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重陽節的詞語
形容重陽節的詞語:1. 長壽節;2. 敬老節;3. 重陽佳節;4. 踏秋節;5. 闔家團圓;6. 登高望遠;7. 感恩節;8. 祭祖節;9. 紀念節;10. 喜慶日;11. 家庭聚會;12. 祈福節;13. 傳統節日;14. 祭掃黃花;15. 祭拜先人;16. 賞菊節;17. 重陽祭;18. 九九重陽;19. 祭祖掃墓;20. 親情節
形容重陽節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重陽酒 | 重陽酒 重陽酒,民間節日飲酒風俗。流行于黃河中下游、淮河流域、長江中下游等廣大地區,是各地民間重陽節時所舉辦的一項活動。 |
重陽糕 | 重陽糕 重陽糕亦稱“花糕”,傳統重陽節食品。常見于江浙滬地區,全國各地區不怎么流行。為了美觀中吃,人們把重陽糕制成五顏六色,還要在糕面上灑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陽糕又叫桂花糕。 |
黃菊節 | 黃菊節 黃菊節,指重陽節。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 |
重九 | 重九 重九,節日。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
重九登高 | 重九登高 重九登高是指每年的農歷九月九重陽節,人們會登高山、插茱萸、飲菊酒來祭奠先人的民間風俗。重陽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之一。 |
暮節 | 暮節 暮節,名詞,指指重陽節,農歷十二月或晚年 |
重陽酒 | 重陽酒 重陽酒,民間節日飲酒風俗。流行于黃河中下游、淮河流域、長江中下游等廣大地區,是各地民間重陽節時所舉辦的一項活動。 |
重陽糕 | 重陽糕 重陽糕亦稱“花糕”,傳統重陽節食品。常見于江浙滬地區,全國各地區不怎么流行。為了美觀中吃,人們把重陽糕制成五顏六色,還要在糕面上灑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陽糕又叫桂花糕。 |
吹花節 | 吹花節 吹花節,是漢語詞匯,拼音是chuī huā jié,解釋為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的別稱。 |
黃花節 | 黃花節 黃花節(拼音huáng huā jié),是指指重陽節,也指黃花崗革命烈士紀念日。 |
清秋節 | 清秋節 清秋節是漢語詞匯,讀音是qīng qiū jié,指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 |
毛豆節 | 毛豆節 毛豆節,漢語詞匯,拼音máo dòu jié,意指福州 一帶對重陽節的俗稱。 |
九月九 | 九月九 九月九為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的俗稱。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游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后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
黃菊節 | 黃菊節 黃菊節,指重陽節。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 |
暮節 | 暮節 暮節,名詞,指指重陽節,農歷十二月或晚年 |
獅蠻 | 獅蠻 宋代重陽節蒸糕上的粉制飾物。亦借指這種蒸糕。古代武官腰帶鉤上飾有獅子、蠻王的形象,因以指武官腰帶。 |
獅蠻 | 獅蠻 宋代重陽節蒸糕上的粉制飾物。亦借指這種蒸糕。古代武官腰帶鉤上飾有獅子、蠻王的形象,因以指武官腰帶。 |
明日黃花 | 明日黃花【解釋】黃花:菊花。原指重陽節過后逐漸萎謝的菊花。后多比喻過時的事物或消息。【出處】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詩:“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示例】過時之物,曰~。 ◎宋·胡繼宗《書言故事·花木類》【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含貶義,比喻遲暮不遇 |
明日黃花 | 【解釋】黃花:菊花。原指重陽節過后逐漸萎謝的菊花。后多比喻過時的事物或消息。【出處】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詩:“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示例】過時之物,曰~。 ◎宋·胡繼宗《書言故事·花木類》【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含貶義,比喻遲暮不遇 |
三令節 | 三令節 三令節,中國傳統節日。三令節是唐代官方認定的佳節,唐德宗以農歷二月一日為中和節,與三月三日上巳節,九月九日重陽節合稱“三令節”。 |
菊糕 | 菊糕 菊糕是傳統節日糕點之一。用糖、油、秫面做成的糕點,為重陽節饋贈的禮品。宋·周密《乾淳歲時記·重九》:“都人是日飲新酒,泛萸、簪菊,且各以菊糕為饋。” |
茱萸會 | 茱萸會 茱萸會,拼音是zhū yú huì ,是漢語詞匯,解釋為古俗重陽節佩茱萸,相約登山宴飲,稱茱萸會。 |
吹花節 | 吹花節 吹花節,是漢語詞匯,拼音是chuī huā jié,解釋為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的別稱。 |
清秋節 | 清秋節 清秋節是漢語詞匯,讀音是qīng qiū jié,指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 |
茱萸會 | 茱萸會 茱萸會,拼音是zhū yú huì ,是漢語詞匯,解釋為古俗重陽節佩茱萸,相約登山宴飲,稱茱萸會。 |
毛豆節 | 毛豆節 毛豆節,漢語詞匯,拼音máo dòu jié,意指福州 一帶對重陽節的俗稱。 |
黃花節 | 黃花節 黃花節(拼音huáng huā jié),是指指重陽節,也指黃花崗革命烈士紀念日。 |
登高會 | 登高會 登高會,dēng gāo huì,,舊時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人們相約登高、插茱萸、同飲菊花酒,稱為“登高會”。 |
登高會 | 登高會 登高會,dēng gāo huì,,舊時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人們相約登高、插茱萸、同飲菊花酒,稱為“登高會”。 |
茱萸囊 | 茱萸囊 茱萸囊是漢語詞匯,解釋為裝有茱萸的佩囊。古俗重陽節取茱萸縫袋盛之,佩系身上,謂能辟邪。。 |
食祿糕 | 食祿糕 食祿糕是重陽節傳統民間用米粉﹑面粉蒸成的糕。 |
泛菊 | 泛菊 泛菊是漢語詞匯,拼音是fàn jú,古人指重陽節登山宴飲菊花酒的活動。 |
迎霜宴 | 迎霜宴 迎霜宴,古時重陽節前后邀客相飲所設的宴席。 |
食祿糕 | 食祿糕 食祿糕是重陽節傳統民間用米粉﹑面粉蒸成的糕。 |
麻葛糕 | 麻葛糕 釋義 糕名。古代重陽節應時食品 |
汎菊 | 泛菊 泛菊是漢語詞匯,拼音是fàn jú,古人指重陽節登山宴飲菊花酒的活動。 |
節日 | 節日 (世界各民族民俗文化節日)節日,是指生活中值得紀念的重要日子。是世界人民為適應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創造的一種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各民族和地區都有自己的節日。一些節日源于傳統習俗,如中國的春節、中秋節、清明節、重陽節等。有的節日源于宗教,比如基督教國家的圣誕節。有的節日源于對某人或某件事件的紀念,比如中國的端午節、國慶節、青年節等等。另有國際組織提倡的運動指定的日子,如勞動節、婦女節、母親節。隨著時間推移,節日的內涵和慶祝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而現時節日經常與假日相混淆,事實上大多數節日都沒有法定假期,如中國部分傳統節日仍沒有假期,如重陽節。 |
三令節 | 三令節 三令節,中國傳統節日。三令節是唐代官方認定的佳節,唐德宗以農歷二月一日為中和節,與三月三日上巳節,九月九日重陽節合稱“三令節”。 |
迎霜兔 | 迎霜兔 迎霜兔 拼音:yíng shuāng tù 注音: 1.指白兔。2.重陽宴會上所食之兔。 (1).指白兔。 元 睢景臣 《哨遍·高祖還鄉》套曲:“一面旗白胡闌套住個迎霜兔,一面旗紅曲連打著個畢月烏。”按,此“迎霜兔”實即“房日兔”,是二十八宿的房宿的別稱。參閱 吉發涵 《也說“畢月烏”》(《文史知識》1991年第12期)。 (2).重陽宴會上所食之兔。 明 劉若愚 《酌中志·飲食好尚紀略》:“九日重陽節,駕幸 萬歲山 ,或 兔兒山 , 旋磨山 登高,吃迎霜麻辣兔,飲菊花酒。” 《日下舊聞考·風俗三》:“重陽前后設宴相邀,謂之迎霜宴。席間食兔,謂之迎霜兔。” |
方重 | 方重 方重 (1902-1991),字蘆浪。我國著名文學家、喬叟研究專家、翻譯家、中古英語專家、比較文學學者。1902年重陽節生于安徽蕪湖,1923年畢業于清華大學。之后留學美國,并獲學士及碩士學位。1927年歸國,參與籌建武漢大學,任武漢大學外文系主任,在武漢大學13年,為武大的外語教育事業做出重要貢獻。1944年,赴英國講學并任英國三一學院客座教授。1947年回國后,先后在安徽大學、浙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復旦大學任教。1956年,方重被評為二級教授并調入上海外國語學院先后任西語系主任、英語系主任、外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所長等職。1986年,方重教授成為上外第一位博士生導師。1991年3月27日,因突發心臟病,在上海逝世。 |
重陽節 | 辭典解釋重陽節 chóng yáng jié 九為陽數,俗稱農歷九月九日為「重陽節」。習俗多于此日相率登高、飲菊花酒、佩帶茱萸以避兇厄。 唐.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詩:「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也稱為「暮節」、「登高節」、「老人節」、「重九」、「重陽」、「重陽日」。英語 Double Ninth or Yang Festival, 9th day of 9th lunar month德語 Doppel-Neun-Fest (9. 9. des Mondkalenders)? (S)?法語 Fête du double neuf |
節日 | 節日 (世界各民族民俗文化節日)節日,是指生活中值得紀念的重要日子。是世界人民為適應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創造的一種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各民族和地區都有自己的節日。一些節日源于傳統習俗,如中國的春節、中秋節、清明節、重陽節等。有的節日源于宗教,比如基督教國家的圣誕節。有的節日源于對某人或某件事件的紀念,比如中國的端午節、國慶節、青年節等等。另有國際組織提倡的運動指定的日子,如勞動節、婦女節、母親節。隨著時間推移,節日的內涵和慶祝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而現時節日經常與假日相混淆,事實上大多數節日都沒有法定假期,如中國部分傳統節日仍沒有假期,如重陽節。 |
重陽日 | 辭典解釋重陽日 chóng yáng rì 農歷九月九日。參見「重陽節」條。 唐.孟浩然〈過故人莊〉詩:「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
高秋 | 高秋 高秋: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 高秋:山東海陽籍烈士 |
茱萸節 | 1.指重陽節。 |
陰節 | 陰節 1.指沉重固密,安徐舒靜的氣勢。《國語·越語下》:“盡其陽節,盈吾陰節而奪之。宜為人客,剛彊而力疾;陽節不盡,輕而不可取。宜為人主,安徐而重固;陰節不盡,柔而不可迫。” 韋昭 注:“時宜為主人,安徐重固,陰數未盡,雖柔不可困迫也。” 2.陰數。 清 魏源 《圣武記》卷一:“陰節不盡,陽節不興,故傾否開泰之大人,以極剝為極復。”參見“ 陰數 ”。 3.陰氣。 漢 陸賈 《新語·道基》:“陽氣以仁生,陰節以義降。”參見“ 陰氣 ”。 |
花糕 | 舊俗重陽節所食的一種糕餅。也稱重陽糕。 |
必里遲離 | 必里遲離【解釋】陰歷九月九日。【出處】《遼史·嘉儀志》:“九月重九日,天子率群臣部族射虎,少者為負,罰重九宴。……國語謂是日為‘必里遲離’,九月九日也。”【近義詞】重陽佳節【語法】聯合式;作賓語;指重陽節 |
必里遲離 | 【解釋】陰歷九月九日。【出處】《遼史·嘉儀志》:“九月重九日,天子率群臣部族射虎,少者為負,罰重九宴。……國語謂是日為‘必里遲離’,九月九日也。”【近義詞】重陽佳節【語法】聯合式;作賓語;指重陽節 |
必裏遲離 | 【解釋】陰歷九月九日。【出處】《遼史·嘉儀志》:“九月重九日,天子率群臣部族射虎,少者為負,罰重九宴。……國語謂是日為‘必里遲離’,九月九日也。”【近義詞】重陽佳節【語法】聯合式;作賓語;指重陽節 |
墓祭 | 墓祭 墓祭,在墳墓前祭祀。也指掃墓:清明墓祭先父母于姑蘇之靈塔。墓祭又稱祭掃,過去一般每年都要舉行春秋二祭,春祭在清明節,秋祭在重陽節,重陽祭掃祖墳活動在境內并不普遍,且久已湮沒無聞。惟清明節的祭墓活動十分普遍。每到清明日,境內家家戶戶都有人上山祭掃祖墳。祭祖者的態度十分誠敬。 |
祭祀 | 祭祀 (信仰活動)祭祀,是一種信仰活動,源于天地和諧共生的信仰理念。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表明,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產生于人類初期對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由此產生了各種崇拜祭祀活動。春節、端午節、清明節、重陽節是由原始信仰形成祭祀天地神靈、祖先的節日。 祭祀天地大典其實是在心理思維的終極意義上感悟人神溝通、上下交感的精神境界,實現人神天地和諧共生的信仰欲念。祭祀活動,進貢上香,叩拜行禮,莊重肅穆,一絲不茍。祭祀禮節祭品有一定的規范。舊俗備供品向神靈或祖先行禮,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
祭祖 | 祭祖 (中華民族傳統習俗)祭祀先祖,是一項隆重的民俗活動。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中元節(除、清、九、盂),是中國傳統節日里祭祖的四大節日。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國人有慎終追遠的傳統,過節總不會忘記祭拜祖先。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地神靈。供品有主要有三牲飯菜、三茶五酒等;由家長主祭,燒三炷香,叩拜后,祈求豐收,最后燒紙,俗稱"送錢糧"。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習俗。 |
菊花酒 | 菊花酒 菊花酒是由菊花與糯米、酒曲釀制而成的酒,古稱長壽酒,其味清涼甜美,有養肝、明目、健腦、延緩衰老等功效。有枸杞菊花酒,花糕菊花酒,還有白菊花酒。 重陽佳節,中國民間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
寒花晚節 | 寒花晚節【解釋】寒花:寒天的花;晚節:晚年的節操。比喻人晚節高尚。【出處】宋·韓琦《重陽》詩:“不羞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節香。” |
滿城風雨 | 滿城風雨【解釋】城里到處刮風下雨。原形容重陽節前的雨景。后比喻某一事件傳播很廣,到處議論紛紛。【出處】宋·潘大林《題壁》詩:“滿城風雨近重陽。”【示例】為什么倒弄得鬧鬧攘攘,~的呢? ◎魯迅《花邊文學·零食》【近義詞】沸沸揚揚【反義詞】一片祥和【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由于壞事 |
菊花 | 菊花 (菊科菊屬宿根草本植物)菊花(拉丁學名: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 )Tzvel.):在植物分類學中是菊科、菊屬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按栽培形式分為多頭菊、獨本菊、大麗菊、懸崖菊、藝菊、案頭菊等栽培類型;有按花瓣的外觀形態分為園抱、退抱、反抱、亂抱、露心抱、飛午抱等栽培類型。不同類型里的菊花又命名各種各樣的品種名稱。 菊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三,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產量居首。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中國人有重陽節賞菊和飲菊花酒的習俗。唐·孟浩然《過故人莊》:“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在古神話傳說中菊花還被賦予了吉祥、長壽的含義。 菊花是經長期人工選擇培育的名貴觀賞花卉,公元八世紀前后,作為觀賞的菊花由中國傳至日本。17世紀末葉荷蘭商人將中國菊花引入歐洲,18世紀傳入法國,19世紀中期引入北美。此后中國菊花遍及全球。 |
萸觴 | 辭典解釋萸觴 yú shāng 舊俗在重陽節佩茱萸袋、飲菊花酒以避災。后遂以萸觴作為重陽酒宴的代稱。 |
滿城風雨 | 【解釋】城里到處刮風下雨。原形容重陽節前的雨景。后比喻某一事件傳播很廣,到處議論紛紛。【出處】宋·潘大林《題壁》詩:“滿城風雨近重陽。”【示例】為什么倒弄得鬧鬧攘攘,~的呢? ◎魯迅《花邊文學·零食》【近義詞】沸沸揚揚【反義詞】一片祥和【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由于壞事 |
右個 | 右個 yòu gè 右個 右側的偏室;西廂。《禮記·月令》:“天子居青陽右個。” 鄭玄 注:“青陽右個,東堂南偏。”《文選·何晏<景福殿賦>》:“右個清宴,西東其宇。” 呂延濟 注:“右個,西廂也。” 唐 王維 《奉和圣制重陽節宰臣及群臣上壽應制》:“玉堂開右個,天樂動宮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