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鋼琴的詞語
形容鋼琴的詞語:1. 優美的;2. 富有韻律感的;3. 雄渾的;4. 悠揚的;5. 清脆的;6. 聲音優美的;7. 柔和的;8. 優雅的;9. 奏出夢幻般的旋律;10. 浪漫的;11. 純凈的;12. 安靜的;13. 活力十足的;14. 豐富的音色;15. 聲音高亢的;16. 恢宏的;17. 神秘的;18. 感性的;19. 精細的;20. 充滿情感的
形容鋼琴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鋼琴 | 鋼琴 (鍵盤樂器)鋼琴(意大利語:pianoforte)是西洋古典音樂中的一種鍵盤樂器,有“樂器之王”的美稱。由88個琴鍵(52個白鍵,36個黑鍵)和金屬弦音板組成。意大利人巴托羅密歐·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eo Christofori,1655-1731)在1709年發明了鋼琴。 鋼琴音域范圍從A0(27.5Hz)至 C8(4186Hz),幾乎囊括了樂音體系中的全部樂音,是除了管風琴以外音域最廣的樂器。鋼琴普遍用于獨奏、重奏、伴奏等演出,作曲和排練音樂十分方便。演奏者通過按下鍵盤上的琴鍵,牽動鋼琴里面包著絨氈的小木槌,繼而敲擊鋼絲弦發出聲音。鋼琴需定時的護理,來保證它的音色不變。 |
鋼琴 | 鋼琴 (鍵盤樂器)鋼琴(意大利語:pianoforte)是西洋古典音樂中的一種鍵盤樂器,有“樂器之王”的美稱。由88個琴鍵(52個白鍵,36個黑鍵)和金屬弦音板組成。意大利人巴托羅密歐·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eo Christofori,1655-1731)在1709年發明了鋼琴。 鋼琴音域范圍從A0(27.5Hz)至 C8(4186Hz),幾乎囊括了樂音體系中的全部樂音,是除了管風琴以外音域最廣的樂器。鋼琴普遍用于獨奏、重奏、伴奏等演出,作曲和排練音樂十分方便。演奏者通過按下鍵盤上的琴鍵,牽動鋼琴里面包著絨氈的小木槌,繼而敲擊鋼絲弦發出聲音。鋼琴需定時的護理,來保證它的音色不變。 |
樂音 | 樂音 (音樂術語)發音物體有規律地振動而產生的具有固定音高的音稱樂音。如鋼琴、小提琴、二胡等都是能發出樂音的樂器。樂音是音樂中所使用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材料,音樂中的旋律、和聲等均由樂音構成。 從聲學的分析角度,樂音有三個主要特征:即響度(又稱音強),音調(又稱音高)和音色,稱為樂音三要素。 在音樂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即樂音)的總和稱樂音體系。按現在通用的十二平均律,從最低音(每秒振動16次左右)到最高音(每秒振動4186次),整個樂音體系中約有97個音。樂音體系中的音,按照上行(xíng)即從低到高或下行(由高到低)的次序排列起來的音叫做音列。我們在鋼琴上可以明顯地看出樂音體系中所使用的音和音列。現代標準的鋼琴是音域最寬的樂器,有88個鍵,能奏出88個音高不同的樂音,也就是說鋼琴有88個音高各不相同的音。除此之外的音很少用在音樂中。 樂音與噪音: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看不見又摸不到的音到底是什么呢?音是一種物理現像。它是由于物體受到振動,而產生波,再由空氣傳到您的耳朵里,通過大腦反饋,您聽到的就是音。物體的大小、薄厚與振動的強弱不同,所產生音的高低也就不同,這樣就形成了高音、低音、強音、弱音。音大體又分為樂音與噪音兩種。 樂音(musical tone):振動起來是有規律的、單純的,并有準確的高度(也叫音高)的音,我們稱它為樂音。 噪音(noise):沒有一定高度的音。它的振動即無規律又雜亂無章的音,我們稱它為噪音。如使用不慎,很多人會將打擊樂器與噪音畫上等號。 以上是物理學的角度上分的樂音與噪音的區別,除此之外,還有在環境的角度上的樂音與噪音。 在環境的角度上看,凡是讓人在生活,工作等過程中感覺到心情舒暢,內心愉快等積極感的聲音都可以稱之為樂音。反之,讓人感到厭惡,煩躁等消極感的聲音則為噪音。 舉個簡單的例子:中午我在睡覺,才睡著,鄰居家的小孩就開始大聲彈鋼琴。鋼琴曲很動聽,鄰居的小孩很喜歡,鋼琴曲讓他心情快樂,對他而言是樂音。但是,動聽的鋼琴曲打擾了我,讓我困倦,厭惡,所以對我而言就是噪音。可見,樂音與噪音是相對的概念。 而音的性質可以分為:高與低、強與弱、長與短,還有音色等幾種。由于音的性質有這么多的不同,所以才會產生出不同的樂音來。使我們可以聽到各式各樣的旋律。 聲音的基本要素:聲音的基本要素包括了音調、響度與音色。 |
樂音 | 樂音 (音樂術語)發音物體有規律地振動而產生的具有固定音高的音稱樂音。如鋼琴、小提琴、二胡等都是能發出樂音的樂器。樂音是音樂中所使用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材料,音樂中的旋律、和聲等均由樂音構成。 從聲學的分析角度,樂音有三個主要特征:即響度(又稱音強),音調(又稱音高)和音色,稱為樂音三要素。 在音樂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即樂音)的總和稱樂音體系。按現在通用的十二平均律,從最低音(每秒振動16次左右)到最高音(每秒振動4186次),整個樂音體系中約有97個音。樂音體系中的音,按照上行(xíng)即從低到高或下行(由高到低)的次序排列起來的音叫做音列。我們在鋼琴上可以明顯地看出樂音體系中所使用的音和音列。現代標準的鋼琴是音域最寬的樂器,有88個鍵,能奏出88個音高不同的樂音,也就是說鋼琴有88個音高各不相同的音。除此之外的音很少用在音樂中。 樂音與噪音: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看不見又摸不到的音到底是什么呢?音是一種物理現像。它是由于物體受到振動,而產生波,再由空氣傳到您的耳朵里,通過大腦反饋,您聽到的就是音。物體的大小、薄厚與振動的強弱不同,所產生音的高低也就不同,這樣就形成了高音、低音、強音、弱音。音大體又分為樂音與噪音兩種。 樂音(musical tone):振動起來是有規律的、單純的,并有準確的高度(也叫音高)的音,我們稱它為樂音。 噪音(noise):沒有一定高度的音。它的振動即無規律又雜亂無章的音,我們稱它為噪音。如使用不慎,很多人會將打擊樂器與噪音畫上等號。 以上是物理學的角度上分的樂音與噪音的區別,除此之外,還有在環境的角度上的樂音與噪音。 在環境的角度上看,凡是讓人在生活,工作等過程中感覺到心情舒暢,內心愉快等積極感的聲音都可以稱之為樂音。反之,讓人感到厭惡,煩躁等消極感的聲音則為噪音。 舉個簡單的例子:中午我在睡覺,才睡著,鄰居家的小孩就開始大聲彈鋼琴。鋼琴曲很動聽,鄰居的小孩很喜歡,鋼琴曲讓他心情快樂,對他而言是樂音。但是,動聽的鋼琴曲打擾了我,讓我困倦,厭惡,所以對我而言就是噪音。可見,樂音與噪音是相對的概念。 而音的性質可以分為:高與低、強與弱、長與短,還有音色等幾種。由于音的性質有這么多的不同,所以才會產生出不同的樂音來。使我們可以聽到各式各樣的旋律。 聲音的基本要素:聲音的基本要素包括了音調、響度與音色。 |
翼琴 | 翼琴 翼琴(clavichord)鋼琴的前身,發音原理同鋼琴,也叫古鋼琴(擊弦古鋼琴)。它無論從音源、演奏形式、激發琴弦的方式都更接近現代鋼琴。 |
電子琴 | 電子琴 電子琴是一種鍵盤樂器,其實它就是電子合成器。電子琴其實根本不是一個正確叫法,因為它形似鋼琴,所以就有人叫它電子琴了。實際上正規的叫法應該是電子合成器。 它采用大規模集成電路,大多配置聲音記憶存儲器(波表)。用于存放各類樂器的真實聲音波形并在演奏的時候輸出。常用的電子琴有編曲鍵盤(帶自動伴奏)和合成器(無自動伴奏)兩大類,廣義上的電子琴包括電子鋼琴(數碼鋼琴,區別于電聲鋼琴),多使用五線譜,多為高低音雙行記譜。有時也用中音譜和簡譜、吉他譜。一般用于搖滾樂。 |
電子琴 | 電子琴 電子琴是一種鍵盤樂器,其實它就是電子合成器。電子琴其實根本不是一個正確叫法,因為它形似鋼琴,所以就有人叫它電子琴了。實際上正規的叫法應該是電子合成器。 它采用大規模集成電路,大多配置聲音記憶存儲器(波表)。用于存放各類樂器的真實聲音波形并在演奏的時候輸出。常用的電子琴有編曲鍵盤(帶自動伴奏)和合成器(無自動伴奏)兩大類,廣義上的電子琴包括電子鋼琴(數碼鋼琴,區別于電聲鋼琴),多使用五線譜,多為高低音雙行記譜。有時也用中音譜和簡譜、吉他譜。一般用于搖滾樂。 |
格什文 | 格什文 美國現代派作曲家、爵士音樂鋼琴家。13歲時開始學鋼琴,但沒受過正規教育。早年即開始流行歌曲創作,1919年后開始創作歌劇和器樂作品。他的音樂成功地吸收了黑人舞曲及爵士音樂的節奏、旋律和配器風格特點,深受人們歡迎。19歲時創作了《斯萬尼》,主要作品有《藍色狂想曲》(鋼琴與爵士樂隊)、《第二狂想曲》;音詩《一個美國人在巴黎》、《F大調鋼琴協奏曲》;取材黑人生活全部由黑人演出的歌劇《波吉與貝絲》等。是美國流行歌曲作曲家代表之一。 |
琴鍵 | 琴鍵 風琴和鋼琴等上裝置的黑色和白色的鍵。 用來調動音調的鍵盤,鋼琴有88個鍵,52個白鍵,36個黑鍵·。 |
獨奏 | 獨奏 (一種演奏形式)Solo(英)器樂演奏形式之一。一人演奏一件樂器,稱“獨奏”。如手風琴獨奏、鋼琴獨奏等。有時一人獨奏,還有另一人伴奏。如二胡獨奏,揚琴伴奏;小提琴獨奏,鋼琴伴奏等。還有一人獨奏,樂隊伴奏。如嗩吶獨奏,民樂隊伴奏等。 |
獨奏 | 獨奏 (一種演奏形式)Solo(英)器樂演奏形式之一。一人演奏一件樂器,稱“獨奏”。如手風琴獨奏、鋼琴獨奏等。有時一人獨奏,還有另一人伴奏。如二胡獨奏,揚琴伴奏;小提琴獨奏,鋼琴伴奏等。還有一人獨奏,樂隊伴奏。如嗩吶獨奏,民樂隊伴奏等。 |
琴鍵 | 琴鍵 風琴和鋼琴等上裝置的黑色和白色的鍵。 用來調動音調的鍵盤,鋼琴有88個鍵,52個白鍵,36個黑鍵·。 |
鍵盤樂器 | 鍵盤樂器 鍵盤樂器是有排列如鋼琴鍵盤的琴鍵之樂器總稱。這些樂器上每個琴鍵都有固定的音高,因此皆可以用以演奏任何符合其音域范圍內的樂曲。琴鍵下常有共鳴管或其它可供共鳴之裝置。演奏家在使用鍵盤樂器時不是直接打擊樂器的弦來產生震蕩,而是使用琴鍵,通過樂器內的機械機構或電子組件來產生音響。 相對于其他樂器家族,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是其寬廣的音域和可以同時發出多個樂音的能力。正因如此,鍵盤樂器即使是作為獨奏樂器,也具有豐富的和聲效果和管弦樂的色彩。所以,從古至今,鍵盤樂器倍受作曲家們和音樂愛好者們的關注和喜愛。 |
鍵盤樂器 | 鍵盤樂器 鍵盤樂器是有排列如鋼琴鍵盤的琴鍵之樂器總稱。這些樂器上每個琴鍵都有固定的音高,因此皆可以用以演奏任何符合其音域范圍內的樂曲。琴鍵下常有共鳴管或其它可供共鳴之裝置。演奏家在使用鍵盤樂器時不是直接打擊樂器的弦來產生震蕩,而是使用琴鍵,通過樂器內的機械機構或電子組件來產生音響。 相對于其他樂器家族,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是其寬廣的音域和可以同時發出多個樂音的能力。正因如此,鍵盤樂器即使是作為獨奏樂器,也具有豐富的和聲效果和管弦樂的色彩。所以,從古至今,鍵盤樂器倍受作曲家們和音樂愛好者們的關注和喜愛。 |
鍵盤 | 鍵盤 (計算機輸入設備)鍵盤是用于操作設備運行的一種指令和數據輸入裝置,也指經過系統安排操作一臺機器或設備的一組功能鍵(如打字機、電腦鍵盤)。鍵盤也是組成鍵盤樂器的一部分,也可以指使用鍵盤的樂器,如鋼琴、數位鋼琴或電子琴等,鍵盤有助于練習打字。 鍵盤是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輸入設備,通過鍵盤可以將英文字母、數字、標點符號等輸入到計算機中,從而向計算機發出命令、輸入數據等。還有一些帶有各種快捷鍵的鍵盤,但起初這類鍵盤多用于品牌機,并曾一度被視為品牌機的特色。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的市場上也出現獨立的具有各種快捷功能的產品單獨出售,并帶有專用的驅動和設定軟件,在兼容機上也能實現個性化的操作。 也可當做筆記本電腦和ipad的外設連接設備。 |
鍵盤 | 鍵盤 (計算機輸入設備)鍵盤是用于操作設備運行的一種指令和數據輸入裝置,也指經過系統安排操作一臺機器或設備的一組功能鍵(如打字機、電腦鍵盤)。鍵盤也是組成鍵盤樂器的一部分,也可以指使用鍵盤的樂器,如鋼琴、數位鋼琴或電子琴等,鍵盤有助于練習打字。 鍵盤是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輸入設備,通過鍵盤可以將英文字母、數字、標點符號等輸入到計算機中,從而向計算機發出命令、輸入數據等。還有一些帶有各種快捷鍵的鍵盤,但起初這類鍵盤多用于品牌機,并曾一度被視為品牌機的特色。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的市場上也出現獨立的具有各種快捷功能的產品單獨出售,并帶有專用的驅動和設定軟件,在兼容機上也能實現個性化的操作。 也可當做筆記本電腦和ipad的外設連接設備。 |
木琴 | 木琴 木琴(英語:xylophone)木琴是一種打擊樂器,是由一套長方形小木塊組成。憑借木塊的長短對這些木塊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演奏時以兩個木制的小槌在木塊上敲擊,發出聲音略似骨頭的枯干的叩擊聲,音質強烈刺耳,具有非凡的穿透力。現代木琴的音域有三個八度,過去木琴的記譜法比實際音高低八度,自圣——桑以后,就按實際音高記譜。但是木琴需要其他樂器(如鋼琴、管弦樂隊等)的伴奏才能襯托出其獨特的音色,使之更具魅力。 木琴產生于14世紀,其多用于獨奏原始的木琴產生于亞洲、非洲和南美洲。十五世紀傳入歐洲。十九世紀30年代俄羅斯揚琴演奏家庫斯科夫旅歐表演木琴獨奏。受到蒙德爾松等音樂家的贊賞,從此名聲大振。 |
奏鳴曲 | 奏鳴曲 (古典樂曲體裁)奏鳴曲(Sonata)是種樂器音樂的寫作方式,此字匯源自拉丁文的sonare,即發出聲響。 在古典音樂史上,此種曲式隨著各個樂派的風格不同也有著不同的發展。奏鳴曲的曲式從古典樂派時期開始逐步發展完善。19世紀初,給各類樂器演奏的奏鳴曲大量出現,奏鳴曲儼然成為了西方古典音樂的主要表現方式。到了20世紀,作曲家依然創作著給樂器演奏的奏鳴曲,但相較于古典樂派以及浪漫樂派的奏鳴曲,20世紀的奏鳴曲在曲式方面已有了不同的面貌。亦稱“奏鳴曲套曲”。由3、4個相互形成對比的樂章構成,用一件樂器獨奏或 一件樂器與鋼琴合奏。 |
協奏曲 | 協奏曲 (音樂體裁)協奏曲(concerto)一詞源于拉丁文collcertaye,原意是在一起比賽,協奏曲是兩種因素既競爭又協作的意思。協奏曲(concerto)最早是作為一種聲樂體裁出現的,十六世紀時,指意大利的一種有樂器伴奏的聲樂曲。十七世紀后半期起,指一件或幾件獨奏樂器與管弦樂隊競奏的器樂套曲。巴洛克時期形成的由幾件獨奏樂器組成一組與樂隊競奏者稱為大協奏曲。古典樂派時期形成的由小提琴、鋼琴、大提琴等一件樂器與樂隊競奏的控協奏曲稱“獨奏協奏曲”。海頓、莫扎特、貝多芬、拉赫瑪尼諾夫以及浪漫樂派的許多作曲家均作有大量的獨奏協奏曲作品。 |
奏鳴曲 | 奏鳴曲 (古典樂曲體裁)奏鳴曲(Sonata)是種樂器音樂的寫作方式,此字匯源自拉丁文的sonare,即發出聲響。 在古典音樂史上,此種曲式隨著各個樂派的風格不同也有著不同的發展。奏鳴曲的曲式從古典樂派時期開始逐步發展完善。19世紀初,給各類樂器演奏的奏鳴曲大量出現,奏鳴曲儼然成為了西方古典音樂的主要表現方式。到了20世紀,作曲家依然創作著給樂器演奏的奏鳴曲,但相較于古典樂派以及浪漫樂派的奏鳴曲,20世紀的奏鳴曲在曲式方面已有了不同的面貌。亦稱“奏鳴曲套曲”。由3、4個相互形成對比的樂章構成,用一件樂器獨奏或 一件樂器與鋼琴合奏。 |
協奏曲 | 協奏曲 (音樂體裁)協奏曲(concerto)一詞源于拉丁文collcertaye,原意是在一起比賽,協奏曲是兩種因素既競爭又協作的意思。協奏曲(concerto)最早是作為一種聲樂體裁出現的,十六世紀時,指意大利的一種有樂器伴奏的聲樂曲。十七世紀后半期起,指一件或幾件獨奏樂器與管弦樂隊競奏的器樂套曲。巴洛克時期形成的由幾件獨奏樂器組成一組與樂隊競奏者稱為大協奏曲。古典樂派時期形成的由小提琴、鋼琴、大提琴等一件樂器與樂隊競奏的控協奏曲稱“獨奏協奏曲”。海頓、莫扎特、貝多芬、拉赫瑪尼諾夫以及浪漫樂派的許多作曲家均作有大量的獨奏協奏曲作品。 |
間奏曲 | 間奏曲 (音樂)間奏曲(Intermezzo),一種音樂型態,原指16、17世紀在意大利正歌劇的兩幕之間演出的輕松愉快的喜劇表演,后發展為意大利趣歌劇。歷史上第 1部意大利趣歌劇《女仆夫人》(G.B.佩爾戈萊西作曲),原是他的正歌劇《傲慢的囚徒》中的幕間劇。后來“間奏曲”一詞成為歌劇或其他戲劇中器樂插曲的專用語,如P.馬斯卡尼的獨幕歌劇《鄉村騎士》中的間奏曲。R.舒曼和J.勃拉姆斯的間奏曲,則是獨立的鋼琴特性曲,意味著是在寫大作品之間隨興寫成的小作品。 18世紀時發展于意大利地區,出現于喜歌劇幕與幕之間、大型器樂曲作品樂章與樂章之間,樂曲較短。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歌劇間奏劇,發展于18世紀;一種是器樂曲間奏劇,發展于19世紀,音樂曲態多為變奏曲。有同名動畫、電影。 |
間奏曲 | 間奏曲 (音樂)間奏曲(Intermezzo),一種音樂型態,原指16、17世紀在意大利正歌劇的兩幕之間演出的輕松愉快的喜劇表演,后發展為意大利趣歌劇。歷史上第 1部意大利趣歌劇《女仆夫人》(G.B.佩爾戈萊西作曲),原是他的正歌劇《傲慢的囚徒》中的幕間劇。后來“間奏曲”一詞成為歌劇或其他戲劇中器樂插曲的專用語,如P.馬斯卡尼的獨幕歌劇《鄉村騎士》中的間奏曲。R.舒曼和J.勃拉姆斯的間奏曲,則是獨立的鋼琴特性曲,意味著是在寫大作品之間隨興寫成的小作品。 18世紀時發展于意大利地區,出現于喜歌劇幕與幕之間、大型器樂曲作品樂章與樂章之間,樂曲較短。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歌劇間奏劇,發展于18世紀;一種是器樂曲間奏劇,發展于19世紀,音樂曲態多為變奏曲。有同名動畫、電影。 |
批婭娜 | 批婭娜 批婭娜,讀音 pī yà nà,漢語詞語,指鋼琴。 |
套曲 | 套曲 (音樂曲式)套曲(Divertimento)包括若干樂曲組成的成套器樂曲或聲樂曲,其中有主題的內在聯系和聯貫發展的關系。如柴可夫斯基的鋼琴套曲《四季》,舒伯特的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女》等。一種獨立曲風。 現常指串燒(continuous mix),多用于電音串燒之后的歌路。 |
振子 | 振子 機器中操作時急速振動的機件(如電器裝置中的回路彈簧或鋼琴內部裝置中由傳運桿制動的震動橫桿)。 |
批婭娜 | 批婭娜 批婭娜,讀音 pī yà nà,漢語詞語,指鋼琴。 |
邀舞 | 邀舞 《邀 舞》—Aufforderung zum Tanze Op.65,原為鋼琴曲,作于1819年,由卡爾·瑪里亞·恩斯特·馮·韋伯1786-1826(德國人,德國民族音樂先驅,代表作《魔彈射手》)所作。后來由柏遼茲編配成管弦樂曲,使之名聲大作。 |
平均律 | 平均律 平均律指盡管你無法知道一系列事件中哪一件會成功,但是根據平均律,可知如果某一件事情你做了數次,你就會實現你的目標。 平均律(十二平均律)的另一個意義是歐洲音樂的基本律制。巴赫以《平均律鋼琴曲集》首次為平均律的創作樹立典范,影響極為深遠。 |
披雅那 | 披雅那 披雅那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pī yǎ nà,意思是鋼琴。 |
二重奏 | 二重奏 (音樂名詞)二重奏是音樂名詞。同等重要的二人所奏的樂曲,不論有無伴奏,都稱作二重奏。器樂的二重奏是任何兩種器樂聯合演奏,不論有無鋼琴伴奏,都稱為二重奏。例如小提琴二重奏,其中鋼琴部分不過是和音而已,勃拉姆斯的作品102,小提琴與大提琴雙協奏曲、巴哈的d小調小提琴雙協奏曲都可算特別重要的作品;又如鋼琴二重奏,即供兩人同時彈奏的音樂,不管是同在一架鋼琴上,或分別在兩架鋼琴上。前者又稱為“四手聯彈”,后者又叫做“鋼琴二重奏(鋼琴雙奏)。 |
鋼琴二重奏 | 辭典解釋鋼琴二重奏 gāng qín èr chóng zòu 兩位演奏者共用一架鋼琴或各用一架鋼琴來彈奏樂曲。二人共用一架琴,稱為四手聯彈。以二架琴合奏,稱為雙鋼琴。 |
鐘琴 | 辭典解釋鐘琴 zhōng qín 樂器名。一種打擊樂器。用寬度和厚度相同、長短不等的長方形鋁合金片或鋼片制成音片。其形式有三種:用于樂隊的普通鐘琴,音片按鋼琴黑白鍵的序列,排列在梯形盒內,演奏時用槌敲擊音片的中間。用于笛鼓樂隊的鐘琴,音片自上而下橫列于框架上,演奏時左手將琴舉起,右手執錘敲擊。用于歌劇樂隊演奏的鐘琴,形似小形立式鋼琴,演奏時雙手按鍵,使琴槌敲擊音片而發音。 德語 Glockenspiel (S)? |
大鍵琴 | 辭典解釋大鍵琴 dà jiàn qín 樂器名。一種古代鋼琴。外形類似現代的平臺鋼琴,其發聲方式乃利用機械裝置撥動琴弦,而非用機械敲擊的方法。音色清晰響亮,但音持續不長。十八世紀后漸為鋼琴所取代。 英語 a harpsichord德語 Cembalo (Mus)? |
揚琴 | 揚琴 揚琴,又稱洋琴、打琴、銅絲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擊弦樂器。揚琴是中國民族樂隊中必不可少的樂器。 揚琴是中國常用的一種擊弦樂器,與鋼琴同宗,音色具有鮮明的特點,音量宏大, 剛柔并濟;慢奏時,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時音色又如潺潺流水。音色明亮,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般清脆。表現力極為豐富,可以獨奏、合奏或為琴書、說唱和戲曲伴奏,在民間器樂合奏和民族樂隊中經常充當“鋼琴伴奏”的角色,是一種不可缺少的主要樂器。 |
揚琴 | 揚琴 揚琴,又稱洋琴、打琴、銅絲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擊弦樂器。揚琴是中國民族樂隊中必不可少的樂器。 揚琴是中國常用的一種擊弦樂器,與鋼琴同宗,音色具有鮮明的特點,音量宏大, 剛柔并濟;慢奏時,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時音色又如潺潺流水。音色明亮,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般清脆。表現力極為豐富,可以獨奏、合奏或為琴書、說唱和戲曲伴奏,在民間器樂合奏和民族樂隊中經常充當“鋼琴伴奏”的角色,是一種不可缺少的主要樂器。 |
哈農鋼琴教本 | 辭典解釋哈農鋼琴教本 hā nóng gāng qín jiào běn 法國風琴演奏家兼鋼琴教師哈農所作的鋼琴練習教材。教本中特別重視手指的敏捷感,及左右手指的運動。 |
鐵琴 | 辭典解釋鐵琴 tiě qín 樂器名:(1)? 打擊樂器。將鐵制音板按鋼琴鍵盤的序列排列在板架上,每個音板下裝有閉口的共鳴管。演奏時,使用木制的撥子敲打,使發聲音。音質近于鋼片琴,卻又較鋼片琴響亮有力。(2)? 藏族的一種拉弦樂器。形制近于二胡,全長約七十五公分。 |
鋼琴酒吧 | 辭典解釋鋼琴酒吧 gāng qín jiǔ bā 備有專人演奏鋼琴的酒吧。 如:「這家鋼琴酒吧的格調不錯。」 |
霍夫曼 | 霍夫曼 (鋼琴家)霍夫曼(Josef Hofmann),男,1876年出生于波蘭克拉科夫,鋼琴家,于1957年逝世。約瑟夫·霍夫曼(Josef Hofmann),17歲時在歐洲巡回演出,1887年在大都會歌劇院的美國首演掀起一陣轟動。回到歐洲以后留在柏林進修。1892年入安東·魯賓斯坦門下學習,認為追隨這位名師學習是他這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1894年帶著成熟的技藝重回舞臺,其演出在歐洲、俄羅斯、南美和美國都獲得巨大的成功,拉赫曼尼諾夫甚至將第三號鋼琴協奏曲題獻給他。 |
音叉 | 音叉 (敲擊樂器)音叉(tuning fork)是呈“Y”形的鋼質或鋁合金發聲器,各種音叉可因其質量和叉臂長短、粗細不同而在振動時發出不同頻率的純音。音叉檢查在鑒別耳聾性質——傳音性聾或感音性聾方面,是一種簡便可靠的常用診查方法。用音叉取“標準音”是鋼琴調律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環節之一。它的重要性在于關系到一臺鋼琴各鍵音處在什么音高位置上。 在教學中,音叉可以用來演示共振。敲擊音叉,采集聲波波形圖。試驗發現:輕敲音叉,音叉振幅小,波形圖的幅度小,這時音叉發出的聲音也小;重敲音叉,音叉的振幅大,波形圖的幅度大,這時音叉發出的聲音也大。說明:響度跟音叉振動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振幅越小,響度越小。 |
貝多芬 | 貝多芬 Bèiduōfēn[Beethoven] 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德作曲家,他集古典派之大成,又開了浪漫派的先河,對近代西洋音樂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主要作品有交響樂曲九部,鋼琴奏鳴三十二首,還有鋼琴協奏曲和小提琴協奏等 |
貝多芬 | 貝多芬 Bèiduōfēn[Beethoven] 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德作曲家,他集古典派之大成,又開了浪漫派的先河,對近代西洋音樂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主要作品有交響樂曲九部,鋼琴奏鳴三十二首,還有鋼琴協奏曲和小提琴協奏等 |
古琴 | 古琴 (彈撥樂器)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是中國的傳統樂器,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歷史。 古籍記載伏羲作琴,又有神農作琴、黃帝造琴、唐堯造琴等傳說;舜定琴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紂又增一弦為七弦;可見古琴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古琴有標志音律的13個徽,亦為禮器和樂律法器。屬于八音中的絲。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余音悠遠。 自古“琴”為其特指,20世紀20年代為與鋼琴區分改稱古琴。琴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琴位列中國傳統文化四藝“琴棋書畫”之首,被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自古以來一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大量詩詞文賦都中有琴的身影。嵇康《琴賦》云:眾器之中,琴德最優。琴不僅僅是一種樂器,更是文人雅士以琴修身養性,乃至以琴靜心悟道的一種精神生活方式。 現存琴曲3360多首,琴譜130多部,琴歌300首。主要流傳范圍是中華文化圈國家和地區,如中國、朝鮮、日本和東南亞,而歐洲、美洲也有琴人組織的琴社。古琴作為中國最早的彈撥樂器,是華夏文化中的瑰寶,是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
鋼片琴 | 辭典解釋鋼片琴 gāng piàn qín 樂器名。外型像小型豎式鋼琴的一種打擊樂器。為英語(celesta)? 的義譯。西元一八八六年巴黎A.米斯泰爾專利生產。由多條從短到長的金屬板條制成,并有一或二個踏板,具有延音作用。音色清亮透澈,和鈴聲相似。在弦樂運用上,以柴可夫斯基的〈仙女之夢〉最有名。 英語 celesta德語 Metallophon |
口琴 | 口琴 (小型吹奏樂器)口琴,(英文Harmonica),用嘴吹或吸氣,使金屬簧片振動發聲的多簧片樂器;在樂器分類上屬于自由簧的吹奏樂器。其發聲源是長度介于1.5~3.5cm的簧片而非空氣柱(如長笛)。 口琴主要分為獨奏口琴和合奏口琴,各自又有不同種類。其音域依種類、調性不同而略有差異。作為旋律性樂器,口琴可以吹奏至少兩種和弦,高水平的樂手可以在口琴在遵循口琴結構的前提下同時吹出兩個相對獨立的聲部。因其小巧的體積被稱為“口袋里的鋼琴” |
小提琴 | 小提琴 小提琴(意大利文:Il violino)是一種弦樂器。總共有四根弦。靠弦和弓摩擦發出聲音。小提琴琴身(共鳴箱)長約35.5厘米,由具有弧度的面板、背板和側板粘合而成。 面板常用云杉制作,質地較軟;背板和側板用楓木,紅木,質地較硬。琴頭、琴頸用整條楓木,指板用烏木。 小提琴廣泛流傳于世界各國,是現代管弦樂隊弦樂組中最主要的樂器。它在器樂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現代交響樂隊的支柱,也是具有高難度演奏技巧的獨奏樂器,與鋼琴、古典吉他并稱為世界三大樂器。 |
手風琴 | 手風琴 (活簧類樂器)手風琴(accordion)是一種既能夠獨奏,又能伴奏的鍵盤樂器,不僅能夠演奏單聲部的優美旋律,還可以演奏多聲部的樂曲,更可以如鋼琴一樣雙手演奏豐富的和聲。手風琴聲音宏大,音色變化豐富,手指與風箱的巧妙結合,能夠演奏出多種不同風格的樂曲,這是許多樂器無法比擬的;除了獨立演奏外,也可參加重奏、合奏,可以說一架手風琴就是一個小型樂隊。加之音高固定,易學易懂,體積小,攜帶方便,因此,手風琴很適合不同年齡的演奏者自娛自樂,也可以很方便地攜帶到學校、劇場參加演出。 |
手風琴 | 手風琴 (活簧類樂器)手風琴(accordion)是一種既能夠獨奏,又能伴奏的鍵盤樂器,不僅能夠演奏單聲部的優美旋律,還可以演奏多聲部的樂曲,更可以如鋼琴一樣雙手演奏豐富的和聲。手風琴聲音宏大,音色變化豐富,手指與風箱的巧妙結合,能夠演奏出多種不同風格的樂曲,這是許多樂器無法比擬的;除了獨立演奏外,也可參加重奏、合奏,可以說一架手風琴就是一個小型樂隊。加之音高固定,易學易懂,體積小,攜帶方便,因此,手風琴很適合不同年齡的演奏者自娛自樂,也可以很方便地攜帶到學校、劇場參加演出。 |
悲愴 | 悲愴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悲愴”的譜子的開始處只記著Grave——重板,音樂中更多的是英雄氣概而非“悲愴”。另有柴科夫斯基《“悲愴”(第六)交響曲》。本詞條介紹的是貝多芬的作品c小調的第八號鋼琴奏鳴曲《悲愴》Op.13。 悲愴 (漢語詞語)悲愴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為 bēi chuàng,意為“悲傷凄慘”。愴,傷也 。北齊顏之推《觀我生賦》、唐 白居易《有感》等均有記載。 |
豎琴 | 豎琴 (大型彈弦樂器)豎琴(英:Harp,意:Arpa,德:Harfe,波斯:???),是一種大型彈弦樂器。豎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撥弦樂器之一,起源于古波斯(伊朗),據埃及古圖記載,此種樂器出現于公元前三、四千年。當時的形狀猶如一個有弦之弓。 早期的豎琴只具有按自然音階排列的弦,所奏調性有限。現代豎琴是由法國鋼琴制造家S·埃拉爾于1810年設計出來的,有四十七條不同長度的弦,七個踏板可改變弦音的高低,能奏出所有的調性。 |
弦樂 | 弦樂 弦樂一般是指西洋管弦樂隊中的弦樂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可以合奏的樂器很多,在西洋弦樂方面最常見的是弦樂四重奏(第一小提,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不過形式也不固定。 現在的重奏形式更始層出不窮,木管組(長笛,單簧管,雙簧管,巴松)也經常加上圓號組成五重奏。民族器樂中除了傳統常見的重奏形式,古箏,琵琶,二胡等都可與鋼琴伴奏。 |
樓上 | 樓上 (德國2009年Robert·Adrian Pejo執導電影)《樓上》是2009年上映的德國電影,由Robert-Adrian Pejo執導,盧克·貝里,凱莉·哈里森等人主演。 《樓上》講述年輕設計師Ward Weaver看到了一個房產出租廣告, 來到了漂亮女鋼琴師Grace Stearn位于密西根州的家中。她獨自生活,因為一次事故導致Grace雙目失明,并且陷入了財政危機。為了維持生活,她教10歲的Emily 學鋼琴,并決定把樓上出租給Weaver。但是,Grace對Ward Weaver卻知之甚少,Weaver和她玩起了陰險游戲。為了生計,她別無選擇,只得驅逐他。但是Weaver并不打算離開。現在,只能靠Grace自己擺脫這個可怕的噩夢。 |
瞬時 | 瞬時 如果把時間依次分割成它的部分,最后那個似乎無法分割的部分就是瞬時,瞬時也稱為瞬間,即一剎那的時間。瞬時不是幾何上的抽象的點,瞬時也是時間,是極其短暫的時間,它充分體現了時間的流逝特性。瞬時像一顆小小的水珠或一個浪花,它的不間斷的持續,無限的流逝構成了時間的長河。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表現瞬時的事件,諸如;人的一眨眼,攝像機的快門一按,思想的一閃念,靈感或激情的出現,發出去的子彈的速度,魔術師的快捷的機靈動作,鋼琴家的手指在鋼琴上的跳動,優秀滑冰運動員在冰上的旋轉舞步,這些都給人以瞬時的印象。人們在電腦面前工作的時間是以小時為單位來計算的,而電腦本身的工作時間是以1/n秒為單位來計算的,它的運算速度非常快,不論是程序,菜單,工具,還是其他圖標,用鼠標“點擊”一下相關部位立即就能做出反應;復制幾十萬字的書稿幾秒鐘時間內就能完成。特別是在突然停電時它能夠在瞬間把正在操作的文件復制一份。可見,電腦運算的時間就是瞬時。心電圖上的小格子對于橫坐標來說,標志著時間,每小格是0.04秒,也是一種瞬時。 |
悲愴 | 悲愴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悲愴”的譜子的開始處只記著Grave——重板,音樂中更多的是英雄氣概而非“悲愴”。另有柴科夫斯基《“悲愴”(第六)交響曲》。本詞條介紹的是貝多芬的作品c小調的第八號鋼琴奏鳴曲《悲愴》Op.13。 悲愴 (漢語詞語)悲愴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為 bēi chuàng,意為“悲傷凄慘”。愴,傷也 。北齊顏之推《觀我生賦》、唐 白居易《有感》等均有記載。 |
巴哈 | 辭典解釋巴哈 (Johann Sebastian Bach) bā hā 人名。(西元1685~1750)?德國作曲家。出身于愛森納赫的音樂世家,是巴哈家族中最杰出者,也是近代西洋音樂的鼻祖,有音樂之父的稱譽。曾改良鋼琴演奏技巧,肯定十二平均率,建立近代音樂的音階。作品多以宗教歌曲為主,內容豐富而高尚,有鋼琴曲〈法蘭西組曲〉、〈神劇圣誕節〉、合唱曲〈圣約翰受難曲〉等。也譯作「巴赫」。 |
豎琴 | 豎琴 (大型彈弦樂器)豎琴(英:Harp,意:Arpa,德:Harfe,波斯:???),是一種大型彈弦樂器。豎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撥弦樂器之一,起源于古波斯(伊朗),據埃及古圖記載,此種樂器出現于公元前三、四千年。當時的形狀猶如一個有弦之弓。 早期的豎琴只具有按自然音階排列的弦,所奏調性有限。現代豎琴是由法國鋼琴制造家S·埃拉爾于1810年設計出來的,有四十七條不同長度的弦,七個踏板可改變弦音的高低,能奏出所有的調性。 |
弦樂 | 弦樂 弦樂一般是指西洋管弦樂隊中的弦樂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可以合奏的樂器很多,在西洋弦樂方面最常見的是弦樂四重奏(第一小提,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不過形式也不固定。 現在的重奏形式更始層出不窮,木管組(長笛,單簧管,雙簧管,巴松)也經常加上圓號組成五重奏。民族器樂中除了傳統常見的重奏形式,古箏,琵琶,二胡等都可與鋼琴伴奏。 |
瞬時 | 瞬時 如果把時間依次分割成它的部分,最后那個似乎無法分割的部分就是瞬時,瞬時也稱為瞬間,即一剎那的時間。瞬時不是幾何上的抽象的點,瞬時也是時間,是極其短暫的時間,它充分體現了時間的流逝特性。瞬時像一顆小小的水珠或一個浪花,它的不間斷的持續,無限的流逝構成了時間的長河。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表現瞬時的事件,諸如;人的一眨眼,攝像機的快門一按,思想的一閃念,靈感或激情的出現,發出去的子彈的速度,魔術師的快捷的機靈動作,鋼琴家的手指在鋼琴上的跳動,優秀滑冰運動員在冰上的旋轉舞步,這些都給人以瞬時的印象。人們在電腦面前工作的時間是以小時為單位來計算的,而電腦本身的工作時間是以1/n秒為單位來計算的,它的運算速度非常快,不論是程序,菜單,工具,還是其他圖標,用鼠標“點擊”一下相關部位立即就能做出反應;復制幾十萬字的書稿幾秒鐘時間內就能完成。特別是在突然停電時它能夠在瞬間把正在操作的文件復制一份。可見,電腦運算的時間就是瞬時。心電圖上的小格子對于橫坐標來說,標志著時間,每小格是0.04秒,也是一種瞬時。 |
樓上 | 樓上 (德國2009年Robert·Adrian Pejo執導電影)《樓上》是2009年上映的德國電影,由Robert-Adrian Pejo執導,盧克·貝里,凱莉·哈里森等人主演。 《樓上》講述年輕設計師Ward Weaver看到了一個房產出租廣告, 來到了漂亮女鋼琴師Grace Stearn位于密西根州的家中。她獨自生活,因為一次事故導致Grace雙目失明,并且陷入了財政危機。為了維持生活,她教10歲的Emily 學鋼琴,并決定把樓上出租給Weaver。但是,Grace對Ward Weaver卻知之甚少,Weaver和她玩起了陰險游戲。為了生計,她別無選擇,只得驅逐他。但是Weaver并不打算離開。現在,只能靠Grace自己擺脫這個可怕的噩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