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什么之什么的詞語
金什么之什么的詞語,常見的有:金石之交、金蘭之契、金石之策、金石之言、金蘭之友、金屋之選、金石之計、金人之箴、金石之功、金玉之言、金石之盟、金人之緘、金蘭之交、金鼠之變、金石之堅、金革之患、金湯之固、金革之難、金革之世、金革之聲。
金什么之什么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金石之交 | 金石之交【解釋】交:交情。比喻像金石一樣牢不可破的交情。【出處】《漢書·淮陰侯傳》:“今足下雖自以為與漢王為金石交,然終為漢王所擒矣。”【近義詞】生死之交、患難之交【反義詞】一面之交、對頭冤家【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含褒義,指友誼很深 |
金蘭之契 | 金蘭之契【解釋】金:比喻堅;蘭:比喻香;契:投合。指交情投合的朋友。【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山公與嵇阮一面,契若金蘭。”【近義詞】莫逆之交、患難之交【反義詞】酒肉朋友【語法】偏正式;作賓語;指情投意合的朋友或結拜弟兄 |
金石之策 | 金石之策【解釋】形容如同金、石一般經久而穩定的策略。【出處】《后漢書·馮衍傳》:“故信庸庸之論,破金石之策。” |
金石之言 | 金石之言【解釋】象黃金寶石那樣珍貴的話語。比喻可貴而有價值的勸告。【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銘之肺腑。”【示例】兄長~,小弟當銘刻肺腑。 ◎清·禇人獲《隋唐演義》第十一回【近義詞】金石良言【語法】偏正式;作賓語;比喻寶貴的教導 |
金蘭之友 | 金蘭之友【解釋】指親密的朋友。【出處】《周易·系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
金屋之選 | 金屋之選【解釋】指被貴人選為妻室。 |
金石之計 | 金石之計【解釋】比喻最安全的計策。【出處】漢·陸賈《新語·資執》:“欲辭晉獻公譬馬之賂,而不假之夏陽之道,豈非金石之計哉?” |
金人之箴 | 金人之箴【解釋】比喻因有顧慮而閉口不說話。【出處】《孔子家語·觀周》:“孔子觀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
金石之功 | 金石之功【解釋】金:指鐘鼎類。石:指碑碣類。刻在鐘鼎碑碣之上,永不磨滅的功勛。 |
金玉之言 | 金玉之言【解釋】金玉:黃金和美玉。象黃金美玉那樣珍貴的話語。比喻可貴而有價值的勸告。【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銘之肺腑。”【示例】恩相~,某當終身佩銘。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三十 |
金石之盟 | 辭典解釋金石之盟 jīn shí zhī méng 比喻誓言如金石般堅固,不可變更。 如:「他們之間的感情,猶勝于金石之盟。」近義詞山盟海誓 |
金人之緘 | 金人之緘【解釋】比喻因有顧慮而閉口不說話。【出處】《孔子家語·觀周》:“孔子觀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
金蘭之交 | 金蘭之交【解釋】像金石般堅固的交情。【出處】《漢書·韓信傳》:“足下雖自以為與漢王為金石交,然終為漢王所擒矣。” |
金鼠之變 | 金鼠之變 指1900年(庚子年)義和團事件。庚于五行為“金”,子于十二生肖為“鼠”,故稱金鼠之變。 《冷眼觀》第十六回:“得真者王,得偽者敗,其主動力實種於金鼠之變,而有土犬推翻新政之馀波也。” |
金石之堅 | 金石之堅【解釋】象金屬和石頭那樣堅硬。形容極為堅硬或強固。【出處】漢·枚乘《七發》:“雖有金石之堅,猶將銷鑠而挺解也。” |
金革之患 | 金革:兵器和鎧甲;患:災禍。指戰亂 |
金湯之固 | 金湯之固【解釋】像金城湯池那樣牢不可破。【出處】明·張岱《龍山文帝祠募疏》:“右并城隍,賴有金湯之固。” |
金革之難 | 金革:兵器和鎧甲;難:災難。指戰亂 |
金革之世 | 金革:兵器和鎧甲;世:時代。戰亂的年月 |
金革之聲 | 金革:兵器和鎧甲。兵器與鎧甲相撞擊的聲音。指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