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聲音的詞語有哪些
表示聲音的詞語有哪些:1. 呼喊;2. 咆哮;3. 呻吟;4. 喊叫;5. 嘶吼;6. 咳嗽;7. 叫喊;8. 唉聲嘆氣;9. 哀嚎;10. 呼嘯;11. 嗷嗷待哺;12. 嘶鳴;13. 高呼;14. 低吟;15. 嗓音嘶啞;16. 嘹亮;17. 咿呀;18. 唧唧喳喳;19. 咕咕;20. 嗚咽
表示聲音的詞語有哪些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聲音 | 聲音 (劉德華2006年發行的專輯)《聲音》是中國香港歌手劉德華于2006年發行的專輯,共收錄了11首歌曲。 2006年12月25日,該專輯獲得香港新城勁爆頒獎禮勁爆創作專輯獎,同時,該專輯中的單曲《張開眼睛》獲得香港新城勁爆頒獎禮勁爆歌曲大獎。 |
聲音笑貌 | 聲音笑貌【解釋】指人的言談、表情等。【出處】《孟子·離婁上》:“恭儉豈可以聲音笑貌為哉。”【示例】局中諸公,性情心術,~,一一如繪。 ◎清·平步清《霞外捃屑》卷四 |
助聽器 | 助聽器 (輔助聽力工具)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正在發聲的物體叫聲源。聲音只是壓力波通過空氣的運動。壓力波振動內耳的小骨頭(聽小骨),這些振動被轉化為微小的電子腦波,它就是我們覺察到的聲音。內耳采用的原理與麥克風捕獲聲波或揚聲器的發音一樣,它是移動的機械部分與氣壓波之間的關系。自然,在聲波音調低、移動緩慢并足夠大時,我們實際上可以“感覺”到氣壓波振動身體。 圖1. 人耳結構示意圖 助聽器是一個小型擴音器,把原本聽不到的聲音加以擴大,再利用聽障者的殘余聽力,使聲音能送到大腦聽覺中樞,而感覺到聲音。主要由傳聲器、放大器、耳機、電源和音量調控五部分組成。助聽器按傳導方式分為氣導助聽器和骨導助聽器;按使用方式分類為盒式、眼鏡式、發夾式、耳背式、耳內式、耳道式、深耳道式助聽器。 圖2. 不同使用方式的助聽器 自從二十世紀初,電子助聽器被啟用以來,助聽器的結構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仍由麥克風、放大器、接收器及電源幾部分構成。但是助聽器各部分的體積逐漸縮小,音質日漸改善,有更多的選擇性控制。 1)麥克風:收集聲音并轉化成電波。 2)放大器:增加電波的強度。 3)接收器:剛好和麥克風相反,把增加的電能再轉回成聲波。 4)電源:小型電池。 5)外殼:保護內部結構。 圖3. 耳掛型助聽器結構圖(圖示:1. 耳機 ,2.接收器 ,3.麥克風,4.音量調節鈕,5.微調電位器 ,6.放大器 ,7.開關,8.電池座) 圖4. 耳內型助聽器結構圖(圖示:1.音量調控器,2.麥克風, 3.放大器,4.微調電位器 5.外殼,6.接收器) 助聽器是幫助提高聽力的儀器,實際上就是一個小型的半導體擴音器,其作用可以使比較弱小的聲音,經放大后傳到耳機,使本來聽力下降的部位借助放大作用而聽到聲音。 目前,有如下幾種類型,但是作用和原理都是一樣的。 (1)從外部結構可分為:盒式、耳背式、耳內式,而耳內式又可分成普通耳內式、耳道式、深耳道式。 (2)從電子原理可分為:模擬助聽器;可編程助聽器、全數碼助聽器、寬動態語言技術助聽器等。 (3)助聽器按傳導方式分為氣導助聽器和骨導助聽器。盒式、耳背式、耳內式都屬于氣導助聽器。 圖5. 幾種助聽器的外觀 盒式助聽器又叫體佩式或口袋式助聽器。外形有如一個小型收音機般大小的長方形盒子,助聽器的麥克風、放大器及電池組裝在其中,外邊由一根長導線連接耳機及耳塞或特制的耳模。通常放在衣服口袋里或特制的小袋中。此類助聽器體積較大,適于老年人及手指活動不方便的人使用。助聽器的傳聲器(麥克風)與接收器(耳機)距離較遠,不易產生聲反饋,因而對其最大輸出限制較小,功率可以做得很大,并可放置多個手動調節旋鈕。其價格低廉,維修方便,使用5號或7號電池,也可使用充電電池。體佩式助聽器還可以做成雙耳收聽助聽器,由于此類助聽器體積較大,隱蔽性差。助聽器采用普通晶體管元件,本底噪聲較高,加之助聽器本身及導線與衣服的摩擦,使聲音易失真,聲音質量降低。同時,耳機導線易損壞,小兒佩戴不安全。 耳內式助聽器是一種微形助聽器,外殼根據病人耳樣定制。放大器、傳音器和接收器全部放在定制的外殼中,能全部放入耳甲腔。外部不需要電線或軟管,較隱蔽和輕便。目前已有中功率、中大功率、大功率耳內式助聽器問世,由于需要根據個人耳甲腔定做,因此價格較高。一般中、青年人選用較多,對頭部易出汗的患者佩戴耳背式助聽器易受潮損壞的,可考慮選擇耳內式助聽器,成長發育期的聾兒因耳廓也在發育,不適合配戴。 深耳道助聽器是目前體積最小,最隱蔽的助聽器。根據使用者的耳道定做,聲音放大性能更接近于正常人。它置于耳道深處,外觀上幾乎看不出來,極大滿足了使用者對自身外觀形象的要求。除具有一般耳道助聽器的優點外,更重要的是,深耳道助聽器放置于耳道內,能充分利用人耳道結構對聲音尤其是高頻部分的自身提升作用,使得聽感更加清晰自然。由于助聽器聲音輸出口離人耳鼓膜很近,助聽器輸出的聲音能立即到達鼓膜,使輸出增益和波形沒有受到衰減,保證了足夠的聲能和音質保真度。使用范圍較窄,僅適用于輕、中度耳聾者,聽力損失在65分貝內效果最佳。兒童耳道未發育成熟不適宜配戴。 耳背式助聽器適用于各類聽力損失者,是目前廣泛使用的一類助聽器。傳音器、放大器、電池及音量調節、接收器等均裝在呈長鉤形的小盒內,外形纖巧,依賴一個彎曲成半圓形的硬塑料耳鉤掛在耳后,外殼可借用皮膚或頭發的顏色加以掩飾,放大后的聲音經耳鉤通過一根塑膠管傳入耳模的聲孔中。分為小功率、中功率、大功率等不同類型,功率大、噪音低、失真小,佩戴方便。缺點是助聽器會因使用者出汗而受潮,加速元器件的老化。 耳道式助聽器適用于輕、中重度耳聾患者,是高精度的個人專用助聽器。其助聽器外殼根據患者耳形專門設計制造,配戴時非常服貼、嚴密、確保了聲音的密閉及使用時配戴舒適;耳道式助聽器體積比耳內助聽器還小、無外接導線,可最大限度地模仿人耳對聲音的傳送過程。因耳道式助聽器置于耳道內,配戴隱蔽,不易為人察覺,滿足了使用者對自身配戴助聽器的形象要求。兒童耳道未發育成熟不適宜配戴;耳道畸形、狹窄及潰瘍患者不宜佩戴。 正常狀態下,我們至少用兩種方式聽聲音:骨導方式與氣導方式。所謂骨導方式是聲音信號振動顱骨,不通過外耳與中耳直接傳輸到內耳去;而氣導方式是指聲音通過外耳、中耳向內耳傳輸。兩種方式中后者占絕對優勢。 通常情況下,我們所說的盒式、耳背式以及耳內式等等都是氣導型助聽器。氣導型助聽器將放大的聲音信號向外耳道內傳輸。骨導助聽器不同。嚴格地說,骨導助聽器最終產生的不是聲音信號而是振動信號。骨導助聽器沒有所謂“耳機”或者耳塞,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能夠產生振動信號的震蕩器。將震蕩器在壓緊在耳后凸起的乳突骨上,震蕩器的震動會引起顱骨的震蕩并將信號越過外耳與中耳——骨導助聽器的優勢正在于此——直接傳遞到內耳。由于具備這樣的優勢,從理論上講,骨導助聽器特別適合傳導性聾患者(也即外耳與中耳出現問題的患者)使用。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骨導助聽器遠沒有想象的那樣有效。原因在于:第一,骨導聽覺方式就遠不如氣導方式有效;第二,骨導助聽器的輸出裝置——震蕩器戴用不僅極不美觀,而且極不舒適,很難被使用者接受。 一般說來,只要能用氣導助聽器就應首先選用氣導助聽器,外耳道畸形或外、中耳感染后反復流膿不止,無法戴用耳塞、耳模或耳內式助聽器等情況的患者,可考慮使用骨導助聽器。 目前市場上的助聽器分盒式、耳背式、耳內式和耳道式幾種類型。 1)盒式助聽器又叫袖珍式或口袋式,比火柴盒稍大,機身與耳機有導線相接,使用時耳機插在外耳道,盒子放胸前衣袋里。其優點是干擾較小,功率較大,使用方便,容易調節,使用時間也長,價格較低,可滿足耳聾程度較重的人的需要。然而這種助聽器盒放在衣袋里會產生摩擦聲,影響語言辨別,配戴時很顯眼,所以有時會覺得不方便。 2)耳背式助聽器外形為3~4厘米長彎鉤形,放在耳郭背后,通過一個羊角形耳鉤和塑料管把聲音送入耳道。它的優點是無導線,體積小巧,較隱蔽,干擾小,可裝上感應線圈增加聽電話的功能。不足之處是需專門配制一個耳模,初用時不太習慣以及調節不太方便等。 3)耳內式和耳道式助聽器屬于小型助聽器,具有微小、隱蔽、無導線、無需另做耳模、聽聲效果好、可提高聽力等優點;但調節不方便,價格昂貴,需按每人的耳道和耳甲腔來定制。由于功率較小,只適用于中度耳聾,對重度及極重度耳聾者不適宜。 選配助聽器時最好去醫院,對聽力做一次全面檢查,用電測聽等儀器準確地評價出耳聾的程度,再選助聽器,如果當地沒有相應條件的醫院,聽力損失程度與助聽器功率的選配可按口語試驗來估計。例如,聽不到耳語聲的人聽力損失30~40分貝,聽不到低小聲的人聽力損失約40~50分貝,此時宜選購低功率及中功率助聽器;聽不到普通講話聲的人聽力損失約50~60分貝,聽不到高聲講話的人聽力損失60~70分貝,可選配中功率及大功率型助聽器;聽不到大聲喊叫聲的人,聽力損失70~80分貝,選用中、大功率助聽器;全力喊叫聲聽不到的人聽力損失約約80~90分貝或更高,可選配大功率及特大功率助聽器。 兒童“失聰”往往分為可治愈性和不可治愈性兩種情況。可治愈性耳聾,如中耳炎、耳耵聹栓塞等,只需打消炎針或清洗耳道即可轉好,如果硬配助聽器,助聽器放大的聲音,反而會對孩子聽力造成損傷。 佩戴助聽器前一定要明確診斷。因為兒童表達能力較弱,檢查起來不容易配合,加上兒童聽力有時有一定波動性,一次檢查不能輕易下結論。家長要帶孩子多做幾次檢查,在正規醫院至少做兩次相關檢查后,才能決定是否為孩子配助聽器。佩戴助聽器時,也不要只考慮美觀,覺得孩子戴大一些的助聽器不好看。其實,選配不適合的助聽器才會影響孩子聽力和發音。佩戴助聽器1~2個月后,一定要去醫院再進行聽力測試,以便及時調整。戴上助聽器后孩子從無聲世界到能聽見聲音,有個慢慢適應的過程,家長應堅持對孩子進行語言訓練,但不要急于求成,經過訓練,孩子一般在佩戴3~4個月后開始學說話。 [1] 馬小玲,劉訓,張思幸. 國內助聽器的現狀調研與發展分析[J].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23(1):39-42 [2] 王媛,王碩,董瑞娟.人工耳蝸植入者使用音調信息識別聲調能力的評價[J]. 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J]. 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4,28(19):1461-1464 [3] 敖麗穎,劉勇智. 人工聽覺植入裝置的發展[J]. 內蒙古醫學雜志,2014,46(5):56-580 [4] 陳克光,戴培東,楊琳.人工中耳研究進展[J].生物醫學工程學進展,2014,35(1):23-27 [5] 張戌寶,現代助聽器的降噪技術(單麥克風類)和性能. 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4,22(5):514-517 |
助聽器 | 助聽器 (輔助聽力工具)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正在發聲的物體叫聲源。聲音只是壓力波通過空氣的運動。壓力波振動內耳的小骨頭(聽小骨),這些振動被轉化為微小的電子腦波,它就是我們覺察到的聲音。內耳采用的原理與麥克風捕獲聲波或揚聲器的發音一樣,它是移動的機械部分與氣壓波之間的關系。自然,在聲波音調低、移動緩慢并足夠大時,我們實際上可以“感覺”到氣壓波振動身體。 圖1. 人耳結構示意圖 助聽器是一個小型擴音器,把原本聽不到的聲音加以擴大,再利用聽障者的殘余聽力,使聲音能送到大腦聽覺中樞,而感覺到聲音。主要由傳聲器、放大器、耳機、電源和音量調控五部分組成。助聽器按傳導方式分為氣導助聽器和骨導助聽器;按使用方式分類為盒式、眼鏡式、發夾式、耳背式、耳內式、耳道式、深耳道式助聽器。 圖2. 不同使用方式的助聽器 自從二十世紀初,電子助聽器被啟用以來,助聽器的結構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仍由麥克風、放大器、接收器及電源幾部分構成。但是助聽器各部分的體積逐漸縮小,音質日漸改善,有更多的選擇性控制。 1)麥克風:收集聲音并轉化成電波。 2)放大器:增加電波的強度。 3)接收器:剛好和麥克風相反,把增加的電能再轉回成聲波。 4)電源:小型電池。 5)外殼:保護內部結構。 圖3. 耳掛型助聽器結構圖(圖示:1. 耳機 ,2.接收器 ,3.麥克風,4.音量調節鈕,5.微調電位器 ,6.放大器 ,7.開關,8.電池座) 圖4. 耳內型助聽器結構圖(圖示:1.音量調控器,2.麥克風, 3.放大器,4.微調電位器 5.外殼,6.接收器) 助聽器是幫助提高聽力的儀器,實際上就是一個小型的半導體擴音器,其作用可以使比較弱小的聲音,經放大后傳到耳機,使本來聽力下降的部位借助放大作用而聽到聲音。 目前,有如下幾種類型,但是作用和原理都是一樣的。 (1)從外部結構可分為:盒式、耳背式、耳內式,而耳內式又可分成普通耳內式、耳道式、深耳道式。 (2)從電子原理可分為:模擬助聽器;可編程助聽器、全數碼助聽器、寬動態語言技術助聽器等。 (3)助聽器按傳導方式分為氣導助聽器和骨導助聽器。盒式、耳背式、耳內式都屬于氣導助聽器。 圖5. 幾種助聽器的外觀 盒式助聽器又叫體佩式或口袋式助聽器。外形有如一個小型收音機般大小的長方形盒子,助聽器的麥克風、放大器及電池組裝在其中,外邊由一根長導線連接耳機及耳塞或特制的耳模。通常放在衣服口袋里或特制的小袋中。此類助聽器體積較大,適于老年人及手指活動不方便的人使用。助聽器的傳聲器(麥克風)與接收器(耳機)距離較遠,不易產生聲反饋,因而對其最大輸出限制較小,功率可以做得很大,并可放置多個手動調節旋鈕。其價格低廉,維修方便,使用5號或7號電池,也可使用充電電池。體佩式助聽器還可以做成雙耳收聽助聽器,由于此類助聽器體積較大,隱蔽性差。助聽器采用普通晶體管元件,本底噪聲較高,加之助聽器本身及導線與衣服的摩擦,使聲音易失真,聲音質量降低。同時,耳機導線易損壞,小兒佩戴不安全。 耳內式助聽器是一種微形助聽器,外殼根據病人耳樣定制。放大器、傳音器和接收器全部放在定制的外殼中,能全部放入耳甲腔。外部不需要電線或軟管,較隱蔽和輕便。目前已有中功率、中大功率、大功率耳內式助聽器問世,由于需要根據個人耳甲腔定做,因此價格較高。一般中、青年人選用較多,對頭部易出汗的患者佩戴耳背式助聽器易受潮損壞的,可考慮選擇耳內式助聽器,成長發育期的聾兒因耳廓也在發育,不適合配戴。 深耳道助聽器是目前體積最小,最隱蔽的助聽器。根據使用者的耳道定做,聲音放大性能更接近于正常人。它置于耳道深處,外觀上幾乎看不出來,極大滿足了使用者對自身外觀形象的要求。除具有一般耳道助聽器的優點外,更重要的是,深耳道助聽器放置于耳道內,能充分利用人耳道結構對聲音尤其是高頻部分的自身提升作用,使得聽感更加清晰自然。由于助聽器聲音輸出口離人耳鼓膜很近,助聽器輸出的聲音能立即到達鼓膜,使輸出增益和波形沒有受到衰減,保證了足夠的聲能和音質保真度。使用范圍較窄,僅適用于輕、中度耳聾者,聽力損失在65分貝內效果最佳。兒童耳道未發育成熟不適宜配戴。 耳背式助聽器適用于各類聽力損失者,是目前廣泛使用的一類助聽器。傳音器、放大器、電池及音量調節、接收器等均裝在呈長鉤形的小盒內,外形纖巧,依賴一個彎曲成半圓形的硬塑料耳鉤掛在耳后,外殼可借用皮膚或頭發的顏色加以掩飾,放大后的聲音經耳鉤通過一根塑膠管傳入耳模的聲孔中。分為小功率、中功率、大功率等不同類型,功率大、噪音低、失真小,佩戴方便。缺點是助聽器會因使用者出汗而受潮,加速元器件的老化。 耳道式助聽器適用于輕、中重度耳聾患者,是高精度的個人專用助聽器。其助聽器外殼根據患者耳形專門設計制造,配戴時非常服貼、嚴密、確保了聲音的密閉及使用時配戴舒適;耳道式助聽器體積比耳內助聽器還小、無外接導線,可最大限度地模仿人耳對聲音的傳送過程。因耳道式助聽器置于耳道內,配戴隱蔽,不易為人察覺,滿足了使用者對自身配戴助聽器的形象要求。兒童耳道未發育成熟不適宜配戴;耳道畸形、狹窄及潰瘍患者不宜佩戴。 正常狀態下,我們至少用兩種方式聽聲音:骨導方式與氣導方式。所謂骨導方式是聲音信號振動顱骨,不通過外耳與中耳直接傳輸到內耳去;而氣導方式是指聲音通過外耳、中耳向內耳傳輸。兩種方式中后者占絕對優勢。 通常情況下,我們所說的盒式、耳背式以及耳內式等等都是氣導型助聽器。氣導型助聽器將放大的聲音信號向外耳道內傳輸。骨導助聽器不同。嚴格地說,骨導助聽器最終產生的不是聲音信號而是振動信號。骨導助聽器沒有所謂“耳機”或者耳塞,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能夠產生振動信號的震蕩器。將震蕩器在壓緊在耳后凸起的乳突骨上,震蕩器的震動會引起顱骨的震蕩并將信號越過外耳與中耳——骨導助聽器的優勢正在于此——直接傳遞到內耳。由于具備這樣的優勢,從理論上講,骨導助聽器特別適合傳導性聾患者(也即外耳與中耳出現問題的患者)使用。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骨導助聽器遠沒有想象的那樣有效。原因在于:第一,骨導聽覺方式就遠不如氣導方式有效;第二,骨導助聽器的輸出裝置——震蕩器戴用不僅極不美觀,而且極不舒適,很難被使用者接受。 一般說來,只要能用氣導助聽器就應首先選用氣導助聽器,外耳道畸形或外、中耳感染后反復流膿不止,無法戴用耳塞、耳模或耳內式助聽器等情況的患者,可考慮使用骨導助聽器。 目前市場上的助聽器分盒式、耳背式、耳內式和耳道式幾種類型。 1)盒式助聽器又叫袖珍式或口袋式,比火柴盒稍大,機身與耳機有導線相接,使用時耳機插在外耳道,盒子放胸前衣袋里。其優點是干擾較小,功率較大,使用方便,容易調節,使用時間也長,價格較低,可滿足耳聾程度較重的人的需要。然而這種助聽器盒放在衣袋里會產生摩擦聲,影響語言辨別,配戴時很顯眼,所以有時會覺得不方便。 2)耳背式助聽器外形為3~4厘米長彎鉤形,放在耳郭背后,通過一個羊角形耳鉤和塑料管把聲音送入耳道。它的優點是無導線,體積小巧,較隱蔽,干擾小,可裝上感應線圈增加聽電話的功能。不足之處是需專門配制一個耳模,初用時不太習慣以及調節不太方便等。 3)耳內式和耳道式助聽器屬于小型助聽器,具有微小、隱蔽、無導線、無需另做耳模、聽聲效果好、可提高聽力等優點;但調節不方便,價格昂貴,需按每人的耳道和耳甲腔來定制。由于功率較小,只適用于中度耳聾,對重度及極重度耳聾者不適宜。 選配助聽器時最好去醫院,對聽力做一次全面檢查,用電測聽等儀器準確地評價出耳聾的程度,再選助聽器,如果當地沒有相應條件的醫院,聽力損失程度與助聽器功率的選配可按口語試驗來估計。例如,聽不到耳語聲的人聽力損失30~40分貝,聽不到低小聲的人聽力損失約40~50分貝,此時宜選購低功率及中功率助聽器;聽不到普通講話聲的人聽力損失約50~60分貝,聽不到高聲講話的人聽力損失60~70分貝,可選配中功率及大功率型助聽器;聽不到大聲喊叫聲的人,聽力損失70~80分貝,選用中、大功率助聽器;全力喊叫聲聽不到的人聽力損失約約80~90分貝或更高,可選配大功率及特大功率助聽器。 兒童“失聰”往往分為可治愈性和不可治愈性兩種情況。可治愈性耳聾,如中耳炎、耳耵聹栓塞等,只需打消炎針或清洗耳道即可轉好,如果硬配助聽器,助聽器放大的聲音,反而會對孩子聽力造成損傷。 佩戴助聽器前一定要明確診斷。因為兒童表達能力較弱,檢查起來不容易配合,加上兒童聽力有時有一定波動性,一次檢查不能輕易下結論。家長要帶孩子多做幾次檢查,在正規醫院至少做兩次相關檢查后,才能決定是否為孩子配助聽器。佩戴助聽器時,也不要只考慮美觀,覺得孩子戴大一些的助聽器不好看。其實,選配不適合的助聽器才會影響孩子聽力和發音。佩戴助聽器1~2個月后,一定要去醫院再進行聽力測試,以便及時調整。戴上助聽器后孩子從無聲世界到能聽見聲音,有個慢慢適應的過程,家長應堅持對孩子進行語言訓練,但不要急于求成,經過訓練,孩子一般在佩戴3~4個月后開始學說話。 [1] 馬小玲,劉訓,張思幸. 國內助聽器的現狀調研與發展分析[J].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23(1):39-42 [2] 王媛,王碩,董瑞娟.人工耳蝸植入者使用音調信息識別聲調能力的評價[J]. 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J]. 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4,28(19):1461-1464 [3] 敖麗穎,劉勇智. 人工聽覺植入裝置的發展[J]. 內蒙古醫學雜志,2014,46(5):56-580 [4] 陳克光,戴培東,楊琳.人工中耳研究進展[J].生物醫學工程學進展,2014,35(1):23-27 [5] 張戌寶,現代助聽器的降噪技術(單麥克風類)和性能. 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4,22(5):514-517 |
共鳴 | 共鳴 (物理學名詞)物體因共振而發聲的現象,例如兩個頻率相同的音叉靠近,其中一個振動發聲時,另一個也會發聲。 我們知道,正像水波是水的波動一樣,聲波是空氣的波動;更明確地說,它是空氣一疏一密的變化;以一定的速度從聲源向四面八方傳播出去。每秒鐘疏密變化的次數叫做“頻率”。相鄰的兩個密部或疏部之間的距離叫做“波長”。聲音的頻率越高,或者說波長越短,聽起來音調就越高。 一般地說,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引起的。例如打鼓的時候,鼓皮一上一下地振動,于是在空氣中引起聲音。不同物體振動產生不同的頻率的聲音。比如大鼓和小鼓的聲音,頻率就不一樣。 有趣的是:兩個發聲頻率相同的物體,如果彼此相隔不遠,那么使其中一個發聲,另一個也就有可能跟著發聲,這種現象就叫“共鳴”。 我們周圍是一個聲音的世界,無時無刻不存在各種波長的聲音:人和動物的聲音,風和流水的聲音,機器和車子的聲音。在這許多的聲音里,總有可以引起各種容器共鳴的聲音。微弱的聲音經過共鳴以后就被加強了。一般總是同時有多種波長的聲音在那里面發生共鳴。這就是我們挨近熱水瓶等容器口上所聽見的嗡嗡聲。由于空氣柱短,引起共鳴的聲音的波長也短,因此,一個小瓶子發出的嗡嗡聲比熱水瓶發出的尖銳。 如果容器有所破損,使原有的空氣柱的完整性遭到某種破壞,那么,共鳴的聲音也會有所變化。因此,人們往往通過聆聽嗡嗡聲來檢查熱水瓶是否有所破損,是否保溫效果好。 共鳴 (漢語詞語)發聲器件的頻率如果與外來聲音的頻率相同時(即音調相同),則它將由于共振的作用而發聲,這種聲學中的共振現象叫作“共鳴”。 |
共鳴 | 共鳴 (物理學名詞)物體因共振而發聲的現象,例如兩個頻率相同的音叉靠近,其中一個振動發聲時,另一個也會發聲。 我們知道,正像水波是水的波動一樣,聲波是空氣的波動;更明確地說,它是空氣一疏一密的變化;以一定的速度從聲源向四面八方傳播出去。每秒鐘疏密變化的次數叫做“頻率”。相鄰的兩個密部或疏部之間的距離叫做“波長”。聲音的頻率越高,或者說波長越短,聽起來音調就越高。 一般地說,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引起的。例如打鼓的時候,鼓皮一上一下地振動,于是在空氣中引起聲音。不同物體振動產生不同的頻率的聲音。比如大鼓和小鼓的聲音,頻率就不一樣。 有趣的是:兩個發聲頻率相同的物體,如果彼此相隔不遠,那么使其中一個發聲,另一個也就有可能跟著發聲,這種現象就叫“共鳴”。 我們周圍是一個聲音的世界,無時無刻不存在各種波長的聲音:人和動物的聲音,風和流水的聲音,機器和車子的聲音。在這許多的聲音里,總有可以引起各種容器共鳴的聲音。微弱的聲音經過共鳴以后就被加強了。一般總是同時有多種波長的聲音在那里面發生共鳴。這就是我們挨近熱水瓶等容器口上所聽見的嗡嗡聲。由于空氣柱短,引起共鳴的聲音的波長也短,因此,一個小瓶子發出的嗡嗡聲比熱水瓶發出的尖銳。 如果容器有所破損,使原有的空氣柱的完整性遭到某種破壞,那么,共鳴的聲音也會有所變化。因此,人們往往通過聆聽嗡嗡聲來檢查熱水瓶是否有所破損,是否保溫效果好。 共鳴 (漢語詞語)發聲器件的頻率如果與外來聲音的頻率相同時(即音調相同),則它將由于共振的作用而發聲,這種聲學中的共振現象叫作“共鳴”。 |
錄音 | 錄音 錄音即是將聲音信號記錄在媒質上的過程。將媒質上記錄的信號重放出聲音來的過程稱為放音。錄音和放音兩過程合稱錄放音。常見的有唱片錄放音,磁帶錄放音和光學錄放音。就錄放音制式而言,有單聲道和立體聲錄放音之分。單聲道錄放音過程包括傳聲器拾音、放大、錄音,再由單個放大器和揚聲器系統重放。雙聲道立體聲錄放音是基于人的雙耳定位效應和雙聲源聽音效應,由雙聲道系統完成記錄和重放聲音的過程。 |
聲調 | 聲調 在現代漢語語音學中,聲調是指漢語音節中所固有的,可以區別意義的聲音的高低和升降。音樂中的音階也是由音高決定的,可以用音階來模擬,學習聲調也可以借助于自己的音樂感。但要注意聲調的音高是相對的,不是絕對;聲調的升降變化是滑動的,不像從一個音階到另一個音階那樣跳躍式地移動。聲調的高低通常用五度標記法:立一豎標,中分5度,最低為1,最高為5。普通話有四個聲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 |
音品 | 音品 音品 聲音的三個主要的主觀屬性(即響度、音調、音品)之一。表示人耳對聲音音質的感覺,又稱音色。一定頻率的純音不存在音色問題,音品是復音主觀屬性的反映。各種樂器,奏同樣的曲子,即使響度和音調相同,聽起來還是不一樣。音品由發聲體的本質決定。胡琴的聲音柔韌,笛子的聲音清脆,小提琴的聲音優美,小號的聲音激昂,就是由于它們的音品不同。所以音品是在聽覺上區別具有同樣響度和音調的兩個聲音所不同的特征,聲音的音品主要由其諧音的多寡、各諧音的特性(如頻率分布、相對強度等)所決定。樂音中泛音越多,聽起來就越好聽。低音豐富,給人們以深沉有力的感覺,高音豐富給人們以活潑愉快的感覺。每個人的聲音都有獨特的音品,所以我們能從電話、廣播的聲音中辨認出是哪位熟人。 |
錄音 | 錄音 錄音即是將聲音信號記錄在媒質上的過程。將媒質上記錄的信號重放出聲音來的過程稱為放音。錄音和放音兩過程合稱錄放音。常見的有唱片錄放音,磁帶錄放音和光學錄放音。就錄放音制式而言,有單聲道和立體聲錄放音之分。單聲道錄放音過程包括傳聲器拾音、放大、錄音,再由單個放大器和揚聲器系統重放。雙聲道立體聲錄放音是基于人的雙耳定位效應和雙聲源聽音效應,由雙聲道系統完成記錄和重放聲音的過程。 |
噪音 | 噪音 (基礎含義)① 音高和音強變化混亂、聽起來不諧和的聲音。是由發音體不規則的振動產生的(區別于【樂音】),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噪聲是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② 同【噪聲】在一定環境中不應有而有的聲音。泛指嘈雜、刺耳的聲音。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凡是妨礙到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屬于噪聲。噪聲是一類引起人煩躁、或音量過強而危害人體健康的聲音。噪聲污染主要來源于交通運輸、車輛鳴笛、工業噪音、建筑施工、社會噪音如音樂廳、高音喇叭、早市和人的大聲說話等。 |
大音希聲 | 大音希聲【解釋】指最大最美的聲音乃無聲之音。【出處】《老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王弼注:“聽之不聞名曰希,不可得聞之音也。有聲則有分,有分則不宮而商矣。分則不能統眾,故有聲者非大音也。” |
金聲 | 金聲 (明末抗清義軍首領)金聲(1589—1645年),一名子駿,字正希,號赤壁,徽州休寧甌山人(今休寧縣萬安鎮徽光鄉甌山)。明末抗清義軍首領。清軍攻陷南京,金聲同門生江天一(徽州歙縣人)率眾在徽州起兵抗清,應者甚眾。隆武元年(1645年)八月,清軍分三路圍攻徽州,他與江天一等,依憑叢山關險隘,固守績溪,清兵久攻不克,后因黃澍出賣,失陷。拒降清,臨刑前遙拜明孝陵后端坐飲刃,時年56歲,同時殉國的還有門生江天一、其弟及總兵范云龍。金聲治學嚴謹,道德文章,備受后人推崇。遺著有《金太史文章》、《尚志堂集》等。 概述圖片來源:金聲像取自安徽省立圖書館編《安徽先賢像》 金聲 (詞語釋義)金聲,漢語詞匯。 拼音:jīn shēng 釋義:1、指鉦聲。2、指鐘聲。3、指金石聲。4、對人聲音的美稱。5、恭敬的聲音。6、比喻美好的聲譽等等 |
起音 | 起音 (樂理名詞)發聲練習開始的時候,必然會遇到如何起第一個音的問題,我們稱它為歌唱時的“起音”或“起聲”。歌唱的起聲可分為激起聲、軟起聲、舒起聲。 英文名稱:Attack用在音色上,是指聲音在發聲瞬間的特性。例如所謂Attack較強的樂器音色,表示在一彈奏該樂器的瞬間,音量會較快沖到最高點,例如鋼琴、鐵琴。而Attack較弱的樂器,則是彈奏時,會較慢到達最高音量,例如弦樂器。在音源機、合成器當中,通常會提供可調整Attack特性的參數,一般常見者為Attack Time(起音時間)。若Attack Time的值越大,表示該音色從一彈奏(壓下琴鍵)到音量最大之間的時間會較長,聲音聽起來就好像慢慢起來的感覺;而Attack值越小,表示從彈奏(壓下琴鍵)到音量最大之間的時間會較短,聲音聽起來就比較鏗鏘。 |
音頻 | 音頻 音頻是個專業術語,音頻一詞已用作一般性描述音頻范圍內和聲音有關的設備及其作用。人類能夠聽到的所有聲音都稱之為音頻,它可能包括噪音等。聲音被錄制下來以后,無論是說話聲、歌聲、樂器都可以通過數字音樂軟件處理,或是把它制作成CD,這時候所有的聲音沒有改變,因為CD本來就是音頻文件的一種類型。而音頻只是儲存在計算機里的聲音。如果有計算機再加上相應的音頻卡——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聲卡,我們可以把所有的聲音錄制下來,聲音的聲學特性如音的高低等都可以用計算機硬盤文件的方式儲存下來。 |
聽覺 | 聽覺 聽覺器官在聲波的作用下產生的對聲音特性的感覺。其適宜刺激物是聲波。聲波是由物體的振動所激起的空氣的周期性壓縮和稀疏。聽覺器官是耳。耳分為外耳、中耳和內耳三部分。聽感受器是內耳蝸管里基底膜上由聽覺細胞組成的科蒂氏器官。物體發出的聲音通過空氣的傳播,經外耳、中耳和內耳的傳導系統,引起耳蝸內淋巴液和基底膜纖維的振動,并由此激起聽覺細胞的興奮,產生神經沖動。沖動沿著聽覺神經傳到丘腦后內側膝狀體,交換神經元后進入大腦皮層聽區(顳上回),產生聽覺。聲波有頻率、振幅和波形的特性,由此決定聽覺的音高(音調)、音響(音強)和音色(音質)三種不同的效應。人類聽覺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聽感覺閾限有一個很寬的動態范圍。就聲波的振動頻率這個參數而言,人能聽到的純音為16赫到2萬赫之間。對聲波振幅(音強)的感覺,最低可為0分貝,最高可達到120分貝。聽覺閾限的個體差異較大,受年齡、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音樂聽覺比較靈敏的人,能在鋼琴的兩個相鄰鍵之間分辨出20~30個中間音來。人和動物根據物體的聲音及其變化,可以辨別發聲物體的性質及其方向和距離等。 |
聽覺 | 聽覺 聽覺器官在聲波的作用下產生的對聲音特性的感覺。其適宜刺激物是聲波。聲波是由物體的振動所激起的空氣的周期性壓縮和稀疏。聽覺器官是耳。耳分為外耳、中耳和內耳三部分。聽感受器是內耳蝸管里基底膜上由聽覺細胞組成的科蒂氏器官。物體發出的聲音通過空氣的傳播,經外耳、中耳和內耳的傳導系統,引起耳蝸內淋巴液和基底膜纖維的振動,并由此激起聽覺細胞的興奮,產生神經沖動。沖動沿著聽覺神經傳到丘腦后內側膝狀體,交換神經元后進入大腦皮層聽區(顳上回),產生聽覺。聲波有頻率、振幅和波形的特性,由此決定聽覺的音高(音調)、音響(音強)和音色(音質)三種不同的效應。人類聽覺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聽感覺閾限有一個很寬的動態范圍。就聲波的振動頻率這個參數而言,人能聽到的純音為16赫到2萬赫之間。對聲波振幅(音強)的感覺,最低可為0分貝,最高可達到120分貝。聽覺閾限的個體差異較大,受年齡、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音樂聽覺比較靈敏的人,能在鋼琴的兩個相鄰鍵之間分辨出20~30個中間音來。人和動物根據物體的聲音及其變化,可以辨別發聲物體的性質及其方向和距離等。 |
美聲 | 美聲 (一種聲樂技巧的歌劇唱法)美聲,按字義講,“Bel canto”即優美的歌唱,并兼有美麗的歌曲的含義。它不僅是一種發聲方法,還代表著一種演唱風格,一種聲樂學派,因之通常又可譯作美聲唱法、美聲學派。 美聲歌唱不同于其他歌唱方法的特點之一,是它采用了比其他唱法的喉頭位置較低的發聲方法,因而產生了一種明亮、豐滿、松弛、圓潤,而又具有一種金屬色彩的、富于共鳴的音質;其次是它注重句法連貫,聲音靈活,剛柔兼備,以柔為主的演唱風格。 美聲 (漢語詞匯)美聲,漢語詞匯。 拼音:měi shēng 釋義:1、美妙的聲音。2、良好的聲名。 |
美聲 | 美聲 (一種聲樂技巧的歌劇唱法)美聲,按字義講,“Bel canto”即優美的歌唱,并兼有美麗的歌曲的含義。它不僅是一種發聲方法,還代表著一種演唱風格,一種聲樂學派,因之通常又可譯作美聲唱法、美聲學派。 美聲歌唱不同于其他歌唱方法的特點之一,是它采用了比其他唱法的喉頭位置較低的發聲方法,因而產生了一種明亮、豐滿、松弛、圓潤,而又具有一種金屬色彩的、富于共鳴的音質;其次是它注重句法連貫,聲音靈活,剛柔兼備,以柔為主的演唱風格。 美聲 (漢語詞匯)美聲,漢語詞匯。 拼音:měi shēng 釋義:1、美妙的聲音。2、良好的聲名。 |
音頻 | 音頻 音頻是個專業術語,音頻一詞已用作一般性描述音頻范圍內和聲音有關的設備及其作用。人類能夠聽到的所有聲音都稱之為音頻,它可能包括噪音等。聲音被錄制下來以后,無論是說話聲、歌聲、樂器都可以通過數字音樂軟件處理,或是把它制作成CD,這時候所有的聲音沒有改變,因為CD本來就是音頻文件的一種類型。而音頻只是儲存在計算機里的聲音。如果有計算機再加上相應的音頻卡——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聲卡,我們可以把所有的聲音錄制下來,聲音的聲學特性如音的高低等都可以用計算機硬盤文件的方式儲存下來。 |
金聲 | 金聲 (明末抗清義軍首領)金聲(1589—1645年),一名子駿,字正希,號赤壁,徽州休寧甌山人(今休寧縣萬安鎮徽光鄉甌山)。明末抗清義軍首領。清軍攻陷南京,金聲同門生江天一(徽州歙縣人)率眾在徽州起兵抗清,應者甚眾。隆武元年(1645年)八月,清軍分三路圍攻徽州,他與江天一等,依憑叢山關險隘,固守績溪,清兵久攻不克,后因黃澍出賣,失陷。拒降清,臨刑前遙拜明孝陵后端坐飲刃,時年56歲,同時殉國的還有門生江天一、其弟及總兵范云龍。金聲治學嚴謹,道德文章,備受后人推崇。遺著有《金太史文章》、《尚志堂集》等。 概述圖片來源:金聲像取自安徽省立圖書館編《安徽先賢像》 金聲 (詞語釋義)金聲,漢語詞匯。 拼音:jīn shēng 釋義:1、指鉦聲。2、指鐘聲。3、指金石聲。4、對人聲音的美稱。5、恭敬的聲音。6、比喻美好的聲譽等等 |
變聲 | 變聲 變聲:漢語詞語 變聲:2015年中國拍攝電影 變聲 (漢語詞語)變聲,是成長的一個必然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聲音都要由童音變為成人的聲音。變聲從12-13歲開始,到16-17歲結束。食物和環境也有一定的影響,易致變聲的個體改變。 |
發音器官 | 發音器官 人體參與發音活動的器官。根據這些器官在發音過程中的作用,可分為呼吸器官、發聲器官、吐字器官和共鳴器官。呼吸器官包括肺、膈肌和胸廓,它們為發音提供所需的空氣動力。發聲器官包括喉頭和聲帶,其作用是在空氣動力推動下,發出可供吐字器官和共鳴器官加工的聲音。吐字器官包括唇、齒、舌、軟腭、硬腭等,它們對發聲器官產生的聲音進行加工,形成具有意義的語音。共鳴器官由口腔、咽腔、鼻腔和胸腔構成,它們對形成語音、擴大音量和豐富音色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發音器官是由生理作用各不相同的人體器官構成,當這些器官參與發音活動時,它們被稱作發音器官,形成一個具有社會功能的獨特系統。除了上述各器官,耳在發音過程中具有不可少的監視和調整發音動作的特殊作用。因此,有的語言學家認為人耳也應被看作是發音器官。 |
合聲 | 合聲 合聲,讀音hé shēnɡ,漢語詞語,謂聲音符合節奏,表示演唱者的聲率與伴奏的音律匹配程度。 |
假聲 | 假聲 所謂“假聲”是指演唱時通過有意識的控制而只使部分聲帶發生振動所發出來的聲音,這種聲音比由整個聲帶都振動的“真聲”要高要弱,而且音色有一種晶亮透明的感覺。 |
朗朗 | 朗朗 ◎朗朗lǎnglǎng 注:書聲朗朗來源于成語書聲瑯瑯的誤用,瑯瑯原特指金石撞擊聲和讀書聲,誤用后更不合適形容歌聲,況且古代如用朗吟、朗詠,差別甚大,雖古無歌,吟詠代之,但與今之歌相差甚遠,據考,詠、吟為有節奏的誦讀,所以與朗讀同意,修飾歌聲并不準確。 1、明亮貌。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時人目 夏侯太初 朗朗如日月之入懷。” 唐 張籍 《關山月》詩:“秋月朗朗關山上,山中行人馬蹄響。” 清 龔自珍 《宥情》:“異哉!其心朗朗乎無滓,可以逸塵埃而登青天。” 袁鷹 《十月長安街》詩:“曈曈紅日,朗朗乾坤,萬里長空,寬廣大道。” 2、形容聲音清晰響亮。 唐 韓愈 《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吳郎中》詩:“朗朗聞街鼓,晨起似朝時。” 《醒世恒言·馬當神風送滕王閣》:“惟有 王勃 端坐船上,毫無懼色,朗朗讀書。” 《紅樓夢》第八二回:“ 寳玉 把這章先朗朗的念了一遍。” 茅盾 《子夜》四:“那位青年的聲音朗朗地在紛呶的詛罵中響了起來。” 3、清晰貌。 陳衍 《元詩紀事·陳有定》:“ 閩 部疏 建寧 行都司,是 元 陳平章 有定 開府。極宏麗,初以鼓樓為門,今移入二百步許,猶朗朗可觀。” 艾蕪 《山野》第二部十:“樹梢樹身先前清疏有致,朗朗可望的,現已抹起一些煙霧,顯得迷蒙了。” 4、明白,了解。 清 周亮工 《書戚三郎事》:“ 戚 心獨朗朗,念虔事帝,得死楹下足矣。” 5、高峻貌。 唐 張說 《同皇太子過荷恩寺》詩:“朗朗神居峻,軒軒瑞像威。” 象 (讀書的聲音) the sound of reading aloud |
樂音 | 樂音 (音樂術語)發音物體有規律地振動而產生的具有固定音高的音稱樂音。如鋼琴、小提琴、二胡等都是能發出樂音的樂器。樂音是音樂中所使用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材料,音樂中的旋律、和聲等均由樂音構成。 從聲學的分析角度,樂音有三個主要特征:即響度(又稱音強),音調(又稱音高)和音色,稱為樂音三要素。 在音樂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即樂音)的總和稱樂音體系。按現在通用的十二平均律,從最低音(每秒振動16次左右)到最高音(每秒振動4186次),整個樂音體系中約有97個音。樂音體系中的音,按照上行(xíng)即從低到高或下行(由高到低)的次序排列起來的音叫做音列。我們在鋼琴上可以明顯地看出樂音體系中所使用的音和音列。現代標準的鋼琴是音域最寬的樂器,有88個鍵,能奏出88個音高不同的樂音,也就是說鋼琴有88個音高各不相同的音。除此之外的音很少用在音樂中。 樂音與噪音: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看不見又摸不到的音到底是什么呢?音是一種物理現像。它是由于物體受到振動,而產生波,再由空氣傳到您的耳朵里,通過大腦反饋,您聽到的就是音。物體的大小、薄厚與振動的強弱不同,所產生音的高低也就不同,這樣就形成了高音、低音、強音、弱音。音大體又分為樂音與噪音兩種。 樂音(musical tone):振動起來是有規律的、單純的,并有準確的高度(也叫音高)的音,我們稱它為樂音。 噪音(noise):沒有一定高度的音。它的振動即無規律又雜亂無章的音,我們稱它為噪音。如使用不慎,很多人會將打擊樂器與噪音畫上等號。 以上是物理學的角度上分的樂音與噪音的區別,除此之外,還有在環境的角度上的樂音與噪音。 在環境的角度上看,凡是讓人在生活,工作等過程中感覺到心情舒暢,內心愉快等積極感的聲音都可以稱之為樂音。反之,讓人感到厭惡,煩躁等消極感的聲音則為噪音。 舉個簡單的例子:中午我在睡覺,才睡著,鄰居家的小孩就開始大聲彈鋼琴。鋼琴曲很動聽,鄰居的小孩很喜歡,鋼琴曲讓他心情快樂,對他而言是樂音。但是,動聽的鋼琴曲打擾了我,讓我困倦,厭惡,所以對我而言就是噪音。可見,樂音與噪音是相對的概念。 而音的性質可以分為:高與低、強與弱、長與短,還有音色等幾種。由于音的性質有這么多的不同,所以才會產生出不同的樂音來。使我們可以聽到各式各樣的旋律。 聲音的基本要素:聲音的基本要素包括了音調、響度與音色。 |
音調 | 音調 聲音頻率的高低叫做音調(Pitch),是聲音的三個主要的主觀屬性,即音量(響度)、音調、音色(也稱音品) 之一。表示人的聽覺分辨一個聲音的調子高低的程度。音調主要由聲音的頻率決定,同時也與聲音強度有關。對一定強度的純音,音調隨頻率的升降而升降;對一定頻率的純音、低頻純音的音調隨聲強增加而下降,高頻純音的音調卻隨強度增加而上升。 |
音聲 | 音聲 音聲:人們為了彼此交流而使用發音器官發出的聲音 音聲:漢語詞匯 音聲 (漢語詞匯)音聲,漢語詞匯。 拼音:yīn shēng 釋義:1、樂音;音樂。2、泛指聲音。 |
音效 | 音效 音效就是指由聲音所制造的效果,是指為增進一場面之真實感、氣氛或戲劇訊息,而加于聲帶上的雜音或聲音。所謂的聲音則包括了樂音和效果音。包括數字音效、環境音效、MP3音效(普通音效、專業音效)。 音效或聲效(Sound effects或Audio effects)是人工制造或加強的聲音,用來增強對電影、電子游戲、音樂或其他媒體的藝術或其他內容的聲音處理。 在電影和電視制作中,一個音效是錄制和展示的一個聲音,用于不通過對話或音樂來給出特定的劇情或創意。這個術語經常用來指代用于錄制的處理過程,而不用指代該錄音本身。在專業影視制作中,對話、音樂和音效錄制的分離是很嚴重的,必須理解在這個上下文中,錄制下來的對話和音樂是從來不作為音效,而應用在它們上的處理過程常常是音效。 |
音量 | 音量 音量:詞語釋義 音量:PS4單機游戲 音量 (詞語釋義)音量又稱響度、音強,是指人耳對所聽到的聲音大小強弱的主觀感受,其客觀評價尺度是聲音的振幅大小。這種感受源自物體振動時所產生的壓力,即聲壓。物體振動通過不同的介質,將其振動能量傳導開去。人們為了對聲音的感受量化成可以監測的指標,就把聲壓分成“級”——聲壓級,以便能客觀的表示聲音的強弱,其單位稱為“分貝”(dB)。 |
回聲 | 回聲 (漢語詞匯)當聲投射到距離聲源有一段距離的大面積上時,聲能的一部分被吸收,而另一部分聲能要反射回來,如果聽者聽到由聲源直接發來的聲和由反射回來的聲的時間間隔超過十分之一秒(在15℃空氣中,距聲源至少17米處反射),它就能分辨出兩個聲音這種反射回來的聲叫“回聲”。如果聲速已知,當測得聲音從發出到反射回來的時間間隔,就能計算出反射面到聲源之間的距離。 |
啾啾 | 啾啾 (象聲詞)啾啾是一個象聲詞,讀音為jiū jiū,形容鳥兒發出的鳴叫聲,也形容許多小鳥一齊叫的聲音,泛指像各種凄切尖細的聲音。《樂府詩集·木蘭詩》等均有相關記載。 |
響度 | 響度 又稱音量。人耳感受到的聲音強弱,它是人對聲音大小的一個主觀感覺量。響度的大小決定于聲音接收處的波幅,就同一聲源來說,波幅傳播的愈遠,響度愈小;當傳播距離一定時,聲源振幅愈大,響度愈大。響度的大小與聲強密切相關,但響度隨聲強的變化不是簡單的線性關系,而是接近于對數關系。當聲音的頻率、聲波的波形改變時,人對響度大小的感覺也將發生變化。 |
音調 | 音調 聲音頻率的高低叫做音調(Pitch),是聲音的三個主要的主觀屬性,即音量(響度)、音調、音色(也稱音品) 之一。表示人的聽覺分辨一個聲音的調子高低的程度。音調主要由聲音的頻率決定,同時也與聲音強度有關。對一定強度的純音,音調隨頻率的升降而升降;對一定頻率的純音、低頻純音的音調隨聲強增加而下降,高頻純音的音調卻隨強度增加而上升。 |
大音希聲 | 【解釋】指最大最美的聲音乃無聲之音。【出處】《老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王弼注:“聽之不聞名曰希,不可得聞之音也。有聲則有分,有分則不宮而商矣。分則不能統眾,故有聲者非大音也。” |
隔音板 | 隔音板 隔音板是一種作用于隔音效果的版塊。有建筑物隔音與構筑物隔音分類。隔音板并不是所有頻率的聲音都能阻隔,物體都有固有共振頻率,接近物體共振頻率的聲音,隔音板的隔音效果顯著降低。 隔音板有隔空氣聲與振動聲的區別。空氣聲隔音板,即阻隔的是在空氣中傳播的聲音的板材。振動聲隔音板即阻隔的是在剛性構件(如鋼筋混凝土整體式房屋)中傳播的聲音的板材和系統。 |
發音器官 | 發音器官 人體參與發音活動的器官。根據這些器官在發音過程中的作用,可分為呼吸器官、發聲器官、吐字器官和共鳴器官。呼吸器官包括肺、膈肌和胸廓,它們為發音提供所需的空氣動力。發聲器官包括喉頭和聲帶,其作用是在空氣動力推動下,發出可供吐字器官和共鳴器官加工的聲音。吐字器官包括唇、齒、舌、軟腭、硬腭等,它們對發聲器官產生的聲音進行加工,形成具有意義的語音。共鳴器官由口腔、咽腔、鼻腔和胸腔構成,它們對形成語音、擴大音量和豐富音色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發音器官是由生理作用各不相同的人體器官構成,當這些器官參與發音活動時,它們被稱作發音器官,形成一個具有社會功能的獨特系統。除了上述各器官,耳在發音過程中具有不可少的監視和調整發音動作的特殊作用。因此,有的語言學家認為人耳也應被看作是發音器官。 |
假聲 | 假聲 所謂“假聲”是指演唱時通過有意識的控制而只使部分聲帶發生振動所發出來的聲音,這種聲音比由整個聲帶都振動的“真聲”要高要弱,而且音色有一種晶亮透明的感覺。 |
合聲 | 合聲 合聲,讀音hé shēnɡ,漢語詞語,謂聲音符合節奏,表示演唱者的聲率與伴奏的音律匹配程度。 |
樂音 | 樂音 (音樂術語)發音物體有規律地振動而產生的具有固定音高的音稱樂音。如鋼琴、小提琴、二胡等都是能發出樂音的樂器。樂音是音樂中所使用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材料,音樂中的旋律、和聲等均由樂音構成。 從聲學的分析角度,樂音有三個主要特征:即響度(又稱音強),音調(又稱音高)和音色,稱為樂音三要素。 在音樂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即樂音)的總和稱樂音體系。按現在通用的十二平均律,從最低音(每秒振動16次左右)到最高音(每秒振動4186次),整個樂音體系中約有97個音。樂音體系中的音,按照上行(xíng)即從低到高或下行(由高到低)的次序排列起來的音叫做音列。我們在鋼琴上可以明顯地看出樂音體系中所使用的音和音列。現代標準的鋼琴是音域最寬的樂器,有88個鍵,能奏出88個音高不同的樂音,也就是說鋼琴有88個音高各不相同的音。除此之外的音很少用在音樂中。 樂音與噪音: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看不見又摸不到的音到底是什么呢?音是一種物理現像。它是由于物體受到振動,而產生波,再由空氣傳到您的耳朵里,通過大腦反饋,您聽到的就是音。物體的大小、薄厚與振動的強弱不同,所產生音的高低也就不同,這樣就形成了高音、低音、強音、弱音。音大體又分為樂音與噪音兩種。 樂音(musical tone):振動起來是有規律的、單純的,并有準確的高度(也叫音高)的音,我們稱它為樂音。 噪音(noise):沒有一定高度的音。它的振動即無規律又雜亂無章的音,我們稱它為噪音。如使用不慎,很多人會將打擊樂器與噪音畫上等號。 以上是物理學的角度上分的樂音與噪音的區別,除此之外,還有在環境的角度上的樂音與噪音。 在環境的角度上看,凡是讓人在生活,工作等過程中感覺到心情舒暢,內心愉快等積極感的聲音都可以稱之為樂音。反之,讓人感到厭惡,煩躁等消極感的聲音則為噪音。 舉個簡單的例子:中午我在睡覺,才睡著,鄰居家的小孩就開始大聲彈鋼琴。鋼琴曲很動聽,鄰居的小孩很喜歡,鋼琴曲讓他心情快樂,對他而言是樂音。但是,動聽的鋼琴曲打擾了我,讓我困倦,厭惡,所以對我而言就是噪音。可見,樂音與噪音是相對的概念。 而音的性質可以分為:高與低、強與弱、長與短,還有音色等幾種。由于音的性質有這么多的不同,所以才會產生出不同的樂音來。使我們可以聽到各式各樣的旋律。 聲音的基本要素:聲音的基本要素包括了音調、響度與音色。 |
變聲 | 變聲 變聲:漢語詞語 變聲:2015年中國拍攝電影 變聲 (漢語詞語)變聲,是成長的一個必然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聲音都要由童音變為成人的聲音。變聲從12-13歲開始,到16-17歲結束。食物和環境也有一定的影響,易致變聲的個體改變。 |
回聲 | 回聲 (漢語詞匯)當聲投射到距離聲源有一段距離的大面積上時,聲能的一部分被吸收,而另一部分聲能要反射回來,如果聽者聽到由聲源直接發來的聲和由反射回來的聲的時間間隔超過十分之一秒(在15℃空氣中,距聲源至少17米處反射),它就能分辨出兩個聲音這種反射回來的聲叫“回聲”。如果聲速已知,當測得聲音從發出到反射回來的時間間隔,就能計算出反射面到聲源之間的距離。 |
響度 | 響度 又稱音量。人耳感受到的聲音強弱,它是人對聲音大小的一個主觀感覺量。響度的大小決定于聲音接收處的波幅,就同一聲源來說,波幅傳播的愈遠,響度愈小;當傳播距離一定時,聲源振幅愈大,響度愈大。響度的大小與聲強密切相關,但響度隨聲強的變化不是簡單的線性關系,而是接近于對數關系。當聲音的頻率、聲波的波形改變時,人對響度大小的感覺也將發生變化。 |
調竽 | 調竽 tiáo yú ㄊㄧㄠˊ ㄧㄩˊ 調竽(調竽) 調和笙竽的聲音。《荀子·正名》:“聲音清濁,調竽奇聲,以耳異。” 楊倞 注:“調竽,謂調和笙竽之聲也。”一說,即窕槬。謂聲音細小與宏大。 梁啟雄 簡釋:“ 劉師培 曰:‘調,竽,即“窕、槬”之異文。《左·昭二十一年傳》:“小者不窕,大者不槬。”……’音細不滿是窕,音巨不容是槬。” |
高聲 | 高聲 高聲,指聲音高;用聽得清楚的正常說話的聲音。語出南朝梁任昉 《奏彈劉整》:“整及母并奴婢等六人來共至范屋中高聲大罵。” |
萬籟俱寂 | 萬籟俱寂【解釋】籟:從孔穴中發出的聲音;萬籟:自然界中萬物發出的各種聲響;寂:靜。形容周圍環境非常安靜,一點兒聲響都沒有。【出處】唐·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詩:“萬賴此俱寂,唯聞鐘磬音。”【示例】這時~,只聽到滴搭的鐘聲和可以微聞得到的母親的呼吸。 ◎鄒韜奮《我的母親》【近義詞】萬籟無聲、鴉雀無聲、鴉默雀靜【反義詞】人聲鼎沸、沸沸揚揚【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非常安靜 |
清聲 | 清聲 清聲是漢語詞語,拼音是qīng shēng,意思是清亮的聲音。出自漢 揚雄 《太玄賦》:“聽 素女 之清聲,觀 宓妃 之妙曲。” |
哨聲 | 哨聲 (雷電激發的電磁波的聲頻)哨聲,雷電激發的電磁波的聲頻部分能以近似縱向的右旋非常波模式穿透電離層,并近似地沿地球磁場的磁力線在兩個半球的磁共軛點之間傳播。由于它處于音頻范圍(通常在500赫到10千赫),在地面或衛星上可接收到不同頻率的、時延不同、類似口哨的聲音,故稱哨聲。 |
聲息 | 聲息 (詞語概念)聲息,拼音shēng xī,指消息,信息:聲息不通。聲音,氣息。 |
聲訓 | 聲訓 漢語訓詁學術語,又稱音訓。是指通過語音分析詞義,用聲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來解釋詞義,推求詞義的來源,以說明其命名的原由。就聲音關系而言,聲訓可分為4種:同音、雙聲、疊韻和音轉相近。 |
聲浪 | 聲浪 聲浪:漢語詞匯 聲浪:蕭全演唱歌曲 聲浪 (漢語詞匯)聲浪,指人與人之間因某種熱點問題或熱點事物而產生共鳴形成的聲音稱之為聲浪。聲浪具有自主傳播的能力,可以擴散到影響整個社會。 |
聲譜 | 聲譜 聲譜(Acoustic Spectrum)是用來描述聲音中所包含成份及音色中聲學能量的分配模式的工具。聲譜可以被看作是“聲音的照片” 聲譜分為分為靜態聲譜和動態聲譜。 |
失聲 | 失聲 (漢語詞匯)失聲,漢語詞匯。 拼音:shī shēng 釋義:1、指悲極氣噎,哭不成聲者。2. 不自主地發出聲音。 語出《孟子·滕文公上》:“昔者孔子沒,三年之外,門人治任將歸,人揖於子貢,相向而哭,皆失聲。” |
天籟 | 天籟 (漢語詞匯)天籟,自然界的聲音,物自然而然發出的聲音。如風聲、鳥聲、流水聲等。也指詩文天然渾成得自然之趣。出自《莊子·齊物論》:“女聞人籟而未聞地籟,女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夫!”唐 劉禹錫 《武陵北亭記》:“林風天籟,與金奏合。” 清 方文《宋遺民詠·吳子昭雯》:“尤喜詩與歌,聲出似天籟。”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五:“而近體之妙,須不著一字,自得風流;天籟不來,人力亦無如何。” |
象聲詞 | 象聲詞 象聲詞,又叫擬聲詞、摹聲詞、狀聲詞。是摹仿自然聲音構成的詞。準確地使用象聲詞,將會使我們說話、習文的生動性、形象性大大增強。在漢語里,它只是漢字當成“音標”符號,用來表音,而和字義無關。 |
雄聲 | 雄聲 xióng shēng 雄聲(雄聲) 雄壯的聲音;大的聲音。 馬總 《意林》引 晉 傅玄 《傅子》:“雄聲而雌視者,虛偽人也。”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升遷部附候川撫劉公稟啟》:“折檻播雄聲,霹靂鈴車轟諫省。”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發為雄聲,以起其國人之新生。” |
音響 | 音響 音響特指電器設備組合發出聲音的一套音頻系統 音響系統大體包含: 1、聲源設備:(列如:DVD、CD、MP3、MP4、電腦、手機、麥克風等聲源輸出設備) 2、音頻信號動態處理設備(壓限器、效果器、調音臺、音頻處理器、均衡器等音頻信號處理設備) 3、音頻信號放大設備(前級功率放大器、后級功率放大器、數字功率放大器等模擬功率放大器、設備) 4、聲音還原設備(全頻音箱、吸頂喇叭、音柱、線陣音箱、陣列式音箱、高音喇叭、低音炮等等)。技術的的發展歷史可以分為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場效應管四個階段。 |
音質 | 音質 在音響技術中它包含了三方面的內容:音量、音高和音色。聲音的音量(volume),即音頻的強度和幅度;聲音的音調,也稱為音高(pitch),即音頻的頻率或每秒變化的次數 ;聲音的音色(timbre),即音頻泛音或諧波成分。 談論某音響的音質好壞,主要是衡量聲音的上述三方面是否達到一定的水準,即相對于某一頻率或頻段的音高是否具有一定的強度,并且在要求的頻率范圍內 、同一音量下,各頻點的幅度是否均勻、均衡、飽滿,頻率響應曲線是否平直,聲音的音準是否準確,既忠實地呈現了音源頻率或成分的原來面目,頻率的畸變和相移又符合要求 。 聲音的泛音適中,諧波較豐富,聽起來音色就優美動聽。音質的數值是由實際比特率決定的。 |
元音 | 元音 (音素的一類)元音,又稱母音,是音素的一種,與輔音相對。元音是在發音過程中由氣流通過口腔而不受阻礙發出的音。 發元音時,氣流從肺部通過聲門沖擊聲帶,使聲帶發出均勻震動,然后震音氣流不受阻礙地通過口腔,通過舌、唇的調節而發出不同的聲音。發元音時聲帶必然震動,這叫做濁元音。也有的語言發元音時聲帶不振動,發出清元音(voiceless vowel)。 某些語言中一些元音字母在某些情況下不發音,如在大多數情況下,法語中元音字母“e”在詞末不發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