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洱海的詞語
形容洱海的詞語:1. 幽靜;2. 晴朗;3. 神秘;4. 壯美;5. 清澈;6. 寧靜;7. 美麗;8. 遼闊;9. 恬靜;10. 碧藍;11. 湛藍;12. 沉靜;13. 青山綠水;14. 大氣磅礴;15. 風景如畫;16. 天高云淡;17. 水天一色;18. 水墨畫般;19. 獨特魅力;20. 令人陶醉
形容洱海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洱海 | 洱海 (洱海風景區)洱海,古代文獻中曾稱為葉榆澤、昆彌川、西洱河、西二河等,位于云南大理郊區,為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洱海北起洱源,長約42.58公里,東西最大寬度9.0公里,湖面面積256.5平方公里,平均湖深10米,最大湖深達20米。洱海有兩個出水口:1.在下關鎮附近,經西洱河流出;2.“引洱入賓”。洱海是大理“風花雪月”四景之一“洱海月”之所在。據說因形狀像一個耳朵而取名為“洱海”。洱海水質優良,水產資源豐富,同時也是一個有著迤邐風光的風景區。洱海,雖然稱之為海,但其實是一個湖泊,據說是因為云南深居內陸,白族人民為表示對海的向往,所以稱之為洱海。 2014年,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環境保護局為加強人們對洱海的環保意識,邀請音樂家為大理的母親湖“洱海”,創(制)作了洱海形象歌曲《洱海情》。 |
洱水 | 洱水 分別有兩種解釋,(1).古水名。源出今 河南省 內鄉縣 熊耳山 ,東南流注于 淯水 。《漢書·地理志上》:“ 盧氏 , 熊耳山 在東, 伊水 出……又有 育水 ,南至 順陽 入 沔 ;又有 洱水 ,東南至 魯陽 ,亦入 沔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淯水》:“ 洱水 又東南流注于 淯水 。”(2).即 洱海 。 清 吳偉業 《贈蒼雪》詩:“ 洱水 與 蒼山 ,佛教之 齊 魯 。”參見“ 洱海 ”。 |
點蒼 | 點蒼 山名,大理蒼山,又名點蒼山。古時稱為熊蒼山、玷蒼山,是云嶺山脈南端的主峰,由十九座山峰由北而南組成,東臨洱海,西望黑惠江,北起洱源鄧川,南至下關天生橋,如一道綠色屏障,雄峙于洱海西岸。《元史·地理志四》:“有點蒼山在大理城西,周廣四百里。” 清 趙翼 《甌北詩抄·龍尾關》:”點蒼千仞高, 洱海萬頃沛。” |
點蒼 | 點蒼 山名,大理蒼山,又名點蒼山。古時稱為熊蒼山、玷蒼山,是云嶺山脈南端的主峰,由十九座山峰由北而南組成,東臨洱海,西望黑惠江,北起洱源鄧川,南至下關天生橋,如一道綠色屏障,雄峙于洱海西岸。《元史·地理志四》:“有點蒼山在大理城西,周廣四百里。” 清 趙翼 《甌北詩抄·龍尾關》:”點蒼千仞高, 洱海萬頃沛。” |
五朵金花 | 五朵金花 《五朵金花》是長春電影制片廠1959年制作的音樂愛情電影,由王家乙執導,楊麗坤、莫梓江、王蘇婭等主演。 該片講述了白族青年阿鵬與副社長金花在大理三月街一見鐘情,次年阿鵬走遍蒼山洱海尋找金花,經過一次次誤會之后,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愛情故事。 |
南詔 | 南詔 南詔國(738年-902年),古代國名,是八世紀崛起于云貴高原的古代王國,由蒙舍部落首領皮羅閣于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建立。天復二年(902年)漢人權臣鄭買嗣滅亡南詔,自立為王,建立“大長和”國。 隋末唐初洱海地區小國林立,互不役屬,其中有六個實力較強的小國,分別被六個國王統領,被稱為六詔,分別是: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蒙舍詔。蒙舍詔在諸詔之南,稱為“南詔”。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南詔先后征服了西洱河地區諸部,滅了其他五詔,統一了洱海地區。 |
南詔 | 南詔 南詔國(738年-902年),古代國名,是八世紀崛起于云貴高原的古代王國,由蒙舍部落首領皮羅閣于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建立。天復二年(902年)漢人權臣鄭買嗣滅亡南詔,自立為王,建立“大長和”國。 隋末唐初洱海地區小國林立,互不役屬,其中有六個實力較強的小國,分別被六個國王統領,被稱為六詔,分別是: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蒙舍詔。蒙舍詔在諸詔之南,稱為“南詔”。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南詔先后征服了西洱河地區諸部,滅了其他五詔,統一了洱海地區。 |
六詔 | 六詔 唐初,分布在洱海地區的眾多少數民族部落經過相互兼并,最后形成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蒙舍詔六個大的部落,稱為「六詔」。其中,蒙巂詔在今巍山縣北及漾鼻縣地,越析詔在今賓川縣地,浪穹詔在今洱源縣地,邆賧詔在今洱源縣鄧川,施浪詔在今洱源青索,蒙舍詔在今巍山縣地。因其位于諸詔之南,蒙舍詔又稱「南詔」。 |
六詔 | 六詔 唐初,分布在洱海地區的眾多少數民族部落經過相互兼并,最后形成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蒙舍詔六個大的部落,稱為「六詔」。其中,蒙巂詔在今巍山縣北及漾鼻縣地,越析詔在今賓川縣地,浪穹詔在今洱源縣地,邆賧詔在今洱源縣鄧川,施浪詔在今洱源青索,蒙舍詔在今巍山縣地。因其位于諸詔之南,蒙舍詔又稱「南詔」。 |
大理 | 大理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大理市,位于中國云南省西部,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首府。大理市地處云貴高原上的洱海平原,蒼山之麓,洱海之濱,是古代南詔國和大理國的都城,作為古代云南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時間長達五百余年。 1982年,大理被中國政府列為第一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大理市為中國首批十大魅力城市之首,是以白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幅員面積1468平方千米,全市人口61萬人,其中白族占65%。下轄10個鎮,1個民族鄉,共有20個居委會、109個行政村。大理市人民政府駐下關鎮。名勝古跡有巍山風景區、太和城遺址等。 大理被列為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2018年11月,榮登“2018中國幸福百縣榜”。2018年10月22日,入選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名單。 |
崇圣寺 | 崇圣寺 (云南省大理寺廟)崇圣寺,東對洱海,西靠蒼山,位于云南省大理古城北約一公里處,點蒼山麓,洱海之濱。歷史上有9位大理皇帝在崇圣寺出家,在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稱為“天龍寺”。崇圣寺曾以五大重器(三塔、南詔建極大鐘、雨銅觀音像、三圣金像、“佛都”匾)聞名于世,但崇圣寺與另外的四大重器均毀于歷代的戰火及自然災害。1990年代,重建崇圣寺被提上日程。2003年8月8日,重建工程動工。2005年4月22日,總投資1.82億元人民幣的崇圣寺重建工程全部竣工。其所屬的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區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
大理市 | 在云南省西部、洱海沿岸,滇藏公路起點,滇緬公路經此。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唐代為南詔國都,宋代為大理國都。1951年設下關市,1960年改大理市。人口468萬(1995年)。為云南省西部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特產大理石、茶花、大理雪梨。名勝古跡有洱海、蒼山、崇圣寺三塔、蝴蝶泉、蛇骨塔及南詔、大理古城遺址。 |
崇聖寺 | 崇圣寺 (云南省大理寺廟)崇圣寺,東對洱海,西靠蒼山,位于云南省大理古城北約一公里處,點蒼山麓,洱海之濱。歷史上有9位大理皇帝在崇圣寺出家,在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稱為“天龍寺”。崇圣寺曾以五大重器(三塔、南詔建極大鐘、雨銅觀音像、三圣金像、“佛都”匾)聞名于世,但崇圣寺與另外的四大重器均毀于歷代的戰火及自然災害。1990年代,重建崇圣寺被提上日程。2003年8月8日,重建工程動工。2005年4月22日,總投資1.82億元人民幣的崇圣寺重建工程全部竣工。其所屬的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區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
蒼山 | 蒼山 (云南大理山峰)蒼山是云嶺山脈南端的主峰,由十九座山峰由北而南組成,北起洱源鄧川,南至下關天生橋。蒼山十九峰,巍峨雄壯,與秀麗的洱海風光形成強烈對照。 其峰自北而南依次為:云弄、滄浪、五臺、蓮花、白云、鶴云、三陽、蘭峰、雪人、應樂、觀音、中和、龍泉、玉局、馬龍、圣應、佛頂、馬耳、斜陽。 蒼山 (漢語詞語)蒼山(cāng shān),青山。 |
蒼山 | 蒼山 (云南大理山峰)蒼山是云嶺山脈南端的主峰,由十九座山峰由北而南組成,北起洱源鄧川,南至下關天生橋。蒼山十九峰,巍峨雄壯,與秀麗的洱海風光形成強烈對照。 其峰自北而南依次為:云弄、滄浪、五臺、蓮花、白云、鶴云、三陽、蘭峰、雪人、應樂、觀音、中和、龍泉、玉局、馬龍、圣應、佛頂、馬耳、斜陽。 蒼山 (漢語詞語)蒼山(cāng shān),青山。 |
豈但 | 豈但 難道只是;何止 《后漢書·何敞傳》:“今明公位尊任重,責深負大,上當匡正綱紀,下當濟安元元,豈但空空無違而已哉!” 唐 杜甫 《贈崔十三評事公輔》詩:“豈但江曾決,還思霧一披。” 《二刻拍案驚奇》卷九:“ 龍香 道:‘姐姐喜的是吟詩作賦,豈但通文墨而已。’” 曹靖華 《飛花集·洱海一枝春》:“豈但茶花而已,杜鵑也出色,品種多,花朵大、顏色鮮。” |
鬧茶 | 鬧茶 在大理蒼山下、洱海邊,茶樹遍地可見,人們講究喝烤茶,年輕的姑娘們都有一手烤茶的好技藝;在婚嫁禮儀中,新郎新娘更有敬烤茶、敬三道茶的優良傳統。首先,新婚的兒媳一進門就要給公婆敬上一杯冒出繡球一般的沫花的烤茶,這是評價新人的重要標準之一。其次,便是給客人敬三道茶。參加鬧洞房的人不論是新郎的同輩以及長輩或晚輩,在這里都一視同仁,毫無顧忌地參與鬧,“越鬧越熱”,“越鬧越發”。按照本民族的規矩,新郎新娘向客人敬三道茶時,第一道是苦茶;第二道才是加了紅糖、果仁的甜茶;第三道則是用揉碎的牛乳扇和紅糖的乳茶。即所謂“一苦、二甜、三回味”,在敬三道茶中充滿著人生哲理的內涵。讓客人們開始喝苦茶時,客人們興許會要“鬧”一“鬧”吧。 |
云南 | 云南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云南,簡稱云(滇),省會昆明,位于中國西南的邊陲,北回歸線橫貫云南省南部,屬低緯度內陸地區,為長江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東部與貴州,廣西為鄰,北部與四川相連,西北部緊依西藏,西部與緬甸接壤,南部和老撾、越南毗鄰,云南有25個邊境縣分別與緬甸、老撾和越南交界,國境線長4060千米,是中國通往東南亞、南亞的窗口和門戶。 云南是人類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是發現的中國和亞洲最早人類。戰國時期,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云南即彩云之南、七彩云南,另一說法是因位于“云嶺之南”而得名。 云南國土總面積39.41萬平方千米,占全國國土總面積的4.1%,居全國第8位,總人口4770.5萬人(2016年),是中國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下轄8個市、8個少數民族自治州。 云南動植物種類數為全國之冠,素有“動植物王國”之稱,被譽為“有色金屬王國”,歷史文化悠久,自然風光絢麗,有麗江古城、三江并流、石林、哈尼梯田、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玉龍雪山、洱海、滇池、撫仙湖、梅里雪山、普達措國家公園、噶丹松贊林寺、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等旅游景點。 |
鬧茶 | 鬧茶 在大理蒼山下、洱海邊,茶樹遍地可見,人們講究喝烤茶,年輕的姑娘們都有一手烤茶的好技藝;在婚嫁禮儀中,新郎新娘更有敬烤茶、敬三道茶的優良傳統。首先,新婚的兒媳一進門就要給公婆敬上一杯冒出繡球一般的沫花的烤茶,這是評價新人的重要標準之一。其次,便是給客人敬三道茶。參加鬧洞房的人不論是新郎的同輩以及長輩或晚輩,在這里都一視同仁,毫無顧忌地參與鬧,“越鬧越熱”,“越鬧越發”。按照本民族的規矩,新郎新娘向客人敬三道茶時,第一道是苦茶;第二道才是加了紅糖、果仁的甜茶;第三道則是用揉碎的牛乳扇和紅糖的乳茶。即所謂“一苦、二甜、三回味”,在敬三道茶中充滿著人生哲理的內涵。讓客人們開始喝苦茶時,客人們興許會要“鬧”一“鬧”吧。 |
豈但 | 豈但 難道只是;何止 《后漢書·何敞傳》:“今明公位尊任重,責深負大,上當匡正綱紀,下當濟安元元,豈但空空無違而已哉!” 唐 杜甫 《贈崔十三評事公輔》詩:“豈但江曾決,還思霧一披。” 《二刻拍案驚奇》卷九:“ 龍香 道:‘姐姐喜的是吟詩作賦,豈但通文墨而已。’” 曹靖華 《飛花集·洱海一枝春》:“豈但茶花而已,杜鵑也出色,品種多,花朵大、顏色鮮。” |
大理縣 | 辭典解釋大理縣 dà lǐ xiàn 縣名。位于云南點蒼山、洱海之間,為滇西名勝區,并為云南西部軍事及政治上的中樞。漢置葉榆縣,東漢稱「楪榆」。唐時南詔都此,宋、元時為大理國,明稱「太和縣」,民國初年改稱「大理縣」。 |
白蠻 | 白蠻 “白蠻”,是古代中國對其西南諸族的泛稱。隋唐時期,華夏民族將中國西南一帶社會發展水平低于中原的群體泛稱為“烏蠻”、社會發展水平與中原相近的群體泛稱為“白蠻”,“烏蠻”與“白蠻”不是專指哪個民族,只是特定時代對特定人群的一種泛稱。 |
白蠻 | 白蠻 “白蠻”,是古代中國對其西南諸族的泛稱。隋唐時期,華夏民族將中國西南一帶社會發展水平低于中原的群體泛稱為“烏蠻”、社會發展水平與中原相近的群體泛稱為“白蠻”,“烏蠻”與“白蠻”不是專指哪個民族,只是特定時代對特定人群的一種泛稱。 |
蛺蝶泉 | 蛺蝶泉 蛺蝶泉,徐霞客在湖南衡陽時寫的一篇文章。《蛺蝶泉》原文首段:南二里,曰波羅村。其西山麓有蝴蝶泉之異,而余獨從村南西向望山麓而馳。 |
蛺蝶泉 | 蛺蝶泉 蛺蝶泉,徐霞客在湖南衡陽時寫的一篇文章。《蛺蝶泉》原文首段:南二里,曰波羅村。其西山麓有蝴蝶泉之異,而余獨從村南西向望山麓而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