
- 宋 朱熹《詩集傳》:“厭小而務大,忽近而圖遠,將徒勞而無功也。”
- 7 草創未就
- 拼音:
- cǎo chuàng wèi jiù
- 解釋:
- 草創:開始創辦或創立;就:完成。剛開始做,尚未完成。
- 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以就極刑而無慍色。”
大功告成的近義詞
“大功告成”單字解釋
* 大功告成的反義詞有:前功盡廢,前功盡棄,前功盡滅,功虧一簣,功敗垂成,徒勞無功,草創未就,大功告成[dà gōng gào chéng]的解釋:功:事業;告:宣告。指完成了一項巨大的工作或十分重要的任務。也作“大功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