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目什么心的詞語
什么目什么心的詞語,常見的有:觸目驚心、怵目驚心、眩目驚心、劌目鉥心、悅目娛心、悅目賞心、觸目傷心、觸目慟心、觸目崩心、觸目儆心、觸目經心、觸目警心、觸目駭心、劌目怵心、駭目驚心、駭目振心。
什么目什么心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觸目驚心 | 觸目驚心【解釋】看見某種嚴重情況,心里感到震驚。【出處】唐·韓愈《昌黎集·貞曜先生墓志銘》:“及其為詩,劌目怵心。”【示例】又因他姓赤,惟恐廁內倘有赤痢血痔之類,也好教他~,時常打掃:因此把他派了。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九回【近義詞】膽戰心驚、驚心動魄【反義詞】司空見慣、習以為常【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形容事態嚴重 |
怵目驚心 | 怵目驚心【解釋】看見某種嚴重情況,心里感到震驚。【出處】唐·韓愈《昌黎集·貞曜先生墓志銘》:“及其為詩,劌目怵心。”【示例】你記得復辟與龍旗的不可分離性,你便會原諒我看見“龍鳳”二字而不禁~的苦衷了。 ◎聞一多《龍鳳》【近義詞】觸目驚心【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形容讓人震驚的場面 |
眩目驚心 | 眩目驚心【解釋】使人眼花心驚。【出處】宋劉氏《重修文宣王廟記》:“增華崇麗,眩止驚心。” |
劌目鉥心 | 劌目鉥心【解釋】猶言嘔心瀝血。比喻用盡心思。【出處】唐·韓愈《貞曜先生墓志銘》:“及其為詩,劌目鉥心。”【示例】他形容孟郊的苦吟,竟至使用一‘~’、‘搯擢胃腎’的辭句,這也就是后人所說的‘嘔心滴血’了。 ◎郭沫若《李白與杜甫·李白與杜甫在詩歌上的交往》 |
悅目娛心 | 悅目娛心【解釋】使眼睛高興,使心里快樂。形容使人感到美好快樂。 |
悅目賞心 | 悅目賞心【解釋】看了美好景物而心情舒暢。【出處】葉圣陶《倪煥之》十七:“農場里的木芙蓉開了,共引為悅目賞心的樂事。”【示例】鮮花的多種多樣的姿態,紛繁的顏色,除了讓我們~外,我想還可以對我們的藝術思想有所啟發。 ◎秦牧《藝海拾貝·鮮花百態和藝術風格》 |
觸目傷心 | 觸目傷心【解釋】看到某種情況而內心傷悲。【出處】清·宣鼎《夜雨秋燈錄·阮封翁》:“赤貧者無力賃屋,男婦老幼皆露處。忽澍雨滂沱,立泥淖中,相向而哭。翁觸目傷心,計極窮人不過百十,費無多,思有以援之。”【示例】平日這燈下,便是我們的天堂;今日卻成了地獄了,沒有一個地方一件事情,不是使我~的。 ◎冰心《集外·莊鴻的姊姊》 |
觸目慟心 | 觸目慟心【解釋】慟:極悲哀;大哭。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內心悲傷。【出處】南朝·梁武帝《追贈張弘籍詔》:“朕少離苦辛,情地彌切,雖宅相克成,輅車靡贈,興言永往,觸目慟心。” |
觸目崩心 | 觸目崩心【解釋】看到某種情況而心中極度悲傷。【出處】《南齊書·豫章文獻王嶷傳》:“緬尋遺烈,觸目崩心。”【示例】且年光遒盡,~。扶力含毫,諸不申具。 ◎南朝·陳·徐陵《答李颙之書》 |
觸目儆心 | 觸目儆心【解釋】看到某種情況而引為儆戒。【出處】清·林則徐《拿獲行動盜犯袁潰等審明定擬折》:“并將各犯首級在于上下游干革命梟示,俾各觸目儆心。” |
觸目經心 | 觸目經心【解釋】見到而縈煩于心。【出處】明·何大復《感春》詩:“風光物色元非惡,觸目經心偏苦情。” |
觸目警心 | 觸目警心【解釋】看到某種情況,心中引起警覺。【出處】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大學·傳第六章一》:“如為子而必誠于孝,觸目警心,自有許多痛癢相關處。”【示例】貴友既著有《醒迷文》,俟寄到時明歲開設學堂,可鈔貼各鄉鎮講堂,以便教習隨時講解,俾學生~。 ◎《掃為帚》第二四回 |
觸目駭心 | 觸目:眼睛看到;駭:震驚。看見某種嚴重情況而內心震驚。形容事態嚴重,引起震動 |
劌目怵心 | 劌目怵心【解釋】劌:刺傷;怵:驚動。指觸目驚心。【出處】清·包世臣《再與楊季子書》:“至于秦漢之文,莫不洞達駘宕,劌目怵心。”【示例】至于其他骨肉之間,眈眈逐逐之態,隨事隨處一一標而出之,足令人~者,不一而足。 ◎季新《新評》【近義詞】觸目驚心、劌心怵目【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
駭目驚心 | 駭目驚心【解釋】使人見到非常震驚。【出處】清·和邦額《夜譚隨錄·修鱗》:“平地水深數丈,樹頭牽夫藻荇,舵尾壓于樓臺,駭目驚心,聲如萬馬。”【示例】[包興]不覺~,失聲道:‘哎喲……這是那里來的刀。’ ◎《三俠五義》第三八回 |
駭目振心 | 駭目振心【解釋】使人見到非常震驚。同“駭目驚心”。【出處】陳田《明詩紀事丁簽·何景明》:“一以為霆驚電煜,駭目振心;一以為落日明霞,馀暉映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