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景色的四字詞語
寫景色的四字詞語:綠樹成蔭;碧水藍天;山清水秀;云淡風輕;花香鳥語;春暖花開;秋高氣爽;雪白峰巒;金色沙灘;紅葉滿山;梅花盛開;夕陽西下;山河壯觀;湖光山色;水波蕩漾;青山綠水;落日余暉;星空璀璨;雨后春筍;白雪皚皚
寫景色的四字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描寫 | 描寫 描是描繪,寫是摹寫。描寫就是通過一定的寫作手段(如生動形象的語言、樸素直白的對話),把人物或景物的狀態具體地描繪出來。這是一般記敘文和文學寫作常用的表達方式。描寫的作用是再現自然景色、事物情狀,描繪人物的形貌及內心世界,使人物活動的環境具體化。 |
侔色揣稱 | 侔色揣稱【解釋】侔:相等;揣:估量;稱:好。形容描寫景物,恰到好處。【出處】南朝宋·謝惠連《雪賦》:“抽子秘思,騁子妍辭,侔色揣稱,為寡人賦之。”【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形容描寫景物,恰到好處 |
侔色揣稱 | 【解釋】侔:相等;揣:估量;稱:好。形容描寫景物,恰到好處。【出處】南朝宋·謝惠連《雪賦》:“抽子秘思,騁子妍辭,侔色揣稱,為寡人賦之。”【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形容描寫景物,恰到好處 |
匣劍帷燈 | 匣劍帷燈【解釋】帷:帳幕。匣里的寶劍,帳里的明燈,劍氣燈光,若隱若現。比喻事情無法掩藏,或故意露出消息引人注意。【出處】《西京雜記》卷一:“高帝斬白蛇劍,劍上有七采珠,九華玉以為飾,雜廁五色琉璃為劍匣,劍在室中,光景猶照於外,與挺劍不殊。”【示例】~法。 ◎清·唐文治《國文經緯貫通大法》【語法】聯合式;作賓語;用于寫景狀物的文章 |
匣劍帷燈 | 【解釋】帷:帳幕。匣里的寶劍,帳里的明燈,劍氣燈光,若隱若現。比喻事情無法掩藏,或故意露出消息引人注意。【出處】《西京雜記》卷一:“高帝斬白蛇劍,劍上有七采珠,九華玉以為飾,雜廁五色琉璃為劍匣,劍在室中,光景猶照于外,與挺劍不殊。”【示例】~法。 ◎清·唐文治《國文經緯貫通大法》【語法】聯合式;作賓語;用于寫景狀物的文章 |
風景 | 風景 (漢語詞語)風景指的是供觀賞的自然風光、景物,包括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風景是由光對物的反映所顯露出來的一種景象。猶言風光或景物、景色等,含義廣泛。在中國古書上,尤其純文藝作品的詩文方面,更是延用已久,甚至寫景多于言情,幾乎和旅游打成一片。而且還有一大部分作品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
風景 | 風景 (漢語詞語)風景指的是供觀賞的自然風光、景物,包括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風景是由光對物的反映所顯露出來的一種景象。猶言風光或景物、景色等,含義廣泛。在中國古書上,尤其純文藝作品的詩文方面,更是延用已久,甚至寫景多于言情,幾乎和旅游打成一片。而且還有一大部分作品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
駘蕩 | 駘蕩 該詞被2014第二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發起的“全民焐熱冰封漢字行動”選為第十期焐熱詞匯。 駘蕩dàidàng:舒緩蕩漾的樣子。常用來形容春天的景色。南朝齊謝眺《直中書省》詩:“朋情以郁陶,春物方駘蕩。” |
駘蕩 | 駘蕩 該詞被2014第二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發起的“全民焐熱冰封漢字行動”選為第十期焐熱詞匯。 駘蕩dàidàng:舒緩蕩漾的樣子。常用來形容春天的景色。南朝齊謝眺《直中書省》詩:“朋情以郁陶,春物方駘蕩。” |
駘盪 | 駘蕩 該詞被2014第二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發起的“全民焐熱冰封漢字行動”選為第十期焐熱詞匯。 駘蕩dàidàng:舒緩蕩漾的樣子。常用來形容春天的景色。南朝齊謝眺《直中書省》詩:“朋情以郁陶,春物方駘蕩。” |
失色 | 失色 失色,①失去原來的光彩:黯然失色|這景色真是美得使我以前所見的都要失色。 ②因驚恐而改變臉色:大驚失色。 |
清溪漁隱圖 | 清溪漁隱圖 《清溪漁隱圖》是宋代畫家李唐創作的長卷絹本水墨畫,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全卷描繪錢塘一帶山區雨后景色,綠樹塊,用勁細流暢的線條寫水流、蘆葦,用重筆濃覆,坡泥濕翠,溪水湍流,前端一村翁垂釣江葦間,點出“清溪漁隱”的主題。此圖用闊筆濕墨畫樹、坡地、石細,縱中有澀,重中有輕,有一種節奏美。 |
造景 | 造景 造景是通過人工手段,利用環境條件和構成園林的各種要素創作出所需要的景觀。景是由形象、體量、姿態、聲音、光線、色彩以至香味等組成,是園林的主體和欣賞對象。 |
描寫 | 描寫 描是描繪,寫是摹寫。描寫就是通過一定的寫作手段(如生動形象的語言、樸素直白的對話),把人物或景物的狀態具體地描繪出來。這是一般記敘文和文學寫作常用的表達方式。描寫的作用是再現自然景色、事物情狀,描繪人物的形貌及內心世界,使人物活動的環境具體化。 |
荷塘月色 | 荷塘月色 (朱自清所作散文)《荷塘月色》是中國文學家朱自清任教清華大學時所寫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學語文教材而廣為人知,是現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寫了荷塘月色美麗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發了作者不滿現實,渴望自由,想超脫現實而又不能的復雜的思想感情,為后人留下了舊中國正直知識分子在苦難中徘徊前進的足跡。寄托了作者一種向往于未來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對荷塘月色的喜愛之情。 |
風景畫 | 風景畫 風景畫通俗地說是以風景為題材的繪畫。中國畫中的山水畫屬于風景畫,但不用此概念。該詞約在20世紀傳入中國,僅使用于西方傳入的油畫、水彩畫等。西方的油畫風景、中國的山水畫最早只作為人物畫的背景,以后才逐步發展為獨立的畫科。 在西方,風景畫獨立成科,德國畫家A.丟勒的水彩畫和A.阿爾特多費爾的油畫中,出現地方志性風景畫。該畫種成熟于17世紀的荷蘭。J.van雷斯達爾、J.維采爾、M.霍貝瑪對風景畫的發展有較大貢獻。與此同時,又產生了海景畫、夜景畫、街景畫主要分科。意大利又有牧歌式的理想風景畫,法國有古代神話人物點景的英雄風景畫等。18世紀的英國畫家J.康斯特布爾使風景畫取得決定性發展。其直接描寫自然的寫生態度,影響到法國印象主義畫家。19世紀的畫家還注意表現高山、大海、晚秋、晨霧等前人未描繪過的自然風景。以C.柯羅 、J.-F.米萊為首的法國巴比松畫派,開始采取自然主義的態度表現風景。19世紀后期,印象主義畫家以明暗和色彩的微妙協調使風景畫成為繪畫中的重要門類。俄國的風景畫以I.I.希什金、I.I.列維坦為代表。日本則以東山魁夷為代表。西方繪畫傳入中國后,顏文梁作為早期的風景畫家而知名,吳冠中的風景畫富于民族情調。 |
風景畫 | 風景畫 風景畫通俗地說是以風景為題材的繪畫。中國畫中的山水畫屬于風景畫,但不用此概念。該詞約在20世紀傳入中國,僅使用于西方傳入的油畫、水彩畫等。西方的油畫風景、中國的山水畫最早只作為人物畫的背景,以后才逐步發展為獨立的畫科。 在西方,風景畫獨立成科,德國畫家A.丟勒的水彩畫和A.阿爾特多費爾的油畫中,出現地方志性風景畫。該畫種成熟于17世紀的荷蘭。J.van雷斯達爾、J.維采爾、M.霍貝瑪對風景畫的發展有較大貢獻。與此同時,又產生了海景畫、夜景畫、街景畫主要分科。意大利又有牧歌式的理想風景畫,法國有古代神話人物點景的英雄風景畫等。18世紀的英國畫家J.康斯特布爾使風景畫取得決定性發展。其直接描寫自然的寫生態度,影響到法國印象主義畫家。19世紀的畫家還注意表現高山、大海、晚秋、晨霧等前人未描繪過的自然風景。以C.柯羅 、J.-F.米萊為首的法國巴比松畫派,開始采取自然主義的態度表現風景。19世紀后期,印象主義畫家以明暗和色彩的微妙協調使風景畫成為繪畫中的重要門類。俄國的風景畫以I.I.希什金、I.I.列維坦為代表。日本則以東山魁夷為代表。西方繪畫傳入中國后,顏文梁作為早期的風景畫家而知名,吳冠中的風景畫富于民族情調。 |
棠梨 | 棠梨 李時珍說:棠梨,是一種野梨,處處山林都有。塒比梨樹小,葉邊都有鋸齒。二月開白花,霜后可吃。棠梨樹與梨嫁接最好。有甜、酸,紅、白兩種。 它的葉味微苦,嫩時烘熟,用水淘凈后,可加油、鹽調食,或蒸曬后當茶。它的花也可烘熟吃,或曬干磨面作燒餅充饑。 味酸、甘,澀,性寒,無毒。 燒束吃,止滑痢。 主治霍亂吐瀉不止,轉筋腹痛。將一把枝葉同二兩木瓜煎汁,細呷。 落葉喬木,高4~10米。樹皮灰褐色,縱裂;幼枝黑褐色,被絨毛,有時具刺。 喜光,稍耐蔭,耐寒,耐干旱、瘠薄。對土壤要求不嚴,在堿性土中也能生長。深根性。具抗病蟲害能力。生長較慢。 野生于荒郊、山腳、路邊或道旁。分布江蘇、浙江、湖北、江西、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甘肅、陜西、遼寧等地。常用來做梨樹嫁接的砧木。 【異名】杜、甘棠(《詩經》),杜梨(陸璣《詩疏》),杜棠(《爾雅》郭璞注),野梨(《綱目》),土梨(《中國樹木分類學》)。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棠梨的果實。 【化學成分】果實含糖量19.62%,水分50.93%。葉含綠原酸、異綠原酸、新綠原酸和槲皮素衍生物。又含多量蛋白質。 【性味】酸甘,寒。 ①《救荒本草》:"味甘酸。" ②《綱目》:"酸甘澀,寒,無毒。" ③《玉楸藥解》:"味酸,性澀微寒。" 【歸經】《玉楸藥解》:"入手太陰肺、足厥陰肝經。" 【功用主治】斂肺,澀腸。治咳嗽,瀉痢。 ①《綱目》:"燒食止滑痢。" ②《玉楸藥解》:"收腸斂肺,止泄除嘔。" 棠梨的果實 【考證】出自《本草綱目》。 ③《中華本草》: 【功能主治】斂肺,澀腸,消食。主咳嗽,瀉痢,食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⒈陸璣《詩疏》:甘棠,今棠梨,赤棠也,與白棠同耳,但子有赤白美惡。子白色為白棠,甘棠也,少酢,清美。赤棠子澀而酢,無味。俗語云,澀如杜是也。 ⒉《救荒本草》:棠梨樹,今處處有之,生荒野中。葉似蒼術葉,亦有團葉者,有三叉葉者,葉邊皆有鋸齒,又似女兒茶葉,其葉色頗白。開白花,結棠梨如小楝子大。 ⒊《綱目》:赤者杜,白者棠;或云牝曰杜,牡曰棠;或云澀者杜,甘者棠。杜者澀也,棠者糖也,三說俱通,末說近是。棠梨,野梨也。霜后可食,其樹接梨甚嘉,有甘酢、赤白二種。 ⑴肺熱咳嗽,干咳無痰:取鮮果60克,冰糖30克,水煎服,每天三次。 ⑵急慢性咽喉炎:鮮果90克或干果60克,去皮后慢慢嚼服,連服3天。 ⑶瀉痢不止:鮮果90克,炭火烘至微焦,趁熱去皮吃,每天3次。 ⑷勞累過度,手足無力,全身酸痛:鮮果60克,搗爛后加米酒30克,水煎服,早晚各一次;或以干品250克,米酒1000克,浸泡10天,即成棠梨酒,每天服50克,效果明顯。 ⑸反胃吐食:取葉油炒去刺,研為末,每天早晨起床后以酒送服5克。 通常作栽培梨的砧木,也可直接作園林樹木栽植。花白色,樹形美,耐粗放管理。 甘棠又稱為棠梨,因常常野生于荒郊、山腳、路旁,所以人們常常叫它野梨。它果小、味道酸澀,并不是味美之果,人們一般把它當做嫁接各種梨樹的砧木。但2000年來中國文學作品中常常詠頌它,這又是為何?這得從《詩經》中的一首說起。 《詩經·國風-召南》中寫道: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蘢。 蔽芾甘棠,勿剪勿敗,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說。 這首詩里提到的召伯就是召公。 召公和周公都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滅商紂三年后去世,他的兒子周成王繼位,當時才十二歲,于是就由召公和周公共同輔佐成王。成王繼位不久,弟弟管叔、蔡叔與紂王兒子武庚在殷商故地發動叛亂。周公用了三年時間平定了叛亂,為穩固東方,他就在東邊建立一個新的都城叫做洛邑(現在的洛陽)。這樣周王朝就有兩個都城,西部是鎬京(今陜西長安縣西北),又叫宗周。東部是洛邑,又叫成周。從此以后周公、召公分陜而治,陜縣(現屬河南三門峽市)以西由召公治理,東則歸周公。 召公有著廣施仁政的博愛之心,他治陜期間時常下鄉體恤民情。一次在鄉間處理民事,當地官吏就讓百姓騰出房子讓他休息,并準備豐盛宴席款待他。他立即阻止,說道:“不勞一身而勞百姓,非吾先君文王之志”。他就在甘棠樹下露宿,并食自己攜帶的干糧,做到了不擾民,不驚民。 召公經常在甘棠樹下受理民事,聽百姓訴訟,判決刑獄。他秉公而斷,不避權貴,讓人民再沒有冤屈。自古至今,聽訟決獄大多為民事,其常為土地、婚姻、爭執、財產。就是這種民事常常比殺人、搶盜等更難決斷,因為公平二字在權貴面前是那么的渺小,權貴多以權勢欺壓百姓,使百姓有冤不能訴,有屈不能聲,能在民事訴訟上做到真正的公平,真是難得。 召公治理陜地使當地經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于是召公死后,人們銘記他的政績,懷念甘棠樹,就寫下甘棠的詩篇,廣為唱頌。就是開篇提到的那首。它的意思是:“美麗的甘棠樹,不要剪它枝葉,不要砍伐它,因為召公照顧過它,讓它青翠茂盛。挺拔的甘棠樹,不要傷害它,召公在這里休息過。可愛的甘棠樹,不要攀折它,召公在這里聽問政事。” 自此以后人們常常就用“甘棠”稱頌賢吏,以贊揚他們的德政和對民情的體恤。 唐朝駱賓王在武則天當政時任侍御史,他上書縱論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則天,被捕下獄。在被囚之所,駱賓王時常望著窗外景色(武則天雖囚駱賓王,但并沒有為難他,給他好的食宿條件,否則他會和其他囚徒一樣住在暗室,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他看到窗外秋蟬,就寫下一篇《獄中詠蟬》,以蟬的高潔為自己力辯(“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余心”)。他在詩序中,提到所囚之地西邊就是法廳(審決刑獄的官廳),那里有幾棵槐樹,而秋蟬并沒有在上面嗚叫,它嗚叫的地方應該是召公的甘棠樹。駱賓王認為他就是那秋蟬,只有甘棠樹才聽得懂它的明辯。 武則天看到駱賓王所作之后,很快就把他放了出來。武則天廢中宗自立后,駱賓王就隨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并寫下那篇著名的《討武氏檄》。上面寫道“狐媚偏能惑主”(如同狐貍精那樣迷惑皇帝),“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就如蛇蝎心腸,豺狼一般野性)。不過武則天看后并沒有大怒,而是感嘆日:“宰相安得失此人?” 駱賓王寄托甘棠樹為他辯明清白,白居易則以“沒有甘棠”來借喻沒有德政。他在杭州任刺史多年,雖盡心竭力,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但百業依然凋敝不堪。他被迫離任之時,所治百姓感恩于他,無論老少皆提壺擺筵為他餞行,他感動不已,寫下一篇《別州民》: 耆老遮歸路,壺漿滿別筵。 甘棠無一樹,那得淚潸然? 稅重多貧戶,農饑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與汝救兇年。 [今春增筑錢塘湖堤,貯水以防天旱,故云。] 白居易感嘆,沒有甘棠樹,何以能訴說自己清白。淚不由得灑落。稅多讓人們貧苦,加上天旱,百姓就多疾苦。于是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長堤,蓄水灌田,并寫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錢塘湖石記》,刻在石上,告訴人們如何蓄水泄水,認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及時”,就不會受旱災之苦了。這就是有名的“白堤”。 在詩中,他認為“自己無法改變人們的苦難,只能留下一湖水,為百姓解救荒年”。但就是這一湖水,也使得百姓對他感恩萬分。 在寒食時節,白居易去郊外祭奠故友。看到甘棠花白,隨風飄蕩就如空中飛舞的紙錢,心中不由悲苦萬分。他寫下一首《寒食野望吟》: 丘墟郭門外,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離別處。 冥寞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在甘棠花舞動的時節,自居易將被貶南國。看到故友之墓,想到自己要遠赴千里之外,眼淚不由涌下。甘棠也許會帶走一些自己的愁緒。 白居易詩句提到甘棠的地方還很多,他渴望著百姓安居樂業,自己能施展抱負,能過上召公治理陜地那樣的平穩、安定生活。這種思想不僅是白居易,許多文人也通過歌頌甘棠來表達自己情懷。唐宋詩詞提到甘棠的詩詞就有一百多首,在《全漢文》、《全唐文》等文集中贊嘆甘棠的詩詞更多。甘棠雖不是美味之果,但卻是一個類似桃源的象征,它給予人們眾多渴望,無怪人們都詠嘆它。 |
登高 | 登高 (杜甫所作詩歌)《登高》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于大歷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前四句寫景,述登高見聞,緊扣秋天的季節特色,描繪了江邊空曠寂寥的景致。首聯為局部近景,頷聯為整體遠景。后四句抒情,寫登高所感,圍繞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發了窮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鄉的悲哀之情。頸聯自傷身世,將前四句寫景所蘊含的比興、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聯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詩語言精練,通篇對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對,充分顯示了杜甫晚年對詩歌語言聲律的把握運用已達圓通之境。 登高 (漢語詞語)登高,意思是升至高處。出自《荀子·勸學》:“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三國魏阮籍《詠懷》之十五:“開軒臨四野,登高望所思。”明劉基《旅興》詩:“登高望四方,但見山與河。”清·田蘭芳《蓬萊道院(袁可立別業)待月詩》:“非君誰發登高興,老向交游事事慵。”郁達夫《采石磯》:“這樣的念了一句,他忽然動了登高望遠的心思。” |
滕王閣序 | 滕王閣序 (王勃創作的駢文)《滕王閣序》是唐代文學家王勃于上元二年(675年)所創作的一篇駢文。文章由洪州的地勢、人才寫到宴會;寫滕王閣的壯麗,眺望的廣遠,扣緊秋日,景色鮮明;再從宴會娛游寫到人生遇合,抒發身世之感;接著寫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勵志節,最后以應命賦詩和自謙之辭作結。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負和懷才不遇的憤懣心情。文章除少數虛詞以外,通篇對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為多,對得整齊;又幾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較自然而恰當,顯得典雅而工巧。 |
滕王閣序 | 滕王閣序 (王勃創作的駢文)《滕王閣序》是唐代文學家王勃于上元二年(675年)所創作的一篇駢文。文章由洪州的地勢、人才寫到宴會;寫滕王閣的壯麗,眺望的廣遠,扣緊秋日,景色鮮明;再從宴會娛游寫到人生遇合,抒發身世之感;接著寫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勵志節,最后以應命賦詩和自謙之辭作結。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負和懷才不遇的憤懣心情。文章除少數虛詞以外,通篇對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為多,對得整齊;又幾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較自然而恰當,顯得典雅而工巧。 |
哀王孫 | 哀王孫 (杜甫詩作)《哀王孫》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此詩作于唐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犯長安后幾個月。此詩先寫安史之亂起,唐玄宗倉猝逃往成都的情景,再記敘王孫親貴避亂匿身,后寫國家亂極將治。作者在詩中既寫了唐宗室逃離長安時連子弟都不能相顧的驚恐和王孫流落生的哀傷,也表現了詩人對他們的關切同情和對肅宗的希望。全詩寫景抒情,真切生動,蕩人胸懷,敘事利索,語氣親切,詞色古澤,氣魄宏大。 哀王孫 (漢語詞匯)哀王孫,原意指可憐貴族子弟。 |
哀王孫 | 哀王孫 (杜甫詩作)《哀王孫》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此詩作于唐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犯長安后幾個月。此詩先寫安史之亂起,唐玄宗倉猝逃往成都的情景,再記敘王孫親貴避亂匿身,后寫國家亂極將治。作者在詩中既寫了唐宗室逃離長安時連子弟都不能相顧的驚恐和王孫流落生的哀傷,也表現了詩人對他們的關切同情和對肅宗的希望。全詩寫景抒情,真切生動,蕩人胸懷,敘事利索,語氣親切,詞色古澤,氣魄宏大。 哀王孫 (漢語詞匯)哀王孫,原意指可憐貴族子弟。 |
望岳 | 望岳 (杜甫五言古詩(岱宗夫如何))《望岳》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五言古詩。這首詩通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景象,熱情贊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 一二句寫泰山山脈綿延遼闊;三四句挾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是仔細遠望,見群峰云生,仿佛有歸鳥入谷。七八句想象將來登山所見景象,同時抒發自己的抱負。 全詩以詩題中的“望”字統攝全篇,句句寫望岳,但通篇并無一個“望”字,而能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可見詩人的謀篇布局和藝術構思是精妙奇絕的。這首詩寄托雖然深遠,但通篇只見登覽名山之興會,絲毫不見刻意比興之痕跡。若論氣骨崢嶸,體勢雄渾。 |
晨景 | 晨景 管弦樂《晨景》 是挪威作曲家愛德華·格里格于1888年為挪威劇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評劇《培爾·金特》寫了二十三段配樂。后選擇其中八段改編為兩個組曲。本曲就是《培爾·金特》第一組曲中的第一首。這原是詩劇第四幕中主人翁培爾·金特流浪到摩洛哥時,描寫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樂。 |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古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唐代詩人岑參的作品。此詩描寫西域八月飛雪的壯麗景色,抒寫塞外送別、雪中送客之情,表現離愁和鄉思,卻充滿奇思異想,并不令人感到傷感。詩中所表現出來的浪漫理想和壯逸情懷使人覺得塞外風雪變成了可玩味欣賞的對象。全詩內涵豐富寬廣,色彩瑰麗浪漫,氣勢渾然磅礴,意境鮮明獨特,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堪稱盛世大唐邊塞詩的壓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詩句已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
大塊文章 | 大塊文章【解釋】大塊:大地。原指大自然錦繡般美好的景色。后用以稱贊別人內容豐富的長篇文章。【出處】唐·李白《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示例】眉山蒼蒼,~,獸紐頭,篆鳥跡,中空無物,何止容卿輩數十。 ◎清·黃景仁《硯銘》【近義詞】長篇大論、鴻篇巨制、洋洋萬言【反義詞】言簡意賅、要言不繁【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含貶義 |
大塊文章 | 【解釋】大塊:大地。原指大自然錦繡般美好的景色。后用以稱贊別人內容豐富的長篇文章。【出處】唐·李白《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示例】眉山蒼蒼,~,獸紐頭,篆鳥跡,中空無物,何止容卿輩數十。 ◎清·黃景仁《硯銘》【近義詞】長篇大論、鴻篇巨制、洋洋萬言【反義詞】言簡意賅、要言不繁【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含貶義 |
吟風弄月 | 吟風弄月【解釋】舊指文人寫作或朗誦以風月等自然景色為題材的作品。現多形容作品空虛無聊。【出處】唐·范傳正《李翰林白墓志銘》:“吟詠風月,席天幕地,但貴其適所以適,不知夫所以然而然。”【示例】于是曹雪芹平靜地說:“繡春,你別以為我們詩社里,都是~,無病呻吟。” ◎高陽《曹雪芹別傳》【近義詞】詠日嘲月【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 |
吟風弄月 | 【解釋】舊指文人寫作或朗誦以風月等自然景色為題材的作品。現多形容作品空虛無聊。【出處】唐·范傳正《李翰林白墓志銘》:“吟詠風月,席天幕地,但貴其適所以適,不知夫所以然而然。”【示例】于是曹雪芹平靜地說:“繡春,你別以為我們詩社里,都是~,無病呻吟。” ◎高陽《曹雪芹別傳》【近義詞】詠日嘲月【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 |
大遠景 | 辭典解釋大遠景 dà yuǎn jǐng 一種電影編導的方法。以更廣闊的場面、自然景色和大范圍的背景,來描寫環境、烘托氣氛、刻劃人物心理,表現大規模的人物活動。 |
漫成 | 漫成 漫成,⑴徒成,枉成。宋晏殊《浣溪沙》詞:“月好漫成孤枕夢,酒闌空得兩眉愁。” 清吳偉業《桃核船》詩:“三士漫成齊相計,五湖好載越姝行。”⑵隨意寫成,信手寫就。趙樸初《水仙子》詞序:“晨起,觀海上日出,景色奇麗……披襟欣然,漫成此曲。” |
寓情于景 | 寓情于景【解釋】在景色的描寫中寄托情感。 |
青蔥 | 青蔥 青蔥:用于描寫顏色或是景色的形容詞 青蔥:區瑞強演唱歌曲 青蔥:百合科蔥屬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青蔥:楊桐演唱歌曲 |
青蔥 | 青蔥 青蔥:用于描寫顏色或是景色的形容詞 青蔥:區瑞強演唱歌曲 青蔥:百合科蔥屬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青蔥:楊桐演唱歌曲 |
寓情於景 | 【解釋】在景色的描寫中寄托情感。 |
春深似海 | 春深似海【解釋】春天美麗的景色像大海一樣深廣。形容到處充滿了明媚的春光。【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這屋里那塊四樂堂的匾,可算掛定了!不然,這春深似海的屋子,也就難免欲深似海。” |
出塞 | 出塞 (王昌齡七言絕句之一)《出塞》是樂府舊題,也是唐朝詩人王昌齡所作的七言絕句。邊塞詩的代表之一。內容主要是慨嘆遠征之苦,良將之苦,體現出了詩人對家國的愛重和維護、對戰爭勝利的渴望與期盼以及對良將的信心。 全詩雄渾豁達,氣勢流暢,一氣呵成。詩人以雄勁的筆觸,對當時的邊塞戰爭生活作了高度的藝術概括,把寫景、敘事、抒情與議論緊密結合,在詩里熔鑄了豐富復雜的思想感情,使詩的意境雄渾深遠,既激動人心,又耐人尋味。對《出塞》的評價歷來很高。明代詩人李攀龍甚至推獎它是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楊慎編選唐人絕句,也列它為第一。 |
鈷鉧潭 | 鈷鉧潭 本文是柳宗元在永州寫的九篇山水游記的第二篇。文章中,作者以情景交融的手法,描寫了鈷鉧潭清逸秀澈,幽靜明麗的景色。文章借寫潭景,揭時弊,寄憂情,托怨意,筆調含蘊,委婉自然。開篇狀潭之形成,聲、色、形、神之中隱含一個“樂”字;接著寫自己“亟游”于此,尋“樂”之情留于言外。當居者款門來告,貿田更居時,作者“樂而如其言”,最后又能“孰使予樂居夷者而忘故土”作結,結構整飭,渾然一體。作者“樂”中含憂之情貫穿首尾,或明述,或暗隱,心如天高氣迥,清遠空曠,形似樂極,實則凄盡,酣暢淋漓,別具風韻。 |
鈷鉧潭 | 鈷鉧潭 本文是柳宗元在永州寫的九篇山水游記的第二篇。文章中,作者以情景交融的手法,描寫了鈷鉧潭清逸秀澈,幽靜明麗的景色。文章借寫潭景,揭時弊,寄憂情,托怨意,筆調含蘊,委婉自然。開篇狀潭之形成,聲、色、形、神之中隱含一個“樂”字;接著寫自己“亟游”于此,尋“樂”之情留于言外。當居者款門來告,貿田更居時,作者“樂而如其言”,最后又能“孰使予樂居夷者而忘故土”作結,結構整飭,渾然一體。作者“樂”中含憂之情貫穿首尾,或明述,或暗隱,心如天高氣迥,清遠空曠,形似樂極,實則凄盡,酣暢淋漓,別具風韻。 |
青溪 | 青溪 (唐代王維詩作)《青溪》是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五言詩。此詩描寫了一條青溪的幽秀景色,詩人用多彩的畫筆,繪出青溪流經不同地方時呈現的不同畫面。其中“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兩句,以喧響的聲音和幽冷的色調形成鬧與靜的強烈對比,如同一幅“有聲畫”。詩的末四句寫出詩人心境的閑談正如清川的閑淡,把自己的精神和自然的精神融和起來,意味雋永。全詩自然清淡素雅,寫景抒情皆輕輕松松,然而韻味卻雋永醇厚。詩人筆下的青溪是喧鬧與沉郁的統一,活潑與安詳的揉合,幽深與素靜的融和。 青溪 (漢語詞匯)青溪是漢語詞匯,拼音qīng xī,解釋為亦作“ 青溪 ”。 |
野望 | 野望 (杜甫七言律詩)《野望》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詩的首聯寫野望時所見的西山和錦江景色;頷聯由野望聯想到兄弟的離散和孤身浪跡天涯;頸聯抒寫遲暮多病不能報效國家之感;尾聯寫野望的方式和對家國的深沉憂慮。這首詩由景入題,憂時憂國,語言淳樸,感情深沉。 野望 (日語詞語)“野望”是日語的一個詞語。日文為“やぼう”。不合身份、離譜的愿望;野心、奢望。欣賞野原美麗的景色。有日本KOEI(光榮)公司發行的著名游戲作品《信長の野望》。 |
黃梅時節 | 黃梅時節 《約客》是趙師秀的著名作品。該詩寫的是詩人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夏夜獨自期客的情景。詩歌采用寫景寄情的寫法,表達了詩人內心復雜的思想感情。是一首情景交融、清新雋永、耐人尋味的精妙小詩 黃梅時節,江南細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潤及千家萬戶。開頭一句,展現的是南國一片迷蒙的整體景象,接著是草地池塘的近景。前者是目所見,后者是耳所聞。江南風景,有聲有色。 |
黃鶴樓 | 黃鶴樓 (唐代崔顥所作七言律詩)《黃鶴樓》是唐代詩人崔顥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描寫了在黃鶴樓上遠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懷鄉之佳作。這首詩首聯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鶴歸去引出黃鶴樓;頷聯緊承首聯,說自從仙人離去,黃鶴樓已經歷經千百年之久;頸聯詩意一轉,進入景物描寫,寫晴日在黃鶴樓所見之景;尾聯以寫煙波江上日暮懷歸之情作結,使詩意重歸于開頭那種渺茫不可見的境界。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遠。 |
景泰藍 | 景泰藍 (中國的著名特種工藝品之一)景泰藍(Cloisonne),中國的著名特種金屬工藝品之一,到明代景泰年間這種工藝技術制作達到了最巔峰,制作出的工藝品最為精美而著名,故后人稱這種瓷器為“景泰藍”。景泰藍正名“銅胎掐絲琺瑯”,俗名“琺藍”,又稱“嵌琺瑯”,是一種在銅質的胎型上,用柔軟的扁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上,然后把琺瑯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燒制而成的瓷器器物 。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間盛行,制作技藝比較成熟,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 2017年12月1日,《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范》正式實施,規定景泰藍標準英文名為Cloisonne。 |
景泰藍 | 景泰藍 (中國的著名特種工藝品之一)景泰藍(Cloisonne),中國的著名特種金屬工藝品之一,到明代景泰年間這種工藝技術制作達到了最巔峰,制作出的工藝品最為精美而著名,故后人稱這種瓷器為“景泰藍”。景泰藍正名“銅胎掐絲琺瑯”,俗名“琺藍”,又稱“嵌琺瑯”,是一種在銅質的胎型上,用柔軟的扁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上,然后把琺瑯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燒制而成的瓷器器物 。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間盛行,制作技藝比較成熟,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 2017年12月1日,《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范》正式實施,規定景泰藍標準英文名為Cloisonne。 |
黃鶴樓 | 黃鶴樓 (唐代崔顥所作七言律詩)《黃鶴樓》是唐代詩人崔顥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描寫了在黃鶴樓上遠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懷鄉之佳作。這首詩首聯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鶴歸去引出黃鶴樓;頷聯緊承首聯,說自從仙人離去,黃鶴樓已經歷經千百年之久;頸聯詩意一轉,進入景物描寫,寫晴日在黃鶴樓所見之景;尾聯以寫煙波江上日暮懷歸之情作結,使詩意重歸于開頭那種渺茫不可見的境界。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遠。 |
孤山 | 孤山 (浙江省杭州市山峰)孤山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風景區旁,是西湖的一個著名景點。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島嶼,面積20公頃,山高38米,是文物勝跡薈萃之地。現有勝景30處,走在山間小徑頗有山林的感覺。 主要景點有:放鶴亭、林和靖墓、西泠印社,瑪瑙坡、一眼泉水、文瀾閣、中山公園、清行宮、敬一書院、秋瑾墓、六一泉、蘇曼殊墓園、半壁亭等。 孤山碧波環繞,山間花木繁茂,亭臺樓閣錯落別致,是一座融自然美和藝術美為一體的立體園林,聞其名便知,乃湖中一孤峙之島,孤山景色早在唐宋已聞名遐邇,唐詩人白居易有“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明代凌云翰有“凍木晨聞尾畢浦,孤山景好勝披圖”的佳句。更有宋代隱居詩人林和靖墓寢,流傳著有”梅妻鶴子”之說。 林逋是以杰出的詠梅詩詞聞名于世的。他隱居孤山躬耕農桑并大量植梅,寫出了不少詠梅佳句,其中《山園小梅》傳出后膾炙人口,“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在詩詞界引起了轟動,成為從古至今詠梅的第一佳句,無人能與倫比。 冬天是探梅、賞雪勝地。孤山的雪景最為引人入勝。雪后山:“兀峙水中,后帶葛嶺,高低層疊,塑雪平鋪;日光初照,與全湖波光相激射,璀璨奪目”。泛舟湖上,如見瓊樓玉宇,遍山一色銀裝。若置峰山間,宜往放鶴亭踏雪尋梅,除了檀香梅急性先開,其他如宮粉梅俏麗香濃,朱砂梅紫艷色重,綠萼梅潔白素雅,灑金梅紅白相間,各逞妖嬈,各具情趣,揚眉有《孤山的梅》,更反映出對梅的追求與向往。 孤山 (詞語釋義)孤山(monadnock)是指顯著超出周圍地區一般高度,由基巖構成的孤立的丘陵。 |
狀物 | 狀物 狀物,是指以描寫物體或景色為主的文章。有描寫動物的,如《燕子》;有描寫植物的,如《荷花》;有描寫建筑物的,如《長城》;有描寫景物的,如《梅雨潭》等。寫狀物類文章和寫人記事的文章一樣,首先必須突出中心,只有中心思想明確,讀者才能領會你的寫作意圖。同時,寫這類文章還應適當地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產生聯想和想象,恰當地運用一些修辭方法,力求語言生動,文筆流暢。 |
霜月 | 霜月 (唐代李商隱詩作)《霜月》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七絕。此詩寫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靜態描寫,而借神話傳說宛言月夜冷艷之美。首句以物候變化說明霜冷長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華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寫超凡神女,爭美競妍。全詩以想像為主,意境清幽空靈,冷艷絕俗。詩人的筆觸完全在空際點染盤旋,詩境如海市蜃樓,彈指即逝;詩的形象是幻想和現實交織在一起而構成的完美的整體。詩人將靜景活寫,前兩句生發出了后兩句想象中的意境,栩栩然傳達了一種生動而優美的景象。這頗可看出李義山詩之唯美傾向。 霜月 (現代漢語詞語)霜月是漢語詞匯,拼音是shuāng yuè,指農歷七月。 |
狀物 | 狀物 狀物,是指以描寫物體或景色為主的文章。有描寫動物的,如《燕子》;有描寫植物的,如《荷花》;有描寫建筑物的,如《長城》;有描寫景物的,如《梅雨潭》等。寫狀物類文章和寫人記事的文章一樣,首先必須突出中心,只有中心思想明確,讀者才能領會你的寫作意圖。同時,寫這類文章還應適當地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產生聯想和想象,恰當地運用一些修辭方法,力求語言生動,文筆流暢。 |
山行 | 山行 (唐代杜牧詩作)《山行》是詩人杜牧的一首描寫和贊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絕句。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山路、人家、白云、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在這首詩中,杜牧以情馭景,敏捷、準確地捕捉足以體現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匯其中,使情感美與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為一體。 全詩構思新穎,布局精巧,于蕭瑟秋風中攝取絢麗秋色,與春光爭勝,令人賞心悅目。這首小詩不只是即興詠景,而且進而詠物言志,是詩人內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山行 (詞語)【釋義】在山中行走。 |
南征 | 南征 (杜甫所做詩文)《南征》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既是杜甫晚年悲苦生活和憂國優民思想的體現,又是詩人對自己的詩作充滿自信和自負的自我鑒定。首聯寫南行途中的春江景色,描繪了一幅美麗的自然風景畫;頷聯寫詩人晚年顛沛流離,浪跡天涯的悲辛生活,面對美景而只能潸然淚下;頸聯道出了詩人雖身處逆境,但報效朝廷的熱忱未減的情懷;尾聯是詩人晚年對自己一生思想及悲劇命運的總結,知音難尋而始終相信會有知音真的理解自己。這首詩描寫輕松歡快、而抒情深刻悲痛,富有藝術感染力。 |
泊船瓜洲 | 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中首句通過寫京口和瓜洲距離之短及船行之快,流露出一種輕松、愉悅的心情;第二句寫詩人回望居住地鐘山,產生依依不舍之情;第三句描寫了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最后以疑問語氣結尾,再一次強調了對故鄉的思念。全詩不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而且在敘事上也富有情致,境界開闊,格調清新。 |
狂夫 | 狂夫 (杜甫七言律詩)《狂夫》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首聯寫居住環境,在飽經喪亂后有一安身立命之地,心情舒展曠放。頷聯寫浣花溪的美麗景色,與頸聯寫自己靠人接濟,一旦故人音信斷絕,一家人就不免挨餓的凄涼境況形成鮮明對比,在幾乎快餓死的情況下,卻還在興致勃勃地贊美美麗的自然風光,更顯狂態。尾聯寫出這種飽經患難,卻從沒有被生活的磨難壓倒,始終用一種倔強的態度來對待生活的打擊,表明了“狂夫”二字的深刻含義。這首詩以“狂夫”這一形象將賞心悅目之景和可悲可嘆之事統一起來,在藝術上是服從內容需要,是十分成功的。 狂夫 (漢語詞匯)狂夫,指狂妄無知的人,以及古代婦女對自己丈夫的謙稱。見《詩·齊風·東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
潯陽樓 | 潯陽樓 潯陽樓,江南十大名樓之一,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潯陽區濱江東路,緊靠長江之濱。因九江古稱潯陽而得名,初為民間酒樓,至今已有1200年的歷史,是溶名樓、名著、名酒為一體的景點。 潯陽樓之名最早見之于唐代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韋應物的詩中。隨后,白居易在《題潯陽樓》詩中又描寫了它周圍的景色,而真正使潯陽樓出名的是古典名著《水滸傳》。小說中的宋江題反詩、李逵劫法場等故事使潯陽樓名噪天下。 現在的潯陽樓,為1987年由九江市人民政府重建。總體占地2000平方米。主樓占地300平方米,高21米,外三層內四層,九脊層頂,龍檐飛翔,瓦朱欄,四面回廊,古樸凝重,建筑面積為1000平方米。 潯陽樓曾由設計過黃鶴樓的工程師向欣然設計。在設計過程中,他參照輿刊本《水滸傳》插圖和宋代《清明上河圖》的建筑風格,進行設計。樓北兩面頂檐下各懸有由趙樸初題寫的《潯陽樓》巨幅匾額。 |
潯陽樓 | 潯陽樓 潯陽樓,江南十大名樓之一,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潯陽區濱江東路,緊靠長江之濱。因九江古稱潯陽而得名,初為民間酒樓,至今已有1200年的歷史,是溶名樓、名著、名酒為一體的景點。 潯陽樓之名最早見之于唐代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韋應物的詩中。隨后,白居易在《題潯陽樓》詩中又描寫了它周圍的景色,而真正使潯陽樓出名的是古典名著《水滸傳》。小說中的宋江題反詩、李逵劫法場等故事使潯陽樓名噪天下。 現在的潯陽樓,為1987年由九江市人民政府重建。總體占地2000平方米。主樓占地300平方米,高21米,外三層內四層,九脊層頂,龍檐飛翔,瓦朱欄,四面回廊,古樸凝重,建筑面積為1000平方米。 潯陽樓曾由設計過黃鶴樓的工程師向欣然設計。在設計過程中,他參照輿刊本《水滸傳》插圖和宋代《清明上河圖》的建筑風格,進行設計。樓北兩面頂檐下各懸有由趙樸初題寫的《潯陽樓》巨幅匾額。 |
烘托 | 烘托 烘托:1、指陪襯,使明顯突出;中國畫技法名;文學創作的一種表現手法,即通過側面描寫,使所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 2、國畫的一種畫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點染輪廓外部,使事物鮮明突出。 3、寫作方法:烘托景等事物來突出某種事物。 |
沈園 | 沈園 (國家AAAAA級景區)沈園是國家5A級景區,位于紹興市越城區春波弄,宋代著名園林,沈園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沈園,又名“沈氏園”,南宋時一位沈姓富商的私家花園,始建于宋代,初成時規模很大,占地七十畝之多。園內亭臺樓閣,小橋流水,綠樹成蔭,江南景色。沈園為國家5A級景區,是紹興歷代眾多古典園林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宋式園林。 沈園分為古跡區、東苑和南苑三大部分,有孤鶴亭、半壁亭、雙桂堂、八詠樓、宋井、射圃、問梅檻、釵頭鳳碑、琴臺和廣耜齋等景觀。1963年被確定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陸游曾在此留下著名詩篇《釵頭鳳》。詞于壁間,極言"離索"之痛。唐琬見而和之,情意凄絕,不久抑郁而逝。晚年陸游數度訪沈園,賦詩述懷。公元1192年重游沈園,又賦詩一首,寫道:"禹跡寺南有沈氏小園,四十年前,嘗題小闋于石,讀之悵然"。 |
緱山 | 緱山 緱山位于偃師市東南20公里的府店鎮府南村,海拔308米,景色清秀神奇,四周平疇無際。她扼轘轅,察鄂嶺,東鄰中岳太少;眺水泉,望香山,西傍龍門伊闕;看馬澗,觀萬安,南對九龍黃廟;眈恭陵,瞰伊洛,北瞻邙山黃河。清乾隆皇帝在住蹕緱山時所作《登緱山》詩中寫到:“緱嶺蘢蔥嵩岳連,傳聞子晉此升仙;割來太室三分秀,望去清伊一帶綿。”充分概括了緱山秀麗風光和迷人景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