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魂什么魄的詞語
什么魂什么魄的詞語,常見的有:失魂落魄、喪魂落魄、勾魂攝魄、三魂七魄、亡魂失魄、丟魂失魄、冰魂雪魄、銷魂蕩魄、銷魂奪魄、驚魂失魄、弛魂宕魄、驚魂喪魄、沒魂少魄、迷魂淫魄、追魂攝魄、蕩魂攝魄、迷魂奪魄、少魂失魄、馳魂奪魄、驚魂奪魄、馳魂宕魄、失魂喪魄、失魂蕩魄、驚魂落魄、亡魂喪魄、安魂定魄、驚魂攝魄、冰魂素魄、丟魂丟魄、喪魂失魄。
什么魂什么魄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失魂落魄 | 失魂落魄【解釋】魂、魄:舊指人身中離開形體能存在的精神為魂,依附形體而顯現的精神為魄。形容驚慌憂慮、心神不定、行動失常的樣子。【出處】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二折:“餓的我肚里饑失魂喪魄,凍的我身上冷無顏落色。”【示例】那知我福氣薄,叫神鬼支使的~。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七回 |
喪魂落魄 | 喪魂落魄【解釋】失去了魂魄。形容非常驚慌、恐懼的樣子。【出處】管樺《懲罰》:“鬼子山本踉蹌了一下,岔開兩腿,喪魂落魄地瞥了一眼從死尸堆里露出半個臉的川島。”【示例】他早已嚇得~了。【近義詞】魂不附體、驚慌失措、喪魂失魄【反義詞】泰然自若、若無其事【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
勾魂攝魄 | 勾魂攝魄【解釋】形容事物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或威嚇的力量。【語法】聯合式;作謂語;比喻事物極具吸引力 |
三魂七魄 | 三魂七魄【解釋】魂:舊指能離開人體而存在的精神;魄:舊指依附形體而顯現的精神。道家語,稱人身有“三魂七魄”。【出處】《抱樸子·地真》:“欲得通神,宜水火水形分,形分則自見其身中之三魂七魄。”【示例】但凡精血成胎者,有~,被桂芳叫一聲,魂魄不居一體,散在各方,自然落馬。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七回 |
亡魂失魄 | 亡魂失魄【解釋】魂、魄:舊指人身中離開形體能存在的精神為魂,依附形體而顯現的精神為魄。形容驚慌憂慮、心神不定、行動失常的樣子。【出處】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二折:“餓的我肚里饑失魂喪魄,凍的我身上冷無顏落色。”【示例】孔子好象受了當頭一棒,~的坐著,恰如一段呆木頭。 ◎魯迅《故事新編·出關》 |
丟魂失魄 | 丟魂失魄【解釋】形容非常驚慌,沒頭腦,無主見。【出處】俞林《在太行山上》:“小范首先從樹叢后面猛跳出來,那家伙嚇得丟魂失魄,尖叫一聲,返身就跑。”【近義詞】喪魂落魄【語法】聯合式;作狀語、定語;含貶義 |
冰魂雪魄 | 冰魂雪魄【解釋】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潔白。比喻人品質高尚純潔。【出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忍苦為詩身到此,冰魂雪魄已難招。”【示例】廣寒宮里長征藥,醫得~回。 ◎宋·陸游《北坡梅》詩【近義詞】冰清玉潔、冰壺秋月【語法】聯合式;作定語;形容人品純潔 |
銷魂蕩魄 | 銷魂蕩魄【解釋】形容因羨慕或愛好某種事物而著迷。同“銷魂奪魄”。 |
銷魂奪魄 | 銷魂奪魄【解釋】神魂顛倒,失去常態。形容因羨慕或愛好某種事物而著迷。【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鹽商富貴奢華,多少士大夫見了就銷魂奪魄;你一個弱女子,視如土芥,這就可敬的極了!”【近義詞】失魂落魄、銷魂蕩魄【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人神態失常 |
驚魂失魄 | 驚魂失魄【解釋】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動很大。同“驚魂喪魄”。 |
弛魂宕魄 | 弛魂宕魄【解釋】形容振憾心靈。亦作“馳魂奪魄”。【出處】聞一多《李白之死》詩:“還有吹不滿旗的靈風推著云車,滿載霓裳縹緲、彩佩玲瓏的仙娥,給予人們頌送著弛魂宕魄的天樂。”【示例】各種印象,新鮮而又莊嚴,使他目不暇給,弛魂奪魄。 ◎徐遲《地質之光》 |
驚魂喪魄 | 驚魂喪魄【解釋】形容十分恐懼。 |
沒魂少魄 | 猶失魂落魄。形容驚恐不安或心神不寧。 |
迷魂淫魄 | 迷魂淫魄【解釋】迷人魂、亂人魄。形容事物美好,使人醉迷。【出處】晉·王嘉《拾遺記·殷湯》:“師延乃更奏迷魂淫魄之曲,以歡修夜之娛。”【近義詞】迷魂奪魄【語法】聯合式;作定語;含褒義 |
追魂攝魄 | 追魂攝魄【解釋】迷信指攝取魂魄,致人死命。【出處】宋·周密《癸辛雜識續集·宋江三十六贊》:“活閻羅阮小七:地下閻羅,追魂攝魄。”【示例】兩壁雖鐫著一百單八條變化之法,仔細參求,都是偷天換日,~的伎倆。 ◎明·羅貫中《平妖傳》第二回 |
蕩魂攝魄 | 蕩魂攝魄【解釋】震撼心神。【出處】葉圣陶《倪煥之》十:“燈會自然搞得異常熱烈,煊赫,每夜有新的名色,每夜有麻醉觀眾的蕩魂攝魄的景象。” |
迷魂奪魄 | 迷魂奪魄【解釋】形容事物美好,使人醉迷。同“迷魂淫魄”。 |
少魂失魄 | 辭典解釋少魂失魄 shǎo hún shī pò 形容精神恍惚,內心紊亂無主。 《紅樓夢.第二八回》:「誰知你總不理我,叫我摸不著頭腦,少魂失魄,不知怎么樣才好。」 |
馳魂奪魄 | 馳魂奪魄【解釋】形容振撼心靈。【出處】徐遲《地質之光》:“各種印象,新鮮而又莊嚴,使他目不暇給,馳魂奪魄。”【示例】望著~的鉆塔群,想起這一切,耳邊卷來了無邊的戰鼓和汽笛。 ◎李瑛《鉆塔禮贊》詩【近義詞】馳魂宕魄、驚心動魄【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
驚魂奪魄 | 驚魂奪魄【解釋】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動很大。 |
馳魂宕魄 | 馳魂宕魄【解釋】形容振撼心靈。【出處】聞一多《李白之死》詩:“還有吹不滿旗的靈風推著云車,滿載霓裳縹緲、彩佩玲瓏的仙娥,給人們頌送著馳魂宕魄的天樂。” |
失魂喪魄 | 失魂喪魄【解釋】①形容心煩意亂,精神恍惚。②形容極度驚恐不安。【出處】元·劉唐卿《降桑》第二折:“您孩兒為母不安,這些時衣不解帶,寢食俱發,憂凄不止,行坐之間,猶如失魂喪魄。”【示例】經過十幾分鐘猛烈無情的戰斗,早已~的殘敵,丟槍棄刀,一個個跪倒在地,舉手投降。 ◎《人民文學》1977年第10期 |
失魂蕩魄 | 失魂蕩魄【解釋】形容心意煩亂,精神恍惚。【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嚴蕊]乃是個絕色的女子。一應琴棋書畫,歌舞管弦之類,無所不通……所以人見了的,沒一個不失魂蕩魄在他身上。” |
驚魂落魄 | 驚魂落魄【解釋】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動很大。同“驚魂喪魄”。 |
亡魂喪魄 | 亡魂喪魄【解釋】形容非常驚慌恐懼或心神不寧。【出處】《孤本元明雜居·打董達》第二折:“哥哥你寬肺腑,休間阻,我教他亡魂喪魄,認個賢。” |
安魂定魄 | 安魂定魄【解釋】魂、魄:人的靈氣、精神。指使人心安定。【出處】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三十四出:“不尋常,安魂定魄賽過反精香。” |
驚魂攝魄 | 驚魂攝魄【解釋】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動很大。同“驚魂奪魄”。【出處】《花城》1981年第1期:“為了探索生命的奧秘,科學家們正付出艱辛的勞動和經歷著驚魂攝魄的斗爭。” |
冰魂素魄 | 冰魂素魄【解釋】形容清白純潔的品質。【出處】元·吳昌齡《張天師》第四折:“俺本是廣寒宮冰魂素魄,怎比那閻浮世濁骨凡胎。” |
丟魂丟魄 | 丟魂丟魄【解釋】形容非常驚慌。同“丟魂失魄”。【出處】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第十九回:“有一個狼撲上來,爪子搭在了他的身上,正嚇得他丟魂丟魄的時候,山上過來一群鋤地的,才把狼趕走。” |
喪魂失魄 | 喪魂失魄【解釋】失去了魂魄。形容非常驚慌或心神不寧的樣子。【出處】魯迅《墳·未有天才之前》:“自從新思潮來到中國以后,其實何嘗有力,而一群老頭子,還有少年,卻已喪魂失魄的來講國故了。”【示例】自你一氣出門以后,我是和~一般,就活著也沒有意思! ◎歐陽予倩《潘金蓮》第五幕 |
追魂奪魄 | 追魂奪魄【解釋】迷信指攝取魂魄,致人死命。同“追魂攝魄”。【出處】明·郭勛《英烈傳》第五十二回:“文忠凜然端坐,價前如狼如虎的將官,排列兩行,就如追魂奪魄的一般,甚是畏懼。”【示例】大吼一聲,必定動天驚地;小笑兩面,亦可~。 ◎《綠野仙蹤》第二十二回 |
招魂續魄 | 指魂魄不失散。比喻悼念死者 |
驚魂動魄 | 驚魂動魄【解釋】形容十分恐懼。【出處】清·陳確《示兒帖》:“《易》曰:‘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罪大而不可解。’每讀《易》至此,未嘗不驚魂動魄,心膽墮地也。”【近義詞】驚心動魄【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遺魂亡魄 | 遺魂亡魄【解釋】指拋棄思慮,停止精神活動。【出處】漢·嚴遵《道德指歸論·大成若缺》:“遺魂亡魄,休精息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