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形容科學家的詞語

    形容科學家的詞語:1. 聰明;2. 有創造力;3. 勤奮;4. 有遠見;5. 專注;6. 嚴謹;7. 堅持不懈;8. 有獨立思考能力;9. 有耐心;10. 善于觀察;11. 具有批判性思維;12. 精通科學方法;13. 熟知領域知識;14. 有探索精神;15. 善于合作;16. 勇于嘗試;17. 具有創新精神;18. 有良好的溝通能力;19. 對細節有高度關注;20. 具有團隊精神

    形容科學家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拼音/解釋
    科學家 科學家 (從事科學研究的人群)科學家(Scientist):對真實自然及未知生命、環境、現象及其相關現象統一性的客觀數字化重現與認識、探索、實踐的人,如愛因斯坦,霍金。
    科學家 科學家 (從事科學研究的人群)科學家(Scientist):對真實自然及未知生命、環境、現象及其相關現象統一性的客觀數字化重現與認識、探索、實踐的人,如愛因斯坦,霍金。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簡稱中國科大,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由中國科學院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A類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11工程、985工程,首批20所學位自主審核高校之一,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成員,是一所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學科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58年9月創建于北京,她的創辦被稱為“中國教育史和科學史上的一項重大事件”;建校后,中國科學院實施“全院辦校,所系結合”的辦學方針,匯集了嚴濟慈、華羅庚、錢學森、趙忠堯、郭永懷、趙九章、貝時璋等一批著名科學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1970年初,學校遷至安徽省合肥市,開始了第二次創業;1978年以后,學校創辦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設國家大科學工程、面向世界開放辦學等新舉措;也是唯一參與國家知識創新工程的大學。 截至2018年6月,學校有20個學院(含6個科教融合共建學院)、31個系以及蘇州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北京研究院、先進技術研究院、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等;有12個國家級科研機構、4個國家重點科技基礎設施和55個院省部級重點科研機構。
    科學 科學 (認識世界的實踐方法)科學,指的就是分科而學,后指將各種知識通過細化分類(如數學、物理、化學等)研究,形成逐漸完整的知識體系。它是關于發現發明創造實踐的學問,是人類探索研究感悟宇宙萬物變化規律的知識體系的總稱。 科學是一個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形式、組織等進行預測的有序的知識的系統。在一個舊的,密切相關的意思,“科學”還指可合理解釋,并可靠地應用型知識的主體本身。科學的專業從業者習慣上被稱為科學家。 自古典時代,科學作為一種知識,已緊密聯系在一起。科學的方法奠定了基礎,強調實驗數據及其結果的重現性。在西方世界在近代早期的話:“科學”和“自然哲學“有時可以互換使用。在西方世界直到17世紀,自然哲學(后變成自然科學)被認為是哲學的一個獨立的科學分支,與唯物同源。 在現代用法中,“科學”經常指的是追求知識,不但對知識本身的一種方式,它也經常受限于研究這些分支尋求解釋物質世界的現象。在17世紀和18世紀的科學家越來越多地尋求在自然法則,如牛頓運動定律方面制定知識。而在19世紀的過程中,“科學”一詞變得越來越與科學方法本身相關聯,以研究自然世界有紀律的方法,包括物理、化學、地質學和生物學。它是在19世紀也使科學家一詞是由博物學家區分自然知識和知識創造。 我們通常提到的科學是指自然科學,即通常將自然科學簡稱科學,并不包括社會學和思維學的內容。包括我們平時所說的科學技術(簡稱科技)中的科學也指的是自然科學(僅包括自然科學)。
    潛科學 潛科學 潛科學,是指孕育中的科學,是"科學胚胎"、"科學幼芽"。任何一種科學理論或學說的產生,都必然要經歷一個醞釀、孕育和發展的過程,都有一段潛在期或孕育期。 每一門科學在創建初期,往往以科學家頭腦中的思想火花、瞬時靈感和科學家想像等形成出現,經過不斷篩選、雕琢、組合,向某些難點發起集中思維攻勢,終于形成一股定向的思維潛流,推動其跨入科學理論之列,這類似胚胎的個體發育過程。如果把已經成熟并被社會承認的科學稱為"顯科學"的話,那么,對于那些尚未成熟,還處于幼芽階段的科學則可稱為"潛科學"。
    大科學 大科學 “大科學”(Big Science,Megascience,Large Science)是國際科技界近年來提出的新概念。從運行模式來看,大科學研究國際合作主要分為三個層次:科學家個人之間的合作、科研機構或大學之間的對等合作(一般有協議書)、政府間的合作(有國家級協議,如國際熱核聚變實驗研究ITER、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強子對撞機LHC等)。
    認知科學 認知科學 (學科概念)認知科學是20世紀世界科學標志性的新興研究門類,它作為探究人腦或心智工作機制的前沿性尖端學科,已經引起了全世界科學家們的廣泛關注。一般認為認知科學的基本觀點最初散見40年代到50年代中的一些各自分離的特殊學科之中,60年代以后得到了較大的發展。 認知科學是一門相當年輕的學科,然而卻為揭示人腦的工作機制這一最大的宇宙之謎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近年來,在大腦處理信息整體運作機制研究方面有了一些新的進展,如近年發表的《大腦處理信息量化模型和細節綜合報告》等一系列論文綜合整理分析已有的各層面的知識,建立有堅實解剖學基礎、能聯系各層面、量化描述大腦信息處理過程的模型和框架用量化模型結合結構風險最小化相關理論分析說明時序控制作用對大腦高效可靠處理信息的意義;匯總介紹量化模型中的細節;分析了大腦能正確而高效處理信息,使智力能夠誕生的原因;分析了理論建立和應用過程的神經生理學原理、只能有相對真理的神經生理學原因;還建立和介紹了另外一種量化分析方案等。
    柏林大學 柏林大學 柏林大學(Universit?t zu Berlin)是德國的一所綜合性高等學校。 原名柏林弗里特里希-威廉大學,設于柏林。1809年由普魯士王國內務部文教總管威廉·馮·洪堡負責籌建,1810年10月正式開學。是人類教育和科學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柏林大學校區原址位于菩提樹下大街。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柏林原本只有一個“柏林大學”,而大學師生也很驕傲地以拉丁文校名柏林大學(Alma mater berolinensis)自稱。冷戰期間,柏林大學被劃入東柏林境內,部分師生從原校出走,并在以美國、英國及法國為首西方陣營的支持下,1948年于西柏林成立了"自由的柏林大學"(即今柏林自由大學),成為西德學術重鎮。真理、公平、自由是柏林自由大學建校以來的校訓。柏林大學分裂之后,位于東柏林的原址校區則于1949年改名為現今的柏林洪堡大學,以紀念大學創辦人、德國著名教育改革家威廉·馮·洪堡兄弟。 1842年創建德國第一個物理實驗室。一批科學家曾在該校執教,并創立新的理論和學科。柏林大學培養了很多具有真才實學的科學家、哲學家和藝術家,包括數十位諾貝爾獎得主。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柏林大學分為兩所。前民主德國的改名為柏林洪堡大學,西柏林的改名為柏林自由大學。
    科學 科學 (認識世界的實踐方法)科學,指的就是分科而學,后指將各種知識通過細化分類(如數學、物理、化學等)研究,形成逐漸完整的知識體系。它是關于發現發明創造實踐的學問,是人類探索研究感悟宇宙萬物變化規律的知識體系的總稱。 科學是一個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形式、組織等進行預測的有序的知識的系統。在一個舊的,密切相關的意思,“科學”還指可合理解釋,并可靠地應用型知識的主體本身。科學的專業從業者習慣上被稱為科學家。 自古典時代,科學作為一種知識,已緊密聯系在一起。科學的方法奠定了基礎,強調實驗數據及其結果的重現性。在西方世界在近代早期的話:“科學”和“自然哲學“有時可以互換使用。在西方世界直到17世紀,自然哲學(后變成自然科學)被認為是哲學的一個獨立的科學分支,與唯物同源。 在現代用法中,“科學”經常指的是追求知識,不但對知識本身的一種方式,它也經常受限于研究這些分支尋求解釋物質世界的現象。在17世紀和18世紀的科學家越來越多地尋求在自然法則,如牛頓運動定律方面制定知識。而在19世紀的過程中,“科學”一詞變得越來越與科學方法本身相關聯,以研究自然世界有紀律的方法,包括物理、化學、地質學和生物學。它是在19世紀也使科學家一詞是由博物學家區分自然知識和知識創造。 我們通常提到的科學是指自然科學,即通常將自然科學簡稱科學,并不包括社會學和思維學的內容。包括我們平時所說的科學技術(簡稱科技)中的科學也指的是自然科學(僅包括自然科學)。
    沈括 沈括 沈括(1031—1095),字存中,號夢溪丈人,漢族,浙江杭州錢塘縣人,北宋政治家、科學家。 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隨父宦游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進士及第,授揚州司理參軍。宋神宗時參與熙寧變法,受王安石器重,歷任太子中允、檢正中書刑房、提舉司天監、史館檢討、三司使等職。元豐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經略安撫使,駐守邊境,抵御西夏,后因永樂城之戰牽連被貶。晚年移居潤州(今江蘇鎮江),隱居夢溪園。紹圣二年(1095年),因病辭世,享年六十五歲。 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學研究,在眾多學科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和卓越的成就,被譽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代表作《夢溪筆談》,內容豐富,集前代科學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被稱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宰理 宰理 宰理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zǎi lǐ,意思是明末思想家﹑科學家稱研究社會政治﹑教育﹑倫理等為"宰理"。
    假設 假設 (漢語詞語)假設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為jiǎ shè,指如果;憑空構想;科學家提出解釋事象的主張而尚未證明的。見《漢書·賈誼傳》:“假設陛下居齊桓之處,將不合諸侯而匡天下乎?”
    假設 假設 (漢語詞語)假設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為jiǎ shè,指如果;憑空構想;科學家提出解釋事象的主張而尚未證明的。見《漢書·賈誼傳》:“假設陛下居齊桓之處,將不合諸侯而匡天下乎?”
    安慶內軍械所 安慶內軍械所 安慶內軍械所又稱“安慶軍械所”,1861年由曾國藩創設于安徽懷寧黃石磯、安慶大觀亭,是清末洋務運動最早官辦的新式兵工廠、清政府創辦最早的以手工制造近代武器的軍工作坊。制造子彈、火藥、槍炮。科學家華蘅芳曾在此主持制造中國第一艘輪船“安慶”號。1864年遷天京(江蘇南京),改建為金陵內軍械所。 軍械所曾被安慶官員造假成“太平天國英王府”,現今英王府收藏有安慶內軍械所測繪老圖和多張工廠老照片。
    文學家 文學家 文學家是在電視編劇、小說、散文、詩歌、戲劇、隨筆等方面發表、出版了有一定質和量的作品,且有一定影響力的人。也即是說,文學家就是專門從事文學研究活動的成功人群,以創作文學作品為自己的主要工作的知名人士和學者。通常,如果詩人是指的詩歌創作者,小說家指的小說創作者,散文家指的散文創作者,則文學家指在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等各文學體裁均取得一定成就的創作者,但是三偽文學的創作者除外。
    丱學家 丱學家 丱學家,讀音為guàn xué jiā,漢語詞匯,釋義為古生物學家。
    郭守敬 郭守敬 (元代科學家)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漢族,順德府邢臺縣(今河北邢臺市邢臺縣)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工程專家。早年師從劉秉忠、張文謙,官至太史令、昭文館大學士、知太史院事,世稱“郭太史”。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歲。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種天文歷法著作。 郭守敬在天文、歷法、水利和數學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奉命修訂新歷法,歷時四年,制訂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時歷》,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一種歷法。為修訂歷法,郭守敬還改制、發明了簡儀、高表等十二種新儀器。 至元元年(1264年),郭守敬奉命修浚西夏境內的古渠,更立閘堰,使當地農田得到灌溉。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郭守敬任都水監,負責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運河,耗時一年,完成了全部工程,定名通惠河,發展了南北交通和漕運事業。 1970年,國際天文學會以郭守敬的名字為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郭守敬環形山”。1977年3月,國際小行星中心將小行星2012命名為“郭守敬小行星”。 (概述內圖片來源:蔣兆和繪郭守敬畫像)
    博物學家 博物學家 博物,通曉眾物之謂也。 《辭海》里說,博物指“能辨識許多事物”。現代漢語詞典對博物的解釋是,“舊時對動物、植物、礦物、生理等學科的統稱”。相應地,博物學家指“對博通動物學、植物學、礦物學、生理學等自然科學的專家的尊稱”。翻開自然科學史,著名的博物學家代表人物有: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文藝復興時期的達·芬奇、近代的達爾文,以及中國戰國時期的墨子、北宋的沈括,明代的宋應星等等。
    柏林大學 柏林大學 柏林大學(Universit?t zu Berlin)是德國的一所綜合性高等學校。 原名柏林弗里特里希-威廉大學,設于柏林。1809年由普魯士王國內務部文教總管威廉·馮·洪堡負責籌建,1810年10月正式開學。是人類教育和科學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柏林大學校區原址位于菩提樹下大街。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柏林原本只有一個“柏林大學”,而大學師生也很驕傲地以拉丁文校名柏林大學(Alma mater berolinensis)自稱。冷戰期間,柏林大學被劃入東柏林境內,部分師生從原校出走,并在以美國、英國及法國為首西方陣營的支持下,1948年于西柏林成立了"自由的柏林大學"(即今柏林自由大學),成為西德學術重鎮。真理、公平、自由是柏林自由大學建校以來的校訓。柏林大學分裂之后,位于東柏林的原址校區則于1949年改名為現今的柏林洪堡大學,以紀念大學創辦人、德國著名教育改革家威廉·馮·洪堡兄弟。 1842年創建德國第一個物理實驗室。一批科學家曾在該校執教,并創立新的理論和學科。柏林大學培養了很多具有真才實學的科學家、哲學家和藝術家,包括數十位諾貝爾獎得主。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柏林大學分為兩所。前民主德國的改名為柏林洪堡大學,西柏林的改名為柏林自由大學。
    純文學 純文學 (詞語釋義)純文學是漢語詞匯,包含三種含義,第一種是與古代“文學”概念相對的現代獨立的文學學科觀念;第二種是指與工具論文學觀相對立的自律的審美的文學觀;第三種是與商業文化相對抗的文學觀。對于人類精神的深入探討不斷揭示了精神王國的面貌,在世人眼前展示出一個嶄新的、陌生的、難以用世俗語言表達的、與我們用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對稱的廣大無邊的世界。自古以來,對于這個“虛無縹緲”的世界的描繪,是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哲學家和自然科學家的共同的工作;另有臺灣同名刊物。
    太歲 太歲 (肉靈芝)太歲,又稱肉靈芝。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有肉靈芝,并把它收入“菜”部“芝”類,可食用、入藥,奉為“本經上品”,功效為“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 據《神農本草經》記載:“肉靈芝,無毒、補中、益精氣、增智慧,治胸中結,久服輕身不老”。《山海經》稱之謂“視肉”、“聚肉”、“太歲”、“封”,乃古代帝王養生佳肴。太歲十分稀有,是百藥中的上品。有典籍記載,太歲性平,苦,無毒,具有補脾潤肺,補腎益肝等價值。 現代科學家認為太歲是一種大型粘菌復合體,但其細胞結構為何形成和為何聚成如此規則形態,以及它的醫藥價值仍然是個謎。《本草綱目》中記載:“肉芝狀如肉。附于大石,頭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脂肪,黑者如澤漆,青者如翠羽,黃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徹如堅冰也”。東晉道家葛洪在《抱樸子》中記載,“諸芝搗末,或化水服,令人輕身長生不老。”是古人認為的長生不老仙藥。 在幾十億年滄海桑田的變遷中,許多物種都湮滅了,絕種了,而太歲卻能繁衍至今,可見其生命力的強大。它生長于地底20-100米的厭氧環境中,生活于土壤中,靠水存活,所以放在水中不會腐爛、變質。同時,這種粘菌主要靠孢子、菌絲繁殖,活性很強,隨意切割都能夠再生。但是絕非大家傳說的無止境生長,如果能夠快速生長就自然不會稀有了。 太歲 (中國古代天文學名詞)古代天文學中為紀年的方便而假設的星名。其運行的方向與歲星(即木星)正相反,自東向西十二年運行一周天,每年行經一個星次,運行到某星次范圍,就用“歲在某”來紀年。“太歲”源于華夏先民們對宇宙自然星宿的崇拜,是道教早期信仰的主要神明之一。太歲神以六十甲子的干支紀年法為運轉周期,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當值,在當年當值的太歲謂之“值年太歲”,是年中天子,掌管當年人間的吉兇禍福。
    太歲 太歲 (肉靈芝)太歲,又稱肉靈芝。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有肉靈芝,并把它收入“菜”部“芝”類,可食用、入藥,奉為“本經上品”,功效為“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 據《神農本草經》記載:“肉靈芝,無毒、補中、益精氣、增智慧,治胸中結,久服輕身不老”。《山海經》稱之謂“視肉”、“聚肉”、“太歲”、“封”,乃古代帝王養生佳肴。太歲十分稀有,是百藥中的上品。有典籍記載,太歲性平,苦,無毒,具有補脾潤肺,補腎益肝等價值。 現代科學家認為太歲是一種大型粘菌復合體,但其細胞結構為何形成和為何聚成如此規則形態,以及它的醫藥價值仍然是個謎。《本草綱目》中記載:“肉芝狀如肉。附于大石,頭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脂肪,黑者如澤漆,青者如翠羽,黃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徹如堅冰也”。東晉道家葛洪在《抱樸子》中記載,“諸芝搗末,或化水服,令人輕身長生不老。”是古人認為的長生不老仙藥。 在幾十億年滄海桑田的變遷中,許多物種都湮滅了,絕種了,而太歲卻能繁衍至今,可見其生命力的強大。它生長于地底20-100米的厭氧環境中,生活于土壤中,靠水存活,所以放在水中不會腐爛、變質。同時,這種粘菌主要靠孢子、菌絲繁殖,活性很強,隨意切割都能夠再生。但是絕非大家傳說的無止境生長,如果能夠快速生長就自然不會稀有了。 太歲 (中國古代天文學名詞)古代天文學中為紀年的方便而假設的星名。其運行的方向與歲星(即木星)正相反,自東向西十二年運行一周天,每年行經一個星次,運行到某星次范圍,就用“歲在某”來紀年。“太歲”源于華夏先民們對宇宙自然星宿的崇拜,是道教早期信仰的主要神明之一。太歲神以六十甲子的干支紀年法為運轉周期,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當值,在當年當值的太歲謂之“值年太歲”,是年中天子,掌管當年人間的吉兇禍福。
    科學院 科學院 名單僅收錄詞尾明確為科學院的機構,其他如臺灣中央研究院、日本學士院、英國皇家學會等不收錄; 名單不收錄雖以科學院為詞尾但帶領域等作為限定詞的科研機構,如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 名單非完整版,排名不分先后。
    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 (中國古代科學著作)《天工開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禎十年),共三卷十八篇,全書收錄了農業、手工業,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制鹽、采煤、榨油等生產技術。 《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作者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國科技史料中保留最為豐富的一部,它更多地著眼于手工業,反映了中國明代末年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生產力狀況。
    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 (中國古代科學著作)《天工開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禎十年),共三卷十八篇,全書收錄了農業、手工業,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制鹽、采煤、榨油等生產技術。 《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作者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國科技史料中保留最為豐富的一部,它更多地著眼于手工業,反映了中國明代末年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生產力狀況。
    候風地動儀 候風地動儀 候風地動儀是世界上第一架測驗地震的儀器。由中國東漢時期的科學家張衡發明于漢順帝陽嘉元年(公元132年),《后漢書·張衡傳》詳細記載了張衡的這一發明。候風地動儀用精銅制作而成,員徑八尺,漢八尺約合當今之一米八-九的樣子,其外形像一個酒樽。地動儀里面有精巧的結構,主要為中間的都柱和它周圍的八套牙機裝置。候風裝置候風擺的周圍與8組牙機機械裝置之一部關相互靠近。此處為底座上的溝槽,叫八道。工作原理是侯風擺運動到關的位置觸發牙機。就是記載的“施關發機”施讀音易四聲。再機發吐丸。在樽的外面相應地設置8個龍首,口含小銅丸,每個龍頭下面都有一只蟾蜍張口向上。如果有地震被檢測,都柱之內侯風擺則輕微擺動,此即可觸發牙機。使相應的龍口張開,小銅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知道地震發生的時間和方向。牙機的觸發需求小到可以在地震波第一時間運作,稱為合契若神。 牙機是由一對杠桿構成。水平杠桿負責龍口開合,直立的負責牙機觸發。由于牙機立桿和侯風擺的位置關系,由關連接。關就是牙機立桿的一部分。關注道內水平狀,幾乎挨到侯風擺之上,距離之近不到一毫米。這是候風地動儀得以成功的關鍵。此外,張衡還設計了一套機械反饋裝置,叫“巧制”。這套設計利用反饋的辦法,阻止了候風部件的連續擺動。巧制設計比西方出現機械反饋設計早很多年。
    候風地動儀 候風地動儀 候風地動儀是世界上第一架測驗地震的儀器。由中國東漢時期的科學家張衡發明于漢順帝陽嘉元年(公元132年),《后漢書·張衡傳》詳細記載了張衡的這一發明。候風地動儀用精銅制作而成,員徑八尺,漢八尺約合當今之一米八-九的樣子,其外形像一個酒樽。地動儀里面有精巧的結構,主要為中間的都柱和它周圍的八套牙機裝置。候風裝置候風擺的周圍與8組牙機機械裝置之一部關相互靠近。此處為底座上的溝槽,叫八道。工作原理是侯風擺運動到關的位置觸發牙機。就是記載的“施關發機”施讀音易四聲。再機發吐丸。在樽的外面相應地設置8個龍首,口含小銅丸,每個龍頭下面都有一只蟾蜍張口向上。如果有地震被檢測,都柱之內侯風擺則輕微擺動,此即可觸發牙機。使相應的龍口張開,小銅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知道地震發生的時間和方向。牙機的觸發需求小到可以在地震波第一時間運作,稱為合契若神。 牙機是由一對杠桿構成。水平杠桿負責龍口開合,直立的負責牙機觸發。由于牙機立桿和侯風擺的位置關系,由關連接。關就是牙機立桿的一部分。關注道內水平狀,幾乎挨到侯風擺之上,距離之近不到一毫米。這是候風地動儀得以成功的關鍵。此外,張衡還設計了一套機械反饋裝置,叫“巧制”。這套設計利用反饋的辦法,阻止了候風部件的連續擺動。巧制設計比西方出現機械反饋設計早很多年。
    文學家 文學家 文學家是在電視編劇、小說、散文、詩歌、戲劇、隨筆等方面發表、出版了有一定質和量的作品,且有一定影響力的人。也即是說,文學家就是專門從事文學研究活動的成功人群,以創作文學作品為自己的主要工作的知名人士和學者。通常,如果詩人是指的詩歌創作者,小說家指的小說創作者,散文家指的散文創作者,則文學家指在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等各文學體裁均取得一定成就的創作者,但是三偽文學的創作者除外。
    老莊 老莊 老莊,是老子和莊子的并稱(類似孔孟),也指老學與莊學的合稱。借而代指道家老莊學派學說。 道家分黃老派、關尹派和莊列派。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專家組組長李學勤先生指出:“黃老之學,其思想富于積極色彩,與莊列一派隱退截然不同。”關尹一派“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上博簡《恒先》是《老子》到莊學之間的聯絡橋梁。 道家主張“清靜無為”、“順應天道”、“逍遙齊物”等思想。老子著有《道德經》(別名《老子》、《老子五千言》),莊子著有《莊子》(別名《南華經》);其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莊子實際上是繼承發展并且闡釋老子的思想,帶有自己個性的一種解讀。看法精煉獨到、積極遁世、卓爾不群,故而與老子并稱,一并成為道家學說的代表人物。老莊學派不主張滿口大慈悲、大智慧、大覺悟的假道德,認為這些不過是愚弄人的幌子。要德行合一,以己推人,自化,人人化則天下化。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的思想學派。
    墨子 墨子 (墨家學派創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墨子(生卒年不詳),名翟(dí),東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 ,一說魯陽人,一說滕國人。墨子是宋國貴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擔任宋國大夫。他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 墨子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墨子創立了墨家學說,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并稱“顯學”。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墨子在戰國時期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在當時的百家爭鳴,有“非儒即墨”之稱。墨子死后,墨家分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其弟子根據墨子生平事跡的史料,收集其語錄,完成了《墨子》一書傳世。
    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 (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偉大的古希臘哲學家、百科式科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力學家,靜態力學和流體靜力學的奠基人,并且享有“力學之父”的美稱,阿基米德和高斯、牛頓并列為世界三大數學家。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 阿基米德確立了靜力學和流體靜力學的基本原理。給出許多求幾何圖形重心,包括由一拋物線和其網平行弦線所圍成圖形的重心的方法。阿基米德證明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等于它所排開液體的重量,這一結果后被稱為阿基米德原理。他還給出正拋物旋轉體浮在液體中平衡穩定的判據。阿基米德發明的機械有引水用的水螺旋,能牽動滿載大船的杠桿滑輪機械,能說明日食,月食現象的地球-月球-太陽運行模型。但他認為機械發明比純數學低級,因而沒寫這方面的著作。阿基米德還采用不斷分割法求橢球體、旋轉拋物體等的體積,這種方法已具有積分計算的雛形。
    老莊 老莊 老莊,是老子和莊子的并稱(類似孔孟),也指老學與莊學的合稱。借而代指道家老莊學派學說。 道家分黃老派、關尹派和莊列派。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專家組組長李學勤先生指出:“黃老之學,其思想富于積極色彩,與莊列一派隱退截然不同。”關尹一派“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上博簡《恒先》是《老子》到莊學之間的聯絡橋梁。 道家主張“清靜無為”、“順應天道”、“逍遙齊物”等思想。老子著有《道德經》(別名《老子》、《老子五千言》),莊子著有《莊子》(別名《南華經》);其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莊子實際上是繼承發展并且闡釋老子的思想,帶有自己個性的一種解讀。看法精煉獨到、積極遁世、卓爾不群,故而與老子并稱,一并成為道家學說的代表人物。老莊學派不主張滿口大慈悲、大智慧、大覺悟的假道德,認為這些不過是愚弄人的幌子。要德行合一,以己推人,自化,人人化則天下化。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的思想學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Beihang University)簡稱北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入選珠峰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為國際宇航聯合會、中歐精英大學聯盟、中國西班牙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成員,是全國第一批16所重點高校之一、80年代恢復學位制度后全國第一批設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也是新中國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學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創建于1952年,時名北京航空學院,由當時的清華大學、北洋大學、廈門大學、四川大學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組建,1988年4月改名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1989年成為國家八五期間全國14所重點建設的高校之一,首批進入“211工程”,2001年進入“985工程”,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名單。 截至2018年4月,學校學院路、沙河校區總占地3000多畝;學校下設30個二級學院;有20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4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60個本科專業;有8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有教職工近4000人,全日制在校生30000余人;2017年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航空航天工程學科為世界第二、中國第一。
    漢學家 漢學家 漢學家是個翻譯名詞,是指從事中國古代、近代或現當代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外國學者。本應譯為中國學家。近代最有影響的漢學家有美國的費正清、龍夫威、宇文所安、史景遷、顧立雅,英國的李約瑟,德國的顧彬等。
    丱學家 丱學家 丱學家,讀音為guàn xué jiā,漢語詞匯,釋義為古生物學家。
    醫家 醫家 (中國理論學派)中國醫學理論的形成,是在公元前五世紀下半葉到公元三世紀中葉,共經歷了七百多年。公元前五世紀下半葉,中國開始進入封建社會。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到封建制度確立,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大動蕩的時期。社會制度的變革,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意識型態、科學文化領域出現了新的形勢,其中包括醫學的發展。醫家泛指所有從醫的人。
    吾家先生 吾家先生 wú jiā xiān shēng ㄨˊㄐㄧㄚ ㄒㄧㄢ ㄕㄥ 吾家先生 宋 哲學家 邵雍 負盛名,晚年躬耕不仕,時人稱之為“吾家先生”。 《宋史·道學傳一·邵雍》 :“士大夫家識其( 邵雍 )車音,爭相迎候,童孺廝隸皆驩相謂曰:‘吾家先生至也。’不復稱其姓字。”
    博物學家 博物學家 博物,通曉眾物之謂也。 《辭海》里說,博物指“能辨識許多事物”。現代漢語詞典對博物的解釋是,“舊時對動物、植物、礦物、生理等學科的統稱”。相應地,博物學家指“對博通動物學、植物學、礦物學、生理學等自然科學的專家的尊稱”。翻開自然科學史,著名的博物學家代表人物有: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文藝復興時期的達·芬奇、近代的達爾文,以及中國戰國時期的墨子、北宋的沈括,明代的宋應星等等。
    醫家 醫家 (中國理論學派)中國醫學理論的形成,是在公元前五世紀下半葉到公元三世紀中葉,共經歷了七百多年。公元前五世紀下半葉,中國開始進入封建社會。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到封建制度確立,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大動蕩的時期。社會制度的變革,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意識型態、科學文化領域出現了新的形勢,其中包括醫學的發展。醫家泛指所有從醫的人。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Beijing,USTB),簡稱“北科大”,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院校,入選”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20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1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教育部來華留學示范基地”、“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設有“研究生院”和“國家大學科技園”,是北京高科大學聯盟成員,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高校。 學校于1952年由原北洋大學、清華大學等6所國內著名大學的礦冶科系組建而成,初名北京鋼鐵工業學院,1960年更名北京鋼鐵學院,是全國首批成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1988年定名北京科技大學,現已發展成為一所以工科為主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截至2017年底,全日制在校生2.5萬余人,其中本專科生13663人,各類研究生10433人,外國留學生985人,在站博士后239人;已形成多層次、較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擁有一支治學嚴謹的師資隊伍。 2018年,學校進入Q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大學500強”,8個學科進入“世界大學學科500強”; 材料科學、化學、工程學、計算機4個學科進入ESI國際學科排名前1%;在2018年“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冶金工程學科排名世界第一。
    地理學 地理學 (學科分類)地理學(geography)是關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和現象的學問。它是研究地球表層各圈層相互作用關系,及其空間差異與變化過程的學科體系,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大部分。 地理學家在傳統上被視為和地圖學家(cartographers)同一類,認為兩者都研究地名與數字。雖然很多地理學家都經歷過地名學及地圖學的訓練,但兩者都不是他們的關注重點。地理學家研究眾多現象、過程、特征以及人類和自然環境的相互關系在空間及時間上的分布。因為空間及時間影響了多種主題例如經濟、健康、氣候、植物及動物,所以地理學是一個高度跨學科性的學科。 地理學作為一個學科可以粗略分為兩個較小的領域:自然地理學及人文地理學。自然地理學調查自然環境及如何造成地形及氣候、水、土壤、植被、生命的各種現象及們它們的相互關系。人文地理學專注于人類建造的環境和空間是如何被人類制造、看待及管理以及人類如何影響其占用的空間。因為以上兩者的原因,使用不同的方法令第三領域出現,為環境地理學(environmental geography)。環境地理學在自然地理學與人文地理學的研究成果上,評價人類與自然的相互關系,并提出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適應自身永續發展的安全狀態和技術(包括生產技術和制度技術)條件。
    發展經濟學 發展經濟學 (經濟學分支學科)研究經濟發展規律、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相互關系規律、以經濟發展為基礎的社會發展規律的經濟學。嚴格意義上,經濟學就是發展經濟學。發展經濟學要求用主客體的對稱分析代替純客體的線性分析,用五維空間分析代替平面二維分析,用復雜系統論分析代替還原論分析,用規范分析代替實證分析,用規模分析代替邊際分析,用“邊際效益分析”提升“邊際效率分析”,用價值經濟學代替價格經濟學,用價值機制取代價格機制成為市場的核心機制,用國民福利體系代替GDP增長體系,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代替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用科學發展代替增長。秉持線性思維方式不可能建構真正的發展經濟學。
    工程師 工程師 (職稱)工程師指具有從事工程系統操作、設計、管理、評估能力的人員。工程師的稱謂,通常只用于在工程學其中一個范疇持有專業性學位或相等工作經驗的人士。 工程師(Engineer)和科學家(Scientists)往往容易混淆。科學家努力探索大自然,以便發現一般性法則(General principles),工程師則遵照此既定原則,從而在數學和科學上,解決了一些技術問題。科學家研究事物,工程師建立事物。科學家探索世界以發現普遍法則,但工程師使用普遍法則以設計實際物品。 工程師是職業水平評定(職稱評定)的一種。其下,有技術員,助理工程師等職稱;其上有高級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等職稱。當然,這也只是對從事工程建設或管理人員技術水平的一種標定而已。 按職稱(資格)高低,分為:研究員或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正高級)、高級工程師(副高級)、工程師(中級)、助理工程師(初級)。 通常所說的工程師,是指中級工程師。工程師職稱是要上級主管部門評定,全國通用。其中,2017年1月1日起,不再需要考中級英語職稱考試和應用計算機考試。 在歐洲大陸一些國家,工程師稱謂的使用被法律所限制,必須用于持有學位的人士,而其他沒有學位人士使用,屬于違法。在美國大部份州及加拿大一些省份亦有類似法律存在,通常只有在專業工程考試取得合格才可被稱為工程師,而法律的范圍一般只在蓄意欺詐的情況下才會執行。
    雅典學院 雅典學院 《雅典學院》是意大利畫家拉斐爾·桑西于1510~1511年創作的一幅壁畫作品。現收藏于意大利梵蒂岡博物館。 該畫以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舉辦雅典學院之逸事為題材,以極為兼容并蓄、自由開放的思想,打破時空界限,把代表著哲學、數學、音樂、天文等不同學科領域的文化名人會聚一堂,以回憶歷史上黃金時代的形式,寄托了作者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表達了對人類中追求智慧和真理者的集中贊揚。 畫作采用了拱形圓屋頂作為背景,以很高的透視法水平,增強了畫面的空間立體感和深遠感。整幅畫氣勢恢宏、場面宏大。畫中人物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一行 一行 (唐代著名僧人)一行(683年~727年),佛僧法號名。本名張遂,唐高宗弘道元年生于武功縣,玄宗開元十五年卒于古都長安華嚴寺。籍貫為邢州巨鹿(一說魏州昌樂)。中國唐代著名的天文學家和佛學家,主持修編新歷、最主要的成就是編制《大衍歷》。他在制造天文儀器、觀測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測量方面也頗多貢獻。 一行 (漢語詞語)一行,數量詞。用于成行列者,也可指一層、一種行當或一種行為。 注音:yī xíng 或 yī háng
    圓周率 圓周率 (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圓周率(Pi)是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一般用希臘字母π表示,是一個在數學及物理學中普遍存在的數學常數。π也等于圓形之面積與半徑平方之比。是精確計算圓周長、圓面積、球體積等幾何形狀的關鍵值。 在分析學里,π可以嚴格地定義為滿足sin x = 0的最小正實數x。 圓周率用希臘字母 π(讀作pài)表示,是一個常數(約等于3.141592654),是代表圓周長和直徑的比值。它是一個無理數,即無限不循環小數。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用3.14代表圓周率去進行近似計算。而用十位小數3.141592654便足以應付一般計算。即使是工程師或物理學家要進行較精密的計算,充其量也只需取值至小數點后幾百個位。 1965年,英國數學家約翰·沃利斯(John Wallis)出版了一本數學專著,其中他推導出一個公式,發現圓周率等于無窮個分數相乘的積。2015年,羅切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們在氫原子能級的量子力學計算中發現了圓周率相同的公式。
    福利經濟學 福利經濟學 (經濟學分支學科)福利經濟學是由英國經濟學家霍布斯和庇古于20世紀20年代創立的研究社會經濟福利的一種經濟學理論體系。福利經濟學在20世紀初形成于英國。它經過了舊福利經濟學和新福利經濟學兩個發展階段。前者建立在基數效用論的基礎上,代表人物是英國的庇古,他在1920年出版的《福利經濟學》 中第一次系統地論證了整個經濟體系實現經濟福利最大值的可能性;后者建立在序數效用論的基礎上,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帕累托,他首先考察了“集合體的效用極大化”問題,提出了“帕累托最適度條件”。目前福利經濟學的研究越來越側重于實際應用方面,西方主要經濟學家都要涉及這一領域。
    圓周率 圓周率 (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圓周率(Pi)是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一般用希臘字母π表示,是一個在數學及物理學中普遍存在的數學常數。π也等于圓形之面積與半徑平方之比。是精確計算圓周長、圓面積、球體積等幾何形狀的關鍵值。 在分析學里,π可以嚴格地定義為滿足sin x = 0的最小正實數x。 圓周率用希臘字母 π(讀作pài)表示,是一個常數(約等于3.141592654),是代表圓周長和直徑的比值。它是一個無理數,即無限不循環小數。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用3.14代表圓周率去進行近似計算。而用十位小數3.141592654便足以應付一般計算。即使是工程師或物理學家要進行較精密的計算,充其量也只需取值至小數點后幾百個位。 1965年,英國數學家約翰·沃利斯(John Wallis)出版了一本數學專著,其中他推導出一個公式,發現圓周率等于無窮個分數相乘的積。2015年,羅切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們在氫原子能級的量子力學計算中發現了圓周率相同的公式。
    工程師 工程師 (職稱)工程師指具有從事工程系統操作、設計、管理、評估能力的人員。工程師的稱謂,通常只用于在工程學其中一個范疇持有專業性學位或相等工作經驗的人士。 工程師(Engineer)和科學家(Scientists)往往容易混淆。科學家努力探索大自然,以便發現一般性法則(General principles),工程師則遵照此既定原則,從而在數學和科學上,解決了一些技術問題。科學家研究事物,工程師建立事物。科學家探索世界以發現普遍法則,但工程師使用普遍法則以設計實際物品。 工程師是職業水平評定(職稱評定)的一種。其下,有技術員,助理工程師等職稱;其上有高級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等職稱。當然,這也只是對從事工程建設或管理人員技術水平的一種標定而已。 按職稱(資格)高低,分為:研究員或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正高級)、高級工程師(副高級)、工程師(中級)、助理工程師(初級)。 通常所說的工程師,是指中級工程師。工程師職稱是要上級主管部門評定,全國通用。其中,2017年1月1日起,不再需要考中級英語職稱考試和應用計算機考試。 在歐洲大陸一些國家,工程師稱謂的使用被法律所限制,必須用于持有學位的人士,而其他沒有學位人士使用,屬于違法。在美國大部份州及加拿大一些省份亦有類似法律存在,通常只有在專業工程考試取得合格才可被稱為工程師,而法律的范圍一般只在蓄意欺詐的情況下才會執行。
    純文學 純文學 (詞語釋義)純文學是漢語詞匯,包含三種含義,第一種是與古代“文學”概念相對的現代獨立的文學學科觀念;第二種是指與工具論文學觀相對立的自律的審美的文學觀;第三種是與商業文化相對抗的文學觀。對于人類精神的深入探討不斷揭示了精神王國的面貌,在世人眼前展示出一個嶄新的、陌生的、難以用世俗語言表達的、與我們用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對稱的廣大無邊的世界。自古以來,對于這個“虛無縹緲”的世界的描繪,是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哲學家和自然科學家的共同的工作;另有臺灣同名刊物。
    比較文學 比較文學 (文藝學分支學科)比較文學是對兩種或兩種以上民族文學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以及文學與其他藝術門類和其他意識形態的相互關系的比較研究的文藝學分支。它包括影響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學科研究。作為一門學科,它興起于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 比較文學指的是跨文化與跨學科的文學研究。 比較文學是一種文學研究,它首先要求研究在不同文化和不同學科中人與人通過文學進行溝通的種種歷史、現狀和可能。它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并希望相互懷有真誠的尊重和寬容。 比較文學(comparative literature)一詞最早出現于法國學者諾埃爾和拉普拉斯合編的《比較文學教程》(1816)中,但該著作未涉及它的方法與理論。使這一術語得以流行的 ,是法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和文學批評家維爾曼 (1790~1870)。他于1827年在巴黎大學開設了“18世紀法國作家對外國文學和歐洲思想的影響”的講座,并于兩年后將講稿整理,以《18世紀法國文學綜覽》的書名出版。在講課和著述中,維爾曼多次使用“比較文學”、“比較歷史”等詞語,并從理論和實踐上為比較文學提供了范例。1838年,他在出版其講稿的第三卷序言中正式使用了“比較文學”這個專門術語,后人因此尊他為“比較文學之父”。
    萊頓大學 萊頓大學 萊頓大學(Leiden University),最具聲望的歐洲大學之一,成立于公元1575年2月8日,她是荷蘭王國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在過去近五個世紀的漫長歲月中,萊頓大學培養了眾多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杰出人才。笛卡爾、倫勃朗、斯賓諾莎等科學文藝巨匠,16位諾貝爾獎得主(洛倫茲、愛因斯坦、費米等),9位國家元首(美國第六任總統約翰·昆西·亞當斯,丘吉爾,曼德拉,兩任北約秘書長等),10位荷蘭領袖(包括現任荷蘭首相馬克·呂特),都在萊頓以求學、任教等方式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萊頓大學是有“歐洲常春藤”之稱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十二個創立成員之一,也是Coimbra Group、Europaeum等大學聯盟的一員。她由八十年戰爭中的荷蘭革命領袖Prince William of Orange所建,迄今仍與Orange皇朝的皇室有密切關系,多位荷蘭女王和國王都曾在萊頓大學學習。萊頓大學共分為9大學院,50多個系所,150多個專業,11個核心研究領域,有超過40個國家級或國際級研究機構在學校設立。 2018-9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萊頓大學名位列世界第68位;2018-9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中,萊頓大學名位列世界第74位;2018-9年QS世界大學排名,萊頓大學名列122位。萊頓大學的斯賓諾莎獎(被譽為“荷蘭諾貝爾獎”)獲獎人數常年穩居荷蘭高校第一,諾貝爾獲獎得主位居世界51名。
    心理學 心理學 (學科名稱)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及其影響下的精神功能和行為活動的科學,兼顧突出的理論性和應用(實踐)性。 心理學包括基礎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兩大領域,其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思維、人格、行為習慣、人際關系、社會關系等許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家庭、教育、健康、社會等發生關聯。心理學一方面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體基本的行為與心理機能,同時,心理學也嘗試解釋個體心理機能在社會行為與社會動力中的角色;另外,它還與神經科學、醫學、哲學、生物學、宗教學等學科有關,因為這些學科所探討的生理或心理作用會影響個體的心智。實際上,很多人文和自然學科都與心理學有關,人類心理活動其本身就與人類生存環境密不可分。 心理學家從事基礎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釋、預測和影響行為。應用心理學家還有第五個目的——提高人類生活的質量。這些目標構成了心理學事業的基礎。 心理學符號的含義:符號在希臘語里是靈魂的意思,后來變成英文psyche。
    人種 人種 人種是具有共同遺傳體質特征的人類群體。人種也稱種族,在生物學上,人類各種族都同屬于一個物種,即智人。不同的種族相當于在一個物種下的若干變種,他們都起源于一共同祖先。不同的人種雖然在膚色、眼色、發色、發型、頭型、身高等特征上有所區別,但這些特征差異是由于人類在一定地域內長期適應當地自然環境,又經長期隔離所形成的。 人種(race),亦稱種族, 是具有形態上和生理上的特點和語言習俗等歷史文化因素組成的有區域性特點的群體。 根據人種的自然體質特征,生物學家以本質主義方式(即以體質特征為標準)通常將全世界的現代人類劃分為四大人種:歐羅巴人種(又稱白色人種或高加索人種或歐亞人種)、蒙古人種(又稱黃色人種或亞美人種)、尼格羅人種(又稱黑色人種或赤道人種)和澳大利亞人種(又稱大洋洲人種或棕色人種),俗稱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和棕種人。自1775年德國生理和解剖學家弗雷德里奇·布魯門巴赫教授(1752~1840)提出“人種”生物概念以來的200余年間,由于1785年出版的康德著《什么是人種》的哲學化以及達爾文進化論的深入人心和推波助瀾,“人種”及其“人種分類”等概念廣為世人接受【摘自黃現璠遺稿 甘文杰、甘文豪整理《試論西方“民族”術語的起源、演變和異同六》,廣西社會科學,2008年第6期(總第156期)】 目前,人種分類,尤其是以單一性狀(如膚色)進行的人種分類,因為其不合理性和科學上的無效性,已經被絕大部分科學家所拋棄。
    人種 人種 人種是具有共同遺傳體質特征的人類群體。人種也稱種族,在生物學上,人類各種族都同屬于一個物種,即智人。不同的種族相當于在一個物種下的若干變種,他們都起源于一共同祖先。不同的人種雖然在膚色、眼色、發色、發型、頭型、身高等特征上有所區別,但這些特征差異是由于人類在一定地域內長期適應當地自然環境,又經長期隔離所形成的。 人種(race),亦稱種族, 是具有形態上和生理上的特點和語言習俗等歷史文化因素組成的有區域性特點的群體。 根據人種的自然體質特征,生物學家以本質主義方式(即以體質特征為標準)通常將全世界的現代人類劃分為四大人種:歐羅巴人種(又稱白色人種或高加索人種或歐亞人種)、蒙古人種(又稱黃色人種或亞美人種)、尼格羅人種(又稱黑色人種或赤道人種)和澳大利亞人種(又稱大洋洲人種或棕色人種),俗稱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和棕種人。自1775年德國生理和解剖學家弗雷德里奇·布魯門巴赫教授(1752~1840)提出“人種”生物概念以來的200余年間,由于1785年出版的康德著《什么是人種》的哲學化以及達爾文進化論的深入人心和推波助瀾,“人種”及其“人種分類”等概念廣為世人接受【摘自黃現璠遺稿 甘文杰、甘文豪整理《試論西方“民族”術語的起源、演變和異同六》,廣西社會科學,2008年第6期(總第156期)】 目前,人種分類,尤其是以單一性狀(如膚色)進行的人種分類,因為其不合理性和科學上的無效性,已經被絕大部分科學家所拋棄。
    尼安德塔人 尼安德塔人 基本資料 家族:人屬 時代:更新世 身高:1.7米左右 體重:不詳 分布:歐洲、亞洲和非洲 尼安德塔人(又譯尼安德特人,拉丁文名:Homo neanderthalensis Homo sapiens neanderthalensis)是最著名的化石人科動物,經常被稱為冰河期的“穴居人”。尼安德塔人的遺跡最早是在一八五六年的德國尼安德谷(Neander valley)發現,尼安德塔人的遺跡從中東到英國,再往南延伸到地中海的北端,都有所發現。尼安德塔人會使用工具和火,或許還具有某種語言,家庭成員可能共同生活在一起。不過尼安德塔人不懂創作,身上沒有彩繪也不裝飾珠寶,也沒有擬訂明確計劃的能力。 尼安德塔人的外形 尼安德塔人的身體較矮且肌肉發達,骨骼也比較健壯,顯示出它們適于居住在寒冷的環境。尼安德塔人經常被描繪成黝黑、多毛的模樣,事實上它們有多少體毛目前仍一無所知。尼安德塔人可能有衣服遮體,加上居住在寒冷的環境中不需要深色的皮膚來抵御陽光,所以皮膚可能偏淡。手部的骨骼顯示它們可以靈巧地操作工具,抓握的力量超過現代人類。 尼安德塔人的頭部 尼安德塔人的鼻子相當寬闊。可能有助于暖化冷空氣。大門齒通常被磨損得很嚴重,暗示它們習慣用牙來咬東西。尼安德塔人的雙眼上方有厚實的弓形額脊,顱骨最后端有個突出部位稱為枕假髻,這是尼安德塔人顱骨獨一無二的特征。 尼安德塔人的生活形態 尼安德塔人是出色的獵人。一年中的一段時間之中,他們用火獵捕長毛象。尼安德塔人的牙齒刻痕顯示他們會用牙齒咬住食物,再用石塊切割。科學家們利用電腦模擬尼安德塔人的指骨,發現他們使用工具的能力一點不比現代人差。有些專家稱尼安德塔人會埋葬死者,但是這個觀點還是有爭議。 尼安德塔人與人類的關系 尼安德塔人曾被認為是最古老的人類化石之一,學術界在這個議題上爭論了數十年。2001年,瑞士科學家認為尼安德塔人與現代沒有親緣關系,純粹是另一個物種。2004年2月3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志上的一項研究結果提供了確鑿的證據證明尼安德塔人并非人類。現代人和尼安德塔人的差別相當于或大于大猩猩和黑猩猩的差別。
    二葛 二葛 二葛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èr gě,意思是指東漢道教靈寶派祖師葛玄及其玄孫 ——東晉宗教家、科學家、醫藥學家、化學家和道教理論家葛洪。
    法學 法學 (關于法律問題的知識和理論體系)法學,又稱法律學、法律科學,是以法律、法律現象以及其規律性為研究內容的科學,它是研究與法相關問題的專門學問,是關于法律問題的知識和理論體系。 法學,是關于法律的科學。法律作為社會的強制性規范,其直接目的在于維持社會秩序,并通過秩序的構建與維護,實現社會公正。作為以法律為研究對象的法學,其核心就在對于秩序與公正的研究,是秩序與公正之學。 法學是世界各國高等學校普遍開設的大類,也是中國大學的十大學科體系之一,包括法學、政治學、公安學、社會學四個主要組成部分。在社會上,很多人習慣將法學專業稱之為法律專業。 在中國,法學思想最早源于春秋戰國時期的法家哲學思想,法學一詞,在中國先秦時代被稱為“刑名之學”,從漢代開始有“律學”的名稱。在西方,古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Ulpianus)對“法學”(古代拉丁語中的Jurisprudentia)一詞的定義是:人和神的事務的概念,正義和非正義之學。
    昆蟲學 昆蟲學 昆蟲學是以昆蟲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從事昆蟲研究的人稱作昆蟲學家(Entomologist)。遍及全球的昆蟲學家對昆蟲進行觀察、收集、飼養和試驗,他們所進行的研究涵蓋了整個生物學規律的范疇,包括進化、生態學、行為學、形態學、生理學、生物化學和遺傳學等方面。這些研究的總體特征就是研究的生物體是昆蟲。
    有機化學 有機化學 (化學分支學科)有機化學又稱為碳化合物的化學,是研究有機化合物的組成、結構、性質、制備方法與應用的科學,是化學中極重要的一個分支。含碳化合物被稱為有機化合物是因為以往的化學家們認為含碳物質一定要由生物(有機體)才能制造;然而在1828年的時候,德國化學家弗里德里希·維勒,在實驗室中首次成功合成尿素(一種生物分子),自此以后有機化學便脫離傳統所定義的范圍,擴大為含碳物質的化學。

    其它詞語熱搜

    * 形容科學家的詞語:1. 聰明;2. 有創造力;3. 勤奮;4. 有遠見;5. 專注;6. 嚴謹;7. 堅持不懈;8. 有獨立思考能力;9. 有耐心;10. 善于觀察;11. 具有批判性思維;12. 精通科學方法;13. 熟知領域知識;14. 有探索精神;15. 善于合作;16. 勇于嘗試;17. 具有創新精神;18. 有良好的溝通能力;19. 對細節有高度關注;20. 具有團隊精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