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形容落葉的詞語

    形容落葉的詞語:1. 枯黃;2. 殘敗;3. 凋零;4. 蕭瑟;5. 荒涼;6. 衰敗;7. 落寞;8. 離愁;9. 寂寥;10. 萎靡;11. 凄涼;12. 落魄;13. 落敗;14. 萎縮;15. 萎落;16. 落寂;17. 落單;18. 落寞無助;19. 落葉歸根;20.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形容落葉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拼音/解釋
    落葉闊葉林 落葉闊葉林 落葉闊葉林是溫帶最常見的森林類型。因其冬季落葉、夏季蔥綠,又稱夏綠林。 我國的落葉闊葉林類型很多,根據優勢種的生活習性和所要求的生境條件的特點,可分成三大類型:典型落葉闊葉林、山地楊樺林和河岸落葉闊葉林。 落葉闊葉林分布廣泛,要求有雨量充沛的4-6個月的溫暖生長季和持續3-4個月的非嚴寒冬季。最熱月的均溫為13-23℃,最冷月的均溫為-6℃,年降水量為500-1000mm,且多半分布在溫暖季節。
    落葉 落葉 (自然現象)落葉是一種自然現象,一般秋天,大部分落葉植物、樹木開始落葉,葉子枯黃、卷曲,從樹上落下,隨風飄舞,也代表深秋后,冬天即將到來。
    落葉樹 落葉樹 (植物學術語)落葉樹(deciduous tree)拼音是:luò yè shù,是指寒冷或干旱季節到來時,葉同時枯死脫落的樹種;常綠樹是指春、夏季時,新葉發生后老葉才逐漸脫落,終年常綠的樹種。
    落葉知秋 落葉知秋【解釋】指見到落地的黃葉,知道已經是秋天快到了。【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二十:“葉落知秋,舉一明三。”《續燈傳錄》:“弦動別曲,葉落知秋。”【近義詞】一葉落而知天下秋【語法】復句式;作謂語、賓語;比喻通過某一跡象便可預測形勢的發展變
    落葉歸根 落葉歸根【解釋】飄落的枯葉,掉在樹木根部。比喻事物有一定的歸宿。多指客居他鄉的人,終要回到本鄉。【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五:“葉落歸根,來時無口。”【示例】~,豐城劍回。 ◎明·王世楨《鳴鳳記》第三十八出【近義詞】故土難離、解甲歸田【反義詞】流離失所、離鄉背井、四海為家【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分句;比喻事物有一定的歸宿
    秋風掃落葉 秋風掃落葉【解釋】秋天的大風把落葉一掃而光。比喻強大的力量迅速而輕易地把腐朽衰敗的事物掃除光。【出處】《三國志·魏志·辛毗傳》:“以明公之威,應困窮之敵,擊疲弊之寇,無異迅風之振秋葉矣。”【示例】對等敵人,要像~一樣殘酷無情。【近義詞】摧枯拉朽、勢如破竹【反義詞】日積月累【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秋風落葉 秋風落葉【解釋】秋風掃盡了落葉。比喻一掃而光,不復存在。
    落葉 落葉 (自然現象)落葉是一種自然現象,一般秋天,大部分落葉植物、樹木開始落葉,葉子枯黃、卷曲,從樹上落下,隨風飄舞,也代表深秋后,冬天即將到來。
    落葉樹 落葉樹 (植物學術語)落葉樹(deciduous tree)拼音是:luò yè shù,是指寒冷或干旱季節到來時,葉同時枯死脫落的樹種;常綠樹是指春、夏季時,新葉發生后老葉才逐漸脫落,終年常綠的樹種。
    一葉知秋 一葉知秋【解釋】從一片樹葉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來。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出處】《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宋·唐庚《文錄》引唐人詩:“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近義詞】見微知著、落葉知秋【語法】緊縮式;作定語;指從局部推知未來
    棣棠 棣棠 棣棠花 : 名稱: 棣棠 別名: 地棠(鄢陵)、黃榆葉梅、黃度梅、山吹、麻葉棣棠、黃花榆葉梅。 拉丁名/學名:Kerria japonica : 界: 植物界 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木蘭綱 Magnoliopsida 目: 薔薇目 Rosales 科: 薔薇科 Rosaceae 屬: 棣棠花屬 Kerria 種: 棣棠花 K. japonica :4-5月 :中國、日本、朝鮮等亞洲國家 : 產于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江蘇、四川、云南、廣東等省。分布于我國華北南部及華中、華南各地,河南大別山、桐柏山、伏牛山區生于海拔400-100Om的山坡山谷灌叢雜林中。鄢陵柏梁鎮、大馬鄉花卉區栽植培育較多。 : 棣棠喜歡溫暖的氣候,耐寒性不是很強,故在北京園林中宜選背風向陽處栽植喜溫暖和濕潤的氣候,較耐陰,不甚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耐旱力較差。 : 灌木,單葉互生;葉卵形至卵狀橢圓形,枝條終年綠色,花金黃色,非常絢麗,瘦果黑褐色,花期4-5月。落葉叢生小灌木,高1-2m。小枝綠色,無毛,髓白色,質軟。葉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2-8cm,寬1.2-3cm,先端漸尖,基部截形或近圓形,邊緣有銳尖重鋸齒,葉背疏生短柔毛;葉柄長0.5-1.5cm,無毛;托葉鉆形,膜質,邊緣具白毛。花單生于當年生側枝頂端,花梗長1-1.2cm,無毛;花金黃色,直徑3-4.5cm;萼筒無毛,萼裂片卵狀三角形或橢圓形,長約0.5em,全緣,兩面無毛;花瓣長圓形或近圓形,長1.8-2.5cm,先端微凹;雄蕊長不及花瓣之半;花柱頂生,與雄蕊近等長。瘦果褐黑色、扁球形。花期5-6月,果期7-8月,單顆果子。 : 分株繁殖。生產中常采用播種、分株、扦插3種方法繁殖,但多用扦插和分株進行繁殖。 : 叢植于力拔、墻際、水畔、坡地、林緣及草坪邊緣,或栽做花徑、花籬、或以假山配植,景觀效果極佳。棣棠的花可入藥,有消腫、止咳、止痛、助消化等功效。 : 重瓣棣棠花var.plenifiora 花重瓣,花瓣極多,花冠呈球型,雌雄蕊均瓣化,不能結實,必須采用扦插、分株繁殖。 : 早春2-3月可選1年生硬枝剪成長17cm左右,插在整好的苗床,插后及時灌透水,扦插密度以4cm×5cm為宜,上露lcm左右,保證外露出1個飽滿芽。保持苗床濕潤,生根后即可圃地分栽。 : 可在晚秋和早春進行,整株挖出從根際部劈成數株后定植即可。 : 均進行露地栽培,不需要特殊管理。花芽在新稍上形成,需謝花后短截,每隔2-3年應行重剪1次,更新老枝,促多發新枝,使之年年枝花繁茂。 : 常有褐斑和枯枝病危害,可用50%多可靈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另有棉紅蜘蛛危害,用40%三氯殺螨醇乳油1500倍液噴殺,多使用農家肥。 : 在園林中可作樹蔭的綠化材料,如林緣、湖畔及建筑物和假山的北面等。常成行栽成花叢、花籬,與深色的背景相襯托,使鮮黃色花枝顯得更加鮮艷。花可藥用。 棣棠花 范成大 乍晴芳草竟懷新,誰種幽花隔路塵。綠地縷金羅結帶,為誰開放可憐春。 棣棠花 別名:畫眉槓、雞蛋花、三月花、青通花、通花條、地棠、黃度梅、金棣棠、黃榆葉梅、麻葉棣棠、地團花、金錢花、蜂棠花、小通花、清明花、金旦子花。 英文名:Flower of Japanese Kerria 拉丁植物名:Kerria japonica (L.) DC.[Rubus japonicus L.] 歸經:肺;胃;脾經 中藥化學成分 花瓣含柳穿魚甙(pectolinarin)即5,7-二羥基-4,6-二甲氧基黃酮-7-蕓香甙(5,7-dihydroxy-4,6-dimethoxyflavone-7-rutinoside)等。 功效:化痰止咳;利尿消腫;解毒 考證:出自《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四川中藥志》:棣棠的根和嫩枝葉與花同功,但藥力較弱。 主治:咳嗽,風濕痹痛,產后勞傷痛,水腫,小便不利,消化不良,癰疽腫毒,濕疹,蕁麻疹 生態環境:生于海拔200-3000m的山坡灌叢中。 各家論述 1.《民間常用草藥匯編》:祛風,潤肺,止咳,化痰。 2.《四川中藥志》:治久咳,消化不良;外洗小兒蕁麻疹。 3.《湖南藥物志》:治水腫。 采收和儲藏:4-5月采花,曬干。 資源分布:分布于華東、西南及陜西、甘肅、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選方 ①治久咳:棣棠花,蜂糖蒸服。(《四川中藥志》)②治風丹,熱毒瘡: 棣棠花枝葉煎水外洗。 (《重慶草藥》)③治風濕關節炎: 棣棠莖葉二錢, 水煎服。 (《云南中草藥》)④治水腫: 棣棠花一錢,青木香一錢半,何首烏一錢,隔山消一錢,桑皮三錢,木賊一錢,通草一錢,車前子二錢,水煎服。 (《湖南藥物志》) 動植物形態 薔薇科落葉灌木,高1-2m,稀達3m。小枝綠色,圓柱形,無毛,常拱垂,嫩枝有棱角,枝條折斷后可見白色的髓。葉互生;葉柄長5-10mm,無毛;托葉膜質,帶狀披針形,有緣毛,早落;葉片三角狀卵形或卵圓形,先端長漸尖,基部圓形、截形或微心形,邊緣有尖銳重鋸齒,上面無毛或有稀疏柔毛,下面沿脈或脈腋有柔毛。花兩性,大而單生,著生在當年生側枝頂端,花梗無毛;花直徑2.5-6cm;萼片5,覆瓦狀排列,卵狀橢圓形,先端急尖,有小尖頭,全緣,無毛,果時宿存;花瓣5。寬橢圓形,先端下凹,比萼片長1-4倍,黃色,具短爪。雄蕊多數,排列成數組,疏被柔毛;雌蕊5-8,分離,生于萼筒內;花柱直立。瘦果倒卵形至半球形,褐色或黑褐色,表面無毛,有皺褶。花期4-5月,果期6-8月。 功效分類:祛痰藥;健脾藥 性味:苦、澀;平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棣棠花及重瓣棣棠花的花或枝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煎水洗。 出處《中華本草》
    一葉知秋 【解釋】從一片樹葉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來。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出處】《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宋·唐庚《文錄》引唐人詩:“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近義詞】見微知著、落葉知秋【語法】緊縮式;作定語;指從局部推知未來
    銀杏 銀杏 (銀杏科落葉喬木)銀杏(學名:Ginkgo biloba L.),為銀杏科、銀杏屬落葉喬木。銀杏為落葉大喬木,胸徑可達4米,幼樹樹皮近平滑,淺灰色,大樹之皮灰褐色,不規則縱裂,粗糙;有長枝與生長緩慢的距狀短枝。幼年及壯年樹冠圓錐形,老則廣卵形;枝近輪生,斜上伸展(雌株的大枝常較雄株開展)。葉互生,在長枝上輻射狀散生,有細長的葉柄,扇形,兩面淡綠色,無毛。在長枝上散生,在短枝上簇生。它的葉脈形式為“二歧狀分叉葉脈”。在長枝上常2裂,基部寬楔形。球花雌雄異株,單性,生于短枝頂端的鱗片狀葉的腋內,呈簇生狀。4月開花,10月成熟,種子具長梗,下垂,常為橢圓形、長倒卵形、卵圓形或近圓球形。外種皮肉質,被白粉,外種皮肉質,熟時黃色或橙黃色。 銀杏樹的種子俗稱白果,因此銀杏又名白果樹。銀杏樹生長較慢,壽命極長,自然條件下從栽種到結銀杏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結果,因此又有人把它稱作“公孫樹”,有“公種而孫得食”的含義,是樹中的老壽星,具有觀賞、經濟、藥用等價值。 (概述圖片來源:)
    銀杏 銀杏 (銀杏科落葉喬木)銀杏(學名:Ginkgo biloba L.),為銀杏科、銀杏屬落葉喬木。銀杏為落葉大喬木,胸徑可達4米,幼樹樹皮近平滑,淺灰色,大樹之皮灰褐色,不規則縱裂,粗糙;有長枝與生長緩慢的距狀短枝。幼年及壯年樹冠圓錐形,老則廣卵形;枝近輪生,斜上伸展(雌株的大枝常較雄株開展)。葉互生,在長枝上輻射狀散生,有細長的葉柄,扇形,兩面淡綠色,無毛。在長枝上散生,在短枝上簇生。它的葉脈形式為“二歧狀分叉葉脈”。在長枝上常2裂,基部寬楔形。球花雌雄異株,單性,生于短枝頂端的鱗片狀葉的腋內,呈簇生狀。4月開花,10月成熟,種子具長梗,下垂,常為橢圓形、長倒卵形、卵圓形或近圓球形。外種皮肉質,被白粉,外種皮肉質,熟時黃色或橙黃色。 銀杏樹的種子俗稱白果,因此銀杏又名白果樹。銀杏樹生長較慢,壽命極長,自然條件下從栽種到結銀杏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結果,因此又有人把它稱作“公孫樹”,有“公種而孫得食”的含義,是樹中的老壽星,具有觀賞、經濟、藥用等價值。 (概述圖片來源:)
    棠梨 棠梨 李時珍說:棠梨,是一種野梨,處處山林都有。塒比梨樹小,葉邊都有鋸齒。二月開白花,霜后可吃。棠梨樹與梨嫁接最好。有甜、酸,紅、白兩種。 它的葉味微苦,嫩時烘熟,用水淘凈后,可加油、鹽調食,或蒸曬后當茶。它的花也可烘熟吃,或曬干磨面作燒餅充饑。 味酸、甘,澀,性寒,無毒。 燒束吃,止滑痢。 主治霍亂吐瀉不止,轉筋腹痛。將一把枝葉同二兩木瓜煎汁,細呷。 落葉喬木,高4~10米。樹皮灰褐色,縱裂;幼枝黑褐色,被絨毛,有時具刺。 喜光,稍耐蔭,耐寒,耐干旱、瘠薄。對土壤要求不嚴,在堿性土中也能生長。深根性。具抗病蟲害能力。生長較慢。 野生于荒郊、山腳、路邊或道旁。分布江蘇、浙江、湖北、江西、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甘肅、陜西、遼寧等地。常用來做梨樹嫁接的砧木。 【異名】杜、甘棠(《詩經》),杜梨(陸璣《詩疏》),杜棠(《爾雅》郭璞注),野梨(《綱目》),土梨(《中國樹木分類學》)。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棠梨的果實。 【化學成分】果實含糖量19.62%,水分50.93%。葉含綠原酸、異綠原酸、新綠原酸和槲皮素衍生物。又含多量蛋白質。 【性味】酸甘,寒。 ①《救荒本草》:"味甘酸。" ②《綱目》:"酸甘澀,寒,無毒。" ③《玉楸藥解》:"味酸,性澀微寒。" 【歸經】《玉楸藥解》:"入手太陰肺、足厥陰肝經。" 【功用主治】斂肺,澀腸。治咳嗽,瀉痢。 ①《綱目》:"燒食止滑痢。" ②《玉楸藥解》:"收腸斂肺,止泄除嘔。" 棠梨的果實 【考證】出自《本草綱目》。 ③《中華本草》: 【功能主治】斂肺,澀腸,消食。主咳嗽,瀉痢,食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⒈陸璣《詩疏》:甘棠,今棠梨,赤棠也,與白棠同耳,但子有赤白美惡。子白色為白棠,甘棠也,少酢,清美。赤棠子澀而酢,無味。俗語云,澀如杜是也。 ⒉《救荒本草》:棠梨樹,今處處有之,生荒野中。葉似蒼術葉,亦有團葉者,有三叉葉者,葉邊皆有鋸齒,又似女兒茶葉,其葉色頗白。開白花,結棠梨如小楝子大。 ⒊《綱目》:赤者杜,白者棠;或云牝曰杜,牡曰棠;或云澀者杜,甘者棠。杜者澀也,棠者糖也,三說俱通,末說近是。棠梨,野梨也。霜后可食,其樹接梨甚嘉,有甘酢、赤白二種。 ⑴肺熱咳嗽,干咳無痰:取鮮果60克,冰糖30克,水煎服,每天三次。 ⑵急慢性咽喉炎:鮮果90克或干果60克,去皮后慢慢嚼服,連服3天。 ⑶瀉痢不止:鮮果90克,炭火烘至微焦,趁熱去皮吃,每天3次。 ⑷勞累過度,手足無力,全身酸痛:鮮果60克,搗爛后加米酒30克,水煎服,早晚各一次;或以干品250克,米酒1000克,浸泡10天,即成棠梨酒,每天服50克,效果明顯。 ⑸反胃吐食:取葉油炒去刺,研為末,每天早晨起床后以酒送服5克。 通常作栽培梨的砧木,也可直接作園林樹木栽植。花白色,樹形美,耐粗放管理。 甘棠又稱為棠梨,因常常野生于荒郊、山腳、路旁,所以人們常常叫它野梨。它果小、味道酸澀,并不是味美之果,人們一般把它當做嫁接各種梨樹的砧木。但2000年來中國文學作品中常常詠頌它,這又是為何?這得從《詩經》中的一首說起。 《詩經·國風-召南》中寫道: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蘢。 蔽芾甘棠,勿剪勿敗,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說。 這首詩里提到的召伯就是召公。 召公和周公都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滅商紂三年后去世,他的兒子周成王繼位,當時才十二歲,于是就由召公和周公共同輔佐成王。成王繼位不久,弟弟管叔、蔡叔與紂王兒子武庚在殷商故地發動叛亂。周公用了三年時間平定了叛亂,為穩固東方,他就在東邊建立一個新的都城叫做洛邑(現在的洛陽)。這樣周王朝就有兩個都城,西部是鎬京(今陜西長安縣西北),又叫宗周。東部是洛邑,又叫成周。從此以后周公、召公分陜而治,陜縣(現屬河南三門峽市)以西由召公治理,東則歸周公。 召公有著廣施仁政的博愛之心,他治陜期間時常下鄉體恤民情。一次在鄉間處理民事,當地官吏就讓百姓騰出房子讓他休息,并準備豐盛宴席款待他。他立即阻止,說道:“不勞一身而勞百姓,非吾先君文王之志”。他就在甘棠樹下露宿,并食自己攜帶的干糧,做到了不擾民,不驚民。 召公經常在甘棠樹下受理民事,聽百姓訴訟,判決刑獄。他秉公而斷,不避權貴,讓人民再沒有冤屈。自古至今,聽訟決獄大多為民事,其常為土地、婚姻、爭執、財產。就是這種民事常常比殺人、搶盜等更難決斷,因為公平二字在權貴面前是那么的渺小,權貴多以權勢欺壓百姓,使百姓有冤不能訴,有屈不能聲,能在民事訴訟上做到真正的公平,真是難得。 召公治理陜地使當地經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于是召公死后,人們銘記他的政績,懷念甘棠樹,就寫下甘棠的詩篇,廣為唱頌。就是開篇提到的那首。它的意思是:“美麗的甘棠樹,不要剪它枝葉,不要砍伐它,因為召公照顧過它,讓它青翠茂盛。挺拔的甘棠樹,不要傷害它,召公在這里休息過。可愛的甘棠樹,不要攀折它,召公在這里聽問政事。” 自此以后人們常常就用“甘棠”稱頌賢吏,以贊揚他們的德政和對民情的體恤。 唐朝駱賓王在武則天當政時任侍御史,他上書縱論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則天,被捕下獄。在被囚之所,駱賓王時常望著窗外景色(武則天雖囚駱賓王,但并沒有為難他,給他好的食宿條件,否則他會和其他囚徒一樣住在暗室,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他看到窗外秋蟬,就寫下一篇《獄中詠蟬》,以蟬的高潔為自己力辯(“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余心”)。他在詩序中,提到所囚之地西邊就是法廳(審決刑獄的官廳),那里有幾棵槐樹,而秋蟬并沒有在上面嗚叫,它嗚叫的地方應該是召公的甘棠樹。駱賓王認為他就是那秋蟬,只有甘棠樹才聽得懂它的明辯。 武則天看到駱賓王所作之后,很快就把他放了出來。武則天廢中宗自立后,駱賓王就隨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并寫下那篇著名的《討武氏檄》。上面寫道“狐媚偏能惑主”(如同狐貍精那樣迷惑皇帝),“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就如蛇蝎心腸,豺狼一般野性)。不過武則天看后并沒有大怒,而是感嘆日:“宰相安得失此人?” 駱賓王寄托甘棠樹為他辯明清白,白居易則以“沒有甘棠”來借喻沒有德政。他在杭州任刺史多年,雖盡心竭力,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但百業依然凋敝不堪。他被迫離任之時,所治百姓感恩于他,無論老少皆提壺擺筵為他餞行,他感動不已,寫下一篇《別州民》: 耆老遮歸路,壺漿滿別筵。 甘棠無一樹,那得淚潸然? 稅重多貧戶,農饑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與汝救兇年。 [今春增筑錢塘湖堤,貯水以防天旱,故云。] 白居易感嘆,沒有甘棠樹,何以能訴說自己清白。淚不由得灑落。稅多讓人們貧苦,加上天旱,百姓就多疾苦。于是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長堤,蓄水灌田,并寫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錢塘湖石記》,刻在石上,告訴人們如何蓄水泄水,認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及時”,就不會受旱災之苦了。這就是有名的“白堤”。 在詩中,他認為“自己無法改變人們的苦難,只能留下一湖水,為百姓解救荒年”。但就是這一湖水,也使得百姓對他感恩萬分。 在寒食時節,白居易去郊外祭奠故友。看到甘棠花白,隨風飄蕩就如空中飛舞的紙錢,心中不由悲苦萬分。他寫下一首《寒食野望吟》: 丘墟郭門外,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離別處。 冥寞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在甘棠花舞動的時節,自居易將被貶南國。看到故友之墓,想到自己要遠赴千里之外,眼淚不由涌下。甘棠也許會帶走一些自己的愁緒。 白居易詩句提到甘棠的地方還很多,他渴望著百姓安居樂業,自己能施展抱負,能過上召公治理陜地那樣的平穩、安定生活。這種思想不僅是白居易,許多文人也通過歌頌甘棠來表達自己情懷。唐宋詩詞提到甘棠的詩詞就有一百多首,在《全漢文》、《全唐文》等文集中贊嘆甘棠的詩詞更多。甘棠雖不是美味之果,但卻是一個類似桃源的象征,它給予人們眾多渴望,無怪人們都詠嘆它。
    薔薇 薔薇 (薔薇屬部分花卉通稱)薔薇(學名:Rosa sp.):是薔薇屬部分植物的通稱,主要指蔓藤薔薇的變種及園藝品種。大多是一類藤狀爬籬笆的小花,是原產于中國的落葉灌木,變異性強。莖刺較大且一般有鉤,每節大致有3、4個;葉互生,奇數羽狀復葉,小葉為5-9片,葉緣有齒,葉片平展但有柔毛。花常是6-7朵族生,為圓錐狀傘房花序,生于枝條頂部,花徑約3厘米,每年只開一次。薔薇花花盤環繞萼筒口部,有白色、黃色等多種顏色。花謝后萼片萼片會脫落;果實為圓球體。 耐寒,有野生和眾多園藝品種,可用壓條或嫁接法繁殖。薔薇可以藥用,由其制成的薔薇花粥有良好的營養價值。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溫帶、亞熱帶及熱帶山區等地區。 1985年中國《中國植物志》第三十七卷問世,更清楚地描述了薔薇的形態,俞德浚教授將它定名為‘野薔薇’。不能說中國古代的薔薇就是野薔薇,可野薔薇(R. multiflora)這個種肯定在當時‘薔薇’指陳范圍之內。
    沙棗 沙棗 (植物)沙棗,別名:七里香、香柳、刺柳、桂香柳、銀柳、銀柳胡頹子、牙格達、紅豆、則給毛道、給結格代,拉丁文名:(Elaeagnus angustifolia Linn. ) 胡頹子科、胡頹子屬落葉喬木或小喬木,高5-10米,無刺或具刺,刺長30-40毫米,棕紅色,發亮;幼枝密被銀白色鱗片,老枝鱗片脫落,紅棕色,光亮。葉薄紙質,矩圓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頂端鈍尖或鈍形,基部楔形,全緣,上面幼時具銀白色圓形鱗片,成熟后部分脫落,帶綠色,下面灰白色,密被白色鱗片,有光澤,側脈不甚明顯;葉柄纖細,銀白色,果實橢圓形,粉紅色,密被銀白色鱗片;果肉乳白色,粉質;果梗短,粗壯,花期5-6月,果期9月。 圖片均取自中國植物圖庫
    烏臼 烏臼 落葉喬木高8-15公尺,因烏臼鳥喜食其子而獲名。原產中國大陸,樹皮灰褐色,具淺縱裂。葉互生、菱形全綠、葉柄頂端具一對腺體。11-12月葉色轉紅、黃,2-3月落葉。3月萌發新芽。葉片有毒,不宜在魚塘四周栽培。4-7月開花,雌雄同株、單性花,總狀花序。蒴果扁球形,有三溝,9-11月成熟。深秋時葉片呈現出一片紅火,意境不遜于楓葉美。
    烏臼 烏臼 落葉喬木高8-15公尺,因烏臼鳥喜食其子而獲名。原產中國大陸,樹皮灰褐色,具淺縱裂。葉互生、菱形全綠、葉柄頂端具一對腺體。11-12月葉色轉紅、黃,2-3月落葉。3月萌發新芽。葉片有毒,不宜在魚塘四周栽培。4-7月開花,雌雄同株、單性花,總狀花序。蒴果扁球形,有三溝,9-11月成熟。深秋時葉片呈現出一片紅火,意境不遜于楓葉美。
    薔薇 薔薇 (薔薇屬部分花卉通稱)薔薇(學名:Rosa sp.):是薔薇屬部分植物的通稱,主要指蔓藤薔薇的變種及園藝品種。大多是一類藤狀爬籬笆的小花,是原產于中國的落葉灌木,變異性強。莖刺較大且一般有鉤,每節大致有3、4個;葉互生,奇數羽狀復葉,小葉為5-9片,葉緣有齒,葉片平展但有柔毛。花常是6-7朵族生,為圓錐狀傘房花序,生于枝條頂部,花徑約3厘米,每年只開一次。薔薇花花盤環繞萼筒口部,有白色、黃色等多種顏色。花謝后萼片萼片會脫落;果實為圓球體。 耐寒,有野生和眾多園藝品種,可用壓條或嫁接法繁殖。薔薇可以藥用,由其制成的薔薇花粥有良好的營養價值。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溫帶、亞熱帶及熱帶山區等地區。 1985年中國《中國植物志》第三十七卷問世,更清楚地描述了薔薇的形態,俞德浚教授將它定名為‘野薔薇’。不能說中國古代的薔薇就是野薔薇,可野薔薇(R. multiflora)這個種肯定在當時‘薔薇’指陳范圍之內。
    山桐子 山桐子 (植物)山桐子是一種植物,別名椅、水冬瓜、水冬桐、椅樹、椅桐、斗霜紅,拉丁文名:Idesia polycarpa Maxim.,大風子科、山桐子屬落葉喬木,樹皮淡灰色,不裂;小枝圓柱形,細而脆,黃棕色,有明顯的皮孔,冬日呈側枝長于頂枝狀態,枝條平展,近輪生,樹冠長圓形,當年生枝條紫綠色,有淡黃色的長毛;冬芽有淡褐色毛,花單性,雌雄異株或雜性,黃綠色,有芳香,花瓣缺,排列成頂生下垂的圓錐花序,花序梗有疏柔毛,果梗細小,種子紅棕色,圓形。生于海拔400-2500米的低山區的山坡、山洼等落葉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中。 圖片均取自中國植物圖庫
    素葉 素葉 (1).白葉。 漢 枚乘 《七發》:“女桑河柳,素葉紫莖。” 晉 張華 《雜詩》之二:“白蘋開素葉,朱草茂丹華。” (2).落葉。《文選·劉楨詩之二》:“素葉隨風起,廣路揚塵埃。” 呂延濟 注:“素葉,木葉落也。”
    梧桐一葉落 梧桐一葉落【解釋】梧桐落葉最早,故以之表示秋天來臨。后亦以比喻事物衰落的征兆。
    素葉 素葉 (1).白葉。 漢 枚乘 《七發》:“女桑河柳,素葉紫莖。” 晉 張華 《雜詩》之二:“白蘋開素葉,朱草茂丹華。” (2).落葉。《文選·劉楨詩之二》:“素葉隨風起,廣路揚塵埃。” 呂延濟 注:“素葉,木葉落也。”
    釣樟 釣樟 釣樟,雌雄異株,落葉灌木,高1~2米。樹皮平滑,有黑斑,隨著時間增長樹皮會變成灰色;小枝有毛,隨后脫落。葉互生,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6.5~12厘米,寬2.5~4厘米,基部寬楔形,先端尖或鈍,全緣,上面綠色,無毛,下面灰綠色,被毛,葉脈上被褐色毛,羽狀脈,側脈每邊5~8;葉柄長1~2厘米,被褐色毛或近無毛。 花黃綠色,和葉子幾乎同時生長。傘形花序,雄花九個雄蕊,雌花有子房。 果實為漿果,十月左右成熟。枝葉有香味。
    牡荊 牡荊 (馬鞭草科植物)牡荊(讀音:[mǔ jīng] 學名:Vitex negundo L.)為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小枝方形,密生灰白色絨毛。葉對生,掌狀5出復葉,小葉片邊緣有多數鋸齒,無毛或稍有毛。圓錐狀花序頂生;花萼鐘形,頂端有5齒裂;花冠淡紫色,頂端有5裂片。生于山坡路旁,分布于全國各地。 牡荊 (詞語)牡荊,植物名。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廣布于我國長江以南各省。果實和葉皆可入藥。莖干堅勁,古以為刑杖。《史記·孝武本紀》:“其秋,為伐南越,告禱泰一,以牡荊畫幡日月北斗登龍。”
    山毛櫸 山毛櫸 (植物)山毛櫸,別名麻櫟金剛、石灰木、白半樹、雜子樹、矮栗樹、長柄山毛櫸、水青岡,學名Fagus。山毛櫸為山毛櫸目山毛櫸科的一種植物,廣泛分布在亞洲、歐洲與北美洲,也是溫帶闊葉落葉林的主要構成樹種之一。其果實也是一些小型哺乳動物的食物。山毛櫸科(Fagaceae)山毛櫸屬(Fagus)約有10種落葉觀賞植物和材用樹,產于北半球溫帶和亞熱帶地區。
    無花果 無花果 (桑科榕屬)無花果(Ficus carica Linn.)是一種開花植物,隸屬于桑科榕屬,主要生長于一些熱帶和溫帶的地方,屬亞熱帶落葉小喬木。無花果目前已知有八百個品種,絕大部分都是常綠品種,只有長于溫帶地方的才是落葉品種。果實呈球根狀,尾部有一小孔,花粉由黃蜂傳播。又名阿驲(《酉陽雜俎》、譯自波斯語:anjir),無花果除鮮食、藥用外,還可加工制干、制果脯、果醬、果汁、果茶、果酒、飲料、罐頭等。無花果干無任何化學添加劑,味道濃厚、甘甜。無花果汁、飲料具有獨特的清香味,生津止渴,老幼皆宜。無花果樹枝繁葉茂,樹態優雅,具有較好的觀賞價值,是良好的園林及庭院綠化觀賞樹種。它當年栽植當年結果,是最好的盆栽果樹之一。如果大力開發無花果盆景,效益將十分明顯,是目前利潤率最高的盆栽果樹之一。在《圣經》(新約)中也有無花果與耶穌的故事(四福音)。
    白樺 白樺 (落葉類喬木植物)白樺(學名:Betula platyphylla Suk.):落葉喬木,樹干可達25米高,50厘米粗。有白色光滑象紙一樣的樹皮,可分層剝下來,用鉛筆還可以在剝下薄薄的樹皮上面寫字。白樺的葉為單葉互生,葉邊緣有鋸齒,花為單性花,雌雄同株,雄花序柔軟下垂,春天樹上的葉還沒長出來的時候就開花了。白樺樹的果實扁平且很小,叫翅果,很容易被風刮起來傳到遠處。 白樺喜歡陽光,生命力強,在大火燒毀的森林以后,首先生長出來的經常是白樺,常形成大片的白樺林,是形成天然林的主要樹種之一。木材可供一般建筑及制作器、具之用,樹皮可提樺油,白樺樹孤植、叢植于庭園、公園的草坪、池畔、湖濱或列植于道旁均頗美觀。在中國的北方,在草原上,在森林里,在山野路旁,都很容易找到成片成片茂密的白樺林。白樺樹是俄羅斯的國樹,是這個國家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落木 落木 (歌曲)《落木》是一首歌曲,沼澤樂隊是中國著名獨立樂團。曲風以電音迷幻為核心,將藝術搖滾、后搖和各種前衛電子融于一爐:或細膩動人,或激情澎湃,綿綿無盡的傷感中蘊涵無限張力,加上意蘊深遠的歌詞,呈現了一個黑暗而美麗的詩化世界。沼澤樂隊最徹底的獨立樂隊之一,也是南方最具代表性的樂隊之一,音樂素以憂郁感人著稱。 落木 (詞語)落木是漢語詞匯,拼音是luò mù,意思是落葉,落葉喬木 。
    牡荊 牡荊 (馬鞭草科植物)牡荊(讀音:[mǔ jīng] 學名:Vitex negundo L.)為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小枝方形,密生灰白色絨毛。葉對生,掌狀5出復葉,小葉片邊緣有多數鋸齒,無毛或稍有毛。圓錐狀花序頂生;花萼鐘形,頂端有5齒裂;花冠淡紫色,頂端有5裂片。生于山坡路旁,分布于全國各地。 牡荊 (詞語)牡荊,植物名。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廣布于我國長江以南各省。果實和葉皆可入藥。莖干堅勁,古以為刑杖。《史記·孝武本紀》:“其秋,為伐南越,告禱泰一,以牡荊畫幡日月北斗登龍。”
    山毛櫸 山毛櫸 (植物)山毛櫸,別名麻櫟金剛、石灰木、白半樹、雜子樹、矮栗樹、長柄山毛櫸、水青岡,學名Fagus。山毛櫸為山毛櫸目山毛櫸科的一種植物,廣泛分布在亞洲、歐洲與北美洲,也是溫帶闊葉落葉林的主要構成樹種之一。其果實也是一些小型哺乳動物的食物。山毛櫸科(Fagaceae)山毛櫸屬(Fagus)約有10種落葉觀賞植物和材用樹,產于北半球溫帶和亞熱帶地區。
    釣樟 釣樟 釣樟,雌雄異株,落葉灌木,高1~2米。樹皮平滑,有黑斑,隨著時間增長樹皮會變成灰色;小枝有毛,隨后脫落。葉互生,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6.5~12厘米,寬2.5~4厘米,基部寬楔形,先端尖或鈍,全緣,上面綠色,無毛,下面灰綠色,被毛,葉脈上被褐色毛,羽狀脈,側脈每邊5~8;葉柄長1~2厘米,被褐色毛或近無毛。 花黃綠色,和葉子幾乎同時生長。傘形花序,雄花九個雄蕊,雌花有子房。 果實為漿果,十月左右成熟。枝葉有香味。
    無花果 無花果 (桑科榕屬)無花果(Ficus carica Linn.)是一種開花植物,隸屬于桑科榕屬,主要生長于一些熱帶和溫帶的地方,屬亞熱帶落葉小喬木。無花果目前已知有八百個品種,絕大部分都是常綠品種,只有長于溫帶地方的才是落葉品種。果實呈球根狀,尾部有一小孔,花粉由黃蜂傳播。又名阿驲(《酉陽雜俎》、譯自波斯語:anjir),無花果除鮮食、藥用外,還可加工制干、制果脯、果醬、果汁、果茶、果酒、飲料、罐頭等。無花果干無任何化學添加劑,味道濃厚、甘甜。無花果汁、飲料具有獨特的清香味,生津止渴,老幼皆宜。無花果樹枝繁葉茂,樹態優雅,具有較好的觀賞價值,是良好的園林及庭院綠化觀賞樹種。它當年栽植當年結果,是最好的盆栽果樹之一。如果大力開發無花果盆景,效益將十分明顯,是目前利潤率最高的盆栽果樹之一。在《圣經》(新約)中也有無花果與耶穌的故事(四福音)。
    白樺 白樺 (落葉類喬木植物)白樺(學名:Betula platyphylla Suk.):落葉喬木,樹干可達25米高,50厘米粗。有白色光滑象紙一樣的樹皮,可分層剝下來,用鉛筆還可以在剝下薄薄的樹皮上面寫字。白樺的葉為單葉互生,葉邊緣有鋸齒,花為單性花,雌雄同株,雄花序柔軟下垂,春天樹上的葉還沒長出來的時候就開花了。白樺樹的果實扁平且很小,叫翅果,很容易被風刮起來傳到遠處。 白樺喜歡陽光,生命力強,在大火燒毀的森林以后,首先生長出來的經常是白樺,常形成大片的白樺林,是形成天然林的主要樹種之一。木材可供一般建筑及制作器、具之用,樹皮可提樺油,白樺樹孤植、叢植于庭園、公園的草坪、池畔、湖濱或列植于道旁均頗美觀。在中國的北方,在草原上,在森林里,在山野路旁,都很容易找到成片成片茂密的白樺林。白樺樹是俄羅斯的國樹,是這個國家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秋風掃落葉 【解釋】秋天的大風把落葉一掃而光。比喻強大的力量迅速而輕易地把腐朽衰敗的事物掃除光。【出處】《三國志·魏志·辛毗傳》:“以明公之威,應困窮之敵,擊疲弊之寇,無異迅風之振秋葉矣。”【示例】對等敵人,要像~一樣殘酷無情。【近義詞】摧枯拉朽、勢如破竹【反義詞】日積月累【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連翹 連翹 (木犀科連翹屬植物)連翹(拉丁學名:Forsythia suspensa):是雙子葉植物綱、捩花目、木樨科、連翹屬落葉灌木。連翹早春先葉開花,花開香氣淡艷,滿枝金黃,艷麗可愛,是早春優良觀花灌木,株高可達3米,枝干叢生,小枝黃色,拱形下垂,中空。葉對生,單葉或三小葉,卵形或卵狀橢圓形,緣具齒。花冠黃色,1-3朵生于葉腋;果卵球形、卵狀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先端喙狀漸尖,表面疏生皮孔;果梗長0.7-1.5厘米。花期3-4月,果期7-9月。 生長于山坡灌叢、林下或草叢中,或山谷、山溝疏林中,海拔250-2200米。果實可以入藥。產于中國河北、山西、陜西、山東、安徽西部、河南、湖北、四川。
    宮葉 宮葉 宮葉:gōng yè ㄍㄨㄙ ㄧㄜˋ(:皇宮中的落葉。 宋 王禹偁 《謫居感事一百六十韻》:“御香飄硯席,宮葉落纓緌。”
    食茱萸 食茱萸 食茱萸為蕓香科落葉喬木,具有特殊香味。食茱萸的嫩枝密布銳利的尖刺,老干也長滿了瘤狀尖刺,連鳥兒也不敢在上面棲息,因此有“鳥不踏”之稱。葉片為羽狀復葉互生,長30-80厘米,小葉片為披針形,長6-12厘米,邊緣有鋸齒,小葉密布透明油腺,有芳香味,幼葉常呈紅色,故名“紅刺楤”。很多鳳蝶幼蟲也喜愛吃食茱萸的葉子,為誘蝶植物。食藥兩用,藥用有溫中、燥濕、殺蟲、止痛的功效,食用一般為調味品。
    杜梨 杜梨 (植物)杜梨(Pyrus betulifolia Bunge)薔薇科梨屬落葉喬木,枝常有刺。株高10米,枝具刺,二年生枝條紫褐色。葉片菱狀卵形至長圓卵形,幼葉上下兩面均密被灰白色絨毛;葉柄被灰白色絨毛;托葉早落。傘形總狀花序,有花10-15朵,花梗被灰白色絨毛,苞片膜質,線形,花瓣白色,雄蕊花藥紫色,花柱具毛。果實近球形,褐色,有淡色斑點,花期4月,果期8-9月。 產中國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陜西、甘肅、湖北、江蘇、安徽、江西。生平原或山坡陽處,海拔50-1800米。杜梨抗干旱,耐寒涼,通常作各種栽培梨的砧木,結果期早,壽命很長。木材致密可作各種器物。樹皮含鞣質,可提制栲膠并入藥。 (概述圖片參考質料來源:)
    迎春花 迎春花 (木犀科素馨屬植物)迎春花(學名:Jasminum nudiflorum Lindl. ):別名迎春、黃素馨、金腰帶,落葉灌木叢生。株高30-100厘米。小枝細長直立或拱形下垂,呈紛披狀。3小葉復葉交互對生,葉卵形至矩圓形。花單生在去年生的枝條上,先于葉開放,有清香,金黃色,外染紅暈,花期2-4月。因其在百花之中開花最早,花后即迎來百花齊放的春天而得名。 迎春花與梅花、水仙和山茶花統稱為“雪中四友”,是中國常見的花卉之一。迎春花不僅花色端莊秀麗,氣質非凡,具有不畏寒威,不擇風土,適應性強的特點,歷來為人們所喜愛。迎春花栽培歷史1000余年,唐代白居易詩《代迎春花召劉郎中》以及宋代韓琦《中書東廳迎春》和明代周文華撰《汝南圃史》均有記載,迎春花現在為河南省鶴壁市的市花。
    阿勃勒 阿勃勒 阿勃勒(Cassia fistula),是一種豆目、蝶形花科、毒豆屬的落葉小喬木或中等喬木,高達22m。葉柄即葉序軸無腺體;小葉3--4對,卵形至橢圓形,長8--15(20)cm。花長在約20到40厘米長的下垂狀腋生總狀花序。花的直徑約4到7厘米,花瓣5枚離生,大小略等,雄蕊10枚,花絲黃色彎成勾狀,其中有3枚特長、4枚中等而另3枚較短為不孕性。花落后結出長棍棒狀不開裂莢果,長約30到60厘米,1.5到2.5厘米闊,需時一年才成熟,顏色由綠轉黑褐,每室有一種子,呈扁圓形有褐色光澤,果肉是瀝青狀黑色黏質,有一股刺鼻的氣味。 阿勃勒是泰國國花,原產于南亞南部。分布在巴基斯坦南部、印度、緬甸、斯里蘭卡、印度以及中國大陸的南部、西南部等地,生長于海拔1,000米的地區。阿勃勒的種子味甜可食用,亦有說有毒,有輕瀉作用,古埃及人用此來作瀉藥用。樹皮含單寧,可作紅色染料。
    連翹 連翹 (木犀科連翹屬植物)連翹(拉丁學名:Forsythia suspensa):是雙子葉植物綱、捩花目、木樨科、連翹屬落葉灌木。連翹早春先葉開花,花開香氣淡艷,滿枝金黃,艷麗可愛,是早春優良觀花灌木,株高可達3米,枝干叢生,小枝黃色,拱形下垂,中空。葉對生,單葉或三小葉,卵形或卵狀橢圓形,緣具齒。花冠黃色,1-3朵生于葉腋;果卵球形、卵狀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先端喙狀漸尖,表面疏生皮孔;果梗長0.7-1.5厘米。花期3-4月,果期7-9月。 生長于山坡灌叢、林下或草叢中,或山谷、山溝疏林中,海拔250-2200米。果實可以入藥。產于中國河北、山西、陜西、山東、安徽西部、河南、湖北、四川。
    宮葉 宮葉 宮葉:gōng yè ㄍㄨㄙ ㄧㄜˋ(:皇宮中的落葉。 宋 王禹偁 《謫居感事一百六十韻》:“御香飄硯席,宮葉落纓緌。”
    鳳凰木 鳳凰木 (豆科植物)鳳凰木(Delonix regia),取名于“葉如飛凰之羽,花若丹鳳之冠”,別名金鳳花、紅花楹樹、火樹、洋楹等。豆科,落葉喬木,高可達20米。樹冠寬廣。二回羽狀復葉,小葉長橢圓形。夏季開花,總狀花序,花大,紅色,有光澤。莢果木質,長可達50厘米。鳳凰木因鮮紅或橙色的花朵配合鮮綠色的羽狀復葉,被譽為世上最色彩鮮艷的樹木之一。 鳳凰木是非洲馬達加斯加共和國的國樹,也是廈門市、臺灣臺南市、四川攀枝花市的市樹,廣東省汕頭市的市花,民國時期廣東湛江市的市花,汕頭大學、廈門大學的校花。 鳳凰木植株高大,由于樹冠橫展而下垂,濃密闊大而招風,在熱帶地區擔任遮蔭樹的角色。性喜高溫、多日的環境,須在陽光充足處方能繁茂生長。分布于中國南部及西南部、原產地馬達加斯加及世界各熱帶地方。
    拐棗 拐棗 拐棗,別名:萬壽果、俅江枳椇、雞爪連、金鉤梨、拐棗兒、臭杞子、雞爪子、龍爪、彎撈撈、蜜爪爪等,客家話叫桔杻,拉丁文名Hovenia dulcis.鼠李科 、枳椇屬落葉喬木,高達10米多。 嫩枝、幼葉背面、葉柄和花序軸初有短柔毛,后脫落。葉片橢圓狀卵形、寬卵形或心狀卵形。果柄含多量葡萄糖和蘋果酸鉀,經霜后甜,可生食或釀酒,俗稱“拐角”;木材硬度適中,紋理美,供建筑及制家具和美術工藝品等的用材。分布河南、陜西、甘肅隴南、江西、安徽、浙江、廣東、福建、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省。果實形態似萬字符,故稱其樹為萬壽果樹。果實熟透可生吃,果肉多漿,無果核,種子裸露在果肉之外,味漿甜略有甘澀,亦可做湯,湯味獨特醇香。
    蠟梅 蠟梅 (蠟梅科蠟梅屬植物)蠟梅(拉丁學名: Chimonanthus praecox (Linn.) Link (《Flora of China》)),英文名:Winter Sweet,中文別名:金梅、臘梅、蠟花、黃梅花。 蠟梅科蠟梅屬,落葉灌木,常叢生。葉對生,橢圓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花著生于第二年生枝條葉腋內,先花后葉,芳香,直徑2~4厘米;花被片圓形、長圓形、倒卵形、橢圓形或匙形,無毛,花絲比花藥長或等長,花藥內彎,無毛,花柱長達子房3倍,基部被毛。果托近木質化,口部收縮,并具有鉆狀披針形的被毛附生物。冬末先葉開花, 栽培變種有磬口蠟梅;柴油心蠟梅;狗繩蠟梅。蠟梅原產我國中部,性喜陽光,但亦略耐蔭,較耐寒,耐旱,有“旱不死的臘梅”之說。對土質要求不嚴,但以排水良好的輕壤土為宜。 蠟梅在百花凋零的隆冬綻蕾,斗寒傲霜,表現了中華民族在強暴面前永不屈服的性格,給人以精神的啟迪,美的享受。它利于庭院栽植,又適作古樁盆景和插花與造型藝術,是冬季賞花的理想名貴花木。花芳香美麗,是園林綠化植物。根、葉可藥用,理氣止痛、散寒解毒,治跌打、腰痛、風濕麻木、風寒感冒,刀傷出血;花解暑生津,治心煩口渴、氣郁胸悶;花蕾油治燙傷。花可提取蠟梅浸膏0.5-0.6%;化學成分有芐醇、乙酸芐醋、芳樟醇、金合歡花醇、松油醇、吲哚等。種子含蠟梅堿(calycanthine)。
    蠟梅 蠟梅 (蠟梅科蠟梅屬植物)蠟梅(拉丁學名: Chimonanthus praecox (Linn.) Link (《Flora of China》)),英文名:Winter Sweet,中文別名:金梅、臘梅、蠟花、黃梅花。 蠟梅科蠟梅屬,落葉灌木,常叢生。葉對生,橢圓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花著生于第二年生枝條葉腋內,先花后葉,芳香,直徑2~4厘米;花被片圓形、長圓形、倒卵形、橢圓形或匙形,無毛,花絲比花藥長或等長,花藥內彎,無毛,花柱長達子房3倍,基部被毛。果托近木質化,口部收縮,并具有鉆狀披針形的被毛附生物。冬末先葉開花, 栽培變種有磬口蠟梅;柴油心蠟梅;狗繩蠟梅。蠟梅原產我國中部,性喜陽光,但亦略耐蔭,較耐寒,耐旱,有“旱不死的臘梅”之說。對土質要求不嚴,但以排水良好的輕壤土為宜。 蠟梅在百花凋零的隆冬綻蕾,斗寒傲霜,表現了中華民族在強暴面前永不屈服的性格,給人以精神的啟迪,美的享受。它利于庭院栽植,又適作古樁盆景和插花與造型藝術,是冬季賞花的理想名貴花木。花芳香美麗,是園林綠化植物。根、葉可藥用,理氣止痛、散寒解毒,治跌打、腰痛、風濕麻木、風寒感冒,刀傷出血;花解暑生津,治心煩口渴、氣郁胸悶;花蕾油治燙傷。花可提取蠟梅浸膏0.5-0.6%;化學成分有芐醇、乙酸芐醋、芳樟醇、金合歡花醇、松油醇、吲哚等。種子含蠟梅堿(calycanthine)。
    鳳凰木 鳳凰木 (豆科植物)鳳凰木(Delonix regia),取名于“葉如飛凰之羽,花若丹鳳之冠”,別名金鳳花、紅花楹樹、火樹、洋楹等。豆科,落葉喬木,高可達20米。樹冠寬廣。二回羽狀復葉,小葉長橢圓形。夏季開花,總狀花序,花大,紅色,有光澤。莢果木質,長可達50厘米。鳳凰木因鮮紅或橙色的花朵配合鮮綠色的羽狀復葉,被譽為世上最色彩鮮艷的樹木之一。 鳳凰木是非洲馬達加斯加共和國的國樹,也是廈門市、臺灣臺南市、四川攀枝花市的市樹,廣東省汕頭市的市花,民國時期廣東湛江市的市花,汕頭大學、廈門大學的校花。 鳳凰木植株高大,由于樹冠橫展而下垂,濃密闊大而招風,在熱帶地區擔任遮蔭樹的角色。性喜高溫、多日的環境,須在陽光充足處方能繁茂生長。分布于中國南部及西南部、原產地馬達加斯加及世界各熱帶地方。
    木槿 木槿 (植物)木槿(學名:Hibiscus syriacus Linn.):落葉灌木,高3-4米,小枝密被黃色星狀絨毛。葉菱形至三角狀卵形,長3-10厘米,寬2-4厘米,具深淺不同的3裂或不裂,先端鈍,基部楔形,邊緣具不整齊齒缺,下面沿葉脈微被毛或近無毛。木槿花單生于枝端葉腋間,花萼鐘形,長14-20毫米,密被星狀短絨毛,裂片5,三角形;花朵色彩有純白、淡粉紅、淡紫、紫紅等,花形呈鐘狀,有單瓣、復瓣、重瓣幾種。外面疏被纖毛和星狀長柔毛。蒴果卵圓形,直徑約12毫米,密被黃色星狀絨毛;種子腎形,背部被黃白色長柔毛。花期7-10月。 木槿是一種在庭園很常見的灌木花種,中國中部各省原產,各地均有栽培。在園林中可做花籬式綠籬,孤植和叢植均可。木槿種子入藥,稱“朝天子”。木槿是韓國和馬來西亞的國花。(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沙棘 沙棘 (胡頹子科沙棘屬植物)沙棘(拉丁學名: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是一種胡頹子科、沙棘屬落葉性灌木,其特性是耐旱、抗風沙,可以在鹽堿化土地上生存,因此被廣泛用于水土保持。中國西北部大量種植沙棘,用于沙漠綠化。沙棘果實中維生素C含量高,素有維生素C之王的美稱。沙棘是植物和其果實的統稱。植物沙棘為胡頹子科沙棘屬,是一種落葉性灌木。 國內分布于華北、西北、西南等地。沙棘為藥食同源植物。沙棘的根、莖、葉、花、果,特別是沙棘果實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和生物活性物質,可以廣泛應用于食品、醫藥、輕工、航天、農牧魚業等國民經濟的許多領域。 沙棘果實入藥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之功效。現代醫學研究,沙棘可降低膽固醇,緩解心絞痛發作,還有防治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作用。
    山茱萸 山茱萸 (山茱萸科山茱萸屬植物)山茱萸(學名: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落葉喬木或灌木;樹皮灰褐色;小枝細圓柱形,無毛。葉對生,紙質,上面綠色,無毛,下面淺綠色;葉柄細圓柱形,上面有淺溝,下面圓形。傘形花序生于枝側,總苞片卵形,帶紫色;總花梗粗壯,微被灰色短柔毛; 花小,兩性,先葉開放;花萼闊三角形,無毛;花瓣舌狀披針形,黃色,向外反卷;雄蕊與花瓣互生,花絲鉆形,花藥橢圓形;花盤無毛;花梗纖細。核果長橢圓形,紅色至紫紅色;核骨質,狹橢圓形,有幾條不整齊的肋紋。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產中國山西、陜西、甘肅、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等省。朝鮮、日本也有分布。生于海拔400-1500米,稀達2100米的林緣或森林中。在四川有引種栽培。該種(包括川鄂山茱萸)的果實稱“萸肉”,俗名棗皮,供藥用,味酸澀,性微溫,為收斂性強壯藥,有補肝腎止汗的功效。(概述圖片來源:)
    玉蘭 玉蘭 (木蘭科木蘭屬植物)玉蘭(Magnolia denudata Desr.),為木蘭目、木蘭科、木蘭屬落葉喬木,別名白玉蘭、望春、玉蘭花。 原產于中國中部各省,現北京及黃河流域以南均有栽培。木蘭科玉蘭亞屬,落葉喬木。花白色到淡紫紅色,大型、芳香,花冠杯狀,花先開放,葉子后長,花期10天左右。中國著名的花木,南方早春重要的觀花樹木。上海市市花。玉蘭花外形極像蓮花,盛開時,花瓣展向四方,使庭院青白片片,白光耀眼,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為美化庭院之理想花型。
    玉蘭 玉蘭 (木蘭科木蘭屬植物)玉蘭(Magnolia denudata Desr.),為木蘭目、木蘭科、木蘭屬落葉喬木,別名白玉蘭、望春、玉蘭花。 原產于中國中部各省,現北京及黃河流域以南均有栽培。木蘭科玉蘭亞屬,落葉喬木。花白色到淡紫紅色,大型、芳香,花冠杯狀,花先開放,葉子后長,花期10天左右。中國著名的花木,南方早春重要的觀花樹木。上海市市花。玉蘭花外形極像蓮花,盛開時,花瓣展向四方,使庭院青白片片,白光耀眼,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為美化庭院之理想花型。
    皂莢 皂莢 (豆科植物)皂莢(學名:Gleditsia sinensis Lam.)又名皂莢樹、皂角等,是豆科皂莢屬落葉喬木或小喬木,高可達30米;枝灰色至深褐色;刺粗壯,圓柱形,常分枝,多呈圓錐狀。葉為一回羽狀復葉,邊緣具細鋸齒,上面被短柔毛,下面中脈上稍被柔毛;網脈明顯,在兩面凸起;小葉柄被短柔毛。花雜性,黃白色,組成總狀花序;花序腋生或頂生;雄花花瓣長圓形。莢果帶狀,勁直或扭曲,果肉稍厚,兩面臌起,彎曲作新月形,內無種子;果頸長1-3.5厘米;果瓣革質,褐棕色或紅褐色,常被白色粉霜;種子多顆,棕色,光亮。花期3-5月;果期5-12月。 產于中國多省區。生長于山坡林中或谷地、路旁,海拔自平地至2500米。常栽培于庭院或宅旁。木材堅硬,為車輛、家具用材;莢果煎汁可代肥皂用以洗滌絲毛織物;嫩芽油鹽調食,其子煮熟糖漬可食。莢、子、刺均入藥,有祛痰通竅、鎮咳利尿、消腫排膿、殺蟲治癬之效。 (概述圖來源:)
    柚木 柚木 柚木(學名:Tectona grandis L.F.),又稱胭脂樹、紫柚木、血樹等, 是一種落葉或半落葉大喬木,樹高達40-50米,胸徑2-2.5米,干通直。樹皮褐色或灰色,枝四棱形,被星狀毛。葉對生,極大,卵形或橢圓形,背面密被灰黃色星狀毛。圓錐花序闊大,秋季開花,花白色,芳香。柚木是熱帶樹種,要求較高的溫度,垂直分布多見于海拔高700-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可入藥,也是制造高檔家具地板、室內外裝飾的材料。柚木號稱是緬甸的國寶,所以價格相當的昂貴。
    紫丁香 紫丁香 (植物)紫丁香(學名:Syringa oblata Lindl.)是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又稱丁香、華北紫丁香、百結、情客、龍梢子。紫丁香原產中國華北地區,在中國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是中國的名貴花卉。 高1.5-4米,樹皮灰褐色,小枝黃褐色, 初被短柔毛。后漸脫落。嫩葉簇生,后對生,卵形,倒卵形或披針形,圓錐花序,花淡紫色、紫紅色或藍色,花冠筒長6-8mm。花期5-6月。 生長習性喜陽,喜土壤濕潤而排水良好,適庭院栽培,春季盛開時碩大而艷麗的花序布滿全株,芳香四溢,觀賞效果甚佳。是庭園裁種的著名花木。
    紫薇 紫薇 (千屈菜科紫薇屬植物)紫薇(拉丁文名:Lagerstroemia indica L.),別名:癢癢花、癢癢樹、紫金花、紫蘭花、蚊子花、西洋水楊梅、百日紅、無皮樹。是雙子葉植物綱、千屈菜科、紫薇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7米;樹皮平滑,灰色或灰褐色;枝干多扭曲,小枝纖細,葉互生或有時對生,紙質,橢圓形、闊矩圓形或倒卵形,幼時綠色至黃色,成熟時或干燥時呈紫黑色,室背開裂;種子有翅,長約8毫米。花期6-9月,果期9-12月。 紫薇樹姿優美,樹干光滑潔凈,花色艷麗;開花時正當夏秋少花季節,花期長,故有“百日紅”之稱,又有“盛夏綠遮眼,此花紅滿堂”的贊語,是觀花、觀干、觀根的盆景良材;根、皮、葉、花皆可入藥。 圖片取自中國植物圖庫
    白檀 白檀 (山礬科山礬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白檀,學名:Symplocos paniculata (Thunb.)Miq.,又名灰木、碎籽樹、烏于、子木、柵柴等,為山礬科山礬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5米,嫩枝被毛。葉互生,橢圓形,長4-9.5 厘米,寬2-5.5厘米,邊緣細銳鋸齒。圓錐花序生枝頂,花白色。核果卵形,黑色。可作器具,亦可入藥。 廣泛分布于中國東北部及黃河以南地區,尤以長江流域以南諸省區更為普遍。多生于海撥200-1000m丘陵山地疏林、灌木中和第四紀紅土光坡。以向陽坡地及溝谷區生長較好,具有耐干早瘠薄,根系發達、萌發力強,易繁殖等優點,是優良的水土保持樹種之一。
    刺楸 刺楸 刺楸〔拉丁學名:Kalopanax septemlobus (Thunb.) Koidz.〕,別名:鼓釘刺(浙江土名),刺楓樹(江西土名),刺桐(湖南土名),云楸(河北土名),茨楸、棘楸(吉林土名),辣楓樹(廣東土名)。刺楸傘形目,五加科植物,落葉喬木,高可達30米。小枝具粗刺。葉在長枝上互生,短枝上簇生;堅紙質;葉片近圓形,裂片三角狀圓卵形至長橢圓狀卵形,上面綠色;傘形花序合成頂生的圓錐花叢,花絲細長,果實近于圓球形,扁平。花果期7~10月。 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小鼠腹腔注射皮的氯仿和甲醇提取物1000mg/kg,出現活動減少、眼瞼下垂、四肢無力、翻正反射消失、呼吸抑制、死亡。從心材中分離出一種皂甙,殺白蟻作用強。刺楸樹干灰色,長縱裂,布有粗大硬棘刺。刺楸木材質硬,木理通直,供建材,家具和鐵路枕木用。 分布于中國東北、華北、華中、華南和西南;朝鮮,蘇聯西伯利亞地區,日本也有。生于山地疏林中。種子含油量約38%,供制肥皂等用;樹皮及葉含鞣質;根皮及枝入藥,有清熱祛痰、收斂鎮痛之效。

    其它詞語熱搜

    * 形容落葉的詞語:1. 枯黃;2. 殘敗;3. 凋零;4. 蕭瑟;5. 荒涼;6. 衰敗;7. 落寞;8. 離愁;9. 寂寥;10. 萎靡;11. 凄涼;12. 落魄;13. 落敗;14. 萎縮;15. 萎落;16. 落寂;17. 落單;18. 落寞無助;19. 落葉歸根;20.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