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西河

    《碧雞漫志》:“大石調《西河慢》,聲犯正平。”張炎詞名《西湖》。
    《碧雞漫志》卷五引《脞說》:“大歷初,有樂工取古《西河長命女》加減節奏,頗有新聲。”又稱:“《大石調·西河慢》聲犯正平,極奇古。”《清真集》入“大石”,當即此曲。一百五字,分三段,第一、二段各四仄韻,第三段五仄韻。

    西河(欽譜)簡介

    《碧雞漫志》:“大石調《西河慢》,聲犯正平。”張炎詞名《西湖》。

    西河(欽譜) 格律一 三段一百五字,前段六句四仄韻,中段七句四仄韻,后段六句四仄韻 周邦彥

      佳麗地 南朝盛事誰記 山圍故國繞清江 髻鬟對起 怒濤寂寞打孤城 風檣遙度天際 
      平中仄韻中平中仄平仄韻中平中仄仄平平句中平中仄韻中平中仄仄平平句中平中仄平仄韻

    此調以此詞為正體,若辛詞之少押一韻,陳詞之句讀小異,周詞別首之少押一韻、又句讀參差,劉詞之添字,王詞之減字,皆變格也。 此詞第二段起例作三字兩句,譜內辛詞、周詞、劉詞、王詞亦然。 按張炎詞前段第三句“鬧紅深處小秦箏”,“鬧”字仄聲。吳文英詞后段第二句“殘寒退、初卸羅綺”,“殘”字平聲,“退”字仄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馀參所采五詞。 前段第二句、中段第三句例作“平平仄仄平仄”,或“仄平平仄平仄”,周詞別首平仄與諸家不同,辛詞正照此填,當自成一體,不可參校。 后段起句連用五仄聲字,陳允平和詞亦然。若周詞別首及辛詞俱作折腰句法,與諸家異。即黃升詞之“大江東去日西墜”亦未合格,譜內概不校注平仄。

    西河(欽譜) 格律二 三段一百五字,前段六句四仄韻,中段七句四仄韻,后段五句四仄韻 辛棄疾

      西江水 道是西江人淚 無情卻解送行人 月明千里 從今日日倚高樓 傷心煙樹如薺 會君難 
      平平仄韻仄仄平平平仄韻平平仄仄仄平平句仄平平仄韻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平平平仄平仄韻仄平平句

    此與周詞同,惟后段結句作九字一句、七字一句異。 此詞后段起句七字作上三下四句法,與周詞別首同。

    西河(欽譜) 格律三 三段一百五字,前段六句三仄韻,中段七句五仄韻,后段六句四仄韻 周邦彥

      長安道 瀟灑西風時起 塵埃車馬晚游行 霸陵煙水 亂鴉棲鳥夕陽中 參差霜樹相倚 到此際 
      平平仄句平仄平平平仄韻平平平仄仄平平句仄平平仄韻仄平平仄仄平平句平平平仄平仄韻仄仄仄韻

    此與“佳麗地”詞同,惟前段起句不用韻,中段換頭多押一韻異。

    西河(欽譜) 格律四 三段一百五字,每段各六句,四仄韻 陳允平

      形勝地 西陵往事重記 溶溶王氣滿東南 英雄間起 鳳游何處古臺空 長江縹緲無際 
      平仄仄韻平平仄仄平仄韻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平平仄仄韻仄平平仄仄平平句平平仄仄平仄韻

    此和周詞也,惟中段第一、二句作六字一句異。

    西河(欽譜) 格律五 三段一百十一字,前段六句三仄韻,中段九句五仄韻,后段五句五仄韻 劉一止

      山驛晚 行人昨停征轡 白沙翠竹鎖柴門 亂峰相倚 一番急雨洗天回 掃云風定還起 斷岸樹 
      平仄仄句平平仄平平仄韻仄平仄仄仄平平句仄平平仄韻仄平仄仄仄平平句仄平平仄平仄韻仄仄仄句

    此亦周“佳麗地”詞體,惟中段添三字兩句異。

    西河(欽譜) 格律六 三段一百四字,前段六句四仄韻,中段七句四仄韻,后段五句五仄韻 王彧

      天下事 問天怎忍如此 陵圖誰把獻君王 結愁未已 少豪氣概總成塵 空馀白骨黃葦 千古恨 
      平仄仄韻仄平仄仄平仄韻平平平仄仄平平句仄平仄仄韻仄平仄仄仄平平句平平仄仄平仄韻平仄仄句

    此亦與周“佳麗地”詞同,惟后段結減一字作八字一句、七字一句異。

    西河(龍譜)簡介

    《碧雞漫志》卷五引《脞說》:“大歷初,有樂工取古《西河長命女》加減節奏,頗有新聲。”又稱:“《大石調·西河慢》聲犯正平,極奇古。”《清真集》入“大石”,當即此曲。一百五字,分三段,第一、二段各四仄韻,第三段五仄韻。

    西河(龍譜) 格律一 定格 周邦彥

      佳麗地 南朝盛事誰記 山圍故國繞清江 髻鬟對起 怒濤寂寞打孤城 風檣遙度天際 
      平仄仄韻平平仄仄平仄韻平平仄仄仄平平句仄平仄仄韻仄平仄仄仄平平句平平平仄平仄韻

    西河詞牌名古詩詞(31首)

    1 西河·大石金陵》 宋·周邦彥

    佳麗地。
    南朝盛事誰記。
    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鬢對起。
    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

    宋詞三百首詠史懷古豪放

    2 西河》 唐·汪遵

    花貌年年溺水濱,俗傳河伯娶生人。
    自從明宰投巫后,直至如今鬼不神。

    詠史故事

    3 西河·和王潛齋韻》 宋·曹豳

    今日事。
    何人弄得如此。
    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
    關河萬里寂無煙,月明空照蘆葦。

    宋詞精選憂國憂民

    4 西河》 宋·周邦彥

    長安道,瀟灑西風時起。
    塵埃車馬晚游行,霸陵煙水。
    亂鴉棲鳥夕陽中,參差霜樹相倚。
    到此際。

    5 《送單于裴都護赴西河》 唐·崔顥

    征馬去翩翩,城秋月正圓。
    單于莫近塞,都護欲臨邊。
    漢驛通煙火,胡沙乏井泉。
    功成須獻捷,未必去經年。

    唐詩三百首寫景歸隱

    6 《留別西河劉少府》 唐·李白

    秋發已種種,所為竟無成。
    閑傾魯壺酒,笑對劉公榮。
    謂我是方朔,人間落歲星。
    白衣千萬乘,何事去天庭。

    7 西河雨夜送客》 唐·白居易

    云黑雨翛翛,江昏水暗流。
    有風催解纜,無月伴登樓。
    酒罷無多興,帆開不少留。
    唯看一點火,遙認是行舟。

    8 西河(中呂商陪鶴林登袁園)》 宋·吳文英

    春乍霽。
    清漣畫舫融泄。
    螺云萬疊暗凝愁,黛蛾照水。
    漫將西子比西湖,溪邊人更多麗。

    9 西河(已亥秋作)》 宋·黃升

    天似洗。
    殘秋未有寒意。
    何人短笛弄西風,數聲壯偉。
    倚欄感慨展雙眸,離離煙樹如薺。

    10 《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三首》 唐·王維

    天上去西征,云中護北平。
    生擒白馬將,連破黑雕城。
    忽見芻靈苦,徒聞竹使榮。
    空留左氏傳,誰繼卜商名。

    11 《送單于裴都護赴西河》 唐·崔顥

    征馬去翩翩,城秋月正圓。
    單于莫近塞,都護欲臨邊。
    漢驛通煙火,胡沙乏井泉。
    功成須獻捷,未必去經年。

    寫人妻子相思

    12 西河郡太原守張夫人挽歌》 唐·岑參

    鵲印慶仍傳,魚軒寵莫先。
    從夫元凱貴,訓子孟軻賢。
    龍是雙歸日,鸞非獨舞年。
    哀容今共盡,凄愴杜陵田。

    13 西河郡太原守張夫人挽歌》 唐·岑參

    鵲印慶仍傳,魚軒寵莫先。
    從夫元凱貴,訓子孟軻賢。
    龍是雙歸日,鸞非獨舞年。
    哀容今共盡,凄愴杜陵田。

    14 西河郡太原守張夫人挽歌》 唐·李岑2

    鵲印慶仍傳,魚軒寵莫先。
    從夫元凱貴,訓子孟軻賢。
    龍是雙歸日,鸞非獨舞年。
    哀榮今共盡,凄愴杜陵田。

    15 西河郡太原守張夫人挽歌(一作李岑詩)》 唐·李峰

    鵲印慶仍傳,魚軒寵莫先。
    從夫元凱貴,訓子孟軻賢。
    龍是雙歸日,鸞非獨舞年。
    哀榮今共盡,凄愴杜陵田。

    16 《送客自兩河歸江南(一作西河送客歸江南)》 唐·許渾

    兩河庶事已堪傷,南客秋歸路更長。
    臺畔古松悲魏帝,苑邊修竹吊梁王。
    山行露變茱萸色,水宿風披菡萏香。
    遙羨落帆逢舊友,綠蛾青鬢醉橫塘。

    17 西河》 宋·劉一止

    山驛晚,行人昨停征轡。
    白沙翠竹鎖柴門,亂峰相倚。
    一番急雨洗天回,掃云風定還起。
    念凄斷,誰與寄。

    18 西河(餞錢漕仲耕移知婺州奏事,用幼安韻)》 宋·丘崈

    清似水。
    不了眼中供淚。
    今宵忍聽唱陽關,暮云千里。
    可堪客里送行人,家山空老春薺。

    宋詞三百首宋詞精選婉約傷春離別懷人

    19 西河(送錢仲耕自江西漕赴婺州)》 宋·辛棄疾

    西江水。
    道是西風人淚。
    無情卻解送行人,月明千里。
    從今日日倚高樓,傷心煙樹如薺。

    寫景抒情

    20 西河(錢塘)》 宋·方千里

    都會地。
    東南王氣須記。
    龍盤鳳舞到錢塘,瑞煙回起。
    畫圖彩筆寫西湖,波光溶漾無際。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