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
《太和正音譜》注“仙呂宮”。一名《太清引》。韓淲詞有“小春時候臘前梅”句,名《臘前梅》。
四十九字,前片四平韻,后片三平韻。兩結句倒數第二字定要去聲。
太常引(欽譜)簡介
《太和正音譜》注“仙呂宮”。一名《太清引》。韓淲詞有“小春時候臘前梅”句,名《臘前梅》。
太常引(欽譜) 格律一 雙調四十九字,前段四句四平韻,后段五句三平韻 辛棄疾
仙機似欲織纖羅 仿佛度金梭 無奈玉纖何 卻彈作 清商恨多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中仄仄平平韻中仄仄平平韻仄中仄讀平平仄平韻
此詞祇此二體,所異者前段第二句或五字或六字耳,俱有宋元人詞可校。
此詞前段第二句五字,別首前段第二、三句,“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飛”字平聲,“把”字仄聲。許有壬詞后段第三句“雙檜插天青”,“雙”字平聲。辛詞別首第五句“人道是清光更多”,“人”字平聲,張野詞“趁秋滿天香桂枝”,“秋”字平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馀參高詞。
太常引(欽譜) 格律二 雙調五十字,前段四句四平韻,后段五句三平韻 高觀國
玉肌輕襯碧霞衣 似爭駕 翠鸞飛 羞問武陵溪 笑女伴 東風醉時
仄平平仄仄平平韻中中仄讀仄平平韻平仄仄平平韻仄仄仄讀平平仄平韻
此詞前段第二句六字,如韓淲詞之“還知道、為誰開”,《梅苑》詞之“梅梢上、又春歸”,沈端節詞之“都知解、送人行”,韓玉詞之“幾曾放、夢魂閒”,陳孚詞之“記生母、在今朝”,俱與此詞同,但平仄小異耳,譜內參之,馀與辛詞無異。
太常引(龍譜)簡介
四十九字,前片四平韻,后片三平韻。兩結句倒數第二字定要去聲。
太常引(龍譜) 格律一 定格 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金波 飛鏡又重磨 把酒問姮娥 被白發 欺人奈何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中仄仄平平韻中仄仄平平韻仄中仄讀平平仄平韻
太常引詞牌名古詩詞(128首)
4
《太常引》 宋·韓玉
荒山連水水連天。
憶曾上、桂江船。
風雨過吳川。
又卻在、瀟湘岸邊。
不堪追念,浪萍蹤跡,虛度夜如年。
風外曉鐘傳。
尚獨對、殘燈未眠。
寫山寫景抒情
5
《太常引(壽南澗)》 宋·辛棄疾
君王著意履聲間。
便令押、紫宸班。
今代又尊韓。
道吏部、文章泰山。
一杯千歲,問公何事,早伴赤松閑。
功業后來看。
似江左、風流謝安。
7
《太常引》 宋·高觀國
玉肌輕襯碧霞衣。
似爭駕、翠鸞飛。
羞問武陵溪,笑女伴、東風醉時。
不飄紅雨,不貪青子,冷澹卻相宜。
春晚涌金池,問一片、將愁寄誰。
8
《太常引》 宋·沈端節
三三五五短長亭。
都只解、送人行。
天遠樹冥冥。
悵好夢、才成又驚。
夜堂歌罷,小樓鐘斷,歸路已聞鶯。
應是困_騰。
問心緒、而今怎生。
11
《太常引(臘前梅)》 宋·韓淲
小春時候臘前梅。
還知道、為誰開。
應繞百千回。
夜色轉、參橫斗魁。
十分孤靜,替伊愁絕,片月共徘徊。
一陣暗香來。
便覺得、詩情有涯。
12
《太常引(呈昌甫)》 宋·韓淲
隨風和雨帶煙開。
更清冷、照崔巍。
片片亦佳哉。
細看得、花如翦裁。
茅檐出沒,水浮橋外,人自兩峰來。
吟到澗泉梅。
問何似、山陰道回。
昌甫有“春浦雪澗泉梅”之句。
16
《太常引(送丁使君)》 宋·劉塤
甘棠春色滿南豐。
春好處、在黌宮。
宮柳映墻紅。
對墻柳、常思耐翁。
文章太守,詞華哲匠,人與易居東。
攀戀計無從。
判行省、重臨舊封。
19
《太常引》 宋·宋先生
金丹只在自身中。
真水火、煉成功。
因遇呂仙公。
識返本、還元祖宗。
陽全陰盡,神光現處,認得自真容。
名姓列仙宮。
已跳出、乾坤世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