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山頂的詞語
形容山頂的詞語:1. 高聳;2. 險峻;3. 崇山峻嶺;4. 屹立;5. 云端;6. 煙云繚繞;7. 群山環抱;8. 萬丈高峰;9. 霧雨繚繞;10. 風光旖旎;11. 天空之巔;12. 雄偉壯觀;13. 景色迷人;14. 青山綠水;15. 景致秀美;16. 隱約可見;17. 云海茫茫;18. 云霧繚繞;19. 神秘莫測;20. 遠眺無垠
形容山頂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山頂 | 山頂 (地理位置)山頂是構成山地的三大要素之一,是山地的最高部分。山頂呈線狀延伸的叫做山脊。山頂的形態是復雜的,一般為尖頂、圓頂和平頂,此外 還有梁峁狀、鋸齒狀,和峰林狀的山脊等。它的形態主要受外力剝蝕,巖性和構造等 因素的控制。 |
山頂洞人 | 山頂洞人 山頂洞人,中國華北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化石。屬晚期智人。因發現于北京市周口店龍骨山北京人遺址頂部的山頂洞而得名。1930年發現,1933~1934年中國地質調查所新生代研究室由裴文中主持進行發掘。 與人類化石一起,出土了石器、骨角器和穿孔飾物,并發現了中國迄今所知最早的埋葬。地質時代為晚更新世末,據放射性碳素斷代,年代為境和在當地的情景相似。山上有茂密的森林,山下有廣闊的草原。虎、洞熊、狼、似鬃獵豹、果子貍和牛、羊等生存于其間。山頂洞人以漁獵和北京斑鹿個體的骨骼,應是他們狩獵的主要對象。在遺址里還發現鯇魚、鯉科的大胸椎和尾椎化石,說明山頂洞人已能捕撈水生動物,把生產活動范圍擴大至水域,這標志著人類認識和利用自然界的能力的提高。 |
山頂 | 山頂 (地理位置)山頂是構成山地的三大要素之一,是山地的最高部分。山頂呈線狀延伸的叫做山脊。山頂的形態是復雜的,一般為尖頂、圓頂和平頂,此外 還有梁峁狀、鋸齒狀,和峰林狀的山脊等。它的形態主要受外力剝蝕,巖性和構造等 因素的控制。 |
山頂洞人 | 山頂洞人 山頂洞人,中國華北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化石。屬晚期智人。因發現于北京市周口店龍骨山北京人遺址頂部的山頂洞而得名。1930年發現,1933~1934年中國地質調查所新生代研究室由裴文中主持進行發掘。 與人類化石一起,出土了石器、骨角器和穿孔飾物,并發現了中國迄今所知最早的埋葬。地質時代為晚更新世末,據放射性碳素斷代,年代為境和在當地的情景相似。山上有茂密的森林,山下有廣闊的草原。虎、洞熊、狼、似鬃獵豹、果子貍和牛、羊等生存于其間。山頂洞人以漁獵和北京斑鹿個體的骨骼,應是他們狩獵的主要對象。在遺址里還發現鯇魚、鯉科的大胸椎和尾椎化石,說明山頂洞人已能捕撈水生動物,把生產活動范圍擴大至水域,這標志著人類認識和利用自然界的能力的提高。 |
云頂 | 云頂 (中國福建旅游度假區)中國云頂景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與莆田市涵江區交界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青云山之巔。距福州僅90公里,占地36平方公里,是易達旅游集團耗資10億,按照5A級標準建設的集觀光休閑、度假養生、求知探險、科普教育為一體綜合型的旅游目的地,努力打造成“福州人引以為傲的福建旅游新地標”和“ 中國省城唯一的高山休閑度假基地”,被譽為“福建的香格里拉”。中國云頂景區分別由花海梯田景區、天池草甸景區、云頂大峽谷景區(含七彩瀑高山花海梯田景區谷景區、紅河谷景區及翡翠谷景區)三個風景區構成。 云頂 (詞語名稱)云頂指高山頂上。 宋陳著《念奴嬌·獻再一兄成室大任》詞:“笑指舊隱逍遙,分猿鶴地,云頂栽花木。” 明高啟《題瀑布泉》詩:“千山云頂一泉飛,仰面時驚雨溼衣。” |
雲頂 | 云頂 (中國福建旅游度假區)中國云頂景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與莆田市涵江區交界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青云山之巔。距福州僅90公里,占地36平方公里,是易達旅游集團耗資10億,按照5A級標準建設的集觀光休閑、度假養生、求知探險、科普教育為一體綜合型的旅游目的地,努力打造成“福州人引以為傲的福建旅游新地標”和“ 中國省城唯一的高山休閑度假基地”,被譽為“福建的香格里拉”。中國云頂景區分別由花海梯田景區、天池草甸景區、云頂大峽谷景區(含七彩瀑高山花海梯田景區谷景區、紅河谷景區及翡翠谷景區)三個風景區構成。 云頂 (詞語名稱)云頂指高山頂上。 宋陳著《念奴嬌·獻再一兄成室大任》詞:“笑指舊隱逍遙,分猿鶴地,云頂栽花木。” 明高啟《題瀑布泉》詩:“千山云頂一泉飛,仰面時驚雨濕衣。” |
頂巔 | 頂巔 dǐng diān 1、指山頂,山巔。 茅盾 《霧》:“我來此的第一夜就看見那最高的一座山的頂巔像鉆石裝成的寶冕似的燈火。” 2、指物體的頂端,最高處。 許地山 《女兒心》二:“晚煙好像一匹無盡頭的白鏈,從遠地穿林織樹一直來到籬笆與茅屋底頂巔。” 3、.指事物發展的極點。《花城》1981年第2期:“他們執意向必然挑戰,歷經危難,居然也攀上了理想的頂巔。” |
頂巔 | 頂巔 dǐng diān 1、指山頂,山巔。 茅盾 《霧》:“我來此的第一夜就看見那最高的一座山的頂巔像鉆石裝成的寶冕似的燈火。” 2、指物體的頂端,最高處。 許地山 《女兒心》二:“晚煙好像一匹無盡頭的白鏈,從遠地穿林織樹一直來到籬笆與茅屋底頂巔。” 3、.指事物發展的極點。《花城》1981年第2期:“他們執意向必然挑戰,歷經危難,居然也攀上了理想的頂巔。” |
山帽云 | 山帽云 山帽云是指覆蓋在山頂的小塊云,像戴在山頂上的帽子。當一股穩定氣流爬升到山頂并準備越過山頂時,冷卻形成山帽云。 |
峨眉山 | 峨眉山 (中國佛教名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峨眉山(Mount Emei)位于中國四川省樂山市峨眉山市境內,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勢陡峭,風景秀麗,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稱,山上的萬佛頂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峨眉郡志》云:“云鬘凝翠,鬒黛遙妝,真如螓首蛾眉,細而長,美而艷也,故名峨眉山。” 峨眉山處于多種自然要素的交匯地區,區系成分復雜,生物種類豐富,特有物種繁多,保存有完整的亞熱帶植被體系,有植物3200多種,約占中國植物物種總數的1/10。峨眉山還是多種稀有動物的棲居地,動物種類達2300多種。山路沿途有較多猴群,常結隊向游人討食,為該山一大特色。 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宗教文化特別是佛教文化構成了峨眉山歷史文化的主體,所有的建筑、造像、法器以及禮儀、音樂、繪畫等都展示出宗教文化的濃郁氣息。山上多古跡、寺廟,有報國寺、伏虎寺、洗象池、龍門洞、舍身崖、峨眉佛光等勝跡,是中國旅游、休養、避暑目的地之一。 峨眉山為蝕余山,介于北緯29°16′-29°43′,東經103°10′-103°37′之間,為邛崍山南段余脈,自峨眉平原拔地而起,山體南北延伸,綿延23公里,面積約154平方公里,主要由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四峨山4座山峰組成。山的中、下部分布著花崗巖、變質巖及石灰巖,山頂部蓋有玄武巖。 峨眉山-樂山大佛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峨眉山古建筑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峨眉山為主體的峨眉山景區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
礬頭 | 礬頭 礬頭,山水畫技法名。指山頂上的石塊,因形如礬石頂部的結晶,故名。 |
礬頭 | 礬頭 礬頭,山水畫技法名。指山頂上的石塊,因形如礬石頂部的結晶,故名。 |
山額 | 山額 .山頂,額頭 解釋 (1).山頂。 元 吳景奎 《晚霽》詩:“煙抹林腰橫束素,日廻山額半涂黃。” (2).額頭。 唐 楊炯 《遂州長江縣先圣孔子廟堂碑》:“至於月衡月準,山額山庭,偘偘星文,堂堂日角,莫不向之如在,疑游北上之山,望之儼然,似矚東流之水。” 唐 溫庭筠 《菩薩蠻》詞:“蕊黃無限當山額,宿妝隱笑紗窗隔。” |
山額 | 山額 .山頂,額頭 解釋 (1).山頂。 元 吳景奎 《晚霽》詩:“煙抹林腰橫束素,日廻山額半涂黃。” (2).額頭。 唐 楊炯 《遂州長江縣先圣孔子廟堂碑》:“至于月衡月準,山額山庭,偘偘星文,堂堂日角,莫不向之如在,疑游北上之山,望之儼然,似矚東流之水。” 唐 溫庭筠 《菩薩蠻》詞:“蕊黃無限當山額,宿妝隱笑紗窗隔。” |
郁孤臺 | 郁孤臺 (名勝古跡)郁孤臺位于贛州城區西北部賀蘭山(別名:田螺嶺)頂,海拔131米,是城區的制高點,贛州宋代古城墻自臺下逶迤而過,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12月列為第一批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點。 因坐落于山頂,以山勢高阜、郁然孤峙得名。另外,音樂人余威也有一首同名歌曲叫《郁孤臺》。 |
鬱孤臺 | 郁孤臺 (名勝古跡)郁孤臺位于贛州城區西北部賀蘭山(別名:田螺嶺)頂,海拔131米,是城區的制高點,贛州宋代古城墻自臺下逶迤而過,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12月列為第一批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點。 因坐落于山頂,以山勢高阜、郁然孤峙得名。另外,音樂人余威也有一首同名歌曲叫《郁孤臺》。 |
玄圃 | 玄圃 玄圃又稱縣圃、平圃、元圃,是神話傳說中的“黃帝之園”,昆侖山頂的神仙居處、黃帝之下都。玄圃之下有清涼山,四季都刮著清爽的涼風。凡人一旦登上了此山,即可馬上成仙而長生不死。盡管“圃”的本意是種菜之地,但玄圃在傳說中卻充滿奇花異石,“登之乃靈,能使風雨”內有奇花異石與各式美玉。出自《山海經》等古籍中。 |
山坡 | 山坡 (電影《山坡》)看似溫馨的背后,又有著怎樣的殺局,看似浪漫的愛情,是否能真真的如此美好。現實的一切,是否真的可以讓他們這樣一直下去?微電影《山坡》講述了三個人因一起毒品交易的意外事件而引發的三個幫會直接的矛盾和三個幫會各自的內部矛盾!微電影《山坡》中的毒品交易,卻被第三方神秘勢力所劫,這個神秘的勢力幕后到底是誰?是孔?還是劉?幾番激戰,撲朔迷離的的事實真想一步步的浮出水面,這過程中又會發生什么樣的事情?兄弟手足相殘,父子反目,體現的到底是什么? 山坡 (詞語概念)山坡是構成山地三大要素之一,指介于山頂與山麓之間的部分,是山地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山坡分布的面積廣泛,因此山坡地形的改造變化是 山地地形變化的主要部分,例如許多現代地貌過程大都在山坡上發生;同時山坡地形往 往記錄了并能反映整個山地的演化歷史和新構造的性質。山坡的形態是復雜的,有直 形、凹形、凸形,較多的是階梯形。各種山坡形成除受新構造運動及外力地質作用的性 質和強度控制外,還決定于山坡的巖性和構造。 |
鷲山 | 鷲山 詞語解釋 靈鷲山 的省稱。在古 印度 摩揭陀國 王舍城 東北。梵名 耆闍崛山 。山中多鷲,或言山頂似鷲,故名。相傳 釋迦牟尼 曾在此居住和說法多年。因代稱佛地。 南朝 梁簡文帝 《上武帝菩提樹頌啟》:“弘龍窟之威,紹 鷲山 之法。”《藝文類聚》卷七六引 南朝 梁 劉潛 《雍州金像寺無量壽佛像碑》:“始則映顯巖間,猶對 鷲山 之禮。” |
鷲山 | 鷲山 詞語解釋 靈鷲山 的省稱。在古 印度 摩揭陀國 王舍城 東北。梵名 耆阇崛山 。山中多鷲,或言山頂似鷲,故名。相傳 釋迦牟尼 曾在此居住和說法多年。因代稱佛地。 南朝 梁簡文帝 《上武帝菩提樹頌啟》:“弘龍窟之威,紹 鷲山 之法。”《藝文類聚》卷七六引 南朝 梁 劉潛 《雍州金像寺無量壽佛像碑》:“始則映顯巖間,猶對 鷲山 之禮。” |
山腰 | 山腰 山腰(mountainside)指山腳到山頂的中間部分,唐白居易《殘暑招客》詩:”云截山腰斷,風驅雨腳回“ |
懸圃 | 懸圃 懸圃,是指傳說中的神仙居所。傳說在昆侖山頂,有金臺、玉樓,為神仙所居,也稱玄圃。后泛指仙境。 |
懸圃 | 懸圃 懸圃,是指傳說中的神仙居所。傳說在昆侖山頂,有金臺、玉樓,為神仙所居,也稱玄圃。后泛指仙境。 |
山冢 | 山冢 山冢:詞語 山冢:黑巖網小說 山冢 (詞語)山冢,漢語詞語,拼音是shān zhǒng,釋義是山頂或墳墓。 |
山塚 | 山冢 山冢:詞語 山冢:黑巖網小說 山冢 (詞語)山冢,漢語詞語,拼音是shān zhǒng,釋義是山頂或墳墓。 |
縣圃 | 縣圃 詞目:縣圃(縣圃) 拼音:xuán pǔ 注音:ㄒㄧㄢˊ ㄆㄨˇ 解釋:“縣”通“懸”,(繁體懸),傳說中神仙居處,在昆侖山頂。亦泛指仙境。 |
縣圃 | 縣圃 詞目:縣圃(縣圃) 拼音:xuán pǔ 注音:ㄒㄧㄢˊ ㄆㄨˇ 解釋:“縣”通“懸”,(繁體懸),傳說中神仙居處,在昆侖山頂。亦泛指仙境。 |
巔墆 | 巔墆 巔墆,山頂和山腳。 漢 王充 《論衡·超奇》:“故夫鴻儒……如與俗人相料, 太山 之巔墆,長狄之項跖,不足以喻。” |
巔墆 | 巔墆 巔墆,山頂和山腳。 漢 王充 《論衡·超奇》:“故夫鴻儒……如與俗人相料, 太山 之巔墆,長狄之項跖,不足以喻。” |
拱肩 | 拱肩 拱肩是漢語詞語,讀音為gǒngjiān,意思是侵蝕導致的表面地質結構由山頂向相鄰的山谷下彎。 |
峯岑 | 峯岑 fēng cén 峯岑 山頂。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下》:“ 頻毘娑羅王 為聞法故,興發人徒,自山麓至峯岑,跨谷凌巖,編石為階,廣十馀步,長五六里。” |
峰岑 | 峰岑 fēng cén ㄈㄥ ㄘㄣˊ 峰岑 山頂。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下》:“ 頻毘娑羅王 為聞法故,興發人徒,自山麓至峰岑,跨谷凌巖,編石為階,廣十馀步,長五六里。” |
忉利天 | 忉利天 (宗教語)忉利天(Trayastrimsa),意譯“三十三天”,以有三十三個天國而得名。居須彌山頂巔,中央為主國帝釋天,為三十三天之主釋提桓因(帝釋)所居,四方各有八個天國,四角四峰,有帝釋天保護神金剛手居止。帝釋所居善現城,周長一萬由旬,中有殊勝宮殿,周千由旬,外有眾車、雜林、粗惡、喜林四苑,城外東北有圓生樹,花香熏百由旬,西南有善現堂。為帝釋之禮堂、會議廳。三十三天人身高一由旬,衣重六銖(約合2.4錢),壽一千歲,一日當人間百年,其天壽命合人間三千六百五十萬年。此天天主帝釋,為三十三天、四天王天之主。 |
昆臺 | 昆臺 kūn tái 昆臺(昆臺) 相傳 昆侖山 頂有金臺五所,玉樓十二,皆為神仙居處。因以“昆臺”、“昆府”代指神仙所居之地。 宋 張元干 《醉蓬萊·壽》詞:“滿腹經綸,回天議論, 昆臺 仙裔。” (1). 漢 時少府的屬官名。執掌 甘泉宮 事宜。《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考工室為考工…… 甘泉 居室為昆臺。” (2).傳說 黃帝 登仙處。 晉 王嘉 《拾遺記·軒轅黃帝》:“薰風至,真人集,﹝ 軒轅 ﹞乃厭世於 昆臺 之上,留其冠、劍、佩、舄焉。 昆臺 者, 鼎湖 之極峻處也,立館於其下。” 唐 無名氏 《仙傳拾遺·燕昭王》:“好神仙之道,仙人 甘需 臣事之,為王述 昆臺 登仙之事。” |
梁端 | 梁端 梁端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是liáng duān ,指山頂。 |
善法堂 | 善法堂 善法堂,位于須彌山頂善見城外之西南角,為忉利天諸天眾之集會所。 |
危巔 | 危巔 危巔,拼音是wēi diān,是一個漢語詞匯,釋義為高山頂上。 |
玄圃臺 | 玄圃臺 玄圃臺,昆侖山 頂之臺,為神仙所居。 |
云池 | 云池 云池,讀音為yún chí,漢語詞語,釋義為高山頂上的池水。 |
雪帽 | 雪帽 雪帽 (1).一種擋風雪的帽子。 (2).比喻積雪的山頂。 |
縣泉 | 縣泉 縣泉(縣泉),xiàn quán,山頂上的泉水;瀑布。《管子·地員》 |
雲池 | 云池 云池,讀音為yún chí,漢語詞語,釋義為高山頂上的池水。 |
危巔 | 危巔 危巔,拼音是wēi diān,是一個漢語詞匯,釋義為高山頂上。 |
阜顛 | 阜顛 阜顛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fù diān,指山頂。 |
阜顛 | 阜顛 阜顛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fù diān,指山頂。 |
昆臺 | 昆臺 kūn tái 昆臺(昆臺) 相傳 昆侖山 頂有金臺五所,玉樓十二,皆為神仙居處。因以“昆臺”、“昆府”代指神仙所居之地。 宋 張元干 《醉蓬萊·壽》詞:“滿腹經綸,回天議論, 昆臺 仙裔。” (1). 漢 時少府的屬官名。執掌 甘泉宮 事宜。《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考工室為考工…… 甘泉 居室為昆臺。” (2).傳說 黃帝 登仙處。 晉 王嘉 《拾遺記·軒轅黃帝》:“薰風至,真人集,﹝ 軒轅 ﹞乃厭世于 昆臺 之上,留其冠、劍、佩、舄焉。 昆臺 者, 鼎湖 之極峻處也,立館于其下。” 唐 無名氏 《仙傳拾遺·燕昭王》:“好神仙之道,仙人 甘需 臣事之,為王述 昆臺 登仙之事。” |
縣泉 | 縣泉 縣泉(縣泉),xiàn quán,山頂上的泉水;瀑布。《管子·地員》 |
玄圃臺 | 玄圃臺 玄圃臺,昆侖山 頂之臺,為神仙所居。 |
崑臺 | 昆臺 kūn tái ㄎㄨㄣ ㄊㄞˊ 昆臺(昆臺) 相傳 昆侖山 頂有金臺五所,玉樓十二,皆為神仙居處。因以“昆臺”、“昆府”代指神仙所居之地。 宋 張元干 《醉蓬萊·壽》詞:“滿腹經綸,回天議論, 昆臺 仙裔。” (1). 漢 時少府的屬官名。執掌 甘泉宮 事宜。《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考工室為考工…… 甘泉 居室為昆臺。” (2).傳說 黃帝 登仙處。 晉 王嘉 《拾遺記·軒轅黃帝》:“薰風至,真人集,﹝ 軒轅 ﹞乃厭世于 昆臺 之上,留其冠、劍、佩、舄焉。 昆臺 者, 鼎湖 之極峻處也,立館于其下。” 唐 無名氏 《仙傳拾遺·燕昭王》:“好神仙之道,仙人 甘需 臣事之,為王述 昆臺 登仙之事。” |
挑山 | 挑山 即兩坡形屋頂形式之一,屋面伸出山墻之外,所以民間也稱其為“懸山”、“出山”。挑山屋頂的型制較為原始,因為早年制磚業不很發達,墻垣用土。為保護山墻免遭風雨浸蝕就需將屋面挑出墻外,因此這種屋頂形式最大量的被用于普通的民間居室之上。從漢代畫像石、明器、魏晉石窟的壁畫及后世繪畫等間接的資料中,都沒有見到挑山頂建筑用于較重要的建筑之中,可見其等級更次于廡殿、歇山。隨著磚墻的普遍使用挑山逐漸為硬山所取代,在中國古代社會晚期中原、江南等地挑山頂建筑已很少使用,但在南方較偏遠的鄉村、山區還在大量運用。園林之中挑山頂建筑并不太多,江南園林中則更少,一般北方建筑中的垂花門常用挑山頂,頤和園也有數幢挑山頂建筑。挑山頂一般也有正脊和四條垂脊,桁條端頭釘有寬大的博風板。還使用懸魚、惹草、金釘等飾物,形象較為生動。 |
五臺山 | 五臺山 (山西省忻州市五臺山)五臺山(Mount Wutai),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中華十大名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介于北緯38°50'—39°05'、東經113°29'—113°44'之間,總面積592.88平方千米。 《名山志》載:“五臺山五峰聳立,高出云表,山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臺,故曰五臺。”五臺山是中國唯一一個青廟黃廟共處的佛教道場。截至2017年,五臺山有寺院47處,臺內39處,臺外8處,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來參拜。著名的有: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南山寺、黛螺頂、廣濟寺、萬佛閣等。 |
燕山 | 燕山 (橫貫北京市北部的山脈)燕山是中國北部著名山脈之一。戰略要地。西起張家口萬全和懷安境內的洋河,東至山海關,北接壩上高原,七老圖山、努魯兒虎山,西南以關溝與太行山相隔。南側為河北平原,高差大。灤河切斷此山,形成峽口——喜峰口,潮河切割形成古北口等,自古為南北交通孔道。在軍事中也很有地位,古代與近代戰爭中,常常是兵家必爭之地。 東西長約420千米,南北最寬處近200千米,海拔600~1500米,主峰東猴頂,海拔2292.6米。 廣義燕山系指壩上高原以南,河北平原以北,白河谷地以東,山海關以西的山地,狹義則指上述范圍內窄嶺、波羅諾、中關、大仗子一線以南的山地。 山區有密云、潘家口等燕下都1號建筑基址水庫。 主峰東猴頂,海拔2292.6米;北京第二高峰,海坨山,2241米;其南側,有北京市第三高峰,小海陀山,2198米。 山脈東側,有霧靈山,海拔2118米;天津最高峰九山頂,海拔1078;天津第二高峰八仙桌子山,海拔1052米;都山,海拔1846米。秦皇島市最高峰,祖山1428米;第二峰在其北側,老嶺,1424米。整個山脈海拔均不超過2300m,東猴頂比北京市最高峰東靈山2303m少10m左右。 |
佛海 | 佛海 佛海寺亦稱“福海寺”,現遷建于阿尼年欽夏格日神山王子的(儒雄)俄博山腳下,在默勒河的南岸,這里山清水秀,風景如畫,不論是在晴、雨、雪霧都會呈現一派別致的異樣景象,山頂積雪,山腰云霧,雪線以下,綠草如茵,山花簇簇,可使你一日盡閱的四季景。寺院對面,重巒疊翠,立足峰頂,可眺西海層層鱗波,能見溫泉騰騰霧氣,西海紫氣縈繞天宇,如馭神龍。左邊是學芯山,后面是被稱作是夏格山神的妃子的二座“棕毛”山和悶默勒山,這里山連山,山疊山,山吻山,峻嶺綿連。下邊默勒河滾滾浪花灌入仙海,動靜有致,包涵妙理天機。正是一派云山水照盡禪機的神山靈水之寶地。夏格日山有《山海經》記載中的亦有遂年增長跡像的神奇的昆侖銅柱和稱作是西王母修行的山洞大小一百零八洞穴,入夜更有稀奇景觀:這個銅柱和洞穴中時而不定期出現光柱,有時冉冉升高,有時收縮入山,有僧人及當地牧民曾數次有緣看到稱之為佛光靈耀的多種神奇現象。二00五年秋季幾個僧人和牧民七、八人看到了恰似如意寶塔頂日月形成的白色而又瑰麗的發光物體從夏格日山頂升起的奇觀。傳說幾個獵人曾看到騎著白馬,穿白袍銀甲巨型山神法像,并警告其不要在上山狩獵。據說馬蹄直徑足有一尺,可想神坐威武山神的法身。 |
五臺山 | 五臺山 (山西省忻州市五臺山)五臺山(Mount Wutai),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中華十大名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介于北緯38°50'—39°05'、東經113°29'—113°44'之間,總面積592.88平方千米。 《名山志》載:“五臺山五峰聳立,高出云表,山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臺,故曰五臺。”五臺山是中國唯一一個青廟黃廟共處的佛教道場。截至2017年,五臺山有寺院47處,臺內39處,臺外8處,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來參拜。著名的有: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南山寺、黛螺頂、廣濟寺、萬佛閣等。 |
卷棚頂 | 卷棚頂 中國古建筑中一種圓脊的屋頂。即將硬山或歇山頂之正脊作成圓弧形曲線。分別稱為“卷棚硬山”或“卷棚歇山”。多用于北方民居、園林等建筑。南方常見的“軒”,其室內天花亦名“卷棚”,是在弧形椽子上釘以薄板或置望磚。常用于廳堂、廊屋及園林建筑。 |
冥阨 | 冥阨 “冥阨”是出自《呂氏春秋·有始》中“山有九塞的大汾、冥阨、荊阮 、方城 、肴 、井陘 、令疵 、句注 、居庸”,東漢高誘注:“冥阨、荊阮 、方城皆在楚”等歷史記載。 自2014年在湖北省與河南省界發現楚方城遺跡,到2016年10月1日航拍老河口與淅川縣鄧州市交界的三尖山至朱連山杏山楚方城后,同時在今老河口市袁沖鄉六官營村的二劈山頂的山寨遺址中心,發現山頂上巨大的可屯兵藏兵的山頂洞庭及山寨遺址,因其在朱連山與杏山楚方城通向北方的唯一出口,在楚方城荊阮塞、連堤以南的楚國防御范圍以內,發現是符合東漢高誘注:“冥阨、荊阮 、方城皆在楚”歷史記載“冥阸”塞。 |
梅關 | 梅關 梅關坐落在江西贛州市大余縣梅關鎮(并入南安鎮)——廣東南雄市梅嶺鎮(并入珠璣鎮)之間的梅嶺頂部,頂部距南雄市區約30公里,兩峰夾峙,虎踞梅嶺,如同一道城門將廣東、江西隔開。梅關的隘口合嶺路,為唐朝開元四年(公元716年)丞相張九齡主持開建,路基寬約5米。 區分三個要塞:古稱秦關的橫浦關,古代認為在水邊,因為浦字是水邊、一般是小水流入大水的地方;庾嶺要塞是漢武帝時庾勝將軍筑臺的;梅關是唐代宰相張九齡奉詔在梅嶺劈山開道建立的一個關隘。各不相同。 宋時,人們以磚砌路面,立關于嶺上,署有“梅關”二字,遂得名。關樓南北兩面門楣嵌有石刻匾額,北門額書“南粵雄關”,南門額則是“嶺南第一關”。梅關是歷史上南來北往的重要驛道,也是兵家必爭之地。梅關南北遍植梅樹,每至寒冬,梅花盛開,香盈雪徑。此處腳跨兩省,游人可并賞粵贛兩省風光。 該景區的聞名之處,一是古關古道,二是古人古事,三是寒梅勝景。關樓南北兩面門楣嵌有石刻匾額,北門額書“南粵雄關”,南門額則是“嶺南第一關”。著名作家朱千華先生在其筆記著作《嶺南田野筆記》中,對“梅關”有詳盡記述。 距關樓150米梅關古道側有六祖廟,傳唐代為紀念六祖慧能途經梅關而建,歷代均有修葺。1987年重修。磚木結構,寬4米、深5.8米,懸山頂,蓋灰色板瓦。尚存放缸石、錫杖泉等遺跡。此處腳跨兩省,游人可并賞粵贛兩省風光。 該景區的聞名之處,一是古關古道,二是古人古事,三是寒梅勝景。關樓南北兩面門楣嵌有石刻匾額,北門額書“南粵雄關”,南門額則是“嶺南第一關”。著名作家朱千華先生在其筆記著作《嶺南田野筆記》中,對“梅關”有詳盡記述。 距關樓150米梅關古道側有六祖廟,傳唐代為紀念六祖慧能途經梅關而建,歷代均有修葺。1987年重修。磚木結構,寬4米、深5.8米,懸山頂,蓋灰色板瓦。尚存放缸石、錫杖泉等遺跡。此處腳跨兩省,游人可并賞粵贛兩省風光。 |
卷棚頂 | 卷棚頂 中國古建筑中一種圓脊的屋頂。即將硬山或歇山頂之正脊作成圓弧形曲線。分別稱為“卷棚硬山”或“卷棚歇山”。多用于北方民居、園林等建筑。南方常見的“軒”,其室內天花亦名“卷棚”,是在弧形椽子上釘以薄板或置望磚。常用于廳堂、廊屋及園林建筑。 |
梅關 | 梅關 梅關坐落在江西贛州市大余縣梅關鎮(并入南安鎮)——廣東南雄市梅嶺鎮(并入珠璣鎮)之間的梅嶺頂部,頂部距南雄市區約30公里,兩峰夾峙,虎踞梅嶺,如同一道城門將廣東、江西隔開。梅關的隘口合嶺路,為唐朝開元四年(公元716年)丞相張九齡主持開建,路基寬約5米。 區分三個要塞:古稱秦關的橫浦關,古代認為在水邊,因為浦字是水邊、一般是小水流入大水的地方;庾嶺要塞是漢武帝時庾勝將軍筑臺的;梅關是唐代宰相張九齡奉詔在梅嶺劈山開道建立的一個關隘。各不相同。 宋時,人們以磚砌路面,立關于嶺上,署有“梅關”二字,遂得名。關樓南北兩面門楣嵌有石刻匾額,北門額書“南粵雄關”,南門額則是“嶺南第一關”。梅關是歷史上南來北往的重要驛道,也是兵家必爭之地。梅關南北遍植梅樹,每至寒冬,梅花盛開,香盈雪徑。此處腳跨兩省,游人可并賞粵贛兩省風光。 該景區的聞名之處,一是古關古道,二是古人古事,三是寒梅勝景。關樓南北兩面門楣嵌有石刻匾額,北門額書“南粵雄關”,南門額則是“嶺南第一關”。著名作家朱千華先生在其筆記著作《嶺南田野筆記》中,對“梅關”有詳盡記述。 距關樓150米梅關古道側有六祖廟,傳唐代為紀念六祖慧能途經梅關而建,歷代均有修葺。1987年重修。磚木結構,寬4米、深5.8米,懸山頂,蓋灰色板瓦。尚存放缸石、錫杖泉等遺跡。此處腳跨兩省,游人可并賞粵贛兩省風光。 該景區的聞名之處,一是古關古道,二是古人古事,三是寒梅勝景。關樓南北兩面門楣嵌有石刻匾額,北門額書“南粵雄關”,南門額則是“嶺南第一關”。著名作家朱千華先生在其筆記著作《嶺南田野筆記》中,對“梅關”有詳盡記述。 距關樓150米梅關古道側有六祖廟,傳唐代為紀念六祖慧能途經梅關而建,歷代均有修葺。1987年重修。磚木結構,寬4米、深5.8米,懸山頂,蓋灰色板瓦。尚存放缸石、錫杖泉等遺跡。此處腳跨兩省,游人可并賞粵贛兩省風光。 |
捲棚頂 | 卷棚頂 中國古建筑中一種圓脊的屋頂。即將硬山或歇山頂之正脊作成圓弧形曲線。分別稱為“卷棚硬山”或“卷棚歇山”。多用于北方民居、園林等建筑。南方常見的“軒”,其室內天花亦名“卷棚”,是在弧形椽子上釘以薄板或置望磚。常用于廳堂、廊屋及園林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