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形容江南的詞語

    形容江南的詞語:1. 江南水鄉;2. 綺麗風光;3. 綠茵茵的田野;4. 蜿蜒的小河;5. 煙雨朦朧;6. 美麗如畫;7. 青山綠水;8. 唯美浪漫;9. 沁人心脾;10. 溫婉柔情;11. 悠閑自在;12. 優美動人;13. 婉約多情;14. 田園風光;15. 風景如詩;16. 美輪美奐;17. 風光旖旎;18. 柔情似水;19. 亭臺樓閣;20. 繁花似錦

    形容江南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拼音/解釋
    江南 江南 (地理區域概念)江南,是指地理區域,顧名思義,意為長江之南,在人文地理概念里特指長江中下游以南。先秦時期,江南屬漢地九州,被中原稱為"吳越"。江南以才子佳人、富庶水鄉、繁榮發達等著稱。 江南是一個人杰地靈、山清水秀的地方,從古至今“江南”一直是個不斷變化、富有伸縮性的地域概念,但始終代表著美麗富饒的水鄉景象;至今也是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資源豐富,商品生產發達,工業門類齊全,是中國綜合經濟水平最高的發達地區。 在不同歷史時期,江南的文學意象不盡相同。江南最早出現在先秦兩漢時期。在東周時期是以吳國、越國等諸侯國所在的長江中下游,即今上海、浙江北部、江蘇南部、安徽東南部、江西東北部等長江中下游以南部分地區(摘自央視紀錄片《何處是江南》)。 自古以來,江南漢族地區曾有會稽郡、吳郡、江南道、兩浙路等行政劃分。
    望江南 望江南 (詞牌名)望江南,詞牌名,又名《憶江南》、《夢江南》、《江南好》。《金奩集》入“南呂宮”。創作者是李德裕。段安節《樂府雜錄》:“《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浙日,為亡妓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后改此名。”廿七字,三平韻。中間七言兩句,以對偶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襯字者。宋人多用雙調。代表作有溫庭筠《望江南·梳洗罷》、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等。 《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據說,它是唐代宰相李德裕為悼念愛妾謝秋娘所作。段安節《樂府雜錄》中記載:“《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浙日,為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后改此名。”后來因為唐代白居易曾依其句格而做《憶江南》三首,但嫌其名不雅,遂改名為《憶江南》。此調二十七字。首句為三字句。第二句為仄起平韻之五字句,句法上二下三。第三句為仄起仄收之七字句,第一、第三字平仄可不拘。第四句為平起平韻之七字句。第五句句法與第二句同,故第一字可平可仄。此調三、四兩句,其句法全與平起七言詩中之頷聯無異;是以作者多用對偶求工整,歷來詞家,正多其例也。
    憶江南 憶江南 (詞牌名)憶江南,本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又名“望江南”、“夢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夢游仙”、“安陽好”、“步虛聲”、“壺山好”、“望蓬萊”、“江南柳”等。《金奩集》入“南呂宮”。原為單調,二十七字,三平韻,中間七言兩句,以對偶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襯字者。宋人多用雙調。
    憶江南 憶江南 (詞牌名)憶江南,本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又名“望江南”、“夢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夢游仙”、“安陽好”、“步虛聲”、“壺山好”、“望蓬萊”、“江南柳”等。《金奩集》入“南呂宮”。原為單調,二十七字,三平韻,中間七言兩句,以對偶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襯字者。宋人多用雙調。
    江南好 江南好 江南好:白居易的詩作 江南好:民樂合奏 江南好:游戲配樂 江南好:崔子格《江南好》
    江南弄 江南弄 (唐代王勃詩作)《江南弄》,唐代詩人王勃所寫的一首詩詞。
    大江南北 大江南北【解釋】指靠臨長江中下游兩岸的廣大地區。【出處】清·惲敬《上曹儷笙侍郎書》:“而大江南北,以文名天下者,幾于昌(猖)狂無理,排溺一世之人,其勢力至今未已。”
    江南七子 江南七子 江南七子 清 王昶 、 王鳴盛 、 吳泰來 、 錢大昕 、 趙文哲 、 曹仁虎 、 黃文蓮 七人, 乾隆 間以詩文著稱,因皆 江蘇 人,時稱“江南七子”。也稱“吳中七子”。
    江南曲 江南曲 (唐代李益詩作)《江南曲》是唐代李益寫的一首樂府詩。此詩以白描手法敘述了丈夫常年在外經商的婦人的閨怨之情。前兩句用平淡、樸實的語言敘述了一件可悲、可嘆的事實,后兩句突然從平地翻起波瀾,以空際運轉之筆,曲折而傳神地表達了這位少婦的怨情。全詩從一個不同尋常的角度展示了閨中少婦由盼生怨、由怨而悔的內心活動,深刻地展示了這她的苦悶和怨恨心情。
    塞上江南 塞上江南【解釋】原指古涼州治內賀蘭山一帶。后泛指塞外富庶之地。同“塞北江南”。
    江南竹 江南竹 江南竹,屬于大型竹,高達20余米,徑一般8-10厘米,大的可達16厘米以上,竿環平。新竿綠色,有白粉。出筍甚早,冬季前形成之筍為“冬筍”,清明前后所出之筍為“春筍”。
    水鄉 水鄉 (江南水鄉)中國人所說的“水鄉”,一般是指“江南水鄉”。 中國的江南,大體上是指浙江,上海,安徽,江西和江蘇長江以南地區,主要城市包括上海,南京,杭州,紹興,蘇州,揚州,無錫等地。 江南地區因為溫暖的環境,充沛的降水,江河湖泊星羅棋布,歷來是中國最富足的魚米之鄉,形成了不同于北方的“江南水鄉”風韻,體現在生活,文化,建筑,物產等各個方面。 水鄉 (漢語詞語)水鄉是一習慣用語地方名稱,多指河多、湖多的地方,水鄉澤國。比如江南水鄉的以蘇州、杭州最具代表性,嶺南水鄉等多是在河湖比較多的,水域豐富的地區。
    滕王閣 滕王閣 (江西南昌滕王閣)滕王閣,江南三大名樓之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唐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唐高祖李淵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被封于山東滕州,為滕王。他于滕州筑一閣樓名曰“滕王閣”(已被毀)。唐顯慶四年(公元659年),滕王李元嬰調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因其思念故地滕州,修筑了著名的“滕王閣”。滕王閣因王勃的《滕王閣序》為后人熟知,成為永恒的經典。 滕王閣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湖南岳陽樓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歷史上的滕王閣先后共重建達29次之多,屢毀屢建。 2018年10月29日,南昌滕王閣旅游區被文化和旅游部批準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謝秋娘 謝秋娘 謝秋娘,是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又名《望江南》、《江南好》、《春去也》、《望江樓》、《夢江南》、《望江梅》等。段安節《樂府雜錄》:"《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浙日,為亡姬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后改此名。"自唐代白居易作《憶江南》三首,本調遂改名為《憶江南》。 《金奩集》入"南呂宮"。單調二十七字,三平韻。中間七言兩句,以對偶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襯字者。宋人多用雙調。
    洞庭湖 洞庭湖 (長江流域湖泊)洞庭湖,古稱云夢、九江和重湖,處于長江中游荊江南岸,跨岳陽、汨羅、湘陰、望城、益陽、沅江、漢壽、常德、津市、安鄉和南縣等縣市。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戰國時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洞庭湖北納長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調弦四口來水,南和西接湘、資、沅、澧四水及汨羅江等小支流,由岳陽市城陵磯注入長江。 洞庭湖古代曾號稱“八百里洞庭”。20世紀90年代末,據水利部門測算,有面積2579.2平方公里(一說2740平方公里);但它還有湘、資、沅、澧四水和“長江四口”1300多平方公里洪道面積(一說1.878萬平方公里)。兩者合計,仍有3879.2平方公里。湖盆周長為803.2公里,總容積220億立方米,其中天然湖泊容積178億立方米,河道容積42億立方米。 洞庭湖是長江流域重要的調蓄湖泊,具強大蓄洪能力,曾使長江無數次的洪患化險為夷,江漢平原和武漢三鎮得以安全渡汛。 洞庭湖是歷史上重要的戰略要地、中國傳統文化發源地,湖區名勝繁多,以岳陽樓為代表的歷史勝跡是重要的旅游文化資源。也是中國傳統農業發祥地,是著名的魚米之鄉,是湖南省乃至全國最重要的商品糧油基地、水產和養殖基地。 截至2018年共平退堤垸333處、搬遷55.8萬人,洞庭湖調蓄面積比1978年擴大了779平方公里。
    謝秋娘 謝秋娘 謝秋娘,是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又名《望江南》、《江南好》、《春去也》、《望江樓》、《夢江南》、《望江梅》等。段安節《樂府雜錄》:"《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浙日,為亡姬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后改此名。"自唐代白居易作《憶江南》三首,本調遂改名為《憶江南》。 《金奩集》入"南呂宮"。單調二十七字,三平韻。中間七言兩句,以對偶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襯字者。宋人多用雙調。
    滕王閣 滕王閣 (江西南昌滕王閣)滕王閣,江南三大名樓之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唐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唐高祖李淵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被封于山東滕州,為滕王。他于滕州筑一閣樓名曰“滕王閣”(已被毀)。唐顯慶四年(公元659年),滕王李元嬰調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因其思念故地滕州,修筑了著名的“滕王閣”。滕王閣因王勃的《滕王閣序》為后人熟知,成為永恒的經典。 滕王閣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湖南岳陽樓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歷史上的滕王閣先后共重建達29次之多,屢毀屢建。 2018年10月29日,南昌滕王閣旅游區被文化和旅游部批準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兩浙 兩浙 亦作“ 兩淛 ”。 浙東和浙西的合稱。唐肅宗時析江南東道為浙江東道和浙江西道 , 錢塘江以南簡稱浙東 、以北簡稱浙西 。 宋代有兩浙路 ,轄今江蘇省長江以南及浙江省全境。 今浙江省以 富春江 等為界分為浙東、浙西。 兩浙指浙江省 。 郁達夫 《兩浙漫游后記》:“統觀兩浙的山,當以自黃山西來的昱嶺山脈莫干山脈天目山脈為主峰。”
    兩浙 兩浙 亦作“ 兩淛 ”。 浙東和浙西的合稱。唐肅宗時析江南東道為浙江東道和浙江西道 , 錢塘江以南簡稱浙東 、以北簡稱浙西 。 宋代有兩浙路 ,轄今江蘇省長江以南及浙江省全境。 今浙江省以 富春江 等為界分為浙東、浙西。 兩浙指浙江省 。 郁達夫 《兩浙漫游后記》:“統觀兩浙的山,當以自黃山西來的昱嶺山脈莫干山脈天目山脈為主峰。”
    采石磯 采石磯 采石磯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與南京燕子磯、岳陽城陵磯并稱“長江三大名磯”。 采石磯位于安徽省馬鞍山市西南5公里處的長江南岸,南接著名米鄉蕪湖,北連六朝古都南京,峭壁千尋,突兀江流,歷史悠久,名勝眾多,素有“千古一秀”之美譽。 采石磯歷來為江南名勝,古往今來,吸引著許多文人名士,像白居易、王安石、蘇東坡、陸游、文天祥、陳運和等都曾來此題詩詠唱,特別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在這里飲酒賦詩,相傳最后因酒醉赴水中捉月而淹死,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可以說:名山得詩仙李白而益著,詩仙則望名山而流連忘返! 多次來采石磯游覽,留下了許多有名的詩篇。 2003年采石磯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采石磯 采石磯 采石磯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與南京燕子磯、岳陽城陵磯并稱“長江三大名磯”。 采石磯位于安徽省馬鞍山市西南5公里處的長江南岸,南接著名米鄉蕪湖,北連六朝古都南京,峭壁千尋,突兀江流,歷史悠久,名勝眾多,素有“千古一秀”之美譽。 采石磯歷來為江南名勝,古往今來,吸引著許多文人名士,像白居易、王安石、蘇東坡、陸游、文天祥、陳運和等都曾來此題詩詠唱,特別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在這里飲酒賦詩,相傳最后因酒醉赴水中捉月而淹死,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可以說:名山得詩仙李白而益著,詩仙則望名山而流連忘返! 多次來采石磯游覽,留下了許多有名的詩篇。 2003年采石磯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二江 二江 兩江多指四川境內的郫江和流江,進而引申為成都一帶。又可指北宋的江南東路與江南西路,或長江宜昌段水道。
    董源 董源 (五代南唐畫家)董源 (934-約 962年 ),一作董元,字叔達,江西鐘陵(今江西進賢縣)人。五代南唐畫家,南派山水畫開山鼻祖,與李成、范寬史上并稱北宋三大家。 南唐國主李璟以為北苑副使,故又稱“董北苑”。擅畫山水,兼工人物、禽獸。其山水初師荊浩,筆力沉雄,后以江南真山實景入畫,不為奇峭之筆。疏林遠樹,平遠幽深,皴法狀如麻皮,后人稱為“披麻皴”。山頭苔點細密,水色江天,云霧顯晦,峰巒出沒,汀渚溪橋,率多真意。米芾謂其畫“平淡天真,唐無此品”。 存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圖》《瀟湘圖》《夏山圖》《溪岸圖》《平林霽色圖卷》等。
    方苞 方苞 (清朝散文家)方苞(1668年5月25日—1749年9月29日),字靈皋,亦字鳳九,晚年號望溪,亦號南山牧叟。漢族,江南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市鳳儀里)人,生于江寧府(今江蘇南京六合留稼村)。桐城“桂林方氏”(亦稱“縣里方”或“大方”)十六世,與明末大思想家方以智同屬“桂林方氏”大家族。是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創始人,與姚鼐[nài]、劉大櫆合稱桐城三祖。
    過江之鯽 過江之鯽【解釋】東晉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紛紛來到江南,當時有人說“過江名士多于鯽”。比喻某種時興的事物非常多。【出處】宋·劉克莊《竹溪生日二首》:“試把過江人物數,溪翁之外更誰哉。”【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形容多而紛亂
    楊子渡 楊子渡 楊子渡(楊子渡)古津渡名。在今 江蘇省邗江南有 楊子橋 ,古時在長江北岸,由此南渡京口 ,為江濱要津。今距江已遠,僅通運河。 宋葛立方《韻語陽秋》卷一:“﹝ 唐許渾 ﹞《寄盧郎中》并《贈閑師》皆以庾樓對蕭寺。見於其他篇詠,以楊柳對蒹葭,以楊子渡對越王臺者甚多。”
    楊子渡 楊子渡 楊子渡(楊子渡)古津渡名。在今 江蘇省邗江南有 楊子橋 ,古時在長江北岸,由此南渡京口 ,為江濱要津。今距江已遠,僅通運河。 宋葛立方《韻語陽秋》卷一:“﹝ 唐許渾 ﹞《寄盧郎中》并《贈閑師》皆以庾樓對蕭寺。見于其他篇詠,以楊柳對蒹葭,以楊子渡對越王臺者甚多。”
    迎梅雨 迎梅雨 拼音:yíng méi yǔ 注音:ㄧㄥˊ ㄇㄟˊ ㄧㄩˇ 條目:迎梅雨 引證解釋: 亦省作“ 迎梅 ”。 謂 江 南三月雨。其時梅子初生,故稱。《埤雅·釋木》:“故自 江 以南,三月雨謂之迎梅,五月雨謂之送梅。轉 淮 而北則否,亦梅至北方多變而成杏。”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天部二》:“田家忌迎梅雨。諺云:‘迎梅一寸,送梅一尺。’然南方驗,而北方不爾也。” 清 顧祿 《清嘉錄·黃梅天》:“ 項甌東 謂: 江 南以三月為迎梅雨,五月為送梅雨,遇雷電為斷霉。”一說,指入黃梅日之雨。見 清 顧祿 《清嘉錄·黃梅天》。
    過江之鯽 【解釋】東晉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紛紛來到江南,當時有人說“過江名士多于鯽”。比喻某種時興的事物非常多。【出處】宋·劉克莊《竹溪生日二首》:“試把過江人物數,溪翁之外更誰哉。”【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形容多而紛亂
    草長鶯飛 草長鶯飛【解釋】鶯:黃鸝。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出處】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清·高鼎《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示例】這樣看來,花香鳥語,~,都是大自然的語言。(竺可楨《大自然的語言》)【語法】聯合式;作定語、分句;形容春天的景象
    文瀾閣 文瀾閣 (浙江杭州文瀾閣)文瀾閣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館內。初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是清代為珍藏《四庫全書》而建的七大藏書閣之一,也是江南三閣中唯一幸存的一閣。 文瀾閣是將杭州圣因寺后的玉蘭堂改建而成的,建成于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改建的各項工費均由浙江商人捐辦。
    草長鶯飛 【解釋】鶯:黃鸝。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出處】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清·高鼎《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示例】這樣看來,花香鳥語,~,都是大自然的語言。(竺可楨《大自然的語言》)【語法】聯合式;作定語、分句;形容春天的景象
    文瀾閣 文瀾閣 (浙江杭州文瀾閣)文瀾閣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館內。初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是清代為珍藏《四庫全書》而建的七大藏書閣之一,也是江南三閣中唯一幸存的一閣。 文瀾閣是將杭州圣因寺后的玉蘭堂改建而成的,建成于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改建的各項工費均由浙江商人捐辦。
    江南三絕 江南三絕 江南三絕指皖南三大名產--宣紙、徽墨、歙硯。 清姚鼐《論墨絕句》之一:“筆法而今論篆畫,江南三絕自當年。”
    江南三絕 江南三絕 江南三絕指皖南三大名產--宣紙、徽墨、歙硯。 清姚鼐《論墨絕句》之一:“筆法而今論篆畫,江南三絕自當年。”
    江南河 辭典解釋江南河  jiāng nán hé     運河名。為隋代所開鑿的五條運河之一。由長江到杭州,銜接長江與錢塘江,是今江南運河的前身。
    江南三絶 江南三絕 江南三絕指皖南三大名產--宣紙、徽墨、歙硯。 清姚鼐《論墨絕句》之一:“筆法而今論篆畫,江南三絕自當年。”
    南闈 南闈 明的會試(禮部試、禮闈)從仁宗洪熙元年(1425)起,南人、北人分房取中,規定錄取我額中,南人占十分之六,北人十分之四,稱為南闈、北闈。宣德、正統間,又是分南、北、中闈,每百人之中,南取五十五名,北取三十五名,中取十名。又北京的順天鄉試貢院,亦稱北闈;南京的應天鄉試貢院稱南闈。清亦稱順天鄉試為北闈,江南鄉試為南闈。
    青幫 青幫 青幫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幫會,又稱清幫、安清幫。早先原是清代漕運水手中的一種行會性秘密結社。結社的初衷全在于保衛自身的利益,與官方作斗爭。始建于雍正五年至七年間(1727年-1729年)。徒眾昔皆以漕運為業,故稱糧船幫。大江南北,入幫者頗眾。 傳說最早淵源于明代的民間宗教羅教。最初分布于北直、山東等地,后來沿運河發展到江蘇、浙江、江西等地區。其門徒主要在運河沿岸各埠以運漕糧為業,又稱糧船幫或糧幫。其中又分為兩派,一是主幫,由浙東溫州、臺州人組成;一為客幫,由皖北、江北人組成。幫內有幫規儀式,有輩分區別,按輩分收徒。 1920-1930年,其勢力迅速發展,有仁社、榮社、恒社、興中學會、江北幫五大派系,主要人物有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稱三大亨。一些青幫頭目勾結軍閥政客,廣收門徒,霸占一方,開設賭場妓院,販運毒品,綁票勒索,坐地分贓;有的利用搜刮來的巨額資財投資工商業。抗日戰爭期間,日本特務機關也利用青幫組織進行漢奸活動。 青幫是清初以來流行最廣、影響最深遠的民間秘密結社之一。也是晚清民國時期民間三大幫會組織(青幫、洪門、哥老會)之一。
    送梅雨 送梅雨 南稱五月雨為“送梅雨” ㄙㄨㄙˋ ㄇㄟˊ ㄧㄩˇ。 江 南梅子時節多雨,謂之梅雨。農歷五月梅欲黃落,故五月雨稱“送梅雨”。 清 顧祿:“ 項甌東 謂:‘ 江 南以三月為迎梅雨,五月為送梅雨。’”
    陽石 陽石 3.古城名。在今安徽省霍丘縣東南。南朝梁天監二年﹐后魏以降將陳伯之為江州刺史屯陽石﹐即此。參閱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江南.壽州》。
    陽石 陽石 3.古城名。在今安徽省霍丘縣東南。南朝梁天監二年﹐后魏以降將陳伯之為江州刺史屯陽石﹐即此。參閱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江南.壽州》。
    驛使梅花 驛使梅花【解釋】表示對親友的問候及思念。【出處】《太平御覽》卷九七○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陸凱與范曄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并贈花詩曰:‘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
    南闈 南闈 明的會試(禮部試、禮闈)從仁宗洪熙元年(1425)起,南人、北人分房取中,規定錄取我額中,南人占十分之六,北人十分之四,稱為南闈、北闈。宣德、正統間,又是分南、北、中闈,每百人之中,南取五十五名,北取三十五名,中取十名。又北京的順天鄉試貢院,亦稱北闈;南京的應天鄉試貢院稱南闈。清亦稱順天鄉試為北闈,江南鄉試為南闈。
    驛使梅花 【解釋】表示對親友的問候及思念。【出處】《太平御覽》卷九七○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陸凱與范曄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并贈花詩曰:‘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
    青幫 青幫 青幫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幫會,又稱清幫、安清幫。早先原是清代漕運水手中的一種行會性秘密結社。結社的初衷全在于保衛自身的利益,與官方作斗爭。始建于雍正五年至七年間(1727年-1729年)。徒眾昔皆以漕運為業,故稱糧船幫。大江南北,入幫者頗眾。 傳說最早淵源于明代的民間宗教羅教。最初分布于北直、山東等地,后來沿運河發展到江蘇、浙江、江西等地區。其門徒主要在運河沿岸各埠以運漕糧為業,又稱糧船幫或糧幫。其中又分為兩派,一是主幫,由浙東溫州、臺州人組成;一為客幫,由皖北、江北人組成。幫內有幫規儀式,有輩分區別,按輩分收徒。 1920-1930年,其勢力迅速發展,有仁社、榮社、恒社、興中學會、江北幫五大派系,主要人物有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稱三大亨。一些青幫頭目勾結軍閥政客,廣收門徒,霸占一方,開設賭場妓院,販運毒品,綁票勒索,坐地分贓;有的利用搜刮來的巨額資財投資工商業。抗日戰爭期間,日本特務機關也利用青幫組織進行漢奸活動。 青幫是清初以來流行最廣、影響最深遠的民間秘密結社之一。也是晚清民國時期民間三大幫會組織(青幫、洪門、哥老會)之一。
    內臺 內臺 元御史臺別稱。以區別設于江南、陜西、云南的行御史臺。元御史臺別稱。以區別設于江南、陜西、云南的行御史臺。
    鶯飛草長 鶯飛草長【解釋】形容明媚的春景。【出處】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示例】~誰為主?渺渺春江作歌苦。 ◎清·黃景仁《春風怨》詩
    內臺 內臺 元御史臺別稱。以區別設于江南、陜西、云南的行御史臺。元御史臺別稱。以區別設于江南、陜西、云南的行御史臺。
    鶯飛草長 【解釋】形容明媚的春景。【出處】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示例】~誰為主?渺渺春江作歌苦。 ◎清·黃景仁《春風怨》詩
    唐貢 唐貢 【名稱】:唐貢 【拼音】:táng gòng 【注音】:ㄊㄤˊ ㄍㄨㄙˋ 【解釋】:山名,在今 江蘇 宜興縣 東南,臨 罨畫溪 。產茶, 唐 時入貢,故名。參閱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江南七·常州府》。后因以“唐貢”代稱名茶。 【示例】:清 曹寅 《月涼茗飲歌》:“為憐好友餽唐貢,一升滿瀹憐中宵。”
    機變如神 機變如神【解釋】機變:機智、權變。機智權變,神奇莫測。【出處】宋·陸游《南唐書·宋齊丘傳論》:“世言江南精兵十萬,而長江天塹,可當十萬;國老宋齊丘,機變如神,可當十萬。”【語法】偏正式;作謂語;指機智權變,神妙莫測
    唐貢 唐貢 【名稱】:唐貢 【拼音】:táng gòng 【注音】:ㄊㄤˊ ㄍㄨㄙˋ 【解釋】:山名,在今 江蘇 宜興縣 東南,臨 罨畫溪 。產茶, 唐 時入貢,故名。參閱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江南七·常州府》。后因以“唐貢”代稱名茶。 【示例】:清 曹寅 《月涼茗飲歌》:“為憐好友餽唐貢,一升滿瀹憐中宵。”
    機變如神 【解釋】機變:機智、權變。機智權變,神奇莫測。【出處】宋·陸游《南唐書·宋齊丘傳論》:“世言江南精兵十萬,而長江天塹,可當十萬;國老宋齊丘,機變如神,可當十萬。”【語法】偏正式;作謂語;指機智權變,神妙莫測
    哀江南賦 辭典解釋哀江南賦  āi jiāng nán fù     文章名。北周庾信哀悼梁亡而作。信以梁人留仕北周,多思鄉之情,故為賦以致意。梁都為昔時楚地,因此本《楚辭.宋玉.招魂》:「魂兮歸來哀江南」語為賦名。其中文情哀感,為世傳誦。 英語 Lament for the South, long poem in Fu style by Yu Xin 庾信 mourning the passing of Liang of the Southern dynasties 南朝梁朝
    江甸 江甸 江甸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jiāng diàn,是指江南;遙遠的江邊。
    五南 五南 五南是江南 、湖南 、 嶺南 、 海南 和 云南 的合稱。泛指南方。
    煙雨 煙雨 (漢語詞匯)煙雨,就是指像煙霧那樣的細雨,如詩如夢。語本南朝 宋 鮑照《觀漏賦》:“聊弭志以高歌,順煙雨而沉逸。”又,唐 杜牧 《江南春絕句》:“ 南朝 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煙雨 煙雨 (漢語詞匯)煙雨,就是指像煙霧那樣的細雨,如詩如夢。語本南朝 宋 鮑照《觀漏賦》:“聊弭志以高歌,順煙雨而沉逸。”又,唐 杜牧 《江南春絕句》:“ 南朝 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抱嫁 抱嫁 抱嫁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bào jià,是指舊時江南習俗,女子出嫁,由其兄或弟抱上轎并送上門,因稱送親上門的兄或弟(男方稱阿舅)為"抱嫁"。

    其它詞語熱搜

    * 形容江南的詞語:1. 江南水鄉;2. 綺麗風光;3. 綠茵茵的田野;4. 蜿蜒的小河;5. 煙雨朦朧;6. 美麗如畫;7. 青山綠水;8. 唯美浪漫;9. 沁人心脾;10. 溫婉柔情;11. 悠閑自在;12. 優美動人;13. 婉約多情;14. 田園風光;15. 風景如詩;16. 美輪美奐;17. 風光旖旎;18. 柔情似水;19. 亭臺樓閣;20. 繁花似錦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