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酺
調見《清真樂府》。按唐教坊曲有《大酺樂》,《羯鼓錄》亦有太簇商《大酺樂》。宋詞蓋借舊曲名,自制新聲也。
大酺(欽譜)簡介
調見《清真樂府》。按唐教坊曲有《大酺樂》,《羯鼓錄》亦有太簇商《大酺樂》。宋詞蓋借舊曲名,自制新聲也。
大酺(欽譜) 格律一 雙調一百三十三字,前段十五句五仄韻,后段十一句七仄韻 周邦彥
對宿煙收 春禽靜 飛雨時鳴高屋 墻頭青玉旆 洗鉛霜都盡 嫩梢相觸 潤逼琴絲 寒侵枕障
仄仄平平句平平仄句中仄中平平仄韻平平平仄仄句仄中平中仄句中平平仄韻中仄平平句平平中仄句
此調始自此詞,有方千里、楊澤民、陳允平和詞可校。
此詞后段第六句疑亦是韻,查楊和韻詞“遇雙魚客”可證。
此調有劉辰翁詞一首,與此詞平仄多不同。《詞律》云劉用字每多出入,不足為法。故不參校入譜。
按前段第三句,吳文英詞“林沼半銷紅碧”,“半”字仄聲。第五句,楊澤民詞“引游蜂戲蝶”,“戲”字仄聲。第六句,陳允平詞“飛紅翻觸”,“飛”字平聲。第七句,顏奎詞“公子狐裘”,“公”字平聲。第九句,顏詞“怎見此時情否”,“怎”字、“此”字俱仄聲。第十句,顏詞“天上知音杳”,“上”字仄聲。第十三、四句,顏詞“記畫扇題詩,單衣試酒”,“畫”字仄聲,“單”字平聲,“試”字仄聲。后段起句,楊詞“仙郎去又速”,“去”字仄聲。第二句,楊詞“料今在、何許佇雙轂”,“佇”字仄聲。第三句,陳詞“漫辜負”,“辜”字平聲。第四句,吳文英詞“逋冢梅荒”,“逋”字平聲。第七句,吳詞“集楚裳、西風催著”,“裳”字、“西”字俱平聲。第八句,陳詞“夢不到、華胥國”,“不”字仄聲。第十一句,趙以夫詞“極目水云漠漠”,“目”字仄聲,楊詞“寸心天上可燭”,“天”字平聲,“上”字仄聲。譜內據此,馀校下周密詞。
大酺(欽譜) 格律二 雙調一百三十三字,前段十五句五仄韻,后段十一句七仄韻 周密
又子規啼 酴醾謝 寂寂春陰池閣 羅窗人病酒 奈牡丹初放 晚風還惡 燕燕歸遲 鶯鶯聲懶
仄仄平平句平平仄句仄仄平平平仄韻平平平仄仄句仄平平平仄句仄平平仄韻仄仄平平句平平平仄句
此即周詞體,惟后段第六句不押韻異。
按方千里詞“老去疏狂減”、陳允平詞“冷透金篝濕”,正與此同。
大酺詞牌名古詩詞(33首)
1
《大酺》 唐·杜審言
毗陵震澤九州通,士女歡娛萬國同。
伐鼓撞鐘驚海上,新妝袨服照江東。
梅花落處疑殘雪,柳葉開時任好風。
火德云官逢道泰,天長日久屬年豐。
飲宴
3
《大酺(壽王修齋樞密)》 宋·陳著
自有乾坤,扶人極,宗主須還人物。
今為何時節,滿紅塵富貴,絮花飄忽。
抵障狂瀾,提攜正印,一柱天擎突兀。
平生分明處,是從容處□,不差毫發。
7
《雜曲歌辭·大酺樂》 唐·張祜
車駕東來值太平,大酺三日洛陽城。
小兒一伎竿頭絕,天下傳呼萬歲聲。
紫陌酺歸日欲斜,紅塵開路薛王家。
雙鬟前說樓前鼓,兩伎爭輪好結花。
9
《登封大酺歌四首》 唐·盧照鄰
明君封禪日重光,天子垂衣歷數長。
九州四海常無事,萬歲千秋樂未央。
日觀仙云隨鳳輦,天門瑞雪照龍衣。
繁弦綺席方終夜,妙舞清歌歡未歸。
11
《大酺得長字韻時任安宜尉》 唐·儲光羲
大道啟元命,時人居太康。
中朝發玄澤,下國被天光。
明詔始端午,初筵當履霜。
鼓鼙迎爽氣,羽籥映新陽。
太守即懸圃,淮夷成葆疆。
小臣慚下位,拜手頌靈長。
12
《獻高使君大酺作》 唐·儲光羲
肅穆郊禋畢,工歌賞事并。
三朝遵湛露,一道洽仁明。
布德言皆應,無為物自成。
花添羅綺色,鶯亂管弦聲。
獨有同高唱,空陪樂太平。
13
《大酺樂二首》 唐·張祜
車駕東來值太平,大酺三日洛陽城。
小兒一伎竿頭絕,天下傳呼萬歲聲。
紫陌酺歸日欲斜,紅塵開路薛王家。
雙鬟笑說樓前鼓,兩仗爭輪好落花。
15
《大酺》 宋·方千里
正夕陽間,秋光淡,鴛瓦參差華屋。
高低簾幕迥,但風搖環珮,細聲頻觸。
瘦怯單衣,涼生兩袖,零亂庭梧窗竹。
相思誰能會,是歸程客夢,路諳心熟。
16
《大酺(牡丹)》 宋·趙以夫
正綠陰濃,鶯聲懶,庭院寒輕煙薄。
天然花富貴,逞夭紅殷紫,疊葩重萼。
醉艷酣春,妍姿浥露,翠羽輕明如削。
檀心鴉黃嫩,似離情愁緒,萬絲交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