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頭(欽譜)簡介
程大昌《演繁露》:“《六州歌頭》,本鼓吹曲也,近世好事者倚其聲為吊古詞,音調悲壯,又以古興亡事實文之,聞其歌,使人慷慨,良不與艷詞同科,誠可喜也。”
六州歌頭(欽譜) 格律一 雙調一百四十三字,前段十九句八平韻、八葉韻,后段二十句八平韻、十葉韻 賀鑄
少年俠氣 交結五都雄 肝膽洞 毛發聳 立談中 死生同 一諾千金重 推翹勇 矜豪縱
仄平仄仄句平仄仄平平韻平仄仄葉平仄仄葉仄平平韻仄平平韻仄仄平平仄葉平平仄葉平平仄葉
此調平仄互葉,當以此詞為定體。平用東、冬,葉用董、腫、宋、送,不雜他韻。
按賀鑄,北宋人,其用韻校諸家不同,蓋當日倚聲,必有所本也。后惟汪元量一詞遵之,而體又不同,故不校注平仄。
六州歌頭(欽譜) 格律二 雙調一百三十三字,前段十六句八平韻、六葉韻,后段十九句八平韻、八葉韻、一疊韻 汪元量
綠蕪城上 懷古恨依依 淮山碎 江波逝 昔人非 令人悲 惆悵隋天子 錦帆里 環珠履
仄平平仄句平仄仄平平韻平平仄葉平平仄葉仄平平韻平平平韻平仄平平仄葉仄平仄葉平平仄葉
此詞用三聲葉韻,與賀詞同。惟“游嬉”句下,“斜日”句上少五字兩句。前段十三、十四兩句,后段十五、十六兩句,句法亦與賀詞異。
六州歌頭(欽譜) 格律三 雙調一百四十三字,前段十九句八平韻、兩葉韻、五仄韻,后段二十句八平韻、七仄韻 韓元吉
東風著意 先上小桃枝 紅粉膩 嬌如醉 倚朱扉 記年時 隱映新妝面 臨水岸
平平仄仄句平仄仄平平平韻平仄仄葉平平仄葉仄平平平韻仄平平韻仄仄平平仄換仄韻平仄仄韻
此詞平韻用支、微、齊韻,而仄韻不專用紙、尾、寘、未諸韻用葉,凡換五仄韻,又自成一格也。
六州歌頭(欽譜) 格律四 雙調一百四十三字,前段十九句八平韻、六仄韻,后段二十句八平韻、六仄韻 李冠
秦亡草昧 劉項起吞并 驅龍虎 鞭寰宇 斬長鯨 掃欃槍 血染彭門戰 視馀耳
平平仄仄句平仄仄平平平韻平平仄仄韻平平仄韻仄平平平韻仄平平韻仄仄平平仄換仄韻仄平仄句
此詞即程大昌所稱“音節悲壯”者也。前段第八句、后段第三句俱不押韻。又前段第十三句六字,第十四句三字,后段第十五句六字,第十六句三字,與前詞異。
以上四體,俱平仄間押者。
六州歌頭(欽譜) 格律五 雙調一百四十三字,前段十九句八平韻,后段十九句七平韻 劉褒
憑深負阻 蜂午肆奔騰 龍江上 妖氛漲 鯨海外 白波驚 羽檄交飛急 玉帳靜 金韜閟
平平中仄句中仄仄平平韻中中仄句平中仄句平仄仄句仄平平韻仄仄平平仄句仄中中句平平仄句
此詞全押平韻,句讀亦與平仄韻押體小異。可平可仄悉參袁、盧二詞。
六州歌頭(欽譜) 格律六 雙調一百四十三字,前段十八句七平韻,后段二十一句八平韻 袁去華
柴桑高隱 丘壑歲寒姿 北窗下 羲黃上 古人期 俗人疑 束帶真難事 賦歸去 吾廬好
平平平仄句平仄仄平平韻仄平仄句平平仄句仄平平韻仄平平韻仄仄平平仄句仄平仄句平平仄句
此即劉詞體,惟后段第十六句攤破作三字一句、四字一句異。
又此調前段結句三字押韻,此詞移作后段第一句,又不葉韻,與諸家異。
按譜中韓詞前段結句“恨依依”三字,刻本亦有屬下段者,今從《詞律》本訂定。若此詞,則斷然屬下無疑,以其有押韻不押韻之辨也。
六州歌頭(欽譜) 格律七 雙調一百四十三字,前段十九句七平韻,后段十九句八平韻 劉過
鎮長淮 一都會 古揚州 升平日 珠簾十里 春風小紅樓 誰知艱難去 邊塵暗 胡馬擾
仄平平句仄平仄句仄平平韻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句平平仄平平韻平平平平仄句平平仄句平仄仄句
此詞前段起作三字三句,第四、五、六句作三字一句、四字一句、五字一句,后段起作五字一句、三字一句、又五字一句,與諸詞異。
六州歌頭(欽譜) 格律八 雙調一百四十一字,前段十八句六平韻,后段十八句七平韻 程珌
向來抵掌 未必總談空 難遍舉 質三事 試從公 記當年 賦得一丘一壑 天鳶闊 淵魚靜
仄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韻平仄仄句仄平仄句仄平平韻仄平平句仄仄仄平仄仄句平平仄句平平仄句
此亦劉詞體,惟前段第七句添一字,后段第六句下少三字一句異。以其押韻參差,故不校注入譜。
按詞中凡三用“公”字,前段第五句是韻,第十四句是讀,后段第十八句押重,或系“翁”字之誤。
六州歌頭(欽譜) 格律九 雙調一百四十四字,前段十九句八平韻,后段二十句八平韻 盧摯
詩成雪嶺 畫里見岷峨 浮錦水 歷滟滪 滅坡陀 匯江沱 喚醒高唐殘夢 動奇思 聞巴唱
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韻平仄仄句仄仄仄句仄平平韻仄平平韻仄仄平平平仄句仄平平句平平仄句
此與劉褒詞同,惟前段第七句作六字句,又前段第五句押韻,第十一句不押韻,后段第七句押韻異。
六州歌頭(龍譜)簡介
程大昌《演繁露》:“《六州歌頭》,本鼓吹曲也。近世好事者倚其聲為吊古詞,音調悲壯,又以古興亡事實文之。聞其歌,使人慷慨,良不與艷詞同科,誠可喜也。”一百四十三字,前后片各八平韻。又有于平韻外兼葉仄韻者,或同部平仄互葉,或平韻同部、仄韻隨時變換,并能增強激壯聲情,有繁弦急管、五音繁會之妙。要以平韻為主,仄韻為副,務使“玄黃律呂,各適物宜”耳。
六州歌頭(龍譜) 格律一 格一(平韻) 張孝祥
長淮望斷 關塞莽然平 征塵暗 霜風勁 悄邊聲 黯銷凝 追想當年事 殆天數 非人力
平平中仄句中仄仄平平韻平中仄句平平仄句仄平平韻仄平平韻中仄中平仄句中平仄句平中仄句
六州歌頭(龍譜) 格律二 格二(平仄韻互葉) 賀鑄
少年俠氣 交結五都雄 肝膽洞 毛發聳 立談中 死生同 一諾千金重 推翹勇 矜豪縱
仄平中仄句中仄仄平平韻平中仄葉平仄仄葉仄平平韻仄平平韻中仄中平仄葉中平仄葉平中仄葉
六州歌頭(龍譜) 格律三 格三(平仄韻轉換) 韓元吉
東風著意 先上小桃枝 紅粉膩 嬌如醉 倚朱扉 記年時 隱映新妝面 臨水岸
平平中仄句中仄仄平平平韻平仄仄仄韻平平仄韻仄平平平韻仄平平韻中仄中平仄換仄韻中仄仄韻