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絲不茍的反義詞
一絲不茍的反義詞有:東涂西抹,丟三忘四,丟三拉四,丟三落四,偷工減料,大大咧咧,大大落落,掠影浮光,浮光掠影,粗枝大葉,草草了事,馬馬虎虎,一絲不茍[yī sī bù gǒu]的解釋:茍:茍且。絲毫也不馬虎。形容辦事極為認真。出自: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訪知,見世叔一絲不茍,升遷就在指日。”
一絲不茍的反義詞詳解
- 1 東涂西抹
- 拼音:
- dōng tú xī mǒ
- 解釋:
- 涂、抹:原喻從事文辭。比喻用筆隨便寫寫畫畫。
- 出處:
-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記》:“報道莫貧相!阿婆三五少年時,也曾東涂西抹來。”
- 2 丟三忘四
- 拼音:
- diu1 sān wàng sì
- 解釋:
- 見“丟三落四”。
- 出處:
- 《紅樓夢》第七二回:“我如今竟糊涂了!丟三忘四,惹人抱怨,竟不大像先了。”
- 3 丟三拉四
- 拼音:
- diu1 sān lā sì
- 解釋:
- 見“丟三落四”。
- 出處:
- 劉白羽《一個溫暖的雪夜》:“老是這樣死活不顧,老是這樣丟三拉四,這毛病什么時候能改改!”
- 4 丟三落四
- 拼音:
- diū sān là sì
- 解釋:
- 丟掉這些;又遺漏那些。形容馬虎健忘;顧此失彼。
- 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67回:“俗語說的:‘夯雀兒先飛’,省的臨時丟三落四的不齊全,令人笑話。”
- 5 偷工減料
- 拼音:
- tōu gōng jiǎn liào
- 解釋:
- 原指商人為了牟取暴利而暗中降低產品質量;削減工料。現也指做事圖省事;馬虎敷衍。
- 出處: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回:“這下游一帶的工程都是偷工減料作的,斷靠不住。”
- 6 大大咧咧
- 拼音:
- dà dà liē liē
- 解釋:
- 形容待人處事隨隨便便,滿不在乎。
- 出處:
-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103回:“忽見由南往北來了數十頭牛,大大咧咧地趕著牛,牛上騎著三個小孩子。”
- 7 大大落落
- 拼音:
- dà dà luò luò
- 解釋:
- 形容態度大方。亦形容隨隨便便,滿不在乎。
- 出處:
- 李準《兩代人》:“不能大大落落的,一定得認真負責,多向支部匯報,爭取幫助。”
- 8 掠影浮光
- 拼音:
- lüè yǐng fú guāng
- 解釋:
- 指浮光掠影,浮于表面不深入
- 出處:
- 《新華日報》1943.8.28:“一個正視現實的人,不會只是去強調這掠影浮光,但亦決不故意去抹煞它。”
- 9 浮光掠影
- 拼音:
- fú guāng lüè yǐng
- 解釋:
- 浮光:水面上的反光。掠影:一閃而過的影子。比喻觀察不細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閃而過的影子;一晃就過去了。
- 出處:
- 唐 禇亮《臨高臺》詩:“浮光隨日度,漾影逐波深。”
- 10 粗枝大葉
- 拼音:
- cū zhī dà yè
- 解釋:
- 原指花草樹木的枝莖粗壯。原比喻簡略或概括。現多指工作粗糙;做事不認真、不細致;不研究事物各方面的具體情況。又比喻不周密、不詳細或比喻粗略的輪廓。
- 出處: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78卷:“《書序》恐不是孔安國做,漢文粗枝大葉,今《書序》細膩,只似六朝時文字。”
- 11 草草了事
- 拼音:
- cǎo cǎo liǎo shì
- 解釋:
- 草草:草率;馬虎;了:了結;結束。草率地把事結束了。也作“草率了事”、“草草完事”。
- 出處:
- 明 李贄《答焦漪園書》:“為友人寫《心經》畢,尚余一幅,遂續墨而填之,以還其人。皆草草了事,欲以自娛。”
- 12 馬馬虎虎
- 拼音:
- mǎ mǎ hǔ hǔ
- 解釋:
- 形容做事不認真;不仔細。
- 出處:
- 茅盾《子夜》十二:“單辦那八個廠,四十多萬也就馬馬虎虎混得過。”
一絲不茍的近義詞
“一絲不茍”單字解釋
* 一絲不茍的反義詞有:東涂西抹,丟三忘四,丟三拉四,丟三落四,偷工減料,大大咧咧,大大落落,掠影浮光,浮光掠影,粗枝大葉,草草了事,馬馬虎虎,一絲不茍[yī sī bù gǒu]的解釋:茍:茍且。絲毫也不馬虎。形容辦事極為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