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本什么末的詞語
什么本什么末的詞語,常見的有:舍本逐末、背本就末、損本逐末、去本就末、崇本抑末、背本趨末、逐本舍末、棄本趨末、強本弱末、去本趨末、降本流末、弱本強末、無本之末、棄本求末、棄本逐末、原本窮末、張本繼末、重本抑末、務本抑末、厚本抑末、彊本弱末、進本退末、離本徼末、舍本事末、舍本從末、舍本問末、離本趣末、德本財末、重本輕末、捐本逐末。
什么本什么末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舍本逐末 | 舍本逐末【解釋】舍:舍棄;逐:追求。拋棄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節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只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出處】《漢書·食貨志》:“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錢。”【示例】寫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內容,那是~。【近義詞】舍近求遠、貪小失大【反義詞】追本求源【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
背本就末 | 背本就末【解釋】指背離根本,追逐末節。【出處】《三國志·蜀志·呂凱傳》:“何期臣仆吳越,背本就末乎?” |
損本逐末 | 損本逐末【解釋】猶舍本逐末。謂拋棄根本,專在枝節上用功夫。【出處】《隋書·李諤傳》:“故文筆日繁,其政日亂,良由棄大圣之軌模,構無用以為用也。損本逐末,流遍華壤,遞相師祖,久而愈扇。” |
去本就末 | 去本就末【解釋】指棄農經商。 |
崇本抑末 | 崇本抑末【解釋】注重根本,輕視枝末。古代“本”多指農業,“末”多指工商業。【出處】《三國志·魏志·司馬芝傳》:“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務農重谷。”【示例】此古圣王~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為末,妄議抑之。 ◎清·黃宗羲《明夷待訪錄·財計三》 |
背本趨末 | 背本趨末【解釋】古代常以農業為本,手工、商賈為末。指背離主要部分,追求細微末節。【出處】《漢書·食貨志上》:“時民近戰國,皆背本趨末。”【近義詞】本末倒置、舍本求末【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同“舍本求末” |
逐本舍末 | 逐:追求。抓住根本,放棄次要的東西 |
棄本趨末 | 同“棄本逐末 ”。 |
強本弱末 | 強本弱末【解釋】猶強干弱枝。比喻削減地方勢力,加強中央權力。 |
去本趨末 | 去本趨末【解釋】指棄農經商。同“去本就末”。 |
降本流末 | 降本流末【解釋】猶言舍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只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 |
弱本強末 | 弱本強末【解釋】指中央權力削弱而地方勢力強大。【出處】太平天國·洪仁玕《資政新篇》:“倘有結盟聯黨之事,是下有自固之術,私有倚倚之端,外為假公濟私之舉,內藏弱本強末之弊。” |
無本之末 | |
棄本求末 | 棄本求末【解釋】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只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同“棄本逐末”。 |
棄本逐末 | 棄本逐末【解釋】棄:舍棄;逐:追求。古指丟棄農桑從事工商等其他事業。現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只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出處】《漢書·食貨志》:“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錢。” |
原本窮末 | 原:推究根源;窮:尋求到盡頭。追溯事物的由來 |
張本繼末 | 張本繼末【解釋】把事情的本末說明白。【出處】《宋書·禮志一》:“[《左傳》]其書善禮,多膏腴美辭,張本繼末,以發明經意,信多奇偉,學者好之。” |
重本抑末 | 重本抑末 中國歷史上主張重視農業而限制或輕視工商業的一種經濟思想和政策。戰國時李悝﹑商鞅和韓非等人認為,農業是人民衣食和富國強兵的源泉,因而把農業稱為"本",把工商業稱為"末"。認為重農必須抑商和禁末,以保證農業部門的勞動力和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這些對鞏固封建制度起了積極作用,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消極作用日益增加。胡寄窗 《中國經濟思想史》下冊第五章三:“重本抑末口號自 戰國 后期以來已流行了一千四百多年,其間雖也有思想家把本末概念作了新的解釋,認為農工商各有本末…可是,從未有人公開地否定過重本抑末觀點。” |
務本抑末 | 務本抑末【解釋】從事農業生產,抑制工商業。【出處】《漢書·鄭弘傳》:“務本抑末,毋與天下爭利,然后教化可興。” |
厚本抑末 | 猶重本抑末。 |
彊本弱末 | 辭典解釋彊本弱末 qiáng běn ruò mò 加強鞏固根本,削弱余末勢力。 《史記.卷九十九.劉敬傳》:「無事,可以備胡;諸侯有變,亦足率以東伐。此彊本弱末之術也。」 |
進本退末 | 進本退末【解釋】本:根本;末:枝節。指重視根本、主要的東西,抑制直接、次要的。【出處】西漢·桓寬《鹽鐵論·本議》:“愿罷鹽鐵酒榷均輸,所以進本退末,廣利農業便也。”【反義詞】舍本求末【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
離本徼末 | 離本徼末【解釋】猶言舍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只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出處】《漢書·嚴安傳》:“侈而無節,則不可贍,民離本而徼末矣。” |
舍本事末 | 舍本事末 舍本事末,拼音shě běn shì mò,漢語成語,解釋為拋棄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節的、次要的。 |
舍本從末 | 舍本從末【解釋】見“ 舍2本逐末 ”。 |
舍本問末 | 舍:舍棄。指舍棄農耕去從經商。泛指做事不從根本上著手,而在枝節上用功夫 |
離本趣末 | 離本趣末【解釋】趣:通“趨”,趨向。丟掉根本,追逐末節。【出處】漢·徐幹《中論·考偽》:“以此毒天下之民,莫不離本趣末,事以偽成。”【近義詞】舍本逐末【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
德本財末 | 德本財末【解釋】指治國平天下,德為根本,財由德致,故理財為末。【出處】語出《禮記·大學》:“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孔穎達疏:“德能致財,財由德有,故德為本財為末也。” |
重本輕末 | 重本輕末 重本輕末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zhòng běn qīng mò,猶重本抑末。 |
捐本逐末 | 捐本逐末【解釋】捐:拋棄;逐:追逐。指拋棄根本,追求末節。【出處】《北史·李諤傳》:“捐本逐末,流遍華壤,遞相師祖,久而愈扇。”【近義詞】舍本求末、本末倒置【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遵本舍末 | 遵本舍末 遵本舍末 : 1.謂遵循富國強兵的根本之道而舍棄浮華偽雜的末務。 |
舍本求末 | 舍本求末【解釋】舍:舍棄;求:追求。拋棄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節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只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出處】《呂氏春秋·上農》:“民舍本而事末則不令,不令則不可以守,不可以戰;民舍本而事末則其產約,其產約則輕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志,無有居心。”【示例】寫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內容,那是~。【近義詞】舍本逐末、本末倒置【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
離本依末 | 離本依末【解釋】丟掉根本,追逐末節。同“離本趣末”。【出處】《晉書·刑法志》:“然而律文煩廣,事比眾多,離本依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