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古村落的詞語
形容古村落的詞語:古色古香、寧靜祥和、恬靜安詳、古樸典雅、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傳統風味、山清水秀、古韻悠長、深厚底蘊、古老神秘、古韻悠然、古香古色、古韻悠悠、古韻猶存、古韻裊裊、古意盎然、古老風貌、古樸大方、古韻流轉。
形容古村落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聚落 | 聚落 聚落是人類聚居和生活的場所,分為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聚落環境是人類有意識開發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創造出來的生存環境。人類各種形式的聚居地的總稱。“聚落”一詞古代指村落,如中國的《漢書·溝洫志》的記載:“或久無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近代泛指一切居民點。聚落是聚落地理學的研究對象。 |
墟落 | 墟落 墟落,漢語詞匯。 拼音是:xū luò, 釋義:1、猶墟墓。2、村落。 出自《張平子碑》。 |
濟川 | 濟川 (福建省仙游縣石蒼鄉濟川村)濟川位于福建省仙游縣石蒼境內,古名“漈坑”,又名濟水,是一個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漢代古村落。濟川地處仙游、永泰交界,古時仙游入永泰,就經過濟川,迄今還留有一條千年古道。村內風光秀美,有千年古樹樟抱榕、禹門奇觀三級浪、宋代古塞石鼓山、漢橋古桂千里香等眾多自然景觀令人流連忘返。 2008年1月,濟川被福建省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 2014年3月,濟川入選國家級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成為莆田市首個獲此殊榮的鄉村。 濟川 (漢語詞匯)濟川,漢語詞匯。 拼音:jì chuān 釋義:猶渡河。多比喻輔佐帝王。 |
濟川 | 濟川 (福建省仙游縣石蒼鄉濟川村)濟川位于福建省仙游縣石蒼境內,古名“漈坑”,又名濟水,是一個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漢代古村落。濟川地處仙游、永泰交界,古時仙游入永泰,就經過濟川,迄今還留有一條千年古道。村內風光秀美,有千年古樹樟抱榕、禹門奇觀三級浪、宋代古塞石鼓山、漢橋古桂千里香等眾多自然景觀令人流連忘返。 2008年1月,濟川被福建省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 2014年3月,濟川入選國家級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成為莆田市首個獲此殊榮的鄉村。 濟川 (漢語詞匯)濟川,漢語詞匯。 拼音:jì chuān 釋義:猶渡河。多比喻輔佐帝王。 |
青塘 | 青塘 青塘村地處廣東省陸豐市西北部,螺河中游西岸,隸屬西南鎮管轄,總面積24平方千米,總人口一萬多人,內分北門、橋東、樓社、松園、寨內、橋頭、黃舉寮七片區,管轄云前、朱厝寨、烏石埔三村,是該鎮最大的行政村。青塘,明嘉靖元年建鄉,村內黃姓族人全部是青塘黃氏始祖永興公后裔,是海陸豐地區單一姓氏較大的古村落,至今仍然保留著許多古老的風俗禮儀和傳統文化。是汕尾市生態文明村,革命老區村,民俗文化村,陸豐市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全國瀕危軍話方言島。 |
伯格長 | 伯格長 伯格長,是漢語詞匯,讀音是bó ɡé chánɡ,意思是古代設置在街陌村落的督長。 |
伯格長 | 伯格長 伯格長,是漢語詞匯,讀音是bó ɡé chánɡ,意思是古代設置在街陌村落的督長。 |
文祖 | 文祖 (堯的祖先)文祖,堯的祖先。地名,不僅是一個地域的標志性符號,它還是我們的祖先留下來的歷史解碼器。透過它,我們可以認識曾經生活在這個地方的形形色色的人,可以了解曾經發生在這個地方的各種各樣的事。近日,我們走進章丘市文祖鎮,這個村村有故事,處處有傳說的遠古村落。 文祖 (漢語詞匯)屬于漢語詞匯,泛指太祖廟,出自《書·舜典》。 |
井甸 | 井甸 jǐng diàn 井甸 古代九夫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四丘為甸。因用以泛指村落。《南齊書·州郡志上》:“若鄉屯里聚,二三百家,井甸可脩,區域易分者,別詳立。” |
秦城 | 秦城 (興安秦城)秦城是一座古村落,位于北京市昌平區東部。東南鄰桃林,西至麻峪,東北與象房相連。 秦城古稱芹城,《《水經注》、昌平山水記》、《昌平州志》均有記載。 |
父老 | 父老 父老,漢語詞匯。 拼音:fù lǎo 釋義:指古時鄉里管理公共事務的人,多由有名望的老人擔任,亦尊稱老年人。 東漢中期,地方勢力的問題多與大宗族有關。地方村落由一百個甚至更多的家庭組成,一些村落則完全由同姓豪強大族把持,因此,整個村落實際就是某個宗族家庭擴張的結果。而政府對此也認可,并任命地方實力派作為“父老”,成為政府與地方村落的“中間人”。 |
渼陂 | 渼陂 (江右古村)渼陂古村座落在吉安市青原區文陂鄉,是一座比較典型的江右民系古村,距今有近千年的歷史。整個村莊山環水繞、風景優美、民風純樸、天然形勝。渼陂古村以明清贛派建筑為基礎,融書院文化、祠堂文化、宗教文化、紅色文化和明清雕刻藝術為一體,被譽為“廬陵文化第一村”,其先后被評為首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江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它還是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國家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公布為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09年被評為國家4A旅游風景區。 |
半坡遺址 | 半坡遺址 半坡遺址位于陜西省西安市東郊灞橋區浐河東岸,是黃河流域一處典型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以上。1953年春,西北文物清理隊在西安東部浐河東岸的二級階地上發現了半坡遺址。同年9月,中科院考古研究所進行了較深入的調查,發現遺址面積約5萬平方米。1954一1957年,先后進行了五次較大規模的發掘,揭露面積1萬平方米。已發掘出46座房屋、200多個窖穴、6座陶窯遺址、250座墓葬,出土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約1萬件,還有粟、菜籽遺存。半坡遺址博物館于1958年4月28日建成開放。 |
半坡遺址 | 半坡遺址 半坡遺址位于陜西省西安市東郊灞橋區浐河東岸,是黃河流域一處典型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以上。1953年春,西北文物清理隊在西安東部浐河東岸的二級階地上發現了半坡遺址。同年9月,中科院考古研究所進行了較深入的調查,發現遺址面積約5萬平方米。1954一1957年,先后進行了五次較大規模的發掘,揭露面積1萬平方米。已發掘出46座房屋、200多個窖穴、6座陶窯遺址、250座墓葬,出土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約1萬件,還有粟、菜籽遺存。半坡遺址博物館于1958年4月28日建成開放。 |
諸姓 | 諸姓 中國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五千年),就有了姓。那時是母族社會,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組成的,就說明最早的姓是跟母親的姓。夏、商、周的時候,人們有姓也有氏。“姓”是從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屬的部落名稱而來。“氏”是從君主所封的地,所賜的爵位,所任的官職,或者死后按照功績追加的稱號而來。所以貴族有姓、有名也有氏;而平民則只有姓、有名,卻沒有氏。古時候也有法律規定: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而同“姓”的男女則不可以通婚。因為中國很早就發現這條遺傳規律:近親通婚對后代不利。 |
諸姓 | 諸姓 中國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五千年),就有了姓。那時是母族社會,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組成的,就說明最早的姓是跟母親的姓。夏、商、周的時候,人們有姓也有氏。“姓”是從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屬的部落名稱而來。“氏”是從君主所封的地,所賜的爵位,所任的官職,或者死后按照功績追加的稱號而來。所以貴族有姓、有名也有氏;而平民則只有姓、有名,卻沒有氏。古時候也有法律規定: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而同“姓”的男女則不可以通婚。因為中國很早就發現這條遺傳規律:近親通婚對后代不利。 |
水族 | 水族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水族,有本民族的語言和傳統文字,水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侗臺)語支,水族古文字體系保留著圖畫文字、象形文字、抽象文字兼容的特色。 水族自稱“睢(suǐ)”,關于水族的來源,有殷人后裔說、百越(兩廣)源流說、江西遷來說、江南遷來說等說法。水書是夏商文化的孑遺,屬水族的精神支柱。魚是水族的圖騰,飯稻羹魚是水族的重要社會習俗。 水族主聚居在黔桂交界的龍江、都柳江上游地帶,貴州省黔南的三都水族自治縣、荔波、獨山、都勻等縣市為主要居住區,黔東南的榕江、丹寨、雷山、從江、黎平等縣為主要散居區,此外在廣西北部的河池、南丹、環江、融水等縣市以及云南省富源縣也有水族村落分布。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水族人口數為411847人。 |
區落 | 區落 詞語解釋 部落。《文選·班固序》:“躡 冒頓 之區落,焚 老上 之龍庭。” 張銑 注:“區落,部落也。” 唐 李德裕 《幽州紀圣功碑銘》:“ 黠戛斯 因利乘便,遂焚龍庭。區落蕭然,陰燐青熒。” 宋 彭乘 《續墨客揮犀·安邊良策》:“密學 呂公綽 ,知 秦州 ,古 渭 諸 羗 來獻地, 呂 曰:‘天下大侯,豈利區落尺寸之地邪!’謝絕之。” |
區落 | 區落 詞語解釋 部落。《文選·班固序》:“躡 冒頓 之區落,焚 老上 之龍庭。” 張銑 注:“區落,部落也。” 唐 李德裕 《幽州紀圣功碑銘》:“ 黠戛斯 因利乘便,遂焚龍庭。區落蕭然,陰燐青熒。” 宋 彭乘 《續墨客揮犀·安邊良策》:“密學 呂公綽 ,知 秦州 ,古 渭 諸 羗 來獻地, 呂 曰:‘天下大侯,豈利區落尺寸之地邪!’謝絕之。” |
彰化市 | 彰化市 彰化市位于臺灣省中部偏西,彰化縣東北角,為彰化縣縣治所在地,人口數為彰化縣最多的鄉鎮市,市內共轄73個里,境內的八卦山為臺灣著名的觀光勝地。 彰化市一帶早期為隸屬平埔族的巴布薩族半線社人的活動場域,舊稱“半線”,后明鄭部將劉國軒屯兵鎮壓原住民,在軍隊保護下,漢人陸續到來,開鑿水利,人口漸聚,發展出村落街巷,在臺中市崛起前,曾是臺灣中部的政治中心,居南北交通要沖,每當民變動亂,此地首當其沖。之后有地方官員植竹為城,略作防衛之用,因此古有“竹城”雅稱。 |
遺存 | 遺存 遺存包括遺跡、遺物。 (1)遺跡:人工建造的各種工程和遺留下來的各種痕跡。 如:聚落(村落、城市)、建筑、墓葬、道路、人類留下的腳印 (2)遺物:人類制作和使用的各類物品。 如:工具、武器、日用器具、裝飾品 |
遺存 | 遺存 遺存包括遺跡、遺物。 (1)遺跡:人工建造的各種工程和遺留下來的各種痕跡。 如:聚落(村落、城市)、建筑、墓葬、道路、人類留下的腳印 (2)遺物:人類制作和使用的各類物品。 如:工具、武器、日用器具、裝飾品 |
女巫 | 女巫 (漓江出版社出版長篇小說)《女巫》是2006年漓江出版社出版的長篇小說,作者是竹林。 該小說通過江南漳涇河畔一個村落從清朝末年到20世紀80年代這半個多世紀的蛻變,描摹出苦難漫長歲月中農民,特別是婦女掙扎擺脫封建主義桎梏,尋求命運歸宿的殘酷歷程。 |
隘門 | 隘門 隘門是中國傳統建筑之一,為相當普遍設置于村落或城市街道巷弄中的防御建筑。形式有磚石造的墻門及單開間的門樓,平日入夜后即行關辟,以確保居民的安全。就功能上,隘門除了可防止盜賊外,也有防范族群沖突的功能。 |
隘門 | 隘門 隘門是中國傳統建筑之一,為相當普遍設置于村落或城市街道巷弄中的防御建筑。形式有磚石造的墻門及單開間的門樓,平日入夜后即行關辟,以確保居民的安全。就功能上,隘門除了可防止盜賊外,也有防范族群沖突的功能。 |
奩田 | 奩田 奩田:舊時女子出嫁時從娘家帶到夫家的田產。 奩田:地名,撫州市樂安縣招攜鎮下轄一個村,全村人口120戶 奩田:地名,江西省歷史文化名鎮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的一個自然古村,是一個在巨大古樟樹掩映下的古老村落,現存有主干六人合抱的千年樟樹,有20幾個古老的宗祠。古樹、古井、古泉、古祠堂、古茶亭交相輝映,瀑布、楓林、鵝卵石巷道相映成趣。古村擁有明清民宅五排47棟,其中明代建筑7棟,清朝建筑40棟,現存25棟。鵝卵石巷道5條,其中一條長1000余米,上起“大門樓”、“盤谷第”,下至“水光接天”門樓,彰顯了江南古村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奩田古村背靠富水河,村莊為“排形”,坐西向東,東南方的“六腳茶亭”稱為“吊樁”,供竹木排停泊。東仰天馬文峰,前有“溪水伴奏”,村口的仙人腳印“草鞋陂”是江南僅見的村中瀑布。周邊平疇沃壤,田野阡陌,池塘環繞,古樟掩映,由溝渠串起的80余口池塘似環繞村莊的巨型水晶項鏈,與村內的5口古井,形成了“西水東流”的天然排灌系統。千年古樟造就了這里世外桃源般的清幽,天然的水系賦予了古村仙境似的靈性。 |
奩田 | 奩田 奩田:舊時女子出嫁時從娘家帶到夫家的田產。 奩田:地名,撫州市樂安縣招攜鎮下轄一個村,全村人口120戶 奩田:地名,江西省歷史文化名鎮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的一個自然古村,是一個在巨大古樟樹掩映下的古老村落,現存有主干六人合抱的千年樟樹,有20幾個古老的宗祠。古樹、古井、古泉、古祠堂、古茶亭交相輝映,瀑布、楓林、鵝卵石巷道相映成趣。古村擁有明清民宅五排47棟,其中明代建筑7棟,清朝建筑40棟,現存25棟。鵝卵石巷道5條,其中一條長1000余米,上起“大門樓”、“盤谷第”,下至“水光接天”門樓,彰顯了江南古村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奩田古村背靠富水河,村莊為“排形”,坐西向東,東南方的“六腳茶亭”稱為“吊樁”,供竹木排停泊。東仰天馬文峰,前有“溪水伴奏”,村口的仙人腳印“草鞋陂”是江南僅見的村中瀑布。周邊平疇沃壤,田野阡陌,池塘環繞,古樟掩映,由溝渠串起的80余口池塘似環繞村莊的巨型水晶項鏈,與村內的5口古井,形成了“西水東流”的天然排灌系統。千年古樟造就了這里世外桃源般的清幽,天然的水系賦予了古村仙境似的靈性。 |
鄉社 | 鄉社 鄉里社會組織,又稱村社。古時劃分鄉社有的是以面積劃分,方圓六里為一社;有的是以人口劃分,二十五家為一社。這種村鎮社會是以地緣為紐帶而組成的不同家族、親族集團的生活共同體。中原地區最初鄉社類型有:1、單一家族組成村落;2、親族聯合組成村落;3、雜姓移民聚居村落;4、單一民族組成的村落。其內部結構則為階級集團、親族集團、民族集團、近鄰集團、宗教集團、結義結社集團等。各鄉社均有自己的習俗慣制。 |
鄉社 | 鄉社 鄉里社會組織,又稱村社。古時劃分鄉社有的是以面積劃分,方圓六里為一社;有的是以人口劃分,二十五家為一社。這種村鎮社會是以地緣為紐帶而組成的不同家族、親族集團的生活共同體。中原地區最初鄉社類型有:1、單一家族組成村落;2、親族聯合組成村落;3、雜姓移民聚居村落;4、單一民族組成的村落。其內部結構則為階級集團、親族集團、民族集團、近鄰集團、宗教集團、結義結社集團等。各鄉社均有自己的習俗慣制。 |
元父 | 元父 天帝。唐·李賀《綠章封事》詩:“綠章封事諮元父,六街馬蹄浩無主。” 王琦匯解:“元父謂元氣之父,即天帝也。” 在中國古代傳說中,有關母系氏族制的資料很多,如“圣人皆元父,感天而生”;“帝魯姬姓也,其母不覺,生而神異”。所謂“無 父”,“感天而生”的神話,實際是中國漢族上古曾盛行母權制的反 映。“古之時,未有三綱六紀,人民但知其母,不知其父。”在母系 氏族制下,子女屬于母系氏族,世系從母系計算,因而有堯“從母所 居為姓”、“舜母生舜于姚虛,因姓姚氏”的記載。母系氏族制,保留在我國少數民族中的傳說和記載就更多了。 母系氏族社會的婚姻形式,先是群婚,后來是對偶婚。這些婚 姻形態殘余一直到解放前在我國一些少數民族中仍然不同程度地 保存著。如云南省瀾滄縣糯福區的拉枯族還保留著實行對偶婚的 母系大家族,拉枯語稱為“低頁”。家族成員是出于同一個母系的幾 代女系子孫組成,世系從母系計算,女子從異姓氏族接納丈夫,財 產由女子繼承。云南省孟連縣部分地區的低族,如海東等村落, 百年前有四個母系氏族,后來由于戰亂形成了四個氏族雜居的若 干村落,但各個母系氏族以及從氏族分出來的母系親屬集團仍然 有共同的宗教活動。 |
野行 | 野行 古人在詩詞中曾提及到野行,如:“野行方有味,緩轡不須催。(宋)”;“野行畏多露,無使侵衣巾。(明)”但并沒有詳細的描述和具體的定義或概念。 隨著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和逆城市化時代的到來,2014年野行被當作一項具體體育項目提出,在瓊中縣委書記孫喆同志的悉心指導下程益民先生對“野行”做出了明確的定義,并作為一個原創概念提出。野行也是一種具有趣味性和養樂性質的鄉村旅游形式,野行路徑主要由濕地、野山,叢林,村落等組成,野行比賽線路也只有起點和終點,沒有具體路徑,野行者可以自由選擇符合要求的野行路徑,他們是以敬畏村野、投身村野、感受村野為精神追求,以游樂和強身養性為目的,即將到來的逆城市化時代必將是野行運動發展的最佳時期。 |
江灣 | 江灣 江灣建村于唐朝初年,當時有滕、葉、鮑、戴等姓人家在江灣的河彎處聚居,逐步形成了一個較大規模的村落。北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蕭江第八世祖江敵始遷江灣,子孫繁衍成巨族。村中至今還較完好地保存著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等古老的徽派建筑,還有東和門、水壩井等公共建筑物,極具歷史價值和觀賞價值。江灣,是婺源文化與生態旅游區的一顆璀璨明珠。江灣已經被評為國家AAAAA級景區。 |
桃花源詩 | 辭典解釋桃花源詩 táo huā yuán shī 晉代陶淵明作有桃花源詩并記。記文敘述一漁夫沿溪捕魚,遇有桃花林,乃循桃花林而上,于盡頭處的洞口發現一與世隔絕的村落。村中人民安居樂業,不與外界往來,自稱先祖為避秦亂世,而遷居于此地。桃花源詩則描寫村中人民古樸無華、自由自在的生活。是陶淵明對心中理想世界的描述。 |
江灣 | 江灣 江灣建村于唐朝初年,當時有滕、葉、鮑、戴等姓人家在江灣的河彎處聚居,逐步形成了一個較大規模的村落。北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蕭江第八世祖江敵始遷江灣,子孫繁衍成巨族。村中至今還較完好地保存著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等古老的徽派建筑,還有東和門、水壩井等公共建筑物,極具歷史價值和觀賞價值。江灣,是婺源文化與生態旅游區的一顆璀璨明珠。江灣已經被評為國家AAAAA級景區。 |
板升 | 板升 板升是指豐州灘(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蒙漢人民聚居之地。亦作“報申”、“拜牲”、“白尖”等。蒙語baixing 為漢語百姓之音譯,有城、屋、堡子之意。 |
河姆渡文化 | 河姆渡文化 (遠古時期人類文明)河姆渡文化,是中國長江流域下游以南地區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即距今約7000年前)。黑陶是河姆渡陶器的一大特色;在建筑方面,遺址中發現大量"干欄式房屋"的遺跡。 1973年,第一次發現于浙江寧波余姚的河姆渡鎮,因而命名。它主要分布在杭州灣南岸的寧紹平原及舟山島。經科學的方法進行測定,它的年代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它是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的氏族村落遺址,反映了距今約7000年前長江下游流域氏族的情況。 |
富春江 | 富春江 富春江(Fuchun River )中國浙江省中部河流。為錢塘江建德市梅城鎮下至蕭山區聞家堰段的別稱。長110公里,流貫浙江省桐廬、富陽兩縣區。自梅城以下5公里至蘆茨埠附近為峽谷段。 富春江兩岸山色清翠秀麗,江水清碧見底,素以水色佳美著稱,更兼許多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村落和集鎮點染,使富春江、新安江畫卷增色生輝。富春江一帶昔有“小三峽”之稱,“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在支流胥溪注入處,有“子胥渡口”、“伍子胥別廟”等古跡。梁文學家吳均《與朱元思書》中描繪了富春江風景(“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自下游建富春江水電站后,這一帶淹為水庫,泱泱江水,宛若明鏡,兩岸青山點點,“七里揚帆”成為當今嚴陵八景之一。 |
挨門挨戶 | 挨門挨戶【解釋】挨:按照順序。按照住戶的順序一家也不漏。同“挨門逐戶”。【出處】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第六章二:“她心生一計,挨門挨戶問人家要不要水。”【示例】她[一丈青大娘]又跑遍沿河幾個村落,~乞討零碎布頭兒,給何滿子縫了一件五光十色的百家衣。 ◎劉紹棠《蒲柳人家》一 |
仁里 | 仁里 仁里,位于績溪縣瀛洲鄉,村落建在縣境最大的河流登源河偏西一側,距離縣城不過六里,是徽杭古驛道上的重鎮,方圓11.27平方公里,496戶,近2000人口,依山傍水,景色宜人。 |
風水 | 風水 (玄學術語)風水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一門玄術,也稱青烏術、青囊術,較為學術性的說法叫做堪輿。風水是自然界的力量,是宇宙的大磁場能量。風就是元氣和場能,水就是流動和變化。風水本為相地之術,即臨場校察地理的方法,也叫地相、古稱堪輿術,它是一種研究環境與宇宙規律的哲學,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的一部分,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風水的創始人是道家女神九天玄女,比較完善的風水學問興起于戰國時代。風水的核心思想是人與大自然的和諧,達到“天人合一”,早期的風水主要關乎宮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選址、座向、建設等方法及原則,為選擇合適的地方的一門玄學。 風水有兩種釋義,其一水腫病的一種,多由風邪侵襲,肺氣失于宣降、不能通調水道、水濕潴留體內所致。其二指住宅基地、墳地等的自然形勢,如地脈、山水的方向等的體系。 |
挨門挨戶 | 【解釋】挨:按照順序。按照住戶的順序一家也不漏。同“挨門逐戶”。【出處】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第六章二:“她心生一計,挨門挨戶問人家要不要水。”【示例】她[一丈青大娘]又跑遍沿河幾個村落,~乞討零碎布頭兒,給何滿子縫了一件五光十色的百家衣。 ◎劉紹棠《蒲柳人家》一 |
風水 | 風水 (玄學術語)風水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一門玄術,也稱青烏術、青囊術,較為學術性的說法叫做堪輿。風水是自然界的力量,是宇宙的大磁場能量。風就是元氣和場能,水就是流動和變化。風水本為相地之術,即臨場校察地理的方法,也叫地相、古稱堪輿術,它是一種研究環境與宇宙規律的哲學,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的一部分,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風水的創始人是道家女神九天玄女,比較完善的風水學問興起于戰國時代。風水的核心思想是人與大自然的和諧,達到“天人合一”,早期的風水主要關乎宮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選址、座向、建設等方法及原則,為選擇合適的地方的一門玄學。 風水有兩種釋義,其一水腫病的一種,多由風邪侵襲,肺氣失于宣降、不能通調水道、水濕潴留體內所致。其二指住宅基地、墳地等的自然形勢,如地脈、山水的方向等的體系。 |
裊裊炊煙 | 辭典解釋裊裊炊煙 niǎo niǎo chuī yān 生火燒煮東西時所產生繚繞搖曳、緩緩上升的煙。 如:「古時只要見到裊裊炊煙,就可以知道村落的所在。」 |
仰韶 | 仰韶 仰韶文化是黃河中游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于1921年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被發現。 |
遺址 | 遺址 遺址,從歷史、審美、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人類工程或自然與人聯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遺址是指人類活動的遺跡,屬于考古學概念。遺址的特點表現為不完整的殘存物,具有一定的區域范圍,很多史前遺址、遠古遺址多深埋地表以下。如寶雞北首嶺遺址(距今7100_+140年)、西安半坡遺址(距今6000多年),烽火臺等。 2017年12月1日,《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范》正式實施,規定遺址標準英文名為Ruins。 |
遺址 | 遺址 遺址,從歷史、審美、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人類工程或自然與人聯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遺址是指人類活動的遺跡,屬于考古學概念。遺址的特點表現為不完整的殘存物,具有一定的區域范圍,很多史前遺址、遠古遺址多深埋地表以下。如寶雞北首嶺遺址(距今7100_+140年)、西安半坡遺址(距今6000多年),烽火臺等。 2017年12月1日,《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范》正式實施,規定遺址標準英文名為Ruins。 |
八景 | 八景 八景,我國古代約定俗成的一種風物景觀,也是人文文化的一種歷史體現。后來名勝地多稱其景物為八景。首次出現距今約900年左右。 |
城邦 | 城邦 城邦是指一個獨立、自主、單獨的城鎮為中心的國家,又譯為“城市國家”。城邦是古希臘政治的內涵的主要概念。出自《荷馬史詩》。 |
攻炮城 | 攻炮城 簡介 民間游戲。流傳于閩南、臺灣。炮城用竹子扎成圓形骨架,比臉盆稍大,周圍環繞一串長長鞭炮,它象征古代城垣,炮城制好后,懸掛在空曠處,約兩層樓高。游戲開始時,設守城衛士 1—2人,攻城“炮手”人數不限,攻城開始時,炮手們將各自事先準備好的鞭炮點燃,對準炮城,誰幸運將自己拋擲的鞭炮觸發了城垣上的炮蕊,引發炮城大爆炸,就為勝者,可獲得豐富的獎勵。據傳,該游戲是從古代軍營活動演化而來,當年鄭成功在閩南操練水師,部將洪旭創作這一游戲,讓士兵拋擲、鍛練瞄準技巧,提高作戰能力。鄭成功收復臺灣后,該游戲也在臺灣流傳,數百年來,成為閩臺民間春節不可少的游戲項目。 |
等閑 | 等閑 等閑:漢語詞匯 等閑:耽美網絡小說寫手 等閑:冬子演唱歌曲 等閑 (漢語詞匯)等閑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為děng xián,意思為輕易;隨便;尋常;平常,或指凡夫俗子,普通人。語出唐 賈島 《古意》詩:“志士終夜心,良馬白日足,俱為不等閑,誰是知音目。” |
小人物 | 小人物 (字詞)小人物的生存之痛是最讓人無言以對和無可奈何的,他們往往因為無力把握現狀和改變命運而顯得孤獨無助,渺小可憐。古往今來藝術家們往往以小人物的人生際遇為載體,對他們寄予人道主義的關懷,寄托他們對小人物命運的思考。一直“追求官場原生態寫作,力求詩意化的人性抒寫”的寫作觀的洪放,表現的是“別人的視野窺見官場的端倪而是從物質到精神都有些卑微的“小人物”。 |
等閒 | 等閑 等閑:漢語詞匯 等閑:耽美網絡小說寫手 等閑:冬子演唱歌曲 等閑 (漢語詞匯)等閑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為děng xián,意思為輕易;隨便;尋常;平常,或指凡夫俗子,普通人。語出唐 賈島 《古意》詩:“志士終夜心,良馬白日足,俱為不等閑,誰是知音目。” |
等閑 | 等閑 等閑:漢語詞匯 等閑:耽美網絡小說寫手 等閑:冬子演唱歌曲 等閑 (漢語詞匯)等閑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為děng xián,意思為輕易;隨便;尋常;平常,或指凡夫俗子,普通人。語出唐 賈島 《古意》詩:“志士終夜心,良馬白日足,俱為不等閑,誰是知音目。” |
太公家教 | 太公家教 太公家教為古代訓誡類蒙書之代表,近世失傳,是唐宋之際廣為流行的童蒙讀物之一,唐代曾風行全國,敦煌文獻中數量不少的《太公家教》抄件即是明證,其中存有若干件寫卷,自其發現以來前人多有著錄研究,是我國可貴的教育史料。 |
馬頭 | 馬頭 (歷史稱謂)馬頭,歷史稱謂,古城名。 |
馬頭 | 馬頭 (歷史稱謂)馬頭,歷史稱謂,古城名。 |
蕊珠宮 | 蕊珠宮 蕊珠宮,相傳始建于宋。佛口鄉(今金谷村、金山村、金東村)諸姓鄉民世代在此奉祀保生大帝、山西夫子、大使公、鄞仙姑諸神祇。 宮原址坐落于金谷鎮金谷村溪墘(古為清溪佛口),歷經興廢。2001年春,“三金村”善信為重光古跡,擇于金谷村西北隅的定明院風景區拓地重建蕊珠宮,是年底竣工,與千年古剎定明院相映生輝。宮體呈重檐歇山式,二進三開間,西向,抬梁構架,古樸典雅。 |
蕊珠宮 | 蕊珠宮 蕊珠宮,相傳始建于宋。佛口鄉(今金谷村、金山村、金東村)諸姓鄉民世代在此奉祀保生大帝、山西夫子、大使公、鄞仙姑諸神祇。 宮原址坐落于金谷鎮金谷村溪墘(古為清溪佛口),歷經興廢。2001年春,“三金村”善信為重光古跡,擇于金谷村西北隅的定明院風景區拓地重建蕊珠宮,是年底竣工,與千年古剎定明院相映生輝。宮體呈重檐歇山式,二進三開間,西向,抬梁構架,古樸典雅。 |
周城 | 周城 周城被譽為“白族扎染之鄉”,位于大理古城北23公里,坐落在離下關38公里處滇藏公路旁,是云南省最大的自然村,面積4.7平方公里,人口10000多人,幾乎全是白族。全村居住1500余戶白族居民,是大理最大的白族村鎮,為對外開放的白族民俗旅游村。 周城不僅因為其境內的蝴蝶泉而聞名遐邇,而且還因為這里至今仍十分完好地保留著白族的各種傳統習俗,又被譽為“白族民俗的活化石”。密如蛛絲的石板路,汩汩的泉水順著七拐八彎的巷道流淌,古樸而又幽靜。巷道兩側一幢幢白墻青瓦樓房,是周城白族的傳統石墻土木結構建筑,“大理有三寶,石頭砌墻不會倒”是這種建筑特征的寫照。 周城的白族主要信奉佛教,周城境內有銀相寺、龍泉寺等佛教寺院。與其他白族村莊一樣,周城也有本主崇拜,周城有兩座本土廟。靈帝廟供奉的本主是蝴蝶泉邊的斬蟒英雄杜朝選;景帝廟供奉的本主則是開辟周城的始祖趙木郎崗。他們都是傳說中的英雄和祖先,是本村本地的保護神。 在這里可參觀白族民居,集市,白族扎染的制作,并可領略白族婚禮,還可品嘗白族風味食品,選購白族民間工藝品。 |
許由 | 許由 (堯舜時代的賢人)許由(生卒年不詳),是堯舜時代的賢人道家前身。帝堯在位的時候,他率領許姓部落活在今天的行唐縣許由村一帶活動,見到了賢人許由,便想傳位于許由。許由認為這是對他的一種羞辱,便到潁水河洗他的耳朵。 至今河北省行唐縣有一村名叫許由村,據《行唐縣志》記載:“為傳說‘唐堯訪賢’中的賢人許由的故里,因名”。而隔河相望的村莊叫潁南,許由村在潁水河北面,潁南在潁水河南面,潁南因此而得名。 行唐縣原名為南行唐縣,歷史悠久,因唐堯南行而得名,故得名南行唐縣,現在行唐縣被評為中國最古老的縣之一,也是許由的故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