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形容皮膚的詞語

    形容皮膚的詞語:1. 光滑;2. 柔軟;3. 細膩;4. 白皙;5. 紅潤;6. 清爽;7. 嫩滑;8. 水潤;9. 亮澤;10. 彈性;11. 健康;12. 透明;13. 柔嫩;14. 纖細;15. 光澤;16. 鮮艷;17. 緊致;18. 柔美;19. 柔潤;20. 潔凈

    形容皮膚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拼音/解釋
    皮膚病 皮膚病 科普中國皮膚病(dermatosis)是發生在皮膚和皮膚附屬器官疾病的總稱。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皮膚病的種類不但繁多,多種內臟發生的疾病也可以在皮膚上有表現。引起皮膚病的原因很多,比如感染因素引起的皮膚病,如麻風、疥瘡、真菌病、皮膚細菌感染等常常有一定的傳染性,不但影響身體健康,而且引起恐慌與社會歧視,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學技術進步,麻風等傳染病在全世界已經得到明顯控制。其他引起皮膚病的內外在因素,如機械性、物理性、化學性、生物性、內分泌性、免疫性等,目前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皮膚 皮膚 (身體表面包在肌肉外面的組織)包在身體表面,直接同外界環境接觸,具有保護、排泄、調節體溫和感受外界刺激等作用的一種器官,是人的身體器官中最大的器官
    白化癥 白化癥 白化癥(Albinism) 白化病是一種較常見的皮膚及其附屬器官黑色素缺乏所引起的疾病。這類病人通常是全身皮膚、毛發、眼睛缺乏黑色素,因此表現為眼睛視網膜五色素,虹膜和瞳孔呈現淡粉色,怕光,看東西時總是瞇著眼睛。皮膚、眉毛、頭發及其他體毛都呈白色或白里帶黃。人們將這類病人俗稱為“羊白頭”。 事實上,人體表現出不同的膚色是由于人體皮膚中含有的黑色素多少不一的緣故。黑種人皮膚的黑色素最多,而黃種人皮膚中的黑色素較少,而白種人皮膚中的黑色素最少,因此皮膚的顏色表現出很大的差異。而患白化病的患者則是由于機體中缺少一種酶——酪氨酸酶,患者體內的黑色素細胞不能將酪氨酸酶的最終變成黑色素。機體中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位于第11號常染色體上。因此在遺傳的方式上白化病是屬于常染色體上的隱性遺傳。只有當個體為隱性純合子(aa)時,才表現為白化病,通常白化病患者的父母為表型正常的雜合子,其因型為(Aa)是致病基因的攜帶者,患者同胞中也有1/4的發病風險。白化病在群體中的發病率約為1/10 000~1/2 0000。 是由於體內色素缺乏,導致眼、毛發、皮膚顏色較淡。有白化癥的生物個體又稱為白子。由於缺乏黑色素,白子通常容易受到陽光的灼傷和天敵的補食,因此在野外白子是極少見的。在爬蟲類的白子如蛇或龜往往呈偏淡黃的體色。白子可見於魚類、兩棲類、爬蟲類及鳥類。 先天性遺傳導致白化癥的個體,與產生酪胺酸酶的基因有關,是一種上位現象的遺傳特性。以免子為例,假設控制其毛色黑色的基因為B,棕色為b,控制酪胺酸酶產生的基因是位在另一個基因座上的C,當子代的基因型皆為為隱性(cc)時,此生物體無法產生酪胺酸酶來形成黑色素,不論其毛色的基因型為何,此生物體為白子。 1.避免強烈的日光照射。可以戴遮陽帽,即使夏季外出也盡量穿長袖長褲,也可以涂沫防陽劑以防止皮膚過早老化,減少強光下的戶外活動,由此降低發生日光性皮炎甚至皮膚癌的可能性。如基底細胞癌等,涂抹潤膚劑滋潤干燥的皮膚。定期進行體格檢查,及時發現癌癥跡象。 2.注意保護眼睛。可以佩戴太陽鏡,減輕畏光的不適感,避免長時間用眼并定期進行視力檢查。應到正規醫院的眼科咨詢,采用科學正確的方法糾正斜視等問題,盡可能改善視力或防止視力下降過快。 3.提高心理素質。絕大多數白化病病人雖然外表特殊、視力低下,但智力正常,需要社會的理解與幫助,同時也應自我培養開朗樂觀的性格。 4.避免近親結婚。 目前藥物治療無效,僅能通過物理方法,如遮光等以減輕患者不適癥狀。還可以通過使用光敏性藥物、激素等治療后使白斑減弱甚至消失。基因診斷白化病的診斷主要依據眼部的癥狀與體征。 各類亞型的鑒別診斷很關鍵。酪氨酸酶活性測定有助于其分類診斷。基因診斷是目前鑒別診斷和產前診斷中最可靠的方法。某些白化病亞型可能因為其致病機理未闡明,其基因診斷尚難進行。研究進展白化病除對癥治療外,目前尚無根治辦法,因此應以預防為主,即通過遺傳咨詢禁止近親結婚是重要的預防措施之一,同時產前基因診斷也是預防此病患兒出生的重要保障措施。預防上應盡量減少紫外輻射對眼睛和皮膚的損害。 第一:傳統療法治標不治本。傳統治療辦法僅作表面文章,沒有解決黑色素的來源和凋亡這個實質性問題,可以說是無源之水,沒有從源頭解決問題,就無法從根本上有效治療斑駁病。 第二:普通藥物藥性弱。由于受落后的制藥工藝的限制,藥物分子很大,不能有效通過人體的血腦屏障到達大腦的垂體和中樞神經系統松果體,這樣就不能有效調節垂體分泌來促生黑色素。 第三:治療方法不科學。沒有經過嚴格的科學檢驗和分型。目前對斑駁病的治療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隨便到藥店買些外用的藥,或者在地方門診開些激素類藥物,有的甚至用一些土方法應付一下,直到白斑大面積擴散后,再大量服用西藥以求盡快治好,結果病沒治好還產生嚴重的毒副作用,逐漸也就失去了治療的信心。 第四:粗心大意造后患。很多患者在發病之初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沒有及時治療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病情加重,用藥無效,再用藥加重,形成這樣周而復始的怪圈,給患者造成心理、經濟雙重損失。 白化病預防的三點注意 (1).首先要:禁止近親結婚。因為,近親結婚生白化病兒比一般人要高33倍。 (2).有的學者認為,如果夫婦只有一方面攜帶一個致病基因,所生第二代的1/2為本病的攜帶者(表現有黑色素),另1/2為正常兒;如夫婦雙方均為攜帶者,則其第二代1/4為病兒,1/4為正常兒,1/2為攜帶者。所以,對有白化病家族史的人在選擇配偶準備結婚時,應做好婚前檢查。 (3).對雙方的親屬中都有白化病人的夫婦想生育時,應做好產前診斷。 白化病與白斑均屬于色素障礙性皮膚病。二者都是以皮膚出現白斑為主要臨床表現,無明顯癢痛感覺。但白化病與白斑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疾病。臨床多從如下幾方面來區分: (1)發病年齡 白化病自出生時就有明顯的"變白"表現;而白斑為后天發生,可開始于任何年齡,但以20歲以前發病人數最多。 (2)家簇史 白化病有典型的家族遺傳史;白斑的發病與遺傳有一定關系,但無大量的統計資料來證實,我國學者報告白斑與遺傳有關聯者僅占3.9%~10.7%。 (3)好發部位 泛發性白化病是全身的皮膚、毛發及眼睛均變白;白斑可發生在任何部位,但好發于暴露及皺褶部位。 (4)白斑特點 白化病的皮膚全部變白,毛發呈白色或淡黃色,眼睛缺乏色素,畏光,白天視物不清;白斑的白斑僅限于局部,邊緣清楚,周邊色素稍深,白斑中有的散在島嶼狀色素區,白斑大小、形態不一,物理刺激可誘發新的白斑或使原有白斑擴大。白斑上的毛發可以變白或者不白。 (5)病理檢查 取患者皮膚組織制成切片,在顯微鏡下觀察:白化病患者表皮黑色素完全消失;而白斑患者白斑區黑色素減少或完全消失,而邊緣則黑色素相對增加。 (6)治療 白化病藥物治療無效,僅能通過物理方法遮光以減輕患者不適癥狀;白斑通過使用光敏性藥物、激素及中藥等治療后白斑會減弱甚至消失。
    皮膚病 皮膚病 科普中國皮膚病(dermatosis)是發生在皮膚和皮膚附屬器官疾病的總稱。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皮膚病的種類不但繁多,多種內臟發生的疾病也可以在皮膚上有表現。引起皮膚病的原因很多,比如感染因素引起的皮膚病,如麻風、疥瘡、真菌病、皮膚細菌感染等常常有一定的傳染性,不但影響身體健康,而且引起恐慌與社會歧視,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學技術進步,麻風等傳染病在全世界已經得到明顯控制。其他引起皮膚病的內外在因素,如機械性、物理性、化學性、生物性、內分泌性、免疫性等,目前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紅腫 紅腫 red and swollen; inflamed 紅腫 hóngzhǒng 由于局部血管擴張及血液過多而引起的一部分皮膚的發紅腫脹。 皮膚很腫也很紅。 紅腫的英文翻譯 1.Redness 腳癬是由絲狀真菌侵入足部皮膚而引起的皮膚病,它常在腳趾下面皮膚(特別是第四趾與第五趾)及腳趾間的皮膚處發生。串門換鞋,或別的原因接觸到患者腳部脫落的皮膚,那么你也可能遭到感染。 紅腫、脫皮、發癢,并且發出特殊的臭味。汗或水使得皮膚上層變白及潮濕,以致腳的其他部分也會受到影響。腳癬具有輕度的傳染性。雖然刺癢難受,但一般不會造成嚴重危害。 1.保持足部清潔、干燥,勤洗腳,勤換鞋襪。在淋浴或在游泳以及洗腳之后,要細心地將腳趾縫擦干。要穿具有吸水性的自然棉襪,穿鏤孔涼鞋或有透氣孔鞋面的鞋子,保持皮膚干燥。 2.腳多汗及經常穿長筒靴、膠鞋者,可在鞋襪內撒足癬粉。 3.不可用手抓腳,以免染上手癬。 4.洗用外用藥宜兩藥交替使用,同一種藥不宜久用。痊愈后,每周涂藥1次,天熱更宜堅持。 5.治療腳癬時,不宜接觸肥皂等堿性物質,以免使藥效降低。 6.腳癢時,用熱水燙腳的習慣不可取,因其容易擴散癬癥,甚至引發淋巴管炎。 7.不要與人共用毛巾或腳墊,以免感染他人。 1.杏李根30克,石榴皮30克,大飛揚12克,透骨草20克。煎水后,外熏蒸雙足。 2.艾葉60克,蒜頭20克,劉寄奴根20克,米糠12克。煎后浸泡雙足,每次15分鐘。 3.斷腸菜30克,虎耳草30克,馬齒莧30克,淘米水250克。將藥物煎后加熱,浸泡雙足。 4.酒藥花葉數張。感想末,加白礬少許,擦患處,或取鮮葉揉爛擦患處。 5.馬尾黃連15克,黃柏30克,新鮮豬膽1個,冰片1克。先將馬尾黃連、黃柏水煎成糊狀,去渣,再下豬膽汁,微火煎1~2分鐘,離火,待溫加冰片攪勻,每晚擦患處。 6.樟腦15克,黃蠟30克。將黃蠟加熱,攤在消毒的紗布上。樟腦為末,撒在黃蠟面上,貼患處。每日或隔日換1次。 7.土大黃120克,枯礬30克,共為細末,直接外撒或用植物油調上。 8.蚌蛤粉干搽之。 9.烏韭全草水煎熏洗。 10.藿香正氣水1瓶。先將患足置于溫熱水中浸泡洗凈,擦干,再將藿香正氣水涂于趾間患處,早、中、晚各1次。5天為1療程。 11.土荊皮根90克,白酒250毫升。酒浸一周后外搽患處。 12.鐵銹、米醋各適量。鐵銹研細,用米醋配成60%溶液(呈棕紅色)。使用前將手腳洗凈,以棉球蘸醋銹液涂患處,每日1次。 13.川黃連(碎)、升麻各30克,五倍子(碎)45克,75%酒精500毫升。上藥放入酒精浸泡4~6日,濾出藥渣;藥渣可再用75%酒精浸泡(以浸沒藥渣為準),1周后即可將藥渣濾除。先用消毒棉抹干患處,敷上浸有藥液的紗布,每隔2~4小時換藥1次。 14.木瓜、甘草各30克。上藥水煎去渣,晾溫后洗腳5~10分鐘,每日1劑。 15.藿香25克,生大黃2克,黃精、明礬各10克。上藥以白醋500克浸泡24小時,煮沸冷卻。用此液浸洗患部3~4小時,用藥期間5天內不接觸堿性物質如肥皂、石灰等。 16.葛根、白礬、千里光等量。上藥烘干,研末密封包裝,每袋40克。每晚取粉劑1袋倒入盆中,加溫水3000毫升混勻,將患腳置于藥水中浸泡20分鐘即可。7日為1療程。治療期間停用其它藥物。 17.生地60克,當歸15克。水煎服,也可用藥液浸患處。 18.鮮飛揚草90克,加75%酒精500毫升,浸泡3~5天,取浸液外擦。 1.有繼發感染時,首先全身應用抗菌素。 2.有皰型可用3%硼酸溶液或1/1000的醋酸鉛浸泡,每日一次,每次20分鐘,擦爛型可先外用軟膏類藥物如復方苯甲酸軟膏、硫磺水楊酸軟膏,亦可外用霉克、孚琪或1%物質比萘芬軟膏等。 3.對于頑固難治的皮膚癬菌感染可給予口服藥物,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 1.陳醋100毫升,加200毫升水熬開,倒入洗腳盆里,溫度在40~50℃時攪拌后浸泡患腳,每日1次,每次30分鐘。 2.大蒜若干,搗爛成糊狀敷于患處,約10分鐘左右將其擦去,再涂睛些金霉素眼膏,兩天1次,連用3次可愈。 3.蔥頭14根,白蜜120克。共搗爛為泥,擦患處。
    植皮 植皮 zhí pí 是在沙發面料反面深加工的一種工藝。一般面布是燙金仿皮工藝,底布一般則是在針織布上面植皮,其作用是讓做出來的面料更具有真皮的樣子。這樣的沙發面料耐磨度比較高。植皮工藝成本一般在9元左右。面布風格也可以用PU。 自身皮膚移植是治療創傷、燒傷及其他因素所致皮膚缺損的常用方法。植皮術包括皮膚組織單獨移植的游離植皮和皮膚及皮下組織同時移植的帶蒂皮瓣或皮管的移植。 游離皮片移植是將人體的皮膚由一處切下其部分厚度或全層厚度,完全與本體分離,移植到另一處,重新建立血液循環,并繼續保持其活力以達到修復的目的,這種手術方法稱之為游離植皮或游離皮片植術。 按移植皮片的厚度不同可分為薄層皮片(又稱妨刃厚皮片)、中厚皮片、全厚皮片及含真皮下血管網全復皮片植四種。 游離植皮早期生長愈合過程分為血漿營養期與血管營養期。 (一)血漿營養期:皮片移植創面后,最初24~48小時,營養全靠創面上滲出的血漿來維持。 (二)血管營養期:皮片的血管來自:①皮片和創面之間的等口徑毛細血管建立起來直接關系,這種聯系在手術后18小時即可見到。②創面基底和邊緣的血管的內皮細胞產生新的毛細胞管芽苞,這些芽苞借助皮和創面間的纖維素網長入皮片內。這樣表層皮片和薄的中厚皮片在術后第二日,厚的則在術后第三日就有較好的血管形成。術后10日皮下愈著已穩定。 皮瓣移植,又稱帶蒂移植皮膚。皮瓣是由皮膚和皮下組織構成的組織塊,可以從身體的一處向另一處轉移。在轉移過程中需有一個或兩個蒂部相連接,也可暫不連接,移植后再進行血管吻合。 皮瓣的血液運輸和營養在早期完全依靠蒂部供應。當皮瓣在移植處愈合后3周左右,又逐漸建立起新的血液循環系統,這時就可以切斷蒂部,皮瓣移植過程也就結束了。有時,有的皮瓣也可以不斷蒂,比如象局部旋轉皮瓣或推進皮瓣等。 滋養皮瓣的主要血管在皮瓣深層組織中,大型皮瓣分離時須包括深筋膜,以保護在皮下脂肪深面的血管網。如果感到皮瓣太厚影響修復后的局部功能或外貌時,可在皮瓣轉移成活3~6月后,再分次將脂肪切除(即去脂術)。
    紅腫 紅腫 red and swollen; inflamed 紅腫 hóngzhǒng 由于局部血管擴張及血液過多而引起的一部分皮膚的發紅腫脹。 皮膚很腫也很紅。 紅腫的英文翻譯 1.Redness 腳癬是由絲狀真菌侵入足部皮膚而引起的皮膚病,它常在腳趾下面皮膚(特別是第四趾與第五趾)及腳趾間的皮膚處發生。串門換鞋,或別的原因接觸到患者腳部脫落的皮膚,那么你也可能遭到感染。 紅腫、脫皮、發癢,并且發出特殊的臭味。汗或水使得皮膚上層變白及潮濕,以致腳的其他部分也會受到影響。腳癬具有輕度的傳染性。雖然刺癢難受,但一般不會造成嚴重危害。 1.保持足部清潔、干燥,勤洗腳,勤換鞋襪。在淋浴或在游泳以及洗腳之后,要細心地將腳趾縫擦干。要穿具有吸水性的自然棉襪,穿鏤孔涼鞋或有透氣孔鞋面的鞋子,保持皮膚干燥。 2.腳多汗及經常穿長筒靴、膠鞋者,可在鞋襪內撒足癬粉。 3.不可用手抓腳,以免染上手癬。 4.洗用外用藥宜兩藥交替使用,同一種藥不宜久用。痊愈后,每周涂藥1次,天熱更宜堅持。 5.治療腳癬時,不宜接觸肥皂等堿性物質,以免使藥效降低。 6.腳癢時,用熱水燙腳的習慣不可取,因其容易擴散癬癥,甚至引發淋巴管炎。 7.不要與人共用毛巾或腳墊,以免感染他人。 1.杏李根30克,石榴皮30克,大飛揚12克,透骨草20克。煎水后,外熏蒸雙足。 2.艾葉60克,蒜頭20克,劉寄奴根20克,米糠12克。煎后浸泡雙足,每次15分鐘。 3.斷腸菜30克,虎耳草30克,馬齒莧30克,淘米水250克。將藥物煎后加熱,浸泡雙足。 4.酒藥花葉數張。感想末,加白礬少許,擦患處,或取鮮葉揉爛擦患處。 5.馬尾黃連15克,黃柏30克,新鮮豬膽1個,冰片1克。先將馬尾黃連、黃柏水煎成糊狀,去渣,再下豬膽汁,微火煎1~2分鐘,離火,待溫加冰片攪勻,每晚擦患處。 6.樟腦15克,黃蠟30克。將黃蠟加熱,攤在消毒的紗布上。樟腦為末,撒在黃蠟面上,貼患處。每日或隔日換1次。 7.土大黃120克,枯礬30克,共為細末,直接外撒或用植物油調上。 8.蚌蛤粉干搽之。 9.烏韭全草水煎熏洗。 10.藿香正氣水1瓶。先將患足置于溫熱水中浸泡洗凈,擦干,再將藿香正氣水涂于趾間患處,早、中、晚各1次。5天為1療程。 11.土荊皮根90克,白酒250毫升。酒浸一周后外搽患處。 12.鐵銹、米醋各適量。鐵銹研細,用米醋配成60%溶液(呈棕紅色)。使用前將手腳洗凈,以棉球蘸醋銹液涂患處,每日1次。 13.川黃連(碎)、升麻各30克,五倍子(碎)45克,75%酒精500毫升。上藥放入酒精浸泡4~6日,濾出藥渣;藥渣可再用75%酒精浸泡(以浸沒藥渣為準),1周后即可將藥渣濾除。先用消毒棉抹干患處,敷上浸有藥液的紗布,每隔2~4小時換藥1次。 14.木瓜、甘草各30克。上藥水煎去渣,晾溫后洗腳5~10分鐘,每日1劑。 15.藿香25克,生大黃2克,黃精、明礬各10克。上藥以白醋500克浸泡24小時,煮沸冷卻。用此液浸洗患部3~4小時,用藥期間5天內不接觸堿性物質如肥皂、石灰等。 16.葛根、白礬、千里光等量。上藥烘干,研末密封包裝,每袋40克。每晚取粉劑1袋倒入盆中,加溫水3000毫升混勻,將患腳置于藥水中浸泡20分鐘即可。7日為1療程。治療期間停用其它藥物。 17.生地60克,當歸15克。水煎服,也可用藥液浸患處。 18.鮮飛揚草90克,加75%酒精500毫升,浸泡3~5天,取浸液外擦。 1.有繼發感染時,首先全身應用抗菌素。 2.有皰型可用3%硼酸溶液或1/1000的醋酸鉛浸泡,每日一次,每次20分鐘,擦爛型可先外用軟膏類藥物如復方苯甲酸軟膏、硫磺水楊酸軟膏,亦可外用霉克、孚琪或1%物質比萘芬軟膏等。 3.對于頑固難治的皮膚癬菌感染可給予口服藥物,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 1.陳醋100毫升,加200毫升水熬開,倒入洗腳盆里,溫度在40~50℃時攪拌后浸泡患腳,每日1次,每次30分鐘。 2.大蒜若干,搗爛成糊狀敷于患處,約10分鐘左右將其擦去,再涂睛些金霉素眼膏,兩天1次,連用3次可愈。 3.蔥頭14根,白蜜120克。共搗爛為泥,擦患處。
    斑疹 斑疹 (西醫)斑疹(macula)指皮膚局限性或彌漫性皮色改變,一般不隆起亦不凹陷即為斑疹。是皮膚病癥狀中最常見的原發損害之一。一般比較小,小于1-2cm,大于2cm者稱為斑片。斑疹可以分為炎癥性和非炎癥性兩種。有的斑疹上還會有鱗屑,稱為鱗屑性斑疹,如花斑糠疹的皮疹。 炎癥性的斑疹,是由感染,物理,或化學因素引起的,使真皮血管暫時性擴張充血引起皮膚呈紅色,用手指壓迫后,皮疹顏色完全或部分消退,手指松開以后,皮疹又恢復原來的顏色。炎癥性斑疹的顏色和大小因病因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形狀和大小。 非炎癥性的斑疹,不是因為皮膚發炎,而是因為以下的因素引起的皮膚色澤的改變。①色素的改變,如黃褐斑,炎癥后色素沉著,雀斑,白癜風等;②皮膚血管的發育異常引起的斑疹,常見的有鮮紅斑痣,毛細血管擴張癥等;③皮膚內的異物或染料,常見的有文身等;④皮膚內出血,血管中的紅細胞進入真皮組織內,如過敏性紫癜、變應性血管炎等。
    黑色素 黑色素 黑色素是一種生物色素,是酪氨酸或3,4-二羥苯丙氨經過一連串化學反應所形成,動物、植物與原生生物都有這種色素。黑色素通常以聚合的方式存在。 黑色素是動物皮膚或者毛發中存在的一種黑褐色的色素,由一種特殊的細胞即黑色素細胞生成并且儲存在其中。正是由于黑色素的存在,皮膚才有了顏色。一旦黑色素在某種原因下不能形成,也就造成了色素脫失,從而形成了白斑。 黑色素其實是一種氨基酸衍生物,在每個人的體內都有。20-25歲是黑色素沉淀形成的活躍期。它們存在于皮膚基底層的細胞中間,而是一種叫“黑色素原生物質”的物質,也叫做“色素母細胞”。色素母細胞分泌麥拉寧色素,當紫外線(B波、A波)照射到皮膚上(B波即UVB作用于皮膚基底層),肌膚就會處于“自我防護”的狀態,即由紫外線刺激麥拉寧色素,激活酪氨酸酶的活性,來保護我們的皮膚細胞。多巴其實就是黑色素的前身,經酪氨酸氧化而成,釋放出黑色素。黑色素又經由細胞代謝的層層移動,到了肌膚表皮層形成雀斑、曬斑、黑斑等形狀了。
    雪花膏 雪花膏 雪花膏是一種以硬脂酸為主要成分的膏霜,由于涂在皮膚上即似雪花狀溶入皮膚中而消失,故稱為雪花膏。雪花膏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薄膜,使皮膚與外界干燥空氣隔離,能節制表皮水分的蒸發,保護皮膚不致干燥,開裂或粗糙。
    皮炎 皮炎 科普中國皮炎(dermatitis)是指由各種內、外部感染或非感染性因素導致的皮膚炎癥性疾患的一個泛稱,并非一獨立疾病,其病因和臨床表現復雜多樣,且反復發作,臨床治療較為困難。皮炎和濕疹的概念及分類是皮膚科學術界一直有爭論的問題之一,以往曾把二者作為同義語來用,并不嚴格區分,如有人將異位性皮炎也稱為異位性濕疹等。現在多數的觀點認為皮炎泛指皮膚的炎癥,如接觸性致敏、皮膚感染等,而濕疹專指某些非感染性炎癥,同時將發病機制或臨床特征相對明確者稱為“某某皮炎”,而病因暫時不明確者籠統的診斷為“濕疹”。國際疾病分類(ICD)-10在皮炎與濕疹的章節中,包括有接觸性皮炎、特應性皮炎、神經性皮炎等20多種疾病。臨床上常根據病因、發病部位或其他臨床特征將某一特定的皮炎定義為某某皮炎,如接觸某物質引起的稱為接觸性皮炎,內用藥物引起的稱為藥物性皮炎等。濕疹則是個臨時概念,一旦明確了病因,這一濕疹就應診斷為某某皮炎,而不應再診斷為濕疹了。
    文身 文身 (人體藝術表現形式)文身,現在人都叫紋身,其正確應該是文身,就是用帶有墨的針刺入皮膚底層而在皮膚上制造一些圖案或字眼出來。在身體上刺繡各種花紋,以視吉祥、崇拜。 文身俗稱刺青,古文言文中叫涅,是在人單調的皮膚上刻畫出理想中的畫面,成為人生的永恒,留住記憶作為人生中最美的圖畫。原本不是壞人專屬的標記,文身的圖案無論是文字抑或圖案,文身總是為了取悅自己和別人,不管你文在哪里。有人說,文身是美麗、神秘、性感和魅力的象征,也是獨特個性和自我淋漓盡致的體現,也是個人信仰的表現。它是文化和信仰相互交合的產物,使得很多人喜愛上了這種疼痛的美麗,并將文身雕刻在自己的身上。使自己有一種新的希望,新的寄托,新的開始。 文身 (漢語詞匯)文身文身亦稱紋身、雕青,俗名刺花。是有意識地將花紋、鳥獸圖象、文字等在人體皮膚上畫好,然后用針尖刺破皮膚,擦入墨汁,朱砂、煙灰或其他染料,再甩醋涂抹,使色素殘留于皮內而成。多刺在上臂或前臂等處,也有刺在胸部或背部的。文身終生不退,也不易清除,如手術切除、燒傷或腐蝕掉,則愈合后殘留瘢痕。
    象皮病 象皮病 又稱血絲蟲病是因血絲蟲感染所造成的一種癥狀(syndrome),血絲蟲幼蟲在人體的淋巴系統內繁殖使淋巴發炎腫大,使人體蛉觀類似于象的皮膚和腿,一般傳染的途徑是蚊蟲叮咬。 組織的增厚與腫大;特指由于絲蟲阻塞淋巴管所致的肢體或陰囊的明顯腫大 加納的科學家證明了服用一個療程的廉價的抗生素多西環素可以預防并緩解淋巴絲蟲病的癥狀。淋巴絲蟲病是一種能夠毀容的熱帶疾病,它又稱作象皮病。蚊子把致病寄生蟲從一位患者傳給另一個人,從而導致這種疾病。 目前的療法可以殺死幼蟲,但是對于成蟲只有有限的效果,這意味著這些療法可以防止這種疾病的傳播,但是不能治愈已經攜帶這種寄生蟲的患者的癥狀。 這種寄生蟲感染了發展中國家的1.2億人。在大約4%的病例中,這種寄生蟲讓患者的腿——如果是男性患者,還包括他們的陰囊——嚴重腫大。這常常讓患者無法工作。 服用了多西環素的患者體內的成蟲幾乎完全被清除了。此外,有象皮腫癥狀的患者說他們的癥狀減輕了。 德國波恩大學的Achim Hoerauf領導了這項研究研究,他說對這一結果可能有兩種解釋:抗生素可能殺死了寄生蟲體內的細菌,而這些細菌對于寄生蟲至關重要;或者它可能殺死了通過象皮腫肢體上的皮膚損傷感染人的細菌。 Hoerauf告訴本網站說,如果發現和治療足夠及時——例如通過學校的監視計劃——就有可能完全消除象皮腫癥狀。他說:"這個構想是獲得更多的資助,為一個綜合的項目鋪平計劃,讓它與免疫接種和教育運動一起發揮作用。" 這項研究的另一名科學家Mark Taylor認為,多西環素對于感染絲蟲病的患者是一種容易得到且廉價的抗生素。 據統計,目前全球約有80個國家在周而復始地演繹著象皮病的悲劇,患者總數超過10億人。象皮病又稱淋巴系統的絲蟲病,是一種由絲蟲引起的亞熱帶慢性人體寄生蟲病。絲蟲卵由蚊子植入人體淋巴腺,由此改變人體內的微循環平衡。人一經染上該病通常5年后才會發作,癥狀為腿、臂和生殖器官嚴重肥大,類似于大象的同種器官。然而醫學上還沒有更有效的辦法來預防和根治它。 為達到這一目的,國際協作組織將一種名叫“阿爾恩特索爾(音譯)”的驅蟲劑,與另外一種專門開發出的混合后免費讓受感染地域的居民服用,結果當地居民服用該藥物后起到了良好的預防效果。但是這種混合藥劑需每年服用一次,堅持5年才會大有成效。據了解,這項計劃實施以來,接受國際組織無償享受用藥的患者約為2.4億人次。 此外,國際組織每年向藥劑生產廠家提供100萬美金的資助,還積極地向象皮病感染者指導皮膚的衛生護理等。慈善機構還為越腫越粗的患者雙腳無償定做適宜的鞋靴等。拉伊特認為,為更好的預防和治療象皮病,必須對感染地域的80%以上的居民免費配發藥物。這就需要地方當局的密切配合。如在統一配發藥物之前,通過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等宣傳服藥的好處,讓人們消除顧慮,然后再挨家挨戶進行登記。 迄今,全球約80個受象皮病之害的國家中,已有39個國家制定本國的根除象皮病計劃。僅1年,就有約8500萬人接受了預防和藥物治療。
    植皮術 植皮術 植皮術就是在自身健康皮膚處(供區)取下一部分皮膚,用來覆蓋切除了瘢痕的區域(受區)。供區的皮膚需要在受區得到新的血管供血才能夠成活。一般情況下,自體皮膚移植成功的幾率很大,但也有植皮不成活的可能。此外所有的植皮,都會在供區留下瘢痕。
    體無完膚 體無完膚【解釋】全身的皮膚沒有一塊好的。形容遍體都是傷。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駁倒,或被批評、責罵得很厲害。【出處】《三國志·魏書·鄧艾傳》“子忠與艾俱死”裴松之注引《世語》:“師纂亦與艾俱死……死之日體無完皮。”【示例】他就靜悄悄地看下去,看到把各種責難都駁斥得~之后,他又低聲念起來。【近義詞】遍體鱗傷、皮開肉綻【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比喻恩澤深厚
    痦子 痦子 痦子在醫學上稱為“色素痣”,是皮膚的良性腫瘤,是由神經細胞分化出來的,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人都可能長痦子。長在脖子后面的痦子,考慮到有可能因為摩擦導致惡變,最好到皮膚科看看,決定是否需要手術。 除特殊部位的痦子外,身體其他部位長的痦子,一般分為皮內痣、交界痣、混合痣。 皮內痣比較多見,一般突出在皮膚表面,比較大、比較圓,黑色的多,上面還可能有毛發,這種痣是安全的痣,一般不需治療。 交界痣一般在表皮和真皮交界的地方出現,摸起來不高出皮膚表面,一般無毛發,比較黑。這種痦子如果周圍出現破損、感覺到疼痛、流血,或是周圍有衛星灶,就提示有惡變了,應及時切除。
    皮疹 皮疹 皮疹是一種皮膚病變。從單純的皮膚顏色改變到皮膚表面隆起或發生水皰等有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皮疹的特點是大、小片粒紅,有時會癢,有時不會癢。其種類和發病原因較多,需要根據不同情況進行診斷。
    丘疹 丘疹 科普中國丘疹(papule)為一限局性隆起皮膚表面的實質性損害,可能是代謝產物的沉積、表皮或真皮細胞成分的局限性增殖,或真皮局限性細胞浸潤形成。丘疹在人體皮膚的各個部位都有可能發生,是皮膚病的最基本的皮損類型,見于多種不同的疾病。
    疥瘡 疥瘡 科普中國疥瘡是由疥螨在人體皮膚表皮層內引起的接觸性傳染性皮膚病。可在家庭及接觸者之間傳播流行。臨床表現以皮膚柔嫩之處有丘疹、水皰及隧道,陰囊瘙癢性結節,夜間瘙癢加劇為特點。
    膿包 膿包 基本概念 定義:皮膚軟組織感染化膿后,在表皮形成的一個腫包,內含膿液。可出現在人或畜身上。 皮膚軟組織感染:包括毛囊炎、癤、癰、淋巴管炎、急性蜂窩組織炎、燒傷創面感染、手術后切口感染及褥瘡感染等。 皮膚軟組織化膿性感染是由于細菌侵入人體皮膚而發生的炎癥反應,局部可出現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嚴重時細菌及毒素進入血液循環可引起毒血癥或敗血癥,傷口感染是細菌在體內大量繁殖的結果,膿是機體組織炎癥過程中形成的濃稠或稀薄的滲出物,其中包含變性、壞死的白細胞、細菌、壞死組織碎片和滲出的組織液。 現也引申為社會丑惡現象:“假球黑哨就像是中國足球的大膿包,你不擠它,它就會越爛越大!”; “一些沿街商家為擴大經營面積擅自接建、架設的門市房、經營檔口和廣告牌猶如街面上凸出的‘膿包’,嚴重影響了這條街的整體環境。” 釋義: 1、身體某部組織化膿時因膿液積聚而形成的隆起。 2、比喻無用的人。
    膿瘡 膿瘡 膿瘡,屬潰爛性皮膚病,可出現在人或動物身上.。《本草綱目》記載偏方 膿瘡的治療主要是抗炎殺菌,多吃高蛋白質的食物,提高機體免疫力,為您推薦的抗炎,提免的保健產品有: 維生素C:增強機體抵抗力,抗炎,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促進傷口愈合,鞏固結締組織,維持肌肉和皮膚的健康。 B族維生素:參與物質代謝與合成,緩解患者的壓力和緊張情緒,促進傷口痊愈。 β - 胡蘿卜素:加強細胞防御能力,促進組織修補,增強皮膚和黏膜的免疫力,提高抗感染能力。 蛋白質粉:制造肌肉、血液和皮膚的新組織以代替壞死的組織,為免疫系統制造抗體抵抗細菌和病毒的感染,促進血液凝集和傷口愈合。 大蒜精油:增強血管彈性,天然抗菌(抗菌產品)劑,能刺激免疫系統。 1、臉上膿瘡。用柳絮、膩粉等分,調燈油涂搽。 2、小兒膿瘡,遍身不干。用黃蘗末加枯礬少許,敷搽即愈。 3、黃水膿瘡的治療便方。用木槿子燒存性,調豬骨髓涂搽。 4、黃水膿瘡。用粉錫煅黃三錢,加松香三錢、黃丹一錢、細礬二錢,共研為末。倒入香油二兩,熬成膏子涂搽。 5、小兒頭瘡出膿。用肥皂燒存性,加入膩粉,調麻油涂搽。 6、鼻瘡膿臭。用百草霜二錢,冷水沖服。 7、湯火傷瘡,紅腫成膿。用麻油四兩、當歸一兩,煎焦去渣,加黃蠟一兩攪化,放冷后攤布上貼好,極效。
    水皰 水皰 水皰是指高出皮膚的皰疹,內含有水液。水皰的形成大多是由于炎癥反應的結果,如細菌、病毒、寄生蟲(疥蟲)或變態反應引起的炎癥,常見有天皰瘡、皰疹樣皮炎、帶狀皰疹等。 天皰疹的皮損特征是,在外觀正常的皮膚和粘膜上發生大水皰,并有表皮剝離,好發于皮膚皺折部位,多見中年人患病。皰疹樣皮炎,帶狀皰疹則為多形性皮損。
    體無完膚 【解釋】全身的皮膚沒有一塊好的。形容遍體都是傷。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駁倒,或被批評、責罵得很厲害。【出處】《三國志·魏書·鄧艾傳》“子忠與艾俱死”裴松之注引《世語》:“師纂亦與艾俱死……死之日體無完皮。”【示例】他就靜悄悄地看下去,看到把各種責難都駁斥得~之后,他又低聲念起來。【近義詞】遍體鱗傷、皮開肉綻【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比喻恩澤深厚
    膿包 膿包 基本概念 定義:皮膚軟組織感染化膿后,在表皮形成的一個腫包,內含膿液。可出現在人或畜身上。 皮膚軟組織感染:包括毛囊炎、癤、癰、淋巴管炎、急性蜂窩組織炎、燒傷創面感染、手術后切口感染及褥瘡感染等。 皮膚軟組織化膿性感染是由于細菌侵入人體皮膚而發生的炎癥反應,局部可出現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嚴重時細菌及毒素進入血液循環可引起毒血癥或敗血癥,傷口感染是細菌在體內大量繁殖的結果,膿是機體組織炎癥過程中形成的濃稠或稀薄的滲出物,其中包含變性、壞死的白細胞、細菌、壞死組織碎片和滲出的組織液。 現也引申為社會丑惡現象:“假球黑哨就像是中國足球的大膿包,你不擠它,它就會越爛越大!”; “一些沿街商家為擴大經營面積擅自接建、架設的門市房、經營檔口和廣告牌猶如街面上凸出的‘膿包’,嚴重影響了這條街的整體環境。” 釋義: 1、身體某部組織化膿時因膿液積聚而形成的隆起。 2、比喻無用的人。
    水皰 水皰 水皰是指高出皮膚的皰疹,內含有水液。水皰的形成大多是由于炎癥反應的結果,如細菌、病毒、寄生蟲(疥蟲)或變態反應引起的炎癥,常見有天皰瘡、皰疹樣皮炎、帶狀皰疹等。 天皰疹的皮損特征是,在外觀正常的皮膚和粘膜上發生大水皰,并有表皮剝離,好發于皮膚皺折部位,多見中年人患病。皰疹樣皮炎,帶狀皰疹則為多形性皮損。
    疥瘡 疥瘡 科普中國疥瘡是由疥螨在人體皮膚表皮層內引起的接觸性傳染性皮膚病。可在家庭及接觸者之間傳播流行。臨床表現以皮膚柔嫩之處有丘疹、水皰及隧道,陰囊瘙癢性結節,夜間瘙癢加劇為特點。
    疥癬 疥癬 “疥”、“癬”都是皮膚表面的疾病,人們常用來比喻有關痛癢,但無礙生命的小問題。 “疥” 是象形字,描述鉆入人體的寄生蟲尖頭甩尾的樣子,現代醫學稱之為疥蟲。疥蟲的腭體很小,位于軀干的前端,一半陷入軀干中,螯肢呈鉗形,適宜于食用皮膚的角質蛋白。疥蟲的軀干的后半部有幾對桿狀的剛毛和長鬃。疥蟲往往是夜行晝伏,導致晚上病人皮膚往往瘙癢劇烈。疥蟲一般侵襲毛發濃密處,比如陰毛、腋毛、頭發等處,出現紅疹,導致瘙癢。由于人抓撓極易引起皮膚破潰感染,愈合后造成脫發、局部形成瘡疤,俗稱疥癩或疥癩頭。
    氣色 氣色 氣色,漢語詞匯。 拼音: qì sè 氣色有3種含義,一個人的精神和皮膚色調;皮膚尤其是面部皮膚的色調;態度,神情。
    虱病 虱病 科普中國虱叮咬皮膚所致的皮膚病,稱為虱病或虱咬癥。虱叮咬皮膚,不僅可以引起皮膚損害,而且虱又是斑疹傷寒、回歸熱、戰壕熱等傳染病的媒介。虱病在衛生條件不良時發病率較高。
    蝨病 虱病 科普中國虱叮咬皮膚所致的皮膚病,稱為虱病或虱咬癥。虱叮咬皮膚,不僅可以引起皮膚損害,而且虱又是斑疹傷寒、回歸熱、戰壕熱等傳染病的媒介。虱病在衛生條件不良時發病率較高。
    白癜風 白癜風 科普中國白癜風是一種常見的后天性限局性或泛發性皮膚色素脫失病。由于皮膚的黑素細胞功能消失引起,但機制還不清楚。全身各部位可發生,常見于指背、腕、前臂、顏面、頸項及生殖器周圍等。女性外陰部亦可發生,青年婦女居多。
    拉皮 拉皮 (美容項目)拉皮,臉部整容的一種,主要形式有電波拉皮和手術拉皮兩種。通過拉皮收緊臉部皮膚,以恢復青春面貌。人到了一定的階段,不論如何掩飾,臉上的皺紋都會泄露年齡的秘密,除皺自然成了中年女性最關心的話題。選擇除皺方法要分階段,而對于過了40歲的人,最佳的除皺方法就是做“臉部上提手術”,通過手術把組織下墜的皮膚拉緊,恢復成原來的樣子,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拉皮術。
    疥癬 疥癬 “疥”、“癬”都是皮膚表面的疾病,人們常用來比喻有關痛癢,但無礙生命的小問題。 “疥” 是象形字,描述鉆入人體的寄生蟲尖頭甩尾的樣子,現代醫學稱之為疥蟲。疥蟲的腭體很小,位于軀干的前端,一半陷入軀干中,螯肢呈鉗形,適宜于食用皮膚的角質蛋白。疥蟲的軀干的后半部有幾對桿狀的剛毛和長鬃。疥蟲往往是夜行晝伏,導致晚上病人皮膚往往瘙癢劇烈。疥蟲一般侵襲毛發濃密處,比如陰毛、腋毛、頭發等處,出現紅疹,導致瘙癢。由于人抓撓極易引起皮膚破潰感染,愈合后造成脫發、局部形成瘡疤,俗稱疥癩或疥癩頭。
    皮膚 皮膚 (身體表面包在肌肉外面的組織)包在身體表面,直接同外界環境接觸,具有保護、排泄、調節體溫和感受外界刺激等作用的一種器官,是人的身體器官中最大的器官
    白癜風 白癜風 科普中國白癜風是一種常見的后天性限局性或泛發性皮膚色素脫失病。由于皮膚的黑素細胞功能消失引起,但機制還不清楚。全身各部位可發生,常見于指背、腕、前臂、顏面、頸項及生殖器周圍等。女性外陰部亦可發生,青年婦女居多。
    氣色 氣色 氣色,漢語詞匯。 拼音: qì sè 氣色有3種含義,一個人的精神和皮膚色調;皮膚尤其是面部皮膚的色調;態度,神情。
    剝膚椎髓 剝膚椎髓【解釋】剝:剝去;膚:皮膚;椎:捶擊。剝人皮膚,敲人骨髓。比喻極其殘酷地壓榨和剝削。【出處】唐·韓愈《鄆州溪堂詩》序:“而公承死亡之后,掇拾之余,剝膚椎髓,公私掃地赤立。”【示例】世方以阿意順旨為賢,~為能。 ◎明·焦竑《玉堂叢語·政事》【近義詞】剝膚錐髓【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含貶義
    觸覺 觸覺 科普中國 皮膚觸覺感受器接觸機械刺激產生的感覺,稱為觸覺。皮膚表面散布著觸點,觸點的大小不盡相同,分布不規則,一般情況下指腹最多,其次是頭部,背部和小腿最少,所以指腹的觸覺最靈敏,而小腿和背部的觸覺則比較遲鈍。若用纖細的毛輕觸皮膚表面時,只有當某些特殊的點被觸及時,才能引起觸覺。
    裂膚 裂膚 謂皮膚皸裂,形容極其寒冷 裂膚 謂皮膚皸裂。形容極其寒冷。 唐 李華 《吊古戰場文》:“繒纊無溫,墮指裂膚。” 明 王廷相 《答何柏齋<造化論>書》:“裂膚墮指而江海不冰,謂流動為天火之化,得乎哉?”
    體癬 體癬 科普中國由致病性真菌寄生在人體的光滑皮膚上(除手、足、毛發、甲板以及陰股部以外的皮膚)所引起的淺表性皮膚真菌感染,統稱為體癬。當致病性真菌侵犯人體表面的角質層后,可引起很輕的炎反應,發生紅斑、丘疹、水皰等損害,繼之脫屑,常呈環狀,故俗稱圓癬或錢癬。
    皺紋 皺紋 (漢語詞匯)皺紋是指皮膚受到外界環境影響,形成游離自由基,自由基破壞正常細胞膜組織內的膠原蛋白、活性物質,氧化細胞而形成的小細紋、皺紋。皺紋漸漸出現。出現的順序一般是前額、上下眼瞼、眼外眥、耳前區、頰、頸部、下頦、口周。面部皺紋分為萎縮皺紋和肥大皺紋兩種類型。萎縮皺紋是指出現在稀薄、易折裂和干燥皮膚上的皺紋,如眼部周圍那些無數細小的皺紋;肥大皺紋是指出現在油性皮膚上的皺紋,數量不多,紋理密而深,如前額、唇周圍、下頜處的皺紋皺紋形成的最新發現。。
    肌膚 肌膚 (包住脊椎動物的軟層)肌膚是包住脊椎動物的軟層,是器官之一,在人體是最大的器官。皮膚擋住外來侵入,亦保住水份。有保暖、阻隔、感覺之用。
    燙傷 燙傷 科普中國燙傷(scald)是由無火焰的高溫液體(沸水、熱油、鋼水)、高溫固體(燒熱的金屬等)或高溫蒸氣等所致的組織損傷。常見低熱燙傷,低熱燙傷又可稱為低溫燙傷。是因為皮膚長時間接觸高于體溫的低熱物體而造成的燙傷。接觸70℃的溫度持續1分鐘,皮膚可能就會被燙傷;而當皮膚接觸近60℃的溫度持續5分鐘以上時,也有可能造成燙傷,這種燙傷就叫做低溫燙傷。
    體癬 體癬 科普中國由致病性真菌寄生在人體的光滑皮膚上(除手、足、毛發、甲板以及陰股部以外的皮膚)所引起的淺表性皮膚真菌感染,統稱為體癬。當致病性真菌侵犯人體表面的角質層后,可引起很輕的炎反應,發生紅斑、丘疹、水皰等損害,繼之脫屑,常呈環狀,故俗稱圓癬或錢癬。
    剝膚椎髓 【解釋】剝:剝去;膚:皮膚;椎:捶擊。剝人皮膚,敲人骨髓。比喻極其殘酷地壓榨和剝削。【出處】唐·韓愈《鄆州溪堂詩》序:“而公承死亡之后,掇拾之余,剝膚椎髓,公私掃地赤立。”【示例】世方以阿意順旨為賢,~為能。 ◎明·焦竑《玉堂叢語·政事》【近義詞】剝膚錐髓【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含貶義
    剝膚椎髓 【解釋】剝:剝去;膚:皮膚;椎:捶擊。剝人皮膚,敲人骨髓。比喻極其殘酷地壓榨和剝削。【出處】唐·韓愈《鄆州溪堂詩》序:“而公承死亡之后,掇拾之余,剝膚椎髓,公私掃地赤立。”【示例】世方以阿意順旨為賢,~為能。 ◎明·焦竑《玉堂叢語·政事》【近義詞】剝膚錐髓【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含貶義
    裂膚 裂膚 謂皮膚皸裂,形容極其寒冷 裂膚 謂皮膚皸裂。形容極其寒冷。 唐 李華 《吊古戰場文》:“繒纊無溫,墮指裂膚。” 明 王廷相 《答何柏齋<造化論>書》:“裂膚墮指而江海不冰,謂流動為天火之化,得乎哉?”
    燙傷 燙傷 科普中國燙傷(scald)是由無火焰的高溫液體(沸水、熱油、鋼水)、高溫固體(燒熱的金屬等)或高溫蒸氣等所致的組織損傷。常見低熱燙傷,低熱燙傷又可稱為低溫燙傷。是因為皮膚長時間接觸高于體溫的低熱物體而造成的燙傷。接觸70℃的溫度持續1分鐘,皮膚可能就會被燙傷;而當皮膚接觸近60℃的溫度持續5分鐘以上時,也有可能造成燙傷,這種燙傷就叫做低溫燙傷。
    觸覺 觸覺 科普中國 皮膚觸覺感受器接觸機械刺激產生的感覺,稱為觸覺。皮膚表面散布著觸點,觸點的大小不盡相同,分布不規則,一般情況下指腹最多,其次是頭部,背部和小腿最少,所以指腹的觸覺最靈敏,而小腿和背部的觸覺則比較遲鈍。若用纖細的毛輕觸皮膚表面時,只有當某些特殊的點被觸及時,才能引起觸覺。
    皺紋 皺紋 (漢語詞匯)皺紋是指皮膚受到外界環境影響,形成游離自由基,自由基破壞正常細胞膜組織內的膠原蛋白、活性物質,氧化細胞而形成的小細紋、皺紋。皺紋漸漸出現。出現的順序一般是前額、上下眼瞼、眼外眥、耳前區、頰、頸部、下頦、口周。面部皺紋分為萎縮皺紋和肥大皺紋兩種類型。萎縮皺紋是指出現在稀薄、易折裂和干燥皮膚上的皺紋,如眼部周圍那些無數細小的皺紋;肥大皺紋是指出現在油性皮膚上的皺紋,數量不多,紋理密而深,如前額、唇周圍、下頜處的皺紋皺紋形成的最新發現。。
    表皮 表皮 科普中國 表皮位于皮膚最外層,為角化復層鱗狀上皮,由外胚層分化而來,皮膚附屬器借此發生。表皮包括角質形成細胞、黑素細胞、朗格漢斯細胞及梅克爾細胞。表皮最重要的作用是形成機體的外部屏障,同時尚有吸收和免疫功能。
    雞皮鶴發 雞皮鶴發【解釋】皮膚發皺,頭發蒼白。指老人。【出處】北周·庾信《竹杖賦》:“子老矣,鶴發雞皮,蓬頭歷齒。”【示例】刻木牽絲作老翁,~與真同。 ◎唐玄宗《傀儡吟》【近義詞】雞膚鶴發【語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形容衰老
    頑癬 頑癬 頑癬,病名。指一種慢性頑固性皮膚病。見《外科正宗》卷四。該病多因風、濕、熱、蟲四者為患。使血燥風毒克于脾、肺二經。臨床可見發無定處,初為皮膚發癢,后起淡褐色粟粒樣丘疹,表皮可有落屑產生,日久病損區域逐漸擴大,融合成片,形成肥厚粗糙皮損,形狀不一,瘙癢明顯,搔之不知疼痛,病程纏綿難愈,且有反復發作之特點。治宜養血疏風,可內服當歸飲子或四物消風散。外可用土元。
    肌膚 肌膚 (包住脊椎動物的軟層)肌膚是包住脊椎動物的軟層,是器官之一,在人體是最大的器官。皮膚擋住外來侵入,亦保住水份。有保暖、阻隔、感覺之用。
    頑癬 頑癬 頑癬,病名。指一種慢性頑固性皮膚病。見《外科正宗》卷四。該病多因風、濕、熱、蟲四者為患。使血燥風毒克于脾、肺二經。臨床可見發無定處,初為皮膚發癢,后起淡褐色粟粒樣丘疹,表皮可有落屑產生,日久病損區域逐漸擴大,融合成片,形成肥厚粗糙皮損,形狀不一,瘙癢明顯,搔之不知疼痛,病程纏綿難愈,且有反復發作之特點。治宜養血疏風,可內服當歸飲子或四物消風散。外可用土元。
    雞皮 雞皮 雞皮知識介紹:雞皮有很好的美容功效。含有大量的膠原蛋白。能使皮膚光滑,祛皺效果是其它東西沒法比的。
    雞皮 雞皮 雞皮知識介紹:雞皮有很好的美容功效。含有大量的膠原蛋白。能使皮膚光滑,祛皺效果是其它東西沒法比的。
    雞皮鶴髮 【解釋】皮膚發皺,頭發蒼白。指老人。【出處】北周·庾信《竹杖賦》:“子老矣,鶴發雞皮,蓬頭歷齒。”【示例】刻木牽絲作老翁,~與真同。 ◎唐玄宗《傀儡吟》【近義詞】雞膚鶴發【語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形容衰老
    芥子氣 芥子氣 芥子氣,即二氯乙基硫( 2,2'-二氯二乙硫醚,β,β'-二氯二乙硫醚,二(2-氯乙基)硫;dichlorodiethyl sulfide,dichloroethylsulfide,bis(2-chloroethyl)sulfide)的俗名,因具有揮發性,有像芥末的味道而得名。主要用于有機合成、藥物(可用于治療某些過度增殖性疾病)及制造軍用毒劑,并由于其在毒劑方面的廣泛使用而聲名狼藉。 屬糜爛性毒劑代表,大鼠靜脈半數致死量為0.7mg/kg。皮膚是中毒的最主要靶器官之一,染毒皮膚后能夠引起紅斑、水腫、起皰、糜爛、壞死并容易造成二次感染,傷口愈合緩慢。較大劑量芥子氣經皮膚、呼吸道、消化道吸收后可致全身吸收中毒,因此芥子氣中毒的臨床表現呈多樣性。 可裝填在炮彈、火箭彈、地雷及航空布灑器或地面布灑器中使用。可單一或混裝使用等。是迄今生產、儲存乃至使用量最多的一種化學武器,其殺傷占已知化學戰傷亡的八成以上,被稱為“毒劑之王”。 芥子氣至今沒有特效抗毒藥物,僅能采取對癥治療措施。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硫芥子氣在一類致癌物清單中。
    面皰 面皰 面皰是細菌感染毛囊和皮脂腺而引起的皮膚炎癥,發生部位除臉部以外,也會長于胸部、背部等部分。由于皮脂排泄不暢,分泌物形成堆積,漸漸積聚阻塞住皮脂腺的出口。此時,如受灰塵、其它污物的粘連使毛孔堵塞,皮脂無法排除,外在清潔不當,使細菌侵入毛囊,刺激了形成嚴重膿皰癥。痤瘡經過一段時間,大部分會自然痊愈,但如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而任其惡化,也可能留下疤痕終生遺憾。

    其它詞語熱搜

    * 形容皮膚的詞語:1. 光滑;2. 柔軟;3. 細膩;4. 白皙;5. 紅潤;6. 清爽;7. 嫩滑;8. 水潤;9. 亮澤;10. 彈性;11. 健康;12. 透明;13. 柔嫩;14. 纖細;15. 光澤;16. 鮮艷;17. 緊致;18. 柔美;19. 柔潤;20. 潔凈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