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恐龍的四字詞語
關于恐龍的四字詞語:1. 恐龍化石;2. 恐龍博物館;3. 恐龍時代;4. 恐龍骨架;5. 恐龍王國;6. 恐龍主題公園;7. 恐龍展覽館;8. 恐龍模型;9. 恐龍足跡;10. 恐龍化石研究;11. 恐龍遺址;12. 恐龍生態系統;13. 恐龍科學家;14. 恐龍滅絕;15. 恐龍種類;16. 恐龍動畫片;17. 恐龍蛋化石;18. 恐龍獵人;19. 恐龍神話;20. 恐龍地球
關于恐龍的四字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恐龍 | 恐龍 (蜥形綱史前動物)恐龍(英文名:Dinosaur),是出現在中生代時期(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的一類爬行動物的統稱,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是大多數恐龍的寫照。它們主要棲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 1841年,英國科學家理查德·歐文在研究幾塊樣子像蜥蜴骨頭化石時,認為它們是某種史前動物留下來的,并命名為恐龍,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恐龍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的時候突然全部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這個謎至今仍無人能解。地球過去的生物,均被記錄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層中,即曾發現許多恐龍的化石。其中可以見到大量或呈現各式各樣形狀的骨骼。但是,在緊接著的新生代地層中,卻完全看不到非鳥恐龍的化石,由此推知非鳥恐龍在中生代時一起滅絕了,如今僅存鳥類,大多數科學家都認可“鳥類屬于恐龍”的說法。 恐龍種類多,體形和習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雙腔龍可能超過50米,而最小的蜂鳥可能還不到10厘米。就食性來說,有溫順的草食者和兇暴的肉食者,還有葷素都吃的雜食性恐龍。 |
恐龍 | 恐龍 (蜥形綱史前動物)恐龍(英文名:Dinosaur),是出現在中生代時期(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的一類爬行動物的統稱,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是大多數恐龍的寫照。它們主要棲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 1841年,英國科學家理查德·歐文在研究幾塊樣子像蜥蜴骨頭化石時,認為它們是某種史前動物留下來的,并命名為恐龍,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恐龍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的時候突然全部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這個謎至今仍無人能解。地球過去的生物,均被記錄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層中,即曾發現許多恐龍的化石。其中可以見到大量或呈現各式各樣形狀的骨骼。但是,在緊接著的新生代地層中,卻完全看不到非鳥恐龍的化石,由此推知非鳥恐龍在中生代時一起滅絕了,如今僅存鳥類,大多數科學家都認可“鳥類屬于恐龍”的說法。 恐龍種類多,體形和習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雙腔龍可能超過50米,而最小的蜂鳥可能還不到10厘米。就食性來說,有溫順的草食者和兇暴的肉食者,還有葷素都吃的雜食性恐龍。 |
鴨嘴龍 | 鴨嘴龍 鴨嘴龍(hadrosaurs) 為一類較大型的鳥臀類恐龍,最大的有15米多長。是白堊紀后期鳥盤目草食性恐龍家族的其中一員。 2008年居然發現了身長超過22米的鴨嘴龍。 |
鴨嘴龍 | 鴨嘴龍 鴨嘴龍(hadrosaurs) 為一類較大型的鳥臀類恐龍,最大的有15米多長。是白堊紀后期鳥盤目草食性恐龍家族的其中一員。 2008年居然發現了身長超過22米的鴨嘴龍。 |
雷龍 | 雷龍 (恐龍)雷龍(屬名:"Brontosaurus")是蜥腳下目恐龍的一個屬。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在1879年命名了秀麗雷龍("Brontosaurus excelsus"),brontē/βροντη在古希臘文里意為“雷聲”,而sauros/σαυρο?意為“蜥蜴”;但這名稱在1974年正式遭到廢除,由在1877年命名的迷惑龍所取代。 2015年,來自葡萄牙和英國的古生物學家在4月7日的《Peer J》上發表了一篇名為《梁龍科的物種級系統發育分析與分類學修正》(A specimen-level phylogenetic analysis and taxonomic revision of Diplodocidae(Dinosauria, Sauropoda))的論文,這篇長達298頁的論文的核心就是,雷龍重新變成了有效屬。 |
劍龍 | 劍龍 (侏羅紀晚期食草性四足恐龍)劍龍為一種巨大的草食性恐龍,是一種生存在侏羅紀晚期的食草性動物,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質板,以及帶有四根尖刺的危險尾巴來防御掠食者的攻擊,大約7-9米長,2.35米至3.5米高,2至4噸重。 它們居住在平原上,并以群體游牧的方式和其它(如梁龍)等食草動物一同生活。 |
雷龍 | 雷龍 (恐龍)雷龍(屬名:"Brontosaurus")是蜥腳下目恐龍的一個屬。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在1879年命名了秀麗雷龍("Brontosaurus excelsus"),brontē/βροντη在古希臘文里意為“雷聲”,而sauros/σαυρο?意為“蜥蜴”;但這名稱在1974年正式遭到廢除,由在1877年命名的迷惑龍所取代。 2015年,來自葡萄牙和英國的古生物學家在4月7日的《Peer J》上發表了一篇名為《梁龍科的物種級系統發育分析與分類學修正》(A specimen-level phylogenetic analysis and taxonomic revision of Diplodocidae(Dinosauria, Sauropoda))的論文,這篇長達298頁的論文的核心就是,雷龍重新變成了有效屬。 |
劍龍 | 劍龍 (侏羅紀晚期食草性四足恐龍)劍龍為一種巨大的草食性恐龍,是一種生存在侏羅紀晚期的食草性動物,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質板,以及帶有四根尖刺的危險尾巴來防御掠食者的攻擊,大約7-9米長,2.35米至3.5米高,2至4噸重。 它們居住在平原上,并以群體游牧的方式和其它(如梁龍)等食草動物一同生活。 |
中生代 | 中生代 中生代(Mesozoic)是顯生宙的三個地質時代之一,可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三個紀。中生代最早是由意大利地質學家Giovanni Arduino所建立,當時名為第二紀(Secondary),以相對于現代的第三紀。 在希臘文中,中生代意為“中間的”+“生物”。中生代介于古生代與新生代之間。由于這段時期的優勢動物是爬行動物,尤其是恐龍,因此又稱為爬行動物時代。 中生代也是板塊、氣候、生物演化改變極大的時代。在中生代開始時,各大陸連接為一塊超大陸-盤古大陸。盤古大陸后來分裂成南北兩片,北部大陸進一步分為北美和歐亞大陸,南部大陸分裂為南美、非洲、印度與馬達加斯加、澳洲和南極洲,只有澳洲沒有和南極洲完全分裂。中生代的氣候非常溫暖,對動物的演化產生影響。在中生代末期,已見現代類型生物群的雛形。 中生代的年代為2.52億年前至6600萬年前,始于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結束于白堊紀-第三紀大滅絕事件,前后橫跨1.8億年。中生代可以分為以下三個紀: 三疊紀:2.5億年前到2億年前侏羅紀:2億年前到1.45億年前白堊紀:1.45億年前到6600萬年前 中生代的下界限是二疊紀-三疊紀大滅絕事件,滅絕了當時的90%到96%的海大洋生物,與70%的陸生生物,也是生物演化史中最嚴重的生物滅絕事件。 中生代的上界限是白堊紀-第三紀大滅絕事件,可能是由猶加敦半島的希克蘇魯伯撞擊事件造成,此次滅絕事件造成當時50%物種消失,包含所有的非鳥類恐龍。 |
古生物 | 古生物 地質學專業術語,古生物生存在地球歷史的地質年代中、而現已大部分絕滅的生物。包括古植物(蘆木、鱗木等)、古無脊椎古生物(三葉蟲)動物(貨幣蟲、三葉蟲、菊石等)、古脊椎動物(恐龍、始祖鳥、猛犸等)。 古生物死后,除極少數(如凍土中的猛犸,琥珀中的昆蟲)由于特殊條件,仍保存原有的組織結構外,絕大多數經過鈣化、碳化、硅化,或其他礦化的填充和交替石化作用,形成僅具原來硬體部分的形狀、結構、印模等的化石。 |
石板 | 石板 (日本動漫《古代王者恐龍王》中的石板)《古代王者恐龍王》中的石板總共有七塊,其中六塊就是恐龍的六種屬性,至于最后一塊就是六塊石板的中樞;而且時光機通過石板的能量就可以穿越時空。在很多年前宇宙之石大爆炸令地球上所有的恐龍滅絕,但是那些恐龍的靈魂仍然存在,最后凝聚在石板里,所以石板才充滿力量,同時還成為可以對抗宇宙之石的武器。另外,石板里面的聲音是所以恐龍的靈魂。 |
翼手龍 | 翼手龍 (已滅絕遠古翼手龍科動物)翼手龍(pterodactylus)侏羅紀晚期的翼龍類,其特征為:由輕而緊密的骨組成的頭骨輕巧,骨骼薄,中空,第一指特別伸長,用以支撐膜翼,后肢短。翼手龍科的所有成員均短尾,頭長。翼手龍中間一些種體型大小如麻雀;另外一些可大到像鷹一樣,兩翼開展可達30--70厘米,以昆蟲為食,有些可能覓食魚類。翼手龍整個群體是翼龍類中的亞目。在分類上并不真正屬于恐龍,而只是恐龍的近親,并且有“不存在”這種稱呼。 |
魚龍 | 魚龍 (已滅絕的海棲爬行動物)魚龍(拉丁語學名:Ichthyosauria,來自希臘語ιχθυ?,“魚”和σαυρο?“蜥蜴”)是一種類似魚和海豚的大型海棲爬行動物。它們生活在中生代的大多數時期,最早出現于約2.5億年前,比恐龍稍微早一點(2.3億年前),約9000萬年前它們消失,比恐龍滅絕早約2500萬年。有些魚龍身體十分渺小,但還有些魚龍身體很大。 在三疊紀中期今天還未能確定的陸棲爬行動物逐漸回到海洋中生活,演化為魚龍,這個過程類似海豚和鯨的演化過程。在侏羅紀它們分布尤其廣泛。在白堊紀它們作為最高的水生食肉動物被蛇頸龍取代。 魚龍 (漢語詞匯)魚龍是一個漢語詞匯,意思是泛指鱗介水族,比喻品質高下不同的人。 |
翼手龍 | 翼手龍 (已滅絕遠古翼手龍科動物)翼手龍(pterodactylus)侏羅紀晚期的翼龍類,其特征為:由輕而緊密的骨組成的頭骨輕巧,骨骼薄,中空,第一指特別伸長,用以支撐膜翼,后肢短。翼手龍科的所有成員均短尾,頭長。翼手龍中間一些種體型大小如麻雀;另外一些可大到像鷹一樣,兩翼開展可達30--70厘米,以昆蟲為食,有些可能覓食魚類。翼手龍整個群體是翼龍類中的亞目。在分類上并不真正屬于恐龍,而只是恐龍的近親,并且有“不存在”這種稱呼。 |
魚龍 | 魚龍 (已滅絕的海棲爬行動物)魚龍(拉丁語學名:Ichthyosauria,來自希臘語ιχθυ?,“魚”和σαυρο?“蜥蜴”)是一種類似魚和海豚的大型海棲爬行動物。它們生活在中生代的大多數時期,最早出現于約2.5億年前,比恐龍稍微早一點(2.3億年前),約9000萬年前它們消失,比恐龍滅絕早約2500萬年。有些魚龍身體十分渺小,但還有些魚龍身體很大。 在三疊紀中期今天還未能確定的陸棲爬行動物逐漸回到海洋中生活,演化為魚龍,這個過程類似海豚和鯨的演化過程。在侏羅紀它們分布尤其廣泛。在白堊紀它們作為最高的水生食肉動物被蛇頸龍取代。 魚龍 (漢語詞匯)魚龍是一個漢語詞匯,意思是泛指鱗介水族,比喻品質高下不同的人。 |
斑龍 | 斑龍 (蜥形綱動物)斑龍(屬名:Megalosaurus)又名巨龍、巨齒龍,屬名在希臘文意為“巨大的蜥蜴”,斑龍是種大型肉食性恐龍,生存于中侏羅紀巴通階的歐洲(英格蘭南部、法國、葡萄牙)。斑龍是侏羅紀晚期一種體型龐大的肉食性獸腳類恐龍,其遺骸非常破碎,里面可能還混雜其他獸腳類骨骼的破片。 |
斑龍 | 斑龍 (蜥形綱動物)斑龍(屬名:Megalosaurus)又名巨龍、巨齒龍,屬名在希臘文意為“巨大的蜥蜴”,斑龍是種大型肉食性恐龍,生存于中侏羅紀巴通階的歐洲(英格蘭南部、法國、葡萄牙)。斑龍是侏羅紀晚期一種體型龐大的肉食性獸腳類恐龍,其遺骸非常破碎,里面可能還混雜其他獸腳類骨骼的破片。 |
靈武 | 靈武 (寧夏回族自治區下轄縣級市)靈武,古稱靈州。寧夏回族自治區下轄縣級市,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和銀川市工業發展的核心區域。靈武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譽,有著悠久的歷史文明,早在三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就在靈武這片神奇的土地繁衍生息,是中華民族遠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靈武于西漢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置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 靈武旅游資源豐富,名勝古跡眾多。聞名遐邇的水洞溝是中國最早發現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文化遺址,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距今1.6億年前的靈武恐龍化石遺址是中國發現面積較大、分布集中、保存完整、周邊環境未遭破壞的恐龍化石,是蜥腳類恐龍中個體最大的屬種之一。 靈武是中國國家級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國家優質果品(靈武長棗)基地。靈武被中國國家林業部命名為是“中國靈武長棗之鄉”。2013年,靈武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6.8億元。2018年10月,靈武市入選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投資潛力百強縣市、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縣(市)。2018年11月,入選中國縣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2018年12月,入選全國縣域經濟投資潛力100強。 |
角龍 | 角龍 (鳥臀類恐龍)角龍是一種鳥臀目草食性恐龍,由假鱷類進化而來,是一種古生物,活躍于早白堊紀(1.44億~9,640萬年前),其明顯特征包括臉上的角及勾狀的喙與頭后方骨質的皺摺。體長最長可達10米長,最重10噸噸。成群生活,白天的大部分時間里都是在啃食植物,擁有強大的防御武器。 |
角龍 | 角龍 (鳥臀類恐龍)角龍是一種鳥臀目草食性恐龍,由假鱷類進化而來,是一種古生物,活躍于早白堊紀(1.44億~9,640萬年前),其明顯特征包括臉上的角及勾狀的喙與頭后方骨質的皺折。體長最長可達10米長,最重10噸噸。成群生活,白天的大部分時間里都是在啃食植物,擁有強大的防御武器。 |
它們 | 它們 (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書籍)《它們》由韓寒+趙闖+楊楊三位青年藝術家跨界合作,是一部精美的巨型科學文藝畫冊。全書用超過兩百幅精美大圖,講述了地球46億年里最壯美的生命簡史,震撼還原恐龍在中生代誕生、繁衍、斗爭、捕食,乃至滅亡的全過程。在《它們》里你將會看到其他普通科普書里所看不到的最逼真、令人嘆為觀止的恐龍時代,也將看到人類的渺小。 |
它們 | 它們 (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書籍)《它們》由韓寒+趙闖+楊楊三位青年藝術家跨界合作,是一部精美的巨型科學文藝畫冊。全書用超過兩百幅精美大圖,講述了地球46億年里最壯美的生命簡史,震撼還原恐龍在中生代誕生、繁衍、斗爭、捕食,乃至滅亡的全過程。在《它們》里你將會看到其他普通科普書里所看不到的最逼真、令人嘆為觀止的恐龍時代,也將看到人類的渺小。 |
龍蛟 | 龍蛟 龍蛟:漢語詞語 龍蛟:吉安市政府副秘書長 龍蛟 (漢語詞語)龍蛟也寫作“蛟龍”:指蛟龍,喻兇橫暴虐者。 龍:傳說中的一種長形、有鱗、有角的神異動物,能走,能飛,能游泳,能興云作雨。 古生物學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蟲:恐龍。 封建時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稱關于皇帝的東西。 蛟:古代傳說中一種能發洪水的龍:蛟龍得水。 指鼉、鱷之類的動物。 |
龍蛟 | 龍蛟 龍蛟:漢語詞語 龍蛟:吉安市政府副秘書長 龍蛟 (漢語詞語)龍蛟也寫作“蛟龍”:指蛟龍,喻兇橫暴虐者。 龍:傳說中的一種長形、有鱗、有角的神異動物,能走,能飛,能游泳,能興云作雨。 古生物學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蟲:恐龍。 封建時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稱關于皇帝的東西。 蛟:古代傳說中一種能發洪水的龍:蛟龍得水。 指鼉、鱷之類的動物。 |
水怪 | 水怪 (生活在水里的神話傳說和未知名的生物)水怪(或稱“海怪”,以特指海洋中的水怪)是指生活在水里的神話傳說和未知名的生物。科學家認為,在海中大約1000米深的地方,有許多大型未知生物,體長約在18-20米之間,亦有認為是自恐龍時代活下來的蛇頸龍之類的生物。 水怪形式多樣,如龍、海蛇及長有多只手的怪物等。 |
梁龍 | 辭典解釋梁龍 liáng lóng 動物名。爬蟲綱蜥龍目蜥腳亞目。為侏羅紀時大型脊椎動物,形狀略似大袋鼠,體長可達三十公尺。頭部小,齒圓鈍,以柔嫩植物為食。為已知最大最長的恐龍。 英語 diplodocus德語 Diplodocus (Dinosauriergattung)? (Eig, Bio)? |
三觭龍 | 辭典解釋三觭龍 sān jī lóng 動物名。恐龍類。體長約三丈,其化石發現于北美洲及我國蒙古、山東之白堊紀地質系統中。有一骨板由頭后緣伸至肩甲,以保護頸部,頭上有角一對,形似牛角,頭前正中線上,另有一小角,故稱為「三觭龍」。 |
鱘鰉 | 鱘鰉 鱘鰉,拼音是xún huáng,亦作"鱏鰉"。鱘鰉魚學名達氏鰉,系白堊紀時期保存下來的古生物,曾與恐龍在地球上共同生活,有水中活化石之稱,是中國淡水魚類中體重最大的魚類,主要分布于黑龍江流域。 撫遠、同江是達氏鰉的主要產地,但由于水質的變化和過度捕撈等原因,野生鰉魚的數量已經非常稀少。 |
卞氏龍 | 辭典解釋卞氏龍 biàn shì lóng 動物名。爬蟲綱恐龍類。身體構造與哺乳動物相似,在我國的云南祿豐三疊紀地層中,曾發現其化石。 |
異特龍 | 辭典解釋異特龍 yì tè lóng 動物名。恐龍類。化石發現于北美及東非侏羅紀后期的地層中。體重約二噸,體長約十公尺,肉食,牙齒和爪子銳利,尾巴強勁而有力。 英語 allosaurus |
鱘鰉 | 鱘鰉 鱘鰉,拼音是xún huáng,亦作"鱏鰉"。鱘鰉魚學名達氏鰉,系白堊紀時期保存下來的古生物,曾與恐龍在地球上共同生活,有水中活化石之稱,是中國淡水魚類中體重最大的魚類,主要分布于黑龍江流域。 撫遠、同江是達氏鰉的主要產地,但由于水質的變化和過度捕撈等原因,野生鰉魚的數量已經非常稀少。 |
觭龍類 | 辭典解釋觭龍類 jī lóng lèi 爬蟲綱鳥盤目中的一類。為四腳步行的草食恐龍,頭大,體型笨重,頭骨后部骨骼發達,延伸到肩部,類似護庇,鼻子及眼睛的上方或兩側有角。四肢粗壯,善奔走。出現于白堊紀后期,現已絕種。 |
鋼索 | 鋼索 電影變形金剛4中角色,汽車人恐龍派首領。 |
水母 | 水母 (刺胞動物門缽水母綱浮游生物)水母(英文名稱:Jelly Fish):是水生環境中重要的浮游生物,屬于刺絲胞動物缽水母綱。水母是一種非常漂亮的水生動物。它的身體外形就像一把透明傘,傘狀體的直徑有大有小,大水母的傘狀體直徑可達2米。傘狀體邊緣長有一些須狀的觸手,有的觸手可長達20-30米。 水母身體的主要成分是水,并由內外兩胚層所組成,兩層間有一個很厚的中膠層,不但透明,而且有漂浮作用。它們在運動時,利用體內噴水反射前進,遠遠望去,就像一頂頂圓傘在水中迅速漂游;有些水母的傘狀體還帶有各色花紋,在藍色的海洋里,這些游動著的色彩各異的水母顯得十分美麗。 無論是熱帶的水域﹑溫帶的水域﹑淺水區﹑約百米深的海洋,甚至是淡水區都有它們的影蹤。水母早在六億五千萬年前就存在了,它們的出現甚至比恐龍還早。全世界的水域中有超過250余種的水母,它們分布于全球各地的水域里。全部生活在海洋中。 |
新生代 | 新生代 (地質年代)新生代(距今6500萬年,Cenozoic Era)是地球歷史上最新的一個地質時代。隨著恐龍的滅絕,中生代結束,新生代開始。新生代被分為三個紀:古近紀和新近紀和第四紀。總共包括七個世:古新世、始新世、漸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和全新世。這一時期形成的地層稱新生界。新生代以哺乳動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為特征,由于生物界逐漸呈現了現代的面貌,故名新生代,即現代生物的時代。 |
揚子鱷 | 揚子鱷 揚子鱷,Alligator sinensis (Fauvel,1879),或稱作鼉(tuó),是短吻鱷科短吻鱷屬的一種鱷魚。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鱷魚,是世界上最小的鱷魚品種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現存數量非常稀少、世界上瀕臨滅絕的爬行動物。因其生活在長江流域,故稱“揚子鱷”。在揚子鱷身上,至今還可以找到早先恐龍類爬行動物的許多特征。所以,人們稱揚子鱷為“活化石”。因此,揚子鱷對于人們研究古代爬行動物的興衰和研究古地質學和生物的進化,都有重要意義。中國已經把揚子鱷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嚴禁捕殺。為了使這種珍貴動物的種族能夠延續下去,中國還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揚子鱷的自然保護區和人工養殖場。揚子鱷屬于爬行動物,卵生。 (概述圖參考資料:) |
安琪兒 | 安琪兒 (游戲《拳皇》系列中人物)安琪兒(安琪爾),是拳皇(kof)中的一名角色。 安琪兒是一個真正的古靈精怪的角色,有很多UC技之類的奇特動作,也是一個讓玩家難以用好的角色。 安琪兒本是NESTS組織的一名低級干部,在KOF2001中與K9999、FOXY等人一起組隊出席大賽,賽中表現不俗。后來因同情K9999而對其產生感情,縱容其將FOXY打成重傷。在KOF2001結束后與K9999隱居,kof14再次登場,與羅蒙以及恐龍王組成墨西哥隊參戰。 kof14中的官方設定:“秘密組織NESTS的改造人。格斗風格是「隨意啦?」,卻會使出稱作「連動」的繁雜連打招式,近距離格斗時可說是無人能敵。開玩笑的言行很多,是難以捉摸的個性。”看來,我們的官方人員也是特別喜歡安琪兒吧! |
鋼索 | 鋼索 電影變形金剛4中角色,汽車人恐龍派首領。 |
超量 | 超量 游戲王卡組系列之一,登場于SP補充包第4彈“ブースターSP -ウィング?レイダーズ-”(Booster SP: Wing Raiders / 飛翼襲擊者)的以XYZ召喚為主題的卡組系列。 日文名「超量(ちょうりょう)」,附屬系列字段有「超量士(ちょうりょうし)」與「超量機獣(ちょうりょうきじゅう)」,英文名分別為「Super Quant」、「Super Quantum」和「Super Quantal Mech Beast」。 這里的「超量」意為『超級量子』,不同于繁體中文版對XYZ召喚稱作的超量召喚的『超過數量』的意思,這也包含KONAMI對繁中版關于XYZ召喚錯譯的惡意。 「超量」系列造型源自根據《恐龍戰隊獸連者》改編的美版超級戰隊《Power Rangers》。 |
揚子鰐 | 揚子鱷 揚子鱷,Alligator sinensis (Fauvel,1879),或稱作鼉(tuó),是短吻鱷科短吻鱷屬的一種鱷魚。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鱷魚,是世界上最小的鱷魚品種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現存數量非常稀少、世界上瀕臨滅絕的爬行動物。因其生活在長江流域,故稱“揚子鱷”。在揚子鱷身上,至今還可以找到早先恐龍類爬行動物的許多特征。所以,人們稱揚子鱷為“活化石”。因此,揚子鱷對于人們研究古代爬行動物的興衰和研究古地質學和生物的進化,都有重要意義。中國已經把揚子鱷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嚴禁捕殺。為了使這種珍貴動物的種族能夠延續下去,中國還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揚子鱷的自然保護區和人工養殖場。揚子鱷屬于爬行動物,卵生。 (概述圖參考資料:) |
揚子鱷 | 揚子鱷 揚子鱷,Alligator sinensis (Fauvel,1879),或稱作鼉(tuó),是短吻鱷科短吻鱷屬的一種鱷魚。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鱷魚,是世界上最小的鱷魚品種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現存數量非常稀少、世界上瀕臨滅絕的爬行動物。因其生活在長江流域,故稱“揚子鱷”。在揚子鱷身上,至今還可以找到早先恐龍類爬行動物的許多特征。所以,人們稱揚子鱷為“活化石”。因此,揚子鱷對于人們研究古代爬行動物的興衰和研究古地質學和生物的進化,都有重要意義。中國已經把揚子鱷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嚴禁捕殺。為了使這種珍貴動物的種族能夠延續下去,中國還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揚子鱷的自然保護區和人工養殖場。揚子鱷屬于爬行動物,卵生。 (概述圖參考資料:) |
蜚蠊 | 蜚蠊 蜚蠊(fěi lián 蟑螂),泛指屬于蜚蠊目(Blattodea)的昆蟲,目前已被發現大約有4000多種。蟑螂是這個星球上最古老的昆蟲之一,曾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主要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生活在野外或室內。根據化石證據顯示,原始蟑螂約在4億年前的志留紀出現于地球上。億萬年來它的外貌并沒什么大的變化,體扁平,黑褐色,通常中等大小。頭小,能活動。觸角長絲狀,復眼發達。翅平,前翅為革質后翅為膜質,前后翅基本等大,覆蓋于腹部背面;有的種類無翅。不善飛,能疾走。不完全變態,產卵于卵鞘內。約有6000種,主要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生活在野外或者室內。 |
白堊紀 | 辭典解釋白堊紀 bái è jì 在地質時間表中,中生代的最后一紀。約當一億三千五百萬年前至六千五百萬年前,因英國著名的白堊層為此年代的代表而得名。本紀末恐龍類及許多古生物都已絕滅。 英語 Cretaceous (geological period 140-65m years ago)?德語 Kreide, Kreidezeit (eine Periode der Erdgeschichte)? (S, Geol)?法語 crétacé |
地質年代 | 地質年代 地質年代(Geological Time)是指地殼上不同時期的巖石和地層,時間表述單位:宙、代、紀、世、期、時;地層表述單位:宇、界、系、統、階、帶。在形成過程中的時間(年齡)和順序。 它包含兩方面含義:其一是指各地質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稱為相對地質年代;其二是指各地質事件發生的距今年齡,由于主要是運用同位素技術,稱為同位素地質年齡(絕對地質年代)。這兩方面結合,才構成對地質事件及地球、地殼演變時代的完整認識,地質年代表正是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
巨型 | 巨型 《巨型》是一個漢語詞匯,基本意思是大小或范圍方面異乎尋常地龐大的。 |
告絕 | 告絕 讀音:gàojué 告絕是一個典型的古今異義詞,經過多年的發展,它已經與原義大相徑庭,反映了漢語博大精深而又與時俱進的特點。 |
絕種 | 絕種 通常指消滅一個種族、家族、物種或生長物,通常指環境的變更使其生長率遠小于死亡率,最終趨于消失。 |
巨蛋 | 巨蛋 (體積很大的橢圓形物體)“巨蛋”(Dome,或Big Egg),泛指大型室內體育場或外觀為穹頂式的大型建筑。例如日本東京巨蛋、英國千禧巨蛋、中國臺北小巨蛋、中國鎮江巨蛋等。此外,另有一網站名為中國巨蛋網。 |
告絶 | 告絕 讀音:gàojué 告絕是一個典型的古今異義詞,經過多年的發展,它已經與原義大相徑庭,反映了漢語博大精深而又與時俱進的特點。 |
告絕 | 告絕 讀音:gàojué 告絕是一個典型的古今異義詞,經過多年的發展,它已經與原義大相徑庭,反映了漢語博大精深而又與時俱進的特點。 |
絶種 | 絕種 通常指消滅一個種族、家族、物種或生長物,通常指環境的變更使其生長率遠小于死亡率,最終趨于消失。 |
絕種 | 絕種 通常指消滅一個種族、家族、物種或生長物,通常指環境的變更使其生長率遠小于死亡率,最終趨于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